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谷》 分卷阅读1 润谷 作者:六月之息 分卷阅读1 《润谷》作者:六月之息 文案: 如果来世我不做君王,会不会遇到不是丞相的润谷 丞相x皇帝(不分攻受) 全文只有丞相有名字 内容标签: 前世今生 重生 朝堂之上 搜索关键字:主角:皇帝,润谷 ┃ 配角: ┃ 其它:短篇 第1章 楔子 太平盛世,上元佳节。王公贵族纷纷走出重重大门,与民同庆。正值壮年的皇帝却摒退众人,只由一个贴身太监陪着,坐在御花园中。虽然御花园中烛灯高悬,却因少了人气,显得清冷。 身侧是通明的长廊,面前是刻着棋盘的石桌,皇帝坐在石凳上,手指轻抚过桌上的浅壑。 “朕,”皇帝抬头仰望枯枝环绕的明月,停顿良久,他闭上双眼感受冬夜微寒的风,接着叹道,“老了。” “朕老了,他还年轻。”皇帝又说。 贴身太监会意,安慰道:“如今天下太平,均仰仗陛下励精图治,先丞相在天上见到了,也会为陛下感到欣慰的。” “也不知道在阴间能不能看再见到他。” “怎么会呢?”贴身太监说,引得皇帝骤然回头。 贴身太监嚇了一跳,却兀自呵呵地笑了两声,接着道:“先丞相有大功德在身,肯定能位列仙班的。陛下见到他的时候肯定不是在阴间,而是在天上。” “朕,想见他。朕……”皇帝站了起来,双手轻放在石桌的沿上,他微微扬头,遥望远方,“朕兢兢业业了这么些年。他想让朕做的,朕都做完了。朕倦了,朕想见他。” 听了这话,贴身太监惊得冷汗直冒:“陛下。陛下思念先丞相,先丞相何尝不是思念着陛下。相见不急于一时。无论多久,先丞相都会等陛下的。更何况还能托梦。陛下万万不可……” “朕从来没有梦到过他……” 第2章 第一章 青年皇帝身着明黄色的龙袍坐在龙椅上,他面色阴沉,一只手狠狠地把着身侧的扶手,显得愈发骨节分明。 殿上朝臣跪倒一片,瑟缩着。还站着的几位文官也把腰弯得不能再弯。丞相低着头,眉头微锁,似在思考什么。在场的所有人都被凝重的气氛包围。他们本能地感觉到帝王的怒火在压抑下一层一层地堆叠,然而此时出现了一阵诡异的宁静。朝臣们对自己的无能感到的愧疚也就这样,突然地,被浓烈的恐慌和恐惧挤到角落之中去了。没有人能知道宁静之后会是怎样的爆发,但没有人相信:平日里好脾气的皇帝动了雷霆之怒后也会让他们轻易过关。 “嘭!”重物坠地的声音震耳。 来了。 紧张更甚。一个腿软的小文官被吓得直接跪了下来,他伏倒在地,身体止不住地瑟瑟发抖,好似筛糠。 摔了镇纸,皇帝又去拿笔洗,作势要摔,却又轻轻放下了。他把案上的的杂物稀里哗啦地挥到了地上,“砰”地一声拍案而起。 “讲和?你们也就只会用讲和搪塞朕了。你们要朕怎么和他们讲和,把京城割出去吗?七尺男儿当顶天立地,你们却只会像母狗一样趴在地上哼哼唧唧!朕真是白养了你们这群庸才!废物!朕不要再看到你们,帽子留下,爱去哪去哪。不要再出现在朕的面前。滚!全都给朕滚!” 无一人敢动,他们目睹过皇帝惩治臣子的手段,何况此时万万不是皇帝在给他们台阶下。 年轻的丞相眉头紧了又紧,但听到最后一句话,他的心情一阵放松。有一位有能力又并不暴戾的皇帝实在是万民之幸。待皇帝发泄过后便正是商量对策的好时机。他已有了对策并下定了决心,困境之中已能够看到曙光。他抬头,见皇帝正撑着桌子喘着粗气。 “陛下……”他开口低唤。 皇帝胳膊一软,向前轻晃,他胡乱一撑却又向侧旁倒去。身旁的小太监还直愣愣地站着。 “陛下!”丞相急忙喊到,竟跑到皇帝身旁扶他。 轻轻地把皇帝扶到龙椅之上,丞相的耳畔传来小太监的声音。“奴……奴……奴婢……去请……请人,传传传……传太医……”一阵脚步声在众臣的低语声中越来越小。丞相深深地叹了口气,自己都照顾不好,身边人也不知道选个可心的,又怎么福泽天下万民?转念一想,平日里皇帝处理政务、赏罚官员也算贤明,许是太过劳心,以至对自己不太上心。可惜自己常年在外竟是忽略了。 皇帝的眼睛颤颤着睁开,看到年轻的丞相,竟是闭上眼,咧开嘴角,冷冷地轻笑: “呵呵呵……呵哈哈……哈哈哈哈……”笑得众臣皆是惶恐,唯有丞相满心疑惑。