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洛娜215(242)
哪有这般简单?吕不韦苦笑,只觉得手上现在捧着的是一个即将被掷出去的筊子,吉凶就在翻转之间,他摸了摸儿子的额发,安儿,若是有一人知晓你过去全部的不堪,并且在你发达之后反复提及你待如何?
默然片刻,吕安微微阖目。
吕不韦便知道他懂了,他儿子聪慧,一点就通。
人最忌讳的一件事,便是挟恩自重,这也是极其愚蠢的一件事。
吕不韦是异人的恩人,毫无疑问也人尽皆知。
依照当时的情况,若非吕不韦插手,异人很可能活不到现在。
赵国绝对不会放过异人这一枚棋子,无论是挟制秦国还是杀他出气,就算能活下来起码也要被剥一层皮。更不必提吕不韦走南闯北,投资大量金钱和人力将异人从一个不受宠的公子转为现在太子安国君的唯一合法继承人了。
但也正因为如此,吕不韦才更要小心谨慎。
在这些年吕不韦尽量避免在异人面前提起赵国那些年,即便那可以说是他们两人感情最为深刻的两年,当真可以用同甘共苦、荣辱与共来形容。
为何?
因为从吕不韦的角度来看,那是二人感情升华的地方。但是在异人看来,那是他落魄到了人生的底端,甚至于不得不去依靠一个从小国来的卑贱商人,甚至于娶来商人的妾室的低谷。
姑且不论此后二人感情是如何变化,但是那一份耻辱的感觉一直留在异人心中。
异人是个厚道人,他的性格稍显软弱魄力不足,这也是生长在秦王室的公子们的通病。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现任秦王过于强势,一个家庭里面一方强另一方自然弱。当然,其中也有例外,而那份例外现在已经身首异处了。
异人这样的性格自然有他的弱点,但是优点便是在于他的心思细腻柔软,在关键时刻,他的感情会高于理智,而这份心软会给吕不韦挣下一份生机。
没错,吕不韦是做好了最后兔死狗烹的准备才靠近异人献策的。他熟读儒家经典,亦通晓春秋史经,怎会不知有些人可以共患难不可同富贵?纵然他经过再三探查后认为异人是可以共富贵的人,但他亦是极为小心地经营,这其中关键一点就是绝不咄咄逼人。
旁人从他口中绝不会听到一句自己于异人有恩,更不会有一句「若无他吕不韦,异人如何这般」的话语。
他能从一个小小的卫国书生做到富甲一方,甚至可以用资金介入秦国国祚,靠的便是这份小心谨慎以及平和的心态。
若非如此,秦王嬴稷也不会用他。
但现在,如果将庆轲找上门的事情同异人说了,便是在触及异人的雷区,吕不韦必须要考虑到异人的心情。或许短时间内异人不会多想,但难保这件事会在未来有一天被异人解读成他在刻意提醒异人自己有恩于他之事。
但这事也不好久拖,迟则生变。这事吕不韦心中有了打算,他看了眼儿子,见他面上有些担心,便笑道:虽有些难办,但也不是什么大事,我儿不必担忧。
对了,听闻你缭师兄回来了?
