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节
摄政王 作者:胶东大葱蝎子兰
第3节
这种情况竟然比他九边治下更甚。
朝廷批下的银子,京营都拿不到,更何况其他——不提九边,福建沿海,倭寇日益猖獗。
腹背受敌。
在难耐的沉默中摄政王忽然笑了一下。
帐子里光线太暗,摄政王看着微卷的帐篷帘子透出的一丝儿光,低声道:“你们走吧。我再说最后一遍,你们走吧。”
周烈没想到李奉恕会这么说,王修忽然有点火:“我们俩忙上忙下,等得就是你这句话吗?”
李奉恕停止戏耍那枚可怜的印信。他举着玉质上好雕工ji,ng细的印信比给王修看:“你说,摄政王的印信,如今能调动多少人?”
王修一愣,李奉恕道:“没有。”
周烈道:“有。”
李奉恕看他,周烈忽然半跪下:“起码仍有周烈一人。”
李奉恕看着王修:“他是因为忠诚,你是因为什么?”
王修很坦然:“我受够穷日子了。那种,没饭吃的日子。你知道吗?”
摄政王似悲似喜似笑非笑地看着玉印信,忽然问道:“知不知道景庙怎么死的。”
王修一愣:“呃先皇是……重病?”
摄政王忽然想起自己逃命一样跑出京城那天。他原来以为不用再回来。真逗。
“是重病,但是没到不治。”
王修和周烈瞪大眼睛,忽然都觉得脊椎上爬过一丝y冷。
“只是,很多人,觉得他没必要再活下去了。”
李奉恕微微眯眼,王帐的帘子又往上了一点,s,he进来的阳光正好照在他一对眼睛上,往外反着光,像一种蛰伏的动物。
成庙是被默认的。景庙的脾气太大,已经破坏了朝堂的规则。玩游戏最不欢迎这种人,他被清除出局。那天晚上整座王城灯火辉煌,所有官邸悄无声息。
王修战栗起来。他简直不能接受,他读了那么多年圣贤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一直以为伦理纲常把一切都归置好了,他一直这么认为的。
“那,那成庙……”
“九边的事他明白的很,周烈拼着死谏要说的事他知道,我也知道,皇家都知道。然后,他也走了。”李奉恕把印信放在桌上,静静地看着站直的王修和半跪的周烈。
帝王似乎可以统领后宫朝廷。但当这些人都觉得应该要换一换皇帝了呢。皇帝,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何首辅刘次辅可以容忍李奉恕胡闹,甚至秋狝都没说什么,因为李奉恕还没动他们的根基。从很久之前起,朝廷就已经脱离了皇帝的权利,和皇帝离心离德。
景庙因为这个事实愈加乖戾,但是什么也没有挽回。
“现在,你们还要留下吗。”李奉恕一根修长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条案。咚,咚,咚。不疾不徐,不慌不忙。
周烈正立,王修微笑。
“当然啊。”
第10章
摄政王秋狝的第四天,平淡无奇,四海升平。
苏州有个人自杀了。
他叫黄纬,前江浙巡抚。他服药之后,睁着双眼,正襟危坐,直直看着东南方向,倭寇番夷肆虐的王土。他为了大晏的土地一辈子,他死的时候依旧看着。东南方向,狼子野心的倭寇,卖国求荣的内j,i,an,他忧心了一辈子的地方与人民。
黄纬是个很纯粹的读书人,忠君,爱国,先天下之忧而忧。生就一副秦汉士人铜筋铁骨,可惜生错了时间。
成庙当年决定清理东南,黄纬不折不扣执行着皇帝的政令。他要对付的不仅仅是葡萄牙人,朝鲜人,倭人,还有整个朝堂上走私贩私的巨大利益集团。这个书生捧着王命令旗,一路前行,义无反顾。
整个东南沿海似乎被利益结成了一个茧。朝堂官员,生番倭寇,通番小民,层层叠叠,林林总总,交错往复。黄纬总领江浙军政,他举起了大刀,砍烂了盘踞几十年海盗的海上据点,追杀残寇至福建,一举歼灭。查处权势家族走私船只,处死通番j,i,an民,捉拿通番官员。他用滴着血的刀砍碎了东南沿海那个茧——他被参矫命擅杀,他那刀子简直捅进朝廷里去了。浙闽系官员恨不得将他食r_ou_寝皮。
他们都忘了,黄纬也是苏州人。
黄纬当然不会有好下场,他被裁撤官职,令返回原籍听候处理。那时成庙的身体终于油尽灯枯,再也无力和整个文官集团斗什么。
黄纬在苏州自杀。
明明是秋天,忽然下起大雨。暴烈的大雨冲刷着猎场,王帐在风雨里摇摇欲坠,王帐里豆大的灯火受惊一般瑟缩战栗,影子被七扯八扯如同鬼魅。
“黄纬临终前说过什么没有。”
连庆蠕动了一下嘴唇:“卑职去晚了。只拿到这个……”
李奉恕接过一张信笺,上面用血刀劈斧凿一般写着:
一不负天子
二不负君子
王帐外忽然有人惊慌大喝一声,王帐里几人没反应过来,暴风掀起门帘,冲进帐篷,巨大的王帐倏然被风顶起,灯火一刹那间熄灭。几乎所有嵌在土里的木钉同时崩出,王帐轰一声乾坤颠倒一般翻了出去,泼天的雨顷刻砸了下来。王修周烈和连庆前仰后合忙着躲,李奉恕岿然没动。
他坐在条案后面,维持着拿着信笺的姿势。干涸的血渍被雨水浇透,融化,流淌,臣子的血在摄政王手上汨汨划过,跌入大地。
李奉恕站起,闭起眼睛。他把模糊一团的信笺塞进护心镜里,然后伸手接着从天而降仿佛苍天震怒的狂风暴雨。
狂风中有杂音。像是李奉恕小时候听见的国祀时缈缈的祈祷——
皇皇上天,照临下土。集地之灵,降甘风雨。庶物群生,各得其所。
一身黑甲的摄政王站在狂风暴雨的夜色中,遥远的天际有滚滚的电闪雷鸣,宛如雕塑。
秋狝没有进行完,摄政王提前归京。又是那赫赫的赤红卤簿,长长的皇家仪仗,一路火焰般烧开京城的人群,摄政王一路打马冲进皇宫。黑甲黑马,宫人吓得纷纷下拜,黑色健硕的骏马在空旷寂寥的皇城里奔跑,清晰的马蹄声回荡着,或许三百年前太宗也曾在皇宫里纵马狂奔,黑马黑甲,不知皇宫可还记得故人?
摄政王一路跑进乾清宫。下马。他的铁靴踏着砖地,一下一下。成帝停灵在乾清宫,他走得太仓促,他的陵墓最近才算是修完。乾清宫的仆人被他挥出去,他疯了一样围着成帝巨大的棺材打转。
他亲哥哥躺在这里面。
李奉恕脑子里滂沱的记忆像那晚的大雨,狂风呼啸。他怎么就忘了。
他和李奉恪是一起长大的。
李奉恪从小很会做木匠活,给他做过不少玩具。
怎么忘了呢。
李奉恕发疯一样打转,他终于想起来了,李奉恪给他做过一个玩具,叫水戏。笔洗大小,铜质小缸子,里面零件ji,ng巧,灌上水按上机括,自动喷出水花来。水花上还能放七个木球,上上下下,跳跳跃跃,他一生中第一次收到礼物。
李奉恪,你起来,你把那些东西都放哪儿了。
李奉恪,你给我起来,你不能把这么个烂摊子扔给我。
李奉恪,把我迎回来当摄政王是不是你的y谋,说,是不是!
李奉恕完全陷入疯狂,他绕着皇帝的灵柩一圈一圈一圈打转。他又想起来了,他逃出京城那晚李奉恪给他做的木头玩意儿他一样没带,扔在房间里他一样没带!李奉恪夺了大宝,最后看见那些被抛弃的玩具没?他看见没?他扔了吗?他放哪儿了?
李奉恕抽出佩刀要撬李奉恪的棺材,忽然被人拦住。他一甩手,将那几个侍卫甩了出去。又有更多的侍卫扑过来,富太监喊了一嗓子:
“摄政王,那是你亲哥哥的棺木!”
李奉恕像被困住的兽,身上手臂上腿上拖了一堆侍卫,他茫然地看着富太监和气的圆脸,富太监笑眯眯问他:“摄政王,您找什么?”
李奉恕喘着粗气:“水戏,我的水戏呢?放哪儿了?”
富太监抱着拂尘,微微鞠躬:“殿下,先帝带走了呀。”
李奉恕颓然坐下,低声道:“送出的东西,他好意思收回去……”
富太监并没有说话。侍卫们被摄政王弄得半死,一瘸一拐退走了。连富太监都走了。
李奉恕累了好几天。他靠着成帝的灵柩沉沉睡去。仿佛回到了小时候,一堆皇子在大本堂里读书,春日酽酽,他靠着太子稀里糊涂打盹,耳边嗡嗡嗡苍蝇一般的读书声,不胜其烦。李奉恕全都扔了的记忆在他脑子里风起云涌,他逃出的家乡和不得不回来面对的囚笼。梦里的春日还在继续,平安喜乐,无忧无虑。太子似乎说了句什么,也许是在呵斥六皇子懒散怠惰不思进取。
他始终,没听清。
第11章
摄政王在乾清宫靠着先帝的棺木睡了一个白天。乾清宫负责洒扫的宫女没有一个敢出声的,默默走人了。
期间皇帝来过一次。虽然成庙停灵在乾清宫正殿,皇帝的居住地理论上还应该是乾清宫。因此每天皇帝早上起床之后晚上上床之前到乾清宫点个卯,正撞上睡着的摄政王。
皇帝默默地冲灵柩一行礼,走了。
摄政王从上午睡到傍黑天,竟然比在鲁王府睡得还舒服。他抱着头盔迷迷瞪瞪地伸了个懒腰,这棺材木料太硬,他脖子疼。
富太监悄无声息地站在他不远处,手里捧着杯茶,笑眯眯地恭候他醒来。周围也没有闲杂人等,安静得很。摄政王很满意。
摄政王接过富太监手里的茶,温度竟然刚刚好。他略略惊奇,看着这个一直不卑不亢,把伺候人当艺术的司礼太监。
“你叫富,富什么?”
