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6
[红楼]板儿的科举之路 作者:庭外红梅
房更不必说,这对他们来说是有天大的好处,肯定也是支持这件事的,老爷万事不管,他知道,这件事老爷要知道肯定是早就知道了,早不提晚不提,偏偏这个时候提,也不过是二房恰好得罪了他,他心里不高兴,这才说出来,挑唆自己跟二房离心罢了,所以根本指望不上老爷。
他但凡肯疼自己这个儿子一点,自己也不会跟媳妇一起筹谋着投靠二房了。
也就是说,现在就剩他们夫妻二人孤立无援了。
这…可如何是好呢?
贾琏心中踌躇不定,不知道该拿什么主意出来,只是他眼睛一扫,看到贾赦脸上悠闲的表情,忧惧之下,心中的愤怒便再也压不住了。
但凡他这个做父亲的肯负一点责任,他又怎么会落到现在的境地?
哪怕他知道根本指望不上贾赦,贾琏却还是忍不住开口质问:“父亲如此稳坐钓鱼台,难道就不怕贾家的家产落到二房手里?”
“二房又如何?反正他们也姓贾嘛,家产在谁手里不都一个样?”
“隔房的血脉跟自己的血脉又怎能一样?”
“这有什么不一样的,反正我养出来的儿子又不肯孝顺我,既如此,亲孙子也罢,侄孙子也罢,与我而言,又有何区别?你说是不是呀,我的好儿子?”
贾琏忍了又忍,总算把自己心中骂人的话又咽回肚子里,他低下头垂下眼帘,遮掩住眼中的愤怒,然后跪在床前,向贾赦乞求道:“原先实是儿子自己不懂事,这才叫人糊弄了去,以至于亲敌不分,儿子如今已经知道了好歹,知晓自己犯了错,父亲要打要骂,儿子都受着,只愿父亲能够大发善心,救儿子一救。”
“我救你?我是能改变老太太的心意,叫她不再宠宝玉,转而看重你呢,还是说我能让你媳妇赶紧怀上?”贾赦似笑非笑的又刺了他一句,然后挥手不耐烦的赶他走:“你且去吧,想必老太太那边等着叫你回话,你去好好的替老太太和二房办事,说不得人家见你尽力,心发慈悲,就让你生了个儿子呢。”
说完他两眼一闭,便不再说话了,贾琏知他脾气,知道他一向是,性子霸道,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说不管了,肯定就是不管了,再求情也无用。
因此他沉默了一会儿,只得磕了个头,退了出去。
谁知他刚一出门就看到王熙凤站在门口,眼睛红红的,脸上还挂着眼泪。见了他,王熙凤哽咽一声,又要哭出来,贾琏忙拉住她,将她拽到假山处,低声道:“快别哭了,叫别人见了,又要问。”
王熙凤忙强忍住悲意,低下头拿起手绢擦了擦眼泪,装出一副没事人的模样,只是她仍然有些不敢相信,便向贾琏求证道:“你说老爷说的是不是真的?她可是我亲姑妈呀。”
贾琏嘴角冷冷勾起,嗤笑一声,道:“亲姑妈?侄女难道比得上自己的儿子吗?”
贾琏这话一说出来王熙凤也无话可说,过了半晌,她怔怔地道:“终究是我对不起你,是我害了你。”
当初投奔二房的注意的确是她提的,如今想来,是她当初想差了。
贾琏与她也是幼年相识,既见过她娇俏温柔的模样,又见过她泼辣的样子,却何曾见过她如此失魂落魄过,贾琏知道她性子要强,即便真做错了事从来也都是硬扛着不说的,如今竟在她嘴里直接听到你一句是我的错,可知她心中的悔恨有多重。
刚刚在房中的时候他心中未尝没怨过王熙凤,只是现在见她如此,一时又想起刚刚成亲时的浓情蜜意,还有她在房中柔情似水,热烈如火的样子,一时又想到了他们的女儿巧姐懂事乖巧的模样,心中便软了三分。
一时便觉得她到底还年轻,更何况那的确是她嫡亲的姑妈,她被那老太婆几句话哄了去也是有的,其实也怨不得她。
更何况当初的确是他忧心重重,担忧二房把家产谋夺了去,她这才自告奋勇,替自己出的主意。
她其实也不过是担心自己而已,这件事又何曾怨得了她呢?
