当前位置:首页 > 耽美 >寻凶策 > 寻凶策
错误举报

正文 第6节

    寻凶策 作者:凉蝉

    第6节

    小童拈着那虫子走到溪边,扔进了水里。虫子无声无息掉进溪水,小童还想再仔细看看,却找不到踪迹了。

    倒是看到水里飘出一缕红色,摇摇荡荡,晃晃悠悠。

    他抬头看去,发现那红色是从桥下散出来的。

    覆满了青苔的桥下满是圆胖的石头,一个小小的人正趴在那石头上,一动不动。

    小童看了半天,以为那孩子是摔倒了,连忙去叫爹娘帮忙。

    女人循声而来,才看一眼脸色便突地煞白。那孩子趴在石头与浅水之中,脸色灰败,口鼻中汩汩淌出血来,眼见是不行了。

    她怕得一把将自己孩子抱起,连同丈夫去寻方才巡街走过的巡捕们。一路走得又快又急,女人将小童紧紧抱在怀中,心头跳得极快,背上冷汗直冒。

    若是没记错,这已经是近日来荣庆城第三个这样死的小孩了。

    ——

    ·十二桥

    迟夜白回鹰贝舍已有一个月,司马家的少爷日日忧愁,连带着阿四等人也不得安生。

    “少爷今天看着徐家镇那个案子发了好久的呆。”阿四叹着气说,“因那命案中死去的少年郎就叫徐小白,哎,好可怜哟。”

    宋悲言看看他:“阿四大哥,你真闲啊。”

    “我刚从外面查案回来,哪儿闲了?”

    “甘令史说,爱说八卦的人最最闲了。像甘令史这样的忙人,别说讲八卦了,连听的时间都没有。”宋悲言说得头头是道,“你没见到每次我俩说八卦的时候,甘令史都一脸愤愤么?”

    阿四嘿地一笑:“你懂什么!他可喜欢听八卦了,可我们不乐意带他一起讲。”

    宋悲言顿时来了兴趣,放下手中正捣药的锤子:“为啥为啥?”

    “八卦呢,不是我和慕容大哥和你的八卦,应该是这家里所有人的八卦。虽然这八卦往往只关联我少爷和迟少爷,但这府上所有人都能听,所有人都能说,对不对?”

    宋悲言连连点头。

    “可甘令史不同,他特别过分。”阿四似是有些愤愤,狠狠拍了宋悲言肩膀一掌,“他光是听,他不说啊!”

    宋悲言:“???”

    阿四:“你这小孩果然不懂。八卦是要一同说、一同听的,这样才有抱团的感觉。比如我今儿跟你说我少爷思念迟少爷,饭都吃不下了,你明儿跟我说甘令史也思念迟少爷,药都捣错了,这就叫互通有无,对不对?你有了我的八卦,我也有了你的八卦,我们才算是有了情谊,对不对?换言之,我说过了少爷的八卦,你也说过了少爷的八卦,若是少爷真责罚起来,我俩一起受打,对不对?”

    宋悲言:“甘令史没有思念迟少爷到连药都捣错了的地步。”

    阿四:“就一个比喻,你这小孩……”

    宋悲言:“不过我明白你的意思。是不是如果我还想听你和慕容大哥说八卦,我就得与你分享一些别的八卦。”

    阿四大喜:“你这孩子可真是聪颖,就是这个道理。”

    宋悲言也十分高兴:“那我懂了。”

    阿四:“懂了就好。你随我去买些瓜子松子吧,咱们边吃边说。”

    宋悲言:“阿四大哥,我很忙的。一会儿还要随甘令史出门去验尸呢。”

    阿四沉默片刻,叹了口气,垂头走了。

    宋悲言继续咚咚捣药,一边咚一边想着,甘乐意有什么八卦可以跟阿四分享的。

    自从跟着甘乐意学手艺,他就不止一次被念叨“你若和迟夜白一样聪明就好了”“你若和迟夜白一样记得牢就好了”“你若和迟夜白一样好看就好了”。甘乐意对迟夜白的欣赏和喜欢着实是毫不掩饰,当着司马凤的面也这样说。

    宋悲言跟他去验尸的次数多了,渐渐也没那么怕了。他身边的巡捕和司马家的人都十分坦然认真,无人把那些尸体当做恶心之物,全都仔细探查,不漏掉一丝痕迹。

    宋悲言之后还见过边疆几次,他倒是记得这个年轻又热情的小巡捕。起先边疆和他一样也是不忍看那些尸体,但边疆毕竟是巡捕,不能不出现场,于是硬着心肠搬被褥到义庄和乱葬岗那里守了几夜。据说吐了几回之后,胆子就练出来了。

    甘乐意对边疆这方法嗤之以鼻,只跟宋悲言说尸体腐化之后成了泥土里的养分,天地万物都是如此生息往来,循环不休,实在不需畏惧。宋悲言紧紧闭着眼睛大嚼红烧肉,用意志阻挡甘乐意形容焦尸的话语。

    药粉捣好了,甘乐意也从自己房里钻了出来。

    “小宋,走了。”

    “去哪儿?”宋悲言一愣。

    “城外不是死了三个乞丐么,似是被人鞭打致死的,官府跟司马家求助,想让我去帮忙验验。”甘乐意十分不满,“你脑袋里装的什么?说了几次都记不住,你若和迟夜白一样记得牢就好了,我也不用天天都把口水说干。”

    宋悲言不敢反驳,连忙收拾了东西,随着甘乐意出去了。

    城外草木葳蕤,正是长得最好的时候,野花野草都蓬勃着。

    边疆和两个巡捕守着现场,一直等到甘乐意和宋悲言过去。

    “你们的仵作呢???”甘乐意不喜欢骑马,一路跑过来,气喘吁吁,汗出如浆,“什么死人都要我们帮你验???”