“回殿下,下仆富鉴之。”
……好名字。李奉恕喝了茶,给他茶杯:“你是学官还是内书房出来的?”
富太监笑容可掬:“殿下,下仆打小就被卖进宫,没进过内书房。”
李奉恕一挑眉,原来如此,他看着富太监面善,可不是么。富太监前任的司礼太监是叶静,皇宫有时会召固定名额自愿净身的儒生进宫给宫女上课,叫学官。叶静就是学官。李奉恕见过叶静,斯斯文文,白白净净,还是有功名的。也不知道他为啥想不开要净身进宫。叶静被阉之后还是以读书人自居,和文臣,尤其是和泾阳党走得极尽。叶静倒真是个好人,真抓实干心思磊落同情读书人。不过这样一来就不是好太监了。成帝雷厉风行地收拾了泾阳党之后,叶静自然也完了。
泾阳书院的人一般不自称什么什么党,君子不党。但是把一切反对他们的人全部划成阉党,意思是都是些阉人内侍的走狗。当年戚武毅公也是被算成阉党的。也不知道这帮人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阉人可恶,可阉人完全依附皇权生存。和阉人有来往的一律算阉党,皇帝也是阉党?
叶静死以后富内侍接任,前车之鉴,富太监夹着尾巴做人。李奉恕心里一动,随口问道:“我哥在时,有没有说过什么。”
富太监道:“先帝在时,经常说太宗皇帝的‘天子守国门’来着。”
李奉恕道:“那他……过得好么?”
富太监笑道:“殿下,好是什么样,坏是什么样?”
李奉恕没再说话。他活动了一下胳膊腿,准备回府接着睡。富太监又道:“殿下,您去太和殿看看?今天上朝各位大臣都不痛快,陛下也没有决断。”
李奉恕道:“又为了什么?”
富太监道:“辽东的方经略的事。年年上百万两银子给关宁军,现在连个响都听不见。”
女真部现在自立后金,也是有皇帝的。什么想法很明白。其实和大晏已经大大小小打了几十年,只不过大晏是个太吓人的庞然大物,很多规模小点的战争从边境传到中原可能几年也过去了。除非是当年也先抓着英宗直接进北京,兵临城下。
姓方的这个人成帝斥责他言不务实夸大其词,边军将领奇缺之际又没人顶替他。李奉恕也问过周烈这个人怎么样。周烈虽然总领九边,主要还是在西北。东北那一带坐拥山海关,一般由文官直接辖制,并不听他的。因此也不好多说,只说方经略非常有“主意”。
李奉恕走出乾清宫,溜达着来到太和殿。这是早朝压根没散,吵到下午。周烈人不在朝堂上,他的追随者还是有些的,又在说军饷边费问题。李奉恕走进来,众臣冲他一揖,他摆摆手免了。
关于辽东,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前经略王茂珍的方略。暂缓扩军,裁撤官员,拉拢蒙古,退守山海关,同时征收辽东商税矿税,减轻朝廷负担,如果女真有意讲和,也可以试试。但这是少数人,而且多是低级官员。另一派是现任辽东经略方建的方略,坚决不退兵,死守川宁川锦,不丢一寸疆土,修山海关到川宁到川锦四百里防线,这是多数派,集中在高层官员。
李奉恕道:“王茂珍当初给先帝的折子我看了。他要屯田关内,修八里铺包住山海关,一共预算九十八万两。我看还是可行的。”
有臣出列,恭敬道:“先帝在时,也争议过此事。其他尚可,惟退守不可行。太祖宪法,保有疆土,不失一地,太宗亦说,‘大晏汉家绝不与胡虏低头议和,做那赵老九的勾当。’这事便没再提过。”
李奉恕一看这人,吏部右侍郎林轩。李奉恕和气道:“卿的话有理。方经略经营辽东这许多年,成效又如何呢?”
林轩道:“方经略心思周密,四百里防线使胡虏不敢南下。”
李奉恕道:“朝廷去年一年拨给方经略多少经费?”
林轩道:“四百万两。”
李奉恕微微一笑:“卿可知有个地方,叫蓟镇?”
蓟镇刚被女真抢了。不,应该是又被女真抢了。女真比当年鞑靼聪明一些,鞑靼烧杀抢一起上,犹如蝗虫过境。女真一般不杀人,抢过东西就走,留下人继续生产劳动创造财富他们再来抢。
臣子们面面相觑,蓟镇还真在四百里防线里面。但蓟镇只是个小地方,又没死人,战事奏报也通常一笔带过,内阁那么多人每天审阅都不一定顾得上,小山似的折子里李奉恕竟然能把蓟镇给捡出来。
多亏了王修。王修天生拿着笔杆子,一目十行,春秋笔法骗不了他,上报的个中把戏一眼看穿,一条一条捡重点给李奉恕说。李奉恕是真的谁都不信,除了王修。他坐着,陪王修点灯熬油,翻阅卷宗。王修搦笔狂写,字体飘逸流畅,李奉恕冒一句,弓马功夫和笔墨功夫,缺一不可。这一下,摄政王明察秋毫,真有些唬住人。
“诸位卿家给我说说,川宁川锦哪个在南哪个在北?蓟镇在山海关哪个方向?辽东山海关内我大晏人口有多少?”
刚才大声嚷嚷铁血保国的忽然没声了。早朝四品往上才能上朝,各个大员们都是国家栋梁,满腹经纶口吐莲花,道理纲常无人能及。辽东不能丢,辽东寸土不能失,辽东对上生番蛮族居然不能虽远必杀,大晏颜面祖宗颜面比天大。
可是谁知道辽东有多少耕田多少人呢。
何首辅忽然道:“殿下,辽东土地沃野千里,太祖年间为了安抚边民主张辽东轻徭薄役。说来,辽东耕民倒不纯是汉民。鞑靼,女真,甚至朝鲜都有来归者。凡入关安稳种田度日者一律视作大晏子民。景庙时曾经厘清九边,辽东一地耕民九十万余人,税款本色一百二十万石,折色三十六万两。”
李奉恕点点头。
皇帝一直坐在龙椅上,两只小脚搓来搓去。忽然他带着哭腔说了一句:“叔叔,我憋不住了。”
群臣没明白,李奉恕跳起架着皇帝的腋下把他拎起来,有水往下滴答。
今日当值的内侍是张司印,连忙要去接皇帝。李奉恕让他快回去找裤子,自己就这么举着滴答水的皇帝从丹墀下来快步往外走。走了又转身,皇帝的尿在透亮的青砖上划了条线——
“诸位都是为了大晏,吵归吵,莫要伤了和气。辽东之事宜决不宜拖,烦劳诸位弄出个章程来。孤着人给诸位搬座斟茶。”
诸位大臣只能说不敢不敢谢摄政王殿下。
摄政王擎着皇帝小跑,皇帝难得和塔一样的摄政王同一高度,忽然觉得这样很有意思,咯咯笑起来。
笑了半天,冒了一句:“那些官儿,不是巴不得不花钱,为啥不花九十八,要花四百?”
李奉恕看他一眼,回答:“那四百万两是大晏的,那九十八万两是他们家的。”
皇帝张张小嘴,奶声奶气道:“矿税商税,国之殇,朕之殇!”
李奉恕吃惊:“陛下,这谁教你的?”
皇帝老气横秋地嘟着小肥脸:“爹爹说的。爹爹问我怎么办。”
李奉恕顿了顿,心里微微泛酸。成帝以前和个稚子喃喃低语。皇帝叹气:“怎么办呢。”
已经到了皇帝现居的养心殿。张司印把皇帝接过去,进屋换裤子换袍子去了。丁点大个东西也穿道袍,和个小老头似的。
李奉恕似乎听见死了的成帝跟他叹气:
国税,国殇!
辽东已经尾大不掉,投入的钱没有响只能接着往下投,从亏到更亏。王茂珍当年看辽东一带矿藏丰富要开矿税加商税自行筹集军饷。当年的高首辅差点就跟成帝撞柱死谏了。高首辅写《上罢商税揭》,后来的李首辅写《请停矿税疏》,指责皇家安忍加派小民?
高首辅家里三百亩田,亲爷爷是放贷的,亲爹是官商。李首辅河北人,家里开矿的,已经开到辽东去了。
现任何首辅,何首辅家里干嘛的来着。
哦,有一点,反对一切税法的人大多都是泾阳党,他们倒团结。
李奉恕往回走,他没有诏令进入内宫是不对的,今儿闯进皇宫在乾清宫睡着了又一路举着皇帝奔养心殿,明天一定会被参。
参就参吧。
第12章
周烈这几天巡视京营及周边驻军,整理个条陈直接给李奉恕,所以不在家。王修工部户部没事都转转,给摄政王带来一个坏消息:财政赤字,赤到淌血。
户部走明帐白纸黑字亏空逐年累计到千万两。今年是天承六年,成庙的启陵加紧修缮,各处土木人工随葬花费没有汇总,估计又是个天文数字。历年的远洋贸易导致折色白银逐渐取代本色货物,银两成为官方硬通货币。
倒霉的是,大晏不产这玩意儿。
天承五年成帝还在时市舶司就报告过往来船只正在迅速减少。往年供不应求的茶叶丝绸瓷器在泰西竟然销路下降。大晏的白银供应地倭国自己内乱打得不可开交,饭都吃不上哪还顾得上贸易之事。白银的缺乏导致市面骤然紧缩,本来就穷的大晏朝廷就更穷了。
穷,穷,穷。
没钱,没钱,没钱。
银子,银子,银子。
摄政王脑袋里一根筋绷绷跳,在他耳边又唱又扭:穷鬼穷鬼穷那个鬼~~~
“广州市舶司只是统计晏货没有销路往来船只不停减少,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王修道:“似乎形势不可逆转。”
摄政王道:“你有钱没,借我点?”
