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洛娜215(237)
世间扬名者唯有有大智慧者,亦或者大贤能者,你可曾听说过年长者因聪明闻名?
吕安沉默不语。
为师一直担心你同缭儿,因为过于聪明的人学什么都太容易,你们身边的人都没有你们聪明,久而久之你们就会生出傲慢来。
他叹息着说道:人一旦有了傲慢,便等于将上天赐予你的眼睛闭上,耳朵拢住,安儿,你知道对于聪明人来说最可怕的是什么吗?
吕安嗫嚅了一下,没有说话。
荀卿却在此时微笑着扭头看向户外客自远方来,不妨入内饮一杯清茶?
那便叨唠了。一老者带着一小童入了内,见到来人,吕安双眸骤然间瞪得溜圆,那小孩真是赵政。赵小政冲着他阿兄挤了挤眼睛,然后立刻恢复了正经姿态,落后老人一步正坐而下。能让赵政落后一步的人的身份自然不言而喻。
这人便是带着孙子来玩微服私访的秦王嬴稷。
他们怎么会来这儿?是来拜访先生的吗?吕安疑惑得看了眼荀卿,后者生态丝毫不动,见状吕安作为小辈,为嬴稷奉了茶。
嬴稷今日穿得很朴素,更是将一身迫人的气势收敛得一干二净,他一手牵着小孙子一路从渭河北岸游荡到了渭河南岸,全程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他是来找吕安的,事先自然调查好了吕安所在,哪知吕安今日正好被他先生逮了个正着,跑到了隔壁。
嬴稷觉得这样一出小意外还挺有趣,便挪到隔壁,刚想扣门便听到里头的说话声。他来的时候正好听到吕安对荀卿说自己两者都要兼得的时候,恰恰引起了他的好奇心。
嬴稷不太喜欢儒家,儒家信奉的是王道,正好和秦国奉行的霸道相悖而行,但嬴稷现在年纪大了,耐心好了许多,加上他为王多年经验丰富,也知道秦国如今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瓶颈,所以也愿意听听这位当世大儒的说法。
恰巧吕安在此,也免去了引荐。
哪知他刚表露身份,问荀卿有没有什么意见要向自己提,就看到这位比自己年轻一些的儒生摇了摇头在下没有什么谏言。
哦哟!这倒是稀奇了。
嬴稷见过各式各样的大家,每个到了他面前皆是滔滔不绝,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一个对他说自己没话说的。
他倾身向前,道那若是寡人一定要先生提出谏言呢?
荀卿不慌不忙揖道:况抵秦后不过月余,对秦国了解不深,此时大王若是想要况谏言,吾之看法十之八九有误。
大王觉得况才学庸庸是小,若真是采纳了况之错谏,扰乱了秦国朝纲事大。
这一句话说得极为不客气,差不多就是指着秦王说:你丫要是一定让我说,我一定会把你忽悠瘸了。
嬴稷闻言却哈哈大笑,他一振袖,对荀卿也回了个平礼:既如此,寡人便请先生在我秦国多留一段时间,好好看看我这八百里秦川,届时寡人再来听先生圣言。
说罢他也不等荀卿谦虚推辞,又道不过先生倒是可以先为咱解一惑,先生方才所说的聪明人最可怕的是什么?寡人方才听到一半,心里头正痒嗖嗖的。
这位倒是真的一点都不打算隐藏自己方才偷听的事实了!秦王嬴稷,果真是如传闻中一样,是一个极其不讲究的人。
荀卿心中思绪浮动,面上却极为沉稳,他微笑着看向了稍次一步,明明正是孩儿多动的年纪,却一直安静坐着听大人说话的小郎君,但只轻轻扫了一眼他就收回了视线含笑道:聪明人最怕的,自然是他有一天发现自己其实并不那么聪明。
嬴稷将这句话在嘴巴里咀嚼了下,哈哈一笑,先生这说法倒是有些意思,只可惜寡人向来自觉自己愚笨不堪,倒是不能体会先生的深意了。他又转头看向吕安,小郎君,寡人方才听闻,你于治水之事有些兴趣?
话题突然被转到自己身上,吕安有些措手不及,但他还是沉稳回道:小子于治水一道并无天分,只是安心认识了一志同道合之人,安有些好奇他能否成功,故而多关注了些。
吕安顺便还将隔壁不知情的李冰提溜了出来此人便在隔壁,大王若是有兴趣,不妨一见?
