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
望尽山河 作者:蒟蒻蒟蒻
护,手握左右骁卫,何等风光。如今在大哥手上败了大半,剩下的,三哥也握不住了。”
他这话似乎是说头顶大厦将倾,卫长轩心中一凛:“也奚,你有什么打算么?”
杨琰转了脸过来,反而问道:“卫长轩,你有什么打算?”
“我?”卫长轩似乎被问住了,他想了想,“我只是觉得,我们不能一直被困在这个院子里。而且,我并不相信你三哥这个人。”
杨琰轻轻点了点头,他忽然意识到,卫长轩很想离开这里。小的时候洛兰跟他说过,他们会在草原上抓云雀和百灵关在笼中玩耍,可鲜少有人去捕鹰,因为鹰是关不住的,它拼死也会撞开笼子,飞出去翱翔天地。卫长轩或许就是只鹰吧,他在心里叹了口气。
“也奚,”卫长轩忽然道,“以前,杨玳是用我的性命要挟过你什么吗?”
杨琰微微一惊,却听卫长轩道:“我方才在外面都听见了。”
他怔了怔,待要否认,又知道卫长轩不会信,只得笑了笑:“都是过去的事了。”
卫长轩却不愿就此略过,追问道:“你大哥叫你过去的那天晚上,你刺了自己一刀,就是因为这个吗?”
杨琰没想到他竟会提起那件事,一时说不出话来。
卫长轩看他这个样子,心中已明白了,他低声道:“我当时就觉得奇怪,杨玳究竟能用什么逼得你给自己一刀,而且这两年我出入府中,动静那么大,他竟都没有找过我的麻烦。”他苦笑了一下,“原来一直都不是我在保护你,而是你在保护我。”
“提这些做什么,”杨琰轻声道,“我说过,只要我们能活着,其他的都不重要。”
卫长轩看他良久,终于轻轻地“嗯”了一声。
两人静默了一会,窗外拂进夏末温暖气息,还有蝉虫鸣叫。
“卫长轩。”杨琰轻轻拉了拉对方的衣袖,而后却没有说话,只是唇角有一点微薄的笑意。
卫长轩明白他的意思,他脸有些红了,捧起杨琰的脸,在他唇上亲了一下。自那夜无意地亲吻之后,杨琰便喜欢这样与他亲昵,卫长轩起先还想向他解释这样不妥,可又说不出口。他小心地亲着这个小公子,觉得心脏像被攥紧了,疼得有些发热。
第23章 外祖
永安五年,七月初六,拓跋信入京,随行五百幽云轻骑。
一大早,朝堂内外乱成了一团,众人皆知,外族公侯未奉诏便入京已是于理不合,更何况还带了军队,简直大坏规矩。然而谁又敢向这位拓跋家主讲什么规矩,谁都知道,先帝孝宗在时便惹怒过他,以致边关大乱,搅得大昭不得安宁。如今的永安帝胆识并未胜过孝宗,他疑心这个老国公会因为前些时候穆王府的那场纷争动怒,更不知他若闯入殿前自己要如何应对,只得召了群臣在宣政偏殿商议对策。
“皇上,拓跋公此番入京,虽是未经宣诏,可据说只是来祭拜老穆王忌辰,他们翁婿之情,也算情有可原,毋需治罪。”一名臣子出列,乃是门下侍中高禄。
永安帝不耐烦地道:“谁要治他的罪呢,朕只想治你们的罪,先前喋喋不休要朕撤了杨玳,改让杨i继位。那杨玳虽非拓跋公嫡亲外孙,却也是东胡血脉,突然出了这么大的事,他岂会善罢甘休?”
