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崛起[系统]——李松儒(140)
长老会并不知道。郭嵩焘打断了他的话。
什么?杨馆愣了下,有些没有反应过来。
郭嵩焘花白的胡子翘了翘,解释道:圣域出现异常是在一年前,因着有天宝旧事,长老会并未太过担心,认为只要先知醒来,一切便会恢复如常。
那
郭嵩焘干脆道:先知要死的消息只是我和高运明的猜测,不过他语气一转,我现在确定先知要死了。
杨馆:
高运明术士为何也不说?老先生不解道。
郭嵩焘望着他突然问了句:你见过先知吗?
杨馆轻轻颌首:晋升四阶后去圣域见过一次先知。
你觉得先知是什么?
什么?杨馆没有明白郭嵩焘的意思。
郭嵩焘举起酒壶给自己倒了一杯酒,轻声道:我幼时长于圣域,并不知先知的存在,直到晋升四阶术士后,才第一次见到了先知。我从来没有想过世上会有如此神奇的存在,惊叹之余问自己,先知到底是什么?却一直寻不到答案。后来庾齐老儿跟我说,他家中有本古籍提到先知便是圣域,圣域便是先知
听到老师的名字,杨馆略有些意外。他喃喃道:先知便是圣域?
郭嵩焘道:我问庾齐这句话是何意?庾齐也说不明白。直到天宝十四年初,圣域一夜之间消失一半。长老会惊骇之下欲寻先知问个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结果先知沉睡不醒,怎么也唤不起来。而圣域还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点点消失着。彼时庾齐寻到我,说他知道了那句话的意思。其实是我们想的复杂了,那句话说的很清楚,先知便是圣域。如今圣域消失,说明先知出了问题
他不仅跟我,还跟长老会其他成员说起这件事。长老会信不信他的话暂且不提,却是统一决议,无论如何先把先知唤醒再说。后来李逸远术士提出了一个法子先知历次醒来虽然无甚规律,但仔细看便会发现,每次只要祖地皇朝更替,先知都会醒来一段时间。如再发生一次皇朝更替呢?
杨馆心中一动,想到了天宝之乱。
郭嵩焘的声音淡淡:果不其然,天宝之乱第二年,先知醒了过来,很快一切恢复如常。众人欣喜不已,独有庾齐坚持先知病了,眼前不过是回光返照,只不过无人相信他说的。不久他更是被排挤出长老会,远走协会,自此再没有回去过圣域。
老师的这段经历是杨馆所不知道的。他默然地望着郭嵩焘,理解了对方的意思。事实上若是换做他自己,突然有人跟他说先知要死了,他也是不信的。便是信了,也要心怀侥幸,想着不知会是几百年之后的事。绮娘当初说了,他不就是如此么?
前车之鉴,高运明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又能说什么。况且说了又有谁会信?圣域诸人习惯了高高在上做神,你欲打破他们的信仰,岂不是逼着他们重新弯腰学习做人?高运明不傻,不会做这种事。
说到这里,郭嵩焘不免想到庾齐。在圣域同辈的四阶术士中,庾齐并不算太突出的那个。当然,能晋升四阶术士都算得上是人中龙凤,只不过同样的四阶术士,有人如星辰耀眼,有人如磐石低调,庾齐显然是后者。然而那老儿一辈子不声不响,却是高运明之前,唯一一个差点晋升五阶神眷者的术士。若不是那场变故倘若庾齐顺利晋升,如今圣域同协会又会是怎样的局面?
他轻轻叹息一声,沉默下来。
杨馆不知想到什么,同样沉默不语。
桌上温好的酒一点点冷去,有协会的学徒远远看着两人,想要上前,却不敢,犹豫半天又悄悄退去。这点动静惊醒了杨馆,他突然问:既然高运明术士已猜到先知要死了,他有做什么准备吗?
这个问题郭嵩焘脸上露出一个复杂的神色,轻声道:他想要寻找圣域真正的建立者。
什么?