    三个巡捕都很尴尬:“府里的仵作……前两天辞工了。说是工钱太少,干不下去。他准备娶亲了,以后有了儿子还想让他读书和参加科举的,也不好再干这一行了。”

    “工钱少你们就给人加钱啊!”甘乐意气哼哼地从箱子里翻出手套和各种工具,“仵作这行本来就低贱,后代还不许当官儿,谁愿意干。”

    边疆等人连声诺诺,也是不敢反驳。宋悲言突觉有些好笑,忍不住动了动嘴角面皮,换来边疆一个奇怪的眼神。

    三个乞丐尸身遍布鞭痕,尸身发紫,甘乐意翻来覆去验得很快,宋悲言在一旁也记得飞快。

    “这个死于十二个时辰之前,这两个死于六个时辰之前。两个被呕吐物噎死,这位倒是有点儿稀奇,是被活活鞭打而死的。”甘乐意说,“三人都十分瘦弱,手脚无反抗痕迹,但手腕和脚踝都有被绳子捆绑留下的淤痕……”

    他说一句宋悲言就记一句。边疆手里也有个本子,也在飞快地记着。

    日头渐渐西斜了,甘乐意摘了身边的几片柚子叶让宋悲言搓手。

    “好了,我们回去了。”他也搓了搓手,跟边疆等人告别。

    边疆拉着宋悲言:“小宋,甘大哥验尸记录都是你记呀?”

    宋悲言:“对呀。”

    边疆:“能借来看看么?”

    宋悲言:“那可不行。你要是想看,就到家里来找我们。这是甘令史的记录,我只是替他写了,不能随意给你看的,你得问过他才行。”

    回家路上,甘乐意对宋悲言这句话赞赏有加,终于夸了他一句。

    宋悲言有点高兴,走着走着,忍不住冲甘乐意问出自己一直很想问的一个问题:“甘令史,其实我觉得,你也可以跟司马大哥他们一样去断案的。你做仵作做得那么好,像刚刚你说那三个人手脚被捆绑,又没有反抗,显然是被人挟持和困住了,为什么不继续再推敲多几句呢?”

    甘乐意瞥他一眼:“断案是断案,仵作是仵作,两个是不同的。”

    “有相通之处嘛。”宋悲言说。

    “……你这孩子,怎么就那么蠢呢?”甘乐意简直恨铁不成钢,“你觉得我验尸厉害当仵作厉害是吧,你知不知道司马凤也会验尸,老爷也会验尸?而且水平绝不在我之下?可为什么还是要让我去?”

    宋悲言一愣:“不知道。”

    “因为每一个工作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同工作的人,他看到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甘乐意认真道,“司马凤和老爷专长断案擒凶,他们看到尸身上的伤痕想到的是凶手是什么样的体格,力气多大,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残伤他人,凶手心里头在想什么,凶手可能是什么样的人,他的下一步举动可能是什么。我专门验伤、验尸,专门研究各类药毒,我看到尸身上的伤痕,我想到的是这种毒要多久才能发生作用,这种药在什么时候才能制成,为什么这两种毒药混合起来会有这样的作用,为什么尸身明明已经过了一个时辰仍不见变硬?其中是否有什么我还没发现的关窍影响了我的查探?”

    宋悲言听得一愣一愣的,甘乐意拉着他走到路边,一边被路过的行人撞了。

    “一个人做仵作做得好,他不一定就能断案。同样的,一个断案特别厉害的人,他也不一定就能做得了好仵作。世间三百六十行,行行似乎都有相同,但行行又如此不同。其中的道理实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清楚的。”甘乐意见他听得认真,于是也破天荒地,说得十分认真,“小宋,你还小,等你再学得多一些,你就能知道每一行都很深,不是外行人看去那么简单的。”

    宋悲言点点头。

    “我只是觉得,司马大哥他们好威风,甘令史你只验尸,太……太……”宋悲言结结巴巴,不敢再往下说了。他想到方才边疆说的话,在官府之中仵作确实是个低贱至极的工作,世间和甘乐意一样可得到尊重的仵作着实太少太少。

    甘乐意却笑了,在宋悲言背上重重打了几巴掌:“要断案,就要去现场查探,去翻验尸体,去打探情报,去抓人。抓了人还得文书写状纸,要定案,还得官老爷审案,最后要送进牢房还得行刑。你知道这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宋悲言福至心灵:“是翻验尸体!”

    “那是自然。没了仵作验伤验尸,巡捕们再懂查案,对着个什么话都说不出来的尸体,他做得了什么,对不对?”甘乐意说得高兴,脸上有些兴奋的红,“这行当是低贱,可做到了极致,那也是极其了不得的。”

    宋悲言莫名地被他鼓舞了,连连点头应和。

    甘乐意今时今日才觉得这个蠢头蠢脑的小徒弟十分合心意,心情大好,拉着宋悲言要带他去摊子上吃馄饨。这时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街巷上处处挑起灯,照亮街面寥落的行人。两人正寻找着馄饨摊子,忽听城门嘎嘎作响,缓缓关上,随后从大道上传来马蹄的急促声音。

    “甘令史?”

