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洛娜215(236)
历代君王在采纳人才的同时都不会忘记赏赐举荐者,也因此,秦国根本不可能出现一个什么公子来招贤纳才,因为人才都被君王给抢走了。
而且虽然臣子们下头也有养门客,但因为秦国有被举荐者大才则善待举荐者的制度,臣子们在发掘人才后也乐于向上推荐。同时,对于被举荐者来说,他们也很清楚自己和举荐者是互相合作的身份,他们真正感激的对象都是秦王而不会是举荐者。
虽然初时不起眼,但秦国就是靠着这一差别,一点点将举国的人才握在手中的。而那些拥有各种贤人各种公子的国家又有多少是真正因为这些公子的举荐而得到好处的呢?
嬴稷摸了摸略有所悟的孙子的小脑袋,忽而觉得自己有些想要见一见这吕小郎了。
虽说彼此神交已久但他们还当真不曾见过面啊。
而此时被秦王惦记上的吕小安在干什么呢?他正在和新认识的朋友介绍自己刚刚研究出来的新玩意游标卡尺。
在制造水车和风车的过程中,有一样难点的克服是无可避免的,那就是密封度极高的管道。
秦时陶管技术已经非常发达,咸阳宫地底下就有一个复杂却也完美的地下管道群,可以保证宫殿内的生活污水顺利排出。
但是风车的吸水管道是没有办法使用陶管的,因为陶管太重了,其自重层层叠加会导致下层管道被压坏。匠人们不是没有想过分担其自重的方法,但最后都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了,现在的风车使用的是竹管。
但是竹这种原材料是天然生长的,这也就决定了它们粗细不一的特征,要在其中寻找差不多外直径的竹子就成了一个难题。
卡尺就是因着这一需要被吕安折腾出来的。
顾名思义,它的用法就是通过两个夹子卡住物体来测量外直径,然后根据指针读数,比起匠人们最初采用的布条测量法要快了很多,误差也小,读取数据更是方便。
然而管道最重要的还是内直径,于是卡尺稍稍改装了一下将标针倒扣,就可以测量内直径了。
制作出来的卡尺还没有说完使用方式就立刻被抢走了,吕小安在得到了父亲的一个爱的摸摸后,就被老爹用完就丢了。吕安还能怎么办呢?当然只能原谅他!
闲着没事干只能到处溜达的吕安就想着将可以测量外直径和内直径的卡尺合二为一,不用拿两把尺子了。于是他跑去找了暂时没事情干的冶金匠人,几个人倒腾着倒腾着就把游标卡尺做出来了,还附赠了一个可以测量深度的功能,简直棒棒哒!
关于为什么会在下头加一个游标刻度、刻度为什么分十、游标刻度为什么只有九个,还有一个换算过程才能得到答案等等,吕安自己也不知道为啥,反正他就是这么和人探讨着探讨着就给讨论出来了。
这一定就是集体的力量!
为了感谢这个小孩灵机一动造出了可以解决匠人们麻烦的工具,并且毫不藏私地分享出来,几个匠人师傅一起做了一把卡尺送给了吕小安。
大师出手自然不凡,吕小安手上的这把尺子无论是原材料还是精确度都是顶尖,但也正因为如此在拿回家之后,这把卡尺就被吕不韦收藏起来了,吕不韦还亲自带着礼物和儿子去向那几个匠人道谢。
这把尺子现在就差被当做吕家的传家宝放在家庙里头了。当然,之所以还没有被如此对待是因为吕家的家庙不在咸阳来着。
因为东西太贵重,就连吕小安也不能随便拿,他现在给这个新认识的朋友展示的是后来请匠人们另外做的一把普通版的游尺。
吕安新认识的这个朋友是被秦国下头的郡县推举上来的水工,名唤李冰,二人相识是在泾河对岸。当时吕安正带着他师兄一起观赏吕小安的劳动成果风车的运转情况,正在吕安向尉缭解释风车的运转原理之时,李冰忽然插话询问风车的泥沙处理问题,二人由此相识。
只可惜的是,风车在处理泾河所裹挟的泥沙上非常的简单粗暴,就是一个过滤了之。听闻这个答案后,李冰有些失落。