王修从怀里摸出大钱一枚,坦然地放在摄政王面前。
李奉恕拈起大钱,还有王修的体温,也不知道摩挲了多久。他笑道:“谢了。”
这边摄政王想银子想得发疯,那边皇室又闹个好戏。
北京人民的福利之一,皇家的唱念做打比戏园子里的格外好看一些些。
景帝最小的妹妹,李奉恪和李奉恕的小姑姑寿阳公主的驸马被打了。
起因很搞笑,公主府里宫中给配的老宫女在府中偷东西被驸马陈冬储抓个正着,闹起来了。这老宫女是公主府管家婆的亲信,管家婆认为这是驸马对她在府中权威的挑衅,因此和公主府大承奉一起把驸马给打了出去。寿阳公主刚十九,和驸马感情一直很好,看着自己丈夫被自己的“仆人”们用大棍打出大门竟然阻止不了。
寿阳公主悲愤地进宫跟刘太妃告状,可惜怀着孩子,挺着大肚子实在走不快,管家婆赶在她前面跑到刘太妃那里,添油加醋 y 言秽语地跟刘太妃说陈驸马和寿阳公主不知节制没有羞耻。等寿阳公主进宫了,刘太妃根本不见她,命宫人传话呵斥她既然贵为人母就要知矜持二字如何写。
平日里公主见驸马都得管家婆批准。寿阳刚成亲时在宫中派的婢女身上拢共使了千余银子才能和驸马日日见面,闹了这出银子也不好使了,寿阳彻底见不到自己的丈夫。
虽然大晏的皇亲国戚算不上什么东西,驸马在公主府里比那群婆子阉人地位还低,也没到随便给人打的份儿上。陈冬储咽不下这口气,上书给皇帝。折子还没到皇帝手里呢一群内侍把陈冬储堵在内庭打得披头散发一身是血,车被打烂,马被打死,陈冬储一瘸一拐走回了自己父母家。全北京都看见了。
寿阳终于崩溃了。一个公主彻底豁出去的后果是可怕的,她拎着根木棍追着管家婆劈头盖脸地打,尖叫着既然活不了那就一起去死,死了跟宣庙说说都是谁害死他外孙的。管家婆上了年纪,在公主府好吃好喝养尊处优惯了,肚子硕大,勉强跑出公主府就被寿阳一棍子敲昏在大门口。府里其他仆人吓得没了威风,又跪又磕头。驸马能打公主可不能碰,把寿阳搞流产了等着被杀九族吧。寿阳一手扶着肚子一手拄着棍子,杀气腾腾地冷笑一声,转身就往皇宫走,进宫请罪去了。
摄政王表示:哦。
李奉恕练长枪,劈山开石破风之势看得刘奉承心惊胆战。王修看出李奉恕压根不想管,忽然道:“老李,你知道陈家是干嘛的?”
能选上驸马的要么平民要么低级官吏,老陈家能干嘛。
王修道:“陈冬储祖上跟着郑公一起下西洋的。他爷爷陈安先是积年老水手,他爹陈善年也一直跑远洋。他哥陈春耘在广州市舶司当了个小吏兼舌人,通泰西几国语言。你说……”
李奉恕把长枪往兵兰里一cha,打量王修。王修一对圆眼睛ji,ng光四s,he,灼灼有神。
李奉恕一拍手,扛起王修:“备马车,收拾一些礼物,送陈驸马那里。”
王修吓得扒住李奉恕的背,抬头大叫:“千万别拿葱!”
寿阳公主是李奉恕的姑姑,李奉恕压根没什么印象。王修跟李奉恕解释他爷爷宣庙的几个女儿。和政公主绥安公主当年出嫁贿赂宫人使的银子上万,寿阳公主总共使钱没过两千,寿阳公主驸马就格外受气,被宫人欺负死也活该。李奉恕听王修叨叨:“你都哪儿打听来的?”
王修心酸:“你还没寿阳公主有钱呢。啥时候让小花从山东送东西来啊?”
李奉恕心里打个突,怎么又扯到他自己了:“暂时不让小花来——你别这么叫人家,好歹是个武官。”
马车追上寿阳公主,她正在半道上,没人敢拦她。这个小姑姑瘦瘦小小浓眉大眼,老李家标志性的黑,当街横棍颇有太祖的风采。寿阳一看是摄政王,呵呵一声道:“好侄子,你姑姑我去找死,你要不要跟着一起来?”
李奉恕连忙一揖:“小姑姑,侄子来晚了。”
寿阳道:“可是来晚了,你姑父快给人打死了。”
寿阳明显是气糊涂了,平时的积郁积怨一旦爆发冲昏了头脑。李奉恕也没计较,看寿阳脸色发白,叫鲁王府的仆人赶紧搀上马车,叫府里的大夫看一看。
陈冬储一家祖籍直隶,当年陈家祖先被郑公选上一直跟着他下西洋,陈家就开始了数代跑远洋的营生。大部分是跟着官办,后来也有点接着官办跑私活的意思。在北京算是个不起眼的“殷实人家”而已,内里有多少钱,谁也不知道。
陈家院子门脸不高,小门小户很低调。门子一看是摄政王的名刺,里面轰隆一响,接着陈安先领着一群人西里呼噜打开正门跪迎摄政王和寿阳公主。
李奉恕连忙把老头扶起来,说了点场面话。寿阳小心翼翼下车,扶着肚子问:“爷爷,冬官呢?”
陈安先抖抖白胡子:“……在屋里躺着,公主。”
寿阳急得往屋里走,王修扶着陈安先,李奉恕怕寿阳绊倒,架着她低声道:“小姑姑慢点,小姑姑慢点。”
大晏挑驸马,头一个要紧的就是长相,“俱选庶民子貌美者”。陈冬储躺在床上,即便鼻青脸肿,整个人都跟发亮似的。他一看寿阳来了,连忙要起来行礼,寿阳眼圈一红,哽咽道:“躺着吧你,天天净那些虚的。”
李奉恕跟在后面进来的,陈冬储没见过他,疑惑地看寿阳。李奉恕笑道:“姑父。”寿阳破涕为笑,陈冬储头发倏地立了起来。这么大个侄子,特么不是摄政王是谁!
他滚下地要行礼,满口道:“当不得当不得,殿下折死我了!”
李奉恕吓一跳,连忙上去扶他,连声道:“卿身上有伤,不必如此。”
陈冬储家几辈子跑远洋,一直想培养个读书人。陈冬储读书读得有点傻,义正词严道:“礼不可废!”
然后正正经经对着摄政王弯腰长揖。
难为他一身内伤弯得下腰去。
寿阳长在深宫,她当然不蠢。气劲过去了,她笑道:“我去看看爷爷奶奶,这一回都是我的罪过,他们二老受惊了。”
寿阳走了之后,陈驸马怯怯地看着摄政王。李奉恕长得比较凶,面无表情都跟在生气似的。他只能尽量和颜悦色:“我皇家竟然出了此等事情,定当彻查,给驸马一个交代。”
陈驸马还是怯怯地看着他。
李奉恕实在忍不住,也不讲废话了,开门见山道:“我找你有事。我有问题问你。”
陈冬储忽然出了口气似的,恭敬道:“卑职不敢藏私,殿下您问。”
李奉恕道:“市舶司报商船年年减少,茶叶丝绸瓷器没有销路。你家历来跑远洋,我想听听你的说法。”
陈冬储道:“殿下既然不耻下问,我也不说应付的套话。我家祖上自跟着郑公看到世界,阅历不敢谈,经历倒是真有。殿下是来问,白银减少,市面紧缩吧?”
李奉恕道:“正是如此。”
陈冬储道:“我大晏虽然以金为本,但是流通的都是银。大晏地大物博,不知为何不怎么产银,所以银子大部分是从倭国和欧罗巴来的,可否?”
李奉恕看王修一眼:“正是。”
“殿下有所不知,欧罗巴的银子,也不见得就是自己产的。大晏之东有一大东洋,大东洋那边是南北墨加西亚。墨加西亚有一地名曰金加西蜡,专产白银,大约如煤之于晋地。”
李奉恕震惊:“我竟然全不知道!”
陈冬储道:“欧罗巴西班牙葡萄牙攫取墨加西亚白银已有数十年。最近几年西班牙与葡萄牙开战,互相封锁,均不让对方船只到达墨加西亚收白银,因此欧罗巴自己白银也骤缩。最关键是,如今气候反常,冬天大寒夏天大旱,大晏诸多地方颗粒无收,实际欧罗巴也是一样,他们的农耕,大约本要比大晏艰难。吃不上饭了,大晏的茶叶丝绸和瓷器,又有什么用呢。”
李奉恕道:“满朝文武,从来没人讲过这些。”
陈冬储漠然。郑公的海图日志都被烧了,只说是劳民伤财,郑公下西洋在他们看来也不过是骄奢 y 逸罢了。说这些干什么?说这些有啥用?
李奉恕拍拍陈冬储的肩,起身告辞。陈冬储的话不知道准备了多久。李奉恕不讨厌有心机的人,聪明人应该人人都爱,尤其忠心的聪明人。
第二天,摄政王正式召见驸马陈冬储。
第13章
公主府的大承奉一听摄政王召见陈冬储,当时就昏过去了。
大晏的驸马啥也算不上,小家小户出来的,甚至都不能有官职。公主们从小养在深宫规矩礼仪都教傻了,遇事搬出“规矩”来完全不会反抗。一般陪公主出嫁的奴婢都是肥差,特别是管家婆奶娘和大承奉。公主想见丈夫,不贿赂奶娘和大承奉门都没有。给钱了,见自己丈夫是天经地义,不给钱那就是 y 贱。本来大承奉和管家婆心里就不痛快,因为寿阳公主的大姊和政公主二姊绥安公主当年出嫁贿赂宫人使的银子都上万,寿阳公主才不过用了两千。区区两千寿阳公主和驸马还日日相见。管家婆不是没进宫告寿阳白日宣 y 不守女诫,刘太妃曾经把寿阳叫过去当中责骂,完全不起作用,这位公主的脸皮似乎就是格外厚。这口郁气就是出不来,久而久之发酵成了往死里打驸马的由头。
打了两顿,寿阳公主直接拎着棍子杀出重围进宫去。皇宫来人说皇帝想姑婆,寿阳公主得伴驾几天。
全完了。
管家婆太肥都没抬她的,就让她在公主府门口自然醒。管家婆坐在公主府门口撒泼,大骂公主为了男人就忘了自己奶她的恩情了。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承奉脑门上盖着手巾冲出来叫几个抬轿子的轿夫把管家婆死拖活拖拖回府,大门一关就吼她愚不可及,摄政王随便召见过谁没?陈冬储和寿阳必然去告状了,本来和公主的关系不是不可挽回,她撒泼给谁看?