是!吕安点点头,笑道,方才城门口我与师兄见了一面。
嗯。吕不韦沉吟片刻,他指尖点了点桌案。在去年,对于吕家人而言发生了一件大事。
魏王圉在去年卫国国君去朝见他的时候将人囚杀,然后魏王封了自己的女婿,也就是前任魏王弟弟做了新任卫王,此后卫国的一应国事全都由魏王决定。
卫国虽然名存,但已经实亡。
而之后魏王更是颁布下了《户律》和《奔命律》两套律法,内容颇为复杂,但是都有针对商户的条例。
此前吕不韦欲行偷渡异人之事,为了防止牵连家人,吕家人是举家悄然搬迁的,而就在数年前事态平稳后才归去。但现在魏王国策一变,留在卫国的吕家人想来不会好过。
所以吕不韦有将父母和弟弟们迁来秦国的想法。举家搬迁不是小事,吕不韦脱不开身,只有派人去办,但他看了眼才十五岁的儿子又有些犹豫。
儿子最近名声渐大,秦王那边用儿子的名头给风车水车冠名,加上吕家献上肥田之法、改良田之策等等难免引人注意,若有心人调查自是能够知晓这其中有他儿子的手笔。
所以吕不韦有些担心儿子去了魏国半途会被魏王截住。
毕竟吕安所擅长的在外人看起来都是利于农事。农事对于每个国家都是重中之重,魏国自然也不例外。
秦赵一战让所有人都知道了补给线的重要性,而补给线说白了就是军粮。而且这几年秦国的两项水利收效颇大也是人尽皆知,尤其是泾洛之渠改良了那一片的冷田一事更是令人侧目,也让诸王顿生一股子危机感。
据吕不韦所知,秦王已经秘密派人去韩国将郑国的家人接了出来,各国亦是开始将目光留在水工身上,而贡献了郑国的韩国更是没少被人耻笑,所以在这个敏感时期,吕不韦不敢让自己的儿子离开秦国。
他考虑了下,还是对吕安道:你不妨问问你师兄下个休沐可有空闲?若是方便,便请他上门,为父有事相托。
没错,吕不韦的打算便是请尉缭为他和其父搭一条线,给吕家人离卫开个绿灯。虽然吕不韦也并没有把握说魏王会小气到盯着他们一个属国的小小家族,但保障总是不嫌多的。
等尉缭上门后,吕不韦并未多说,只是请他转交信件给其父。老父亲看着相携而去的两个年轻人抚了抚美髯,孩子能够有一志同道合的友人极其珍贵,作为一个合格的父亲,他当然不能用长辈之间的事情影响孩子们之间的感情啦。
但老父亲不知道的是,两人刚刚转出了主院进了吕安的院落,不过三两句就将他的心思戳破啦!吕小安毫不见外得和他师兄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不过一会甚至连吕不韦计划的整个过程都盘算清楚了。
尉缭刚走了一趟魏国,他认为如今魏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吕不韦的想法求稳,但他对于魏国如今的情势之严峻还是有几分低估。
卫王为了讨好老丈人自然会严格遵守丈人定下的计策,卫国内商贾情况绝对不妙,不过吕家的优势在于吕不韦现在不在国内经商,吕老爷子年事已高,他已经过了65岁征集线,所以卫王一定不会为难他。
反倒是吕家的二子,也就是吕不韦的弟弟有被抓去做城旦的危险。
魏国新出的《奔命律》说白了就是将魏国国境内的所有贱籍都贬为最廉价的劳动力,甚至当中明确说了给这些被强制服役的人最少的食物让他们干最重的活,不要爱惜他们的生命让他们做炮灰云云。
这简直就差没有直接说让他们去死了。法令一颁布,对于其中所囊括到的人们无疑就是灭顶之灾。
据尉缭分析,他认为魏王是想要借机收集民间财富。
行商贾之事的需要强制服役,一旦服役便是重刑,为了保命商人们当然要想尽办法脱离商籍,而想要脱了商籍唯一的官方途径便是建功立业,但按照魏国如今的情况,这条路根本就走不通。
那就还剩下另一条路尽献家财。
如果将自己所有的财产都献给朝廷,甚至于连做生意的本钱也都送上去,国家对于这种竭尽全力支持朝廷建设事业的人也必然要给与嘉奖譬如赐几亩良田,使之回归田地,然后将他们的户籍重新升为民籍之类。
这的确是一种能够最快速度攫取财富的方法,而且也足够仁慈。魏王并没有抄家劫掠,一切都是这些商人自我献出,他只是顺势收下,名利堪称双收。
但事实呢?
尉缭道:吾此次返家,父亲已有辞官之意。
他对上师弟看来的目光道:魏王此前便有此意,然而被信陵君和龙阳君劝下,但现在信陵君叛而出逃,魏王大权独揽亦是不采龙阳君同百官之谏,强自实行
尉缭的父亲也是在上谏之列,然而作为诸侯王之间的神经刀,昏庸和明智之间来回切换的魏王在此时并未纳谏,他选择一意孤行,对此尉缭的评价是自毁城墙。
面对这样的君王,加上长期以来魏国于各国间摇摆左右逢源,加上此前魏国不愿出兵助赵之间种种,尉父显然是失去了继续任职的心情,加上他年长,又有旧伤在身,便想要自请荣退。
这次借由尉缭及冠礼,尉父将自己的计划同儿子交代了,尉缭此次归秦身上也是有家族任务在的,一个家族举族搬迁不是小事,尤其尉家家族并不算小,他需要负责落脚之处的一应打点。
吕小安当即拍板,如今时间紧凑,兵贵神速,不如分头行事。吕安在此处关系网深,由他帮尉缭购买田地宅院,而尉缭尽早归魏,在帮家族搬迁的时候顺便将吕家给捞出来。
按照尉家家业,如果能走的话多吕家一个也不算什么。
问题是走得掉吗?魏王难道愿意放人?
