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侯门女之将门妇第1部分阅读
穿越侯门女之将门妇 作者:肉书屋
穿越侯门女之将门妇第1部分阅读
《穿越侯门女之将门妇》作者:红尘未央【完结】
☆、第一章忘忧郡主
三更过后下起的瓢泼大雨,直至卯时初仍未停歇,只是转成了淅淅沥沥的细雨,让往日已大亮的天色,仍然暗雾茫茫。
紫霞坐在正厢廊下,看着忘忧轩的小丫头们洒扫院子。因为忘忧轩的主子,东阳公府大姑娘尚未起身,故小丫头们都只手脚麻利的垂首干活儿,不敢惹出过大的声响,怕惊醒了仍在熟睡的主子。
要知道,东阳公府乃是大秦最高等品的国公府,最不缺的就是下人,你干不好就离开,自有那干的好的人来。
这忘忧轩位于东阳公府内院的北侧,紧挨着老太君天氏所居的佛光轩。因东阳公府的大姑娘东方凤舞被当今圣上秦明帝亲封为“忘忧郡主”,故东阳公东方烨亲笔书下“忘忧”二字,挂于凤舞所居的轩落大门之上,为此轩命名。
忘忧轩北面是七间的正房,由西向东分别为洗漱沐浴的西里间、安寝的内室、日常起居的西暖阁、接待下仆的堂屋、接待客人的东暖阁、习看的书房、收放贵重物品的东里间。
东西两侧各有两套三间的厢房。西侧的两套厢房,靠北的住着一等嬷嬷韦氏和一等大丫鬟:青鸢、蓝星、橙玉,靠南的住着二等大丫鬟:红袖、黄莺、绿柳、紫霞。东侧的两套厢房,靠北的住着二等嬷嬷任氏、负责正厢针线的两个三等小丫头和负责正厢洒扫的四个三等小丫头,靠南的住着粗使的八个四等小丫头。
南侧的正门两旁各有一套三间的倒厢,靠西那套住着三等嬷嬷乔氏、负责正厢浆洗的两个三等小丫头和负责小厨房的四个四等小丫头,靠北的那套倒厢则是忘忧轩的小厨房。
此时,只见烟雨迷雾中,一身黄|色衣裙的女子自远处走来,身边紧跟着撑伞的青衣女子。青色是东阳公府所有未成婚下人的衣色,而已成婚下人的衣色则为灰色,只有当了管事或是贴身伏侍主子的下人,才能随意穿着任何颜色的衣裳。
紫霞心知来人为府中主子的随侍之人或是管事,忙撑开立在一旁的伞,快步走向忘忧轩的大门。果然,那黄衣女子正是府中连珠夫人的随侍心腹,一等大丫鬟青莲。
连珠夫人虽然只是东方烨的侍妾,却掌管着东阳公府的内务诸事。莫说东阳公府内的下人们提到她连连称奇,就算是大秦朝知道她的,也都称奇不已。
她是东方烨原配嫡妻永乐长公主天妙语的陪嫁宫女,本名兰心,因古语有“妙语连珠”一词,后被天妙语赐名为连珠。
天妙语因生凤舞时是难产,故产后身子一直非常虚弱,常年卧病在床,不能掌管府内诸事不说,连夫妻之事也是不能的了。经过深思熟虑后,天妙语体贴的为东方烨纳了连珠为妾。
只是连珠虽然心里钟情于东方烨,但更忠心于天妙语,坚决不肯正式嫁为妾室,只愿升为侍妾。东方烨欣赏她的忠心,特在收她进房的次日,召告全府上下,给了她“连珠夫人”的尊称。
自此,她在东阳公府的地位,也仅在天太君、东方烨、天妙语和嫡出的三位爷及凤舞之下,也正式接管了东阳公府的府内诸事,就连亲朋好友前来拜访,也都是由她依礼接待。渐渐的,东阳公府的连珠夫人,成为了大秦朝的一位传奇人物。
在天妙语病逝三年后,东方烨续娶了喜川伯嫡出三女高氏为妻。虽然东阳公府有了新的主母,但是天太君不出面、东方烨不发话、高夫人不敢提,十年下来,掌管内务诸事之职,仍旧由连珠夫人担任。
虽然喜川伯府之人心里既不甘心又不满意,但却碍于东阳公府的威名,以及东方氏与皇室之间的种种牵绊,只敢在背后抱怨几句,明面上却是连提都不敢提起的。
且说紫霞边迎着青莲往西北厢走,边笑嘻嘻的道:“这雨下了一夜都未停,地上全都是雨水,姐姐怎么倒冒着雨过来了?若是有话要吩咐,或是送东西过来,派个小丫头或是婆子就是了,姐姐何苦亲自跑一趟呢。”
青莲举了举手中捧着的精致红楠木盒,笑回道:“昨日下晌宫里送来的香露膏,是大姑娘最爱的玉兰香露和百合香露。本来得了这东西,就要给大姑娘送来的。偏夫人身子突然不爽,直嚷着胸口闷,又怀着身子,我们夫人不敢耽搁,忙着请御医进府为夫人诊治,就把这香露膏给忘了。这不,今早一起来,我们夫人才想起来,忙派我送过来,想着赶在大姑娘早上沐浴后,好试试这次得的香露膏好不好用。”
说话间,二人已走到了西北厢的门前,紫霞掀帘子请青莲进去后,就返身回到正厢廊下坐了,仍旧看着小丫头们洒扫。随着青莲来的撑伞的小丫头,则规矩的站在西北厢的门前,等着青莲出来。
此时,韦嬷嬷和青鸢、蓝星都已起身,见青莲捧着盒子进来,忙亲热的招呼她喝茶。因还要回去伺候连珠夫人,故青莲也不敢多待,只将来因说明白了,把盒子里的香露膏交了,又略喝了几口茶,就起身请辞了。
韦嬷嬷心知她身上还有差事,故也不再多留,笑着让蓝星送她出去,然后亲自捧了那红楠木盒,出了西北厢,往正厢走去。
而此时正厢内室里,凤舞躺在床榻之上,望着床帐顶镶嵌的夜明珠发呆。这颗夜明珠是当今圣上秦明帝所赐,整个东阳公府只有三颗,一颗在东方烨手上,一颗在天太君那里,还有一颗就在这里。
想起昨夜里的旧梦连连,凤舞的心绪就激动的不能平静,用力紧了紧裹着身子的蜜色纱被,水润的双眸里无声的流下两行清泪。
穿越到这个历史上不存在的大秦朝,已经有十四年之久了。从她自天妙语的肚子里落生那刻起,她就不再是现代自强不息的女强人,而是东阳公府的嫡出大姑娘东方凤舞。
东方氏乃大秦开国的世家老族。其祖父东方绍为秦明帝之师,其祖母天太君乃是秦明帝的姑母——文华大长公主。
其父东方烨少年时便陪伴在秦明帝身边,一起习文练武、同食共枕,十八岁得中状元,二十五岁被秦明帝亲命为太子之师。其母天妙语乃是秦明帝胞妹——永乐长公主,只可惜天妒红颜,二十八岁之龄便病逝了。
如今的东阳公夫人高氏年芳二十五,育有二姑娘东方凤蕊,年仅八岁。
自从穿到大秦朝之后,每到盛夏时节的雨季,凤舞就常常旧梦连连。梦中前世今生的场景一一划过,激得心湖涟漪纷纷。原因无它,只因前世她死在盛夏时节的雨天,今生她又生在盛夏时节的雨天。
每每想起前世之事,凤舞就唾弃自己枉顶了“新时代女强人”的称号,竟然会为了虚情假意的未婚夫、狼心狗肺的亲妹妹和冷情偏心的父母,而不顾酒醉驾驶的危险性,枉送了性命。
不过有时想起来,凤舞也感激上天送给她“穿越”这样的大好机会,让她得以在大秦朝的东阳公府重生一回。祖母、双亲和兄长对她的宠爱、疼惜、呵护,让她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亲情,也让她那被前世双亲、妹妹伤害得支离破碎的心,得以慢慢愈合。
只是俗话说“破镜难圆”,碎裂的心即使愈合得再好,仍旧有疤痕和瑕疵,提醒着她前世的痛苦。
因此她最恨的就是盛夏的雨季,连绵不断的雨水,让她内心异常的脆弱和不安。那些连连的旧梦,仿佛在她心里的伤口处洒盐,提醒着她前世的失败。
院子里的雨声越来越小,收回思绪的凤舞动了动有些酸软的身子,抬手掀起床帐的一角,扬声问道:“橙玉,几时了?”
昨夜里负责值夜的橙玉,早在韦嬷嬷进来放香露膏时就起来了,因见时辰还早,故只躺在西暖阁的炕榻上眯着。如今听了凤舞的问话,忙披衣下了炕榻,瞄了一眼西暖阁里挂着的西洋钟,便快步走进内室里,边掀起床帐挂好,边脆声回道:“姑娘醒了?刚过卯正不久,姑娘要不要喝口茶,再躺一躺?”