可能是同为工科男的吸引力,吕安第一眼见到这个年轻人就顿生好感。二人交谈后得知,李冰本是秦国的附属国蜀国人。然而秦王六年,秦国公子嬴辉因不服管教顽劣不堪,被昭襄王流放到蜀国,结果竟然联合当地势力犯上作乱想要起兵造反,秦王大怒派兵灭叛,并且将蜀国彻底改为了蜀郡。
就是在这场战役中,李冰的父亲在乱中被杀,母亲护着他出逃入秦。母子二人在外游离数年,因秦国花费大力气整治蜀国,封锁人口进入,一直到李冰的母亲病逝都没能回到蜀地。
李冰离开时候年岁尚幼,一直数十年后才重回故地,但他那一支已经在战乱中零散逃亡。母亲告诉他的家宅所在,也已经住上了别的人家。幸好他性格豁达,在得知母舅家也没了人之后,他干脆带着母亲的牌位在蜀国各地游走,想要记住家乡景色。这一走便走到了岷江所在。
秦国当年想要打下蜀地的原因就是因为群山围绕的蜀国有一块宝贵的平原地带,这里气候温暖湿润,适合种植粮食。
国境内几乎全都是山地的老秦人还想要将蜀国打造成自己的大粮仓呢,他们却不知道因为岷江的存在,巴蜀之地的民众们饱受水涝之苦,虽有平原却难以丰产。
岷江因此成为了当地人又惧又恨之处,李冰到这里的时候正巧遇到了当地人听信了当地的巫祝所言为河神娶妻。
河神娶妻?吕安疑惑发问。
就是以活人祭祀。尉缭轻声为他解释,不过披了一个好听些的名头。
这怎么可以?吕安的眉毛立刻打结,当地的郡县官员不管吗?
李冰轻咳一声打断了小孩的义愤填膺,那女子现在正是在下荆妻。
哦
英雄救美,懂!
李冰努力忽略小孩骤然间变得八卦起来的眼神继续说道:可只要水患不止,这样的巫祝便少不了。冰救得下一人,救不下所有人,所以此后冰游走于各方想要学习治理水患之法,终是小有成就。
只是有一问题尚且难解,便是治沙之法。
吾观岷水之患,不在水,在沙。
河边不是个说话地方,吕安便将人邀请到了自己的家宅之中做客,并且将工程用的沙盘递给了这位新朋友作为展示。
李冰对沙盘适应良好,他以沙为画绘出大概地形图,又捏了几个沙丘。取树枝点给两人看,岷江由高入低冲入蜀中,蜀中地势一马平川,水势不得控可自由而下,然有玉垒山阻挡不得再前,河水回灌夹带泥沙年年淤积于此处,将河床抬高。
他用树枝巴拉了两下,将一个象征玉垒山的土丘边上又隆起了一个小土丘,年年月月下,此处愈加堵塞,每逢雨季,河水被堵,全数倒灌入蜀中。
要破此局看似简单,只需凿通玉垒山即可,但是
吕安明白他的意思,李兄苦恼的可是泥沙依然会在此处堆积?
不错。
李冰点头玉垒凿洞容易,但河水量大,冲撞玉垒完整部分不可避免,只要有冲撞此地定然会有泥沙堆积,届时不过数年,这些泥沙就会自然形成堤坝,阻挡河水经玉垒而出。
如果不治沙只治河,不过是治标不治本。李冰摇摇头,所以他才来参加了此次活动,就是想着如今聚集于咸阳的水工们是否会有治沙之法,只可惜如今尚未有所得。
吕安观察地形图片刻,忽然问道:玉垒山东边是
农田。李冰很清楚他想的是什么,率先摇头,不可,若玉垒山口开得过大,水势过猛,东岸亦是承受不住,且东岸也是平原,出玉垒山后泥沙依旧会堆积。
那就不能通过开山的方式以水冲沙了。
现在李冰遇到的问题就在于岷江必然会因为冲撞玉垒山,形成漩涡,泥沙会在漩涡底部沉积下来而上半部分的清水则是会顺着玉垒山的洞排出。
那
如果,想法子加速漩涡的形成他思考了下,安有一想法,还请李兄一观。
吕安一边说一边拿出了自家的风车小模型,请师兄摇动手摇杆让风车转起来,等到速度足够快的时候,他将一杯清水向着风车缓缓倾倒,水珠刚一碰到风扇就被弹射开来,他指了指风车道:若是此为漩涡又指了指茶水,此为砂石。
那么漩涡足够快,是不是可以将新涌入的水中泥沙先一步甩出去呢?