第205章 抵达
一直到回了协会, 杨馆还在想郭嵩焘说的那些话。他相信郭嵩焘应该还隐瞒了什么, 就像他也隐瞒了一些事一样。然不提其他, 只郭嵩焘提到的高运明的打算便足够惊世骇俗, 也足够疯狂。
寻找圣域真正的建立者?
杨馆望着仆役找出的星仪,目光落在了圣域的方向。协会的术士都知道, 他们脚下的大地不是平坦无垠的,反而是个圆球,孤悬于星海中。他小时候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时,曾经百思不得其解。脚下的大地平平展展,怎么会是个圆球呢?如果是圆球的话,他为什么摔不倒呢?
后来随着他长大,他不再困惑这件事,而是喜欢上了在晴朗无云的夜晚观赏着漫天的繁星。
大多数时候,他并没什么特别的目的,仅仅只是喜欢这个行为罢了。但偶尔他观星时也会想,圣域的创建者便是来自星海中罢?他们又为什么离开呢?离开后还会回来吗?而扪心自问,术士们真的会欢迎他们回来吗?
这些问题之前没有答案, 现在同样寻不到答案。思及这些, 老先生忍不住想,郭嵩焘跟他提这些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呢?是赞同高运明的举动,拉拢他站到高运明的一方?还是郭嵩焘其实也不赞同, 寄希望于协会阻止高运明呢?
两种不同的选择在脑海碰撞,老先生忽的摇头笑了笑。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以高运明在圣域的掌控力, 难道会在意他的想法吗?他真是被郭嵩焘给绕晕了。
念头闪过,老先生不再想这些,扬声道:来人。
清脆的铃铛声响起,合着铃铛的是学徒轻快的脚步声。杨馆术士。小学徒恭敬地行礼。
我不在的时候有什么事吗?杨馆和蔼地问。
有。小学徒脆生生道,顺手从袖中摸出一张叠好的纸递给杨馆。这是李流光术士招募的第二批人员名单,需要您过目筛选一遍。
哦?杨馆随手接过,报名的学徒有多少了?
已经有三百余人了。
三百?杨馆打开名单的手顿了顿,笑道:他们知道要做什么吗?
应该知道吧。小学徒也不怕杨馆,笑眯眯道:我听您的吩咐已经写清楚了。李流光术士不满现在的进度,要求招募的人员能上夜班。
说到上夜班时,小学徒一字一句加重了读音。杨馆听着轻笑起来,扫了一眼名单并未太过在意,又递给了小学徒。
你把这份名单给骆光远术士,让他看着办吧。
是。
大半个时辰后,骆光远拿到了第二批招募的人员名单。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他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气,差点在众人面前失态。术士招募学徒做事无论在协会还是圣域都是常事,但一次招募数百人则极为罕见。他还是第一次听说。更罕见的是,两次报名将近六百人,难道协会的学徒们平日都无所事事吗?
肖永章不知骆光远心中腹诽,见他望着名单发呆,好奇地凑了过来。
有什么问题吗?
骆光远摇摇头。肖永章的视线落在名单上,略皱了皱眉:人数多了些,要筛掉一部分吗?
不必了,都留下吧。骆光远猜度着李流光的想法,径自做了主。
全部留下?肖永章大吃一惊,提醒道:拖拉机的数量不够这么多人。
我知道。骆光远想着霍林河煤气厂赶工时的情景,安排道:两批人员加起来正好可以分为三组,一组干活八个小时,日夜不休的话,刚好满足李流光术士的进度要求。
肖永章:
他忍不住想,三组术士学徒一组8个小时,那他该是跟着其中一组时制,还是一天24小时全天无休?他正要问问骆光远,抬头突然愣了下,望着前方疑惑道:安北号?是圣域的飞空艇吗?
