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 > 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
错误举报

>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洛娜215(257)

    李冰并不强求,他将见面礼留下后便起身告辞,在他的计划内,接下来他还要去拜访七位领袖,更何况只要对方没有拒绝到底便存在转机,他此来也就是为了留下个引子。

    土人首领在他转身欲走的时候叫住了他,你接下来是不是要去找别的首领?如果是的话我建议你别去了,他们的情况和我们差不多,出几个人可以,但是全部由我们来,不成。

    不过我可以为你推荐一个人,她或许会答应你。

    此女名为清,在巴地很有名。至于是因何有名,首领并未多说,苍老的面上带着不愿意详谈的明显意味,被问起她与老首领的情况有什么不一样,他只淡淡说了句,清女的人都是雇来的,敢使。旁的便不愿意多说了。

    见状,李冰自然不会不识趣得继续追问,他拱手道谢后离开此处。

    李冰离开宅院后边便向为他引路之人询问老首领话中的清女,引路人的表情顿时变得有些复杂,他纠结片刻后,还是同李冰介绍了这名为清的女子的情况。

    清女是巴地一户人家的媳妇,她夫君在两年前病逝了,清女拒绝了再嫁,而是决意留在家中守住夫家的财产。这本也不算什么,旁人见了还要夸一句她情深义重,问题在于,清女没有孩子。

    虽然蜀人没有中原人那般复杂的继承制度,但是没了孩子的人家传嗣还是有些麻烦的,一般都是从兄弟叔伯家过继一个小娃由女眷带大,再继承家业。

    然而清女拒绝了过继,而是自己顶上撑起了一片家业。

    这举动的意味便有些不同,当时这家人家闹得很厉害,然而清女强势,竟是将旁系之人全数压了下来,自己花钱雇佣了一批擅武技之人守着老宅,将来闹事的人一个个都丢了出去。

    而等到后来这事渐渐淡了下去后,这防护之人也没有遣散,而是用来护卫商队来回运货了。

    由于出蜀的通道只有一条金牛道,巴地的货物要运出去就只能从金牛道走,所以巴蜀之间也开有固定的商道,这些路子山高林深的,常有盗匪潜藏,靠劫掠货物为生。

    清女的货被劫了几次后她干脆派了持锐之人护送。更妙的是,此女为了降低成本,她还主动邀请巴地的几家商户结成小联盟,一同进出货物。对方付给她一定的雇佣价格,便可将货物塞进来一同被保护。

    这已经是镖局的雏形,甚至还带有现代的共享经济的味道,可谓极具商业头脑。

    清女夫家从事的矿山生意在她接手后蓬勃发展,很快便同一些老字号平起平坐起来。是以众人对于这女子的看法颇有些复杂。

    一方面觉得她是真的厉害,另一方面又觉得她有谋夺夫家财产之嫌。总之,不好说啊不好说。

    而李冰却觉得这女子的确很有可能会答应他的设想,于是当下便改变了行程先向清女所在靠近。

    果然,二人交谈后几乎是一拍即合。清女魄力十足,在听闻了他的来意后只犹豫了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就应下了一半,剩下的一半需要李冰再去寻找更多的盟友来分担风险。

    清女坦言说自己很有兴趣,且栈道若是通了于她家业大为有利。她家有矿,工人们也善于凿山,的确是有造栈道的条件,但是这项工程着实太大,若是全部工程压在她家上吃不消。

    按照李冰的计划,他是打算破大巴山脉的米仓山建造一条直线的栈道联通汉中盆地和巴中一带,这样距离最短也最方便。计划是排得很好,然而一方面是工匠上不去,另一方面是物资运送上不去,如果全靠人背,需要的人手更多。

    若是李冰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就算她同意也没用。清女表示她的人都是雇佣来的,雇佣之人看重利益,在这种山道上负重有生命危险,这些人不会愿意替她卖命。

    而关于这一点

    李冰已经委托他在咸阳的小友想办法。对于吕安的能力,李冰是非常信任的。

    十分巧合的是,就在他继续前往下一个说服对象之处时,远在咸阳的吕安也正在看着匠人们实验这一应李冰要求所建的物件架空索道运输车。

    别看这东西名字高大上,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通过两个基站之间的绞筒将绳索一点一点扯过来,从而起到将物资搬运过来的效果。

    搭建基站并不难,难的是绳索的制造。

    在高空作业绳子不光要承受货物的重力,还有风力以及各种气候带来的伤害。而吕安所要实验的,便是其中起主要作用的绳索不同材料的负载作用以及对各种环境的抗性。

    他在一块竹简上记录下了面前这根以竹篾制成的索扣的沉重范围,有些惊愕于这种用特殊炮制方法处理过的竹篾的承重力竟然和同等体积的铁丝差不太多。如果考虑到原材料的获取,那么用竹篾更为经济一些。

    然而赵政在边上比较了几个木牌上记录的数据,有不同意见,单次差异不大,但若是次数多了劣势还是挺明显的。

    小孩觉得要做就做最好的,铁丝也不贵啊,我听说蜀地也产铁,编篾还要技术。

    小败家子!