然后,吕小安端着一脸「我只是随便说说的,不知道行不行哟」的乖巧看着李冰。
第182章 战国风云(35)
因为难得能够遇到如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加上吕安也的确是好奇制造旋涡的方法能不能真的将砂石甩出,李冰在吕家的一处别院住了下来, 和荀卿成了暂时的邻居。
这一处别院靠近渭河, 是一套河景房,虽然在现代这样的房子价格通常要翻个倍,但是在先秦却并非如此, 靠近河道的房屋极为廉价。
只因为谁也无法确保这房子哪一天会不会被暴涨的河水冲走,而且还有蚊虫多,容易被贼人从水路入侵等等困扰。
吕不韦当时在买房时恰恰这套宅院刚刚被淹过,要整修过于麻烦,旧主实在受不了几次三番需要重修这样的烦恼, 就用了一个良心价卖给吕不韦,也算是彼此结一段善缘。
但这套住宅的优点就是风景好引水方便, 夏季清风阵阵很是凉快。当时吕不韦因为是身份受限, 无法住吕家宅院,便一直暂住于此,清扫修葺之后又重新做了隔水,还加高了防水层, 住起来也还不错。
就是冬天冷了些。
等到吕家人住进了吕宅,这里自然便被空置了下来。因为荀子的到来, 吕不韦大手一挥就将这里借给荀子暂住了。
吕安的先生荀卿在年少时候也在稷下学宫求学, 而当时稷下学宫的校长是道家的学子,因此荀卿的儒学之中多少夹杂了道家的思想,他也没少因为这点被儒家的人批评, 觉得他的儒是伪儒,不够纯粹。
但不管怎么说,可能也因为是少年时候受到的教育影响,荀子比起寻常的学派学者包容性更强。
在知道隔壁住进来了一个擅于水工之人后,荀子甚至亲自登门拜访,双方相谈很是和乐,便时常往来,所以当吕安抱着一堆东西上门找小伙伴玩耍的时候就和笑眯眯的先生对了个眼,吕安一惊,一个没控制好就打了个嗝。
先生怎么在这儿?逃学被抓到了怎么办?急!
荀卿依然笑眯眯的,他起身走到打嗝不止的学生身边,慈爱得摸摸他的小脑袋瓜,口中还说摸摸毛,吓不着之类的安抚俗语。
刚等吕安打嗝稍歇,他又说道安儿,你我许久未见,现下恰有闲暇稍后不妨来为师这儿,让为师看看你学得如何。
吕安乖乖躬身应诺,等荀卿走出去了一些他才站起来,就发现脑袋上落下了一只手,尉缭摸了摸他的脑袋,学着先生说了一句摸摸毛。然而比起先生温温柔柔的模样,这眼中戏谑之情可太明显了!就很可恶!
正当吕安想要挠他,就见自家师兄忽然倾身以指尖点了点他的额头,笑道吓不着。
说来也怪,就在师兄有些凉的指尖点过之后,吕安就不再打嗝了,尉缭刚想离开,就发现自己的袍子被小师弟拽住了,吕安对他露出了一个讨好的笑容,软乎乎得祈求道:师兄~
当师兄的试图拽自己的袍子,然而小师弟求生欲强烈,一时半伙间居然还拽不动,尉缭一低头就对上小孩亮闪闪的圆眼睛。他叹了口气,无奈妥协。
于是当天上午,原来准备和李冰探讨水利设施的计划破产,吕小安啃了整整半天的书,加上尉缭给他开了个小灶,硬是在荀卿那儿低空飞过。
荀卿放下书册沉吟了一会。
他此时一身粗麻衣裳,看上去并不相识名满天下的大儒而是一个寻常的乡野老人,只是若是和他对时候,会发现他的眼眸中沉静如海,这绝不是寻常乡野之人会有的眼神。
此刻,尽管他看着这个一脸心虚的小学生面上表情依然和蔼,但是吕安感觉自己快要被内疚淹没了。先生是应他的邀请来到秦国,但是他却一直顾着自己的事,还不好好学习,先生一定是发现他这是临时苦读应付了事了。
自己怎么能这么坏?