嬴稷似笑非笑得看了他一眼,将小孩的心思全都看在眼里那便请安小郎君替寡人引荐一下你那位友人了。
李冰对于吕小安去而复返有些意外,他放下手中杂物前去迎接,随后便见到吕安带来的一老一少。
这吕小郎不是去隔壁见荀先生了吗?怎么突然携客而来?
李冰有些困惑,吕安向他介绍说这位老先生是对于他们治水事业有些兴趣的人,他便以为是吕安请来的高人共同来商讨,他现在的想法不过是不成熟的设想,也没什么不能说的。
嬴稷见他搬出了沙盘捏沙展示,山川河脉尽是信手拈来,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他安静得听着这个年轻人的设想,又偶尔在关键处问了几句,观其已有对策便微微点了点头。
嬴稷的模样足够唬人,威严又霸气,在李冰看来就是充满了专业领域的自信。就连他多听少说也成了高人的象征,他还带了一小娃来,看起来就和那种教授子孙辈技能的高深老者人设一模一样。加上嬴稷对于蜀郡情况非常清楚,几个问句均是切中要害,李冰对他的身份没有半点怀疑。
二人还颇有些相谈甚欢的味道,等将一大一小送走之后,被忽悠得找不到北的李冰一脸恍悟之感,觉得自己得到了点化灵感大爆发,于是他谢了下带人来的吕安就跑过去继续敲敲敲打打了。
所以,秦王到底懂不懂水利?
知道真相的吕安满脑袋问号,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说,他觉得秦王问的问题都很基础啊,为什么李兄表现出的却是如闻圣言的模样?难道,难道是他功夫不到家所以领会不了其中深意??
另一厢,嬴稷牵着曾孙子两个人溜溜达达往咸阳宫走,路上路过泥人摊子时候他还顺便给小孙孙买了个泥人。就在等着泥人师傅按照赵政的想法捏泥人的时候,嬴稷忽然问了一句政儿,你觉得你聪明吗?
赵政两个眼珠子一直盯着泥人师傅的手走,闻言立刻答道政儿不聪明鸭!
不过他马上又补充了一句不过阿兄说政儿是最努力的宝宝!
在赵政成长的过程中,(虽然只有短短三年)但他真的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殊的,因为他是在别人家的孩子的阴影之下长大的。
没错,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指的就是吕小安。
作为一个家庭唯一的男子汉,吕安小小年纪就有了挺起一个家庭的责任心,而家里的两个女人出于种种原因对于家里的小男子汉们都采取纵容政策,因此在小小的赵政看来,那就是阿兄的权威在家里是不容挑战的。
自他有记忆以来,家里的唯一男性长辈就是兄长。
孩子天生有模仿强者的本能,在他的眼里,他家阿兄就是特别厉害,他博学广知,但凡赵政提出的问题没有阿兄回答不出的,当年为了给家里头换一些口粮,吕安抱着他在街市里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只要他拉着小凳出现,周围很快就会围上一圈人,甚至还有不远千里就是为了来听他阿兄说故事的大人。
那时候赵政虽然还小,但是已经有了隐约的我阿兄好厉害的印象。
最重要的是,就算已经这么厉害了,他阿兄还是日日挑灯夜读,勤学不缀。
赵政读书识字都快,隔壁邻居都有夸奖过他,他也曾经沾沾自喜,直到一次听到吕姨和隔壁刘婶闲聊透出的口风,他阿兄从开蒙到让当世大家破格收入门下不过短短三年,若不是要到秦国来,阿兄应当还跟着先生学习呢。
比起来他识字都用了两年,实在是太慢了!
当时赵小政被打击得厉害,蔫了好几天,还迁怒了阿兄,但是阿兄后来悄悄告诉他,聪明是爹妈给的,这个是天生的和自己无关。
但是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靠自己变得聪明才是真的聪明,所以赵小政就突然想开了。
他的确没有阿兄聪明,但他是由阿兄教养长大,他的起步要比兄长早,只要好好努力一定可以成为比阿兄更聪明的人的,就像和兔子赛跑的那只小乌龟一样!
