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崛起[系统]——李松儒(141)
姚老丈笑呵呵道:听小郎君的意思是打算把国公府的几处院子先换成玻璃,也当是做个示范了。
示范?程文山想到什么,心情又开始变得激动起来。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些玻璃终归是要推向市场的。虽然赚的财物都是夫人的陪嫁,但他们这个庄子必然会声名鹊起,到那时他作为庄子的管事程文山不由想的痴了。
中午吃过饭后,第一批冷却好的玻璃从庄子送到了国公府上。
方管事热情洋溢地接待了姚老丈和程文山一行。
小郎君今日有事去了协会,下午就该回来了。姚师傅你们先略等一等,夫人要见你们。
姚老丈客气地应承了几声,见方管事同程文山两人说起了话,从怀中掏出一块怀表看了眼时间,又珍惜地放到怀里。方管事眼尖,认出了怀表,原先就热情的态度更是殷勤了几分。
这次李流光从安北回来,带回来一批怀表作为礼物。经过这几日的功夫,国公府的几个郎君和娘子都习惯将怀表带在身上,时不时拿出来看一眼。不管能否看懂上面的数字,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方管事没想到姚老丈一个匠人竟是也带着一块怀表,做工精美更是尤甚他见过的其他样子。
他笑着恭维道:姚师傅刚刚看的是怀表吧?表壳的花样不像是我见过的。
姚老丈轻咳一声,尽量让自己显得云淡风轻道:这块怀表是家中孽子孝敬的。他写了篇文章被刊登上了《霍林河》,小郎君高兴特意赏的。
可怜方管事和程文山面面相觑,完全不知道《霍林河》是什么。写文章刊登又是何意?姚老丈看在眼中,顿生出对牛弹琴之感,连往日最喜欢的夸耀之举都变得索然无味起来。须知在霍林河,他只要提到自家济郎文章刊登在《霍林河》上,收获的便是满满的羡慕之情。待他提出这块怀表来自小郎君的赏赐,那更是一圈扫过去,周围的眼珠子都红了,一个个小心翼翼地摸着,就盼着沾一些仙气。哪如在这里,说什么众人都不知道,一点意思都没有。
如此姚老丈凭白生出一份自豪之情,觉得还是那帮憨獠说得对。长安除了人多,真是处处比不上霍林河。
李流光从协会回来时,姚老丈正陪着程宛如在花厅说着霍林河的趣事。两名侍女挑着一条玻璃烧制的金色鲤鱼在一旁逗着小九玩。
伴随着小九咯咯的笑声,姚老丈从玻璃到镜子、从土豆到温室大棚、从蒸汽动力车到纺织厂,说的是眉飞色舞,言语中提及霍林河满是自豪。程宛如坐在上首听得津津有味,兴致来了不时问几句,一来一往热闹的很。
姚师傅说的温室大棚听起来倒像是长安城外的暖棚,借着温泉地热冬天种植一些瓜果鲜蔬,供大明宫和城里的几处人家吃。
这么说工坊内如今到处都是那种蒸汽动力车?想去哪不需要走路,直接在站牌处等车即可?
那万一不识字如何?
扫盲?这个说法倒是有趣,不识字真真便如盲人一般。
我观你身上的布料细密紧实,这便是你说的纺织机生产的吧?小七倒是带回来一些,被他祖母留着赏人了。
安北书院小娘子也可以入学吗?里面还管吃管住?
阿娘。
李流光迈入花厅时,正听到母亲追问安北书院的情况。他含笑叫了声阿娘,程宛如立刻便把注意力放在了他的身上。
怎得这么晚才回来?
李流光看着母亲熟练地指挥着侍女端来热水帕子给他拂去身上的浮尘,笑道:协会有些事,跟杨馆术士说的略晚了些。
说完他含笑看着姚老丈,姚老丈早已按捺不住激动,上前兴奋道:小郎君。
李流光轻笑着回应一声,待姚老丈坐下问起霍林河的近况。虽然他同霍林河每日都有书信往来,但读信中描写总不尽兴,不如姚老丈说来有趣。听他问起,姚老丈脸上的神色认真了几分,略微沉吟才缓缓道来李流光走后这段时间霍林河的情况。总体来说并无甚太大的变化,无非是霍林河的人又多了些。尤其是新来的术士们放下了高高在上的架子,不再像以往般只出没于工坊,而是同外界频繁接触起来。
是范家带来的术士吗?
