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节
嫡子归来 作者:黄大侠
第3节
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去桐花县打听情况了,如果这小白脸说的是真的,他真的是新来的县令,那可就不能随便动手了。
刘老大还在犹豫,霍玉半睡半醒间听清了他们的对话,当下指着还昏迷在地上的杀手,说:“我们可以问问他。”
郭湛安眼皮子一跳,不由回头看了一眼说话的小孩。
一开始以为他不谙世事,没想到还挺有主意的。
刘老大一琢磨,觉得也是,让人把杀手绑起来,又搜了他的身,自己则干脆地从地上捡起一团雪,在杀手脸上擦了几把,又把剩余的雪全塞进杀手衣服里头。
杀手被冻醒,他尝试着挣扎了几下,眼见自己逃脱不得,不由泄气。
“醒了?”刘老大冷笑着,掏出匕首在杀手身上来回逡巡,“我就问你一个问题,你要杀的这个人是谁?”
杀手闭紧了嘴巴,任凭刘老大如何威胁都不回答。
刘老大呵呵一笑,也不多说话,直接一刀扎在杀手的大腿上,还握着匕首在上面转了一圈,这才又问:“说不说?”
大冬天的,呼出的气几乎都能结成冰了,杀手却疼得满头大汗。
刘老大见他还是不肯说话,招呼着:“把他的嘴巴给我弄开,不准他咬舌!”随后又往杀手另一条大腿上扎了一个洞。
杀手疼得浑身发抖,他嘴巴被人牢牢捏住,只能含糊地发出几个字:“窝、窝、缩。”
刘老大挥挥手,让人松开他的嘴,就听见杀手断断续续地回答:“是、是桐花县的县令。”
刘老大假意吓唬他:“真的?”
“真、真的!”杀手嘴唇发白,勉强忍痛回答,“有、有人出钱,要我们杀桐花县县令,我们从来都是拿钱办事不多问的。”
郭湛安心中长出了一口气。
既然自己并非桐花县人这件事没有暴露,他干脆就借助刘老大的威,好好审问这个杀手:“是谁要杀我?”
“不知道,”杀手脸色发白,“那个人带着面具,只、知道、只知道是个男的。”
男的?
郭湛安有些意外。
要杀他的,必然是华贵妃和她的儿子李绍锦这一派的人。李绍锦为人阴狠又谨慎,不可能派个杀手过来杀他。
要知道他之前一直都在翰林院当值,就算和人结怨,也没有到雇凶杀人的地步。如今身为三皇子侍读的他首次外出任职,离奇死在任上,明眼人都知道必然是四皇子一派下的手。
四皇子阵营中的其他人也不像是会做这种傻事的人,唯独那个华贵妃。
华贵妃的心腹不过两三个,雇凶杀人这件事一旦传出去,必然会给她和李绍锦带来麻烦,所以华贵妃不可能让外人来做这件事。
男的,那能够是谁?
这边刘老大等人确认了郭湛安的确是桐花县县令,当下就陷入了两难的局面。
这可是县令,杀了吧,朝廷肯定不会放过他们,这老虎寨本来就没几个人了,要是朝廷派人来剿灭,他们可就真的只能逃进深山老林,或者隐姓埋名过一辈子了,着实憋屈;可是不杀这人吧,他可是县令,又是被自家这群土匪给绑了回来的,这可是深仇大恨呢!放他回去,无异于放虎归山。
郭湛安回过神来,看着眼前的火势没有丝毫消退的趋势,心念一动,问道:“如今寨子被毁了,你们打算怎么办?”
刘老大听他这口气,并不打算将他们一网打尽,不由生起了一个大胆的念头:“寨子被毁,我们在这也没办法继续过下去了,不如趁这个机会,离开桐花县,说不定还能找到新的谋生的办法。”
其余几个土匪俱是一惊,有按捺不住的开口问:“老大,寨子被毁了,我们重新建就是了,为什么要离开?”
刘老大心中大骂一句“猪头三”,面上则是叹了口气,说:“你以为我不想?只是我们在这呆了几年,整日打猎种菜还不是顿顿都能吃饱,不如离开桐花县,另外找营生。”
这话说到了众人的心坎里,他们都是受过霍大山恩惠的,所以再苦再累也没打算离开,可这日子实在是过的辛苦,他们心里头早就蠢蠢欲动了。
如今刘老大把众人最隐蔽的心声说了出来,一时间,都沉默不语。
孙老在一旁听明白了,说:“既然这样,那我和玉儿就继续在这住下去吧。”
“这怎么成?”安大娘第一个不同意,“你们一老一少的,没了我们,在这里住着多不方便?寨子烧了,可是我们人都还在,不如一起去别的地方。”
孙老摇摇头:“不了,我年纪大了,禁不起折腾,玉儿身子骨从小就不好,更不能在大冬天车马劳顿。我想过了,好歹我也是读过几年书的,又是账房先生,不管怎么样,给小孩启蒙,或者代人写书信,赚点钱,养活我和玉儿已经是足够了。”
刘老大见他都把将来计划好了,扯了一把安大娘,示意她不要再说话。他自己则把从杀手身上搜刮下来的金瓜子等一类的东西收好,说道:“那等天明,火灭了,我们找一下还有没有能用的东西,然后先去永安府吃一顿,再寻落脚的地方。”
郭湛安乐得见这群土匪离开,只不过他的目光落到刘老大手中的金瓜子,不由一顿:“这金瓜子给我看一下。”
刘老大以为他要抢,当然是不肯的,郭湛安一笑,又说:“放心,你这金瓜子就算给我,我也不会用。”
郭湛安接过金瓜子,一翻,就发现后面刻着的一个小小的印记。他冷笑一声,重新递给刘老大,看对方忙不迭地把金瓜子收进去,提醒道:“这金瓜子不如融了。”
“为什么?”
“上面的印记,这可是宫中某个贵人所有,你说,要是被人发现了,他们会怎么做?”
刘老大不由觉得这金瓜子烫手起来,拿也不是,扔也不是。只是他今天已经够没面子了,这次说什么都不能露怯,心中一横:“我当然知道。”
郭湛安不再多说,拖着因为失血而亡的杀手的尸体,把尸体扔进了大火之中。
火势渐渐变小,多亏了这山寨距离后面的树林有不小的距离,这才没造成山火。
衣裳、粮食,这些全没了。
刘老大几个人骂骂咧咧,好不容易找出了一些被木材挡着没烧掉的铜钱和碎银,全部塞进自己怀里。
霍玉被孙老领着,看着刘老大等人一一和自己告别,他鼻头一酸,难受地哭了出来。
安大娘和周大娘心里也难受,她们多想带着霍玉一起走,只是霍大山生前将霍玉嘱托给了孙老,而孙老态度强硬,压根听不进她们的劝说。
想到孙老年事已高,霍玉今后的生活还没有着落,两个女人被霍玉的哭声传染,跟着哽咽起来。
周大娘擦擦眼泪,把目光转向一旁的郭湛安,大着胆子说:“县令大人,我们虽然是土匪,但玉儿手上没沾过人命。将来若是玉儿生活艰难,可不可以请你看在玉儿力主不让我们杀你的份上,替我们照顾一二。”
想到厅中霍玉给自己喂食,以及拦住杀手这不怕死的举动,郭湛安冷硬的心噗得一软,最终还是点头答应:“力所能及。”
等刘老大等人走得不见人影,孙老松开霍玉的人,让他原地站着等自己。
而他,则小心翼翼地走进废墟中,来回转了几圈,最终在一处地上站定,拿起旁边冷了的木头挖了起来。
孙老从土里挖出一个小小的盒子,宝贝地揣进怀里,又重新走到霍玉身边:“玉儿,以后就只有我们相依为命了。”
郭湛安在一旁适时说:“老人家这话说错了,我还有事要倚仗您呢。”
☆、第9章 县长
孙老一怔,推脱说:“我无德无能,如何能够让县令大人倚仗呢?”
郭湛安大拇指与食指摩挲了几下,说道:“老人家不用自谦,我这边正好还缺一个管事的先生,老人家不妨考虑一下。”
孙老自然是心动的。
他之所以不愿意带着霍玉和刘老大等人走,就是想借此让自己和霍玉与那群土匪脱了干系。虽说他是这老虎寨的账房先生,在这老虎寨生活了二十几年,但他知晓,霍玉要是有出息,就不能和这群土匪继续生活在一起!
他无儿无女,唯有一个霍玉当成亲孙儿一样抚养,论私心,他当然希望自己百年之后能有人为他祭祀,就因为这样,那就更不能让霍玉跟着这群土匪了!