所以赵政最不喜欢别人说他聪明了,赵小政觉得,聪明夸的是他爹妈,勤奋才是夸他自己。
就在嬴稷一脸复杂,不知道该对曾孙的这一番想法如何评论的时候,小男子汉一边踩着地上的影子一边毫不犹豫再一次将兄长给卖了我阿兄懂得可多啦!从小就给政儿讲了可多故事,曾祖你听过《拔苗助长》的故事吗?政儿说给你听好不好?
小孩小嘴巴叭叭个不停,就将故事说了一遍,一边说还一边用小眼神一下又一下得偷瞄自家曾祖,就差把【我阿兄也还是个小孩子呢,曾祖你可不能因为我阿兄聪明就学这个农夫想要把兄长拔一拔】的想法给说出口了。
阿兄现在已经很忙了,要是再给他布置事情,他就没时间陪政儿了!
作者有话要说:
吕小安的教育手册:
第一步:疯玩,傻乐,一起打滚。
第二步:树立家长高大形象,并且绝对不允许倒塌,哪怕被打肿了脸也要充一下胖子,反正就是兄长形象不能倒!
第三步:给弟弟灌输各种大道理,反正他有的是鸡汤,一缸一缸灌下去总能把弟弟喂胖。就是要谨慎当中会有毒鸡汤混入!
第四步:然后就能收获一个兄友弟恭的弟弟辣
旁观的尉小缭:呵
嬴政:寡人从来不是个聪明人,寡人只是比别人努力了那么点。
六国众:你滚呐!!!
刘彻:朕也不聪明,只是朕比较努力。
匈奴众:你滚 !!
作者君:好好的两个娃,偏偏对上了金手指
第183章 战国风云(36)
秦昭王五十年, 秋。
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水利管理机构正式建立。而彼时这个机构还挂名于大秦主管谷货的治粟内史之下, 只作为一监存在。
这个部门的建立并没有引起六国过多的侧目, 甚至六国昏庸之人还击掌赞叹秦国这是自毁长城,消耗国力,并为此浮一大白以示庆祝。
但若干年后, 随着秦国征服的步调,这批在秦国已经积攒了丰富经验的水利人带着他们的黑科技设备,以极高的速度和效率抵达被收归秦国过境各地,免费为当地民众设计水利铺桥引渠缓解水旱之灾时,六国人才发现秦国下了多大的一盘棋。
这些人在稳定了当地民心的同时保障了秦国军队粮草的供应, 而且因为在当地修建水利,也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当地壮劳力, 避免民变。
更可怕的是, 因为秦军每征服一地反而给当地的民生带来了巨大好处,部分城区甚至发生了秦军一到就举城投降之举,最夸张的还有秦军未到守城将领便被民变斩杀,民众主动开城投降迎秦将入驻的情况。
惹得六国彼时纷纷臭骂老秦人偷奸耍滑虚假宣传臭不要脸, 但也阻拦不住民众一颗芳心向了对方。
当然,在后世立下了赫赫战功的都水监现在还是一个缩在小楼里的小部门, 就连创业经费都是可怜巴巴的五百金, 除了领导之外,工作人员更是只有一少监一丞。
现在这两人正翻阅着竹简忙着准备考题呢。正在二人抓耳挠腮苦恼于该如何出题时,他们家长官带着一小童走了进来。
监长。两人忙放下手中竹简起身作揖, 然后视线齐齐飘向了跟进来的小娃,又落回了自己的手心。虽有些疑惑自家长官为何带了孩子过来,但什么都没说。
吕不韦回礼后请二人坐下,然后指着吕安道:此为在下犬子,调皮得很,若是有冒犯的地方还请二位多多担待。
做人下属的当然表示没有打扰,并且送上彩虹屁套装被夸做钟灵毓秀乖巧可爱的吕小安脸都要红了,他情不自禁摸了摸自己的小圆脸。
吕不韦不着痕迹地戳了荡漾的儿子一下,示意他干正事。吕安于是将准备好的一个匣子展开,里头放的是一箱陶制的山峦房子小桥等小物件。他将这些不明作用的陶制小玩具一一拿出来,又掏出了一罐陶泥,冲着两人笑了一下。
不知为何,两个年轻的小吏猛然间感到背后的汗毛炸了开来。
明明笑得很可爱,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感觉特别的可怕!!直到半个时辰后他们就知道为何会有这种感觉了,这是来自考生对于会出千奇百怪题目的先生的天生恐惧。
过了小半旬,面向公众的水工考试终于正式开始了。当考题公布的时候,这些来自于各国的水工们便懵了,因为秦国搬上来的考题是一个山区城镇的小模型,林地、山地、河流湖泊田地均是栩栩如生,极其精美。