安北号?骆光远蓦地转头,待看清半空中的飞空艇时,脸上不由浮现出一抹浓烈的喜色。他在心中算了算时间,从接到父亲要来长安的信至今不过四天,安北号竟是已到了长安。想来路上没怎么停歇,一路赶到了这里。
他匆匆把手中的名单塞给肖永章:霍林河来人了,我去接一趟。对了,还须得通知李流光术士。
大郎你自去罢。肖永章窥着他脸上的喜色,贴心道,通知李流光术士的事交予我即可。
多谢肖兄。
骆光远真心实意地道了声谢,匆匆赶回协会。简单洗漱一番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了飞空艇降落处,将将赶上了飞空艇里面的人出来。
阿耶!
这里便是长安吧?
嘿,不想咱们这辈子还能乘坐仙舟来长安看看?
我倒是觉得长安不如霍林河,也无甚出奇的,就是人多了些。
噤声。这里不是长安,是皇家术士协会。
姚老丈扯了扯身上新做的衣服,转头低声呵斥了一声。众人一听是皇家术士协会,纷纷变得拘谨,不敢再如之前大摇大摆地打量着。姚老丈刚要满意地点点头,提醒大家打起精神,莫要丢了小郎君的脸,便听得人群中有人低声嘟囔:协会又如何?咱们在霍林河难道见的术士还少吗?
安三郎。姚老丈寻到说话的人,狠狠瞪了他一眼。
被他叫做安三郎的是个年轻的小郎君,缩了缩脖子小声争辩道:难道某说的不对吗?
对对对。旁边急忙有人捂住了安三郎的嘴,顺着他道。
姚老丈还欲说什么,抬头见到骆光远一行过来,急忙闭上嘴,下意识又扯了扯身上的衣服,抬头挺胸,脸上露出一个练了好久的微笑。
骆弘义术士,骆光远术士。
骆弘义轻轻颌首,客气道:这里便是协会,我须得去拜访几位术士。你们是先跟我去协会略作休息一番,还是我先送你们去寻李流光术士。
姚老丈不卑不亢道:我们是奉小郎君的命来的长安,还是烦请您先送我们去见小郎君吧。
也好。
骆弘义想了想道:你们先去,我拜访过几位术士后便去寻李流光术士。
他说完吩咐旁边负责接待的学徒安排蒸汽动力车送姚老丈一行前往晋国公府。学徒不动声色打量着姚老丈一行,心中有些辨不清这些人的来历。说他们是术士吧?看着不太像,且术士又怎会隐瞒身份?说他们是凡人吧?但凡人又如何敢直视术士的脸说话?且这些人身上衣服的料子看着不似常见的布料,又都是统一的样式,怎么看怎么古怪。
心中存了疑,负责接待的学徒对上姚老丈一行便多了几分小心。客气地将众人送上蒸汽列车后,他听到有人低声抱怨道:怎的车座上连个座套都没有,莫非这里的人不觉得硌得慌吗?
噤声。
姚老丈实在拿这帮憨獠没有办法,板着脸呵斥一声。然而很快连他自个都忍不住心里嘀咕起来,怎的协会也不修修路?路上如此颠簸,术士们难道平日都不出门吗?