姚老丈愣了下,认真回忆:某听济郎提过一次,没说是谁家的术士,只说是从圣域新来的。
李流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待说完霍林河的情况,又问起姚老丈送来的玻璃。提到自个的专长,姚老丈整个人都不一样了。从原料的调配说到烧制的成功,明明是枯燥无味的活计,他说来却浑然不觉,看似苍老的脸上仿佛蒙了一层独特的光彩。
小郎君您要先装上看看吗?姚老丈说完意犹未尽地问。
李流光掏出怀表看了眼时间,快要五点了,时间还来得及。
先去把祖父的春晖堂换过吧。
姚老丈应了声是。
一行人抬着玻璃前往春晖堂,方管事绕着小路急急先去春晖堂禀报一声。之前姚老丈一行来到长安后,李流光便跟祖父提过要换玻璃的事,晋国公兴致勃勃地答应了。
私下,晋国公睡前得意地跟李流光的祖母道:程贺镇家里出个三阶术士又如何?他现在用的镜子、怀表等物还不是咱们小七给送去的?现在小七又要给咱们装玻璃,看程贺镇听了羡不羡慕?
快睡罢。
尽管老夫人一句话浇灭了晋国公炫耀的兴致,但这两日晋国公一直牵挂着这件事。如今听说玻璃已经烧制好,并且头一个要给春晖堂换,喜的胡子一翘一翘,特意在晋国公夫人面前绕了好几圈。
待李流光一行来到春晖堂,听到动静的李周武兄弟二人也赶了过来。众人便见姚老丈将带来的匠人分配的井井有条,量尺寸的量尺寸,分割玻璃的分割玻璃,全无混乱之感。
当分割好的玻璃被两名匠人举起时,院内发出一阵小小的惊呼声。
真是透明的,什么都能看到。几个天真活泼的小侍女惊讶着,连李周武同李周书都难掩脸上的惊色。
晋国公特意上前摸了一圈,若有所思地问:镜子便是由玻璃制成的吧?
李流光点点头。
晋国公便看着几名匠人手脚麻利地将窗户上的薄纱取下,换成玻璃并加固。原先隐隐绰绰看不清的屋内立刻变得清晰起来。傍晚金黄色的阳光透过宛如水晶的玻璃抹满整间屋子。院内的小侍女笑嘻嘻地跑到屋内,惊讶地冲着外面指指点点。梳着凌云髻的晋国公夫人被侍女簇拥着来到窗前,隔着玻璃对上晋国公惊讶的脸微微一笑,整个世界似乎变得鲜活起来。
龙王水晶宫也不过如此!晋国公满意地抚着胡须叹道。
李周武跟李周书配合地点点头。兄弟二人同时想到雨天,细密的水珠滴落玻璃,真真是如白乐天说的那般大珠小珠落玉盘。到时呼朋唤友煮茶听雨,该是何等风雅的一件事!
第207章 闹剧
亥时刚过, 李流光借口还有研究, 甩着手脚步轻快地离开了春晖堂。
一轮明月挂在半空,如水的月华如轻纱洒落他的肩头。他回头望去,春晖堂灯光大亮,剔透的玻璃毫无阻拦, 映照出屋内每一个人的表情。或兴奋、或冷静、或惊叹进进出出的侍女端着酒杯茶盏, 构造出一种独特的人间烟火味。
此情此景带给他一种特别的感触。可惜他自嘲地想换个人现在就该吟诗一首, 偏偏他想来想去只想到一个玻璃真亮啊。这个念头让他心中哂然,不再悲秋伤春,转身回了自个住的院子。
一踏入院门,他便愣了下。糊着天蓝薄纱的窗户上, 沈五郎低头拨弄灯芯的动作隐约可见。下一刻,屋内由昏暗变得亮堂, 沈五郎朝外看了过来。
隔着一层薄纱, 李流光看不清沈五郎的脸,但他自己的脸上不受控制地露出了微笑。他不由想到初到霍林河时,偶尔他和五郎分开外出, 若他回来的晚了些,五郎便是像这般守着一盏灯, 坐在窗边等着他。
每每这个时候, 他的心都会安定下来。和父母家人失散的担忧、流露草原的孤单、对未来的忐忑,似乎都在灯光中消融不见了。
七郎。
听到外面的动静,沈五郎推开窗户含笑看了过来。
一刹那,李流光的心温柔地跳动起来。他想起前世看到的一句话。一颗种子经历黑暗终于从土中钻出萌芽, 见到的第一缕阳光总是特殊的。即使那缕阳光同其他的阳光无甚区别,但每每想起都会觉得更温暖一些。
沈五郎便是他遭到回鹘变故后见到的第一缕阳光。这样想着,他眼中的笑意倾泻而出,快步走了过去。
侍卫没有拦你吗?