荀卿轻声开口安儿,你随我学习时间虽不长,但为师自认对你还有几分了解。
他顿了顿,见小孩越缩越小,可怜巴巴的模样,实在是不忍心再逗,道你想做什么去做便是了。
咦?!
见小娃面露惊诧,荀卿笑着摇头你于读书一道确有天分,但你心性现在不在此,心不在,学再多也无用。你现在有机会能够出去走走,出去看看,心里头有了想法再等反过头来再来学习,事半功倍。
吕安顿时两眼瞪得溜圆,这个想法的确很和他的心意,没有小孩儿是不喜欢玩耍的,比起坐着念书,对他来说参与基建要快乐得多。
但是吕安拒绝了。
他很认真得思考了下,决定还是要学习和玩耍兼得,因为他可是当哥哥的,前不久他还拿自己激励赵小政呢,现在自己松懈了算怎么回事,当兄长的尊严还要不要了?
而且吕安也觉得,学习也挺有趣的,听先生讲课和看书时候总能得到不一样的想法,单靠他看书虽然也能看懂,但荀子之所以为当事大儒,便是其切入点和别的人不完全一样。
吕不韦也算是饱读诗书,但是被荀卿教授过之后,吕安再听吕不韦的讲解总觉得里面缺少了些什么,那是一种叫做层次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存在,是一种让人在听了之后觉得灵台清澈恍然大悟之感的东西。
所以吕安还是想珍惜这份机会,他觉得他努力一些的话,还是可以两者兼得的。
听闻了他的选择后荀卿只是微微一笑,对学生的选择并不多做评价。
他饮了一口凉茶,开口说了看似毫无关联的一个话题安儿,你很聪明。
在我的学生中,你同缭儿是最聪明的。
这句话为师也对缭儿说过,现在也要对你说
学生在听。吕安小声应了。
荀卿语调温柔如细雨,带着长者的慈爱:天底下聪明人不知凡几,为师见过的太多了,对你们这样天资极高之人来说,读书诵书均不是难事。旁人要花十日的功夫于你们不过须臾,但是安儿,你要记住,聪明没有任何用。
恋耽美
而且虽然臣子们下头也有养门客,但因为秦国有被举荐者大才则善待举荐者的制度,臣子们在发掘人才后也乐于向上推荐。同时,对于被举荐者来说,他们也很清楚自己和举荐者是互相合作的身份,他们真正感激的对象都是秦王而不会是举荐者。
虽然初时不起眼,但秦国就是靠着这一差别,一点点将举国的人才握在手中的。而那些拥有各种贤人各种公子的国家又有多少是真正因为这些公子的举荐而得到好处的呢?
嬴稷摸了摸略有所悟的孙子的小脑袋,忽而觉得自己有些想要见一见这吕小郎了。
虽说彼此神交已久但他们还当真不曾见过面啊。
而此时被秦王惦记上的吕小安在干什么呢?他正在和新认识的朋友介绍自己刚刚研究出来的新玩意游标卡尺。
在制造水车和风车的过程中,有一样难点的克服是无可避免的,那就是密封度极高的管道。
秦时陶管技术已经非常发达,咸阳宫地底下就有一个复杂却也完美的地下管道群,可以保证宫殿内的生活污水顺利排出。
但是风车的吸水管道是没有办法使用陶管的,因为陶管太重了,其自重层层叠加会导致下层管道被压坏。匠人们不是没有想过分担其自重的方法,但最后都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了,现在的风车使用的是竹管。
但是竹这种原材料是天然生长的,这也就决定了它们粗细不一的特征,要在其中寻找差不多外直径的竹子就成了一个难题。
卡尺就是因着这一需要被吕安折腾出来的。
顾名思义,它的用法就是通过两个夹子卡住物体来测量外直径,然后根据指针读数,比起匠人们最初采用的布条测量法要快了很多,误差也小,读取数据更是方便。
然而管道最重要的还是内直径,于是卡尺稍稍改装了一下将标针倒扣,就可以测量内直径了。
制作出来的卡尺还没有说完使用方式就立刻被抢走了,吕小安在得到了父亲的一个爱的摸摸后,就被老爹用完就丢了。吕安还能怎么办呢?当然只能原谅他!