想起了往日的情谊,贾琏便把心中的那些埋怨收起了,他伸手掏出自己的手帕,替她将脸上的泪珠擦干净,柔声劝道:“你先把眼泪收一收,别叫外人看出来,这件事不好声张。你先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先去把老太太刚刚交代的事情办好,然后回家等着,等我去老太太那边回完事情,到了晚上没人的时候,咱们夫妻二人再好好商量商量。”
说完他见王熙凤的脸色缓和了许多,便又道:“说到底,老爷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这话究竟是真是假还不知道呢,咱们可别先自乱了阵脚。”
听到他的安慰,王熙凤这才算是找到了主心骨,说到底她虽然被称作是脂粉堆里的英雄,可终究还是个女子,遇到事情还是需要男子来作为她的主心骨帮她定一定心神的。
心中稳定,王熙凤的精明便又回来了,她仔细一想,便觉得这件事最难过的其实还是她家二爷,因此也难得的露出了一个温婉的笑容,柔声劝她道:“二爷别把这事放在心上,老爷不着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老太太偏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二房与我们原本就是隔着一层,不贴心也是应当的,何必为他们生气?终归我是跟二爷一起的,有什么事咱们夫妻一起扛。”
听到她的安慰,贾琏心中慰贴许多,虽然她口中平常老说这王家如何如何,老是看不上他,但终归夫妻一体,遇事自然是一起扛的。
因此他便一笑,道:“你且去吧,我去老太太那里了。”
说完,他笑着对她点点头,转身走了。
王熙凤目送着他离去的背影,眼睛一酸,几欲又流下泪来,勉强忍住,但心中却暗下决定,亲姑妈又如何,难不成姑妈还能比得上丈夫,还能比得上女儿,还能比得上她未来的儿子!
论起心狠来,她王熙凤也不输谁!
作者有话要说: 早上我妈说最近天气好,准备晒萝卜干,于是吃完饭开始挖萝卜,洗萝卜,切萝卜,我觉得我快变成萝卜了!
第122章 夫妻商议
贾琏这边安慰好王熙凤,转身离开了贾赦居住的院子,而贾珍已经在门口等候多时了。
见了他,贾珍虽然有些好奇父子二人在里面交谈了什么,但他也知道这件事他还是不要插手的好,因此便忍耐住自己的好奇心,没有开口多问。
两人一块儿去了贾母所住的院子,贾琏便将在国子监发生的事情一一道来,贾母听闻王h的劝告,心里虽有些不高兴自己的宝贝孙子被人这么说,却也知道这是实打实的金玉良言,因此缓缓的道:“这才是妥当话,也是人家把咱们当正经的亲戚,才肯说这些话,我们只有谢的,万万不可因此生出怨憎之心来。”
贾政原就极听贾母的话,当然不会违背母亲的意愿,更何况这番话也说到了他的心坎子里。
他原本就对于宝玉时不时发出的某些骇人言论心有余悸,他知道这些话是非常不妥的,若是叫外人听了去,毁了宝玉的名声是小,给家族招祸事大。
只是他却违逆不了母亲的意思,也只能对宝玉摆出严厉的态度,多骂骂他,好叫他顾忌着自己的态度,不敢在外面胡说八道。
但这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罢了,老太太终归是太过宠爱宝玉,每每说起这个,都被老太太以在自家中,不必太过注重规矩这种理由给驳回,又说宝玉年纪小,不懂事,大了就好,而现在宝玉要入国子监,更要到太子跟前做事,当然不能在保持着在家中的散漫态度,必须要事事恭谨才行。
现在由王h这个外人提出,老太太自然不好再偏袒宝玉,他就可以成绩好好教训教训宝玉,叫他不在外惹是生非。
不过因此贾政对王h印象又有所改观,先前他觉得王h以前在他面前乖巧懂事的样子都是转模作样而已,内里却是个藏奸的,现在看来倒不像是这样,或许先前是他误会了也未可知,或者他年纪小,教人哄骗了,又或者…
又或者是被太子殿下影响了。
哪怕贾政深觉改革之事害国害民,于国于家无甚益处,但他却没办法否认,皇上和太子殿下都是站在改革一派的。
王h跟太子殿下从小一块长大,难免会受到太子殿下的影响,走上改革之路也是情有可原的。
或许他们能够通过王h来影响太子殿下,若是能够把王h拉回正途,再经由他,影响到太子,也许便能够在下一代让整个大齐朝重归正途。
想到这里,贾政的目光火热了许多,如果这个计划能够通过,必然要由贾家来实施,如果计划最后能够成功,作为这个计划的提出者和实施者,贾家必然会重新兴起!