凤舞坐起身来,接过橙玉递来的衣衫披上,摇头道:“既然醒了,就不躺着了。我身上发酸,想泡泡热水澡,叫人备水吧。”
橙玉奉上刚倒好的温茶,应声道:“姑娘先喝口茶,奴婢这就去吩咐。”
话落,快步出了正厢,见绿柳站在廊下与紫霞说话,便命她去催热水,自己则去西北厢唤了韦嬷嬷和青鸢、蓝星,告之她们凤舞已醒,快进正厢来伏侍。
因为凤舞自小就爱泡热水澡,所以东方烨特命人在正厢的西里间修了一个不算小的长方形池子,还参考了凤舞的建议,在池子底修了排水的管道,可是没法修放水的管道,只能靠小丫头们一桶一桶的往里倒水。
幸而忘忧轩的小丫头们足有十多个,每人一次提上两桶热水,只需来回提两次,就能倒满那个池子。为了小丫头们倒水和洒扫方便,特地在西里间朝向院内的墙上另开了门,平时都锁着,只倒水和洒扫时打开,钥匙由青鸢收着。
凤舞在飘满玫瑰花瓣的池子里足泡了两刻中,才在韦嬷嬷的连声催促中,结束了舒松筋骨的沐浴。青鸢和蓝星、橙玉手脚利落熟练的伺候她擦身、拧发、披衣、洗漱、梳妆、更衣。
待凤舞于西暖阁的炕榻上落坐后,已经是辰时正了。乔嬷嬷亲自送了参汤进来,关切的叮嘱道:“听橙玉丫头说姑娘昨夜里没有睡好,婆子特地派人去药楼要了上等参,给姑娘熬了参汤,好安安心神。姑娘是金身玉体,万要好好保重才是。若不然,婆子也没脸去见长公主的在天之灵了。”
凤舞接过乔嬷嬷奉上的一盖盅的参汤,好笑道:“看妈妈说的,我不过是因着雨声,才没有睡好罢了。妈妈只管安下心吧,我这会儿不是挺精神的嘛。”
乔嬷嬷盯着凤舞喝完了参汤,又仔细瞧了瞧她的面色,方安下了心,笑着嘱咐了两句话,就端着空了的汤盅,退出了正厢。
因为知道凤舞夜里没有睡好,乔嬷嬷在早饭上就用了心思,均是以清淡滋补为主。凤舞喝了一盖碗的糖蒸牛||乳|,用了半碗的红枣山药粥,吃了两个香菇猪肉馅的小饺子和两个玉米糕,略动了动那两盘青笋和木耳,就不再吃了。
蓝星和橙玉忙伺候着她漱了口、洗了手,青鸢方奉上她最爱喝的花茶。
因见她们要撤下残桌,凤舞看了看剩下的粥、小饺子和玉米糕,又看了看完全没有动过的两盘主食和两盘小菜,笑道:“别撤了,还剩下这么多,你们三个吃了吧。我一会儿带着红袖和黄莺去佛光轩请安,你们三个别急,好好吃顿安生饭。”
三人听了,忙笑嘻嘻的谢了恩,并排站在炕榻边上,规规矩矩的用了早饭。
喝完了花茶,凤舞见外面雨停了,便起身出了西暖阁,过堂屋和东暖阁,进了书房。
此时,韦嬷嬷正在擦拭供着永乐长公主牌位的灵龛,见凤舞进来,知是来给娘亲上早香的,忙点了三支香,递了过去。
凤舞接过香,站在灵龛前拜了拜,方亲自插进了牌位前的香炉里。
敬过了早香,凤舞就该赶去佛光轩请早安了。韦嬷嬷怕外面下了雨,凤舞再受了凉气,硬是让她披了一件薄绸的披风,方放她出了正厢。
红袖和黄莺扶着凤舞坐进府内代步的小轿,一行人方出了忘忧轩,往隔壁不远的佛光轩行去。
☆、第二章早安风波
佛光轩乃是东阳老国公和天太君颐养天年之所,自老国公病逝后,天太君就改了好热闹、爱出门的性子,过上了深居简出的日子。除了皇室宴请,天太君已甚少出府,就连府内诸事也早已不过问了。
因正是每天请早安的时候,故除了已离府的东方烨和大爷东方景、二爷东方晨,还有尚未到的凤舞,各轩的主子们都已聚在了佛光轩正厢的东暖阁,向天太君问了早安。
因三爷东方昊还要赶着去皇室学堂“秦墨院”上学,故请过早安后,就急急的向天太君请了辞。在他离去后,东暖阁里就只剩下府内女眷和小主子们了。
文华大长公主,也就是天太君,端坐在东暖阁的炕榻上,盯着东阳公夫人高氏的肚子看了看,沉声问道:“快三个月了吧?听连珠说昨日下晌的时候,你身子不舒服,请了御医过府诊治。御医可有说什么?要紧不要紧?”
高夫人听了天太君的问话,吓得浑身一颤。她总不能说她身子很好,之所以嚷着不舒服,只是想引东方烨过去陪陪她。因为心里乱得很,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回答,只看着站在一旁的奶母邓嬷嬷,眼里全是忐忑不安的求助目光。
邓嬷嬷见高夫人仍旧如此柔弱,心中苦叹,可又不能将天太君冷在那里,只得陪着笑,代回道:“回老太君的话,过了后日,夫人的胎就满三个月了。昨日来的是御医院的李御医,说夫人身子尚可,胎也算稳,只是心中郁结,才会突感胸闷。因夫人怀着胎,李御医并不敢用药,只开了两道疏散的药膳方子。”
天太君看了看回话的邓嬷嬷,又看了看一脸忐忑无措的高夫人,问道:“好好的,怎么会心中郁结呢?难道是府中谁人让你受了委屈?”
高夫人本就生性胆小娇弱,此时被天太君看的不敢抬头,只垂首拧着手中的帕子,完全不敢张嘴回话。
邓嬷嬷见状,只能又代回道:“夫人乃是东阳公府的主母,并无人让夫人受了委屈。只是夫人进门十年来,仅得了二姑娘一女,如今好容易又怀上了,自然盼子心切,故心中有些忧思罢了。”
邓嬷嬷一面说,高夫人一面跟着点头,生怕天太君再起疑心。
天太君了然的点了点头,又看了看高夫人的肚子,方叮嘱道:“御医院里王御医的脉相最准,待满了三个月,就请他进府来把平安脉吧。”
高夫人听她的娘亲喜川伯夫人说过,这御医院里的王御医最会把子嗣脉,是男是女一诊就知。故心中早有请他诊脉的打算,如今听得天太君发了话,忙高兴的应道:“是,儿媳知道了。劳烦婆婆挂心,都是儿媳的不是。”
说着,还讨好的将天太君面前的香茶端起,恭敬的递了过去。
天太君接过茶来,浅饮了一口,方不在意的摆手道:“你怀的是我们东方家的子嗣,我做婆婆的,多惦记些也是应该的。”
三姨娘张氏见高夫人一脸的受宠若惊,鄙夷的撇了撇嘴,从奶娘手上领过四爷东方平,走上前去,谄媚的笑道:“老太君昨日赏下来的御膳点心,四爷吃了很喜欢,高兴的直说要给老太君行礼拜谢呢。”
说着,推了推还不太知事的东方平,催道:“四爷昨夜里怎么说的?如今老太君就在这儿坐着呢,四爷还不快些行礼拜谢?”
东方平才不过三岁的小孩子,能知道什么呢?不过是昨夜里张姨娘怎么教的,他就怎么照搬的在天太君面前表演一番,再用那糯糯的童音道一句“谢谢祖母送孙儿的点心”,便又没事儿人似的,躲到奶娘的身边去了。
天太君看了看东方平,又看了看一脸讨好的张姨娘,方神色淡然的道:“不过是几块御膳点心,平哥儿若喜欢,我这里还有,一会儿你们走的时候,给你们带上。”
张姨娘见讨了没趣儿,心中扫兴,脸色有些灰败的坐了回去。抬眼见高夫人和二姨娘王氏、四姨娘刘氏、五姨娘李氏都看着她笑,心中不悦,回身拉过东方平,又是给他整衣裳,又是哄他喝茶,又是拉他说话。
这一番有心的显摆,倒真是成功的回击了高夫人和王姨娘、李姨娘。要知道,东阳公府有五位爷,前三位都是先夫人永乐长公主天妙语所出,五爷东方安是刘姨娘在年初时才生下来的,尚不满周岁,能不能养大还说不好。
这样算下来,就只有张姨娘生的四爷,还真如名字一般,平平安安的养到了三岁,身子向来健康结实,极少生病闹伤。而高夫人和王姨娘都只各生有一个女儿,李姨娘更是进门才三个月,喜信尚是全无的。
一时间,东暖阁里又冷清了下来。
天太君因不见东方景的嫡女东方思慧,便向大奶奶席氏问道:“怎么没瞧见慧姐儿?”