原本是打算带着霍玉去永安府找个营生,再想办法把霍玉送进学堂——反正自己这二十多年来还是攒下一笔钱的。不过如今郭湛安主动开口邀请,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只不过,想到郭湛安之前撒的谎,他就不得不多留点心眼。
是的,孙老从一开始就知道郭湛安在撒谎。
从前朝传下来的规矩,朝廷官员向来都是异地为官,免得有人心生企图,仗着自家宗族的势力在当地为非作歹、中饱私囊。
郭湛安一开始说自己是桐花县人,后来又说自己是新任的桐花县县令,这前后就矛盾了。加上有那杀人临死前所说的话,孙老断定眼前这个人是桐花县县令,但不是桐花县人。
郭湛安也想到了这层,他原本想着这些土匪最多不过是听过一两个民间故事,看过一两个戏份,不懂这官场之中的条条框框,没想到这老人家居然发现自己的破绽。
这么一来,他反而坚定了要请这老人家为自己做事的念头。
本朝为州府县制,每个县都有一个县令,拿的是朝廷发的俸禄。除县令外,酌情还设有主簿等职位,但这并不是每个县都有的,譬如桐花县这样的小县,就只有一个县令拿的是朝廷发的俸禄。
除了县令、主簿等职以外,其他例如衙役等职位,朝廷是不发俸禄的,而是由他们的长官发放。例如桐花县,除了县令以外,其他桐花县官员的俸禄全由县令一人承担,也就是郭湛安来负责。
郭湛安出发前,曾经在风俗志和山海志上看见过桐花县,不过寥寥数语,但已经让郭湛安对当地的民风和地理有所了解。
按照规定,所有官员三年一换,哪怕无功无过的,也要平调到其他地方任职。桐花县民风彪悍,又排外,也是这个原因,原本的县令就在这生生做了十年的县令。
自己一个外地人去桐花县,人生地不熟,凡事开展起来都很艰难。而孙老在这住了几年,对桐花县有所了解,加上自己现在身边无人能信,无人能用,不如重头开始,找一个和京城各路人马都没有任何瓜葛的人当帮手。
更何况,孙老说到底是老虎寨出身,有把柄落在自己手上,年事又高,不怕他将来反水。而且他身边还有个小孩,孙老把小孩看得如此重要,自己只要在日后多一些举手之劳,就不怕孙老不对自己尽忠。
华贵妃容不下自己,郭湛安十分清楚,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华贵妃胆子居然这么大,找了杀手来杀自己,还赏了精致的金瓜子给这两个杀手——这足以证明自己将来要面临的险情。
如今孙老的举动让郭湛安十分满意,他不但要找一个能忠于他的,能为他所用的,还要找一个聪明细致的人。
郭湛安和孙老二人各自盘算后,都觉得郭湛安的这个提议不错,孙老当下就答应了郭湛安的邀请,只不过具体的细则要等进了桐花县安置后再说。
看到这老狐狸的双眼,郭湛安心中不由苦笑,看来这谈条件又将是一场恶战了。
不过好歹自己身边有个帮手,利大于弊。
三个人进了桐花县,此时天色已明,桐花县中显得十分热闹。
外乡人在桐花县中十分显眼,他们三个一进县,就有挑着担子的男人和背着菜的女人停下脚步看着他们。
霍玉自幼在寨中长大,鲜少能见到外人,尤其还是那么多陌生人,不由就有些怕了,躲在孙老身后不敢出来。
郭湛安则上前对一个大汉问道:“这个大哥,请问桐花县县长在哪里?”
“你来做什么的?”大汉并没有回答郭湛安的问题,而是问他,“县长很忙,你们不要去打扰他。”
郭湛安好脾气地回答道:“我是朝廷派来桐花县的新任县令。”
大汉盯着郭湛安的眼珠子一转,挑起自己的担子:“走吧,我带你们去。”
县长家在县里头靠西边的地方,他们过去的时候正巧碰上县长刚要出门。
听说是新任县令来了,县长把三人迎了进去,吩咐自家妻子先去倒茶,再准备一桌子菜,也好给郭湛安几个接风洗尘。
按照本朝规定,但凡外派的官员都有特殊的路引,到了任职的地方和当地的负责人一对,对上了,那就顺顺当当地当他的官,要是对不上,那可就是要下大狱的罪。
县令一职的路引,要和县长或者里正对,桐花县是个穷山恶水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处于方便的考量,县长与里正是同一个人。
县长姓陈,名懈浩对完路引,他又生了两个火盆,搓着手笑着和郭湛安说:“郭大人一路前来辛苦了,这大雪封山的,我们还以为要开春了才会有新的县令过来。”
郭湛安喝了口茶,这茶自然是不能和京城中的相比,入口满是泥土之气,腥气得很。
他放下茶,摇摇头说:“县长这话说错了,这次是圣上钦点,我怎敢怠慢?”
“自然,自然。”陈撷浩迎合了两句,又把话题转到霍玉身上,“这小孩真是可爱,是郭大人的弟弟么?”
郭湛安看向正趴在孙老肩头迷迷糊糊睡着的霍玉,摇头说:“这是我幕僚的孙儿。”
“当真是可爱得很啊,粉雕玉琢,”陈撷浩继续拍马屁,“我看这孩子天庭饱满,耳垂肥厚,一看就是有福之人。”
世上多是喜欢听别人说自家孩子好话的,孙老也不例外,不过该谦虚的还是要谦虚。
他轻轻拍了拍霍玉的后背:“不值得县长这么夸,玉儿这孩子就是皮。”
“玉儿?是哪个玉字?莫不是金玉的钰?”说着,陈撷浩手指沾了点茶水在桌上写下一个“钰”字。
孙老摇摇头:“就是金银玉石的玉。”
陈撷浩又是一顿夸,但心里头却是看低了孙老和霍玉一等。
他可是个读书人,在他看来,这男孩子取名叫玉的,可成不了什么大事。
几个人又聊了一会,陈撷浩的妻子就过来说饭菜准备好了。
看着桌上的饭菜,联想到之前喝的茶,郭湛安算是对桐花县的穷困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草草用完饭菜,陈撷浩又带着郭湛安等人去桐花县的县衙——县衙前面是办公的场所,后头就是县令等人休息的地方。
因为上一任县令被押进京,县衙中一片狼藉,上头还蒙着一层灰。
陈撷浩在一旁尴尬地解释:“实在不是我们懒,只不过这县衙不是我们随便能进来的,所以这么些天我们都能进来打扫。”
郭湛安撕下封条:“不妨事,打扫起来还算方便。对了,之前县衙中的衙役等人在何处?”
陈撷浩摆摆手说:“那些衙役都是上一任县令找来的,他被抓了之后,这群人没几天就全走光了。”
郭湛安不免皱眉,事情比他想的还要棘手,本来想着上一任县令留下来的人,他敲打几番继续先留用着,往后看他们的表现,再决定是留是撵。
怎么县令刚一抓,其他人就全走光了?
郭湛安免不了想到那县令的罪名——私藏官银。
难道说,那些人全都脱不了干系?
只是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单单抓了县令一个人?
陈撷浩看郭湛安沉默不语,皱着眉头的样子,只当他是恼怒这县衙狼藉不堪,赶紧说:“郭大人放心,我现在就找人来打扫,一定能在入夜前打扫完毕。”
郭湛安点点头,又问:“这里的文书卷宗都保管在哪里?”
陈撷浩一愣,回答说:“我不太清楚,不过总归就是在这县衙之中吧。”
郭湛安见问不出什么来,就让陈撷浩先去找人打扫县衙,而他则带着孙老和霍玉二人进县衙后头的屋子。
同样是一片狼藉,孙老带着霍玉挑选了一处宽敞的屋子,又推了一把还迷迷糊糊的霍玉:“玉儿,来,给郭大人请安。”
霍玉不明就里,但还是拱着手学着戏文里的样子给郭湛安鞠躬:“郭大人好。”
郭湛安摸了摸他的头,想到自己袖中的暗袋里还有一包松子糖,之前土匪搜走又还回来了,于是摸出来递给霍玉:“给你的。”
霍玉接过,看孙老点点头,就直接打开一看,发现是松子糖,高兴得不得了,立刻往自己嘴巴里塞了一颗。
郭湛安看着满足的霍玉,笑着问他:“好吃么?”
“嗯。”霍玉点点头,又吃了一颗,“可好吃了。”
“对了,你叫什么名字?”郭湛安想到自己还不知道这小孩的名字,让他和孙老一样叫这小孩“玉儿”,他可叫不出口。
霍玉抬起头,嚼着糖回答:“我叫霍玉,你叫什么?”
“玉儿,不可无礼!”孙老把霍玉拉进自己怀中,看着郭湛安说,“郭大人,玉儿他从小在寨中长大,不懂规矩,还请原谅他这一回。以后,玉儿的规矩我会严格要求的。”
“这天真烂漫也不多见,只需教他基本的人情世故就行了,不用太拘束他的性子。倒是读书这件事,不能松懈。”郭湛安摆摆手,他可不会和小孩一般计较。
说起读书这件事,不用郭湛安提醒,孙老一直记挂着。
他摸了摸霍玉的头,感叹了一句:“也不知道这桐花县有没有私塾,如果有,送玉儿去那读书倒也不错。”
☆、第10章 敌意(捉虫)
进了后院,郭湛安让孙老带着霍玉去选住处,自己则找到专门存放卷宗的地方。
大门上挂着一把大大的铜锁,门上还贴着两条封条,郭湛安在铜锁上摸了一把,已经有一层薄薄的灰了。
他撕了封条,在从怀里掏出钥匙,打开门,推门而入,一股湿腐之气迎面而来。
郭湛安不由皱眉,他捂住口鼻,在门口略略站了一会,等屋内那股子湿腐之气散去后,这才进屋。
卷宗按照类别和日期放在架子上,桐花县虽穷,但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卷宗还是有许多。郭湛安抽出其中一卷,正是有关三年前的农耕事宜的卷宗。
虽然来之前郭湛安已经对桐花县有所了解,但直到看了卷宗,他才发现,这桐花县着实是太穷苦了!
卷宗上显示,桐花县周围有一片良田,每家每户都分到相应的数量,只要这些人不是好吃懒做之徒,又没有遭逢百年难得一遇的大灾,每年的收成不仅能让全家吃饱,还有足够的粮食拿出去卖了,换了钱用于日常的消费。
只是桐花县附近只有两条山中流出来的小溪,以及北边出去的一处池塘,耕作用的水利跟不上,大家都只能种植一些耐寒耐旱的作物。但就算这样,这些作物也禁不住缺水而大面积死亡,造成桐花县年年收成勉强果腹的窘迫。
郭湛安看完,心里有了计较,他将卷宗放回,又转身在另一个架子上找了起来。
令他意外的是,桐花县最近五年的部分卷宗丢失了。
难道是那些衙役离开的时候带走的?
不可能!
本朝的规矩,县令犯案后,当地的卷宗务必要封存,以供之后的查询所需。而且门口的封条没有被破坏,显然那些衙役在县令被捉之后就再也没有进来过。
或者是捉拿县令的一行人将那些卷宗带走了?
只是他上任前并没有告知,若是这些卷宗并不是被当时前来捉拿县令的吏部官员拿走的话,卷宗就确确实实是丢失了。
自己刚一上任,这些卷宗就丢失,莫非还是和皇宫里的华贵妃和四皇子有关?