管家婆 y 威使惯了,挥手就给了大承奉一个耳刮子。大承奉一挽袖子,一个老宫人一个老太监就撕虏上了。
其实陈冬储根本就没提这茬。当天晚上在书房,皇帝和摄政王召人近前奏事。吏户礼兵刑工,大家排队。陈冬储站得离着老远呢。
吏部要统筹明年京察,礼部在说大年下京城大朝会筹备,兵部报告募兵需要钱,工部说黄河河工吃紧,冬天结冰明年开春有决堤之虑。
总之,要钱。
陈冬储感慨了一下,皇帝摄政王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最后是户部报毛账,一笔一笔。陈冬储后面的人发现他忽然放下手,右手手指在袖子里一勾一勾的,口中还念念有词。
户部报完毛帐,陈冬储忽然冒了一句:“错了。”
旁边有人呵斥:“放肆!”
李奉恕早就发现陈冬储在那儿念经,饶有兴味问:“什么错了?”
陈冬储出列,长揖一下:“回禀摄政王殿下,银子错了。”
李奉恕一根手指在下唇摩挲:“哦?”
陈冬储恭敬道:“说来也算不得错。本就是毛帐,各处款项汇总不全。湖南一地,收钞银五千七百五九两五钱六分六厘零,本色以折色计两百五十万八千九百六十两三千四分三厘零,按以往成例,二十之一入太仓,其中车船入库所耗条目均已列出,折去此款。太仓所纳旧收每年以各地新收增长之比反补,刚才所报未曾列出此项。依方才所报,湖南钞银比去年损一百九十两四钱三分,本色高出六千一十二两九钱五分二厘零,两项相折,太仓应反补去年旧收利三分七毫一丝七忽……”
摄政王觉得自己跟鸭子听打雷似的。
不光他,撇掉奶皇帝,其他大臣对“帐”的概念也就是每年赚了多少两亏了多少两,大致一个数。
李奉恕道:“户部的黄侍郎,他说得可有道理?”
黄彦清有点不服,笑道:“我户部十几个账房算了九天,竟不比陈驸马在朝堂上随口一说了。”
陈冬储亦微笑:“黄侍郎莫要生气,对于帐务,我有些心得,并非随口一说。”
黄彦清道:“陈驸马夸口的本事倒是不错。”
陈冬储道:“我是不是夸口,黄侍郎回去命人算算便知。”
摄政王没有劝和的意思,对皇帝道:“陛下,臣借宫中主帐用用?”
皇帝没有反对。宫里的主帐一共七个,全都叫来专门算刚才陈冬储所说错处。半个时辰算出来,和陈冬储所说分毫不差。
李奉恕挑眉道:“不知道陈驸马有如此专ji,ng。”
陈冬储道:“专ji,ng不敢,家中一直希望我读书上进,哪知我一看诗词就要头痛,文章也只能写得齐整不至让人笑掉大牙。只是一看各个数字加减乘除倒ji,ng神,实在是有负家人所期。”
李奉恕的手指在宝座扶手上抡着一点,马上道:“我对着数算一事颇有兴趣,你不妨到我府上去指点一二。”
陈冬储一揖:“殿下言重,卑职不敢有托词。”
户部毛帐回去重做,李奉恕立马把陈冬储抓进鲁王府。王修扔了本鲁王府的家帐给他看,陈冬储一手竖着账册,一手放在案上,轻微拨动,口中叽里咕噜低声念着。
“你看到没,驸马在打算盘。”王修低声道。
李奉恕点点头。
厚厚一本账,陈冬储一目十行,三息算翻一页,一杯茶的功夫全部算完,在纸上写了收受动支结余等等,拿给王修。王修一看,和账房说得一模一样。
陈冬储道:“殿下府上账房不错,条条清明也并没有做手脚。”
王修心说那是你不看谁管的。
李奉恕道:“账目一条一条都列出,也会做手脚?”
陈冬储道:“有经验的老账房,昧东家的钱,也不是不可能。”顿了顿,“卑职知道殿下是想听听泰西与大东洋西海岸的见闻。其实我也只是知道个大概,殿下莫怪,我是一看诗词就头痛,文章也是咬着牙念的,泰西文字半通不通,我哥从小跟着我爹到处跑,ji,ng通欧罗巴数国语言,心思广,眼界宽,他跟殿下讲讲见闻,必是比我这笨嘴笨舌的强。”
王修看李奉恕一眼,笑了一下。
这兄弟倒是真情深。
李奉恕道:“召进京也不是不可以,那也得讲得ji,ng彩。”
陈冬储一揖。
召令下达广州,陈春耘立即动身,日夜兼程跑死跑活,一去一回耗了将近一个月才返回京城。这期间摄政王抽了空把公主府上下仆人换了一遍,宫中另指派了个乖觉的管家婆,寿阳公主和陈驸马日子过得很滋润。
陈春耘一到京城什么也顾不上立刻进宫见摄政王。李奉恕一见陈春耘,忽然想:
真拿得出手。
骂人有一句:真上不了台面。陈春耘就是天生在台面上的。他比陈冬储风采更盛,当年陈家尚公主的听说本来应该是陈春耘,陈家不愿意。奔波半月,陈春耘丝毫不见疲态,态度不卑不亢,神情如沐春风。
一个国家,要有曹c,ao,大约也得有崔琰。
李奉恕居高临下:“你来自何地?”
陈春耘仰着头看他,淡淡一笑:“我来自大晏。”
李奉恕问:“大晏又是哪儿?”
陈春耘道:“大晏远在日出之地,近……就在我背后。”
李奉恕站起,向他走近一步:“这个回答很笼统。”
陈春耘站得笔直,目光追随着摄政王的脚步:“并不,我背负大晏的期望来到您面前,阁下。”
李奉恕慢慢踱下丹墀:“你来到我面前干什么?”
陈春耘道:“互通有无,沟通商贸,世界太大了,而我们都需要朋友。”
李奉恕道:“不,你是来抢我们的银子的,和那些白色的人一样。”
陈春耘的眼睛随着李奉恕的靠近微微一动。他朗声道:“我大晏王道荡荡,厚往薄来,何曾有那强盗之行?”
李奉恕来到陈春耘面前——摄政王殿下真是高,依旧居高临下看着他——陈春耘被压迫得下意识向后倾,李奉恕伸手搭在他的肩上,低声笑道:“卿可愿为张骞?”
陈春耘神魂激昂,撩起前襟端正一跪:“卑职愿为殿下披荆斩棘之刃,一生只为将汪洋大海辟为坦途!”
声音在整座大殿里回荡,摄政王向他身后走去。陈春耘低声喘着气,只觉得背后大门光y一闪,万物寂静。良久,当值的内侍细声细气道:
“陈官人,殿下走远了。”
第14章
临近过年,北京终于下了一场雪。厚厚一铺,天地清静。
也不知道是不是商量好的,越是年底幺蛾子越多。北京城里忽然闹出个传闻:狐妖夜行。
说得有鼻子有眼,有个叫赵灵安的男人,在深夜带回一个妖艳的女人,二天全家都死了,包括鱼和狗。一夜之间灭门。尸体中唯独没见到那个女人。
都说朗朗乾坤,危机四伏的北京没有让人感觉到乾坤,只有最直观的,几乎见不到太阳的y天。
人心惶惶。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突然又开始闹“黑鬼”。比一般狗要大很多,也不像狼。最初是更夫看到了,吓得昏死过去。后来越来越多走夜路的人看到,甚至皇宫值夜的侍卫。
宫里也不太平。三岁的皇帝夜惊次数越来越多,只说听到金甲撞击,兵器相搏的声音,还有呐喊。
皇帝开始整宿整宿睡不着,日渐枯瘦。太后吓得天天吃斋念佛,乞求上天佛祖诸路神仙保佑儿子。
人说,大晏气数将尽。紫微帝星不稳,压不住魑魅魍魉。
长街落雪,王修在寂静的街上踽踽独行。李奉恕一贯心大,王修可明白,读书人都明白流言蜚语的力量。紫微星压不住魑魅魍魉,谁是魑魅魍魉?王修转过头,飞雪掩住他来时的脚印。长街看不到尽头,凛冽刮骨的流言不知所来,不知所去,寒风风呼号,张狂嘲笑:
曾子到底杀没杀人啊?
摄政王举着风灯,在影子里头看那硕大的画——坤舆万国全图。
世界真大。
这幅图一直在宫里压着。自从郑公的海图日志被烧,连这幅图都被紧紧锁着,生怕皇帝看到,再兴劳民伤财之事。雄伟壮阔的世界的画影,不见天日。
李奉恕把它找了出来。
明明祖先早已知晓世界有多大。
明明祖先都明白广袤的大晏在寰宇中也只是一隅罢了。
明明祖先早就知道墨加西亚,金加西蜡,还有那成堆成堆的白银。
可为什么我们却偏偏不记得了呢。
李奉恕举着风灯,坤舆万国全图被悬着,太大太大,微弱光线无能为力,找不到它的边际。李奉恕看着地图出神。
那么大的世界。
那么小的大晏。
王修端着一碗米汤进来,糯糯的米香萦绕。“你这两天入迷了,魂要栽进这幅图里。”
李奉恕转过身来,跟那巨大的地图比起来,连摄政王都小了——他在灯下微微一笑:“你看看这图,看看……”
那巨图的四角伸进无尽的黑暗里,无限地延伸,无限地扩大。王修放下碗,微微翘起唇角:“看什么?”
李奉恕指着东边一点,低声道:“在大洋那一边,有银子,煤炭一样的银子,不似大晏那可怜的,掺着诸多乱物的银,真正的净银,已经被泰西蛮夷挖了几十年上百年的银子……”
王修的眼睛被灯火映得亮亮的:“所以?”
李奉恕道:“我要去,大晏要去!”
王修轻笑:“去干什么?”
李奉恕道:“寇可为,我复亦为;寇可往,我复亦往!”