席氏闻言,忙笑着上前给天太君添茶,并爽朗的笑回道:“那个淘气的小丫头,孙媳哪里是养了个姐儿,分明是养了个哥儿。如今不过才满周岁不久,就胡闹的不像个样子。因昨日晌午睡多了觉,昨夜里足闹到三更多天,奶娘和丫鬟怎么哄都哄不住。最后还是大爷亲自过去哄了一阵子,才把她给哄睡了。今早孙媳赶着过来请安时,那小丫头还窝在被里睡着呢。”
一席话,果然逗得天太君露出了慈爱的笑脸。
要说到长孙媳席氏,天太君是真心喜欢的。一是因为席氏出身好,乃是庆元侯府嫡出次女;二是因为席氏为人大方、爽利,待人行事都热心、周全。无论从哪方面看,将来都堪担东阳公府主母的重任。
二奶奶凌氏是两个月前才过门的新媳妇,正是害羞腼腆的时候,可为了尽快融入到东阳公府这个大家族里,也跟着凑趣儿道:“才满周岁的小娃娃,就是再淘气,又能淘到哪里去?大嫂不过是显摆自家女儿正是好玩的时候,让祖母看着眼热罢了。”
天太君闻言,笑得更加开怀,边赞同的点头,边指着席氏,对凌氏道:“你大嫂子自有了慧姐儿,就成日在我这老太婆跟前显摆。前阵子显摆的我红了眼,想要抱过来养几日,她就又不舍得了。倒也不说不让抱的话,只不停的在我眼前数落慧姐儿的不是。这也不好,那也不好的,把个好好的孩子,说得跟那天降的魔星似的。”
一席话,说得在座众人都笑了起来。席氏也跟着爽声大笑,全无羞恼之态,也无辩解之意。
正说笑间,就闻得外面丫头禀道:“大姑娘进来了。”
天太君闻言,忙扬声催道:“舞儿在哪儿?快进来让祖母瞧瞧。”
话音刚落,就见凤舞笑着走了进来。
席氏一把拉过凤舞,送到了天太君身边,酸亏亏的打趣儿道:“大妹妹也来得太晚了,祖母的脖子都快等长了。这天天都能见着,祖母都这般舍不得。若往后大妹妹出了门子,祖母非得陪着嫁过去不可。”
一席话,又逗得一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
凤舞虽然是活了两辈子的人,可必竟说的是她的亲事,故她也很配合的羞红了脸,倒进天太君的怀里,哼哼着撒娇。
眼前却不禁闪过一抹洒脱飘逸的身影,那俊朗非凡的容貌,引得大秦多少世家贵女倾心。这样一个人中之龙,配上那高贵的身份和地位,却独独对她备加宠爱、呵护。
这个让凤舞心牵的男子,不是别人,正是大秦当朝太子——天浩然。
在大秦朝,女子往往满了十岁,家中长辈就开始张罗议亲之事。等到了十二三之时,亲事一般也就能最终定下来,女子也开始一心备嫁。待年满十五,女子行过了及笄礼,男方家就挑好吉日,准备迎娶。
东方氏是大秦最大的世家大族,东阳公府又是大秦最高等品的国公府,先后更有两位皇室公主嫁入,而凤舞是东阳公府的嫡长女,当今圣上的亲外甥女儿。按道理,在大秦朝凡是有名有号的皇室宗亲或是世家大族,都会想娶这位“忘忧郡主”进门。
可凤舞长到如今,已年满十四,却别说定亲,连议亲都是没有的。原因无它,只因大家都心照不宣,知道她是内定的太子妃。只待年满十五,行过及笄礼之后,当今皇上就会下旨赐婚。
天太君疼爱的把凤舞搂在怀里,笑道:“我们舞儿可是咱们东阳公府的明珠,老婆子可要多留个几年,哪里舍得早早把她送出门去?再说了,我们舞儿这样好的姑娘,世上又有几个男儿配得上呢。”
高夫人虽然心知凤舞的亲事在皇室,却仍然顺着天太君的话,笑着凑趣儿道:“婆婆说得是,舞儿这样好的姑娘,咱们家可得挑一位好女婿,万不能让舞儿受了委屈。”
天太君心知高夫人是真心喜欢凤舞,并不是嘴上的简单敷衍,故满意的笑了笑,赞同的点了点头。
众人见状,虽然心思各有不一,但也都纷纷笑赞上凤舞几句。只是实心实意的,也不过就是席氏和凌氏两位嫡亲的嫂子罢了。
对于凤舞,高夫人确实是真心喜欢的。她在娘家是三女,上面的两个姐姐,一个强势,一个冷情,娘亲又是一个极挑剔的人。故她习惯了事事听从娘亲和两位姐姐的意思,万事不敢可着自己的心思来。
当年东方烨娶续弦之妻时,得以挑中了高夫人,也是相中了她柔弱老实的性情。必竟对于东方烨来说,他只是想挑选一个听话的女人,坐稳东阳公夫人的位子,不让它一直悬空着。倒真是没有想过要挑选一位当家主母回来,必竟当家理事之职,已经有连珠夫人接手了。
高夫人刚进门时,东阳公府里只有天太君、东方烨和三位嫡子、一位嫡女,除了侍妾连珠夫人,就再无人与她分争宠爱,她倒真是安享了两年夫君的宠爱。
只是近八年来,东方烨陆续纳了四位妾室进门,个个年轻貌美、温柔体贴、能说会道。幸而都没有高过她的家世,若不然就真要将她比下去了。不过即使如此,一直没有养下男丁的她,在几位妾室面前说话也很是没有底气。
府内的下人们心知掌管内务的是连珠夫人,高夫人不过是挂名的当家主母罢了,又见她性子面软柔弱,便也渐渐的欺了上来。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只要身为嫡长女的凤舞在,总会出面维护她的威信,让她心里很是感激。
二姑娘凤蕊和三姑娘凤玲只差两岁,平日里向来都玩在一处。前者因为是嫡女,眼高于顶,好发号施令,后者是庶女,知于天命,懂得紧抱大腿,故二人相处得倒也融洽。
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在对于凤舞敌视的这一点上,凤蕊和凤玲一直都是站在同一阵线的。故此刻见天太君慈爱的搂着凤舞,满屋子的人都跟着奉承她,小姐妹俩心里都很是不悦。
凤蕊气恼的冷哼一声,起身请辞道:“祖母,快巳正了,孙女和三妹妹还要赶去廖先生那里上课,就先请辞了。”
凤玲见状,也忙起身走到凤蕊的身边,冲着天太君福了福身子。
天太君是何人?那可是宫里出来的公主,如何会看不清两个孙女的心思?不过是觉得她们年纪小,再者各自都有亲生母亲教导,故也不愿意为难她们。本来女儿家就该娇养的,待出了门子,去了婆家,就再无安生日子享了。
因此天太君也未说什么,只点头道:“廖先生的学识在大秦朝女先生中是最好的,不过是因为身子骨柔弱,已担不得公主之师,才离了皇宫,到咱们府上来教书。你们要好好跟着廖先生学习,不光要学书本上的东西,也要好好学习廖先生身上的气质和风度。若学得廖先生的五成,你们的将来也就无忧了。”
凤蕊向来认为自身毫无瑕疵和不妥,如今听了天太君的教诲,心中更是不悦,面上也显出不喜之色。只规矩的福了福身子,应了一声“是”,就拉着凤玲匆匆的走了。
这里天太君也无心再与众人说笑了,放了她们各自回去,独留下了凤舞,打算祖孙俩说一说贴心的体己话。
凤舞也看出来两位妹妹的举动,惹了天太君的不喜,故小心的扶着天太君出了东暖阁,往西暖阁里走,还边走边说些小笑话,哄得天太君又露了笑颜。
☆、第三章女子难为
东阳公府的女先生廖氏原是宫里教公主的老师,因渐上了岁数,身子又多病,便求了皇后的恩典,辞出了皇宫,那已经是九年前的事情了。那会儿凤舞刚满五岁,正是该请先生的时候,天太君得知了廖先生之事,亲自出面去请她入府教授凤舞。
廖先生的名声在大秦朝的女先生里是数一数二的,连公主都敢教,自然也就敢教郡主。又见天太君诚意实足,应了她提出来的所有要求,于是也就不再拿乔,带了随身的一个大丫鬟和一个小丫头,就搬进了东阳公府,住到了最为清静雅致的落霞阁。
落霞阁的院落不大,四周被绿竹环绕,清幽宁静。北面的三间正厢改为上课所需的学堂,西厢为廖先生居住,东厢则住着她随身的大丫鬟和小丫头,另在南面有一套两间的小倒厢,改为了小厨房。
自廖先生进了东阳公府教书,在女先生里的名声就又高了一层。东方烨对其也颇为欣赏,常常叮嘱凤舞要多多向廖先生学习。故在凤蕊和凤玲满了五岁之后,东方烨又亲自出面,请廖先生相继收了两个小女儿为徒。
在凤玲拜师之后,廖先生就要分心教三个学生,且三个学生的年岁各不相同,所学相差甚远。那会儿凤舞已年满十三,到了这个年岁,大多的女子已是定了亲事,全心全意忙着备嫁了。
故凤舞也体贴廖先生身子病弱,主动提出来不再上课,每日只自学自写,遇到不解之处,才会去请教廖先生。廖先生本就喜欢凤舞,自此之后,对她更是欣赏,每每提到都多有夸赞。