想到这,郭湛安自嘲地一笑,他无奈地伸出手指按了按自己的眉心,在心里劝告自己不必那么疑神疑鬼,就算华贵妃和李绍锦如何得到今上的恩宠,这件事还真不一定是他们做的。
不过卷宗丢失的确是大事,左右自己事前也不知情,不管是谁拿走的,他必然要写一封折子递上去,表明情况,免得日后被人拿出来做文章。
郭湛安将卷宗整理好,重新在门上挂上大铜锁,这才往后院住处走去。
后院虽小,五脏俱全,西边还有一处浅浅的小池,墙边的几株梅花开得正好,隐隐飘来一股幽香。
霍玉正拿着一把比自己还要高许多的扫帚在雪地上费力地扫雪——这县衙许久没有人进来了,雪积了厚厚的一层。
他听到脚步声,扭头去看,看到来人是郭湛安后,笑嘻嘻地和人打招呼:“大哥哥。”
这还是郭湛安头一次被一个小孩喊“哥哥”,他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只是走上前,伸手摸了摸霍玉的脑袋:“怎么不戴帽子?”
霍玉摇摇头,说:“爷爷说了,我们的东西都被火烧了,帽子以后再做给我。”
这天寒地冻的,看着霍玉有些发红的耳朵,郭湛安心中一软,解下自己脖子上围着的领子,给霍玉围上。
霍玉一惊,扔了扫帚要去解,结果被郭湛安握住手腕:“你带着吧,这雪还要扫很久。”
霍玉坚持要解下来还给郭湛安:“不行,爷爷说了,现在他是你的账房先生,我们都要听你的,不能随便拿你的东西。”
郭湛安看着霍玉严肃的稚嫩样,不免多问了两句:“你爷爷还说了什么?”
霍玉抬头想了想,又说:“爷爷还说了,以后可能没那么多肉吃,要听话,多吃蔬菜。”
郭湛安失笑,忍不住伸手捏了捏霍玉的鼻子:“你这小子,怎么就想着吃?”
霍玉一本正经地替自己解释:“只有吃饱了才有力气扫雪啊。”
郭湛安无奈地摇摇头,或许是因为霍玉以前生活在山寨中,又被孙老保护得太好,才养成这种矛盾的性格——说愚笨吧,有时候却很聪明;说无能吧,刘老大当着他面杀人他也不怕。
他帮霍玉帮脖子上的领子系紧了:“你继续扫雪吧,你爷爷在哪里?”
孙老正在厨房烧热水,他看到郭湛安来了,垂下眼道了一声:“大人来了。”
郭湛安点点头,问他:“霍玉那么小一个孩子,你怎么放心让他一个人在外面扫雪?”
孙老依旧低着头回答:“玉儿不小了,今年大概也有13岁了。这里到底不必土匪寨子,他已经不是寨主了,不能再万事都宠着他顺着他来。”
这番话倒是让郭湛安对孙老刮目相看,原本还以为孙老是个宠溺孙儿的人,没想到还颇为审时度势,并不是以为溺爱霍玉。
既然对方如此识趣,郭湛安也愿意帮他们:“既然如此,不如让他做我的小厮。”
“不行!”孙老大喊一声,抬起头紧盯着郭湛安,原本垂在身体两侧的双手也握成了拳,好像只要郭湛安再说一句就要打过来一样。
“玉儿是不会给人做小厮的,他的生活我会照顾,大人不必担心。我们两个也只要我那一份工钱,玉儿不需要。”
郭湛安没想到他的好心却换来对方如此严厉的拒绝,顿时觉得没意思,也就不再多提。
倒是孙老,说完之后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事态,又重新低下头:“是我失态了,还请大人恕罪。”
郭湛安摆摆手:“我不过是这么一提,你不愿意那就算了。”
郭湛安这次匆匆上任,身边带着的唯一一个小厮还因为生病而住在永安府的客栈里,就算有孙老和霍玉二人帮忙,他自己也要动手收拾。
一直忙到晚上,三个人才把住的地方收拾干净。
郭湛安拿出碎银,交给孙老:“去买点熟食回来,再买一壶酒。”
孙老点清碎银数量,记录在账目上,问郭湛安:“大人,我能提前支点钱么?玉儿的帽子被火烧了,我想给他买一顶。”
郭湛安点头:“当然。”
他并没有提起可以用他的钱买一顶送给霍玉,因为郭湛安算是明白了,孙老愿意给自己做账房先生,却不愿意让霍玉多亏欠他什么。
果不其然,孙老又在账目上添了一笔,又嘱咐霍玉呆在自己房间里不要随便出门,这才提着篮子拿着碎银离开。
孙老离开后,霍玉悄悄偷瞄了郭湛安一眼,结果被对方抓了个正着。
“看我做什么?”
霍玉的声音有些虚:“这领子我还能围么?”
郭湛安又一次失笑,霍玉这小孩实在是太有趣了,偶尔的举动和言语都会让自己觉得无奈又好笑,他亲手把桌子上的领子递给霍玉:“这是我送你的。”
霍玉欢呼了一声,接过后仔细给自己围上:“谢谢大哥哥。”
说着,他转身就想跑回自己和孙老的房间。
“等等。”郭湛安叫住霍玉,“你袋子里藏的是什么?”
霍玉面对郭湛安严厉的目光,讪讪地从袋子里掏出一个小小的布袋,交到对方手上。
郭湛安打开一眼,发现里面尽是发了芽的绿豆。
这出乎郭湛安的意料之外,可仔细一想,又是霍玉会做得出来的事情,他看了眼面前像是犯了大错一般惴惴不安的霍玉,故意摆出架子问他:“从哪里拿的?”
“厨房的角落里。”霍玉低着头回答。
“行了,我又不是在欺负你。”郭湛安把这一袋豆子收好,继续说,“豆子发芽就不能生吃了,你既然那么喜欢吃,怎么不知道这个道理?”
“我、我就喜欢吃。喜欢吃,又没错。”霍玉小声地为自己辩解,“而且以前吃的豆子又不发芽,发了芽的徐大娘她们都拿去炒菜。现在她们都走了……”
说到最后,霍玉的声音几乎快听不见了。
“喜欢吃是没错,但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要分清楚。总是依靠别人,等她们离开了,你依靠谁去?”郭湛安皱了皱眉,“你把我这句话记在心里,回去了好好想想,到底是你错还是我错。”
“哦。”霍玉应了一声,低着头没精打采地离开了大厅。
等了许久,孙老才提着篮子回来。篮子里空空如也,而孙老脸上有明显的红痕。
郭湛安意识到事情不对,问他:“怎么回事?”
孙老放下篮子,慢慢说:“这边的人根本不卖东西给我,明明摊子上还有没卖出去的,硬说卖光了。我与他们理论了几句,一群人把我围起来,当中还有一个人打了我两拳。”因为伤口靠近嘴角,孙老每说一句,脸上都要抽搐一下。
郭湛安想到孙老的出身,又问:“难道当初你们寨子下山抢县里人东西的时候,你跟着过来,被他们看到了?”
孙老摇摇头:“我从来不和那群土匪一起劫财。”说到这,孙老脸上露出轻蔑之色,显然对那群土匪十分鄙夷。
随后,他又补充了一句:“大人放心,玉儿被我养着,也从来不做杀人劫财的勾当。”
郭湛安并不在意霍玉是否也真正动过手,这小孩左右不过是孙老的孙子,只不过因为好玩,郭湛安碰见了会逗逗他罢了。
“既然不是因为土匪寨子的缘故,那就只能因为你是个外乡人。”
“外乡人?”孙老一愣,随后像是想到了什么,说道,“没错,我想起来了,其中一个卖菜的女人骂我的时候说了一句什么,‘你们这群外乡人,害得我们受苦受累,还想问我们买菜,没门!’之类的。”
郭湛安心中把这句话默念了几遍,已经猜出大概:“你先回去休息吧,今天看来只能饿肚子了。明天我再去找县长一趟,总归不能一直饿着。”
孙老点点头,拎着篮子告退。
☆、第11章 争执
第二天一早,郭湛安听到外面传来悉悉索索的声音。他从床上下来,披上大氅,走到窗户边上,推开一条缝,就看见霍玉正在雪地上自己一个人扔雪球。
郭湛安静静地看了一会儿,发现这霍玉时而蹲在地上团雪球扔出去,时而左右闪躲似是要躲对面扔过来的雪球,一个人玩得不亦乐乎。
霍玉玩得满脸通红,他不小心瞄到窗边的郭湛安,扔下雪球就跑到窗前,笑着和郭湛安打招呼:“大哥哥,啊,不对,郭大人早上好。”
郭湛安看着霍玉额头上一层汗珠,说道:“叫大哥哥就行了,你爷爷呢?”
“爷爷早就起床了,昨天晚上在厨房里找到了一点米,说是煮粥给我们喝!”果不其然,一说起吃的,霍玉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大哥哥早上想用什么配粥?以前都有肉脯和咸菜,不过爷爷说今天可能没有。”
郭湛安不由想起昨天孙老所言,他招呼霍玉等一会,转身从房里拿来自己的手炉递给霍玉:“借你拿去用一会,别着凉了。”
霍玉伸手一摸,立刻缩了回去:“不用啦,大哥哥你不知道,扔雪球可好玩了,我热得都出了一身汗,可是爷爷不让我脱衣服。”
郭湛安见霍玉拒绝,也不多劝说,而是自己双手捧着手炉说:“你爷爷说得对,现在出一身汗,等会风一吹,就着凉了。”
霍玉笑着抬手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我记住了!着凉可难受了,连好吃的都不让吃。大哥哥起床了么?要不要一起去吃饭?”
“你再玩一会儿吧,我还有事。”
“哦。”霍玉察觉到郭湛安话中的冷淡,也不多问,又自顾自跑到院落里玩了起来。
郭湛安换好衣服,梳洗完毕,先绕去厨房看了一眼。里头的孙老正苦着一张脸在熬粥,看到郭湛安来了,拍了拍衣服,走到门口拱手道了一声:“拜见郭大人。”
“孙老客气了,”郭湛安看着锅里翻滚的热水,和些许的米粒,说道,“早上就出去吃吧,吃完了再去买米买菜。”
孙老有些犹豫:“这……”
郭湛安笑了一声:“我们又不是白吃不给钱,难道他们就不想做生意了?”