他故意问。
霍节今晚执勤。沈倾墨低声道。
李流光蓦地轻笑出声,沈五郎挑眉望着他的笑脸,两人似都想到了草原旧事。以霍节跟沈五郎的不对付,谁会想到今日呢?噙着笑意,他正要绕过窗户回屋去,沈五郎轻轻拍了拍窗台。
意识到五郎的意图,李流光愣了下,他最后一次翻窗户还是前世高中的时候。回头看了眼,院内的仆役已走得干干净净,连方管事都识趣地退到大门外。无人好奇院内怎么突然多了一个人,像是沈五郎一直都在一样。李流光笑了笑,拉着沈五郎的手爬上窗台。他正要跳下去,沈五郎的身影已经覆了过来。
远远望去,月色下两人如鸳鸯交颈,缱绻缠绵。
早晨沈五郎离开后,李流光卷着被子又睡了一个回笼觉,起的比平日略晚了些。
程宛如等不到他一起吃饭,特意过来看了眼,确定他并非生病,只是昨晚睡得晚了才放心。听到母亲又是心疼又是埋怨地让他照顾好身体,家里又不指着他光宗耀祖,千万莫要像程大舅一般光顾着研究连成家都不肯。提到成家,程宛如的语气更是幽怨。李流光心虚地乖乖点头,也不敢替大舅辩解不成家倒不是因为研究繁重,而是初恋的起点太高,后面不肯将就而已。
眼见母亲有一直说下去的趋势,他不动声色将话题转到小九身上。果然母亲的注意力很快被小九吸引,担忧小九醒来找不到自己哭,顿时顾不得李流光,急匆匆离去。
望着母亲如风般的背影,思及母亲刚刚跑来时的急切,李流光脸上忍不住露出一丝笑意。
没了母亲在身旁,他慢吞吞地吃过早饭,点了几名侍卫出了门。
哒哒哒!
打着晋国公标识的马车缓缓走在朱雀大街上,李流光慵懒地窝在车厢内,翻看着杨馆老先生转交给他的投稿文章。说来李流光也没想到,《霍林河》征稿的消息才传出几天的功夫,杨馆老先生便收到了几十篇投稿文章。虽然内里大部分的研究依然还是剩菜重新炒了一遍,但也有七八篇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
譬如三阶术士彭涛的两篇文章。一篇关于轻气,一篇关于一氧化碳。
眼下这几篇文章都在李流光这里,老先生让他最后审核一遍,没什么问题便刊登于下一期《霍林河》。若放在过去,李流光大概率是看不出什么的,但现在他勉强也探到了学霸的边缘。几篇放在普通人看来枯燥无味的文章居然也看的津津有味。
正当他看的入神之际,马车突然停了下来。
怎么了?李流光问。
霍节昨夜执勤,今日跟着他出来的是程力。程力略有些八卦地禀告道:好像是尚书左丞柳惜民的家人在跟越王闹事,挡了前面的路。
越王?他不是禁足么?
这卑下就不清楚了。
李流光好奇地推开车窗探头朝外望去,才发现已快到城门处。虽然城外那块地开垦已有几天的功夫,但长安城百姓的热情丝毫不减,每日都聚集附近,兴高采烈地观看着拖拉机的开动情况。
今天依然如此,只不过在看拖拉机的乐子外,又多了一份其他的乐子。
因着是在马车内,隔着层层人群,李流光看不清里面发生了什么,只能听程力转述。
是尚书左丞柳惜民的长子柳大郎程力立于马上,声音古怪道:柳大郎挡在越王面前,一身丧服,不知跟越王说什么。等等越王的护卫推开了柳大郎,柳大郎扑上去抱住了越王后面已经不需要程力转述了,李流光听到了一声撕心裂肺的嘶喊:我要你给阿娘偿命!