    吕安扭头看了眼这个不知道为什么今天跑来凑热闹的小娃一眼,对弟弟这种铺张浪费不求精细只求多大美贵的审美有些绝望,只觉得以后弟弟真的当了王以后大秦国的未来会是几个样他都能想象了。

    蜀地多雨,铁丝容易生锈,生锈了一方面难处理另一方面会发脆。吕安解释道,而竹篾就不同了,竹子这东西遇潮湿会更加坚硬柔韧。可使用的时间更长。

    那不会发霉吗?赵政立刻点出重点。

    吕安沉默地看了他一会,对于兄长怒气值十分敏感的赵小政立刻做乖巧状,不再抬杠。

    此时见两兄弟默默对视的篾工笑嘻嘻地用一口不太标准的大秦官方语言道:不会发霉咧,用冬天的竹子,不生虫,再放在盐水里煮煮,十多年不会霉。

    吕安将他的话翻译给赵政听,又道:这个索道应该不会用太久的,至多十年,能保十来年不霉也足够了。

    为什么只用十年?赵政愕然,这个用来搬运完货物后不能用来搬人?不是说那地方人很难走吗?

    一瞬间,众人齐齐对小孩投以注目礼。

    被众人注视着的赵政丝毫不怯场,他比划了下,此物若是用在山与山之间,河与河之间,人岂不是就能省下大量力气从中穿过?无论是粮草运输还是人的移动都会方便很多呀。

    见无人回应,他又道:这么说来,这竹绳既然这么好用,能不能用来造桥?

    数月后,带着投降的东周公大胜归来的吕不韦受命入城时,便愕然发现渭河之上竟然架起了一座造型古怪的铁桥,就在咸阳城原来的石质大桥边上,而上头行走的人却远比石桥上来得更多。

    这这是怎么回事?不知为何,在见到这座桥的一瞬间,吕不韦第一反应就是自家小子干出来的,他猛然转头看向了自己身后的一名小兵,目光带着征询。

    被他注视的青年原本也正看着铁索桥,察觉到吕不韦的注视后顺势看去,二人目光内容空前的统一这一定是吕小安干的!

    如果知道自家老爹和师兄这样想自己,吕安一定会大呼冤枉,这桥和他的关系不大,起码不全是他做的。

    最早时候吕安是想要安赵小政的意思找个小河道做个竹桥试试,如果这种桥方便易造成本又不高的话,很多地方都能普及开来,便不用那么依赖渡口了。

    而且竹桥在战时销毁起来也很方便,只要一把火烧掉就行。然而就在这时赵政就插嘴了,那做个铁桥也完全可以啊,两根铁锁当中搭着木板,有必要的话把木板烧掉人也过不来,再重修时候也要方便得多。

    然而因为耗费太大起不到吕安想要的实验其承重效果将其驳回,于是心心念念就想要造帅气的铁锁桥的赵小政去找了他爹帮忙。异人一听觉得这还有些意思,大手一挥便允了。

    于是,便造成了渭河上的桥一路升级,成了一条铁索桥。

    作者有话要说:

    司马错是司马迁的八世祖,是秦国很有名的一个将领。

    咸阳和四川的关系基本就是这样

    咸阳

    山山山山山山

    汉中盆地

    山山山山山山山山

    四川盆地 小山

    四川盆地 小山

    四川盆地 小山

    成都(蜀郡) 小山 重庆(巴郡)

    山山山山山山山山

    所以当时有说法说嬴驷在拿下四川后秦国就是得了大血包其实是错误哒,相反,当时秦国花费了大量的力气通交通,蜀地真的养肥秦国基本是在庄襄王和秦始皇时代,那时候道路通了,都江堰也开始起作用了。

    天府之国一开始说的不是四川,而是秦国的关中平原哦!

    古蜀道的汉中到长安部分就像是人的右手手掌大拇指横向为祁山道,食指是陈仓道,中指褒斜道,无名指傥骆道、小指子午道。

    然后从汉中到成都平原是三条道路,金牛道、米仓道、以及为了给杨贵妃买荔枝出名的荔枝道。大概留个印象就好。

    因为先秦的历史都没有史书,所以一切都是传说,各有各的说法,作者君的说法仅供参考啊~

    金牛道的故事有人说是神话故事,有人说是历史故事,反正史记上就这么写了,姑且当做历史故事叭。

    陈仓就是现代的宝鸡,看名字就知道啦,以前它是秦国咸阳的后方粮草储存之地。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大家都知道哒。

    刘邦封汉王时候退到汉中,烧毁了栈道,就是褒斜道。然后他准备复出时候就装作重修褒斜道的样子从更为难走的陈仓道(也就是故道)绕去了陈仓。

    在褒斜道修建成功后陈仓道就因为其极为难走而被废弃,所以当时项羽的军队完全没想到还能有人从这条道路走出来。

    当时刘邦之策便是直接冲入陈仓拿下秦国储存并未被项羽拿走的粮草,并且以此为本钱攻咸阳。

    四百多年后,曹操也通过褒斜道南下打下了汉中,然后N年后,汉中被刘备所占据,刘备依托于阳平关抗曹不出,曹操便留下了著名的【鸡肋】二字。

    又过N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候也在N条栈道之间出现了选择困难症,当时蜀将魏延建议他可以带领五百人从小拇指的子午道直冲长安,这条道路和陈仓道一样已经被半废弃,可以打得敌人措手不及,然后解除褒斜道的守卫,到时候诸葛亮可以带大军自褒斜道北上一起攻长安。