若知道,皇帝平时待人极是宽厚,纵是怒极也不该是这般模样。何况他总觉得这笑声种透着一丝傻气。 丞相难掩诧异,恰逢太医赶到,他刚想起身,却发现皇帝紧紧握着他的衣袖,无奈之下他又唤了一声“陛下”,可是没有回应。于是丞相半跪在地上,示意太医上前查看。 太医很快诊完,说:“并无大碍,只是气急攻心,待……待……”后面的话竟是被丞相给瞪了回去。 皇帝听着耳旁的声音,复又睁开眼睛,抬手抓住丞相正要收回的大臂,望着丞相的眼睛,含笑喃喃道:“真好,真好……”双目之中脉脉含情,使丞相不知所措。 太医刷的一下跪在地上。 皇帝松开紧握的手,丞相慌忙退后摆脱了暧昧的姿势。皇帝的声音又恢复了平静:“现今是何年月?” 皇帝的表现实在是太奇怪了,不过丞相从未相信过鬼上身之类的怪事。帝王之侧龙气强盛,就算有鬼也近不了身。 国不可一日无君,丞相只得把希望寄托在太医身上。面对丞相询问的目光,太医说到:“恐是气急攻心,迷了心智,不如稍静养一两日早再做打算。” 边关吃紧,岂是容得这一两日的?可也无法,丞相便建议道:“陛下,不如先回宫歇息一二?” 皇帝轻轻点了点头,站起身,只走了两步,倒在丞相身上。闻着丞相颈上的暗香,他感到十分舒适和愉悦。前世相处八年,他从未像今日一般与丞相亲近,发现丞相无奈地搂住他的腰走向车辇,他倍感快活。重回少年之时不易,就放纵这一次吧。抬眼望着丞相俊美的颜,他心中暗暗发誓:今生绝不让你如此早地离我而去。 第3章 第二章 坐上车辇,皇帝命令到:“韩爱卿,随我入宫。”寒冬时节的萧瑟之景使他感到不快,于是皇帝闭目养神,回想当年的种种。 刚刚登基之时,便闻得韩霖斌的贤名,遣人去请时却扑了个空。不想两年后他竟治了水患。朝廷派去治水的官员在信中对他大家加赞赏。信中提到其刚至时,水势已被当地灾民控制,灾民也 分卷阅读1 分卷阅读2 润谷 作者:六月之息 分卷阅读2 被安置,皆是太守在苏州隐士韩霖斌的帮助下治理的。本以为他无心庙堂,没想到他竟同治水的官员一起进了京。 初见之时,他不过弱冠少年,风度翩翩。 “草民韩霖斌,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少年的声音十分悦耳。 如此少年不该跪任何人。当时这样想着,竟扶着没让他跪下。到底是当时年少轻狂,最厌礼法,若是此时相遇,自己定不会这样。可当时呢,几番相争,只得了句“未有大功在身,又非望重老臣,不敢不跪。”自此之后,自己将其屡屡重用。抗天灾,平匪患,灭旧党……韩霖斌不失所望建功无数,从此封官加爵,官拜丞相。八年时间,奔波在外的时日超越半数,却堵住了众人的悠悠之口,从此韩霖斌再未在朝堂上跪拜过。 记得初次对弈长谈,是在他在回朝途中平定小型匪患之后。 “朕不曾想到韩爱卿还有这般才能。” “世间万事皆是相通,不过‘人心’二字。匪徒本是百姓,没有血性,失了活路才落草为寇。此次事中,匪首得利最多,已乐得占山为王,只得以武力压制,才略棘手了些。但匪首一死,其众不过是一盘散沙,将活路予了便无心再战。当然,臣的名声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陛下,如今北境安稳是夷人三王相争没有闲暇所致。时间一久,三王分出胜负,北境就危了。如今边关士卒久于安逸……” “朕知道了,即日使人加紧操练边关士卒百姓,只是此时风月正好,还是莫谈国事吧。” 韩霖斌张了张口,却放弃了出言,一时静寂,气氛十分尴尬。当时有些后悔,又不好收回前言,便抿了口茶,道:“未闻卿家中之人。” “并无兄弟姊妹,先妣去得早,先考过世亦十二载有余。” “那卿的表字可是自取的吗?” “确实如此。‘润谷’取得是甘霖润谷之意,臣只愿如及时之雨,福泽万民。” “倒是好字。” 少年笑而不语。 “润谷。” “臣在。” “既有出世之意,为何不走科举之路?莫非怕朕不重视吗。” “陛下想岔了。苏州风景独好,民间又便于体察民情,况臣若是科举定是不中的。” “卿文章极好,又怎么会不中?” “臣……”韩霖斌犹豫了一下,“……不会背书……” “何解?” “臣读书,若遇不喜之书便记忆不住。