第3节
恋耽美
第3节
这种情况竟然比他九边治下更甚。
朝廷批下的银子,京营都拿不到,更何况其他——不提九边,福建沿海,倭寇日益猖獗。
腹背受敌。
在难耐的沉默中摄政王忽然笑了一下。
帐子里光线太暗,摄政王看着微卷的帐篷帘子透出的一丝儿光,低声道:“你们走吧。我再说最后一遍,你们走吧。”
周烈没想到李奉恕会这么说,王修忽然有点火:“我们俩忙上忙下,等得就是你这句话吗?”
李奉恕停止戏耍那枚可怜的印信。他举着玉质上好雕工ji,ng细的印信比给王修看:“你说,摄政王的印信,如今能调动多少人?”
王修一愣,李奉恕道:“没有。”
周烈道:“有。”
李奉恕看他,周烈忽然半跪下:“起码仍有周烈一人。”
李奉恕看着王修:“他是因为忠诚,你是因为什么?”
王修很坦然:“我受够穷日子了。那种,没饭吃的日子。你知道吗?”
摄政王似悲似喜似笑非笑地看着玉印信,忽然问道:“知不知道景庙怎么死的。”
王修一愣:“呃先皇是……重病?”
摄政王忽然想起自己逃命一样跑出京城那天。他原来以为不用再回来。真逗。
“是重病,但是没到不治。”
王修和周烈瞪大眼睛,忽然都觉得脊椎上爬过一丝y冷。
“只是,很多人,觉得他没必要再活下去了。”
李奉恕微微眯眼,王帐的帘子又往上了一点,s,he进来的阳光正好照在他一对眼睛上,往外反着光,像一种蛰伏的动物。
成庙是被默认的。景庙的脾气太大,已经破坏了朝堂的规则。玩游戏最不欢迎这种人,他被清除出局。那天晚上整座王城灯火辉煌,所有官邸悄无声息。
王修战栗起来。他简直不能接受,他读了那么多年圣贤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一直以为伦理纲常把一切都归置好了,他一直这么认为的。
“那,那成庙……”
“九边的事他明白的很,周烈拼着死谏要说的事他知道,我也知道,皇家都知道。然后,他也走了。”李奉恕把印信放在桌上,静静地看着站直的王修和半跪的周烈。
帝王似乎可以统领后宫朝廷。但当这些人都觉得应该要换一换皇帝了呢。皇帝,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何首辅刘次辅可以容忍李奉恕胡闹,甚至秋狝都没说什么,因为李奉恕还没动他们的根基。从很久之前起,朝廷就已经脱离了皇帝的权利,和皇帝离心离德。
景庙因为这个事实愈加乖戾,但是什么也没有挽回。
“现在,你们还要留下吗。”李奉恕一根修长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条案。咚,咚,咚。不疾不徐,不慌不忙。
周烈正立,王修微笑。
“当然啊。”
第10章
摄政王秋狝的第四天,平淡无奇,四海升平。
苏州有个人自杀了。
他叫黄纬,前江浙巡抚。他服药之后,睁着双眼,正襟危坐,直直看着东南方向,倭寇番夷肆虐的王土。他为了大晏的土地一辈子,他死的时候依旧看着。东南方向,狼子野心的倭寇,卖国求荣的内j,i,an,他忧心了一辈子的地方与人民。
黄纬是个很纯粹的读书人,忠君,爱国,先天下之忧而忧。生就一副秦汉士人铜筋铁骨,可惜生错了时间。
成庙当年决定清理东南,黄纬不折不扣执行着皇帝的政令。他要对付的不仅仅是葡萄牙人,朝鲜人,倭人,还有整个朝堂上走私贩私的巨大利益集团。这个书生捧着王命令旗,一路前行,义无反顾。
整个东南沿海似乎被利益结成了一个茧。朝堂官员,生番倭寇,通番小民,层层叠叠,林林总总,交错往复。黄纬总领江浙军政,他举起了大刀,砍烂了盘踞几十年海盗的海上据点,追杀残寇至福建,一举歼灭。查处权势家族走私船只,处死通番j,i,an民,捉拿通番官员。他用滴着血的刀砍碎了东南沿海那个茧——他被参矫命擅杀,他那刀子简直捅进朝廷里去了。浙闽系官员恨不得将他食r_ou_寝皮。
他们都忘了,黄纬也是苏州人。
黄纬当然不会有好下场,他被裁撤官职,令返回原籍听候处理。那时成庙的身体终于油尽灯枯,再也无力和整个文官集团斗什么。
黄纬在苏州自杀。
明明是秋天,忽然下起大雨。暴烈的大雨冲刷着猎场,王帐在风雨里摇摇欲坠,王帐里豆大的灯火受惊一般瑟缩战栗,影子被七扯八扯如同鬼魅。
“黄纬临终前说过什么没有。”
连庆蠕动了一下嘴唇:“卑职去晚了。只拿到这个……”
李奉恕接过一张信笺,上面用血刀劈斧凿一般写着:
一不负天子
二不负君子
王帐外忽然有人惊慌大喝一声,王帐里几人没反应过来,暴风掀起门帘,冲进帐篷,巨大的王帐倏然被风顶起,灯火一刹那间熄灭。几乎所有嵌在土里的木钉同时崩出,王帐轰一声乾坤颠倒一般翻了出去,泼天的雨顷刻砸了下来。王修周烈和连庆前仰后合忙着躲,李奉恕岿然没动。
他坐在条案后面,维持着拿着信笺的姿势。干涸的血渍被雨水浇透,融化,流淌,臣子的血在摄政王手上汨汨划过,跌入大地。
李奉恕站起,闭起眼睛。他把模糊一团的信笺塞进护心镜里,然后伸手接着从天而降仿佛苍天震怒的狂风暴雨。
狂风中有杂音。像是李奉恕小时候听见的国祀时缈缈的祈祷——
皇皇上天,照临下土。集地之灵,降甘风雨。庶物群生,各得其所。
一身黑甲的摄政王站在狂风暴雨的夜色中,遥远的天际有滚滚的电闪雷鸣,宛如雕塑。
秋狝没有进行完,摄政王提前归京。又是那赫赫的赤红卤簿,长长的皇家仪仗,一路火焰般烧开京城的人群,摄政王一路打马冲进皇宫。黑甲黑马,宫人吓得纷纷下拜,黑色健硕的骏马在空旷寂寥的皇城里奔跑,清晰的马蹄声回荡着,或许三百年前太宗也曾在皇宫里纵马狂奔,黑马黑甲,不知皇宫可还记得故人?
摄政王一路跑进乾清宫。下马。他的铁靴踏着砖地,一下一下。成帝停灵在乾清宫,他走得太仓促,他的陵墓最近才算是修完。乾清宫的仆人被他挥出去,他疯了一样围着成帝巨大的棺材打转。
他亲哥哥躺在这里面。
李奉恕脑子里滂沱的记忆像那晚的大雨,狂风呼啸。他怎么就忘了。
他和李奉恪是一起长大的。
李奉恪从小很会做木匠活,给他做过不少玩具。
怎么忘了呢。
李奉恕发疯一样打转,他终于想起来了,李奉恪给他做过一个玩具,叫水戏。笔洗大小,铜质小缸子,里面零件ji,ng巧,灌上水按上机括,自动喷出水花来。水花上还能放七个木球,上上下下,跳跳跃跃,他一生中第一次收到礼物。
李奉恪,你起来,你把那些东西都放哪儿了。
李奉恪,你给我起来,你不能把这么个烂摊子扔给我。
李奉恪,把我迎回来当摄政王是不是你的y谋,说,是不是!
李奉恕完全陷入疯狂,他绕着皇帝的灵柩一圈一圈一圈打转。他又想起来了,他逃出京城那晚李奉恪给他做的木头玩意儿他一样没带,扔在房间里他一样没带!李奉恪夺了大宝,最后看见那些被抛弃的玩具没?他看见没?他扔了吗?他放哪儿了?
李奉恕抽出佩刀要撬李奉恪的棺材,忽然被人拦住。他一甩手,将那几个侍卫甩了出去。又有更多的侍卫扑过来,富太监喊了一嗓子:
“摄政王,那是你亲哥哥的棺木!”
李奉恕像被困住的兽,身上手臂上腿上拖了一堆侍卫,他茫然地看着富太监和气的圆脸,富太监笑眯眯问他:“摄政王,您找什么?”
李奉恕喘着粗气:“水戏,我的水戏呢?放哪儿了?”
富太监抱着拂尘,微微鞠躬:“殿下,先帝带走了呀。”
李奉恕颓然坐下,低声道:“送出的东西,他好意思收回去……”
富太监并没有说话。侍卫们被摄政王弄得半死,一瘸一拐退走了。连富太监都走了。
李奉恕累了好几天。他靠着成帝的灵柩沉沉睡去。仿佛回到了小时候,一堆皇子在大本堂里读书,春日酽酽,他靠着太子稀里糊涂打盹,耳边嗡嗡嗡苍蝇一般的读书声,不胜其烦。李奉恕全都扔了的记忆在他脑子里风起云涌,他逃出的家乡和不得不回来面对的囚笼。梦里的春日还在继续,平安喜乐,无忧无虑。太子似乎说了句什么,也许是在呵斥六皇子懒散怠惰不思进取。
他始终,没听清。
第11章
摄政王在乾清宫靠着先帝的棺木睡了一个白天。乾清宫负责洒扫的宫女没有一个敢出声的,默默走人了。
期间皇帝来过一次。虽然成庙停灵在乾清宫正殿,皇帝的居住地理论上还应该是乾清宫。因此每天皇帝早上起床之后晚上上床之前到乾清宫点个卯,正撞上睡着的摄政王。
皇帝默默地冲灵柩一行礼,走了。
摄政王从上午睡到傍黑天,竟然比在鲁王府睡得还舒服。他抱着头盔迷迷瞪瞪地伸了个懒腰,这棺材木料太硬,他脖子疼。
富太监悄无声息地站在他不远处,手里捧着杯茶,笑眯眯地恭候他醒来。周围也没有闲杂人等,安静得很。摄政王很满意。
摄政王接过富太监手里的茶,温度竟然刚刚好。他略略惊奇,看着这个一直不卑不亢,把伺候人当艺术的司礼太监。
“你叫富,富什么?”