因此,当见到凤蕊和凤玲一个怒气冲冲一个忧心忡忡的走进正厢之时,廖先生不免板着脸,教训道:“世家贵女怎可随性所欲,喜当喜、乐当乐,但怒和哀却要仔细遮掩。行动间都带出怒气和忧心,太过失了身份,这东阳公府还没有倒呢。你们该好好学学大姑娘,内敛沉稳,喜怒不形于色。行动间应大方得体,待人处事应心胸宽阔。”
凤蕊听了这话,心中怒火更盛,也不向廖先生请安,就自行在自己的书案后落坐,并冷笑道:“大姐姐可是御封的‘忘忧郡主’,自然不是我等凡夫俗子可比。先生名扬四海,又曾在皇宫里教过公主,自然看不上我们这些口拙心笨之人。只可惜大方得体、心胸宽阔的那位,已不愿再跟着先生学了,先生还是忘了那心高气傲之人,勉强教一教我们这些蠢笨的丫头吧。”
廖先生闻言,便知凤蕊又生了妒姐之心,虽然怜惜她同样身为嫡女,受重视度却不如凤舞,但仍认为她不该有所错念。
看了看站在一旁的凤玲,见她虽然不言不语,神色间却对凤蕊之言颇为赞同,廖先生心中无奈苦叹,正色道:“好,既然二姑娘还叫在下一声‘先生’,在下就该尽一尽先生的本分。请二姑娘和三姑娘自今日起,将《女四书》中《内训》的《德行》、《修身》、《慎言》、《谨行》、《睦亲》各抄写五遍,字迹要工整,纸面要干净。”
凤蕊虽然心有不甘,但也清楚廖先生的名声,能让她高人一等,故也不敢真的得罪了她。再者,天太君和东方烨对廖先生都颇为尊重,若她真的忤逆了恩师,那定然少不了家法伺候。要知道,若她受了家法,又传扬了出去,那她的名声就毁了。
心里想明白了,凤蕊也就不甘不愿的应道:“是,先生的教诲,学生记下了。”
凤玲本就是不受宠的庶出之女,同样不受宠的王姨娘又作不了她的靠山,她自然也就不敢有辩驳之心,也规规矩矩的应道:“学生也记下了。”
廖先生看了看神色委屈的凤玲,满意的点了点头。《女四书》并不是开蒙之课,不过才六岁多的凤玲还没有学到,《内训》的书她都没有摸过。此时连罚于她,不过是让她记着教训,往后不要事事依着凤蕊之意,也不要样样学着凤蕊之心。
训也训过了,罚也罚完了。廖先生拿过昨日新挑选的字帖递给凤玲,让她学着习字、练字。待凤玲拿起了笔,她方回到书案后坐下,拿起尚未讲完的《内训》中的《景贤范》,继续往下讲解。她教书习惯由浅入深,所以讲《内训》时并非按章节顺序所来,而是挑着讲解。
邓嬷嬷小心的扶着高夫人在西暖阁的炕榻上坐下,接过大丫鬟送上的温茶,递了过去,苦口婆心的劝道:“夫人乃是东阳公府的主母,不管当不当家,养没养下嫡子,都是国公爷的正妻。在这东阳公府里,除了老太君和国公爷,就是夫人的位份最高。夫人很该拿出些魄力来,怎么老太君才问了几句话,夫人就吓得噎住了呢。”
高夫人捧着茶碗的手还有些轻颤,听了邓嬷嬷的话,细声细语的道:“妈妈是这世上最知道我的,我胆子向来就小,心一虚就说不出话来。况且,老太君是皇家公主,天生的威严。在她的面前,我又能勉强敷衍到哪儿去。”
邓嬷嬷不以为然的道:“夫人这话错了。夫人如今怀着身孕,最是金贵的时候,无病无痛都要常请御医来诊平安脉,更别说心慌胸闷了。婆子就不信老太君会因为夫人身子不爽,请了御医进府诊治,而怪罪了夫人。必竟夫人这肚子里,可是给东方家怀着孩子呢。”
高夫人喝了几口茶,平稳了慌乱的心绪,方苦笑道:“可是我这心慌胸闷是假的呀,不过是盼着国公爷看在我肚子里这块肉的分儿上,能多过来陪陪我罢了。谁想到,好容易把人盼过来了,却不过是吃了顿饭,连口茶都没有安生喝,就又走了。”
说到这里,高夫人心里的委屈涌了上来,眼眶不禁又红了起来。
原来东方烨与高夫人并不同住在一所院落。自东方烨继承东阳公爵位之后,就与原配嫡妻天妙语搬进了东阳公府的主院——桃源轩,东方烨还特地在搬进去之前,以爱妻天妙语的喜好,命人重新修整了桃源轩。
待高夫人进门之时,东方烨因不想让旁人住进爱妻的院落,也不想与情分一般的女子日夜相守,故仍独居在桃源轩里,相陪的只有连珠夫人。至于新任国公夫人高氏,则住进了东方烨命人新修整的福云轩。
新婚的那两年,东阳公府里除了连珠夫人,就再无妾室了。那时,一个月里头,东方烨有一半都是歇在福云轩里,她对夫妻分轩而居一事,倒也没有太过介怀。
只是后来,随着四位姨娘的相继入府,妾室多了,她能得的日子也就少了。到如今,一个月里头,东方烨不过歇个三四夜,她大多时都是独守空闺。
于是,她就算性情再腼腆再不贪,也弃了不屑与妾室争宠的傲气,开始学着如何拢络、讨好东方烨,学着如何能让他多来福云轩歇上几夜。
东方烨与高夫人的夫妻情分之薄,一路看过来的邓嬷嬷,心里是极清楚的。只是高夫人嫁都嫁过来了,生死富贵全系于东方烨一人之身,是苦是甜也得往肚子里咽了。
邓嬷嬷边拿帕子给高夫人擦泪,边心疼的安抚道:“夫人万不要再哭了,这会儿怀着身子,流泪对身子和孩子都不好。国公爷是圣上身边的心腹重臣,肩上的担子自然要比旁人都重,公务繁忙也是情有可原的。再者,国公爷待夫人虽说不上恩恩爱爱、疼宠有加,但也是极体贴和尊重夫人的。夫人想想您那两位姐姐如今的日子,心里也该明白些。好在国公爷不宠着夫人,也没有去宠那些姨娘们。总不过只有一个连珠,还是位份最低的侍妾,纵然名扬在外,也要奉夫人为主母。夫人如今万事勿忧,只管一心养胎。若得上天恩赐,让夫人生下嫡子,那往后的日子,夫人就可无忧了。”
在东阳公府这样的世家大族里,嫡子的重要性,可说不言而喻。高夫人深知自己“国公夫人”的诰命再高,说到底不过是续弦之妻,说得难听些就是填房,且填的还是皇室公主的房。若不生下嫡子,待东方烨寿终正寝之后,她这个挂名的“国公夫人”的日子也就要真正的难熬了。
想明白了轻重缓急,高夫人也就收了伤悲,边用帕子拭泪,边轻抚着肚子,笑念道:“娘的心肝宝贝,你可一定要是个男儿呀,娘这辈子就指望你了……”
说着,想起养胎的要务,忙吩咐邓嬷嬷道:“昨日李御医开的药膳方子,定然是安胎的良方。妈妈快些交到小厨房去,让她们仔细照着方子做了,我晚上要吃的。”
邓嬷嬷见高夫人又打起了精神,心里欢喜,忙亲自拿了方子,去小厨房仔细交代去了。
“祖母把孙女留下来,可是有好东西要送孙女?孙女可是都等不及了。”凤舞接过双喜递上的温茶,笑嘻嘻的奉给天太君后,便腻在天太君身边,摇着胳膊直撒娇。
“得了得了,别摇我这老婆子了。这老胳膊老腿的,哪经得起你这么揉搓?眼看着明年就要行及笄礼了,还这么孩子气,也不怕丢人。”天太君心里高兴,面上却无奈的笑斥着,转头吩咐双喜道:“去把昨日翻出来的那五匹料子抱过来,让这眼浅的小丫头见识见识好东西。”
双喜笑嘻嘻的应了一声“哎”,便转身出了西暖阁。
少顷,只见双喜带着两个小丫头,连捧带抱的搬了五匹布料进来,小心的摆放到炕榻上。
凤舞好奇的走过去细看,这五匹布里有三匹是丝滑柔软的绸缎,另两匹是薄如蝉翼的冰蚕丝纱。那三匹缎子分别是:绣着金线孔雀的大红色、绣着大朵牡丹的蜜合色、绣着翩翩彩蝶的月白色。那两匹丝纱则是纯正的藕荷紫和翠绿。
这五匹布料,无论是花样还是颜色,凤舞都非常喜欢。而且外行如她,也能看出它们并非寻常的上等料子,匹匹都是极难得的好东西。
天太君指着那五匹料子,笑叹道:“这是老婆子我当年出嫁时,已逝的太皇太后和太皇太妃给我压嫁妆箱子的,都是极上等的好料子。当时这样上等的料子,总共才陪嫁了二十匹。我自用了五匹,送了你母亲五匹,给了你两位嫂子各一匹,这会儿送你五匹添妆。”
说着,特地指了指其中一匹绣着金线孔雀的大红料子,轻抚着凤舞的头,慈爱的笑道:“我朝只有太后和皇后才能用凤凰之图,所以太皇太后给我备嫁妆之时,特命人织造了三匹绣着金线孔雀的大红料子。图的不光是吉利,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我用了一匹给自己做嫁衣,另一匹给你母亲做了衣裳,让她在你大哥的满月宴上穿了,这一匹就给你做嫁衣吧。当今太后和皇后的嫁衣,用的也是这种金线孔雀的大红料子。几代人的期许都叠加在一起,你穿着用它做的嫁衣出阁,定然一辈子都会平安顺遂的。”
