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
你看见我的头发了吗? 作者:穆衍
分卷阅读17
他额头触地,十指摊开按着贴金的地面,
腰侧佩刀的刀鞘抵在一处纹络上支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才啪地一声滑下去,声音颇响,惊得身后之人一个哆嗦。
摄政王至今还未弄明白小皇帝温存过后翻脸无情,
迫他认罪,却不想杀他,到底是要做什么。
是想和他试一试爪牙锋利与否?
还是从哪学了个半吊子的为君之道,想示威而后施恩?
可是他多年经营,
虽说摆在明面上的势力被小皇帝削得七零八落,
然而要动一个兵权不在手里的少年皇帝还是易如反掌,
此时殿上他当场想反,胜负也未可知。
摄政王被自己的念头吓得一哆嗦,
冷汗淋漓地想:岑家世代忠良,我怎能动如此心思?
当场向小皇帝退了一步,口中照旧平静道:“陛下若只命臣受杖,臣领受便是。”
小皇帝垂眸注视着他,在心里想: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参政台正相越众而出,代群臣问道:“陛下言其供认不讳,敢问证据何在?”
小皇帝让人把摄政王昨日送来的折子与槐先生下的辩论拿给他看,
正相看完吹胡子瞪眼地怒道:“无君无父之辈,是该揍,该揍。”
却绝口不提是否有违臣道。
小皇帝原本想借机把摄政王下狱,话到嘴边一时心软改了口,
除非再把摄政王月前软禁自己拿到朝堂上说,竟拿他无可奈何,
然而此事一说,他与摄政王再无圜转余地,
小皇帝沉默了一会儿,摆了摆手示意殿廷卫士将人架出去施杖,
又立刻散了朝。
摄政王脱了上衣俯跪在殿外台阶前,背上已经数道血痕,
小皇帝走过去的时候正好一杖落下,听到他极轻地哼了一声,
他脚步一顿,手指攥住了龙袍的衣袖。
第26章
岑江这个人爱装腔作势,
指尖划破了一层油皮尚且能嚎得震天响,
弄出满眼泪光可怜兮兮地看着他,
然而真受伤的时候反而没了声音,
小皇帝走到面前时看见他的龙纹鞋面,头抬了一下,
又一脸意兴阑珊地低了下去。
他手肘撑在最下面一级台阶上,脊背是平的,
竹杖落下来的那一瞬间肩胛骨绷紧,
随即缓缓放松卸掉力道,几乎不见颤抖,
除了小皇帝刚才惊鸿一瞥,看见他把自己下唇咬出了血。
摄政王眼睛注视着台阶上一处藏在阴影里的小缝隙,
缝隙中钻出一根草叶,草尖已经泛黄干枯,
他盯了那根草叶一会儿,听见小皇帝从他面前走开,
问殿廷卫士:“还有几杖?”
摄政王空不出精力分辨殿廷卫士恭敬答了什么,
他喉头有一股血气,呼吸间胸口作痛,
得绷着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来才不会咳出声,
耳边蜂鸣,总疑心马上就能一口血喷出来。
摄政王自幼习武,没少挨先王管教,也算身强体壮,
知道这几下脊杖还不至于把他打到这种程度,
那就是心病了,
心病大约也无药可医,只好自己硬生生捱着,
过了片刻他听小皇帝吩咐说:“剩下的轻点打。”
摄政王皱了一会儿眉毛,没忍住抬头去看小皇帝神色,
小皇帝已经转身走了,
他拾级而上,垂在身后的袍角被风吹得飞了起来,
摄政王还没看清全貌,
殿廷卫士一杖下来击在肩背,被迫把头低了下去,
再缓过劲来看时小皇帝已经不见踪影了。
小皇帝朝上突然和摄政王翻脸,他的心腹属下还没商讨出对策,
参政台中已经先闹了起来,
正相带着陪敬末位的执政和副相一伙人吵了一架,
把他们骂得狗血淋头,又意犹未尽,来找小皇帝的麻烦,
小皇帝在书房门口看见他的身影,旋踵就往回走,仍然被抓了回来。
正相年过半百,先帝在时是他的幕僚与师长,
逆王进京时不知道躲到了哪个山坳里逃过了一劫,
一直与在外讨逆的摄政王暗通款曲,
摄政王攻克京师,把他从山坳里翻出来让他接着辅佐小皇帝,
先皇留给小皇帝的人就是他带来的。
小皇帝原本对他既敬重又怀了一点感激,
直到得知自己与摄政王往来的信件都被人调换藏匿。
最开始时他尚年幼,内外事物几乎均由他人打理,
他的信件寄不出去可怀疑的人能有十数之多,
而摄政王的信寄不进来只有这一位能办得到。
小皇帝拧着眉进了书房时想:我还没找你算账呢,你到先跟我计较起来了。
正相果然是为摄政王来的,
小皇帝刚一落座,就见他上前深深一揖,
直白道:“陛下不该如此急躁啊。”
小皇帝问:“你是来求情的,还是来出谋划策的?”