但最引人侧目的还是模型上涂抹若干颜色也写着数字的小木棍,同样模样的小木棍还在每个人的桌案上放了一份。
考官先给众人一炷香时间观察整个地形大概,一炷香后观察结束,考题便是分别写出这张地图上容易发生水涝的地区。考虑到水工可能不识字,所以如果不识字的话只需要抽出相同颜色的木棍便可。
答案现场揭晓,就在众人交卷后考官便举壶自河流上游倾泻而下,哪儿完好无损,哪儿被冲毁均是一目了然。
而等到下一批考生闻讯有备而来时,却发现考官们已经又换了一套地形图,见他们雄赳赳气昂昂,还露出了一个和善的笑容。
这一题考验的是看图分析能力,第二题便是自由论述题。
由考生说一说针对秦国的河流土地打算怎么治理,并且由将作大匠、少匠和吕不韦参与评等。
在治理方案中考生必须要告知的因素一个是工期时间,二则是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三则是工程完工后可保年数。考生说的每句话都有小吏进行记录,备案以供未来查询,若是工程开始建设,这些都是预留资料,需要负法律责任的那种。
如有为取得成绩故意瞒报或者往好里说的,罪同欺君。
如果三位考官无法确认考生的成绩情况,这些资料就可以交由其他专业人士评判,力持公正。
小吏写完了还会交由考生检验补充,呃不认识秦字?那,那就没办法咧,只能吃个没文化的亏了。
六国的水工听到这一句话可就气坏了,他们不过是不认秦字而已,怎么就没文化了?明明是你们秦国没有跟着世界潮流走被时代抛弃了好吗?但这也没处说理去,你跑到别人的地盘去就业,不认识别人的文字可不就得吃亏吗?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一边祈祷小吏听明白了他们的话不要记录错,一边暗下决心在离开考场后一定要发奋学习秦字,以备复选。
恋耽美
吕安沉默不语。
为师一直担心你同缭儿,因为过于聪明的人学什么都太容易,你们身边的人都没有你们聪明,久而久之你们就会生出傲慢来。
他叹息着说道:人一旦有了傲慢,便等于将上天赐予你的眼睛闭上,耳朵拢住,安儿,你知道对于聪明人来说最可怕的是什么吗?
吕安嗫嚅了一下,没有说话。
荀卿却在此时微笑着扭头看向户外客自远方来,不妨入内饮一杯清茶?
那便叨唠了。一老者带着一小童入了内,见到来人,吕安双眸骤然间瞪得溜圆,那小孩真是赵政。赵小政冲着他阿兄挤了挤眼睛,然后立刻恢复了正经姿态,落后老人一步正坐而下。能让赵政落后一步的人的身份自然不言而喻。
这人便是带着孙子来玩微服私访的秦王嬴稷。
他们怎么会来这儿?是来拜访先生的吗?吕安疑惑得看了眼荀卿,后者生态丝毫不动,见状吕安作为小辈,为嬴稷奉了茶。
嬴稷今日穿得很朴素,更是将一身迫人的气势收敛得一干二净,他一手牵着小孙子一路从渭河北岸游荡到了渭河南岸,全程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他是来找吕安的,事先自然调查好了吕安所在,哪知吕安今日正好被他先生逮了个正着,跑到了隔壁。
嬴稷觉得这样一出小意外还挺有趣,便挪到隔壁,刚想扣门便听到里头的说话声。他来的时候正好听到吕安对荀卿说自己两者都要兼得的时候,恰恰引起了他的好奇心。
嬴稷不太喜欢儒家,儒家信奉的是王道,正好和秦国奉行的霸道相悖而行,但嬴稷现在年纪大了,耐心好了许多,加上他为王多年经验丰富,也知道秦国如今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瓶颈,所以也愿意听听这位当世大儒的说法。
恰巧吕安在此,也免去了引荐。
哪知他刚表露身份,问荀卿有没有什么意见要向自己提,就看到这位比自己年轻一些的儒生摇了摇头在下没有什么谏言。
哦哟!这倒是稀奇了。
嬴稷见过各式各样的大家,每个到了他面前皆是滔滔不绝,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一个对他说自己没话说的。
他倾身向前,道那若是寡人一定要先生提出谏言呢?