而他百年之后便可无愧于心的去见老祖宗,他也会成为后世子弟口口相传的家族伟人。
甚至能在史书上占据一席之地。
一想到能流芳千古,贾政的心便不平静了,他克制着自己内心的激荡之情,沉声答道:“老太太放心,孩儿是知道好歹的,且宝玉的毛病孩儿说过多次,不过因为他年纪小,先前未曾放在心上而已。不过他现在既然出门读书了,自然是要抓紧起来,万万不可在外面得罪了人。”
“你说的很是。”贾母哪怕再心疼贾宝玉,也知道有些事是不可随他心意的,因此她便忍着心疼,对贾政道:“这几日你便将宝玉带在身边好好教导,再去多拜访拜访亲朋好友,请他们帮忙照看一二。”
与贾家关系密切的亲朋好友家中也多有国子监的名额,他们并不像贾家这般将名额搁置,大多早就用了,因此他们便算是贾宝玉的前辈了。
不过如此这般贾母还不放心,国子监要求严格,除非休沐,否则不得轻易外出,吃住都在学院内部。
贾宝玉从小到大第一次出门,由不得她不经心。
“珠儿岳父那里还是要去拜访的,有句老话不是说县官不如现管,他才是国子监最大的官儿,如有他帮扶,宝玉入学才算稳妥。”
“亲家那里的确需要拜访,只是…”
贾政还是犹豫李守中的态度,自从珠儿去世之后,李家与他们家便越发疏远了,平日也不过是年节寿诞来往一二,做个表面功夫罢了。
贾政在这上面确实有些理亏,不过他也是有脾气的,李家不给他好脸色,他自然也不愿意上赶着往上凑。
而听琏儿刚刚所言,李守中连他的面都不肯见,他若是上门,被赶出来了可要如何是好?岂不是丢人现眼?
“不如把兰哥儿带着吧,亲家再怎么生气,总不会不顾外孙的。”
老太太发话,贾政只好点头,贾母便又吩咐贾琏,叫他回去之后同王熙凤商议一下,拟个单子,多准备些好东西送到王家跟李家。
一时几人又说了些话便各自散了,贾琏又去外头吩咐了些事情,完全看不出任何端倪,倒是王熙凤回去眼看着精神不好,像是有心事,只能说自己头疼遮掩过去。
因她一向好强,从不肯
恋耽美
房更不必说,这对他们来说是有天大的好处,肯定也是支持这件事的,老爷万事不管,他知道,这件事老爷要知道肯定是早就知道了,早不提晚不提,偏偏这个时候提,也不过是二房恰好得罪了他,他心里不高兴,这才说出来,挑唆自己跟二房离心罢了,所以根本指望不上老爷。
他但凡肯疼自己这个儿子一点,自己也不会跟媳妇一起筹谋着投靠二房了。
也就是说,现在就剩他们夫妻二人孤立无援了。
这…可如何是好呢?
贾琏心中踌躇不定,不知道该拿什么主意出来,只是他眼睛一扫,看到贾赦脸上悠闲的表情,忧惧之下,心中的愤怒便再也压不住了。
但凡他这个做父亲的肯负一点责任,他又怎么会落到现在的境地?
哪怕他知道根本指望不上贾赦,贾琏却还是忍不住开口质问:“父亲如此稳坐钓鱼台,难道就不怕贾家的家产落到二房手里?”
“二房又如何?反正他们也姓贾嘛,家产在谁手里不都一个样?”
“隔房的血脉跟自己的血脉又怎能一样?”
“这有什么不一样的,反正我养出来的儿子又不肯孝顺我,既如此,亲孙子也罢,侄孙子也罢,与我而言,又有何区别?你说是不是呀,我的好儿子?”