闲着没事干只能到处溜达的吕安就想着将可以测量外直径和内直径的卡尺合二为一,不用拿两把尺子了。于是他跑去找了暂时没事情干的冶金匠人,几个人倒腾着倒腾着就把游标卡尺做出来了,还附赠了一个可以测量深度的功能,简直棒棒哒!
关于为什么会在下头加一个游标刻度、刻度为什么分十、游标刻度为什么只有九个,还有一个换算过程才能得到答案等等,吕安自己也不知道为啥,反正他就是这么和人探讨着探讨着就给讨论出来了。
这一定就是集体的力量!
为了感谢这个小孩灵机一动造出了可以解决匠人们麻烦的工具,并且毫不藏私地分享出来,几个匠人师傅一起做了一把卡尺送给了吕小安。
大师出手自然不凡,吕小安手上的这把尺子无论是原材料还是精确度都是顶尖,但也正因为如此在拿回家之后,这把卡尺就被吕不韦收藏起来了,吕不韦还亲自带着礼物和儿子去向那几个匠人道谢。
这把尺子现在就差被当做吕家的传家宝放在家庙里头了。当然,之所以还没有被如此对待是因为吕家的家庙不在咸阳来着。
因为东西太贵重,就连吕小安也不能随便拿,他现在给这个新认识的朋友展示的是后来请匠人们另外做的一把普通版的游尺。
吕安新认识的这个朋友是被秦国下头的郡县推举上来的水工,名唤李冰,二人相识是在泾河对岸。当时吕安正带着他师兄一起观赏吕小安的劳动成果风车的运转情况,正在吕安向尉缭解释风车的运转原理之时,李冰忽然插话询问风车的泥沙处理问题,二人由此相识。
只可惜的是,风车在处理泾河所裹挟的泥沙上非常的简单粗暴,就是一个过滤了之。听闻这个答案后,李冰有些失落。
可能是同为工科男的吸引力,吕安第一眼见到这个年轻人就顿生好感。二人交谈后得知,李冰本是秦国的附属国蜀国人。然而秦王六年,秦国公子嬴辉因不服管教顽劣不堪,被昭襄王流放到蜀国,结果竟然联合当地势力犯上作乱想要起兵造反,秦王大怒派兵灭叛,并且将蜀国彻底改为了蜀郡。
就是在这场战役中,李冰的父亲在乱中被杀,母亲护着他出逃入秦。母子二人在外游离数年,因秦国花费大力气整治蜀国,封锁人口进入,一直到李冰的母亲病逝都没能回到蜀地。
李冰离开时候年岁尚幼,一直数十年后才重回故地,但他那一支已经在战乱中零散逃亡。母亲告诉他的家宅所在,也已经住上了别的人家。幸好他性格豁达,在得知母舅家也没了人之后,他干脆带着母亲的牌位在蜀国各地游走,想要记住家乡景色。这一走便走到了岷江所在。
秦国当年想要打下蜀地的原因就是因为群山围绕的蜀国有一块宝贵的平原地带,这里气候温暖湿润,适合种植粮食。
国境内几乎全都是山地的老秦人还想要将蜀国打造成自己的大粮仓呢,他们却不知道因为岷江的存在,巴蜀之地的民众们饱受水涝之苦,虽有平原却难以丰产。
岷江因此成为了当地人又惧又恨之处,李冰到这里的时候正巧遇到了当地人听信了当地的巫祝所言为河神娶妻。
河神娶妻?吕安疑惑发问。
就是以活人祭祀。尉缭轻声为他解释,不过披了一个好听些的名头。
这怎么可以?吕安的眉毛立刻打结,当地的郡县官员不管吗?
李冰轻咳一声打断了小孩的义愤填膺,那女子现在正是在下荆妻。
哦
英雄救美,懂!