俗话说: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凤舞活了两辈子,虽然没有结过婚,可并非单纯如白纸一张。更何况,上辈子她死就死在失败的爱情上。
太子、皇宫、朝堂、嫔妃、皇子、公主……在大秦朝活了十四年,身为内定的太子妃,凤舞的心里非常明白。也因为如此,天太君的话,还有那绣着金孔雀的大红缎子,都不禁让凤舞红了双眸。
是的,她害怕,也不是没有怕过的。太子妃不好当,皇后不好当,太后更是不好当。后宫里日夜不停的风云变色,今日西宠,明日东盛,又有几人能如鱼得水。
每每想起明年的御旨赐婚,她的心里都沉重压抑的喘不过气来。只是,想想众人的期盼,想想天浩然对她的宠爱,再问问她自己的心,她从来都没有想过拒绝做皇家的媳妇。
倒不是因为她有多么的眷恋权势和地位,只是她无法接受嫁给一个不喜欢的陌生的男人。而她自穿到大秦朝以来,身边真正接触过的男子寥寥无几,天浩然是她觉得唯一可
穿越侯门女之将门妇第1部分阅读
欲望文
穿越侯门女之将门妇第1部分阅读
《穿越侯门女之将门妇》作者:红尘未央【完结】
☆、第一章忘忧郡主
三更过后下起的瓢泼大雨,直至卯时初仍未停歇,只是转成了淅淅沥沥的细雨,让往日已大亮的天色,仍然暗雾茫茫。
紫霞坐在正厢廊下,看着忘忧轩的小丫头们洒扫院子。因为忘忧轩的主子,东阳公府大姑娘尚未起身,故小丫头们都只手脚麻利的垂首干活儿,不敢惹出过大的声响,怕惊醒了仍在熟睡的主子。
要知道,东阳公府乃是大秦最高等品的国公府,最不缺的就是下人,你干不好就离开,自有那干的好的人来。
这忘忧轩位于东阳公府内院的北侧,紧挨着老太君天氏所居的佛光轩。因东阳公府的大姑娘东方凤舞被当今圣上秦明帝亲封为“忘忧郡主”,故东阳公东方烨亲笔书下“忘忧”二字,挂于凤舞所居的轩落大门之上,为此轩命名。
忘忧轩北面是七间的正房,由西向东分别为洗漱沐浴的西里间、安寝的内室、日常起居的西暖阁、接待下仆的堂屋、接待客人的东暖阁、习看的书房、收放贵重物品的东里间。
东西两侧各有两套三间的厢房。西侧的两套厢房,靠北的住着一等嬷嬷韦氏和一等大丫鬟:青鸢、蓝星、橙玉,靠南的住着二等大丫鬟:红袖、黄莺、绿柳、紫霞。东侧的两套厢房,靠北的住着二等嬷嬷任氏、负责正厢针线的两个三等小丫头和负责正厢洒扫的四个三等小丫头,靠南的住着粗使的八个四等小丫头。
南侧的正门两旁各有一套三间的倒厢,靠西那套住着三等嬷嬷乔氏、负责正厢浆洗的两个三等小丫头和负责小厨房的四个四等小丫头,靠北的那套倒厢则是忘忧轩的小厨房。
此时,只见烟雨迷雾中,一身黄|色衣裙的女子自远处走来,身边紧跟着撑伞的青衣女子。青色是东阳公府所有未成婚下人的衣色,而已成婚下人的衣色则为灰色,只有当了管事或是贴身伏侍主子的下人,才能随意穿着任何颜色的衣裳。
紫霞心知来人为府中主子的随侍之人或是管事,忙撑开立在一旁的伞,快步走向忘忧轩的大门。果然,那黄衣女子正是府中连珠夫人的随侍心腹,一等大丫鬟青莲。
连珠夫人虽然只是东方烨的侍妾,却掌管着东阳公府的内务诸事。莫说东阳公府内的下人们提到她连连称奇,就算是大秦朝知道她的,也都称奇不已。
她是东方烨原配嫡妻永乐长公主天妙语的陪嫁宫女,本名兰心,因古语有“妙语连珠”一词,后被天妙语赐名为连珠。
天妙语因生凤舞时是难产,故产后身子一直非常虚弱,常年卧病在床,不能掌管府内诸事不说,连夫妻之事也是不能的了。经过深思熟虑后,天妙语体贴的为东方烨纳了连珠为妾。
只是连珠虽然心里钟情于东方烨,但更忠心于天妙语,坚决不肯正式嫁为妾室,只愿升为侍妾。东方烨欣赏她的忠心,特在收她进房的次日,召告全府上下,给了她“连珠夫人”的尊称。
自此,她在东阳公府的地位,也仅在天太君、东方烨、天妙语和嫡出的三位爷及凤舞之下,也正式接管了东阳公府的府内诸事,就连亲朋好友前来拜访,也都是由她依礼接待。渐渐的,东阳公府的连珠夫人,成为了大秦朝的一位传奇人物。
在天妙语病逝三年后,东方烨续娶了喜川伯嫡出三女高氏为妻。虽然东阳公府有了新的主母,但是天太君不出面、东方烨不发话、高夫人不敢提,十年下来,掌管内务诸事之职,仍旧由连珠夫人担任。
虽然喜川伯府之人心里既不甘心又不满意,但却碍于东阳公府的威名,以及东方氏与皇室之间的种种牵绊,只敢在背后抱怨几句,明面上却是连提都不敢提起的。
且说紫霞边迎着青莲往西北厢走,边笑嘻嘻的道:“这雨下了一夜都未停,地上全都是雨水,姐姐怎么倒冒着雨过来了?若是有话要吩咐,或是送东西过来,派个小丫头或是婆子就是了,姐姐何苦亲自跑一趟呢。”
青莲举了举手中捧着的精致红楠木盒,笑回道:“昨日下晌宫里送来的香露膏,是大姑娘最爱的玉兰香露和百合香露。本来得了这东西,就要给大姑娘送来的。偏夫人身子突然不爽,直嚷着胸口闷,又怀着身子,我们夫人不敢耽搁,忙着请御医进府为夫人诊治,就把这香露膏给忘了。这不,今早一起来,我们夫人才想起来,忙派我送过来,想着赶在大姑娘早上沐浴后,好试试这次得的香露膏好不好用。”
说话间,二人已走到了西北厢的门前,紫霞掀帘子请青莲进去后,就返身回到正厢廊下坐了,仍旧看着小丫头们洒扫。随着青莲来的撑伞的小丫头,则规矩的站在西北厢的门前,等着青莲出来。
此时,韦嬷嬷和青鸢、蓝星都已起身,见青莲捧着盒子进来,忙亲热的招呼她喝茶。因还要回去伺候连珠夫人,故青莲也不敢多待,只将来因说明白了,把盒子里的香露膏交了,又略喝了几口茶,就起身请辞了。
韦嬷嬷心知她身上还有差事,故也不再多留,笑着让蓝星送她出去,然后亲自捧了那红楠木盒,出了西北厢,往正厢走去。
而此时正厢内室里,凤舞躺在床榻之上,望着床帐顶镶嵌的夜明珠发呆。这颗夜明珠是当今圣上秦明帝所赐,整个东阳公府只有三颗,一颗在东方烨手上,一颗在天太君那里,还有一颗就在这里。
想起昨夜里的旧梦连连,凤舞的心绪就激动的不能平静,用力紧了紧裹着身子的蜜色纱被,水润的双眸里无声的流下两行清泪。
穿越到这个历史上不存在的大秦朝,已经有十四年之久了。从她自天妙语的肚子里落生那刻起,她就不再是现代自强不息的女强人,而是东阳公府的嫡出大姑娘东方凤舞。
东方氏乃大秦开国的世家老族。其祖父东方绍为秦明帝之师,其祖母天太君乃是秦明帝的姑母——文华大长公主。
其父东方烨少年时便陪伴在秦明帝身边,一起习文练武、同食共枕,十八岁得中状元,二十五岁被秦明帝亲命为太子之师。其母天妙语乃是秦明帝胞妹——永乐长公主,只可惜天妒红颜,二十八岁之龄便病逝了。
如今的东阳公夫人高氏年芳二十五,育有二姑娘东方凤蕊,年仅八岁。
自从穿到大秦朝之后,每到盛夏时节的雨季,凤舞就常常旧梦连连。梦中前世今生的场景一一划过,激得心湖涟漪纷纷。原因无它,只因前世她死在盛夏时节的雨天,今生她又生在盛夏时节的雨天。
每每想起前世之事,凤舞就唾弃自己枉顶了“新时代女强人”的称号,竟然会为了虚情假意的未婚夫、狼心狗肺的亲妹妹和冷情偏心的父母,而不顾酒醉驾驶的危险性,枉送了性命。
不过有时想起来,凤舞也感激上天送给她“穿越”这样的大好机会,让她得以在大秦朝的东阳公府重生一回。祖母、双亲和兄长对她的宠爱、疼惜、呵护,让她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亲情,也让她那被前世双亲、妹妹伤害得支离破碎的心,得以慢慢愈合。
只是俗话说“破镜难圆”,碎裂的心即使愈合得再好,仍旧有疤痕和瑕疵,提醒着她前世的痛苦。
因此她最恨的就是盛夏的雨季,连绵不断的雨水,让她内心异常的脆弱和不安。那些连连的旧梦,仿佛在她心里的伤口处洒盐,提醒着她前世的失败。
院子里的雨声越来越小,收回思绪的凤舞动了动有些酸软的身子,抬手掀起床帐的一角,扬声问道:“橙玉,几时了?”
昨夜里负责值夜的橙玉,早在韦嬷嬷进来放香露膏时就起来了,因见时辰还早,故只躺在西暖阁的炕榻上眯着。如今听了凤舞的问话,忙披衣下了炕榻,瞄了一眼西暖阁里挂着的西洋钟,便快步走进内室里,边掀起床帐挂好,边脆声回道:“姑娘醒了?刚过卯正不久,姑娘要不要喝口茶,再躺一躺?”