他一路忍耐,天色不知不觉黑了下来。
车后有人低声道:我说长安不如霍林河吧?你看看路上连个路灯都没有。
莫要胡说
姚老丈下意识看向窗外,隐隐约约只能看到模糊一片。他不免有些怀念霍林河晚上路灯亮起后的璀璨光芒,尤其夜晚在飞空艇上看去,整座城市流光溢彩直如人间仙境。转念他又想到从霍林河到长安,这一路经过的城镇也不少,但每每夜晚都漆黑一片,只有零星的灯光闪烁,远远不及霍林河。如今到了长安也是这般姚老丈想着,心中涌出一股热流,某种难以言喻的骄傲包围着他。潜藏在心底的拘谨和胆怯被打破,常年辛劳满是沟壑的脸上缓缓露出一个笑容。
第206章 玻璃
骆弘义和姚老丈一行的到来意味着煤气厂和工坊的建设提上了日程。
仅仅是两天后, 在程宛如陪嫁的庄子里, 第一批玻璃便生产了出来。作为工坊的大管事和技术指导, 姚老丈吩咐将玻璃搭在院里, 表情严肃地打量着。
几个跟着姚老丈从霍林河来到长安的匠人紧张地窥着他的脸色,就怕姚老丈说出什么不满意的话。
另一侧,庄子管事, 被李流光拨来配合姚老丈打下手的程文山从见到成品玻璃开始,目光便一眨不眨地盯着, 激动地说不出话。在他眼里, 这哪是什么玻璃啊,这是一堆堆的银钱财物, 是他们这个庄子日后代代流传的手艺,吃饭的家伙。
他忍了又忍, 强压下心中的激动,对上姚老丈适时地吹捧道:某在长安已听说安北出产的玻璃色泽透亮, 一小块便价值千金,不想竟是有幸亲眼见到,真真是鬼斧神工, 妙不可言呀。
说完,他又转头对着身后的人群骂道:你们这帮憨獠可要跟着姚师傅认真学, 姚师傅教给你们的可是千金不换的手艺, 还不瞪大眼睛仔细瞧着。
程文山的背后,他特意选拨出来跟着姚老丈学习如何烧制玻璃的众人拼命点着头,看向玻璃的眼神满是惊奇和不可思议。
姚老丈听他如此说, 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转身对着众人点了点头。
这批玻璃合格了。
呼!
几个从霍林河来的匠人长长吐了口气,脸上的神色变得轻松起来。长安同草原水土不同,原料导致生产出的玻璃颜色略有差异。他们之前调配了几次原料,姚老丈都不满意,直到这一次才点了点头。
程文山见现场的气氛轻松起来,立刻笑着道:姚师傅和几位师傅辛苦了,庄子已备好酒水,不如咱们先略作休息。
姚老丈婉拒了他的好意,笑着道:这有什么辛苦的?不过是教教手艺还有工资可以拿,一点不辛苦。说着他转向几个同伴,吩咐道:今天加把劲,多生产一些,小郎君还有用处。
听到小郎君的名字,程文山不敢再说什么。不过他忍不住好奇,趁着姚老丈不忙的间隙,小声问了句:小郎君急着要玻璃做什么?
恋耽美
什么?杨馆愣了下,有些没有反应过来。
郭嵩焘花白的胡子翘了翘,解释道:圣域出现异常是在一年前,因着有天宝旧事,长老会并未太过担心,认为只要先知醒来,一切便会恢复如常。
那
郭嵩焘干脆道:先知要死的消息只是我和高运明的猜测,不过他语气一转,我现在确定先知要死了。
杨馆:
高运明术士为何也不说?老先生不解道。
郭嵩焘望着他突然问了句:你见过先知吗?
杨馆轻轻颌首:晋升四阶后去圣域见过一次先知。
你觉得先知是什么?
什么?杨馆没有明白郭嵩焘的意思。
郭嵩焘举起酒壶给自己倒了一杯酒,轻声道:我幼时长于圣域,并不知先知的存在,直到晋升四阶术士后,才第一次见到了先知。我从来没有想过世上会有如此神奇的存在,惊叹之余问自己,先知到底是什么?却一直寻不到答案。后来庾齐老儿跟我说,他家中有本古籍提到先知便是圣域,圣域便是先知
听到老师的名字,杨馆略有些意外。他喃喃道:先知便是圣域?
郭嵩焘道:我问庾齐这句话是何意?庾齐也说不明白。直到天宝十四年初,圣域一夜之间消失一半。长老会惊骇之下欲寻先知问个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结果先知沉睡不醒,怎么也唤不起来。而圣域还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点点消失着。彼时庾齐寻到我,说他知道了那句话的意思。其实是我们想的复杂了,那句话说的很清楚,先知便是圣域。如今圣域消失,说明先知出了问题
他不仅跟我,还跟长老会其他成员说起这件事。长老会信不信他的话暂且不提,却是统一决议,无论如何先把先知唤醒再说。后来李逸远术士提出了一个法子先知历次醒来虽然无甚规律,但仔细看便会发现,每次只要祖地皇朝更替,先知都会醒来一段时间。如再发生一次皇朝更替呢?