荀卿不慌不忙揖道:况抵秦后不过月余,对秦国了解不深,此时大王若是想要况谏言,吾之看法十之八九有误。
大王觉得况才学庸庸是小,若真是采纳了况之错谏,扰乱了秦国朝纲事大。
这一句话说得极为不客气,差不多就是指着秦王说:你丫要是一定让我说,我一定会把你忽悠瘸了。
嬴稷闻言却哈哈大笑,他一振袖,对荀卿也回了个平礼:既如此,寡人便请先生在我秦国多留一段时间,好好看看我这八百里秦川,届时寡人再来听先生圣言。
说罢他也不等荀卿谦虚推辞,又道不过先生倒是可以先为咱解一惑,先生方才所说的聪明人最可怕的是什么?寡人方才听到一半,心里头正痒嗖嗖的。
这位倒是真的一点都不打算隐藏自己方才偷听的事实了!秦王嬴稷,果真是如传闻中一样,是一个极其不讲究的人。
荀卿心中思绪浮动,面上却极为沉稳,他微笑着看向了稍次一步,明明正是孩儿多动的年纪,却一直安静坐着听大人说话的小郎君,但只轻轻扫了一眼他就收回了视线含笑道:聪明人最怕的,自然是他有一天发现自己其实并不那么聪明。
嬴稷将这句话在嘴巴里咀嚼了下,哈哈一笑,先生这说法倒是有些意思,只可惜寡人向来自觉自己愚笨不堪,倒是不能体会先生的深意了。他又转头看向吕安,小郎君,寡人方才听闻,你于治水之事有些兴趣?
话题突然被转到自己身上,吕安有些措手不及,但他还是沉稳回道:小子于治水一道并无天分,只是安心认识了一志同道合之人,安有些好奇他能否成功,故而多关注了些。
吕安顺便还将隔壁不知情的李冰提溜了出来此人便在隔壁,大王若是有兴趣,不妨一见?
嬴稷似笑非笑得看了他一眼,将小孩的心思全都看在眼里那便请安小郎君替寡人引荐一下你那位友人了。
李冰对于吕小安去而复返有些意外,他放下手中杂物前去迎接,随后便见到吕安带来的一老一少。
这吕小郎不是去隔壁见荀先生了吗?怎么突然携客而来?
李冰有些困惑,吕安向他介绍说这位老先生是对于他们治水事业有些兴趣的人,他便以为是吕安请来的高人共同来商讨,他现在的想法不过是不成熟的设想,也没什么不能说的。
嬴稷见他搬出了沙盘捏沙展示,山川河脉尽是信手拈来,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他安静得听着这个年轻人的设想,又偶尔在关键处问了几句,观其已有对策便微微点了点头。
嬴稷的模样足够唬人,威严又霸气,在李冰看来就是充满了专业领域的自信。就连他多听少说也成了高人的象征,他还带了一小娃来,看起来就和那种教授子孙辈技能的高深老者人设一模一样。加上嬴稷对于蜀郡情况非常清楚,几个问句均是切中要害,李冰对他的身份没有半点怀疑。
二人还颇有些相谈甚欢的味道,等将一大一小送走之后,被忽悠得找不到北的李冰一脸恍悟之感,觉得自己得到了点化灵感大爆发,于是他谢了下带人来的吕安就跑过去继续敲敲敲打打了。
所以,秦王到底懂不懂水利?
知道真相的吕安满脑袋问号,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说,他觉得秦王问的问题都很基础啊,为什么李兄表现出的却是如闻圣言的模样?难道,难道是他功夫不到家所以领会不了其中深意??
另一厢,嬴稷牵着曾孙子两个人溜溜达达往咸阳宫走,路上路过泥人摊子时候他还顺便给小孙孙买了个泥人。就在等着泥人师傅按照赵政的想法捏泥人的时候,嬴稷忽然问了一句政儿,你觉得你聪明吗?
赵政两个眼珠子一直盯着泥人师傅的手走,闻言立刻答道政儿不聪明鸭!