想起那稀薄得甚至只能算是米汤的粥,再想起饿了一晚上的霍玉,孙老最终还是点点头:“那郭大人还请在大厅稍等,我去喊玉儿过来。”
霍玉听说能够出去吃早饭,开心得不得了,带着郭湛安送给他的领子,连耳朵都遮得严严实实的,人还没有进大厅呢,老远就在那喊了:“大哥哥,大哥哥,我来了,大哥哥!”
孙老跟在后头,奈何年事已高,实在是追不上这皮实的家伙,只能在进了大厅后把霍玉拉到一旁教育:“昨天怎么和你说的?郭大人是大人,玉儿你不可放肆。”
霍玉撅了撅嘴,辩驳道:“明明是大哥哥说的,我可以喊他大哥哥的,爷爷,不信你问问大哥哥。”
郭湛安摆摆手,说:“小孩子罢了,喜欢怎么喊就怎么喊,不妨事。”
孙老嘴唇动了动,到底还是没有多说话。
桐花县说大不大,但说小也不小。不过好在如今大冬天的,不用下地务农,平时也没有人愿意出来,所以三个人循着人声鼎沸的地方走过去,不多时就看到了路边两排早点铺子。
霍玉几乎看呆了,他拉着孙老的手,兴奋地说:“爷爷,这里有好多吃的啊!”
郭湛安下意识看了霍玉一眼,发现他双眼亮晶晶的,欢呼雀跃的样子不像是假的,不由有些疑惑——都已经十三岁的人了,难道一直呆在土匪寨子里面,从来没见过正常人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么?
孙老下意识把霍玉往自己身边带了一下,小声说:“玉儿,在外面说话不要这么大声,你第一次来,千万要抓着我的手,知道么?”
霍玉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他显然十分听孙老的话,一双眼睛一直骨碌碌转着,好奇地看着面前的一切,但他的一只手紧紧抓住孙老的。
郭湛安领着他们走到一家馄饨摊前,对老板伸出三根手指:“店家,来三碗馄饨。”
结果那店家只是随意瞄了他一眼,便转过头去和其他人说话了。
孙老凑到郭湛安身边,小声说:“他们都这个样子。”
郭湛安一挑眉,勾起手指在摊子上敲了两下,又重复了一遍:“店家,来三碗馄饨。”
那店家挥着漏勺,满不在乎地说:“没了没了,都卖光了。”
霍玉一指旁边还未下锅的一堆馄饨:“骗人,明明还有这么多。”
拙劣的谎言被戳破,这店家恼羞成怒,挥着漏勺作势就要往霍玉的脑袋上砸去:“小兔崽子,废话那么多干什么!看我不替你爹娘教训教训你!”
孙老伸手去挡,转头呵斥霍玉:“玉儿,我怎么跟你说的,让你听话,你还乱插嘴!”
霍玉不满地抿了抿嘴,但到底还是没有说话了。
这边的争执很快引来了一群围观的人,他们对着郭湛安三人指指点点,人群之间交头接耳,隐隐约约能听到诸如“外乡人”,“野蛮”一类的字眼。
店家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态度愈发嚣张:“说了没有就没有,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去,别妨碍我做生意。”
郭湛安隐隐发怒,他冷笑一声说:“原来你就是这么做生意的?本官还从未听说,有做生意的把客人拒之门外!”
“官?你是什么官?”店家毫不在意,“我告诉你,我的生意就得听我的,我说了不做你的生意,就是不做,快走开吧!”
眼看着双方争执不下,一个声音传了过来:“怎么了怎么了?哎呀,这不是郭大人么?陈升,你可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连郭大人都认不出了?”陈撷浩一边说着,一边挤了进来,站到郭湛安和陈升中间。
“郭大人?什么郭大人?”陈升不满地挥舞着漏勺。
“漏勺别乱挥,你这毛病什么时候能改改?”陈撷浩骂了一声,随后又说,“这就是郭大人,咱们县新来的县令!”
陈升张大了嘴:“县长,你可别骗我。”
“谁骗你呢?人家郭大人昨天才到了我们桐花县,本来想今天和你们说的,没想到这么早就闹开了,还不赶紧给郭大人赔罪!”
陈升腮帮子上的两块肉抖了几下,最终还是放下漏勺,对郭湛安拱手致歉:“郭大人,实在是对不住,我是有眼不识泰山,您就发发慈悲,放过我吧。”
郭湛安惊讶于陈升态度的转变,不过是几句口角罢了,此时的陈升和之前的完全不一样,他的双手和后背都在颤抖,显然是怕极了。
郭湛安摆摆手:“你多虑了,给我们来三碗馄饨吧。”
陈撷浩却说:“吃什么馄饨呢?郭大人不如去我家,吃我腌的咸菜和猪肉。”
郭湛安笑着拒绝:“昨天已经叨扰过一次了,今天就不去了。何况我总不能每天都去你家蹭吃蹭喝吧?”
陈撷浩没有坚持,反而是一拍脑袋:“哎,我都给忘了,今天我就给郭大人准备好大米、咸菜、猪肉、酱鸭之类的。”
郭湛安则为他介绍了后头的孙老:“这是我的账房先生,县长到时候和孙老对钱就好。”
陈撷浩却说:“郭大人说笑了,这怎么能让您破费呢,不用钱。”
郭湛安摇摇头:“该给的,我一个铜板都不会少。”
陈撷浩办事速度极快,到了下午,孙老就过来找郭湛安汇报今天的支出情况。
“这些你看着办就行了,我一月一算,这当中的就由你自己来把握。”郭湛安将桌子上的文书收好,领着孙老去了外头,“他要的钱,多了还是少了?”
孙老严谨地把账簿收好,回答道:“原本是少了的,不过我特地去外头晃了一圈,打听到了这边的米价油价,按照外头的价钱给他算的。”
郭湛安点点头,他背着手看着外头的雪,突然问:“你觉得桐花县怎么样?”
“很奇怪。”孙老直言不讳,“我听说朝廷的官员向来是三年一换,但之前的那个县令在我们来之前就一直是桐花县的县令。而且当时刘老大还带着人下山抢过一回,据说这县令家中家徒四壁,就找出一些银两。”
“但是他的罪名却是贪污受贿,从他家的密室中找出了大量金银。”郭湛安手指在桌子上轻叩两下,继续说,“而且早上陈升知道我是县令后,他的态度突然就变了,明显很怕我,会不会和上一任县令有关?”
会不会是因为上一任县令在桐花县的所作所为,给桐花县里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们下意识地就对“县令”这个身份产生恐惧之心?
孙老思考了一会,说道:“这我就不清楚了,但桐花县很穷,穷得连刘老大这群人都不屑过来打劫。”
桐花县很穷,但从县令府中搜出来的钱财远远超出了这几年朝廷的拨款和本该上交的赋税,这些多出来的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郭湛安只觉得眼前一片迷雾,而真相就笼罩在这一片迷雾后头,看不见,也摸不到。
可他转念一想,又暂时按下寻找真相的心思——这是吏部和大理寺的事情,还轮不到他一个小小的县令来管。
何况,他眼下最应该做的,是如何管理好桐花县,这样才能在三年后脱颖而出,早日回到京城,让那些算计自己的人一一败落!
☆、第12章 福清
过了两日,郭湛安正整理卷宗,就听到门口霍玉说道:“大哥哥,有个叫福清的,说是你的小厮,要来见你哩。”
郭湛安放下卷宗,从怀里掏出一片芝麻糖递给互殴,嘱咐他说:“知道了,你带他去大厅等我,给他一碗热水,其余都不用给,帮我看着他。”
“好!”霍玉接过芝麻糖,从怀里拿出一块帕子,把芝麻糖放进里面,再裹好了放进怀中,随即不好意思地说,“我刚吃了松子糖,留着等会再吃。大哥哥,那我先走了。”
郭湛安看着霍玉一溜烟小跑的背影,嘴角挂着自己都没注意到的笑容。
福清跟着霍玉来到大厅,也不敢坐下,喝了一口热水暖暖身子,随后小心翼翼地问霍玉:“这位兄弟,请问我家少爷什么时候出来?”
霍玉坐在门槛上,面前摆着一个小篮子,里头是陈撷浩今天送过来的腊肠,他一边熟练地讲五根腊肠绑成一捆,一边回答说:“大哥哥有事要忙,你现在这等着吧。”
福清左右看了一眼,见四下无人,放下碗走到霍玉身边,跟着坐在门槛上,小声问他:“小兄弟怎么称呼?我还从没听说过我家少爷有一个小弟弟呢。”
霍玉听出他弦外之意,也不看福清一眼,继续忙碌着手头的活:“你没听说过的事情多的去了,难道要我每件事都跟你说么?”
福清身为郭湛安身边的小厮,虽然比不上贾欢来得受郭湛安的重视,但在郭府好歹也是众多丫鬟小厮巴结的对象。更何况他早早就向郭家如今的当家主母柳菲菲投诚,两边讨好,连柳菲菲贴身的丫鬟秋菊等人也不会随便给他脸色看。郭湛安离府来桐花县前,点的是他,而非贾欢与他一起来桐花县,足以证明他的郭湛安心中的地位正逐渐超越贾欢。
因为这些,福清习惯了众人的吹捧,如今被这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小兔崽子给教训了,当下就不高兴了。
他板起一张脸,教育霍玉:“小兔崽子,我可告诉你,这是桐花县县令的家,你一个来历不明的小子别给我耍威风!我家少爷在哪里?莫不是你害了他?恩?快说!”
霍玉不理他,把最后一捆腊肠绑好,结果篮子里还剩下了一根。
反正也就是一根,吃了便吃了吧!
如此想着,霍玉边把其他捆好的腊肠均匀放好,手里拿着剩下的一根,想着等郭湛安来了,自己就能去厨房把腊肠给蒸了吃。
福清见霍玉压根没听见自己的话,不由勃然大怒,他抓住霍玉的胳膊,狠狠地往外一摔:“好你个小子,居然敢谋害我家少爷!看我不打死你!”