人群蓦地喧哗起来。
程力啧啧两声,语气可惜道:又被拦下了。不过柳大郎倒是个烈性的汉子,这下落在越王手上,又背着刺杀越王的罪名
他没有再说下去,李流光想到刚刚那声撕心裂肺的呐喊,心中一软将胸口挂着的术士徽章摘下,递给程力:拿去给越王,保下柳大郎。
小郎君?程力大吃一惊,不想李流光会介入到这种事里。
不过转念他又觉得小郎君心善,看不过这种事也是应当。况且保下柳大郎对小郎君来说不过是动动嘴的事,难道越王还敢因为这件事去找小郎君的麻烦吗?
他正要上前,忽听小郎君又喊了声:等一下。
程力不解地停下,李流光若有所思:先等等再说。
刚刚他本是动了恻隐之心,又想到五郎每每提及越王都是一副厌恶的口气,想着借此恶心越王一把,替五郎出出气。然他突然心中一动,思及五郎提及此事并不是表面这般简单,后面大概率站着齐王一系。若代入齐王的角度想,柳大郎闹这么一出又有什么意义?
只靠柳大郎一人真要当街刺死越王是决计不可能的。况且要是如此,柳家怕是也得全家拿来给越王陪葬,想来柳惜民不至于为了点从龙之功做到这个地步。那柳大郎是想要做什么呢?弄臭越王的名声?有了柳惜民之妻的死,越王本身便无甚名声可说了,此举不过是多此一举,必然还有别的目的。他让程力等一等,也是想看看柳大郎背后的人会做什么。
思绪转念间,他只听得人群中越王歇斯底里地尖叫:杀了他!杀了他!吾要他的命!
人群再一次喧哗起来。看热闹是可以的,但若是牵扯到刺杀皇子中便不划算了。不少人心生退意,纷纷朝两边躲去。如此一来,不需要程力再转述,李流光也能看清中央发生了什么。
只见越王的护卫听了他的话面露难色,显然认为当街击杀柳大郎不甚妥当。然正待他们犹豫间,柳大郎却是从袖中摸出一把匕首,怆然道:不能为母报仇,枉为人子!话毕举起匕首狠狠对着胸口刺下。
恋耽美
示范?程文山想到什么,心情又开始变得激动起来。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些玻璃终归是要推向市场的。虽然赚的财物都是夫人的陪嫁,但他们这个庄子必然会声名鹊起,到那时他作为庄子的管事程文山不由想的痴了。
中午吃过饭后,第一批冷却好的玻璃从庄子送到了国公府上。
方管事热情洋溢地接待了姚老丈和程文山一行。
小郎君今日有事去了协会,下午就该回来了。姚师傅你们先略等一等,夫人要见你们。
姚老丈客气地应承了几声,见方管事同程文山两人说起了话,从怀中掏出一块怀表看了眼时间,又珍惜地放到怀里。方管事眼尖,认出了怀表,原先就热情的态度更是殷勤了几分。
这次李流光从安北回来,带回来一批怀表作为礼物。经过这几日的功夫,国公府的几个郎君和娘子都习惯将怀表带在身上,时不时拿出来看一眼。不管能否看懂上面的数字,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方管事没想到姚老丈一个匠人竟是也带着一块怀表,做工精美更是尤甚他见过的其他样子。
他笑着恭维道:姚师傅刚刚看的是怀表吧?表壳的花样不像是我见过的。
姚老丈轻咳一声,尽量让自己显得云淡风轻道:这块怀表是家中孽子孝敬的。他写了篇文章被刊登上了《霍林河》,小郎君高兴特意赏的。
可怜方管事和程文山面面相觑,完全不知道《霍林河》是什么。写文章刊登又是何意?姚老丈看在眼中,顿生出对牛弹琴之感,连往日最喜欢的夸耀之举都变得索然无味起来。须知在霍林河,他只要提到自家济郎文章刊登在《霍林河》上,收获的便是满满的羡慕之情。待他提出这块怀表来自小郎君的赏赐,那更是一圈扫过去,周围的眼珠子都红了,一个个小心翼翼地摸着,就盼着沾一些仙气。哪如在这里,说什么众人都不知道,一点意思都没有。
如此姚老丈凭白生出一份自豪之情,觉得还是那帮憨獠说得对。长安除了人多,真是处处比不上霍林河。
李流光从协会回来时,姚老丈正陪着程宛如在花厅说着霍林河的趣事。两名侍女挑着一条玻璃烧制的金色鲤鱼在一旁逗着小九玩。
伴随着小九咯咯的笑声,姚老丈从玻璃到镜子、从土豆到温室大棚、从蒸汽动力车到纺织厂,说的是眉飞色舞,言语中提及霍林河满是自豪。程宛如坐在上首听得津津有味,兴致来了不时问几句,一来一往热闹的很。
姚师傅说的温室大棚听起来倒像是长安城外的暖棚,借着温泉地热冬天种植一些瓜果鲜蔬,供大明宫和城里的几处人家吃。
这么说工坊内如今到处都是那种蒸汽动力车?想去哪不需要走路,直接在站牌处等车即可?