“回殿下,下仆富鉴之。”
……好名字。李奉恕喝了茶,给他茶杯:“你是学官还是内书房出来的?”
富太监笑容可掬:“殿下,下仆打小就被卖进宫,没进过内书房。”
李奉恕一挑眉,原来如此,他看着富太监面善,可不是么。富太监前任的司礼太监是叶静,皇宫有时会召固定名额自愿净身的儒生进宫给宫女上课,叫学官。叶静就是学官。李奉恕见过叶静,斯斯文文,白白净净,还是有功名的。也不知道他为啥想不开要净身进宫。叶静被阉之后还是以读书人自居,和文臣,尤其是和泾阳党走得极尽。叶静倒真是个好人,真抓实干心思磊落同情读书人。不过这样一来就不是好太监了。成帝雷厉风行地收拾了泾阳党之后,叶静自然也完了。
泾阳书院的人一般不自称什么什么党,君子不党。但是把一切反对他们的人全部划成阉党,意思是都是些阉人内侍的走狗。当年戚武毅公也是被算成阉党的。也不知道这帮人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阉人可恶,可阉人完全依附皇权生存。和阉人有来往的一律算阉党,皇帝也是阉党?
叶静死以后富内侍接任,前车之鉴,富太监夹着尾巴做人。李奉恕心里一动,随口问道:“我哥在时,有没有说过什么。”
富太监道:“先帝在时,经常说太宗皇帝的‘天子守国门’来着。”
李奉恕道:“那他……过得好么?”
富太监笑道:“殿下,好是什么样,坏是什么样?”
李奉恕没再说话。他活动了一下胳膊腿,准备回府接着睡。富太监又道:“殿下,您去太和殿看看?今天上朝各位大臣都不痛快,陛下也没有决断。”
李奉恕道:“又为了什么?”
富太监道:“辽东的方经略的事。年年上百万两银子给关宁军,现在连个响都听不见。”
女真部现在自立后金,也是有皇帝的。什么想法很明白。其实和大晏已经大大小小打了几十年,只不过大晏是个太吓人的庞然大物,很多规模小点的战争从边境传到中原可能几年也过去了。除非是当年也先抓着英宗直接进北京,兵临城下。
姓方的这个人成帝斥责他言不务实夸大其词,边军将领奇缺之际又没人顶替他。李奉恕也问过周烈这个人怎么样。周烈虽然总领九边,主要还是在西北。东北那一带坐拥山海关,一般由文官直接辖制,并不听他的。因此也不好多说,只说方经略非常有“主意”。
李奉恕走出乾清宫,溜达着来到太和殿。这是早朝压根没散,吵到下午。周烈人不在朝堂上,他的追随者还是有些的,又在说军饷边费问题。李奉恕走进来,众臣冲他一揖,他摆摆手免了。
关于辽东,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前经略王茂珍的方略。暂缓扩军,裁撤官员,拉拢蒙古,退守山海关,同时征收辽东商税矿税,减轻朝廷负担,如果女真有意讲和,也可以试试。但这是少数人,而且多是低级官员。另一派是现任辽东经略方建的方略,坚决不退兵,死守川宁川锦,不丢一寸疆土,修山海关到川宁到川锦四百里防线,这是多数派,集中在高层官员。
李奉恕道:“王茂珍当初给先帝的折子我看了。他要屯田关内,修八里铺包住山海关,一共预算九十八万两。我看还是可行的。”
有臣出列,恭敬道:“先帝在时,也争议过此事。其他尚可,惟退守不可行。太祖宪法,保有疆土,不失一地,太宗亦说,‘大晏汉家绝不与胡虏低头议和,做那赵老九的勾当。’这事便没再提过。”
李奉恕一看这人,吏部右侍郎林轩。李奉恕和气道:“卿的话有理。方经略经营辽东这许多年,成效又如何呢?”
林轩道:“方经略心思周密,四百里防线使胡虏不敢南下。”
李奉恕道:“朝廷去年一年拨给方经略多少经费?”
林轩道:“四百万两。”
李奉恕微微一笑:“卿可知有个地方,叫蓟镇?”
蓟镇刚被女真抢了。不,应该是又被女真抢了。女真比当年鞑靼聪明一些,鞑靼烧杀抢一起上,犹如蝗虫过境。女真一般不杀人,抢过东西就走,留下人继续生产劳动创造财富他们再来抢。
臣子们面面相觑,蓟镇还真在四百里防线里面。但蓟镇只是个小地方,又没死人,战事奏报也通常一笔带过,内阁那么多人每天审阅都不一定顾得上,小山似的折子里李奉恕竟然能把蓟镇给捡出来。
多亏了王修。王修天生拿着笔杆子,一目十行,春秋笔法骗不了他,上报的个中把戏一眼看穿,一条一条捡重点给李奉恕说。李奉恕是真的谁都不信,除了王修。他坐着,陪王修点灯熬油,翻阅卷宗。王修搦笔狂写,字体飘逸流畅,李奉恕冒一句,弓马功夫和笔墨功夫,缺一不可。这一下,摄政王明察秋毫,真有些唬住人。
“诸位卿家给我说说,川宁川锦哪个在南哪个在北?蓟镇在山海关哪个方向?辽东山海关内我大晏人口有多少?”
刚才大声嚷嚷铁血保国的忽然没声了。早朝四品往上才能上朝,各个大员们都是国家栋梁,满腹经纶口吐莲花,道理纲常无人能及。辽东不能丢,辽东寸土不能失,辽东对上生番蛮族居然不能虽远必杀,大晏颜面祖宗颜面比天大。
可是谁知道辽东有多少耕田多少人呢。
何首辅忽然道:“殿下,辽东土地沃野千里,太祖年间为了安抚边民主张辽东轻徭薄役。说来,辽东耕民倒不纯是汉民。鞑靼,女真,甚至朝鲜都有来归者。凡入关安稳种田度日者一律视作大晏子民。景庙时曾经厘清九边,辽东一地耕民九十万余人,税款本色一百二十万石,折色三十六万两。”
李奉恕点点头。
皇帝一直坐在龙椅上,两只小脚搓来搓去。忽然他带着哭腔说了一句:“叔叔,我憋不住了。”
群臣没明白,李奉恕跳起架着皇帝的腋下把他拎起来,有水往下滴答。
今日当值的内侍是张司印,连忙要去接皇帝。李奉恕让他快回去找裤子,自己就这么举着滴答水的皇帝从丹墀下来快步往外走。走了又转身,皇帝的尿在透亮的青砖上划了条线——
“诸位都是为了大晏,吵归吵,莫要伤了和气。辽东之事宜决不宜拖,烦劳诸位弄出个章程来。孤着人给诸位搬座斟茶。”
诸位大臣只能说不敢不敢谢摄政王殿下。
摄政王擎着皇帝小跑,皇帝难得和塔一样的摄政王同一高度,忽然觉得这样很有意思,咯咯笑起来。
笑了半天,冒了一句:“那些官儿,不是巴不得不花钱,为啥不花九十八,要花四百?”
李奉恕看他一眼,回答:“那四百万两是大晏的,那九十八万两是他们家的。”
皇帝张张小嘴,奶声奶气道:“矿税商税,国之殇,朕之殇!”
李奉恕吃惊:“陛下,这谁教你的?”
皇帝老气横秋地嘟着小肥脸:“爹爹说的。爹爹问我怎么办。”
李奉恕顿了顿,心里微微泛酸。成帝以前和个稚子喃喃低语。皇帝叹气:“怎么办呢。”
已经到了皇帝现居的养心殿。张司印把皇帝接过去,进屋换裤子换袍子去了。丁点大个东西也穿道袍,和个小老头似的。
李奉恕似乎听见死了的成帝跟他叹气:
国税,国殇!
辽东已经尾大不掉,投入的钱没有响只能接着往下投,从亏到更亏。王茂珍当年看辽东一带矿藏丰富要开矿税加商税自行筹集军饷。当年的高首辅差点就跟成帝撞柱死谏了。高首辅写《上罢商税揭》,后来的李首辅写《请停矿税疏》,指责皇家安忍加派小民?
高首辅家里三百亩田,亲爷爷是放贷的,亲爹是官商。李首辅河北人,家里开矿的,已经开到辽东去了。
现任何首辅,何首辅家里干嘛的来着。
哦,有一点,反对一切税法的人大多都是泾阳党,他们倒团结。
李奉恕往回走,他没有诏令进入内宫是不对的,今儿闯进皇宫在乾清宫睡着了又一路举着皇帝奔养心殿,明天一定会被参。
参就参吧。
第12章
周烈这几天巡视京营及周边驻军,整理个条陈直接给李奉恕,所以不在家。王修工部户部没事都转转,给摄政王带来一个坏消息:财政赤字,赤到淌血。
户部走明帐白纸黑字亏空逐年累计到千万两。今年是天承六年,成庙的启陵加紧修缮,各处土木人工随葬花费没有汇总,估计又是个天文数字。历年的远洋贸易导致折色白银逐渐取代本色货物,银两成为官方硬通货币。
倒霉的是,大晏不产这玩意儿。
天承五年成帝还在时市舶司就报告过往来船只正在迅速减少。往年供不应求的茶叶丝绸瓷器在泰西竟然销路下降。大晏的白银供应地倭国自己内乱打得不可开交,饭都吃不上哪还顾得上贸易之事。白银的缺乏导致市面骤然紧缩,本来就穷的大晏朝廷就更穷了。
穷,穷,穷。
没钱,没钱,没钱。
银子,银子,银子。
摄政王脑袋里一根筋绷绷跳,在他耳边又唱又扭:穷鬼穷鬼穷那个鬼~~~
“广州市舶司只是统计晏货没有销路往来船只不停减少,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王修道:“似乎形势不可逆转。”
摄政王道:“你有钱没,借我点?”