霍玉身上穿了不少衣服,这一摔屁股先着地,其实并不大痛。但他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人敢这么对他,哪怕是霍大山去世后,刘老大实际上把持了整个老虎寨,也不敢对他大呼小叫。
第3节
恋耽美
第3节
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去桐花县打听情况了,如果这小白脸说的是真的,他真的是新来的县令,那可就不能随便动手了。
刘老大还在犹豫,霍玉半睡半醒间听清了他们的对话,当下指着还昏迷在地上的杀手,说:“我们可以问问他。”
郭湛安眼皮子一跳,不由回头看了一眼说话的小孩。
一开始以为他不谙世事,没想到还挺有主意的。
刘老大一琢磨,觉得也是,让人把杀手绑起来,又搜了他的身,自己则干脆地从地上捡起一团雪,在杀手脸上擦了几把,又把剩余的雪全塞进杀手衣服里头。
杀手被冻醒,他尝试着挣扎了几下,眼见自己逃脱不得,不由泄气。
“醒了?”刘老大冷笑着,掏出匕首在杀手身上来回逡巡,“我就问你一个问题,你要杀的这个人是谁?”
杀手闭紧了嘴巴,任凭刘老大如何威胁都不回答。
刘老大呵呵一笑,也不多说话,直接一刀扎在杀手的大腿上,还握着匕首在上面转了一圈,这才又问:“说不说?”
大冬天的,呼出的气几乎都能结成冰了,杀手却疼得满头大汗。
刘老大见他还是不肯说话,招呼着:“把他的嘴巴给我弄开,不准他咬舌!”随后又往杀手另一条大腿上扎了一个洞。
杀手疼得浑身发抖,他嘴巴被人牢牢捏住,只能含糊地发出几个字:“窝、窝、缩。”
刘老大挥挥手,让人松开他的嘴,就听见杀手断断续续地回答:“是、是桐花县的县令。”
刘老大假意吓唬他:“真的?”
“真、真的!”杀手嘴唇发白,勉强忍痛回答,“有、有人出钱,要我们杀桐花县县令,我们从来都是拿钱办事不多问的。”
郭湛安心中长出了一口气。
既然自己并非桐花县人这件事没有暴露,他干脆就借助刘老大的威,好好审问这个杀手:“是谁要杀我?”
“不知道,”杀手脸色发白,“那个人带着面具,只、知道、只知道是个男的。”
男的?
郭湛安有些意外。
要杀他的,必然是华贵妃和她的儿子李绍锦这一派的人。李绍锦为人阴狠又谨慎,不可能派个杀手过来杀他。
要知道他之前一直都在翰林院当值,就算和人结怨,也没有到雇凶杀人的地步。如今身为三皇子侍读的他首次外出任职,离奇死在任上,明眼人都知道必然是四皇子一派下的手。
四皇子阵营中的其他人也不像是会做这种傻事的人,唯独那个华贵妃。
华贵妃的心腹不过两三个,雇凶杀人这件事一旦传出去,必然会给她和李绍锦带来麻烦,所以华贵妃不可能让外人来做这件事。
男的,那能够是谁?
这边刘老大等人确认了郭湛安的确是桐花县县令,当下就陷入了两难的局面。
这可是县令,杀了吧,朝廷肯定不会放过他们,这老虎寨本来就没几个人了,要是朝廷派人来剿灭,他们可就真的只能逃进深山老林,或者隐姓埋名过一辈子了,着实憋屈;可是不杀这人吧,他可是县令,又是被自家这群土匪给绑了回来的,这可是深仇大恨呢!放他回去,无异于放虎归山。
郭湛安回过神来,看着眼前的火势没有丝毫消退的趋势,心念一动,问道:“如今寨子被毁了,你们打算怎么办?”
刘老大听他这口气,并不打算将他们一网打尽,不由生起了一个大胆的念头:“寨子被毁,我们在这也没办法继续过下去了,不如趁这个机会,离开桐花县,说不定还能找到新的谋生的办法。”
其余几个土匪俱是一惊,有按捺不住的开口问:“老大,寨子被毁了,我们重新建就是了,为什么要离开?”
刘老大心中大骂一句“猪头三”,面上则是叹了口气,说:“你以为我不想?只是我们在这呆了几年,整日打猎种菜还不是顿顿都能吃饱,不如离开桐花县,另外找营生。”
这话说到了众人的心坎里,他们都是受过霍大山恩惠的,所以再苦再累也没打算离开,可这日子实在是过的辛苦,他们心里头早就蠢蠢欲动了。
如今刘老大把众人最隐蔽的心声说了出来,一时间,都沉默不语。
孙老在一旁听明白了,说:“既然这样,那我和玉儿就继续在这住下去吧。”
“这怎么成?”安大娘第一个不同意,“你们一老一少的,没了我们,在这里住着多不方便?寨子烧了,可是我们人都还在,不如一起去别的地方。”
孙老摇摇头:“不了,我年纪大了,禁不起折腾,玉儿身子骨从小就不好,更不能在大冬天车马劳顿。我想过了,好歹我也是读过几年书的,又是账房先生,不管怎么样,给小孩启蒙,或者代人写书信,赚点钱,养活我和玉儿已经是足够了。”
刘老大见他都把将来计划好了,扯了一把安大娘,示意她不要再说话。他自己则把从杀手身上搜刮下来的金瓜子等一类的东西收好,说道:“那等天明,火灭了,我们找一下还有没有能用的东西,然后先去永安府吃一顿,再寻落脚的地方。”
郭湛安乐得见这群土匪离开,只不过他的目光落到刘老大手中的金瓜子,不由一顿:“这金瓜子给我看一下。”
刘老大以为他要抢,当然是不肯的,郭湛安一笑,又说:“放心,你这金瓜子就算给我,我也不会用。”
郭湛安接过金瓜子,一翻,就发现后面刻着的一个小小的印记。他冷笑一声,重新递给刘老大,看对方忙不迭地把金瓜子收进去,提醒道:“这金瓜子不如融了。”
“为什么?”
“上面的印记,这可是宫中某个贵人所有,你说,要是被人发现了,他们会怎么做?”
刘老大不由觉得这金瓜子烫手起来,拿也不是,扔也不是。只是他今天已经够没面子了,这次说什么都不能露怯,心中一横:“我当然知道。”
郭湛安不再多说,拖着因为失血而亡的杀手的尸体,把尸体扔进了大火之中。
火势渐渐变小,多亏了这山寨距离后面的树林有不小的距离,这才没造成山火。
衣裳、粮食,这些全没了。
刘老大几个人骂骂咧咧,好不容易找出了一些被木材挡着没烧掉的铜钱和碎银,全部塞进自己怀里。
霍玉被孙老领着,看着刘老大等人一一和自己告别,他鼻头一酸,难受地哭了出来。
安大娘和周大娘心里也难受,她们多想带着霍玉一起走,只是霍大山生前将霍玉嘱托给了孙老,而孙老态度强硬,压根听不进她们的劝说。
想到孙老年事已高,霍玉今后的生活还没有着落,两个女人被霍玉的哭声传染,跟着哽咽起来。
周大娘擦擦眼泪,把目光转向一旁的郭湛安,大着胆子说:“县令大人,我们虽然是土匪,但玉儿手上没沾过人命。将来若是玉儿生活艰难,可不可以请你看在玉儿力主不让我们杀你的份上,替我们照顾一二。”
想到厅中霍玉给自己喂食,以及拦住杀手这不怕死的举动,郭湛安冷硬的心噗得一软,最终还是点头答应:“力所能及。”
等刘老大等人走得不见人影,孙老松开霍玉的人,让他原地站着等自己。
而他,则小心翼翼地走进废墟中,来回转了几圈,最终在一处地上站定,拿起旁边冷了的木头挖了起来。
孙老从土里挖出一个小小的盒子,宝贝地揣进怀里,又重新走到霍玉身边:“玉儿,以后就只有我们相依为命了。”
郭湛安在一旁适时说:“老人家这话说错了,我还有事要倚仗您呢。”
☆、第9章 县长
孙老一怔,推脱说:“我无德无能,如何能够让县令大人倚仗呢?”
郭湛安大拇指与食指摩挲了几下,说道:“老人家不用自谦,我这边正好还缺一个管事的先生,老人家不妨考虑一下。”
孙老自然是心动的。
他之所以不愿意带着霍玉和刘老大等人走,就是想借此让自己和霍玉与那群土匪脱了干系。虽说他是这老虎寨的账房先生,在这老虎寨生活了二十几年,但他知晓,霍玉要是有出息,就不能和这群土匪继续生活在一起!
他无儿无女,唯有一个霍玉当成亲孙儿一样抚养,论私心,他当然希望自己百年之后能有人为他祭祀,就因为这样,那就更不能让霍玉跟着这群土匪了!