对此,尉缭一口饮尽杯中茶水,他微微抬眸,乌眸明亮又锐利缭已有计,师弟勿忧。
数月后伴随着赵国平原君赵胜病逝的消息传到魏国,魏国国内掀起了一波传闻,其大概内容是失去了能臣的赵国一定会留下他们的信陵君哒!!
随着冬季的到来,猫冬的魏国八卦消息的传播异常顺利,不过十来日,便有人绘声绘色道赵王已经去拜访了信陵君请其为赵国效力了!
于是恐慌的魏国上下轰轰烈烈掀起了一场奏请魏王请其迎回信陵君的活动,魏王大怒,数度呵止不得效果后,大笔一挥罢免了朝中若干为信陵君请愿的魏臣。
这些被罢免的臣子愤而离开了魏国,更有举家搬迁者,盛怒中的魏王并未派人挽回。
其中,便有尉缭的家族。
次年春,元月,举族迁徙的尉家和吕家齐齐抵达秦国。
吕小安将人带到了宅院,特别内疚得表示因时间紧迫加上土壤封冻尚未装修完成。大家只能勉强住下啦!
长途跋涉的两家人默默看了眼小孩身后的宅院,以及虽然隔得远但还是能遥遥看见的温汤白烟,有志一同得陷入了沉默。
在迁徙过程中已经结下友谊的尉老太爷看了眼吕家老爷子,眼神颇有些微妙。
吕家老爷子
这,这的确是自家孙子的作风,一点没变呀!
第187章 战国风云(40)
其实事情是这样子的吕安老老实实得坐在祖父面前, 给老人家解释这次的奢侈之举。老爹今天要上班,只能有吕小安来说服看到宅院后便大呼奢靡不愿意入住的老太爷。
秦国是彻彻底底的地广人稀, 因此土地价格非常便宜, 尤其是非耕种用地,几乎就没人要。
在秦国,人民所有的生活水平都得和主人家的爵位相当。如果爵位不到的话就算买了房子你也不允许住, 买了田也不能种,有衣服也不能穿,否则就要被治罪。
就像吕不韦刚到秦国那会儿,他虽然将房子买下来,但是那套房子的面积高于他这个平民所允许拥有的规格。一旦入住就会立刻被抓走判刑, 所以吕不韦只能另外买了一套廉价的房屋,等到了后来立功被授爵后才举家搬入。
因此在这种制度下的秦国, 很少有人会像吕不韦那样提前买房。
偷偷住进去?不存在的, 秦国街坊领居之间都要互保,如果吕不韦偷偷越矩而邻居没有告发,那么邻居也要承担同样的罪罚。所以打从吕不韦买好房子开始,隔壁的邻居们就一直在暗中观察了。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 秦国的爵位升得快降得也快,所以一般来说寻常的爵位拥有者很少会一次性将自己允许拥有的田地以及宅院的面积买满, 这样一旦降阶的时候不至于陷入被动。而且秦法规定若有普通罪责可以先用钱粮抵罪, 然后扣爵位,等全部扣完了再上肉刑,因此身边的流动资金多一些也是重要的保命手段。
而吕安给尉家买的宅院, 便是从一个倒霉催的要以钱抵罪的官员手中所得。对方要钱要得急,所以卖价也颇为便宜。
当时吕安拍胸脯拍得快,但一直到他看中了房子要下单时候才发现了一个麻烦的问题尉家人在秦国没有爵位,但房子又是要居住的,自然也不能像吕不韦当时那样买下来再慢慢奋斗。
无奈之下,吕安只能想出了一个折中之法,那便是房子的所有权先挂在吕不韦名下,算是吕不韦借给他们居住的。
这也是一个取巧的方法。
在购买的时候,吕安就发现了这处宅院一个缺点,那就是距离水源地太远了。对此这里原房主也表示他也没法子,当时他还雇人来打井,哪知道打到一半打井匠人便放弃了,现在那挖井的痕迹还在呢。
但换句话来说,如果井能挖出来的话,房价就不是现在这个价格了,最起码涨价三成!