    然而诸葛亮为了求稳,拒绝了这一提议。

    他让赵云待人在褒斜道上吸引曹军的建议,自己带人绕路去走祁山道,祁山道平坦好列阵。后来就是挥泪斩马谡的故事了。

    其实历史上的诸葛亮并没有智谋百出,他是求稳型的。

    古蜀道真的很了不起!

    第201章 战国风云(54)

    对于如今的秦国而言, 铁圈不过是以生铁为原材料的制造已经不再是难事,要用铁圈串联成桥自然也不算什么, 此前未能出现无非是大家都没想到而已。

    新的制铁法缩短了冶炼所需要的时间, 提高了铁的质量,同时自然也给匠坊众人带来了沉重的工作压力。

    他们每!一!天!都在被各部门催着制造各种器件,明明是非战时, 一把锤子却还是要舞得虎虎生风赶工期,这感觉着实太糟。但是作为铁制坊,他们的地位往日都低于隔壁的铜坊,平时只能羡慕地看着隔壁人来人往,各部门亲昵拉着铜匠的手手请他们加快速度, 现在蓦然间被如此重视还挺带感的。

    但带感只过了三四天,后来他们就明白为什么隔壁铜匠们明明被人各种追捧却还是只挂着一张棺材脸了。

    因为他们发现所有对你的好, 都是带有巨大目的性的, 你以为是找到了可以共同谈论艺术理想的挚友?不,其实他们只是想要插队的。

    被玩弄过几次感情过后,铁匠坊的众人也变为了和隔壁如出一辙的棺材脸。而这种令人闻之落泪的悲惨遭遇,全都是出自于明明是土木工却来插手他们玩火事业的都水监监长, 小小年纪就子承父业的吕安。

    而他们对于吕小安的怨怼在完成铁索桥后达到了巅峰。

    贼尼玛的又来,没完了啊?合着不把咱们抡大锤的当伙伴是不是, 怎么就只管打雷不管下雨呢?有本事让隔壁的也忙起来啊!本来他们的任务就重, 又要打武器又要研究冶炼法的改进升级,还得做实验,现在居然还给安排了个做铁索桥的活!他们已经听到消息了, 上头有让他们多打几座桥的意思,还给不给人活路啦!

    气势汹汹的坊主此刻已经忘记了当时他和吕安之间的深情厚谊和惺惺相惜,现在他们已经成为了阶级敌人。

    然而他刚刚抵达都水监就看到此监几个主事都在河岸边忙活,旁的人也都围着看,整个院落显得空空荡荡的。男人顿时心生好奇,见没人阻拦便也悄悄凑了过去,一看之下便是大惊。

    这帮子水监的不愧是玩水的行家啊,居然造出了一个利用水力推动叶子板,连动带上木锤不断向下敲击的装置,似乎是经过了改造,这敲击的频率还挺高,锤头重重敲打着其下石槽内的白色物体,而边上的水监之人时不时伸手进去搅和一下,一干人姿态都带着轻松闲适。

    这翻姿态非但没能激怒男人,他现在看着那可借用水力敲击之物和边上嘻嘻哈哈的匠人们,反而觉得仿佛看到了启明星一般。原本面目可憎的吕小郎又变回了他当今秦国朝堂年轻一代官员扛把子的形象,大眼睛甜酒窝,特别的俊帅。

    男人一改兴师问罪的心态,整理了下面部表情,带着一脸慈祥的笑容走到正在一旁观看的吕安身边,吕水监啊

    吕安闻声转头,被这张笑得很丑的硬汉脸给惊了一下,然后见对方搓着手一幅有事相求又像是不好意思说的模样十分机灵地领悟到了他的意思,他悄悄拍了拍硬汉的肩膀,凑过去笑眯眯道:坊主消息很是灵通啊,行,过会就分你几根年糕。

    嗯吕安这后生还是很厚道的!

    坊主立刻喜笑颜开,虽不知为何吕安会用根这个量词以及怎么会取捻镐这么奇怪的名字,但他在脑中将之自动合理化了,直到最后他手上拿着热乎乎的白色块状物被请出来为止。

    嗯?发生了什么??好像哪里都不太对!

    吕不韦刚到家就发现吕小安已经准备好了当日的晚膳,一桌子菜正在从灶间往厅堂搬,其中最醒目的便是放在中间的一个叠得高高的米白色奇怪物体,这是甚?

    吕不韦还来不及和妻儿联络一下感情,便被此物夺取了大半注意力,此物以米粒所造,名为年糕,祝阿爹吃着糕后年年高!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