原本是打算带着霍玉去永安府找个营生,再想办法把霍玉送进学堂——反正自己这二十多年来还是攒下一笔钱的。不过如今郭湛安主动开口邀请,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只不过,想到郭湛安之前撒的谎,他就不得不多留点心眼。
是的,孙老从一开始就知道郭湛安在撒谎。
从前朝传下来的规矩,朝廷官员向来都是异地为官,免得有人心生企图,仗着自家宗族的势力在当地为非作歹、中饱私囊。
郭湛安一开始说自己是桐花县人,后来又说自己是新任的桐花县县令,这前后就矛盾了。加上有那杀人临死前所说的话,孙老断定眼前这个人是桐花县县令,但不是桐花县人。
郭湛安也想到了这层,他原本想着这些土匪最多不过是听过一两个民间故事,看过一两个戏份,不懂这官场之中的条条框框,没想到这老人家居然发现自己的破绽。
这么一来,他反而坚定了要请这老人家为自己做事的念头。
本朝为州府县制,每个县都有一个县令,拿的是朝廷发的俸禄。除县令外,酌情还设有主簿等职位,但这并不是每个县都有的,譬如桐花县这样的小县,就只有一个县令拿的是朝廷发的俸禄。
除了县令、主簿等职以外,其他例如衙役等职位,朝廷是不发俸禄的,而是由他们的长官发放。例如桐花县,除了县令以外,其他桐花县官员的俸禄全由县令一人承担,也就是郭湛安来负责。
郭湛安出发前,曾经在风俗志和山海志上看见过桐花县,不过寥寥数语,但已经让郭湛安对当地的民风和地理有所了解。
按照规定,所有官员三年一换,哪怕无功无过的,也要平调到其他地方任职。桐花县民风彪悍,又排外,也是这个原因,原本的县令就在这生生做了十年的县令。
自己一个外地人去桐花县,人生地不熟,凡事开展起来都很艰难。而孙老在这住了几年,对桐花县有所了解,加上自己现在身边无人能信,无人能用,不如重头开始,找一个和京城各路人马都没有任何瓜葛的人当帮手。
更何况,孙老说到底是老虎寨出身,有把柄落在自己手上,年事又高,不怕他将来反水。而且他身边还有个小孩,孙老把小孩看得如此重要,自己只要在日后多一些举手之劳,就不怕孙老不对自己尽忠。
华贵妃容不下自己,郭湛安十分清楚,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华贵妃胆子居然这么大,找了杀手来杀自己,还赏了精致的金瓜子给这两个杀手——这足以证明自己将来要面临的险情。
如今孙老的举动让郭湛安十分满意,他不但要找一个能忠于他的,能为他所用的,还要找一个聪明细致的人。
郭湛安和孙老二人各自盘算后,都觉得郭湛安的这个提议不错,孙老当下就答应了郭湛安的邀请,只不过具体的细则要等进了桐花县安置后再说。
看到这老狐狸的双眼,郭湛安心中不由苦笑,看来这谈条件又将是一场恶战了。
不过好歹自己身边有个帮手,利大于弊。
三个人进了桐花县,此时天色已明,桐花县中显得十分热闹。
外乡人在桐花县中十分显眼,他们三个一进县,就有挑着担子的男人和背着菜的女人停下脚步看着他们。
霍玉自幼在寨中长大,鲜少能见到外人,尤其还是那么多陌生人,不由就有些怕了,躲在孙老身后不敢出来。
郭湛安则上前对一个大汉问道:“这个大哥,请问桐花县县长在哪里?”
“你来做什么的?”大汉并没有回答郭湛安的问题,而是问他,“县长很忙,你们不要去打扰他。”
郭湛安好脾气地回答道:“我是朝廷派来桐花县的新任县令。”
大汉盯着郭湛安的眼珠子一转,挑起自己的担子:“走吧,我带你们去。”
县长家在县里头靠西边的地方,他们过去的时候正巧碰上县长刚要出门。
听说是新任县令来了,县长把三人迎了进去,吩咐自家妻子先去倒茶,再准备一桌子菜,也好给郭湛安几个接风洗尘。
按照本朝规定,但凡外派的官员都有特殊的路引,到了任职的地方和当地的负责人一对,对上了,那就顺顺当当地当他的官,要是对不上,那可就是要下大狱的罪。
县令一职的路引,要和县长或者里正对,桐花县是个穷山恶水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处于方便的考量,县长与里正是同一个人。
县长姓陈,名懈浩对完路引,他又生了两个火盆,搓着手笑着和郭湛安说:“郭大人一路前来辛苦了,这大雪封山的,我们还以为要开春了才会有新的县令过来。”
郭湛安喝了口茶,这茶自然是不能和京城中的相比,入口满是泥土之气,腥气得很。
他放下茶,摇摇头说:“县长这话说错了,这次是圣上钦点,我怎敢怠慢?”
“自然,自然。”陈撷浩迎合了两句,又把话题转到霍玉身上,“这小孩真是可爱,是郭大人的弟弟么?”
郭湛安看向正趴在孙老肩头迷迷糊糊睡着的霍玉,摇头说:“这是我幕僚的孙儿。”
“当真是可爱得很啊,粉雕玉琢,”陈撷浩继续拍马屁,“我看这孩子天庭饱满,耳垂肥厚,一看就是有福之人。”
世上多是喜欢听别人说自家孩子好话的,孙老也不例外,不过该谦虚的还是要谦虚。
他轻轻拍了拍霍玉的后背:“不值得县长这么夸,玉儿这孩子就是皮。”
“玉儿?是哪个玉字?莫不是金玉的钰?”说着,陈撷浩手指沾了点茶水在桌上写下一个“钰”字。
孙老摇摇头:“就是金银玉石的玉。”
陈撷浩又是一顿夸,但心里头却是看低了孙老和霍玉一等。
他可是个读书人,在他看来,这男孩子取名叫玉的,可成不了什么大事。
几个人又聊了一会,陈撷浩的妻子就过来说饭菜准备好了。
看着桌上的饭菜,联想到之前喝的茶,郭湛安算是对桐花县的穷困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草草用完饭菜,陈撷浩又带着郭湛安等人去桐花县的县衙——县衙前面是办公的场所,后头就是县令等人休息的地方。
因为上一任县令被押进京,县衙中一片狼藉,上头还蒙着一层灰。
陈撷浩在一旁尴尬地解释:“实在不是我们懒,只不过这县衙不是我们随便能进来的,所以这么些天我们都能进来打扫。”
郭湛安撕下封条:“不妨事,打扫起来还算方便。对了,之前县衙中的衙役等人在何处?”
陈撷浩摆摆手说:“那些衙役都是上一任县令找来的,他被抓了之后,这群人没几天就全走光了。”
郭湛安不免皱眉,事情比他想的还要棘手,本来想着上一任县令留下来的人,他敲打几番继续先留用着,往后看他们的表现,再决定是留是撵。
怎么县令刚一抓,其他人就全走光了?
郭湛安免不了想到那县令的罪名——私藏官银。
难道说,那些人全都脱不了干系?
只是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单单抓了县令一个人?
陈撷浩看郭湛安沉默不语,皱着眉头的样子,只当他是恼怒这县衙狼藉不堪,赶紧说:“郭大人放心,我现在就找人来打扫,一定能在入夜前打扫完毕。”
郭湛安点点头,又问:“这里的文书卷宗都保管在哪里?”
陈撷浩一愣,回答说:“我不太清楚,不过总归就是在这县衙之中吧。”
郭湛安见问不出什么来,就让陈撷浩先去找人打扫县衙,而他则带着孙老和霍玉二人进县衙后头的屋子。
同样是一片狼藉,孙老带着霍玉挑选了一处宽敞的屋子,又推了一把还迷迷糊糊的霍玉:“玉儿,来,给郭大人请安。”
霍玉不明就里,但还是拱着手学着戏文里的样子给郭湛安鞠躬:“郭大人好。”
郭湛安摸了摸他的头,想到自己袖中的暗袋里还有一包松子糖,之前土匪搜走又还回来了,于是摸出来递给霍玉:“给你的。”
霍玉接过,看孙老点点头,就直接打开一看,发现是松子糖,高兴得不得了,立刻往自己嘴巴里塞了一颗。
郭湛安看着满足的霍玉,笑着问他:“好吃么?”
“嗯。”霍玉点点头,又吃了一颗,“可好吃了。”
“对了,你叫什么名字?”郭湛安想到自己还不知道这小孩的名字,让他和孙老一样叫这小孩“玉儿”,他可叫不出口。
霍玉抬起头,嚼着糖回答:“我叫霍玉,你叫什么?”
“玉儿,不可无礼!”孙老把霍玉拉进自己怀中,看着郭湛安说,“郭大人,玉儿他从小在寨中长大,不懂规矩,还请原谅他这一回。以后,玉儿的规矩我会严格要求的。”
“这天真烂漫也不多见,只需教他基本的人情世故就行了,不用太拘束他的性子。倒是读书这件事,不能松懈。”郭湛安摆摆手,他可不会和小孩一般计较。
说起读书这件事,不用郭湛安提醒,孙老一直记挂着。
他摸了摸霍玉的头,感叹了一句:“也不知道这桐花县有没有私塾,如果有,送玉儿去那读书倒也不错。”
☆、第10章 敌意(捉虫)
进了后院,郭湛安让孙老带着霍玉去选住处,自己则找到专门存放卷宗的地方。
大门上挂着一把大大的铜锁,门上还贴着两条封条,郭湛安在铜锁上摸了一把,已经有一层薄薄的灰了。
他撕了封条,在从怀里掏出钥匙,打开门,推门而入,一股湿腐之气迎面而来。
郭湛安不由皱眉,他捂住口鼻,在门口略略站了一会,等屋内那股子湿腐之气散去后,这才进屋。
卷宗按照类别和日期放在架子上,桐花县虽穷,但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卷宗还是有许多。郭湛安抽出其中一卷,正是有关三年前的农耕事宜的卷宗。
虽然来之前郭湛安已经对桐花县有所了解,但直到看了卷宗,他才发现,这桐花县着实是太穷苦了!
卷宗上显示,桐花县周围有一片良田,每家每户都分到相应的数量,只要这些人不是好吃懒做之徒,又没有遭逢百年难得一遇的大灾,每年的收成不仅能让全家吃饱,还有足够的粮食拿出去卖了,换了钱用于日常的消费。
只是桐花县附近只有两条山中流出来的小溪,以及北边出去的一处池塘,耕作用的水利跟不上,大家都只能种植一些耐寒耐旱的作物。但就算这样,这些作物也禁不住缺水而大面积死亡,造成桐花县年年收成勉强果腹的窘迫。
郭湛安看完,心里有了计较,他将卷宗放回,又转身在另一个架子上找了起来。
令他意外的是,桐花县最近五年的部分卷宗丢失了。
难道是那些衙役离开的时候带走的?
不可能!
本朝的规矩,县令犯案后,当地的卷宗务必要封存,以供之后的查询所需。而且门口的封条没有被破坏,显然那些衙役在县令被捉之后就再也没有进来过。
或者是捉拿县令的一行人将那些卷宗带走了?
只是他上任前并没有告知,若是这些卷宗并不是被当时前来捉拿县令的吏部官员拿走的话,卷宗就确确实实是丢失了。
自己刚一上任,这些卷宗就丢失,莫非还是和皇宫里的华贵妃和四皇子有关?