那万一不识字如何?
扫盲?这个说法倒是有趣,不识字真真便如盲人一般。
我观你身上的布料细密紧实,这便是你说的纺织机生产的吧?小七倒是带回来一些,被他祖母留着赏人了。
安北书院小娘子也可以入学吗?里面还管吃管住?
阿娘。
李流光迈入花厅时,正听到母亲追问安北书院的情况。他含笑叫了声阿娘,程宛如立刻便把注意力放在了他的身上。
怎得这么晚才回来?
李流光看着母亲熟练地指挥着侍女端来热水帕子给他拂去身上的浮尘,笑道:协会有些事,跟杨馆术士说的略晚了些。
说完他含笑看着姚老丈,姚老丈早已按捺不住激动,上前兴奋道:小郎君。
李流光轻笑着回应一声,待姚老丈坐下问起霍林河的近况。虽然他同霍林河每日都有书信往来,但读信中描写总不尽兴,不如姚老丈说来有趣。听他问起,姚老丈脸上的神色认真了几分,略微沉吟才缓缓道来李流光走后这段时间霍林河的情况。总体来说并无甚太大的变化,无非是霍林河的人又多了些。尤其是新来的术士们放下了高高在上的架子,不再像以往般只出没于工坊,而是同外界频繁接触起来。
是范家带来的术士吗?
姚老丈愣了下,认真回忆:某听济郎提过一次,没说是谁家的术士,只说是从圣域新来的。
李流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待说完霍林河的情况,又问起姚老丈送来的玻璃。提到自个的专长,姚老丈整个人都不一样了。从原料的调配说到烧制的成功,明明是枯燥无味的活计,他说来却浑然不觉,看似苍老的脸上仿佛蒙了一层独特的光彩。
小郎君您要先装上看看吗?姚老丈说完意犹未尽地问。
李流光掏出怀表看了眼时间,快要五点了,时间还来得及。
先去把祖父的春晖堂换过吧。
姚老丈应了声是。
一行人抬着玻璃前往春晖堂,方管事绕着小路急急先去春晖堂禀报一声。之前姚老丈一行来到长安后,李流光便跟祖父提过要换玻璃的事,晋国公兴致勃勃地答应了。
私下,晋国公睡前得意地跟李流光的祖母道:程贺镇家里出个三阶术士又如何?他现在用的镜子、怀表等物还不是咱们小七给送去的?现在小七又要给咱们装玻璃,看程贺镇听了羡不羡慕?
快睡罢。
尽管老夫人一句话浇灭了晋国公炫耀的兴致,但这两日晋国公一直牵挂着这件事。如今听说玻璃已经烧制好,并且头一个要给春晖堂换,喜的胡子一翘一翘,特意在晋国公夫人面前绕了好几圈。
待李流光一行来到春晖堂,听到动静的李周武兄弟二人也赶了过来。众人便见姚老丈将带来的匠人分配的井井有条,量尺寸的量尺寸,分割玻璃的分割玻璃,全无混乱之感。
当分割好的玻璃被两名匠人举起时,院内发出一阵小小的惊呼声。
真是透明的,什么都能看到。几个天真活泼的小侍女惊讶着,连李周武同李周书都难掩脸上的惊色。
晋国公特意上前摸了一圈,若有所思地问:镜子便是由玻璃制成的吧?