“皇上稍安勿躁,那杨玳犯了大逆之罪,罪不可恕,待拓跋公知晓前因后果,想必也会明白陛下的苦心。”有一名臣子道。
他这话说得好像拓跋信并非性情孤傲暴烈,倒是个极为善解人意之人,永安帝气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只看着他低声冷笑。
又一老臣出列,乃是礼部尚书邝晟,这是无涯宰相邝言的族弟,只听他道:“皇上,拓跋公此来随行还带了兵马,想必是先前受杨玳之邀,进京意图逼迫皇上把西北军权交予杨玳。臣以为,如今既然杨玳已下狱,西北再不受穆王所辖,还是早些命拓跋公返回封地,另将西北军权收归朝廷,由兵部指派节度使,前往赴任为上。”
臣工中忽然有人发笑,却是门下常侍谢鏖,他上前一步:“皇上,若是按邝大人所言,径直将西北兵权收归朝廷,就算拓跋公识趣地离开建安,难保他回河西之后,不会闹出什么乱子来。”
永安帝脸色有些发白,显然是谢鏖正说中他担忧之事,忙道:“谢爱卿有何对策,尽管说来。”
“依臣之见,穆王府如今已失去对西北的控制,朝廷强行收来,拓跋公也不一定会臣服。如今因为杨玳一事,拓跋公已有见怪,为表安抚,不如皇上下诏把西北诸镇交给拓跋家自理吧。”
“谢大人!”右仆射李椎急道,“你要把西北全部交给拓跋家自理,倘若他心怀不轨,在西北与燕虞勾结谋反,又该如何?”
谢鏖不急不忙地笑道:“如今的穆王杨i虽与拓跋信并无血亲,可穆王府四公子却是拓跋信嫡亲的外孙,拓跋信除了他再无血脉。只要留住这位四公子在建安做为人质,想必东胡那边不会轻举妄动。”
众臣似乎仍有疑虑,然而永安帝已道:“既有人质,西北给他也没什么,谢爱卿,此事我就交由你去办,只要好好打发了拓跋信,朕重重赏你!”
谢鏖面露喜色,忙跪下道:“臣领旨!”
七月初十,穆王府。
一大早便有王府侍从来请杨琰,他穿了一身花纹繁复的锦袍,头上笼着玉冠,被众人簇拥着,来到了庆安堂正殿。
殿里起先还站着奉茶的侍女,很快又被管事唤了出去,四处忙忙乱乱,只有杨琰一人坐在椅子里,默然无语。
过了近半个时辰,外面忽然又安静了下来,杨琰察觉到什么似的,站起了身,而后屋门一声轻响,却听有人道:“拓跋公里面请,四公子恭候多时了。”
杨琰听着沉重脚步慢慢走近,他定了定神,行了家礼:“杨琰见过外祖。”
拓跋信早已年过六十,精神却还是很足,他生得高大雄壮,此刻看着偌大殿中跪着的这个单薄少年,眸色微微一动,终于还是道:“起来,让外公看看你。”
杨琰又叩了个头,站起了身,然后便有一双大手抓过他的肩膀,把他拉近了些。
“你是阿依那的儿子,”拓跋信低声道,又仿佛自言自语,“是了,再不会错。”
老人双臂微一用力,把杨琰抱住了:“我的好外孙,外公终于见到你了。”
杨琰陷在这个陌生而宽大的怀抱里,他有些微的难过,却又觉得温暖,喃喃道:“外公。”
拓跋信看着他苍白的脸还有尖削的下巴,有些心疼地道,“杨烨和他的儿子都没给你饭吃吗,我们东胡七八岁的孩子都比你高大强壮些,你怎么这弱小。”
杨琰轻轻笑了:“我从小身子不大好,总是生病,也不能出去。”
听了这话,拓跋信心中微微一动,他低声道:“我知道,我请人打探过你的消息,你在这里过的如何,我都知道。琰儿,你心里有没有怪外公,都不曾来看过你?”