王修从怀里摸出大钱一枚,坦然地放在摄政王面前。
李奉恕拈起大钱,还有王修的体温,也不知道摩挲了多久。他笑道:“谢了。”
这边摄政王想银子想得发疯,那边皇室又闹个好戏。
北京人民的福利之一,皇家的唱念做打比戏园子里的格外好看一些些。
景帝最小的妹妹,李奉恪和李奉恕的小姑姑寿阳公主的驸马被打了。
起因很搞笑,公主府里宫中给配的老宫女在府中偷东西被驸马陈冬储抓个正着,闹起来了。这老宫女是公主府管家婆的亲信,管家婆认为这是驸马对她在府中权威的挑衅,因此和公主府大承奉一起把驸马给打了出去。寿阳公主刚十九,和驸马感情一直很好,看着自己丈夫被自己的“仆人”们用大棍打出大门竟然阻止不了。
寿阳公主悲愤地进宫跟刘太妃告状,可惜怀着孩子,挺着大肚子实在走不快,管家婆赶在她前面跑到刘太妃那里,添油加醋 y 言秽语地跟刘太妃说陈驸马和寿阳公主不知节制没有羞耻。等寿阳公主进宫了,刘太妃根本不见她,命宫人传话呵斥她既然贵为人母就要知矜持二字如何写。
平日里公主见驸马都得管家婆批准。寿阳刚成亲时在宫中派的婢女身上拢共使了千余银子才能和驸马日日见面,闹了这出银子也不好使了,寿阳彻底见不到自己的丈夫。
虽然大晏的皇亲国戚算不上什么东西,驸马在公主府里比那群婆子阉人地位还低,也没到随便给人打的份儿上。陈冬储咽不下这口气,上书给皇帝。折子还没到皇帝手里呢一群内侍把陈冬储堵在内庭打得披头散发一身是血,车被打烂,马被打死,陈冬储一瘸一拐走回了自己父母家。全北京都看见了。
寿阳终于崩溃了。一个公主彻底豁出去的后果是可怕的,她拎着根木棍追着管家婆劈头盖脸地打,尖叫着既然活不了那就一起去死,死了跟宣庙说说都是谁害死他外孙的。管家婆上了年纪,在公主府好吃好喝养尊处优惯了,肚子硕大,勉强跑出公主府就被寿阳一棍子敲昏在大门口。府里其他仆人吓得没了威风,又跪又磕头。驸马能打公主可不能碰,把寿阳搞流产了等着被杀九族吧。寿阳一手扶着肚子一手拄着棍子,杀气腾腾地冷笑一声,转身就往皇宫走,进宫请罪去了。
摄政王表示:哦。
李奉恕练长枪,劈山开石破风之势看得刘奉承心惊胆战。王修看出李奉恕压根不想管,忽然道:“老李,你知道陈家是干嘛的?”
能选上驸马的要么平民要么低级官吏,老陈家能干嘛。
王修道:“陈冬储祖上跟着郑公一起下西洋的。他爷爷陈安先是积年老水手,他爹陈善年也一直跑远洋。他哥陈春耘在广州市舶司当了个小吏兼舌人,通泰西几国语言。你说……”
李奉恕把长枪往兵兰里一cha,打量王修。王修一对圆眼睛ji,ng光四s,he,灼灼有神。
李奉恕一拍手,扛起王修:“备马车,收拾一些礼物,送陈驸马那里。”
王修吓得扒住李奉恕的背,抬头大叫:“千万别拿葱!”
寿阳公主是李奉恕的姑姑,李奉恕压根没什么印象。王修跟李奉恕解释他爷爷宣庙的几个女儿。和政公主绥安公主当年出嫁贿赂宫人使的银子上万,寿阳公主总共使钱没过两千,寿阳公主驸马就格外受气,被宫人欺负死也活该。李奉恕听王修叨叨:“你都哪儿打听来的?”
王修心酸:“你还没寿阳公主有钱呢。啥时候让小花从山东送东西来啊?”
李奉恕心里打个突,怎么又扯到他自己了:“暂时不让小花来——你别这么叫人家,好歹是个武官。”
马车追上寿阳公主,她正在半道上,没人敢拦她。这个小姑姑瘦瘦小小浓眉大眼,老李家标志性的黑,当街横棍颇有太祖的风采。寿阳一看是摄政王,呵呵一声道:“好侄子,你姑姑我去找死,你要不要跟着一起来?”
李奉恕连忙一揖:“小姑姑,侄子来晚了。”
寿阳道:“可是来晚了,你姑父快给人打死了。”
寿阳明显是气糊涂了,平时的积郁积怨一旦爆发冲昏了头脑。李奉恕也没计较,看寿阳脸色发白,叫鲁王府的仆人赶紧搀上马车,叫府里的大夫看一看。
陈冬储一家祖籍直隶,当年陈家祖先被郑公选上一直跟着他下西洋,陈家就开始了数代跑远洋的营生。大部分是跟着官办,后来也有点接着官办跑私活的意思。在北京算是个不起眼的“殷实人家”而已,内里有多少钱,谁也不知道。
陈家院子门脸不高,小门小户很低调。门子一看是摄政王的名刺,里面轰隆一响,接着陈安先领着一群人西里呼噜打开正门跪迎摄政王和寿阳公主。
李奉恕连忙把老头扶起来,说了点场面话。寿阳小心翼翼下车,扶着肚子问:“爷爷,冬官呢?”
陈安先抖抖白胡子:“……在屋里躺着,公主。”
寿阳急得往屋里走,王修扶着陈安先,李奉恕怕寿阳绊倒,架着她低声道:“小姑姑慢点,小姑姑慢点。”
大晏挑驸马,头一个要紧的就是长相,“俱选庶民子貌美者”。陈冬储躺在床上,即便鼻青脸肿,整个人都跟发亮似的。他一看寿阳来了,连忙要起来行礼,寿阳眼圈一红,哽咽道:“躺着吧你,天天净那些虚的。”
李奉恕跟在后面进来的,陈冬储没见过他,疑惑地看寿阳。李奉恕笑道:“姑父。”寿阳破涕为笑,陈冬储头发倏地立了起来。这么大个侄子,特么不是摄政王是谁!
他滚下地要行礼,满口道:“当不得当不得,殿下折死我了!”
李奉恕吓一跳,连忙上去扶他,连声道:“卿身上有伤,不必如此。”
陈冬储家几辈子跑远洋,一直想培养个读书人。陈冬储读书读得有点傻,义正词严道:“礼不可废!”
然后正正经经对着摄政王弯腰长揖。
难为他一身内伤弯得下腰去。
寿阳长在深宫,她当然不蠢。气劲过去了,她笑道:“我去看看爷爷奶奶,这一回都是我的罪过,他们二老受惊了。”
寿阳走了之后,陈驸马怯怯地看着摄政王。李奉恕长得比较凶,面无表情都跟在生气似的。他只能尽量和颜悦色:“我皇家竟然出了此等事情,定当彻查,给驸马一个交代。”
陈驸马还是怯怯地看着他。
李奉恕实在忍不住,也不讲废话了,开门见山道:“我找你有事。我有问题问你。”
陈冬储忽然出了口气似的,恭敬道:“卑职不敢藏私,殿下您问。”
李奉恕道:“市舶司报商船年年减少,茶叶丝绸瓷器没有销路。你家历来跑远洋,我想听听你的说法。”
陈冬储道:“殿下既然不耻下问,我也不说应付的套话。我家祖上自跟着郑公看到世界,阅历不敢谈,经历倒是真有。殿下是来问,白银减少,市面紧缩吧?”
李奉恕道:“正是如此。”
陈冬储道:“我大晏虽然以金为本,但是流通的都是银。大晏地大物博,不知为何不怎么产银,所以银子大部分是从倭国和欧罗巴来的,可否?”
李奉恕看王修一眼:“正是。”
“殿下有所不知,欧罗巴的银子,也不见得就是自己产的。大晏之东有一大东洋,大东洋那边是南北墨加西亚。墨加西亚有一地名曰金加西蜡,专产白银,大约如煤之于晋地。”
李奉恕震惊:“我竟然全不知道!”
陈冬储道:“欧罗巴西班牙葡萄牙攫取墨加西亚白银已有数十年。最近几年西班牙与葡萄牙开战,互相封锁,均不让对方船只到达墨加西亚收白银,因此欧罗巴自己白银也骤缩。最关键是,如今气候反常,冬天大寒夏天大旱,大晏诸多地方颗粒无收,实际欧罗巴也是一样,他们的农耕,大约本要比大晏艰难。吃不上饭了,大晏的茶叶丝绸和瓷器,又有什么用呢。”
李奉恕道:“满朝文武,从来没人讲过这些。”
陈冬储漠然。郑公的海图日志都被烧了,只说是劳民伤财,郑公下西洋在他们看来也不过是骄奢 y 逸罢了。说这些干什么?说这些有啥用?
李奉恕拍拍陈冬储的肩,起身告辞。陈冬储的话不知道准备了多久。李奉恕不讨厌有心机的人,聪明人应该人人都爱,尤其忠心的聪明人。
第二天,摄政王正式召见驸马陈冬储。
第13章
公主府的大承奉一听摄政王召见陈冬储,当时就昏过去了。
大晏的驸马啥也算不上,小家小户出来的,甚至都不能有官职。公主们从小养在深宫规矩礼仪都教傻了,遇事搬出“规矩”来完全不会反抗。一般陪公主出嫁的奴婢都是肥差,特别是管家婆奶娘和大承奉。公主想见丈夫,不贿赂奶娘和大承奉门都没有。给钱了,见自己丈夫是天经地义,不给钱那就是 y 贱。本来大承奉和管家婆心里就不痛快,因为寿阳公主的大姊和政公主二姊绥安公主当年出嫁贿赂宫人使的银子都上万,寿阳公主才不过用了两千。区区两千寿阳公主和驸马还日日相见。管家婆不是没进宫告寿阳白日宣 y 不守女诫,刘太妃曾经把寿阳叫过去当中责骂,完全不起作用,这位公主的脸皮似乎就是格外厚。这口郁气就是出不来,久而久之发酵成了往死里打驸马的由头。
打了两顿,寿阳公主直接拎着棍子杀出重围进宫去。皇宫来人说皇帝想姑婆,寿阳公主得伴驾几天。
全完了。
管家婆太肥都没抬她的,就让她在公主府门口自然醒。管家婆坐在公主府门口撒泼,大骂公主为了男人就忘了自己奶她的恩情了。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承奉脑门上盖着手巾冲出来叫几个抬轿子的轿夫把管家婆死拖活拖拖回府,大门一关就吼她愚不可及,摄政王随便召见过谁没?陈冬储和寿阳必然去告状了,本来和公主的关系不是不可挽回,她撒泼给谁看?