李流光点点头。
晋国公便看着几名匠人手脚麻利地将窗户上的薄纱取下,换成玻璃并加固。原先隐隐绰绰看不清的屋内立刻变得清晰起来。傍晚金黄色的阳光透过宛如水晶的玻璃抹满整间屋子。院内的小侍女笑嘻嘻地跑到屋内,惊讶地冲着外面指指点点。梳着凌云髻的晋国公夫人被侍女簇拥着来到窗前,隔着玻璃对上晋国公惊讶的脸微微一笑,整个世界似乎变得鲜活起来。
龙王水晶宫也不过如此!晋国公满意地抚着胡须叹道。
李周武跟李周书配合地点点头。兄弟二人同时想到雨天,细密的水珠滴落玻璃,真真是如白乐天说的那般大珠小珠落玉盘。到时呼朋唤友煮茶听雨,该是何等风雅的一件事!
第207章 闹剧
亥时刚过, 李流光借口还有研究, 甩着手脚步轻快地离开了春晖堂。
一轮明月挂在半空,如水的月华如轻纱洒落他的肩头。他回头望去,春晖堂灯光大亮,剔透的玻璃毫无阻拦, 映照出屋内每一个人的表情。或兴奋、或冷静、或惊叹进进出出的侍女端着酒杯茶盏, 构造出一种独特的人间烟火味。
此情此景带给他一种特别的感触。可惜他自嘲地想换个人现在就该吟诗一首, 偏偏他想来想去只想到一个玻璃真亮啊。这个念头让他心中哂然,不再悲秋伤春,转身回了自个住的院子。
一踏入院门,他便愣了下。糊着天蓝薄纱的窗户上, 沈五郎低头拨弄灯芯的动作隐约可见。下一刻,屋内由昏暗变得亮堂, 沈五郎朝外看了过来。
隔着一层薄纱, 李流光看不清沈五郎的脸,但他自己的脸上不受控制地露出了微笑。他不由想到初到霍林河时,偶尔他和五郎分开外出, 若他回来的晚了些,五郎便是像这般守着一盏灯, 坐在窗边等着他。
每每这个时候, 他的心都会安定下来。和父母家人失散的担忧、流露草原的孤单、对未来的忐忑,似乎都在灯光中消融不见了。
七郎。
听到外面的动静,沈五郎推开窗户含笑看了过来。
一刹那,李流光的心温柔地跳动起来。他想起前世看到的一句话。一颗种子经历黑暗终于从土中钻出萌芽, 见到的第一缕阳光总是特殊的。即使那缕阳光同其他的阳光无甚区别,但每每想起都会觉得更温暖一些。
沈五郎便是他遭到回鹘变故后见到的第一缕阳光。这样想着,他眼中的笑意倾泻而出,快步走了过去。
侍卫没有拦你吗?
他故意问。
霍节今晚执勤。沈倾墨低声道。
李流光蓦地轻笑出声,沈五郎挑眉望着他的笑脸,两人似都想到了草原旧事。以霍节跟沈五郎的不对付,谁会想到今日呢?噙着笑意,他正要绕过窗户回屋去,沈五郎轻轻拍了拍窗台。
意识到五郎的意图,李流光愣了下,他最后一次翻窗户还是前世高中的时候。回头看了眼,院内的仆役已走得干干净净,连方管事都识趣地退到大门外。无人好奇院内怎么突然多了一个人,像是沈五郎一直都在一样。李流光笑了笑,拉着沈五郎的手爬上窗台。他正要跳下去,沈五郎的身影已经覆了过来。
远远望去,月色下两人如鸳鸯交颈,缱绻缠绵。
早晨沈五郎离开后,李流光卷着被子又睡了一个回笼觉,起的比平日略晚了些。
程宛如等不到他一起吃饭,特意过来看了眼,确定他并非生病,只是昨晚睡得晚了才放心。听到母亲又是心疼又是埋怨地让他照顾好身体,家里又不指着他光宗耀祖,千万莫要像程大舅一般光顾着研究连成家都不肯。提到成家,程宛如的语气更是幽怨。李流光心虚地乖乖点头,也不敢替大舅辩解不成家倒不是因为研究繁重,而是初恋的起点太高,后面不肯将就而已。
眼见母亲有一直说下去的趋势,他不动声色将话题转到小九身上。果然母亲的注意力很快被小九吸引,担忧小九醒来找不到自己哭,顿时顾不得李流光,急匆匆离去。
望着母亲如风般的背影,思及母亲刚刚跑来时的急切,李流光脸上忍不住露出一丝笑意。
没了母亲在身旁,他慢吞吞地吃过早饭,点了几名侍卫出了门。
哒哒哒!