杨琰轻轻摇了摇头。
拓跋信无言地摸着他的头:“我此次进京,本是受杨玳所邀,可谁知在路上就听说他获罪入狱,杨i接管了穆王府。”老人的脸上露出讥讽的笑意,“中原王族,总是这么勾心斗角,杨玳往日看着还不错,竟这么不堪一击,倒是出乎我的意料。”
杨琰听出他话语中倨傲之意,并未接话。
“琰儿,我这次来,还有一件事,是为了见你啊,”他看着杨琰没有焦点的瞳孔,低声叹息,“在东胡的孩子,都是自小在马背上长大,自由自在。而我这唯一的外孙却是生在这暗无天日的黑屋子里,真是让人痛心。”
他拉着杨琰的手,低声道:“我曾经想过要接你走,去北方的草原上,即使你什么都不能做,但我看着你,就能想起我的阿依那。”
杨琰怔怔地对着他的方向:“外祖要带我走?”
拓跋信将手收了回来:“这几日我见了皇帝,还有几个嗦的臣子,看他们的意思,是想要把你留在建安,用来挟制我。你是我唯一的血脉,我本可以不顾他们的意愿,把你带回河西,甚至让你掌管西北。你的大哥最渴望的便是当上西北大都护,而我甚至可以让你当西北王!”
“西北王?”杨琰有些懵懂地重复了一遍。
“我们拓跋家的家主,便是西北王,即使朝廷没有这个封号,但是在西北,又有谁敢质疑这个地位!”拓跋信低声笑了起来,他的笑声中充满了自信和狂傲,仿佛只要一根指头,就可以拨乱天下。然而很快,他又不笑了,他垂下眼睛,看着这个孱弱的外孙,“可是孩子,你既然看不见,这一生也就做不成什么大事,我不能把东胡还有拓跋家的命运系在你身上,你懂么?”
这句话语气温和,却又极为残忍,他看着杨琰的脸,想从那张还有些孩子气的面容上看出失望和悲戚来,然而杨琰只是抬起脸,慢慢道:“我明白了,我会好好留在这里,”他顿了顿,轻声道,“不过,外公可以答应我一件事么?
“你说吧。”拓跋信点了点头。
杨琰低声道:“大哥被判了大逆之罪,按律当诛,不知外公可否替大哥求个情面,保住他的性命。”
“你要我救他?”拓跋信仿佛听见了什么笑话,“听说杨玳这几年对你并不怎么样,你为何要给他求情?”
不等杨琰回答,他又连连冷笑:“我果然没有看错,你这孩子除了眼盲,性子也软弱,我们东胡从不看中这些虚假的仁义!他既然欺负你,你就该杀了他,你不但不敢杀人,还要救他,如此怯懦,简直愚蠢!”
杨琰被他这样凶狠地斥责,神色略有些怔忪,他沉默着,并不为自己辩解。
“不过既然你开了口,那我就让他们留他一命。”拓跋信冷声道,他忽然俯下身,对着杨琰沉下声音,“你是阿依那的孩子,是我的外孙,你身上流着我的血,那就不该这么懦弱。这里是都城,是天底下最血腥最险恶的地方,你在这里,若是不想活得屈辱,就要把自己变得跟他们一样恶毒,变成一个魔鬼!”
杨琰被他话语中的狠意惊到,他直着眼睛,向着老人的方向,低声道:“外公……”
“我就是一个魔鬼,把自己的女儿亲手送到都城的魔鬼,”拓跋信喃喃道,他声音里满是痛苦,“孩子,你记住外公的话。”
杨琰轻轻拉了拉他的手,默不作声地点了头。
此行除了拓跋信,还有个意想不到的人,杨琰回到院中就听见卫长轩向他道:“也奚,洛兰姑姑来了。”
杨琰还没来得及惊讶,便闻到那熟悉的温暖气息:“洛兰……”
“少爷。”洛兰两步走到杨琰的跟前,却发现他已长得比自己高大,再不是那个伏在她怀中哭泣的孩子了。
“这些年的事,我都听卫小哥说了,”洛兰看着他的眼神满是心疼,“我走时就知道杨玳不会好心待你,却没料到他会做出那些事来。”
“没事
恋耽美
护,手握左右骁卫,何等风光。如今在大哥手上败了大半,剩下的,三哥也握不住了。”
他这话似乎是说头顶大厦将倾,卫长轩心中一凛:“也奚,你有什么打算么?”