且‘之乎者也’本无实意,记忆起来就更加困难。故臣在作文之时引经据典尚可,若要臣背书却是一句也不会的。” “如此看来,科举制度倒是埋没了不少人才。” “无妨,陛下时常遣人走访名士,并委以重任。有明君如此,天下贤士定将竞相效命,配以陛下的慧眼,宝珠定不会蒙尘。” 记得那夜相谈甚欢,及至末时,夜已深了,就留他住下。起时清晨寒冷,自己还为他披上了一件保暖的狐裘。 记得北夷一王战败,另两王斗得正烈时,其中一王暴毙。本以为夷人会休整一番,但夷人准备以战养战,顿时大军压境。边关守将大败,令人悲痛消息百里加急送至京城。 当时自己确实被国内的天灾人祸分了心思,忽略了北夷的威胁,以至兵士懈怠,几不能战。本欲与夷人讲和,但夷人狮子大张口,分明是不想讲和的模样,接着就是七八座城池先后沦陷。一时百官中竟无人敢战,局势十分危急。润谷竟以一文臣之身自请出战。定民心、组奇兵、抗北夷。一去七年,润谷收复了失地,自己只等他凯旋归来。不曾想到,一支带毒的暗箭结束了一切美好的幻想。待他归来之时,奏的是凯歌,也是哀歌。举国上下,百姓自发衣白以奠。 “润谷——朕的丞相——”不知自己不顾诸臣劝谏,出城迎了多少里。仍不忍看迎来的那樽棺木。自己眼中闪着泪花,好久才看清穿戴整齐的棺木中人,仿若生时,几乎一般无二。只有触目惊心的暗色唇瓣,明明白白地彰显着,那人再不能说笑,再不能享受他怀念已久的山水的事实。想着这些,眼又被泪水浸透。一日之间,那一世的泪水就都已经哭尽了。 厚葬之后,自己只能睹物思人,回忆当年的种种。润谷昔日用过的笔,和一直留存的满满一箱书信,总让自己有那人还在人间的错觉,但染血的狐裘却无情地提醒着自己,那人再也不会回来。 副官已成气候,边关也再少有危急之事。之后自己又有了多少良臣能将,却再无一个润谷。忠臣之中不缺能与之相谈的达人雅士,后宫佳丽的娇媚温柔也一如往昔,然而漫漫长夜却倍感孤独。十四年勤政爱民,期间两度南巡,人皆言是为体察民情,却独知是为了替那人游览壮美山河。 一十四年对自己的逼迫终使自己早衰多病,恍惚之间又看到润谷灵动的模样,本以为是迟来的幻梦,却惊喜地发现一朝回到了少年。不知是何时候,不敢唤得亲切,只以“爱卿”代之。 第4章 第三章 入了寝殿,招润谷进来,唤退一众阉人,皇帝仍觉头重脚轻,便靠在软垫上。 丞相自入了寝殿,便有些心惊,总觉得会有些不好的事发生。眼前的皇帝熟悉又陌生,让人琢磨不透。 罢,罢。无论如何皇帝的信任从未变过。 见皇帝以手扶额,双目紧闭,眼皮不住颤动,一副痛苦的样子,丞相有些不忍心,于是上前给皇帝按揉眉心。 良久,皇帝缓缓道:“朕有些乱,近日发生的事,还望爱卿为我理一遍。” 丞相不疑有他,却在讲述之时细细观察皇帝的反应并旁敲侧击地讲出了北夷之事,唯恐再刺激到他。忽然,却见皇帝浑身剧烈颤抖,一口血喷到了他的身上。他一惊,想抚慰皇帝,却发现皇帝再也听不进一句话了。他想喊人,却被皇帝勾住了脖子,捂住了嘴。皇帝的手颤抖不止,却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不肯松手一分,甚至让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皇帝的心情如波涛一般汹涌。 该死!为什么偏偏是这个时候!悲剧的开端,既是生离又是死别的时刻。决不能放他走,决不能第二次失去润谷! 皇帝的束缚骤然减轻,仿佛脱力一般。 “臣去唤太医。”扶皇帝躺下,丞相说着快步走向门口,却听皇帝唤他,声音一如既往地清朗平静: “润谷,此事你怎么看?” 只见皇帝稳稳地站在身后,唇边血迹擦得半干。 “陛下……”他关切地唤道。 “无事,你且说说。” “臣,愿为国分忧。” “何解?”皇帝说这两个字的语气给丞相冷寂之感。 “臣虽不才,亦读过些许兵法。须知南方半蛮之地,民 分卷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