打着晋国公标识的马车缓缓走在朱雀大街上,李流光慵懒地窝在车厢内,翻看着杨馆老先生转交给他的投稿文章。说来李流光也没想到,《霍林河》征稿的消息才传出几天的功夫,杨馆老先生便收到了几十篇投稿文章。虽然内里大部分的研究依然还是剩菜重新炒了一遍,但也有七八篇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
譬如三阶术士彭涛的两篇文章。一篇关于轻气,一篇关于一氧化碳。
眼下这几篇文章都在李流光这里,老先生让他最后审核一遍,没什么问题便刊登于下一期《霍林河》。若放在过去,李流光大概率是看不出什么的,但现在他勉强也探到了学霸的边缘。几篇放在普通人看来枯燥无味的文章居然也看的津津有味。
正当他看的入神之际,马车突然停了下来。
怎么了?李流光问。
霍节昨夜执勤,今日跟着他出来的是程力。程力略有些八卦地禀告道:好像是尚书左丞柳惜民的家人在跟越王闹事,挡了前面的路。
越王?他不是禁足么?
这卑下就不清楚了。
李流光好奇地推开车窗探头朝外望去,才发现已快到城门处。虽然城外那块地开垦已有几天的功夫,但长安城百姓的热情丝毫不减,每日都聚集附近,兴高采烈地观看着拖拉机的开动情况。
今天依然如此,只不过在看拖拉机的乐子外,又多了一份其他的乐子。
因着是在马车内,隔着层层人群,李流光看不清里面发生了什么,只能听程力转述。
是尚书左丞柳惜民的长子柳大郎程力立于马上,声音古怪道:柳大郎挡在越王面前,一身丧服,不知跟越王说什么。等等越王的护卫推开了柳大郎,柳大郎扑上去抱住了越王后面已经不需要程力转述了,李流光听到了一声撕心裂肺的嘶喊:我要你给阿娘偿命!
人群蓦地喧哗起来。
程力啧啧两声,语气可惜道:又被拦下了。不过柳大郎倒是个烈性的汉子,这下落在越王手上,又背着刺杀越王的罪名
他没有再说下去,李流光想到刚刚那声撕心裂肺的呐喊,心中一软将胸口挂着的术士徽章摘下,递给程力:拿去给越王,保下柳大郎。
小郎君?程力大吃一惊,不想李流光会介入到这种事里。
不过转念他又觉得小郎君心善,看不过这种事也是应当。况且保下柳大郎对小郎君来说不过是动动嘴的事,难道越王还敢因为这件事去找小郎君的麻烦吗?
他正要上前,忽听小郎君又喊了声:等一下。
程力不解地停下,李流光若有所思:先等等再说。
刚刚他本是动了恻隐之心,又想到五郎每每提及越王都是一副厌恶的口气,想着借此恶心越王一把,替五郎出出气。然他突然心中一动,思及五郎提及此事并不是表面这般简单,后面大概率站着齐王一系。若代入齐王的角度想,柳大郎闹这么一出又有什么意义?
只靠柳大郎一人真要当街刺死越王是决计不可能的。况且要是如此,柳家怕是也得全家拿来给越王陪葬,想来柳惜民不至于为了点从龙之功做到这个地步。那柳大郎是想要做什么呢?弄臭越王的名声?有了柳惜民之妻的死,越王本身便无甚名声可说了,此举不过是多此一举,必然还有别的目的。他让程力等一等,也是想看看柳大郎背后的人会做什么。
思绪转念间,他只听得人群中越王歇斯底里地尖叫:杀了他!杀了他!吾要他的命!
人群再一次喧哗起来。看热闹是可以的,但若是牵扯到刺杀皇子中便不划算了。不少人心生退意,纷纷朝两边躲去。如此一来,不需要程力再转述,李流光也能看清中央发生了什么。
只见越王的护卫听了他的话面露难色,显然认为当街击杀柳大郎不甚妥当。然正待他们犹豫间,柳大郎却是从袖中摸出一把匕首,怆然道:不能为母报仇,枉为人子!话毕举起匕首狠狠对着胸口刺下。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