杨琰转了脸过来,反而问道:“卫长轩,你有什么打算?”
“我?”卫长轩似乎被问住了,他想了想,“我只是觉得,我们不能一直被困在这个院子里。而且,我并不相信你三哥这个人。”
杨琰轻轻点了点头,他忽然意识到,卫长轩很想离开这里。小的时候洛兰跟他说过,他们会在草原上抓云雀和百灵关在笼中玩耍,可鲜少有人去捕鹰,因为鹰是关不住的,它拼死也会撞开笼子,飞出去翱翔天地。卫长轩或许就是只鹰吧,他在心里叹了口气。
“也奚,”卫长轩忽然道,“以前,杨玳是用我的性命要挟过你什么吗?”
杨琰微微一惊,却听卫长轩道:“我方才在外面都听见了。”
他怔了怔,待要否认,又知道卫长轩不会信,只得笑了笑:“都是过去的事了。”
卫长轩却不愿就此略过,追问道:“你大哥叫你过去的那天晚上,你刺了自己一刀,就是因为这个吗?”
杨琰没想到他竟会提起那件事,一时说不出话来。
卫长轩看他这个样子,心中已明白了,他低声道:“我当时就觉得奇怪,杨玳究竟能用什么逼得你给自己一刀,而且这两年我出入府中,动静那么大,他竟都没有找过我的麻烦。”他苦笑了一下,“原来一直都不是我在保护你,而是你在保护我。”
“提这些做什么,”杨琰轻声道,“我说过,只要我们能活着,其他的都不重要。”
卫长轩看他良久,终于轻轻地“嗯”了一声。
两人静默了一会,窗外拂进夏末温暖气息,还有蝉虫鸣叫。
“卫长轩。”杨琰轻轻拉了拉对方的衣袖,而后却没有说话,只是唇角有一点微薄的笑意。
卫长轩明白他的意思,他脸有些红了,捧起杨琰的脸,在他唇上亲了一下。自那夜无意地亲吻之后,杨琰便喜欢这样与他亲昵,卫长轩起先还想向他解释这样不妥,可又说不出口。他小心地亲着这个小公子,觉得心脏像被攥紧了,疼得有些发热。
第23章 外祖
永安五年,七月初六,拓跋信入京,随行五百幽云轻骑。
一大早,朝堂内外乱成了一团,众人皆知,外族公侯未奉诏便入京已是于理不合,更何况还带了军队,简直大坏规矩。然而谁又敢向这位拓跋家主讲什么规矩,谁都知道,先帝孝宗在时便惹怒过他,以致边关大乱,搅得大昭不得安宁。如今的永安帝胆识并未胜过孝宗,他疑心这个老国公会因为前些时候穆王府的那场纷争动怒,更不知他若闯入殿前自己要如何应对,只得召了群臣在宣政偏殿商议对策。
“皇上,拓跋公此番入京,虽是未经宣诏,可据说只是来祭拜老穆王忌辰,他们翁婿之情,也算情有可原,毋需治罪。”一名臣子出列,乃是门下侍中高禄。
永安帝不耐烦地道:“谁要治他的罪呢,朕只想治你们的罪,先前喋喋不休要朕撤了杨玳,改让杨i继位。那杨玳虽非拓跋公嫡亲外孙,却也是东胡血脉,突然出了这么大的事,他岂会善罢甘休?”