李冰努力忽略小孩骤然间变得八卦起来的眼神继续说道:可只要水患不止,这样的巫祝便少不了。冰救得下一人,救不下所有人,所以此后冰游走于各方想要学习治理水患之法,终是小有成就。
只是有一问题尚且难解,便是治沙之法。
吾观岷水之患,不在水,在沙。
河边不是个说话地方,吕安便将人邀请到了自己的家宅之中做客,并且将工程用的沙盘递给了这位新朋友作为展示。
李冰对沙盘适应良好,他以沙为画绘出大概地形图,又捏了几个沙丘。取树枝点给两人看,岷江由高入低冲入蜀中,蜀中地势一马平川,水势不得控可自由而下,然有玉垒山阻挡不得再前,河水回灌夹带泥沙年年淤积于此处,将河床抬高。
他用树枝巴拉了两下,将一个象征玉垒山的土丘边上又隆起了一个小土丘,年年月月下,此处愈加堵塞,每逢雨季,河水被堵,全数倒灌入蜀中。
要破此局看似简单,只需凿通玉垒山即可,但是
吕安明白他的意思,李兄苦恼的可是泥沙依然会在此处堆积?
不错。
李冰点头玉垒凿洞容易,但河水量大,冲撞玉垒完整部分不可避免,只要有冲撞此地定然会有泥沙堆积,届时不过数年,这些泥沙就会自然形成堤坝,阻挡河水经玉垒而出。
如果不治沙只治河,不过是治标不治本。李冰摇摇头,所以他才来参加了此次活动,就是想着如今聚集于咸阳的水工们是否会有治沙之法,只可惜如今尚未有所得。
吕安观察地形图片刻,忽然问道:玉垒山东边是
农田。李冰很清楚他想的是什么,率先摇头,不可,若玉垒山口开得过大,水势过猛,东岸亦是承受不住,且东岸也是平原,出玉垒山后泥沙依旧会堆积。
那就不能通过开山的方式以水冲沙了。
现在李冰遇到的问题就在于岷江必然会因为冲撞玉垒山,形成漩涡,泥沙会在漩涡底部沉积下来而上半部分的清水则是会顺着玉垒山的洞排出。
那
如果,想法子加速漩涡的形成他思考了下,安有一想法,还请李兄一观。
吕安一边说一边拿出了自家的风车小模型,请师兄摇动手摇杆让风车转起来,等到速度足够快的时候,他将一杯清水向着风车缓缓倾倒,水珠刚一碰到风扇就被弹射开来,他指了指风车道:若是此为漩涡又指了指茶水,此为砂石。
那么漩涡足够快,是不是可以将新涌入的水中泥沙先一步甩出去呢?
然后,吕小安端着一脸「我只是随便说说的,不知道行不行哟」的乖巧看着李冰。
第182章 战国风云(35)
因为难得能够遇到如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加上吕安也的确是好奇制造旋涡的方法能不能真的将砂石甩出,李冰在吕家的一处别院住了下来, 和荀卿成了暂时的邻居。
这一处别院靠近渭河, 是一套河景房,虽然在现代这样的房子价格通常要翻个倍,但是在先秦却并非如此, 靠近河道的房屋极为廉价。
只因为谁也无法确保这房子哪一天会不会被暴涨的河水冲走,而且还有蚊虫多,容易被贼人从水路入侵等等困扰。
吕不韦当时在买房时恰恰这套宅院刚刚被淹过,要整修过于麻烦,旧主实在受不了几次三番需要重修这样的烦恼, 就用了一个良心价卖给吕不韦,也算是彼此结一段善缘。
但这套住宅的优点就是风景好引水方便, 夏季清风阵阵很是凉快。当时吕不韦因为是身份受限, 无法住吕家宅院,便一直暂住于此,清扫修葺之后又重新做了隔水,还加高了防水层, 住起来也还不错。
就是冬天冷了些。
等到吕家人住进了吕宅,这里自然便被空置了下来。因为荀子的到来, 吕不韦大手一挥就将这里借给荀子暂住了。
吕安的先生荀卿在年少时候也在稷下学宫求学, 而当时稷下学宫的校长是道家的学子,因此荀卿的儒学之中多少夹杂了道家的思想,他也没少因为这点被儒家的人批评, 觉得他的儒是伪儒,不够纯粹。
但不管怎么说,可能也因为是少年时候受到的教育影响,荀子比起寻常的学派学者包容性更强。
在知道隔壁住进来了一个擅于水工之人后,荀子甚至亲自登门拜访,双方相谈很是和乐,便时常往来,所以当吕安抱着一堆东西上门找小伙伴玩耍的时候就和笑眯眯的先生对了个眼,吕安一惊,一个没控制好就打了个嗝。
先生怎么在这儿?逃学被抓到了怎么办?急!