凤舞坐起身来,接过橙玉递来的衣衫披上,摇头道:“既然醒了,就不躺着了。我身上发酸,想泡泡热水澡,叫人备水吧。”
橙玉奉上刚倒好的温茶,应声道:“姑娘先喝口茶,奴婢这就去吩咐。”
话落,快步出了正厢,见绿柳站在廊下与紫霞说话,便命她去催热水,自己则去西北厢唤了韦嬷嬷和青鸢、蓝星,告之她们凤舞已醒,快进正厢来伏侍。
因为凤舞自小就爱泡热水澡,所以东方烨特命人在正厢的西里间修了一个不算小的长方形池子,还参考了凤舞的建议,在池子底修了排水的管道,可是没法修放水的管道,只能靠小丫头们一桶一桶的往里倒水。
幸而忘忧轩的小丫头们足有十多个,每人一次提上两桶热水,只需来回提两次,就能倒满那个池子。为了小丫头们倒水和洒扫方便,特地在西里间朝向院内的墙上另开了门,平时都锁着,只倒水和洒扫时打开,钥匙由青鸢收着。
凤舞在飘满玫瑰花瓣的池子里足泡了两刻中,才在韦嬷嬷的连声催促中,结束了舒松筋骨的沐浴。青鸢和蓝星、橙玉手脚利落熟练的伺候她擦身、拧发、披衣、洗漱、梳妆、更衣。
待凤舞于西暖阁的炕榻上落坐后,已经是辰时正了。乔嬷嬷亲自送了参汤进来,关切的叮嘱道:“听橙玉丫头说姑娘昨夜里没有睡好,婆子特地派人去药楼要了上等参,给姑娘熬了参汤,好安安心神。姑娘是金身玉体,万要好好保重才是。若不然,婆子也没脸去见长公主的在天之灵了。”
凤舞接过乔嬷嬷奉上的一盖盅的参汤,好笑道:“看妈妈说的,我不过是因着雨声,才没有睡好罢了。妈妈只管安下心吧,我这会儿不是挺精神的嘛。”
乔嬷嬷盯着凤舞喝完了参汤,又仔细瞧了瞧她的面色,方安下了心,笑着嘱咐了两句话,就端着空了的汤盅,退出了正厢。
因为知道凤舞夜里没有睡好,乔嬷嬷在早饭上就用了心思,均是以清淡滋补为主。凤舞喝了一盖碗的糖蒸牛||乳|,用了半碗的红枣山药粥,吃了两个香菇猪肉馅的小饺子和两个玉米糕,略动了动那两盘青笋和木耳,就不再吃了。
蓝星和橙玉忙伺候着她漱了口、洗了手,青鸢方奉上她最爱喝的花茶。
因见她们要撤下残桌,凤舞看了看剩下的粥、小饺子和玉米糕,又看了看完全没有动过的两盘主食和两盘小菜,笑道:“别撤了,还剩下这么多,你们三个吃了吧。我一会儿带着红袖和黄莺去佛光轩请安,你们三个别急,好好吃顿安生饭。”
三人听了,忙笑嘻嘻的谢了恩,并排站在炕榻边上,规规矩矩的用了早饭。
喝完了花茶,凤舞见外面雨停了,便起身出了西暖阁,过堂屋和东暖阁,进了书房。
此时,韦嬷嬷正在擦拭供着永乐长公主牌位的灵龛,见凤舞进来,知是来给娘亲上早香的,忙点了三支香,递了过去。
凤舞接过香,站在灵龛前拜了拜,方亲自插进了牌位前的香炉里。
敬过了早香,凤舞就该赶去佛光轩请早安了。韦嬷嬷怕外面下了雨,凤舞再受了凉气,硬是让她披了一件薄绸的披风,方放她出了正厢。
红袖和黄莺扶着凤舞坐进府内代步的小轿,一行人方出了忘忧轩,往隔壁不远的佛光轩行去。
☆、第二章早安风波
佛光轩乃是东阳老国公和天太君颐养天年之所,自老国公病逝后,天太君就改了好热闹、爱出门的性子,过上了深居简出的日子。除了皇室宴请,天太君已甚少出府,就连府内诸事也早已不过问了。
因正是每天请早安的时候,故除了已离府的东方烨和大爷东方景、二爷东方晨,还有尚未到的凤舞,各轩的主子们都已聚在了佛光轩正厢的东暖阁,向天太君问了早安。
因三爷东方昊还要赶着去皇室学堂“秦墨院”上学,故请过早安后,就急急的向天太君请了辞。在他离去后,东暖阁里就只剩下府内女眷和小主子们了。
文华大长公主,也就是天太君,端坐在东暖阁的炕榻上,盯着东阳公夫人高氏的肚子看了看,沉声问道:“快三个月了吧?听连珠说昨日下晌的时候,你身子不舒服,请了御医过府诊治。御医可有说什么?要紧不要紧?”
高夫人听了天太君的问话,吓得浑身一颤。她总不能说她身子很好,之所以嚷着不舒服,只是想引东方烨过去陪陪她。因为心里乱得很,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回答,只看着站在一旁的奶母邓嬷嬷,眼里全是忐忑不安的求助目光。
邓嬷嬷见高夫人仍旧如此柔弱,心中苦叹,可又不能将天太君冷在那里,只得陪着笑,代回道:“回老太君的话,过了后日,夫人的胎就满三个月了。昨日来的是御医院的李御医,说夫人身子尚可,胎也算稳,只是心中郁结,才会突感胸闷。因夫人怀着胎,李御医并不敢用药,只开了两道疏散的药膳方子。”
天太君看了看回话的邓嬷嬷,又看了看一脸忐忑无措的高夫人,问道:“好好的,怎么会心中郁结呢?难道是府中谁人让你受了委屈?”
高夫人本就生性胆小娇弱,此时被天太君看的不敢抬头,只垂首拧着手中的帕子,完全不敢张嘴回话。
邓嬷嬷见状,只能又代回道:“夫人乃是东阳公府的主母,并无人让夫人受了委屈。只是夫人进门十年来,仅得了二姑娘一女,如今好容易又怀上了,自然盼子心切,故心中有些忧思罢了。”
邓嬷嬷一面说,高夫人一面跟着点头,生怕天太君再起疑心。
天太君了然的点了点头,又看了看高夫人的肚子,方叮嘱道:“御医院里王御医的脉相最准,待满了三个月,就请他进府来把平安脉吧。”
高夫人听她的娘亲喜川伯夫人说过,这御医院里的王御医最会把子嗣脉,是男是女一诊就知。故心中早有请他诊脉的打算,如今听得天太君发了话,忙高兴的应道:“是,儿媳知道了。劳烦婆婆挂心,都是儿媳的不是。”
说着,还讨好的将天太君面前的香茶端起,恭敬的递了过去。
天太君接过茶来,浅饮了一口,方不在意的摆手道:“你怀的是我们东方家的子嗣,我做婆婆的,多惦记些也是应该的。”
三姨娘张氏见高夫人一脸的受宠若惊,鄙夷的撇了撇嘴,从奶娘手上领过四爷东方平,走上前去,谄媚的笑道:“老太君昨日赏下来的御膳点心,四爷吃了很喜欢,高兴的直说要给老太君行礼拜谢呢。”
说着,推了推还不太知事的东方平,催道:“四爷昨夜里怎么说的?如今老太君就在这儿坐着呢,四爷还不快些行礼拜谢?”
东方平才不过三岁的小孩子,能知道什么呢?不过是昨夜里张姨娘怎么教的,他就怎么照搬的在天太君面前表演一番,再用那糯糯的童音道一句“谢谢祖母送孙儿的点心”,便又没事儿人似的,躲到奶娘的身边去了。
天太君看了看东方平,又看了看一脸讨好的张姨娘,方神色淡然的道:“不过是几块御膳点心,平哥儿若喜欢,我这里还有,一会儿你们走的时候,给你们带上。”
张姨娘见讨了没趣儿,心中扫兴,脸色有些灰败的坐了回去。抬眼见高夫人和二姨娘王氏、四姨娘刘氏、五姨娘李氏都看着她笑,心中不悦,回身拉过东方平,又是给他整衣裳,又是哄他喝茶,又是拉他说话。
这一番有心的显摆,倒真是成功的回击了高夫人和王姨娘、李姨娘。要知道,东阳公府有五位爷,前三位都是先夫人永乐长公主天妙语所出,五爷东方安是刘姨娘在年初时才生下来的,尚不满周岁,能不能养大还说不好。
这样算下来,就只有张姨娘生的四爷,还真如名字一般,平平安安的养到了三岁,身子向来健康结实,极少生病闹伤。而高夫人和王姨娘都只各生有一个女儿,李姨娘更是进门才三个月,喜信尚是全无的。
一时间,东暖阁里又冷清了下来。
天太君因不见东方景的嫡女东方思慧,便向大奶奶席氏问道:“怎么没瞧见慧姐儿?”