    马上的人已经越过甘乐意和宋悲言两人又勒了马头转回来,甘乐意眯起眼睛去瞧,发现这人是鹰贝舍的信使。他肩上停着一只威风凛凛的鹰,看那瞧不起人的眼神就知道定是慕容海亲自调教出来的。

    “出了什么事?”甘乐意问。

    “这是荣庆城分舍的鹰,它带回了一个消息。”那年轻信使拱了拱手,快速地说,“荣庆出了件大案子,正被那边的官府压着。分舍的人打听到这件事,觉得不太寻常,于是传了讯息回来,我这就带去给司马家主瞧瞧。”

    作者有话要说:

    ——

    以下是上一章忘记发了的、在别处发生的小剧场,看过江湖人可以看哦。

    小剧场(1)

    当年的武林大会开了三天三夜,丐帮的郑大友和七叔带着几百位帮众,跟武当的风雷子与少林的性海也连打了三天三夜,打打歇歇,歇歇打打。

    郑大友和七叔来参会,就是为了打架。丐帮对辛家堡的归属毫无兴趣,只守着风雷子和性海。

    风雷子和性海被这帮不要脸也不要命的乞儿打得生气了,匆匆拍案结了辛家堡这件事,生着气跑了。

    小剧场(2)

    林少意把桂花酿用来接待司马凤和迟夜白了。

    在江上干了一天活的李亦瑾回到工地想要喝酒,发现桂花酿没有了。

    李亦瑾生气了。

    “桂花酿本来就不多,你还装大方。”

    “都是朋友,一些酒,你别太小气。”

    李亦瑾更生气了:“你说过都留给我的。”

    林少意:“我何时说过?”

    李亦瑾:“上月十五。”

    林少意:“有这回事?我怎记不得?”

    李亦瑾冷冷地:“在床上说的,你还说了许多话。可能你一句都记不得了吧。”

    林少意:“……”

    李亦瑾:“哼。”

    数日之后,从工地回到少意盟的阿甲迫不及待地找到阿乙。

    阿甲:“盟主和李大哥又打架了。”

    阿乙:“这回是谁赢?”

    阿甲:“谁都没赢呢,盟主毫不留手,哎妈呀,打得那叫一个日月无光天地失色。我们看得都呆了。”

    阿乙:“李大哥竟打不过?!”

    阿甲:“没打过。不知为何李大哥一直在笑,笑着笑着手就软了嘛,反正是打不过。”

    双生子觉得这很不寻常,值得好好讨论,值得好好跟沈光明沈晴两人分享一二。

    第22章 十二桥(2)

    鹰贝舍是江湖上最大的情报机构,从迟夜白爷爷那辈开始经营,到他手中时,分舍已遍布山川海湖各处。

    除了在主要城郭内设立分舍之外,鹰贝舍的探子处处渗透。你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秘密被他们知晓,若非必要,他们也绝不会将你的秘密亮出来。大多数时候,鹰贝舍将情报作为买卖的商品待价而沽,怨恨者众,赞赏者众。

    迟夜白接手鹰贝舍的当年便出席了武林大会。武林中人没想过印象中向来猥琐的情报贩子居然能有这么个倜傥风流的头头,因参加大会的人中有将近一半的女侠,舆论风向顿时变得摇摆不定。

    那一次武林大会司马凤也去了的。迟夜白立在场中,以一招沧海云帆击退十四位好手的身姿,他甚至还酸气十足地画了画儿、写了小诗去赞美。可惜那画那诗都被迟夜白撕了,令他每每想起,喜欢不已,又难过不已。

    正换着狼毫在纸上勾迟夜白的眉眼,阿四的声音在书房外头响起:“少爷,鹰贝舍来人了。”

    司马凤一跃而起,冲出门外,但立刻又收了势,清咳两声整整衣襟:“嗯哼,谁来了?”

    “荣庆城的鹰。”阿四想了想,又添一句,“还有鹰贝舍的信使,总之都不是迟少爷。”

    司马凤有些失落:“不是呀?”

    阿四笑道:“不是噢。”

    司马凤:“你再碎嘴,小心我揍你。”

    来人不是迟夜白,他确实非常失望。但荣庆城的鹰千里迢迢飞到郁澜江出海口,绝不会是小事。他顾不上责罚阿四,急匆匆往前厅走去。

    司马良人和傅孤晴出门玩儿了,家里的事情自然都由司马凤来处理。那只鹰仍旧威风凛凛,不过已换作站在信使头上,利爪扣进头发里,看得司马凤阿四等人心惊肉跳。

    信筒已从鹰脚上取下,信纸细细一卷,里面是蝇头小楷。

    信使把信纸给了司马凤:“鹰先回了鹰贝舍,是当家让我赶过来立刻向你汇报的。”

    司马凤内心有些高兴,面上不动声色。阿四何等狗腿,循着少爷的意思殷殷地问:“迟当家还说了什么”

    信使:“没了。”

    阿四:“没让你来问候我家少爷什么的?”

    信使看看司马凤脸色:“没有。当家就说了一句话。”

    司马凤抬了抬眼皮。阿四:“什么话?”

    信使:“小六,立刻送到蓬阳给那个谁看看。”

    司马凤:“……没了?”