荀卿依然笑眯眯的,他起身走到打嗝不止的学生身边,慈爱得摸摸他的小脑袋瓜,口中还说摸摸毛,吓不着之类的安抚俗语。
刚等吕安打嗝稍歇,他又说道安儿,你我许久未见,现下恰有闲暇稍后不妨来为师这儿,让为师看看你学得如何。
吕安乖乖躬身应诺,等荀卿走出去了一些他才站起来,就发现脑袋上落下了一只手,尉缭摸了摸他的脑袋,学着先生说了一句摸摸毛。然而比起先生温温柔柔的模样,这眼中戏谑之情可太明显了!就很可恶!
正当吕安想要挠他,就见自家师兄忽然倾身以指尖点了点他的额头,笑道吓不着。
说来也怪,就在师兄有些凉的指尖点过之后,吕安就不再打嗝了,尉缭刚想离开,就发现自己的袍子被小师弟拽住了,吕安对他露出了一个讨好的笑容,软乎乎得祈求道:师兄~
当师兄的试图拽自己的袍子,然而小师弟求生欲强烈,一时半伙间居然还拽不动,尉缭一低头就对上小孩亮闪闪的圆眼睛。他叹了口气,无奈妥协。
于是当天上午,原来准备和李冰探讨水利设施的计划破产,吕小安啃了整整半天的书,加上尉缭给他开了个小灶,硬是在荀卿那儿低空飞过。
荀卿放下书册沉吟了一会。
他此时一身粗麻衣裳,看上去并不相识名满天下的大儒而是一个寻常的乡野老人,只是若是和他对时候,会发现他的眼眸中沉静如海,这绝不是寻常乡野之人会有的眼神。
此刻,尽管他看着这个一脸心虚的小学生面上表情依然和蔼,但是吕安感觉自己快要被内疚淹没了。先生是应他的邀请来到秦国,但是他却一直顾着自己的事,还不好好学习,先生一定是发现他这是临时苦读应付了事了。
自己怎么能这么坏?
荀卿轻声开口安儿,你随我学习时间虽不长,但为师自认对你还有几分了解。
他顿了顿,见小孩越缩越小,可怜巴巴的模样,实在是不忍心再逗,道你想做什么去做便是了。
咦?!
见小娃面露惊诧,荀卿笑着摇头你于读书一道确有天分,但你心性现在不在此,心不在,学再多也无用。你现在有机会能够出去走走,出去看看,心里头有了想法再等反过头来再来学习,事半功倍。
吕安顿时两眼瞪得溜圆,这个想法的确很和他的心意,没有小孩儿是不喜欢玩耍的,比起坐着念书,对他来说参与基建要快乐得多。
但是吕安拒绝了。
他很认真得思考了下,决定还是要学习和玩耍兼得,因为他可是当哥哥的,前不久他还拿自己激励赵小政呢,现在自己松懈了算怎么回事,当兄长的尊严还要不要了?
而且吕安也觉得,学习也挺有趣的,听先生讲课和看书时候总能得到不一样的想法,单靠他看书虽然也能看懂,但荀子之所以为当事大儒,便是其切入点和别的人不完全一样。
吕不韦也算是饱读诗书,但是被荀卿教授过之后,吕安再听吕不韦的讲解总觉得里面缺少了些什么,那是一种叫做层次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存在,是一种让人在听了之后觉得灵台清澈恍然大悟之感的东西。
所以吕安还是想珍惜这份机会,他觉得他努力一些的话,还是可以两者兼得的。
听闻了他的选择后荀卿只是微微一笑,对学生的选择并不多做评价。
他饮了一口凉茶,开口说了看似毫无关联的一个话题安儿,你很聪明。
在我的学生中,你同缭儿是最聪明的。
这句话为师也对缭儿说过,现在也要对你说
学生在听。吕安小声应了。
荀卿语调温柔如细雨,带着长者的慈爱:天底下聪明人不知凡几,为师见过的太多了,对你们这样天资极高之人来说,读书诵书均不是难事。旁人要花十日的功夫于你们不过须臾,但是安儿,你要记住,聪明没有任何用。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