不过他马上又补充了一句不过阿兄说政儿是最努力的宝宝!
在赵政成长的过程中,(虽然只有短短三年)但他真的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殊的,因为他是在别人家的孩子的阴影之下长大的。
没错,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指的就是吕小安。
作为一个家庭唯一的男子汉,吕安小小年纪就有了挺起一个家庭的责任心,而家里的两个女人出于种种原因对于家里的小男子汉们都采取纵容政策,因此在小小的赵政看来,那就是阿兄的权威在家里是不容挑战的。
自他有记忆以来,家里的唯一男性长辈就是兄长。
孩子天生有模仿强者的本能,在他的眼里,他家阿兄就是特别厉害,他博学广知,但凡赵政提出的问题没有阿兄回答不出的,当年为了给家里头换一些口粮,吕安抱着他在街市里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只要他拉着小凳出现,周围很快就会围上一圈人,甚至还有不远千里就是为了来听他阿兄说故事的大人。
那时候赵政虽然还小,但是已经有了隐约的我阿兄好厉害的印象。
最重要的是,就算已经这么厉害了,他阿兄还是日日挑灯夜读,勤学不缀。
赵政读书识字都快,隔壁邻居都有夸奖过他,他也曾经沾沾自喜,直到一次听到吕姨和隔壁刘婶闲聊透出的口风,他阿兄从开蒙到让当世大家破格收入门下不过短短三年,若不是要到秦国来,阿兄应当还跟着先生学习呢。
比起来他识字都用了两年,实在是太慢了!
当时赵小政被打击得厉害,蔫了好几天,还迁怒了阿兄,但是阿兄后来悄悄告诉他,聪明是爹妈给的,这个是天生的和自己无关。
但是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靠自己变得聪明才是真的聪明,所以赵小政就突然想开了。
他的确没有阿兄聪明,但他是由阿兄教养长大,他的起步要比兄长早,只要好好努力一定可以成为比阿兄更聪明的人的,就像和兔子赛跑的那只小乌龟一样!
所以赵政最不喜欢别人说他聪明了,赵小政觉得,聪明夸的是他爹妈,勤奋才是夸他自己。
就在嬴稷一脸复杂,不知道该对曾孙的这一番想法如何评论的时候,小男子汉一边踩着地上的影子一边毫不犹豫再一次将兄长给卖了我阿兄懂得可多啦!从小就给政儿讲了可多故事,曾祖你听过《拔苗助长》的故事吗?政儿说给你听好不好?
小孩小嘴巴叭叭个不停,就将故事说了一遍,一边说还一边用小眼神一下又一下得偷瞄自家曾祖,就差把【我阿兄也还是个小孩子呢,曾祖你可不能因为我阿兄聪明就学这个农夫想要把兄长拔一拔】的想法给说出口了。
阿兄现在已经很忙了,要是再给他布置事情,他就没时间陪政儿了!
作者有话要说:
吕小安的教育手册:
第一步:疯玩,傻乐,一起打滚。
第二步:树立家长高大形象,并且绝对不允许倒塌,哪怕被打肿了脸也要充一下胖子,反正就是兄长形象不能倒!
第三步:给弟弟灌输各种大道理,反正他有的是鸡汤,一缸一缸灌下去总能把弟弟喂胖。就是要谨慎当中会有毒鸡汤混入!
第四步:然后就能收获一个兄友弟恭的弟弟辣
旁观的尉小缭:呵
嬴政:寡人从来不是个聪明人,寡人只是比别人努力了那么点。
六国众:你滚呐!!!
刘彻:朕也不聪明,只是朕比较努力。
匈奴众:你滚 !!