    信使:“没了。”

    司马凤气得反而笑出来,哼了两声,决定不跟迟夜白置气,仔细看起那纸卷来。

    荣庆城数日前发现的那小童已是近段时间来城中横死的第三个孩子。三位幼童全都四五岁上下,被人喂了迷药后从桥上丢进河中,有一个是摔死的,两个是被水溺死的。第三个小童出事的地方有一个年幼的目击者,说看到了一个身着红衣的女人站在桥上,但因为年纪太小,所说的话没有被采信。如今城中有孩子的夫妇人人自危,流言四起。奇怪的是,荣庆城内的江湖客和官府都保持着怪异的缄默,消息一直被死死压着,透不出分毫。

    纸卷太小,字写得密密匝匝。司马凤问信使:“就这么多?还有别的吗?”

    “有。”信使挺直了腰,像背书一样说,“荣庆城十年前也出过幼童诱杀事件。当时死了五个小孩,年纪也是四五岁左右。那次的案子倒是有不少目击者,打更者、夜归者和官兵都曾见过一个身着红衣的女人在十二桥上出没。因当时已经是深夜,那女人来去如风,行踪飘忽,加之夜雾沉重,所以没有看到她面目。但凶手一直没抓到,后来也不见有红衣女人的传言了。”

    “十二桥是什么?”司马凤问。

    “是荣庆城内河扶燕溪上的桥。桥共十二座,统称十二桥,是比较低矮的石拱桥。最老的一座有三百六十四年历史,最新的一座是六十多年前重建的,当时荣庆城破,石桥被毁,城中百姓凑钱又给它重建好了。”

    司马凤有些吃惊:“你记得这么清楚?”

    “刚刚来的路上记的。”信使从怀中掏出一张纸条,“当家虽没说什么话,但他写了张纸条给我。让我记住上面的数字与情报,说与你听。”

    司马凤又高兴起来了,笑眯眯地问:“纸条上还写了什么?”

    信使:“赤神传说。”

    阿四:“……啥?”

    他以为自己听错了,这“赤神传说”四字,简直和蓬阳集市小书摊上劣质的书册一样。他看过《红缨枪传奇》《狩鹿记》《白眉蛇妖》之类的玩意儿,倒是没听过赤神传说。

    司马凤蹙起了眉头:“你这么一提,我好像有些印象。只是荣庆比较安宁,大案要案从来很少,十年前那事件直接报上了朝廷,倒是没有我们这儿什么事。”

    “是啊。”信使点点头,他脑袋上的鹰也随之点点头,“凶手没抓着,倒是不少人被免了职。”

    “所以这一次才不敢声张吧。”司马凤嘿地一笑,站起身来,“有点儿意思。不过我们要是去荣庆的话,算是谁请我们去的?”

    信使闻言顿时一愣。司马家的人出面去查案,不是官家来请,就是事主鸣冤。迟夜白让他送信给司马凤,他完全没思考过这个问题。一旁的阿四再次发挥狗腿本色:“少爷,既然这信是鹰贝舍送来的,自然就算是鹰贝舍请我们去的。鹰贝舍不愧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大帮派,如此急公好义,司马四钦佩,钦佩。”

    司马凤很满意:“阿四说得对,那就是鹰贝舍请我们去的了。”

    信使还在发愣:“是这样吗?”

    “当然是这样啦。”阿四说,“这位大哥,你回去跟迟当家禀报一声呗。我家少爷雷厉风行,指不定今晚就到了荣庆城呢。”

    “……他放屁。”迟夜白冷冰冰地说,“今夜就能到,是神行千里,还是懂得上天遁地?”

    信使诺诺低头不敢出声。那只鹰奔波来去,已十分疲惫,站在迟夜白手臂上,脑袋垂着,很没精神的样子。

    迟夜白十分心疼。司马凤那里有鹰棚,但他没想到司马凤居然没给这鹰喝水吃食,更别说休息一番了。信使只说自己离开的时候司马家主确实已经在准备出门,因为夜已深了,他骑着马出不了城,干脆偷偷翻墙出来,连夜赶回鹰贝舍给迟夜白回禀。

    迟夜白让人把鹰带下去好好照顾,转身走了。

    信使愣了一会儿,连忙跟上去:“当家,你不去荣庆城吗?”

    “我去了做什么?”迟夜白奇道。

    信使想了想,心道确实也没必要去。

    “……你别去了一趟那边就被阿四那些人影响了。”迟夜白语重心长,“有空多跟慕容练练武,阿四那人八卦又嘴碎,少跟他混一起。”

    信使:“是。”

    他没敢告诉迟夜白,阿四这么八卦又嘴碎,全是被慕容海教出来的。

    慕容海正陪自己夫人剪花耍着玩,没空搭理信使,让他自己去武场练武了。他笨拙地剪出了两只尾巴交缠、手脚并齐的小狗,觉得十分可爱:“适不适合当家和司马少爷?”

    慕容夫人:“哎妈呀,好适合。赶明儿你悄悄贴到当家窗户上。”

    “他肯定会发现的。”慕容海说,“你去贴,他发现了也不会责怪你。”

    夫人想了想,觉得慕容海说得很多,笑着把小狗收了起来。

    第二天一大早,慕容海悄悄带着夫人准备去贴小狗,结果发现迟夜白屋里没有人。他抓住一个仆从就问,仆从说当家很早就走了,说是出海去找师父。

    慕容海大吃一惊:“他真的不去荣庆城?”

    另一边厢,司马凤带着阿四为首的四五个人,正在郁澜江上乘船,一路逆水往西行进。

    郁澜江两岸风光秀美,司马凤倚在窗边打呵欠,听到猿猴在高处啼鸣,声音凄苦悲亢,令人动容。

    好苦呀。他心想,是找不到婆娘还是找不到老汉?