正相不是一个人来的,那位执政也在后面跟着,
听到小皇帝问话,也和正相一起躬身,
正相回答说:“臣是来求情的。”
执政本来只是跟着躬身,见小皇帝把视线挪到他身上,
跟着答道:“臣来出谋划策。”
摄政王昨晚跑去参政台找正相,把他偷鸡摸狗从正相书房搜出来的信件摔到了他桌上,
和他摇了摇头,什么都没说出来。
当年他带兵回京,正相国事上同他配合默契,然而总疑心他心怀鬼胎,
摄政王辩不过他,冤得满身是嘴也说不清,只能做给他看。
第27章
自摄政王离京在外征战之后之后,
两人已有十数年没有私交往来,
昨晚还是摄政王第一次不是因公事找上门来,
为的却还是小皇帝。
正相如今倒是不觉得摄政王要反,然而也不想帮他实现抱负,
他奉行“还政于君上”,
当年借小皇帝大婚逼迫摄政王交还朱批就是他一手促成,
摄政王没同他翻脸已经算是气量大了,旧日交情也早消耗殆尽。
只是忠良与贤能均不易得,不能不敬之,
若是让摄政王背上不道的罪名,恐怕积毁销骨,
来日史笔如铁,再也洗清不了,
所以正相来为摄政王求情。
小皇帝不知道摄政王和他所敬重的宰相还有段旧交,
听完他求情的言辞双手撑在桌子上低头审视他,
像摄政王那种敢抬头直视皇帝的混不吝并不多,
正相微低着头看着不远处的台阶,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
倒是站在他身后半步的执政带着点焦急之色。
分卷阅读17
分卷阅读17
他额头触地,十指摊开按着贴金的地面,
腰侧佩刀的刀鞘抵在一处纹络上支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才啪地一声滑下去,声音颇响,惊得身后之人一个哆嗦。
摄政王至今还未弄明白小皇帝温存过后翻脸无情,
迫他认罪,却不想杀他,到底是要做什么。
是想和他试一试爪牙锋利与否?
还是从哪学了个半吊子的为君之道,想示威而后施恩?
可是他多年经营,
虽说摆在明面上的势力被小皇帝削得七零八落,
然而要动一个兵权不在手里的少年皇帝还是易如反掌,
此时殿上他当场想反,胜负也未可知。
摄政王被自己的念头吓得一哆嗦,
冷汗淋漓地想:岑家世代忠良,我怎能动如此心思?
当场向小皇帝退了一步,口中照旧平静道:“陛下若只命臣受杖,臣领受便是。”
小皇帝垂眸注视着他,在心里想: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参政台正相越众而出,代群臣问道:“陛下言其供认不讳,敢问证据何在?”
小皇帝让人把摄政王昨日送来的折子与槐先生下的辩论拿给他看,
正相看完吹胡子瞪眼地怒道:“无君无父之辈,是该揍,该揍。”
却绝口不提是否有违臣道。
小皇帝原本想借机把摄政王下狱,话到嘴边一时心软改了口,
除非再把摄政王月前软禁自己拿到朝堂上说,竟拿他无可奈何,
然而此事一说,他与摄政王再无圜转余地,
小皇帝沉默了一会儿,摆了摆手示意殿廷卫士将人架出去施杖,
又立刻散了朝。
摄政王脱了上衣俯跪在殿外台阶前,背上已经数道血痕,
小皇帝走过去的时候正好一杖落下,听到他极轻地哼了一声,
他脚步一顿,手指攥住了龙袍的衣袖。
第26章
岑江这个人爱装腔作势,
指尖划破了一层油皮尚且能嚎得震天响,
弄出满眼泪光可怜兮兮地看着他,
然而真受伤的时候反而没了声音,
小皇帝走到面前时看见他的龙纹鞋面,头抬了一下,
又一脸意兴阑珊地低了下去。
他手肘撑在最下面一级台阶上,脊背是平的,
竹杖落下来的那一瞬间肩胛骨绷紧,
随即缓缓放松卸掉力道,几乎不见颤抖,
除了小皇帝刚才惊鸿一瞥,看见他把自己下唇咬出了血。
摄政王眼睛注视着台阶上一处藏在阴影里的小缝隙,
缝隙中钻出一根草叶,草尖已经泛黄干枯,
他盯了那根草叶一会儿,听见小皇帝从他面前走开,
问殿廷卫士:“还有几杖?”