“皇上稍安勿躁,那杨玳犯了大逆之罪,罪不可恕,待拓跋公知晓前因后果,想必也会明白陛下的苦心。”有一名臣子道。
他这话说得好像拓跋信并非性情孤傲暴烈,倒是个极为善解人意之人,永安帝气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只看着他低声冷笑。
又一老臣出列,乃是礼部尚书邝晟,这是无涯宰相邝言的族弟,只听他道:“皇上,拓跋公此来随行还带了兵马,想必是先前受杨玳之邀,进京意图逼迫皇上把西北军权交予杨玳。臣以为,如今既然杨玳已下狱,西北再不受穆王所辖,还是早些命拓跋公返回封地,另将西北军权收归朝廷,由兵部指派节度使,前往赴任为上。”
臣工中忽然有人发笑,却是门下常侍谢鏖,他上前一步:“皇上,若是按邝大人所言,径直将西北兵权收归朝廷,就算拓跋公识趣地离开建安,难保他回河西之后,不会闹出什么乱子来。”
永安帝脸色有些发白,显然是谢鏖正说中他担忧之事,忙道:“谢爱卿有何对策,尽管说来。”
“依臣之见,穆王府如今已失去对西北的控制,朝廷强行收来,拓跋公也不一定会臣服。如今因为杨玳一事,拓跋公已有见怪,为表安抚,不如皇上下诏把西北诸镇交给拓跋家自理吧。”
“谢大人!”右仆射李椎急道,“你要把西北全部交给拓跋家自理,倘若他心怀不轨,在西北与燕虞勾结谋反,又该如何?”
谢鏖不急不忙地笑道:“如今的穆王杨i虽与拓跋信并无血亲,可穆王府四公子却是拓跋信嫡亲的外孙,拓跋信除了他再无血脉。只要留住这位四公子在建安做为人质,想必东胡那边不会轻举妄动。”
众臣似乎仍有疑虑,然而永安帝已道:“既有人质,西北给他也没什么,谢爱卿,此事我就交由你去办,只要好好打发了拓跋信,朕重重赏你!”
谢鏖面露喜色,忙跪下道:“臣领旨!”
七月初十,穆王府。
一大早便有王府侍从来请杨琰,他穿了一身花纹繁复的锦袍,头上笼着玉冠,被众人簇拥着,来到了庆安堂正殿。
殿里起先还站着奉茶的侍女,很快又被管事唤了出去,四处忙忙乱乱,只有杨琰一人坐在椅子里,默然无语。
过了近半个时辰,外面忽然又安静了下来,杨琰察觉到什么似的,站起了身,而后屋门一声轻响,却听有人道:“拓跋公里面请,四公子恭候多时了。”
杨琰听着沉重脚步慢慢走近,他定了定神,行了家礼:“杨琰见过外祖。”
拓跋信早已年过六十,精神却还是很足,他生得高大雄壮,此刻看着偌大殿中跪着的这个单薄少年,眸色微微一动,终于还是道:“起来,让外公看看你。”
杨琰又叩了个头,站起了身,然后便有一双大手抓过他的肩膀,把他拉近了些。
“你是阿依那的儿子,”拓跋信低声道,又仿佛自言自语,“是了,再不会错。”
老人双臂微一用力,把杨琰抱住了:“我的好外孙,外公终于见到你了。”
杨琰陷在这个陌生而宽大的怀抱里,他有些微的难过,却又觉得温暖,喃喃道:“外公。”
拓跋信看着他苍白的脸还有尖削的下巴,有些心疼地道,“杨烨和他的儿子都没给你饭吃吗,我们东胡七八岁的孩子都比你高大强壮些,你怎么这弱小。”
杨琰轻轻笑了:“我从小身子不大好,总是生病,也不能出去。”
听了这话,拓跋信心中微微一动,他低声道:“我知道,我请人打探过你的消息,你在这里过的如何,我都知道。琰儿,你心里有没有怪外公,都不曾来看过你?”