    又觉自己想得下流,拍拍脸庞,翻开了手上的书册。

    迟夜白让他注意的“赤神传说”司马凤没想起来,昨晚上连夜把书房翻了个底朝天,终于从一本小时候看的旧书册里找到了一点讯息。

    赤神是上古两位天神的妹妹,为阻止兄长相互残杀而舍了全身神力,化为赤神峰。但在这故事里,在两位天神开始屠戮人间之前,赤神还有另一段故事:她以天地日月精气孕育神胎,却无一个能平安生长,全都因故夭折了。第一个孩子溺死在天河之中,被鱼虾啃食,魂魄流浪天地间,化作日夜星辰共伴的云霞;第二个孩子摔入人间,化为百川百湖;第三个孩子误食天灯,被焚烧而死,成为苍穹东侧的启明之星;第四个孩子诞生之时就不会说话,日夜啼哭,最终化为黑夜圆月,冰冷地升上天空。而最后一个孩子死得倒是平常:他是被赤神扼死的,因他甫一出生便口吐人言,说的尽是神界秘事。孩童稚嫩声音日夜在九重天震荡,赤神无法忍受,最终自己了断了他的性命。

    这故事小时候他和迟夜白都听说过,但司马凤如今再看,却觉得十分可怕。

    虽说只是故事,但其中隐隐有着诡怪的逻辑与信息,令他心中充满不安。

    第23章 十二桥(3)

    一行人行船至中途,江面怪石渐多,再前行百多里,船只便无法继续行进了。

    “郁澜江上游的这一段儿地方特别凶险。”船工说,“现在春汛刚过,夏汛又来了,水也变猛,反正我是不敢过去的。”

    阿四:“那怎么办?”

    船工指指两岸山壁上等候着的人:“你们若是肯掏钱,他们可以帮你们把船扛过这一段路。”

    山壁上处处有突起的岩石,赤裸的汉子们坐在石上,正瞧着船上众人。

    这一段遍布怪石的地方大约有半里,司马凤等人的船不大,约二三十个汉子可以扛起,走过这一段,过了这一段之后便可以再次上船前行。阿四问了价钱,吃惊得下巴都掉了:“一人一两银子?!”

    “这可是搏命的活儿。”船工道。

    司马凤倒不是疼惜这银两,但觉得并无必要,于是转身命众人拉出舱中马匹,上岸走陆路。船只暂且停靠在附近的港口,因船上有少意盟的标示,无人敢动歪脑筋,司马凤带着这几个人立刻上路了。

    虽然蓬阳那头没听到任何消息,但越是走近荣庆,众人在茶摊里休息的时候都能听到人们在低声议论荣庆城中发生的事情。

    “听闻是赤神作祟。”有人小声道,“赤神峰上面的庙宇都荒废了,许久没人打理,这不,惹恼神仙了吧。”

    “赤神峰本来就是赤神化身,赤神都没了,谁恼啊?”有人笑着反对他的说法。

    原先说话那人嘿嘿怪笑:“赤神没了,可还有她兄弟啊。凡人不去拜祭自家妹子,那还得了,得惩罚一二。”

    众人嗤之以鼻,并不相信。但茶摊的小二却听得十分认真:“说不定真的是赤神呢。我听说那第三个小孩死的时候啊,十二桥上站满了红衣服的女人。哎哟那个眼神,凶得不得了的。她十指尖尖,牙齿森白,呜哇一口就能啃下几个小孩的脑袋!”

    小二越说越离谱,眼见众人脸色都渐渐不好,那茶摊老板厉声把他叫走了。

    “这杀人……还跟传说有关?”阿四笑道,“那赤神死了五个孩子,这次不会也杀五个孩子吧?”

    来路上司马凤已将自己找出的赤神传说告诉了众人,但他带出来的这几位都是见过场面的好手,谁都没将这传说放在心里。

    倒是有个年纪最小的侍从说了自己的意见:“前些年蓬阳城里发生的兄弟杀人案,倒是和传说有关。只是那两人借传说之名猎艳杀人,本身对传说也毫不相信的。”

    “话说回来,迟当家让少爷你注意赤神传说,指不定真和这赤神传说有些关联。”阿四接了他的话,“永波说得也有道理,或许和之前那桩兄弟杀人事件有些类似。”

    司马凤摇摇头:“停,别说了。凡事最忌先入为主,详情如何去到了再说吧。”

    那唤作永波的年轻人又问:“这回咱们不带甘令史,若是荣庆那边没有好的仵作,怎么办?”

    “少爷会验尸啊。”阿四说,“而且没法儿带甘令史。你别忘了上次少意盟大火后甘令史随着我们去少意盟验盟主他妹妹的尸体,行船他吐,骑马他吐,走路又赶不上我们,最后还是慕容大哥背了他一路。”

    想到甘乐意当时的惨状,一桌子的人都忍不住笑起来。

    远在蓬阳的甘乐意连打三个打喷嚏,口水和鼻涕都喷进了面前的药钵里。他皱眉拨了一下钵中药粉,扭头对蹲在一旁吭哧吭哧捣药的宋悲言说:“小宋,再捣一份三月如意草的粉末。”

    宋悲言惊得浑身一震:“那钵药粉我捣了四天!如意草的梗太他妈硬了啊甘大哥!”