贾琏忍了又忍,总算把自己心中骂人的话又咽回肚子里,他低下头垂下眼帘,遮掩住眼中的愤怒,然后跪在床前,向贾赦乞求道:“原先实是儿子自己不懂事,这才叫人糊弄了去,以至于亲敌不分,儿子如今已经知道了好歹,知晓自己犯了错,父亲要打要骂,儿子都受着,只愿父亲能够大发善心,救儿子一救。”
“我救你?我是能改变老太太的心意,叫她不再宠宝玉,转而看重你呢,还是说我能让你媳妇赶紧怀上?”贾赦似笑非笑的又刺了他一句,然后挥手不耐烦的赶他走:“你且去吧,想必老太太那边等着叫你回话,你去好好的替老太太和二房办事,说不得人家见你尽力,心发慈悲,就让你生了个儿子呢。”
说完他两眼一闭,便不再说话了,贾琏知他脾气,知道他一向是,性子霸道,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说不管了,肯定就是不管了,再求情也无用。
因此他沉默了一会儿,只得磕了个头,退了出去。
谁知他刚一出门就看到王熙凤站在门口,眼睛红红的,脸上还挂着眼泪。见了他,王熙凤哽咽一声,又要哭出来,贾琏忙拉住她,将她拽到假山处,低声道:“快别哭了,叫别人见了,又要问。”
王熙凤忙强忍住悲意,低下头拿起手绢擦了擦眼泪,装出一副没事人的模样,只是她仍然有些不敢相信,便向贾琏求证道:“你说老爷说的是不是真的?她可是我亲姑妈呀。”
贾琏嘴角冷冷勾起,嗤笑一声,道:“亲姑妈?侄女难道比得上自己的儿子吗?”
贾琏这话一说出来王熙凤也无话可说,过了半晌,她怔怔地道:“终究是我对不起你,是我害了你。”
当初投奔二房的注意的确是她提的,如今想来,是她当初想差了。
贾琏与她也是幼年相识,既见过她娇俏温柔的模样,又见过她泼辣的样子,却何曾见过她如此失魂落魄过,贾琏知道她性子要强,即便真做错了事从来也都是硬扛着不说的,如今竟在她嘴里直接听到你一句是我的错,可知她心中的悔恨有多重。
刚刚在房中的时候他心中未尝没怨过王熙凤,只是现在见她如此,一时又想起刚刚成亲时的浓情蜜意,还有她在房中柔情似水,热烈如火的样子,一时又想到了他们的女儿巧姐懂事乖巧的模样,心中便软了三分。
一时便觉得她到底还年轻,更何况那的确是她嫡亲的姑妈,她被那老太婆几句话哄了去也是有的,其实也怨不得她。
更何况当初的确是他忧心重重,担忧二房把家产谋夺了去,她这才自告奋勇,替自己出的主意。
她其实也不过是担心自己而已,这件事又何曾怨得了她呢?
想起了往日的情谊,贾琏便把心中的那些埋怨收起了,他伸手掏出自己的手帕,替她将脸上的泪珠擦干净,柔声劝道:“你先把眼泪收一收,别叫外人看出来,这件事不好声张。你先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先去把老太太刚刚交代的事情办好,然后回家等着,等我去老太太那边回完事情,到了晚上没人的时候,咱们夫妻二人再好好商量商量。”
说完他见王熙凤的脸色缓和了许多,便又道:“说到底,老爷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这话究竟是真是假还不知道呢,咱们可别先自乱了阵脚。”
听到他的安慰,王熙凤这才算是找到了主心骨,说到底她虽然被称作是脂粉堆里的英雄,可终究还是个女子,遇到事情还是需要男子来作为她的主心骨帮她定一定心神的。
心中稳定,王熙凤的精明便又回来了,她仔细一想,便觉得这件事最难过的其实还是她家二爷,因此也难得的露出了一个温婉的笑容,柔声劝她道:“二爷别把这事放在心上,老爷不着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老太太偏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二房与我们原本就是隔着一层,不贴心也是应当的,何必为他们生气?终归我是跟二爷一起的,有什么事咱们夫妻一起扛。”
听到她的安慰,贾琏心中慰贴许多,虽然她口中平常老说这王家如何如何,老是看不上他,但终归夫妻一体,遇事自然是一起扛的。
因此他便一笑,道:“你且去吧,我去老太太那里了。”
说完,他笑着对她点点头,转身走了。
王熙凤目送着他离去的背影,眼睛一酸,几欲又流下泪来,勉强忍住,但心中却暗下决定,亲姑妈又如何,难不成姑妈还能比得上丈夫,还能比得上女儿,还能比得上她未来的儿子!
论起心狠来,她王熙凤也不输谁!
作者有话要说: 早上我妈说最近天气好,准备晒萝卜干,于是吃完饭开始挖萝卜,洗萝卜,切萝卜,我觉得我快变成萝卜了!