吕安过去一看,果然有口还没来得及回填的凹地,将上头的遮掩物搬开后可以看到下面还挖得挺深,但很可惜就是没出水,这种情况偶尔也有。
还住在野王城的时候,吕安曾经看过匠人找水井的法子。
打井匠人会先观察当地水文一段时间,然后在若干个可能有地下水的土地上插一根羽毛,再往上头覆盖木盆,隔一夜来看,如果羽毛湿了那么下头一定有水源。
这是因为羽毛的根部是中空的,可以通过毛细作用将地下的水汽导到土层表面来。
但这种勘查方法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下头只是有水,但多深的地下,下头有没有巨石阻挡均是无法判定的。
野王城就曾经遇到过一次憋屈的打井行动,挖井人挖到后来发现挖不下去了。当时井主不愿放弃,便雇佣了一批青壮将周围都挖开,结果发现下头有一块长宽都非常可观的岩石挡住了井口。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放弃。
而这处宅院的情况则是另一种,地下水埋得极深,深到挖井人不敢再向下的程度,也只能放弃。
不过这起码说明下头的确是有水的。吕安当时就有些蠢蠢欲动,加上听闻工人们同他说如今地冻工程慢,改建房屋可能会赶不上工期,这可不行呀!
于是吕安决定先利其器,改造一下如今的几个工具方便匠人破地。然后也是用这个工具,工人们顺着井的位置继续向下打的时候意外打出了一口温汤。
后来,工具便被大王要了去。吕安挠挠脸颊,全身都写着乖巧二字,大王为了奖赏安儿,便将现在这座宅院赏给咱们啦!
所以是免费哒!
作为秦国最大的地主,嬴稷一松手可大方了,他特地挑了吕家购买的宅院边上的一处相邻的宅院赏赐给吕安,显然有方便他们来往的意图。
这处院落内不光有一个已经被挖好的温泉泉眼,还有若干套通温泉水的屋舍,冬天非常温暖。
恋耽美
默然片刻,吕安微微阖目。
吕不韦便知道他懂了,他儿子聪慧,一点就通。
人最忌讳的一件事,便是挟恩自重,这也是极其愚蠢的一件事。
吕不韦是异人的恩人,毫无疑问也人尽皆知。
依照当时的情况,若非吕不韦插手,异人很可能活不到现在。
赵国绝对不会放过异人这一枚棋子,无论是挟制秦国还是杀他出气,就算能活下来起码也要被剥一层皮。更不必提吕不韦走南闯北,投资大量金钱和人力将异人从一个不受宠的公子转为现在太子安国君的唯一合法继承人了。
但也正因为如此,吕不韦才更要小心谨慎。
在这些年吕不韦尽量避免在异人面前提起赵国那些年,即便那可以说是他们两人感情最为深刻的两年,当真可以用同甘共苦、荣辱与共来形容。
为何?
因为从吕不韦的角度来看,那是二人感情升华的地方。但是在异人看来,那是他落魄到了人生的底端,甚至于不得不去依靠一个从小国来的卑贱商人,甚至于娶来商人的妾室的低谷。
姑且不论此后二人感情是如何变化,但是那一份耻辱的感觉一直留在异人心中。
异人是个厚道人,他的性格稍显软弱魄力不足,这也是生长在秦王室的公子们的通病。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现任秦王过于强势,一个家庭里面一方强另一方自然弱。当然,其中也有例外,而那份例外现在已经身首异处了。
异人这样的性格自然有他的弱点,但是优点便是在于他的心思细腻柔软,在关键时刻,他的感情会高于理智,而这份心软会给吕不韦挣下一份生机。
没错,吕不韦是做好了最后兔死狗烹的准备才靠近异人献策的。他熟读儒家经典,亦通晓春秋史经,怎会不知有些人可以共患难不可同富贵?纵然他经过再三探查后认为异人是可以共富贵的人,但他亦是极为小心地经营,这其中关键一点就是绝不咄咄逼人。
旁人从他口中绝不会听到一句自己于异人有恩,更不会有一句「若无他吕不韦,异人如何这般」的话语。
他能从一个小小的卫国书生做到富甲一方,甚至可以用资金介入秦国国祚,靠的便是这份小心谨慎以及平和的心态。
若非如此,秦王嬴稷也不会用他。
但现在,如果将庆轲找上门的事情同异人说了,便是在触及异人的雷区,吕不韦必须要考虑到异人的心情。或许短时间内异人不会多想,但难保这件事会在未来有一天被异人解读成他在刻意提醒异人自己有恩于他之事。
但这事也不好久拖,迟则生变。这事吕不韦心中有了打算,他看了眼儿子,见他面上有些担心,便笑道:虽有些难办,但也不是什么大事,我儿不必担忧。
对了,听闻你缭师兄回来了?