摄政王空不出精力分辨殿廷卫士恭敬答了什么,
他喉头有一股血气,呼吸间胸口作痛,
得绷着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来才不会咳出声,
耳边蜂鸣,总疑心马上就能一口血喷出来。
摄政王自幼习武,没少挨先王管教,也算身强体壮,
知道这几下脊杖还不至于把他打到这种程度,
那就是心病了,
心病大约也无药可医,只好自己硬生生捱着,
过了片刻他听小皇帝吩咐说:“剩下的轻点打。”
摄政王皱了一会儿眉毛,没忍住抬头去看小皇帝神色,
小皇帝已经转身走了,
他拾级而上,垂在身后的袍角被风吹得飞了起来,
摄政王还没看清全貌,
殿廷卫士一杖下来击在肩背,被迫把头低了下去,
再缓过劲来看时小皇帝已经不见踪影了。
小皇帝朝上突然和摄政王翻脸,他的心腹属下还没商讨出对策,
参政台中已经先闹了起来,
正相带着陪敬末位的执政和副相一伙人吵了一架,
把他们骂得狗血淋头,又意犹未尽,来找小皇帝的麻烦,
小皇帝在书房门口看见他的身影,旋踵就往回走,仍然被抓了回来。
正相年过半百,先帝在时是他的幕僚与师长,
逆王进京时不知道躲到了哪个山坳里逃过了一劫,
一直与在外讨逆的摄政王暗通款曲,
摄政王攻克京师,把他从山坳里翻出来让他接着辅佐小皇帝,
先皇留给小皇帝的人就是他带来的。
小皇帝原本对他既敬重又怀了一点感激,
直到得知自己与摄政王往来的信件都被人调换藏匿。
最开始时他尚年幼,内外事物几乎均由他人打理,
他的信件寄不出去可怀疑的人能有十数之多,
而摄政王的信寄不进来只有这一位能办得到。
小皇帝拧着眉进了书房时想:我还没找你算账呢,你到先跟我计较起来了。
正相果然是为摄政王来的,
小皇帝刚一落座,就见他上前深深一揖,
直白道:“陛下不该如此急躁啊。”
小皇帝问:“你是来求情的,还是来出谋划策的?”
正相不是一个人来的,那位执政也在后面跟着,
听到小皇帝问话,也和正相一起躬身,
正相回答说:“臣是来求情的。”
执政本来只是跟着躬身,见小皇帝把视线挪到他身上,
跟着答道:“臣来出谋划策。”
摄政王昨晚跑去参政台找正相,把他偷鸡摸狗从正相书房搜出来的信件摔到了他桌上,
和他摇了摇头,什么都没说出来。
当年他带兵回京,正相国事上同他配合默契,然而总疑心他心怀鬼胎,
摄政王辩不过他,冤得满身是嘴也说不清,只能做给他看。
第27章
自摄政王离京在外征战之后之后,
两人已有十数年没有私交往来,
昨晚还是摄政王第一次不是因公事找上门来,
为的却还是小皇帝。
正相如今倒是不觉得摄政王要反,然而也不想帮他实现抱负,
他奉行“还政于君上”,
当年借小皇帝大婚逼迫摄政王交还朱批就是他一手促成,
摄政王没同他翻脸已经算是气量大了,旧日交情也早消耗殆尽。
只是忠良与贤能均不易得,不能不敬之,
若是让摄政王背上不道的罪名,恐怕积毁销骨,
来日史笔如铁,再也洗清不了,
所以正相来为摄政王求情。
小皇帝不知道摄政王和他所敬重的宰相还有段旧交,
听完他求情的言辞双手撑在桌子上低头审视他,
像摄政王那种敢抬头直视皇帝的混不吝并不多,
正相微低着头看着不远处的台阶,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
倒是站在他身后半步的执政带着点焦急之色。
分卷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