    甘乐意不高兴了:“别说粗言。让你捣你就捣。我刚刚打喷嚏,弄脏了。也不知是谁惦记着我。”

    “谁会惦记你啊!”宋悲言愤愤地捶着捣药钵里的草叶,只盼尽快弄完这些再去给甘乐意搞一搞他的如意草。

    “……迟夜白。”甘乐意突然笑道,“一定是他。”

    迟夜白打了一个喷嚏,有些尴尬地揉揉鼻子,又站直了身子。

    他站在浅滩上,皱眉盯着海水,突然弯腰伸手一抓从水里准确地抓出一只透明的小虾。小虾断了一根须,在他手指间扑腾挣扎。

    “师父,我找到了。”

    正撅着屁股在沙滩上挖坑的老者立刻抬起头,眯着眼睛看了看他手中的虾,欢喜叫道:“对的对的!就是它!嘿,还学人偷跑,咱们吃了它!”

    迟夜白便将那虾拿给了老头。老头白须白眉,一头乱糟糟的灰白头发胡乱捆在脑后,袖子挽得老高,裤腿也挽得老高,接了迟夜白手里的虾,认真往一只洗净放了血的鸡肚子里塞。迟夜白蹲在他身边,看他师父把十来只透明的小虾塞进了鸡肚子里,随即用内劲捏死了那道口子,把鸡放入已经用火烤热的沙坑里。

    “师父,你这样吃……有些残忍。”迟夜白小声说。

    “残忍你个锤锤哦。”老头哼了一声,“你这娃儿不好玩。司马呢?我喜欢他。”

    “……”迟夜白有些不甘,“师父,我才是你徒弟。”

    “可你学了我的本事,学不来我的潇洒,嘿。”老头扒拉几下自己的乱发,示意迟夜白和他一同把手放在那掩好的沙堆上,“让为师看看你的化春诀练得如何了。”

    师徒二人遂使出浑身功力,认真烤鸡。

    迟夜白的师父名叫清元子,这名字还是武当风雷子给他取的。他当年是风雷子的师弟,在武当修行几十年仍是一副二十来岁的俊俏青年模样,于是头一回独自下山就惹了八件红尘俗事,被八位少女齐齐堵在武当山下,若不娶她们为妻则不让他过去。清元子真真吓坏了,还未等到风雷子下山襄助,一溜烟地跑离了武当山,从此再也没回去过。他嫌自己的俗名难听,便一直用道号,又嫌俗礼麻烦,便只顶了个道号,却从不以道士身份自居。

    清元子是个练武奇才,且有过目不忘之能。他又喜欢钻研武功心法,看别人使过一遍的招数,很快自己也能做个八九不离十。后来有一年他误打误撞地进了武林大会,正巧那武林盟主正在比武招亲,他又嫌那打赢了三十六位侠士的大汉长相太过丑恶,见那蒙着薄纱的姑娘被大汉一个媚眼吓得浑身哆嗦,便气吞山河地跳上擂台,乱七八糟地用七十多种招式打了一通。

    最后也没娶那姑娘,反倒被那姑娘追了二九一十八年,只能逃到了这个海外小岛上。

    他倒是悠闲自在,用一身武功整治起这小岛,连带驯服了不少海龟海鸟,每日都坐在崖边远眺,稀里糊涂地,又悟出一套全新的内功心法来。

    后来有一天,他掐指一算,又过了二九一十八年。想来那女子也不会痴痴在海边傻等,他便凿了块木板,漂洋过海地回去了。

    刚一靠近陆地,便听到海中有孩童的哭号之声,“司马”“司马”地喊个不停。清元子立刻跃入海中救人,顺手把跳进海里要去捞人的那小孩也一并拎回了岸上。两个小孩都机灵可爱,清元子又尤为喜欢迟夜白这种看着就很乖的孩子和司马凤这种看着就很精的孩子,于是拍拍屁股,去鹰贝舍跟迟夜白父母说要收他俩为徒。可惜当时司马凤已经随着司马良人学武,且已开始练习家传内功,清元子最后只收了迟夜白一个。

    他有了徒弟,兴奋不已,立刻将自己悟出的那套内功心法化春诀传给了迟夜白。

    清元子以为没人知道他是谁,但迟夜白的爹娘当夜就从满屋的卷籍里翻出了武当逆徒清元子的记载。两人都没说,顺带着迟夜白也没吭声,于是一晃十几二十年过去了,清元子还是以为没人知道他是谁。

    化春诀浑厚温暖,热力绵绵,师徒二人在太阳底下蹲了半个时辰,终于闻到了鸡肉的香气。

    清元子给了迟夜白一个鸡腿。啃了一会儿之后又觉得不妥,毕竟自己这一辈子就那么一个徒弟,虽然性情不是自己中意的那种,但至少长相好脾气也好——他十分不舍,但还是慷慨地扯下另一只鸡腿,给了迟夜白。

    迟夜白吃完了,看着师父津津有味地嚼虾和鸡骨头。

    “师父,我想问你一件事。”迟夜白说。

    清元子:“说说说。”

    “我小时候有段时间连你都不见,你还记得么?”

    “自然记得。”清元子点点头,“你当时挺辛苦哩,我的娃儿。听你爹娘讲,你记性太好,什么都记得,正因为记得太多,所以快疯了。”

    “嗯。”迟夜白沉吟片刻,小心问道,“可有件事情我没明白。我着实是记忆好,但为何偏偏在那个时候爆发?我最近反复回忆,但什么都记不清楚,只隐约想起夜猎、殴打等字词。师父,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清元子的眼神却瞬间严厉起来。

    “娃儿,你不听话。司马不在你身边的时候,你千万别进你脑袋里那个黑房子。”清元子紧张地说,“师父都没办法拉你出来。”

    “我自己能出来。”

    “你咋出来?”