杨馆心中一动,想到了天宝之乱。
郭嵩焘的声音淡淡:果不其然,天宝之乱第二年,先知醒了过来,很快一切恢复如常。众人欣喜不已,独有庾齐坚持先知病了,眼前不过是回光返照,只不过无人相信他说的。不久他更是被排挤出长老会,远走协会,自此再没有回去过圣域。
老师的这段经历是杨馆所不知道的。他默然地望着郭嵩焘,理解了对方的意思。事实上若是换做他自己,突然有人跟他说先知要死了,他也是不信的。便是信了,也要心怀侥幸,想着不知会是几百年之后的事。绮娘当初说了,他不就是如此么?
前车之鉴,高运明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又能说什么。况且说了又有谁会信?圣域诸人习惯了高高在上做神,你欲打破他们的信仰,岂不是逼着他们重新弯腰学习做人?高运明不傻,不会做这种事。
说到这里,郭嵩焘不免想到庾齐。在圣域同辈的四阶术士中,庾齐并不算太突出的那个。当然,能晋升四阶术士都算得上是人中龙凤,只不过同样的四阶术士,有人如星辰耀眼,有人如磐石低调,庾齐显然是后者。然而那老儿一辈子不声不响,却是高运明之前,唯一一个差点晋升五阶神眷者的术士。若不是那场变故倘若庾齐顺利晋升,如今圣域同协会又会是怎样的局面?
他轻轻叹息一声,沉默下来。
杨馆不知想到什么,同样沉默不语。
桌上温好的酒一点点冷去,有协会的学徒远远看着两人,想要上前,却不敢,犹豫半天又悄悄退去。这点动静惊醒了杨馆,他突然问:既然高运明术士已猜到先知要死了,他有做什么准备吗?
这个问题郭嵩焘脸上露出一个复杂的神色,轻声道:他想要寻找圣域真正的建立者。
什么?
第205章 抵达
一直到回了协会, 杨馆还在想郭嵩焘说的那些话。他相信郭嵩焘应该还隐瞒了什么, 就像他也隐瞒了一些事一样。然不提其他, 只郭嵩焘提到的高运明的打算便足够惊世骇俗, 也足够疯狂。
寻找圣域真正的建立者?
杨馆望着仆役找出的星仪,目光落在了圣域的方向。协会的术士都知道, 他们脚下的大地不是平坦无垠的,反而是个圆球,孤悬于星海中。他小时候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时,曾经百思不得其解。脚下的大地平平展展,怎么会是个圆球呢?如果是圆球的话,他为什么摔不倒呢?
后来随着他长大,他不再困惑这件事,而是喜欢上了在晴朗无云的夜晚观赏着漫天的繁星。
大多数时候,他并没什么特别的目的,仅仅只是喜欢这个行为罢了。但偶尔他观星时也会想,圣域的创建者便是来自星海中罢?他们又为什么离开呢?离开后还会回来吗?而扪心自问,术士们真的会欢迎他们回来吗?
这些问题之前没有答案, 现在同样寻不到答案。思及这些, 老先生忍不住想,郭嵩焘跟他提这些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呢?是赞同高运明的举动,拉拢他站到高运明的一方?还是郭嵩焘其实也不赞同, 寄希望于协会阻止高运明呢?
两种不同的选择在脑海碰撞,老先生忽的摇头笑了笑。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以高运明在圣域的掌控力, 难道会在意他的想法吗?他真是被郭嵩焘给绕晕了。
念头闪过,老先生不再想这些,扬声道:来人。
清脆的铃铛声响起,合着铃铛的是学徒轻快的脚步声。杨馆术士。小学徒恭敬地行礼。
我不在的时候有什么事吗?杨馆和蔼地问。
有。小学徒脆生生道,顺手从袖中摸出一张叠好的纸递给杨馆。这是李流光术士招募的第二批人员名单,需要您过目筛选一遍。
哦?杨馆随手接过,报名的学徒有多少了?