想到这,郭湛安自嘲地一笑,他无奈地伸出手指按了按自己的眉心,在心里劝告自己不必那么疑神疑鬼,就算华贵妃和李绍锦如何得到今上的恩宠,这件事还真不一定是他们做的。
不过卷宗丢失的确是大事,左右自己事前也不知情,不管是谁拿走的,他必然要写一封折子递上去,表明情况,免得日后被人拿出来做文章。
郭湛安将卷宗整理好,重新在门上挂上大铜锁,这才往后院住处走去。
后院虽小,五脏俱全,西边还有一处浅浅的小池,墙边的几株梅花开得正好,隐隐飘来一股幽香。
霍玉正拿着一把比自己还要高许多的扫帚在雪地上费力地扫雪——这县衙许久没有人进来了,雪积了厚厚的一层。
他听到脚步声,扭头去看,看到来人是郭湛安后,笑嘻嘻地和人打招呼:“大哥哥。”
这还是郭湛安头一次被一个小孩喊“哥哥”,他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只是走上前,伸手摸了摸霍玉的脑袋:“怎么不戴帽子?”
霍玉摇摇头,说:“爷爷说了,我们的东西都被火烧了,帽子以后再做给我。”
这天寒地冻的,看着霍玉有些发红的耳朵,郭湛安心中一软,解下自己脖子上围着的领子,给霍玉围上。
霍玉一惊,扔了扫帚要去解,结果被郭湛安握住手腕:“你带着吧,这雪还要扫很久。”
霍玉坚持要解下来还给郭湛安:“不行,爷爷说了,现在他是你的账房先生,我们都要听你的,不能随便拿你的东西。”
郭湛安看着霍玉严肃的稚嫩样,不免多问了两句:“你爷爷还说了什么?”
霍玉抬头想了想,又说:“爷爷还说了,以后可能没那么多肉吃,要听话,多吃蔬菜。”
郭湛安失笑,忍不住伸手捏了捏霍玉的鼻子:“你这小子,怎么就想着吃?”
霍玉一本正经地替自己解释:“只有吃饱了才有力气扫雪啊。”
郭湛安无奈地摇摇头,或许是因为霍玉以前生活在山寨中,又被孙老保护得太好,才养成这种矛盾的性格——说愚笨吧,有时候却很聪明;说无能吧,刘老大当着他面杀人他也不怕。
他帮霍玉帮脖子上的领子系紧了:“你继续扫雪吧,你爷爷在哪里?”
孙老正在厨房烧热水,他看到郭湛安来了,垂下眼道了一声:“大人来了。”
郭湛安点点头,问他:“霍玉那么小一个孩子,你怎么放心让他一个人在外面扫雪?”
孙老依旧低着头回答:“玉儿不小了,今年大概也有13岁了。这里到底不必土匪寨子,他已经不是寨主了,不能再万事都宠着他顺着他来。”
这番话倒是让郭湛安对孙老刮目相看,原本还以为孙老是个宠溺孙儿的人,没想到还颇为审时度势,并不是以为溺爱霍玉。
既然对方如此识趣,郭湛安也愿意帮他们:“既然如此,不如让他做我的小厮。”
“不行!”孙老大喊一声,抬起头紧盯着郭湛安,原本垂在身体两侧的双手也握成了拳,好像只要郭湛安再说一句就要打过来一样。
“玉儿是不会给人做小厮的,他的生活我会照顾,大人不必担心。我们两个也只要我那一份工钱,玉儿不需要。”
郭湛安没想到他的好心却换来对方如此严厉的拒绝,顿时觉得没意思,也就不再多提。
倒是孙老,说完之后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事态,又重新低下头:“是我失态了,还请大人恕罪。”
郭湛安摆摆手:“我不过是这么一提,你不愿意那就算了。”
郭湛安这次匆匆上任,身边带着的唯一一个小厮还因为生病而住在永安府的客栈里,就算有孙老和霍玉二人帮忙,他自己也要动手收拾。
一直忙到晚上,三个人才把住的地方收拾干净。
郭湛安拿出碎银,交给孙老:“去买点熟食回来,再买一壶酒。”
孙老点清碎银数量,记录在账目上,问郭湛安:“大人,我能提前支点钱么?玉儿的帽子被火烧了,我想给他买一顶。”
郭湛安点头:“当然。”
他并没有提起可以用他的钱买一顶送给霍玉,因为郭湛安算是明白了,孙老愿意给自己做账房先生,却不愿意让霍玉多亏欠他什么。
果不其然,孙老又在账目上添了一笔,又嘱咐霍玉呆在自己房间里不要随便出门,这才提着篮子拿着碎银离开。
孙老离开后,霍玉悄悄偷瞄了郭湛安一眼,结果被对方抓了个正着。
“看我做什么?”
霍玉的声音有些虚:“这领子我还能围么?”
郭湛安又一次失笑,霍玉这小孩实在是太有趣了,偶尔的举动和言语都会让自己觉得无奈又好笑,他亲手把桌子上的领子递给霍玉:“这是我送你的。”
霍玉欢呼了一声,接过后仔细给自己围上:“谢谢大哥哥。”
说着,他转身就想跑回自己和孙老的房间。
“等等。”郭湛安叫住霍玉,“你袋子里藏的是什么?”
霍玉面对郭湛安严厉的目光,讪讪地从袋子里掏出一个小小的布袋,交到对方手上。
郭湛安打开一眼,发现里面尽是发了芽的绿豆。
这出乎郭湛安的意料之外,可仔细一想,又是霍玉会做得出来的事情,他看了眼面前像是犯了大错一般惴惴不安的霍玉,故意摆出架子问他:“从哪里拿的?”
“厨房的角落里。”霍玉低着头回答。
“行了,我又不是在欺负你。”郭湛安把这一袋豆子收好,继续说,“豆子发芽就不能生吃了,你既然那么喜欢吃,怎么不知道这个道理?”
“我、我就喜欢吃。喜欢吃,又没错。”霍玉小声地为自己辩解,“而且以前吃的豆子又不发芽,发了芽的徐大娘她们都拿去炒菜。现在她们都走了……”
说到最后,霍玉的声音几乎快听不见了。
“喜欢吃是没错,但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要分清楚。总是依靠别人,等她们离开了,你依靠谁去?”郭湛安皱了皱眉,“你把我这句话记在心里,回去了好好想想,到底是你错还是我错。”
“哦。”霍玉应了一声,低着头没精打采地离开了大厅。
等了许久,孙老才提着篮子回来。篮子里空空如也,而孙老脸上有明显的红痕。
郭湛安意识到事情不对,问他:“怎么回事?”
孙老放下篮子,慢慢说:“这边的人根本不卖东西给我,明明摊子上还有没卖出去的,硬说卖光了。我与他们理论了几句,一群人把我围起来,当中还有一个人打了我两拳。”因为伤口靠近嘴角,孙老每说一句,脸上都要抽搐一下。
郭湛安想到孙老的出身,又问:“难道当初你们寨子下山抢县里人东西的时候,你跟着过来,被他们看到了?”
孙老摇摇头:“我从来不和那群土匪一起劫财。”说到这,孙老脸上露出轻蔑之色,显然对那群土匪十分鄙夷。
随后,他又补充了一句:“大人放心,玉儿被我养着,也从来不做杀人劫财的勾当。”
郭湛安并不在意霍玉是否也真正动过手,这小孩左右不过是孙老的孙子,只不过因为好玩,郭湛安碰见了会逗逗他罢了。
“既然不是因为土匪寨子的缘故,那就只能因为你是个外乡人。”
“外乡人?”孙老一愣,随后像是想到了什么,说道,“没错,我想起来了,其中一个卖菜的女人骂我的时候说了一句什么,‘你们这群外乡人,害得我们受苦受累,还想问我们买菜,没门!’之类的。”
郭湛安心中把这句话默念了几遍,已经猜出大概:“你先回去休息吧,今天看来只能饿肚子了。明天我再去找县长一趟,总归不能一直饿着。”
孙老点点头,拎着篮子告退。
☆、第11章 争执
第二天一早,郭湛安听到外面传来悉悉索索的声音。他从床上下来,披上大氅,走到窗户边上,推开一条缝,就看见霍玉正在雪地上自己一个人扔雪球。
郭湛安静静地看了一会儿,发现这霍玉时而蹲在地上团雪球扔出去,时而左右闪躲似是要躲对面扔过来的雪球,一个人玩得不亦乐乎。
霍玉玩得满脸通红,他不小心瞄到窗边的郭湛安,扔下雪球就跑到窗前,笑着和郭湛安打招呼:“大哥哥,啊,不对,郭大人早上好。”
郭湛安看着霍玉额头上一层汗珠,说道:“叫大哥哥就行了,你爷爷呢?”
“爷爷早就起床了,昨天晚上在厨房里找到了一点米,说是煮粥给我们喝!”果不其然,一说起吃的,霍玉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大哥哥早上想用什么配粥?以前都有肉脯和咸菜,不过爷爷说今天可能没有。”
郭湛安不由想起昨天孙老所言,他招呼霍玉等一会,转身从房里拿来自己的手炉递给霍玉:“借你拿去用一会,别着凉了。”
霍玉伸手一摸,立刻缩了回去:“不用啦,大哥哥你不知道,扔雪球可好玩了,我热得都出了一身汗,可是爷爷不让我脱衣服。”
郭湛安见霍玉拒绝,也不多劝说,而是自己双手捧着手炉说:“你爷爷说得对,现在出一身汗,等会风一吹,就着凉了。”
霍玉笑着抬手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我记住了!着凉可难受了,连好吃的都不让吃。大哥哥起床了么?要不要一起去吃饭?”
“你再玩一会儿吧,我还有事。”
“哦。”霍玉察觉到郭湛安话中的冷淡,也不多问,又自顾自跑到院落里玩了起来。
郭湛安换好衣服,梳洗完毕,先绕去厨房看了一眼。里头的孙老正苦着一张脸在熬粥,看到郭湛安来了,拍了拍衣服,走到门口拱手道了一声:“拜见郭大人。”
“孙老客气了,”郭湛安看着锅里翻滚的热水,和些许的米粒,说道,“早上就出去吃吧,吃完了再去买米买菜。”
孙老有些犹豫:“这……”
郭湛安笑了一声:“我们又不是白吃不给钱,难道他们就不想做生意了?”