作者君:好好的两个娃,偏偏对上了金手指
第183章 战国风云(36)
秦昭王五十年, 秋。
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水利管理机构正式建立。而彼时这个机构还挂名于大秦主管谷货的治粟内史之下, 只作为一监存在。
这个部门的建立并没有引起六国过多的侧目, 甚至六国昏庸之人还击掌赞叹秦国这是自毁长城,消耗国力,并为此浮一大白以示庆祝。
但若干年后, 随着秦国征服的步调,这批在秦国已经积攒了丰富经验的水利人带着他们的黑科技设备,以极高的速度和效率抵达被收归秦国过境各地,免费为当地民众设计水利铺桥引渠缓解水旱之灾时,六国人才发现秦国下了多大的一盘棋。
这些人在稳定了当地民心的同时保障了秦国军队粮草的供应, 而且因为在当地修建水利,也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当地壮劳力, 避免民变。
更可怕的是, 因为秦军每征服一地反而给当地的民生带来了巨大好处,部分城区甚至发生了秦军一到就举城投降之举,最夸张的还有秦军未到守城将领便被民变斩杀,民众主动开城投降迎秦将入驻的情况。
惹得六国彼时纷纷臭骂老秦人偷奸耍滑虚假宣传臭不要脸, 但也阻拦不住民众一颗芳心向了对方。
当然,在后世立下了赫赫战功的都水监现在还是一个缩在小楼里的小部门, 就连创业经费都是可怜巴巴的五百金, 除了领导之外,工作人员更是只有一少监一丞。
现在这两人正翻阅着竹简忙着准备考题呢。正在二人抓耳挠腮苦恼于该如何出题时,他们家长官带着一小童走了进来。
监长。两人忙放下手中竹简起身作揖, 然后视线齐齐飘向了跟进来的小娃,又落回了自己的手心。虽有些疑惑自家长官为何带了孩子过来,但什么都没说。
吕不韦回礼后请二人坐下,然后指着吕安道:此为在下犬子,调皮得很,若是有冒犯的地方还请二位多多担待。
做人下属的当然表示没有打扰,并且送上彩虹屁套装被夸做钟灵毓秀乖巧可爱的吕小安脸都要红了,他情不自禁摸了摸自己的小圆脸。
吕不韦不着痕迹地戳了荡漾的儿子一下,示意他干正事。吕安于是将准备好的一个匣子展开,里头放的是一箱陶制的山峦房子小桥等小物件。他将这些不明作用的陶制小玩具一一拿出来,又掏出了一罐陶泥,冲着两人笑了一下。
不知为何,两个年轻的小吏猛然间感到背后的汗毛炸了开来。
明明笑得很可爱,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感觉特别的可怕!!直到半个时辰后他们就知道为何会有这种感觉了,这是来自考生对于会出千奇百怪题目的先生的天生恐惧。
过了小半旬,面向公众的水工考试终于正式开始了。当考题公布的时候,这些来自于各国的水工们便懵了,因为秦国搬上来的考题是一个山区城镇的小模型,林地、山地、河流湖泊田地均是栩栩如生,极其精美。
但最引人侧目的还是模型上涂抹若干颜色也写着数字的小木棍,同样模样的小木棍还在每个人的桌案上放了一份。
考官先给众人一炷香时间观察整个地形大概,一炷香后观察结束,考题便是分别写出这张地图上容易发生水涝的地区。考虑到水工可能不识字,所以如果不识字的话只需要抽出相同颜色的木棍便可。
答案现场揭晓,就在众人交卷后考官便举壶自河流上游倾泻而下,哪儿完好无损,哪儿被冲毁均是一目了然。
而等到下一批考生闻讯有备而来时,却发现考官们已经又换了一套地形图,见他们雄赳赳气昂昂,还露出了一个和善的笑容。
这一题考验的是看图分析能力,第二题便是自由论述题。
由考生说一说针对秦国的河流土地打算怎么治理,并且由将作大匠、少匠和吕不韦参与评等。
在治理方案中考生必须要告知的因素一个是工期时间,二则是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三则是工程完工后可保年数。考生说的每句话都有小吏进行记录,备案以供未来查询,若是工程开始建设,这些都是预留资料,需要负法律责任的那种。
如有为取得成绩故意瞒报或者往好里说的,罪同欺君。
如果三位考官无法确认考生的成绩情况,这些资料就可以交由其他专业人士评判,力持公正。
小吏写完了还会交由考生检验补充,呃不认识秦字?那,那就没办法咧,只能吃个没文化的亏了。
六国的水工听到这一句话可就气坏了,他们不过是不认秦字而已,怎么就没文化了?明明是你们秦国没有跟着世界潮流走被时代抛弃了好吗?但这也没处说理去,你跑到别人的地盘去就业,不认识别人的文字可不就得吃亏吗?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一边祈祷小吏听明白了他们的话不要记录错,一边暗下决心在离开考场后一定要发奋学习秦字,以备复选。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