第122章 夫妻商议
贾琏这边安慰好王熙凤,转身离开了贾赦居住的院子,而贾珍已经在门口等候多时了。
见了他,贾珍虽然有些好奇父子二人在里面交谈了什么,但他也知道这件事他还是不要插手的好,因此便忍耐住自己的好奇心,没有开口多问。
两人一块儿去了贾母所住的院子,贾琏便将在国子监发生的事情一一道来,贾母听闻王h的劝告,心里虽有些不高兴自己的宝贝孙子被人这么说,却也知道这是实打实的金玉良言,因此缓缓的道:“这才是妥当话,也是人家把咱们当正经的亲戚,才肯说这些话,我们只有谢的,万万不可因此生出怨憎之心来。”
贾政原就极听贾母的话,当然不会违背母亲的意愿,更何况这番话也说到了他的心坎子里。
他原本就对于宝玉时不时发出的某些骇人言论心有余悸,他知道这些话是非常不妥的,若是叫外人听了去,毁了宝玉的名声是小,给家族招祸事大。
只是他却违逆不了母亲的意思,也只能对宝玉摆出严厉的态度,多骂骂他,好叫他顾忌着自己的态度,不敢在外面胡说八道。
但这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罢了,老太太终归是太过宠爱宝玉,每每说起这个,都被老太太以在自家中,不必太过注重规矩这种理由给驳回,又说宝玉年纪小,不懂事,大了就好,而现在宝玉要入国子监,更要到太子跟前做事,当然不能在保持着在家中的散漫态度,必须要事事恭谨才行。
现在由王h这个外人提出,老太太自然不好再偏袒宝玉,他就可以成绩好好教训教训宝玉,叫他不在外惹是生非。
不过因此贾政对王h印象又有所改观,先前他觉得王h以前在他面前乖巧懂事的样子都是转模作样而已,内里却是个藏奸的,现在看来倒不像是这样,或许先前是他误会了也未可知,或者他年纪小,教人哄骗了,又或者…
又或者是被太子殿下影响了。
哪怕贾政深觉改革之事害国害民,于国于家无甚益处,但他却没办法否认,皇上和太子殿下都是站在改革一派的。
王h跟太子殿下从小一块长大,难免会受到太子殿下的影响,走上改革之路也是情有可原的。
或许他们能够通过王h来影响太子殿下,若是能够把王h拉回正途,再经由他,影响到太子,也许便能够在下一代让整个大齐朝重归正途。
想到这里,贾政的目光火热了许多,如果这个计划能够通过,必然要由贾家来实施,如果计划最后能够成功,作为这个计划的提出者和实施者,贾家必然会重新兴起!
而他百年之后便可无愧于心的去见老祖宗,他也会成为后世子弟口口相传的家族伟人。
甚至能在史书上占据一席之地。
一想到能流芳千古,贾政的心便不平静了,他克制着自己内心的激荡之情,沉声答道:“老太太放心,孩儿是知道好歹的,且宝玉的毛病孩儿说过多次,不过因为他年纪小,先前未曾放在心上而已。不过他现在既然出门读书了,自然是要抓紧起来,万万不可在外面得罪了人。”
“你说的很是。”贾母哪怕再心疼贾宝玉,也知道有些事是不可随他心意的,因此她便忍着心疼,对贾政道:“这几日你便将宝玉带在身边好好教导,再去多拜访拜访亲朋好友,请他们帮忙照看一二。”
与贾家关系密切的亲朋好友家中也多有国子监的名额,他们并不像贾家这般将名额搁置,大多早就用了,因此他们便算是贾宝玉的前辈了。
不过如此这般贾母还不放心,国子监要求严格,除非休沐,否则不得轻易外出,吃住都在学院内部。
贾宝玉从小到大第一次出门,由不得她不经心。
“珠儿岳父那里还是要去拜访的,有句老话不是说县官不如现管,他才是国子监最大的官儿,如有他帮扶,宝玉入学才算稳妥。”
“亲家那里的确需要拜访,只是…”
贾政还是犹豫李守中的态度,自从珠儿去世之后,李家与他们家便越发疏远了,平日也不过是年节寿诞来往一二,做个表面功夫罢了。
贾政在这上面确实有些理亏,不过他也是有脾气的,李家不给他好脸色,他自然也不愿意上赶着往上凑。
而听琏儿刚刚所言,李守中连他的面都不肯见,他若是上门,被赶出来了可要如何是好?岂不是丢人现眼?
“不如把兰哥儿带着吧,亲家再怎么生气,总不会不顾外孙的。”
老太太发话,贾政只好点头,贾母便又吩咐贾琏,叫他回去之后同王熙凤商议一下,拟个单子,多准备些好东西送到王家跟李家。
一时几人又说了些话便各自散了,贾琏又去外头吩咐了些事情,完全看不出任何端倪,倒是王熙凤回去眼看着精神不好,像是有心事,只能说自己头疼遮掩过去。
因她一向好强,从不肯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