是!吕安点点头,笑道,方才城门口我与师兄见了一面。
嗯。吕不韦沉吟片刻,他指尖点了点桌案。在去年,对于吕家人而言发生了一件大事。
魏王圉在去年卫国国君去朝见他的时候将人囚杀,然后魏王封了自己的女婿,也就是前任魏王弟弟做了新任卫王,此后卫国的一应国事全都由魏王决定。
卫国虽然名存,但已经实亡。
而之后魏王更是颁布下了《户律》和《奔命律》两套律法,内容颇为复杂,但是都有针对商户的条例。
此前吕不韦欲行偷渡异人之事,为了防止牵连家人,吕家人是举家悄然搬迁的,而就在数年前事态平稳后才归去。但现在魏王国策一变,留在卫国的吕家人想来不会好过。
所以吕不韦有将父母和弟弟们迁来秦国的想法。举家搬迁不是小事,吕不韦脱不开身,只有派人去办,但他看了眼才十五岁的儿子又有些犹豫。
儿子最近名声渐大,秦王那边用儿子的名头给风车水车冠名,加上吕家献上肥田之法、改良田之策等等难免引人注意,若有心人调查自是能够知晓这其中有他儿子的手笔。
所以吕不韦有些担心儿子去了魏国半途会被魏王截住。
毕竟吕安所擅长的在外人看起来都是利于农事。农事对于每个国家都是重中之重,魏国自然也不例外。
秦赵一战让所有人都知道了补给线的重要性,而补给线说白了就是军粮。而且这几年秦国的两项水利收效颇大也是人尽皆知,尤其是泾洛之渠改良了那一片的冷田一事更是令人侧目,也让诸王顿生一股子危机感。
据吕不韦所知,秦王已经秘密派人去韩国将郑国的家人接了出来,各国亦是开始将目光留在水工身上,而贡献了郑国的韩国更是没少被人耻笑,所以在这个敏感时期,吕不韦不敢让自己的儿子离开秦国。
他考虑了下,还是对吕安道:你不妨问问你师兄下个休沐可有空闲?若是方便,便请他上门,为父有事相托。
没错,吕不韦的打算便是请尉缭为他和其父搭一条线,给吕家人离卫开个绿灯。虽然吕不韦也并没有把握说魏王会小气到盯着他们一个属国的小小家族,但保障总是不嫌多的。
等尉缭上门后,吕不韦并未多说,只是请他转交信件给其父。老父亲看着相携而去的两个年轻人抚了抚美髯,孩子能够有一志同道合的友人极其珍贵,作为一个合格的父亲,他当然不能用长辈之间的事情影响孩子们之间的感情啦。
但老父亲不知道的是,两人刚刚转出了主院进了吕安的院落,不过三两句就将他的心思戳破啦!吕小安毫不见外得和他师兄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不过一会甚至连吕不韦计划的整个过程都盘算清楚了。
尉缭刚走了一趟魏国,他认为如今魏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吕不韦的想法求稳,但他对于魏国如今的情势之严峻还是有几分低估。
卫王为了讨好老丈人自然会严格遵守丈人定下的计策,卫国内商贾情况绝对不妙,不过吕家的优势在于吕不韦现在不在国内经商,吕老爷子年事已高,他已经过了65岁征集线,所以卫王一定不会为难他。
反倒是吕家的二子,也就是吕不韦的弟弟有被抓去做城旦的危险。
魏国新出的《奔命律》说白了就是将魏国国境内的所有贱籍都贬为最廉价的劳动力,甚至当中明确说了给这些被强制服役的人最少的食物让他们干最重的活,不要爱惜他们的生命让他们做炮灰云云。
这简直就差没有直接说让他们去死了。法令一颁布,对于其中所囊括到的人们无疑就是灭顶之灾。
据尉缭分析,他认为魏王是想要借机收集民间财富。
行商贾之事的需要强制服役,一旦服役便是重刑,为了保命商人们当然要想尽办法脱离商籍,而想要脱了商籍唯一的官方途径便是建功立业,但按照魏国如今的情况,这条路根本就走不通。
那就还剩下另一条路尽献家财。
如果将自己所有的财产都献给朝廷,甚至于连做生意的本钱也都送上去,国家对于这种竭尽全力支持朝廷建设事业的人也必然要给与嘉奖譬如赐几亩良田,使之回归田地,然后将他们的户籍重新升为民籍之类。
这的确是一种能够最快速度攫取财富的方法,而且也足够仁慈。魏王并没有抄家劫掠,一切都是这些商人自我献出,他只是顺势收下,名利堪称双收。
但事实呢?