已经有三百余人了。
三百?杨馆打开名单的手顿了顿,笑道:他们知道要做什么吗?
应该知道吧。小学徒也不怕杨馆,笑眯眯道:我听您的吩咐已经写清楚了。李流光术士不满现在的进度,要求招募的人员能上夜班。
说到上夜班时,小学徒一字一句加重了读音。杨馆听着轻笑起来,扫了一眼名单并未太过在意,又递给了小学徒。
你把这份名单给骆光远术士,让他看着办吧。
是。
大半个时辰后,骆光远拿到了第二批招募的人员名单。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他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气,差点在众人面前失态。术士招募学徒做事无论在协会还是圣域都是常事,但一次招募数百人则极为罕见。他还是第一次听说。更罕见的是,两次报名将近六百人,难道协会的学徒们平日都无所事事吗?
肖永章不知骆光远心中腹诽,见他望着名单发呆,好奇地凑了过来。
有什么问题吗?
骆光远摇摇头。肖永章的视线落在名单上,略皱了皱眉:人数多了些,要筛掉一部分吗?
不必了,都留下吧。骆光远猜度着李流光的想法,径自做了主。
全部留下?肖永章大吃一惊,提醒道:拖拉机的数量不够这么多人。
我知道。骆光远想着霍林河煤气厂赶工时的情景,安排道:两批人员加起来正好可以分为三组,一组干活八个小时,日夜不休的话,刚好满足李流光术士的进度要求。
肖永章:
他忍不住想,三组术士学徒一组8个小时,那他该是跟着其中一组时制,还是一天24小时全天无休?他正要问问骆光远,抬头突然愣了下,望着前方疑惑道:安北号?是圣域的飞空艇吗?
安北号?骆光远蓦地转头,待看清半空中的飞空艇时,脸上不由浮现出一抹浓烈的喜色。他在心中算了算时间,从接到父亲要来长安的信至今不过四天,安北号竟是已到了长安。想来路上没怎么停歇,一路赶到了这里。
他匆匆把手中的名单塞给肖永章:霍林河来人了,我去接一趟。对了,还须得通知李流光术士。
大郎你自去罢。肖永章窥着他脸上的喜色,贴心道,通知李流光术士的事交予我即可。
多谢肖兄。
骆光远真心实意地道了声谢,匆匆赶回协会。简单洗漱一番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了飞空艇降落处,将将赶上了飞空艇里面的人出来。
阿耶!
这里便是长安吧?
嘿,不想咱们这辈子还能乘坐仙舟来长安看看?
我倒是觉得长安不如霍林河,也无甚出奇的,就是人多了些。
噤声。这里不是长安,是皇家术士协会。
姚老丈扯了扯身上新做的衣服,转头低声呵斥了一声。众人一听是皇家术士协会,纷纷变得拘谨,不敢再如之前大摇大摆地打量着。姚老丈刚要满意地点点头,提醒大家打起精神,莫要丢了小郎君的脸,便听得人群中有人低声嘟囔:协会又如何?咱们在霍林河难道见的术士还少吗?
安三郎。姚老丈寻到说话的人,狠狠瞪了他一眼。
被他叫做安三郎的是个年轻的小郎君,缩了缩脖子小声争辩道:难道某说的不对吗?
对对对。旁边急忙有人捂住了安三郎的嘴,顺着他道。
姚老丈还欲说什么,抬头见到骆光远一行过来,急忙闭上嘴,下意识又扯了扯身上的衣服,抬头挺胸,脸上露出一个练了好久的微笑。
骆弘义术士,骆光远术士。
骆弘义轻轻颌首,客气道:这里便是协会,我须得去拜访几位术士。你们是先跟我去协会略作休息一番,还是我先送你们去寻李流光术士。
姚老丈不卑不亢道:我们是奉小郎君的命来的长安,还是烦请您先送我们去见小郎君吧。
也好。
骆弘义想了想道:你们先去,我拜访过几位术士后便去寻李流光术士。
他说完吩咐旁边负责接待的学徒安排蒸汽动力车送姚老丈一行前往晋国公府。学徒不动声色打量着姚老丈一行,心中有些辨不清这些人的来历。说他们是术士吧?看着不太像,且术士又怎会隐瞒身份?说他们是凡人吧?但凡人又如何敢直视术士的脸说话?且这些人身上衣服的料子看着不似常见的布料,又都是统一的样式,怎么看怎么古怪。
心中存了疑,负责接待的学徒对上姚老丈一行便多了几分小心。客气地将众人送上蒸汽列车后,他听到有人低声抱怨道:怎的车座上连个座套都没有,莫非这里的人不觉得硌得慌吗?