    迟夜白:“……”

    他转过头去:“反正……想些别的事情就能出来。”

    清元子疑窦丛生:“跟师父都不老实?”

    迟夜白很快岔开话题:“师父,你记不记得我快疯了的那段时间,家里出过什么事?蓬阳那地方,有哪儿是可以夜猎的?”

    清元子合着嘴巴,动来动去,吞了一口鸡肉才慢腾腾道:“不晓得噢。”

    司马凤等人终于抵达荣庆城。他第一时间去鹰贝舍的荣庆分舍,得知迟夜白根本没来,顿时泄了一半的气。

    另一半的气支撑着他去拜访了荣庆的巡抚,一番寒暄之后他带着阿四等人来到了义庄。

    义庄里还放着三个小童的尸身,司马凤打起精神,先去察看第三位死去孩童的情况。

    “尸体没有殴打的痕迹,也没有捆绑伤痕。没有挣扎,除了新造成的创伤,没有一处旧伤。”司马凤飞快地说着,隔着手套捏了捏那孩子的胳膊,“挺壮实的小孩。”

    有荣庆的巡捕一直跟在司马凤身后,此时补充道:“这孩子失踪了十几天,原以为是受了虐待,但称重之后似是比失踪之前还要胖些许。”

    司马凤手上动作一顿:“失踪了十几天?还胖了?”

    作者有话要说:

    ——

    清元子的人设写在本子上没觉得哪儿不对。直到我用电脑第一次敲他道号,输入法显示——氢原子。

    第24章 十二桥(3)

    一直立在旁边的仵作出声道:“确实重了一些,也胖了一点儿。家里的鞋子套上去都有些紧了。”

    司马凤挑挑眉头,没有出声。

    他低头去察看小童额上的伤口。伤口是从桥上摔下来后被溪中石块造成的,口子很大,是致命伤。司马凤打量着小童手脚的衣裤:“这些衣服是新换的?”

    “不是。”巡捕说,“他家人确实想给他换衣服,但我们大人说不可破坏尸体,当时他家人已套上了一只鞋子,最后被我们剥下来,仍旧穿着死时的衣服。”

    “这是死时的衣服?”司马凤又挑了挑眉。

    巡捕点点头,明白他的意思:“没错,他摔下扶燕溪的时候,穿的就是这身新衣服。”

    司马凤示意仵作上前。仵作所说的话和他观察到的并无不同:小童鼻腔和喉中存有积水,但真正有威胁的伤是额上的口子,撞击之后立刻血流不止,小童在昏迷状态下大量失血,且呈现出溺亡迹象,若要真正判断怎么死的,还得剖尸检验。孩子身上并无任何外伤,全身十分完整,甚至可以说健康。

    “小的不能剖尸。”仵作说,“以往随小人一起探查尸体的都是巡捕伍大人。但伍大人回乡探亲了,这孩子的尸身便一直放着。”

    司马凤了然地点头。大部分的仵作确实不被允许剖尸,因仵作这行当低贱,多为“贱民”担任,死者为大,贱民便不容许随意翻检和解剖尸体。

    他冲阿四勾勾手指,阿四立刻将他的皮袋子递过去。

    “阿四,你和仵作还有这位巡捕大哥留下,其余人先出去。”司马凤从皮袋子里取出薄刀子等用具,“我来剖尸。”

    众人站在义庄外,一时无事可做,面面相觑。

    永波等人跟巡捕说起甘乐意这位了不得的仵作,谁料他们竟然也听过甘乐意的大名,众人大喜:终于找到了共同话题。

    于是诸人聊起甘乐意的各种八卦,足足讲了半个时辰。

    讲饱了甘乐意,开始说起如今这案子。

    有巡捕愁眉苦脸:“我昨夜都不敢回家,卢员外家里那些人堵着那巷子,看到我就拉着问个不停,不许我过去。”

    “卢员外是谁?”永波好奇道。

    “荣庆城大户。”那巡捕压低了声音,“第二个死的娃子就是他的孙子,独苗。他儿子早年在外头死了,就留下这一个孩子,如珠如宝地疼着,谁料竟横死在扶燕溪中。”

    “其余两个孩子也是富贵人家?”

    “不是。第三个孩子是普通人家,第一个孩子,就那个女娃子,连父母都找不到。”

    “找不到?”司马家众人都吃了一惊,“自己孩子没了,怎么还有找不到这一说?”