管家婆 y 威使惯了,挥手就给了大承奉一个耳刮子。大承奉一挽袖子,一个老宫人一个老太监就撕虏上了。
其实陈冬储根本就没提这茬。当天晚上在书房,皇帝和摄政王召人近前奏事。吏户礼兵刑工,大家排队。陈冬储站得离着老远呢。
吏部要统筹明年京察,礼部在说大年下京城大朝会筹备,兵部报告募兵需要钱,工部说黄河河工吃紧,冬天结冰明年开春有决堤之虑。
总之,要钱。
陈冬储感慨了一下,皇帝摄政王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最后是户部报毛账,一笔一笔。陈冬储后面的人发现他忽然放下手,右手手指在袖子里一勾一勾的,口中还念念有词。
户部报完毛帐,陈冬储忽然冒了一句:“错了。”
旁边有人呵斥:“放肆!”
李奉恕早就发现陈冬储在那儿念经,饶有兴味问:“什么错了?”
陈冬储出列,长揖一下:“回禀摄政王殿下,银子错了。”
李奉恕一根手指在下唇摩挲:“哦?”
陈冬储恭敬道:“说来也算不得错。本就是毛帐,各处款项汇总不全。湖南一地,收钞银五千七百五九两五钱六分六厘零,本色以折色计两百五十万八千九百六十两三千四分三厘零,按以往成例,二十之一入太仓,其中车船入库所耗条目均已列出,折去此款。太仓所纳旧收每年以各地新收增长之比反补,刚才所报未曾列出此项。依方才所报,湖南钞银比去年损一百九十两四钱三分,本色高出六千一十二两九钱五分二厘零,两项相折,太仓应反补去年旧收利三分七毫一丝七忽……”
摄政王觉得自己跟鸭子听打雷似的。
不光他,撇掉奶皇帝,其他大臣对“帐”的概念也就是每年赚了多少两亏了多少两,大致一个数。
李奉恕道:“户部的黄侍郎,他说得可有道理?”
黄彦清有点不服,笑道:“我户部十几个账房算了九天,竟不比陈驸马在朝堂上随口一说了。”
陈冬储亦微笑:“黄侍郎莫要生气,对于帐务,我有些心得,并非随口一说。”
黄彦清道:“陈驸马夸口的本事倒是不错。”
陈冬储道:“我是不是夸口,黄侍郎回去命人算算便知。”
摄政王没有劝和的意思,对皇帝道:“陛下,臣借宫中主帐用用?”
皇帝没有反对。宫里的主帐一共七个,全都叫来专门算刚才陈冬储所说错处。半个时辰算出来,和陈冬储所说分毫不差。
李奉恕挑眉道:“不知道陈驸马有如此专ji,ng。”
陈冬储道:“专ji,ng不敢,家中一直希望我读书上进,哪知我一看诗词就要头痛,文章也只能写得齐整不至让人笑掉大牙。只是一看各个数字加减乘除倒ji,ng神,实在是有负家人所期。”
李奉恕的手指在宝座扶手上抡着一点,马上道:“我对着数算一事颇有兴趣,你不妨到我府上去指点一二。”
陈冬储一揖:“殿下言重,卑职不敢有托词。”
户部毛帐回去重做,李奉恕立马把陈冬储抓进鲁王府。王修扔了本鲁王府的家帐给他看,陈冬储一手竖着账册,一手放在案上,轻微拨动,口中叽里咕噜低声念着。
“你看到没,驸马在打算盘。”王修低声道。
李奉恕点点头。
厚厚一本账,陈冬储一目十行,三息算翻一页,一杯茶的功夫全部算完,在纸上写了收受动支结余等等,拿给王修。王修一看,和账房说得一模一样。
陈冬储道:“殿下府上账房不错,条条清明也并没有做手脚。”
王修心说那是你不看谁管的。
李奉恕道:“账目一条一条都列出,也会做手脚?”
陈冬储道:“有经验的老账房,昧东家的钱,也不是不可能。”顿了顿,“卑职知道殿下是想听听泰西与大东洋西海岸的见闻。其实我也只是知道个大概,殿下莫怪,我是一看诗词就头痛,文章也是咬着牙念的,泰西文字半通不通,我哥从小跟着我爹到处跑,ji,ng通欧罗巴数国语言,心思广,眼界宽,他跟殿下讲讲见闻,必是比我这笨嘴笨舌的强。”
王修看李奉恕一眼,笑了一下。
这兄弟倒是真情深。
李奉恕道:“召进京也不是不可以,那也得讲得ji,ng彩。”
陈冬储一揖。
召令下达广州,陈春耘立即动身,日夜兼程跑死跑活,一去一回耗了将近一个月才返回京城。这期间摄政王抽了空把公主府上下仆人换了一遍,宫中另指派了个乖觉的管家婆,寿阳公主和陈驸马日子过得很滋润。
陈春耘一到京城什么也顾不上立刻进宫见摄政王。李奉恕一见陈春耘,忽然想:
真拿得出手。
骂人有一句:真上不了台面。陈春耘就是天生在台面上的。他比陈冬储风采更盛,当年陈家尚公主的听说本来应该是陈春耘,陈家不愿意。奔波半月,陈春耘丝毫不见疲态,态度不卑不亢,神情如沐春风。
一个国家,要有曹c,ao,大约也得有崔琰。
李奉恕居高临下:“你来自何地?”
陈春耘仰着头看他,淡淡一笑:“我来自大晏。”
李奉恕问:“大晏又是哪儿?”
陈春耘道:“大晏远在日出之地,近……就在我背后。”
李奉恕站起,向他走近一步:“这个回答很笼统。”
陈春耘站得笔直,目光追随着摄政王的脚步:“并不,我背负大晏的期望来到您面前,阁下。”
李奉恕慢慢踱下丹墀:“你来到我面前干什么?”
陈春耘道:“互通有无,沟通商贸,世界太大了,而我们都需要朋友。”
李奉恕道:“不,你是来抢我们的银子的,和那些白色的人一样。”
陈春耘的眼睛随着李奉恕的靠近微微一动。他朗声道:“我大晏王道荡荡,厚往薄来,何曾有那强盗之行?”
李奉恕来到陈春耘面前——摄政王殿下真是高,依旧居高临下看着他——陈春耘被压迫得下意识向后倾,李奉恕伸手搭在他的肩上,低声笑道:“卿可愿为张骞?”
陈春耘神魂激昂,撩起前襟端正一跪:“卑职愿为殿下披荆斩棘之刃,一生只为将汪洋大海辟为坦途!”
声音在整座大殿里回荡,摄政王向他身后走去。陈春耘低声喘着气,只觉得背后大门光y一闪,万物寂静。良久,当值的内侍细声细气道:
“陈官人,殿下走远了。”
第14章
临近过年,北京终于下了一场雪。厚厚一铺,天地清静。
也不知道是不是商量好的,越是年底幺蛾子越多。北京城里忽然闹出个传闻:狐妖夜行。
说得有鼻子有眼,有个叫赵灵安的男人,在深夜带回一个妖艳的女人,二天全家都死了,包括鱼和狗。一夜之间灭门。尸体中唯独没见到那个女人。
都说朗朗乾坤,危机四伏的北京没有让人感觉到乾坤,只有最直观的,几乎见不到太阳的y天。
人心惶惶。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突然又开始闹“黑鬼”。比一般狗要大很多,也不像狼。最初是更夫看到了,吓得昏死过去。后来越来越多走夜路的人看到,甚至皇宫值夜的侍卫。
宫里也不太平。三岁的皇帝夜惊次数越来越多,只说听到金甲撞击,兵器相搏的声音,还有呐喊。
皇帝开始整宿整宿睡不着,日渐枯瘦。太后吓得天天吃斋念佛,乞求上天佛祖诸路神仙保佑儿子。
人说,大晏气数将尽。紫微帝星不稳,压不住魑魅魍魉。
长街落雪,王修在寂静的街上踽踽独行。李奉恕一贯心大,王修可明白,读书人都明白流言蜚语的力量。紫微星压不住魑魅魍魉,谁是魑魅魍魉?王修转过头,飞雪掩住他来时的脚印。长街看不到尽头,凛冽刮骨的流言不知所来,不知所去,寒风风呼号,张狂嘲笑:
曾子到底杀没杀人啊?
摄政王举着风灯,在影子里头看那硕大的画——坤舆万国全图。
世界真大。
这幅图一直在宫里压着。自从郑公的海图日志被烧,连这幅图都被紧紧锁着,生怕皇帝看到,再兴劳民伤财之事。雄伟壮阔的世界的画影,不见天日。
李奉恕把它找了出来。
明明祖先早已知晓世界有多大。
明明祖先都明白广袤的大晏在寰宇中也只是一隅罢了。
明明祖先早就知道墨加西亚,金加西蜡,还有那成堆成堆的白银。
可为什么我们却偏偏不记得了呢。
李奉恕举着风灯,坤舆万国全图被悬着,太大太大,微弱光线无能为力,找不到它的边际。李奉恕看着地图出神。
那么大的世界。
那么小的大晏。
王修端着一碗米汤进来,糯糯的米香萦绕。“你这两天入迷了,魂要栽进这幅图里。”
李奉恕转过身来,跟那巨大的地图比起来,连摄政王都小了——他在灯下微微一笑:“你看看这图,看看……”
那巨图的四角伸进无尽的黑暗里,无限地延伸,无限地扩大。王修放下碗,微微翘起唇角:“看什么?”
李奉恕指着东边一点,低声道:“在大洋那一边,有银子,煤炭一样的银子,不似大晏那可怜的,掺着诸多乱物的银,真正的净银,已经被泰西蛮夷挖了几十年上百年的银子……”
王修的眼睛被灯火映得亮亮的:“所以?”
李奉恕道:“我要去,大晏要去!”
王修轻笑:“去干什么?”
李奉恕道:“寇可为,我复亦为;寇可往,我复亦往!”
第3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