席氏闻言,忙笑着上前给天太君添茶,并爽朗的笑回道:“那个淘气的小丫头,孙媳哪里是养了个姐儿,分明是养了个哥儿。如今不过才满周岁不久,就胡闹的不像个样子。因昨日晌午睡多了觉,昨夜里足闹到三更多天,奶娘和丫鬟怎么哄都哄不住。最后还是大爷亲自过去哄了一阵子,才把她给哄睡了。今早孙媳赶着过来请安时,那小丫头还窝在被里睡着呢。”
一席话,果然逗得天太君露出了慈爱的笑脸。
要说到长孙媳席氏,天太君是真心喜欢的。一是因为席氏出身好,乃是庆元侯府嫡出次女;二是因为席氏为人大方、爽利,待人行事都热心、周全。无论从哪方面看,将来都堪担东阳公府主母的重任。
二奶奶凌氏是两个月前才过门的新媳妇,正是害羞腼腆的时候,可为了尽快融入到东阳公府这个大家族里,也跟着凑趣儿道:“才满周岁的小娃娃,就是再淘气,又能淘到哪里去?大嫂不过是显摆自家女儿正是好玩的时候,让祖母看着眼热罢了。”
天太君闻言,笑得更加开怀,边赞同的点头,边指着席氏,对凌氏道:“你大嫂子自有了慧姐儿,就成日在我这老太婆跟前显摆。前阵子显摆的我红了眼,想要抱过来养几日,她就又不舍得了。倒也不说不让抱的话,只不停的在我眼前数落慧姐儿的不是。这也不好,那也不好的,把个好好的孩子,说得跟那天降的魔星似的。”
一席话,说得在座众人都笑了起来。席氏也跟着爽声大笑,全无羞恼之态,也无辩解之意。
正说笑间,就闻得外面丫头禀道:“大姑娘进来了。”
天太君闻言,忙扬声催道:“舞儿在哪儿?快进来让祖母瞧瞧。”
话音刚落,就见凤舞笑着走了进来。
席氏一把拉过凤舞,送到了天太君身边,酸亏亏的打趣儿道:“大妹妹也来得太晚了,祖母的脖子都快等长了。这天天都能见着,祖母都这般舍不得。若往后大妹妹出了门子,祖母非得陪着嫁过去不可。”
一席话,又逗得一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
凤舞虽然是活了两辈子的人,可必竟说的是她的亲事,故她也很配合的羞红了脸,倒进天太君的怀里,哼哼着撒娇。
眼前却不禁闪过一抹洒脱飘逸的身影,那俊朗非凡的容貌,引得大秦多少世家贵女倾心。这样一个人中之龙,配上那高贵的身份和地位,却独独对她备加宠爱、呵护。
这个让凤舞心牵的男子,不是别人,正是大秦当朝太子——天浩然。
在大秦朝,女子往往满了十岁,家中长辈就开始张罗议亲之事。等到了十二三之时,亲事一般也就能最终定下来,女子也开始一心备嫁。待年满十五,女子行过了及笄礼,男方家就挑好吉日,准备迎娶。
东方氏是大秦最大的世家大族,东阳公府又是大秦最高等品的国公府,先后更有两位皇室公主嫁入,而凤舞是东阳公府的嫡长女,当今圣上的亲外甥女儿。按道理,在大秦朝凡是有名有号的皇室宗亲或是世家大族,都会想娶这位“忘忧郡主”进门。
可凤舞长到如今,已年满十四,却别说定亲,连议亲都是没有的。原因无它,只因大家都心照不宣,知道她是内定的太子妃。只待年满十五,行过及笄礼之后,当今皇上就会下旨赐婚。
天太君疼爱的把凤舞搂在怀里,笑道:“我们舞儿可是咱们东阳公府的明珠,老婆子可要多留个几年,哪里舍得早早把她送出门去?再说了,我们舞儿这样好的姑娘,世上又有几个男儿配得上呢。”
高夫人虽然心知凤舞的亲事在皇室,却仍然顺着天太君的话,笑着凑趣儿道:“婆婆说得是,舞儿这样好的姑娘,咱们家可得挑一位好女婿,万不能让舞儿受了委屈。”
天太君心知高夫人是真心喜欢凤舞,并不是嘴上的简单敷衍,故满意的笑了笑,赞同的点了点头。
众人见状,虽然心思各有不一,但也都纷纷笑赞上凤舞几句。只是实心实意的,也不过就是席氏和凌氏两位嫡亲的嫂子罢了。
对于凤舞,高夫人确实是真心喜欢的。她在娘家是三女,上面的两个姐姐,一个强势,一个冷情,娘亲又是一个极挑剔的人。故她习惯了事事听从娘亲和两位姐姐的意思,万事不敢可着自己的心思来。
当年东方烨娶续弦之妻时,得以挑中了高夫人,也是相中了她柔弱老实的性情。必竟对于东方烨来说,他只是想挑选一个听话的女人,坐稳东阳公夫人的位子,不让它一直悬空着。倒真是没有想过要挑选一位当家主母回来,必竟当家理事之职,已经有连珠夫人接手了。
高夫人刚进门时,东阳公府里只有天太君、东方烨和三位嫡子、一位嫡女,除了侍妾连珠夫人,就再无人与她分争宠爱,她倒真是安享了两年夫君的宠爱。
只是近八年来,东方烨陆续纳了四位妾室进门,个个年轻貌美、温柔体贴、能说会道。幸而都没有高过她的家世,若不然就真要将她比下去了。不过即使如此,一直没有养下男丁的她,在几位妾室面前说话也很是没有底气。
府内的下人们心知掌管内务的是连珠夫人,高夫人不过是挂名的当家主母罢了,又见她性子面软柔弱,便也渐渐的欺了上来。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只要身为嫡长女的凤舞在,总会出面维护她的威信,让她心里很是感激。
二姑娘凤蕊和三姑娘凤玲只差两岁,平日里向来都玩在一处。前者因为是嫡女,眼高于顶,好发号施令,后者是庶女,知于天命,懂得紧抱大腿,故二人相处得倒也融洽。
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在对于凤舞敌视的这一点上,凤蕊和凤玲一直都是站在同一阵线的。故此刻见天太君慈爱的搂着凤舞,满屋子的人都跟着奉承她,小姐妹俩心里都很是不悦。
凤蕊气恼的冷哼一声,起身请辞道:“祖母,快巳正了,孙女和三妹妹还要赶去廖先生那里上课,就先请辞了。”
凤玲见状,也忙起身走到凤蕊的身边,冲着天太君福了福身子。
天太君是何人?那可是宫里出来的公主,如何会看不清两个孙女的心思?不过是觉得她们年纪小,再者各自都有亲生母亲教导,故也不愿意为难她们。本来女儿家就该娇养的,待出了门子,去了婆家,就再无安生日子享了。
因此天太君也未说什么,只点头道:“廖先生的学识在大秦朝女先生中是最好的,不过是因为身子骨柔弱,已担不得公主之师,才离了皇宫,到咱们府上来教书。你们要好好跟着廖先生学习,不光要学书本上的东西,也要好好学习廖先生身上的气质和风度。若学得廖先生的五成,你们的将来也就无忧了。”
凤蕊向来认为自身毫无瑕疵和不妥,如今听了天太君的教诲,心中更是不悦,面上也显出不喜之色。只规矩的福了福身子,应了一声“是”,就拉着凤玲匆匆的走了。
这里天太君也无心再与众人说笑了,放了她们各自回去,独留下了凤舞,打算祖孙俩说一说贴心的体己话。
凤舞也看出来两位妹妹的举动,惹了天太君的不喜,故小心的扶着天太君出了东暖阁,往西暖阁里走,还边走边说些小笑话,哄得天太君又露了笑颜。
☆、第三章女子难为
东阳公府的女先生廖氏原是宫里教公主的老师,因渐上了岁数,身子又多病,便求了皇后的恩典,辞出了皇宫,那已经是九年前的事情了。那会儿凤舞刚满五岁,正是该请先生的时候,天太君得知了廖先生之事,亲自出面去请她入府教授凤舞。
廖先生的名声在大秦朝的女先生里是数一数二的,连公主都敢教,自然也就敢教郡主。又见天太君诚意实足,应了她提出来的所有要求,于是也就不再拿乔,带了随身的一个大丫鬟和一个小丫头,就搬进了东阳公府,住到了最为清静雅致的落霞阁。
落霞阁的院落不大,四周被绿竹环绕,清幽宁静。北面的三间正厢改为上课所需的学堂,西厢为廖先生居住,东厢则住着她随身的大丫鬟和小丫头,另在南面有一套两间的小倒厢,改为了小厨房。
自廖先生进了东阳公府教书,在女先生里的名声就又高了一层。东方烨对其也颇为欣赏,常常叮嘱凤舞要多多向廖先生学习。故在凤蕊和凤玲满了五岁之后,东方烨又亲自出面,请廖先生相继收了两个小女儿为徒。
在凤玲拜师之后,廖先生就要分心教三个学生,且三个学生的年岁各不相同,所学相差甚远。那会儿凤舞已年满十三,到了这个年岁,大多的女子已是定了亲事,全心全意忙着备嫁了。
故凤舞也体贴廖先生身子病弱,主动提出来不再上课,每日只自学自写,遇到不解之处,才会去请教廖先生。廖先生本就喜欢凤舞,自此之后,对她更是欣赏,每每提到都多有夸赞。
因此,当见到凤蕊和凤玲一个怒气冲冲一个忧心忡忡的走进正厢之时,廖先生不免板着脸,教训道:“世家贵女怎可随性所欲,喜当喜、乐当乐,但怒和哀却要仔细遮掩。行动间都带出怒气和忧心,太过失了身份,这东阳公府还没有倒呢。你们该好好学学大姑娘,内敛沉稳,喜怒不形于色。行动间应大方得体,待人处事应心胸宽阔。”
凤蕊听了这话,心中怒火更盛,也不向廖先生请安,就自行在自己的书案后落坐,并冷笑道:“大姐姐可是御封的‘忘忧郡主’,自然不是我等凡夫俗子可比。先生名扬四海,又曾在皇宫里教过公主,自然看不上我们这些口拙心笨之人。只可惜大方得体、心胸宽阔的那位,已不愿再跟着先生学了,先生还是忘了那心高气傲之人,勉强教一教我们这些蠢笨的丫头吧。”