噤声。
姚老丈实在拿这帮憨獠没有办法,板着脸呵斥一声。然而很快连他自个都忍不住心里嘀咕起来,怎的协会也不修修路?路上如此颠簸,术士们难道平日都不出门吗?
他一路忍耐,天色不知不觉黑了下来。
车后有人低声道:我说长安不如霍林河吧?你看看路上连个路灯都没有。
莫要胡说
姚老丈下意识看向窗外,隐隐约约只能看到模糊一片。他不免有些怀念霍林河晚上路灯亮起后的璀璨光芒,尤其夜晚在飞空艇上看去,整座城市流光溢彩直如人间仙境。转念他又想到从霍林河到长安,这一路经过的城镇也不少,但每每夜晚都漆黑一片,只有零星的灯光闪烁,远远不及霍林河。如今到了长安也是这般姚老丈想着,心中涌出一股热流,某种难以言喻的骄傲包围着他。潜藏在心底的拘谨和胆怯被打破,常年辛劳满是沟壑的脸上缓缓露出一个笑容。
第206章 玻璃
骆弘义和姚老丈一行的到来意味着煤气厂和工坊的建设提上了日程。
仅仅是两天后, 在程宛如陪嫁的庄子里, 第一批玻璃便生产了出来。作为工坊的大管事和技术指导, 姚老丈吩咐将玻璃搭在院里, 表情严肃地打量着。
几个跟着姚老丈从霍林河来到长安的匠人紧张地窥着他的脸色,就怕姚老丈说出什么不满意的话。
另一侧,庄子管事, 被李流光拨来配合姚老丈打下手的程文山从见到成品玻璃开始,目光便一眨不眨地盯着, 激动地说不出话。在他眼里, 这哪是什么玻璃啊,这是一堆堆的银钱财物, 是他们这个庄子日后代代流传的手艺,吃饭的家伙。
他忍了又忍, 强压下心中的激动,对上姚老丈适时地吹捧道:某在长安已听说安北出产的玻璃色泽透亮, 一小块便价值千金,不想竟是有幸亲眼见到,真真是鬼斧神工, 妙不可言呀。
说完,他又转头对着身后的人群骂道:你们这帮憨獠可要跟着姚师傅认真学, 姚师傅教给你们的可是千金不换的手艺, 还不瞪大眼睛仔细瞧着。
程文山的背后,他特意选拨出来跟着姚老丈学习如何烧制玻璃的众人拼命点着头,看向玻璃的眼神满是惊奇和不可思议。
姚老丈听他如此说, 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转身对着众人点了点头。
这批玻璃合格了。
呼!
几个从霍林河来的匠人长长吐了口气,脸上的神色变得轻松起来。长安同草原水土不同,原料导致生产出的玻璃颜色略有差异。他们之前调配了几次原料,姚老丈都不满意,直到这一次才点了点头。
程文山见现场的气氛轻松起来,立刻笑着道:姚师傅和几位师傅辛苦了,庄子已备好酒水,不如咱们先略作休息。
姚老丈婉拒了他的好意,笑着道:这有什么辛苦的?不过是教教手艺还有工资可以拿,一点不辛苦。说着他转向几个同伴,吩咐道:今天加把劲,多生产一些,小郎君还有用处。
听到小郎君的名字,程文山不敢再说什么。不过他忍不住好奇,趁着姚老丈不忙的间隙,小声问了句:小郎君急着要玻璃做什么?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