想起那稀薄得甚至只能算是米汤的粥,再想起饿了一晚上的霍玉,孙老最终还是点点头:“那郭大人还请在大厅稍等,我去喊玉儿过来。”
霍玉听说能够出去吃早饭,开心得不得了,带着郭湛安送给他的领子,连耳朵都遮得严严实实的,人还没有进大厅呢,老远就在那喊了:“大哥哥,大哥哥,我来了,大哥哥!”
孙老跟在后头,奈何年事已高,实在是追不上这皮实的家伙,只能在进了大厅后把霍玉拉到一旁教育:“昨天怎么和你说的?郭大人是大人,玉儿你不可放肆。”
霍玉撅了撅嘴,辩驳道:“明明是大哥哥说的,我可以喊他大哥哥的,爷爷,不信你问问大哥哥。”
郭湛安摆摆手,说:“小孩子罢了,喜欢怎么喊就怎么喊,不妨事。”
孙老嘴唇动了动,到底还是没有多说话。
桐花县说大不大,但说小也不小。不过好在如今大冬天的,不用下地务农,平时也没有人愿意出来,所以三个人循着人声鼎沸的地方走过去,不多时就看到了路边两排早点铺子。
霍玉几乎看呆了,他拉着孙老的手,兴奋地说:“爷爷,这里有好多吃的啊!”
郭湛安下意识看了霍玉一眼,发现他双眼亮晶晶的,欢呼雀跃的样子不像是假的,不由有些疑惑——都已经十三岁的人了,难道一直呆在土匪寨子里面,从来没见过正常人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么?
孙老下意识把霍玉往自己身边带了一下,小声说:“玉儿,在外面说话不要这么大声,你第一次来,千万要抓着我的手,知道么?”
霍玉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他显然十分听孙老的话,一双眼睛一直骨碌碌转着,好奇地看着面前的一切,但他的一只手紧紧抓住孙老的。
郭湛安领着他们走到一家馄饨摊前,对老板伸出三根手指:“店家,来三碗馄饨。”
结果那店家只是随意瞄了他一眼,便转过头去和其他人说话了。
孙老凑到郭湛安身边,小声说:“他们都这个样子。”
郭湛安一挑眉,勾起手指在摊子上敲了两下,又重复了一遍:“店家,来三碗馄饨。”
那店家挥着漏勺,满不在乎地说:“没了没了,都卖光了。”
霍玉一指旁边还未下锅的一堆馄饨:“骗人,明明还有这么多。”
拙劣的谎言被戳破,这店家恼羞成怒,挥着漏勺作势就要往霍玉的脑袋上砸去:“小兔崽子,废话那么多干什么!看我不替你爹娘教训教训你!”
孙老伸手去挡,转头呵斥霍玉:“玉儿,我怎么跟你说的,让你听话,你还乱插嘴!”
霍玉不满地抿了抿嘴,但到底还是没有说话了。
这边的争执很快引来了一群围观的人,他们对着郭湛安三人指指点点,人群之间交头接耳,隐隐约约能听到诸如“外乡人”,“野蛮”一类的字眼。
店家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态度愈发嚣张:“说了没有就没有,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去,别妨碍我做生意。”
郭湛安隐隐发怒,他冷笑一声说:“原来你就是这么做生意的?本官还从未听说,有做生意的把客人拒之门外!”
“官?你是什么官?”店家毫不在意,“我告诉你,我的生意就得听我的,我说了不做你的生意,就是不做,快走开吧!”
眼看着双方争执不下,一个声音传了过来:“怎么了怎么了?哎呀,这不是郭大人么?陈升,你可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连郭大人都认不出了?”陈撷浩一边说着,一边挤了进来,站到郭湛安和陈升中间。
“郭大人?什么郭大人?”陈升不满地挥舞着漏勺。
“漏勺别乱挥,你这毛病什么时候能改改?”陈撷浩骂了一声,随后又说,“这就是郭大人,咱们县新来的县令!”
陈升张大了嘴:“县长,你可别骗我。”
“谁骗你呢?人家郭大人昨天才到了我们桐花县,本来想今天和你们说的,没想到这么早就闹开了,还不赶紧给郭大人赔罪!”
陈升腮帮子上的两块肉抖了几下,最终还是放下漏勺,对郭湛安拱手致歉:“郭大人,实在是对不住,我是有眼不识泰山,您就发发慈悲,放过我吧。”
郭湛安惊讶于陈升态度的转变,不过是几句口角罢了,此时的陈升和之前的完全不一样,他的双手和后背都在颤抖,显然是怕极了。
郭湛安摆摆手:“你多虑了,给我们来三碗馄饨吧。”
陈撷浩却说:“吃什么馄饨呢?郭大人不如去我家,吃我腌的咸菜和猪肉。”
郭湛安笑着拒绝:“昨天已经叨扰过一次了,今天就不去了。何况我总不能每天都去你家蹭吃蹭喝吧?”
陈撷浩没有坚持,反而是一拍脑袋:“哎,我都给忘了,今天我就给郭大人准备好大米、咸菜、猪肉、酱鸭之类的。”
郭湛安则为他介绍了后头的孙老:“这是我的账房先生,县长到时候和孙老对钱就好。”
陈撷浩却说:“郭大人说笑了,这怎么能让您破费呢,不用钱。”
郭湛安摇摇头:“该给的,我一个铜板都不会少。”
陈撷浩办事速度极快,到了下午,孙老就过来找郭湛安汇报今天的支出情况。
“这些你看着办就行了,我一月一算,这当中的就由你自己来把握。”郭湛安将桌子上的文书收好,领着孙老去了外头,“他要的钱,多了还是少了?”
孙老严谨地把账簿收好,回答道:“原本是少了的,不过我特地去外头晃了一圈,打听到了这边的米价油价,按照外头的价钱给他算的。”
郭湛安点点头,他背着手看着外头的雪,突然问:“你觉得桐花县怎么样?”
“很奇怪。”孙老直言不讳,“我听说朝廷的官员向来是三年一换,但之前的那个县令在我们来之前就一直是桐花县的县令。而且当时刘老大还带着人下山抢过一回,据说这县令家中家徒四壁,就找出一些银两。”
“但是他的罪名却是贪污受贿,从他家的密室中找出了大量金银。”郭湛安手指在桌子上轻叩两下,继续说,“而且早上陈升知道我是县令后,他的态度突然就变了,明显很怕我,会不会和上一任县令有关?”
会不会是因为上一任县令在桐花县的所作所为,给桐花县里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们下意识地就对“县令”这个身份产生恐惧之心?
孙老思考了一会,说道:“这我就不清楚了,但桐花县很穷,穷得连刘老大这群人都不屑过来打劫。”
桐花县很穷,但从县令府中搜出来的钱财远远超出了这几年朝廷的拨款和本该上交的赋税,这些多出来的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郭湛安只觉得眼前一片迷雾,而真相就笼罩在这一片迷雾后头,看不见,也摸不到。
可他转念一想,又暂时按下寻找真相的心思——这是吏部和大理寺的事情,还轮不到他一个小小的县令来管。
何况,他眼下最应该做的,是如何管理好桐花县,这样才能在三年后脱颖而出,早日回到京城,让那些算计自己的人一一败落!
☆、第12章 福清
过了两日,郭湛安正整理卷宗,就听到门口霍玉说道:“大哥哥,有个叫福清的,说是你的小厮,要来见你哩。”
郭湛安放下卷宗,从怀里掏出一片芝麻糖递给互殴,嘱咐他说:“知道了,你带他去大厅等我,给他一碗热水,其余都不用给,帮我看着他。”
“好!”霍玉接过芝麻糖,从怀里拿出一块帕子,把芝麻糖放进里面,再裹好了放进怀中,随即不好意思地说,“我刚吃了松子糖,留着等会再吃。大哥哥,那我先走了。”
郭湛安看着霍玉一溜烟小跑的背影,嘴角挂着自己都没注意到的笑容。
福清跟着霍玉来到大厅,也不敢坐下,喝了一口热水暖暖身子,随后小心翼翼地问霍玉:“这位兄弟,请问我家少爷什么时候出来?”
霍玉坐在门槛上,面前摆着一个小篮子,里头是陈撷浩今天送过来的腊肠,他一边熟练地讲五根腊肠绑成一捆,一边回答说:“大哥哥有事要忙,你现在这等着吧。”
福清左右看了一眼,见四下无人,放下碗走到霍玉身边,跟着坐在门槛上,小声问他:“小兄弟怎么称呼?我还从没听说过我家少爷有一个小弟弟呢。”
霍玉听出他弦外之意,也不看福清一眼,继续忙碌着手头的活:“你没听说过的事情多的去了,难道要我每件事都跟你说么?”
福清身为郭湛安身边的小厮,虽然比不上贾欢来得受郭湛安的重视,但在郭府好歹也是众多丫鬟小厮巴结的对象。更何况他早早就向郭家如今的当家主母柳菲菲投诚,两边讨好,连柳菲菲贴身的丫鬟秋菊等人也不会随便给他脸色看。郭湛安离府来桐花县前,点的是他,而非贾欢与他一起来桐花县,足以证明他的郭湛安心中的地位正逐渐超越贾欢。
因为这些,福清习惯了众人的吹捧,如今被这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小兔崽子给教训了,当下就不高兴了。
他板起一张脸,教育霍玉:“小兔崽子,我可告诉你,这是桐花县县令的家,你一个来历不明的小子别给我耍威风!我家少爷在哪里?莫不是你害了他?恩?快说!”
霍玉不理他,把最后一捆腊肠绑好,结果篮子里还剩下了一根。
反正也就是一根,吃了便吃了吧!
如此想着,霍玉边把其他捆好的腊肠均匀放好,手里拿着剩下的一根,想着等郭湛安来了,自己就能去厨房把腊肠给蒸了吃。
福清见霍玉压根没听见自己的话,不由勃然大怒,他抓住霍玉的胳膊,狠狠地往外一摔:“好你个小子,居然敢谋害我家少爷!看我不打死你!”
霍玉身上穿了不少衣服,这一摔屁股先着地,其实并不大痛。但他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人敢这么对他,哪怕是霍大山去世后,刘老大实际上把持了整个老虎寨,也不敢对他大呼小叫。
第3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