廖先生闻言,便知凤蕊又生了妒姐之心,虽然怜惜她同样身为嫡女,受重视度却不如凤舞,但仍认为她不该有所错念。
看了看站在一旁的凤玲,见她虽然不言不语,神色间却对凤蕊之言颇为赞同,廖先生心中无奈苦叹,正色道:“好,既然二姑娘还叫在下一声‘先生’,在下就该尽一尽先生的本分。请二姑娘和三姑娘自今日起,将《女四书》中《内训》的《德行》、《修身》、《慎言》、《谨行》、《睦亲》各抄写五遍,字迹要工整,纸面要干净。”
凤蕊虽然心有不甘,但也清楚廖先生的名声,能让她高人一等,故也不敢真的得罪了她。再者,天太君和东方烨对廖先生都颇为尊重,若她真的忤逆了恩师,那定然少不了家法伺候。要知道,若她受了家法,又传扬了出去,那她的名声就毁了。
心里想明白了,凤蕊也就不甘不愿的应道:“是,先生的教诲,学生记下了。”
凤玲本就是不受宠的庶出之女,同样不受宠的王姨娘又作不了她的靠山,她自然也就不敢有辩驳之心,也规规矩矩的应道:“学生也记下了。”
廖先生看了看神色委屈的凤玲,满意的点了点头。《女四书》并不是开蒙之课,不过才六岁多的凤玲还没有学到,《内训》的书她都没有摸过。此时连罚于她,不过是让她记着教训,往后不要事事依着凤蕊之意,也不要样样学着凤蕊之心。
训也训过了,罚也罚完了。廖先生拿过昨日新挑选的字帖递给凤玲,让她学着习字、练字。待凤玲拿起了笔,她方回到书案后坐下,拿起尚未讲完的《内训》中的《景贤范》,继续往下讲解。她教书习惯由浅入深,所以讲《内训》时并非按章节顺序所来,而是挑着讲解。
邓嬷嬷小心的扶着高夫人在西暖阁的炕榻上坐下,接过大丫鬟送上的温茶,递了过去,苦口婆心的劝道:“夫人乃是东阳公府的主母,不管当不当家,养没养下嫡子,都是国公爷的正妻。在这东阳公府里,除了老太君和国公爷,就是夫人的位份最高。夫人很该拿出些魄力来,怎么老太君才问了几句话,夫人就吓得噎住了呢。”
高夫人捧着茶碗的手还有些轻颤,听了邓嬷嬷的话,细声细语的道:“妈妈是这世上最知道我的,我胆子向来就小,心一虚就说不出话来。况且,老太君是皇家公主,天生的威严。在她的面前,我又能勉强敷衍到哪儿去。”
邓嬷嬷不以为然的道:“夫人这话错了。夫人如今怀着身孕,最是金贵的时候,无病无痛都要常请御医来诊平安脉,更别说心慌胸闷了。婆子就不信老太君会因为夫人身子不爽,请了御医进府诊治,而怪罪了夫人。必竟夫人这肚子里,可是给东方家怀着孩子呢。”
高夫人喝了几口茶,平稳了慌乱的心绪,方苦笑道:“可是我这心慌胸闷是假的呀,不过是盼着国公爷看在我肚子里这块肉的分儿上,能多过来陪陪我罢了。谁想到,好容易把人盼过来了,却不过是吃了顿饭,连口茶都没有安生喝,就又走了。”
说到这里,高夫人心里的委屈涌了上来,眼眶不禁又红了起来。
原来东方烨与高夫人并不同住在一所院落。自东方烨继承东阳公爵位之后,就与原配嫡妻天妙语搬进了东阳公府的主院——桃源轩,东方烨还特地在搬进去之前,以爱妻天妙语的喜好,命人重新修整了桃源轩。
待高夫人进门之时,东方烨因不想让旁人住进爱妻的院落,也不想与情分一般的女子日夜相守,故仍独居在桃源轩里,相陪的只有连珠夫人。至于新任国公夫人高氏,则住进了东方烨命人新修整的福云轩。
新婚的那两年,东阳公府里除了连珠夫人,就再无妾室了。那时,一个月里头,东方烨有一半都是歇在福云轩里,她对夫妻分轩而居一事,倒也没有太过介怀。
只是后来,随着四位姨娘的相继入府,妾室多了,她能得的日子也就少了。到如今,一个月里头,东方烨不过歇个三四夜,她大多时都是独守空闺。
于是,她就算性情再腼腆再不贪,也弃了不屑与妾室争宠的傲气,开始学着如何拢络、讨好东方烨,学着如何能让他多来福云轩歇上几夜。
东方烨与高夫人的夫妻情分之薄,一路看过来的邓嬷嬷,心里是极清楚的。只是高夫人嫁都嫁过来了,生死富贵全系于东方烨一人之身,是苦是甜也得往肚子里咽了。
邓嬷嬷边拿帕子给高夫人擦泪,边心疼的安抚道:“夫人万不要再哭了,这会儿怀着身子,流泪对身子和孩子都不好。国公爷是圣上身边的心腹重臣,肩上的担子自然要比旁人都重,公务繁忙也是情有可原的。再者,国公爷待夫人虽说不上恩恩爱爱、疼宠有加,但也是极体贴和尊重夫人的。夫人想想您那两位姐姐如今的日子,心里也该明白些。好在国公爷不宠着夫人,也没有去宠那些姨娘们。总不过只有一个连珠,还是位份最低的侍妾,纵然名扬在外,也要奉夫人为主母。夫人如今万事勿忧,只管一心养胎。若得上天恩赐,让夫人生下嫡子,那往后的日子,夫人就可无忧了。”
在东阳公府这样的世家大族里,嫡子的重要性,可说不言而喻。高夫人深知自己“国公夫人”的诰命再高,说到底不过是续弦之妻,说得难听些就是填房,且填的还是皇室公主的房。若不生下嫡子,待东方烨寿终正寝之后,她这个挂名的“国公夫人”的日子也就要真正的难熬了。
想明白了轻重缓急,高夫人也就收了伤悲,边用帕子拭泪,边轻抚着肚子,笑念道:“娘的心肝宝贝,你可一定要是个男儿呀,娘这辈子就指望你了……”
说着,想起养胎的要务,忙吩咐邓嬷嬷道:“昨日李御医开的药膳方子,定然是安胎的良方。妈妈快些交到小厨房去,让她们仔细照着方子做了,我晚上要吃的。”
邓嬷嬷见高夫人又打起了精神,心里欢喜,忙亲自拿了方子,去小厨房仔细交代去了。
“祖母把孙女留下来,可是有好东西要送孙女?孙女可是都等不及了。”凤舞接过双喜递上的温茶,笑嘻嘻的奉给天太君后,便腻在天太君身边,摇着胳膊直撒娇。
“得了得了,别摇我这老婆子了。这老胳膊老腿的,哪经得起你这么揉搓?眼看着明年就要行及笄礼了,还这么孩子气,也不怕丢人。”天太君心里高兴,面上却无奈的笑斥着,转头吩咐双喜道:“去把昨日翻出来的那五匹料子抱过来,让这眼浅的小丫头见识见识好东西。”
双喜笑嘻嘻的应了一声“哎”,便转身出了西暖阁。
少顷,只见双喜带着两个小丫头,连捧带抱的搬了五匹布料进来,小心的摆放到炕榻上。
凤舞好奇的走过去细看,这五匹布里有三匹是丝滑柔软的绸缎,另两匹是薄如蝉翼的冰蚕丝纱。那三匹缎子分别是:绣着金线孔雀的大红色、绣着大朵牡丹的蜜合色、绣着翩翩彩蝶的月白色。那两匹丝纱则是纯正的藕荷紫和翠绿。
这五匹布料,无论是花样还是颜色,凤舞都非常喜欢。而且外行如她,也能看出它们并非寻常的上等料子,匹匹都是极难得的好东西。
天太君指着那五匹料子,笑叹道:“这是老婆子我当年出嫁时,已逝的太皇太后和太皇太妃给我压嫁妆箱子的,都是极上等的好料子。当时这样上等的料子,总共才陪嫁了二十匹。我自用了五匹,送了你母亲五匹,给了你两位嫂子各一匹,这会儿送你五匹添妆。”
说着,特地指了指其中一匹绣着金线孔雀的大红料子,轻抚着凤舞的头,慈爱的笑道:“我朝只有太后和皇后才能用凤凰之图,所以太皇太后给我备嫁妆之时,特命人织造了三匹绣着金线孔雀的大红料子。图的不光是吉利,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我用了一匹给自己做嫁衣,另一匹给你母亲做了衣裳,让她在你大哥的满月宴上穿了,这一匹就给你做嫁衣吧。当今太后和皇后的嫁衣,用的也是这种金线孔雀的大红料子。几代人的期许都叠加在一起,你穿着用它做的嫁衣出阁,定然一辈子都会平安顺遂的。”
俗话说: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凤舞活了两辈子,虽然没有结过婚,可并非单纯如白纸一张。更何况,上辈子她死就死在失败的爱情上。
太子、皇宫、朝堂、嫔妃、皇子、公主……在大秦朝活了十四年,身为内定的太子妃,凤舞的心里非常明白。也因为如此,天太君的话,还有那绣着金孔雀的大红缎子,都不禁让凤舞红了双眸。
是的,她害怕,也不是没有怕过的。太子妃不好当,皇后不好当,太后更是不好当。后宫里日夜不停的风云变色,今日西宠,明日东盛,又有几人能如鱼得水。
每每想起明年的御旨赐婚,她的心里都沉重压抑的喘不过气来。只是,想想众人的期盼,想想天浩然对她的宠爱,再问问她自己的心,她从来都没有想过拒绝做皇家的媳妇。
倒不是因为她有多么的眷恋权势和地位,只是她无法接受嫁给一个不喜欢的陌生的男人。而她自穿到大秦朝以来,身边真正接触过的男子寥寥无几,天浩然是她觉得唯一可
穿越侯门女之将门妇第1部分阅读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