    巡捕们纷纷七嘴八舌地说起来。原来他们把女娃子的尸体捞出来之后张榜寻了数日,但一直没人来揭榜。后来巡逻的时候也留心探问了荣庆的百姓,都说最近没有丢过女娃娃。最后还是师爷细心,在案卷里翻出了一个月前的一件事:有一对路过荣庆的夫妻跟巡街的巡捕报告,说自己的女儿不见了。那夫妇是到另一个城市去干活的,正巧过了年,拖家带口地去别处讨生活。谁料两人在荣庆城外的茶摊歇脚片刻,一扭头孩子就不见了。

    巡捕报告了师爷,师爷便把这事情记录在案。但找了半个多月都没寻到那小姑娘踪迹。夫妻俩估摸着是被拍花子掳走了,哭哭啼啼地带着另一个孩子离开了荣庆城。

    “那小姑娘手上有个烫伤的疤痕,和我们发现的尸体对得上,应该就是了。”巡捕叹了口气,“就在赤神峰脚下不见的。那地方人来人往,到底是怎么把孩子掳走的,我们都没想明白,也找不到线索。”

    永波想了想,开口问道:“那茶摊是什么人开的?”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不是那茶摊主人做的。”巡捕摇摇头,“茶摊上其实没有主人。每日早晨乌烟阁的人将煮好的茶水运到茶摊,只留两位帮众看着。那茶水是不要钱的,谁路过都可以去喝。茶摊里头人很多,那两个帮众也说没看到有人掳走小孩子。且茶摊四面通透,没有砖墙,只是个简单的大棚子,根本没有藏人的地方。”

    司马家的人听到乌烟阁的名称,都纷纷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江湖分地域,地域有帮派。在郁澜江流域上游,最有名的帮派非乌烟阁莫属。

    义庄里头,司马凤也正跟阿四提起乌烟阁。

    “乌烟阁是荣庆城周围最大的江湖帮派,不仅规模大,名气也大。”他一边仔细翻找着小童胃内的食物残渣,一边说话,因为口鼻蒙着布巾,声音有点儿不透气,“但荣庆官府是不会寻求乌烟阁帮助的。乌烟阁的名气和威望比荣庆官府更甚,若是向这样的江湖帮派求助,只怕后患无穷,得不偿失。”

    阿四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方才屋内留下的这位巡捕说荣庆城人口众多,又人来人往,难以调查,他便提出可以向江湖帮派寻求帮助,如同少意盟附近的十方城向武林盟主林少意求助一般。但司马凤否定了他的这个提议。

    “乌烟阁创立于五十年前,现任阁主名唤邵金金,是前阁主的独子。我在武林大会上见过他,人挺好,没有架子,也足够风度,但相交不深,不好评断。”司马凤叹了口气,转身将手里的食物残渣放在身后矮桌的布片上,“胃内食物有荤有素,不像是受到虐待。”

    一旁的仵作连忙接口:“是的。前两个孩子我和伍大人剖尸之后也发现了这状况,胃内食物不少,且不是粗食。根据食物的化用程度,前面两个孩子都是在服用食物后的三个时辰内死去的。”

    “这个也是。”司马凤除去手套,在一旁的水桶内洗净了手,“这三个孩子确实是被掳走的,但不受虐待,且被好生喂养着,死时穿的还是新衣。这犯人对他们不错。”

    待看过第一个死去的小女童,司马凤略略惊讶地咦了一声。

    “什么?”阿四连忙凑过去。

    “你瞧她头上,还有她腰带、鞋袜。”

    阿四看了半天,没法从这具已经半腐的尸体上察觉什么端倪。

    “发带和发髻上的小花都是蓝色的,她的腰带和鞋子也是蓝色,袜子是白色,但有蓝色花纹。”司马凤说,“她死时穿的这衣服是搭配好的。”

    阿四恍然大悟,连连点头:有道理。

    “这孩子摔下扶燕溪时脸庞朝上,伤口在脑后。”仵作补充道,“她双颊红润,还有着点儿脂粉香气。”

    “喔唷。看来犯人或是共犯里头,至少有一个女人。”司马凤说。

    巡捕在他身后点头:“是的。这小孩脸上的脂粉涂抹得十分自然均匀,且看发髻和衣着,是精心打扮过的。”

    离开义庄后,巡捕跟司马凤说了不少其他的信息。

    因第二个孩子是城中大户的孙儿,那卢员外花了不少钱雇了不少人,大张旗鼓地找了好些天,但什么都没找着。城中人也因此都知道了有孩子失踪的消息,因而在扶燕溪中再次发现孩童尸体的时候,流言四起,无法控制。

    这孩子的脚上还发现了一小块足金的薄片,被一根红绳系在脚踝上。金片正面是一条张牙舞爪的小龙,背后是一个“瑞”字。然而询问之后却发现,金片不是那孩子的。

    “瑞不是普通人家用得起的字,寻常百姓不敢用这么大、这么重的字。”巡捕说,“我们立刻查找了全程带瑞字的人,结果只发现了三个,且三个都是年过古稀的老人,没有作案可能。”

    “卢员外是大户……犯人索要过钱物吗?”司马凤问。

    “没有。”

    “那他的目的就不是钱财。”司马凤平静道,“城中大张旗鼓地找了那么一通,他丝毫不受影响,也没有动摇,竟然还能顺利将孩子杀死,且又掳走、杀害了第三个孩子。金片不是孩子的,那就应该是犯人留下来的。他留下物证,或者是胆大包天,认为你们没能耐抓住他,或者是脑子不正常,压根儿没注意到自己留下了物证。掳走孩子,其间一直照顾得很好,最后却又杀了他们……这犯人要不是不正常,要不就是心智坚定,心思缜密,绝非普通人犯。”

    “我们在找拍花子……”

    司马凤打断了巡捕的话:“不是拍花子。拍花子只想要钱,即便杀人也悄悄地杀,怎么还会故意把尸体扔在热闹的溪水之中?”

    他想起那个声称看到红衣女人的小孩,想着要顺道去问问。想到小孩子,又想到拍花子,司马凤心道最近这几个月怎么那么多和拍花子有关的案子,多得让他都觉得诧异了。

    第6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