尉缭道:吾此次返家,父亲已有辞官之意。
他对上师弟看来的目光道:魏王此前便有此意,然而被信陵君和龙阳君劝下,但现在信陵君叛而出逃,魏王大权独揽亦是不采龙阳君同百官之谏,强自实行
尉缭的父亲也是在上谏之列,然而作为诸侯王之间的神经刀,昏庸和明智之间来回切换的魏王在此时并未纳谏,他选择一意孤行,对此尉缭的评价是自毁城墙。
面对这样的君王,加上长期以来魏国于各国间摇摆左右逢源,加上此前魏国不愿出兵助赵之间种种,尉父显然是失去了继续任职的心情,加上他年长,又有旧伤在身,便想要自请荣退。
这次借由尉缭及冠礼,尉父将自己的计划同儿子交代了,尉缭此次归秦身上也是有家族任务在的,一个家族举族搬迁不是小事,尤其尉家家族并不算小,他需要负责落脚之处的一应打点。
吕小安当即拍板,如今时间紧凑,兵贵神速,不如分头行事。吕安在此处关系网深,由他帮尉缭购买田地宅院,而尉缭尽早归魏,在帮家族搬迁的时候顺便将吕家给捞出来。
按照尉家家业,如果能走的话多吕家一个也不算什么。
问题是走得掉吗?魏王难道愿意放人?
对此,尉缭一口饮尽杯中茶水,他微微抬眸,乌眸明亮又锐利缭已有计,师弟勿忧。
数月后伴随着赵国平原君赵胜病逝的消息传到魏国,魏国国内掀起了一波传闻,其大概内容是失去了能臣的赵国一定会留下他们的信陵君哒!!
随着冬季的到来,猫冬的魏国八卦消息的传播异常顺利,不过十来日,便有人绘声绘色道赵王已经去拜访了信陵君请其为赵国效力了!
于是恐慌的魏国上下轰轰烈烈掀起了一场奏请魏王请其迎回信陵君的活动,魏王大怒,数度呵止不得效果后,大笔一挥罢免了朝中若干为信陵君请愿的魏臣。
这些被罢免的臣子愤而离开了魏国,更有举家搬迁者,盛怒中的魏王并未派人挽回。
其中,便有尉缭的家族。
次年春,元月,举族迁徙的尉家和吕家齐齐抵达秦国。
吕小安将人带到了宅院,特别内疚得表示因时间紧迫加上土壤封冻尚未装修完成。大家只能勉强住下啦!
长途跋涉的两家人默默看了眼小孩身后的宅院,以及虽然隔得远但还是能遥遥看见的温汤白烟,有志一同得陷入了沉默。
在迁徙过程中已经结下友谊的尉老太爷看了眼吕家老爷子,眼神颇有些微妙。
吕家老爷子
这,这的确是自家孙子的作风,一点没变呀!