杨琰轻轻摇了摇头。
拓跋信无言地摸着他的头:“我此次进京,本是受杨玳所邀,可谁知在路上就听说他获罪入狱,杨i接管了穆王府。”老人的脸上露出讥讽的笑意,“中原王族,总是这么勾心斗角,杨玳往日看着还不错,竟这么不堪一击,倒是出乎我的意料。”
杨琰听出他话语中倨傲之意,并未接话。
“琰儿,我这次来,还有一件事,是为了见你啊,”他看着杨琰没有焦点的瞳孔,低声叹息,“在东胡的孩子,都是自小在马背上长大,自由自在。而我这唯一的外孙却是生在这暗无天日的黑屋子里,真是让人痛心。”
他拉着杨琰的手,低声道:“我曾经想过要接你走,去北方的草原上,即使你什么都不能做,但我看着你,就能想起我的阿依那。”
杨琰怔怔地对着他的方向:“外祖要带我走?”
拓跋信将手收了回来:“这几日我见了皇帝,还有几个嗦的臣子,看他们的意思,是想要把你留在建安,用来挟制我。你是我唯一的血脉,我本可以不顾他们的意愿,把你带回河西,甚至让你掌管西北。你的大哥最渴望的便是当上西北大都护,而我甚至可以让你当西北王!”
“西北王?”杨琰有些懵懂地重复了一遍。
“我们拓跋家的家主,便是西北王,即使朝廷没有这个封号,但是在西北,又有谁敢质疑这个地位!”拓跋信低声笑了起来,他的笑声中充满了自信和狂傲,仿佛只要一根指头,就可以拨乱天下。然而很快,他又不笑了,他垂下眼睛,看着这个孱弱的外孙,“可是孩子,你既然看不见,这一生也就做不成什么大事,我不能把东胡还有拓跋家的命运系在你身上,你懂么?”
这句话语气温和,却又极为残忍,他看着杨琰的脸,想从那张还有些孩子气的面容上看出失望和悲戚来,然而杨琰只是抬起脸,慢慢道:“我明白了,我会好好留在这里,”他顿了顿,轻声道,“不过,外公可以答应我一件事么?
“你说吧。”拓跋信点了点头。
杨琰低声道:“大哥被判了大逆之罪,按律当诛,不知外公可否替大哥求个情面,保住他的性命。”
“你要我救他?”拓跋信仿佛听见了什么笑话,“听说杨玳这几年对你并不怎么样,你为何要给他求情?”
不等杨琰回答,他又连连冷笑:“我果然没有看错,你这孩子除了眼盲,性子也软弱,我们东胡从不看中这些虚假的仁义!他既然欺负你,你就该杀了他,你不但不敢杀人,还要救他,如此怯懦,简直愚蠢!”
杨琰被他这样凶狠地斥责,神色略有些怔忪,他沉默着,并不为自己辩解。
“不过既然你开了口,那我就让他们留他一命。”拓跋信冷声道,他忽然俯下身,对着杨琰沉下声音,“你是阿依那的孩子,是我的外孙,你身上流着我的血,那就不该这么懦弱。这里是都城,是天底下最血腥最险恶的地方,你在这里,若是不想活得屈辱,就要把自己变得跟他们一样恶毒,变成一个魔鬼!”
杨琰被他话语中的狠意惊到,他直着眼睛,向着老人的方向,低声道:“外公……”
“我就是一个魔鬼,把自己的女儿亲手送到都城的魔鬼,”拓跋信喃喃道,他声音里满是痛苦,“孩子,你记住外公的话。”
杨琰轻轻拉了拉他的手,默不作声地点了头。
此行除了拓跋信,还有个意想不到的人,杨琰回到院中就听见卫长轩向他道:“也奚,洛兰姑姑来了。”
杨琰还没来得及惊讶,便闻到那熟悉的温暖气息:“洛兰……”
“少爷。”洛兰两步走到杨琰的跟前,却发现他已长得比自己高大,再不是那个伏在她怀中哭泣的孩子了。
“这些年的事,我都听卫小哥说了,”洛兰看着他的眼神满是心疼,“我走时就知道杨玳不会好心待你,却没料到他会做出那些事来。”
“没事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