第187章 战国风云(40)
其实事情是这样子的吕安老老实实得坐在祖父面前, 给老人家解释这次的奢侈之举。老爹今天要上班,只能有吕小安来说服看到宅院后便大呼奢靡不愿意入住的老太爷。
秦国是彻彻底底的地广人稀, 因此土地价格非常便宜, 尤其是非耕种用地,几乎就没人要。
在秦国,人民所有的生活水平都得和主人家的爵位相当。如果爵位不到的话就算买了房子你也不允许住, 买了田也不能种,有衣服也不能穿,否则就要被治罪。
就像吕不韦刚到秦国那会儿,他虽然将房子买下来,但是那套房子的面积高于他这个平民所允许拥有的规格。一旦入住就会立刻被抓走判刑, 所以吕不韦只能另外买了一套廉价的房屋,等到了后来立功被授爵后才举家搬入。
因此在这种制度下的秦国, 很少有人会像吕不韦那样提前买房。
偷偷住进去?不存在的, 秦国街坊领居之间都要互保,如果吕不韦偷偷越矩而邻居没有告发,那么邻居也要承担同样的罪罚。所以打从吕不韦买好房子开始,隔壁的邻居们就一直在暗中观察了。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 秦国的爵位升得快降得也快,所以一般来说寻常的爵位拥有者很少会一次性将自己允许拥有的田地以及宅院的面积买满, 这样一旦降阶的时候不至于陷入被动。而且秦法规定若有普通罪责可以先用钱粮抵罪, 然后扣爵位,等全部扣完了再上肉刑,因此身边的流动资金多一些也是重要的保命手段。
而吕安给尉家买的宅院, 便是从一个倒霉催的要以钱抵罪的官员手中所得。对方要钱要得急,所以卖价也颇为便宜。
当时吕安拍胸脯拍得快,但一直到他看中了房子要下单时候才发现了一个麻烦的问题尉家人在秦国没有爵位,但房子又是要居住的,自然也不能像吕不韦当时那样买下来再慢慢奋斗。
无奈之下,吕安只能想出了一个折中之法,那便是房子的所有权先挂在吕不韦名下,算是吕不韦借给他们居住的。
这也是一个取巧的方法。
在购买的时候,吕安就发现了这处宅院一个缺点,那就是距离水源地太远了。对此这里原房主也表示他也没法子,当时他还雇人来打井,哪知道打到一半打井匠人便放弃了,现在那挖井的痕迹还在呢。
但换句话来说,如果井能挖出来的话,房价就不是现在这个价格了,最起码涨价三成!
吕安过去一看,果然有口还没来得及回填的凹地,将上头的遮掩物搬开后可以看到下面还挖得挺深,但很可惜就是没出水,这种情况偶尔也有。
还住在野王城的时候,吕安曾经看过匠人找水井的法子。
打井匠人会先观察当地水文一段时间,然后在若干个可能有地下水的土地上插一根羽毛,再往上头覆盖木盆,隔一夜来看,如果羽毛湿了那么下头一定有水源。
这是因为羽毛的根部是中空的,可以通过毛细作用将地下的水汽导到土层表面来。
但这种勘查方法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下头只是有水,但多深的地下,下头有没有巨石阻挡均是无法判定的。
野王城就曾经遇到过一次憋屈的打井行动,挖井人挖到后来发现挖不下去了。当时井主不愿放弃,便雇佣了一批青壮将周围都挖开,结果发现下头有一块长宽都非常可观的岩石挡住了井口。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放弃。
而这处宅院的情况则是另一种,地下水埋得极深,深到挖井人不敢再向下的程度,也只能放弃。
不过这起码说明下头的确是有水的。吕安当时就有些蠢蠢欲动,加上听闻工人们同他说如今地冻工程慢,改建房屋可能会赶不上工期,这可不行呀!
于是吕安决定先利其器,改造一下如今的几个工具方便匠人破地。然后也是用这个工具,工人们顺着井的位置继续向下打的时候意外打出了一口温汤。
后来,工具便被大王要了去。吕安挠挠脸颊,全身都写着乖巧二字,大王为了奖赏安儿,便将现在这座宅院赏给咱们啦!
所以是免费哒!
作为秦国最大的地主,嬴稷一松手可大方了,他特地挑了吕家购买的宅院边上的一处相邻的宅院赏赐给吕安,显然有方便他们来往的意图。
这处院落内不光有一个已经被挖好的温泉泉眼,还有若干套通温泉水的屋舍,冬天非常温暖。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