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汉朝养老(穿越)——元月月半(114)
咬死谁?
钱小花抬手一指,他
他什么他?谢琅打断她的话,转身道,亭长来了。
亭长来了?
众人回头看去,亭长怎么来了?
我叫二哥接的。谢琅道,亭长,我二哥都跟你说了?
亭长走过来,说了。有人来你们村偷鱼,被水里的东西伤着,要管你们要不是一个,怎么四个全坐地上?
对啊。谢二郎过来,怎么回事?
谢琅冲谢广招招手,争吵的时候他们挑小孩子欺负。这仨孩子气不过,就把他们打了一顿。
亭长看看谢广,有可能。看看谢广身边的俩小孩,他们?
城里的贵人教过我几招,我又教的他们。亭长不信,就让这俩孩子比划比划。谢琅指着谢小马和钱小花的儿子。
亭长不信,打心眼里不信,就点点头。
俩人没少比划,谢小马冲钱小花的儿子使个眼色,钱小花的儿子先出拳,谢小马转身躲开。
亭长一看他的动作,就明白谢琅没说谎,我相信你,谢里长。
好了。谢琅开口。
俩人收拳,退到谢广身边站好,抬头挺胸,目视前方。
有幸见过精兵的亭长看到这一幕很是惊讶,因为他俩的气质跟那些人十分像,教你工夫的官挺大吧?
坐在地上的四人心中一惊,养蚕里的人没吓唬他们?
教我的时候他是一名小吏。现在不清楚,随军出征去了。谢琅道。
亭长忙问:将军是谁?
四名领兵的将军数李广名气最大。谢琅如果说卫青,亭长肯定会觉得他的那个大官朋友此行凶多吉少。
谢琅佯装思考,好像是在李广老将军麾下。
亭长脱口道,你朋友真厉害!
谢琅忍住翻白眼的冲动,好奇地问,此话怎讲?
此行必能建功立业。亭长道,说不好还能被封为将军。
第118章 以德报怨
谢琅心想,何止封将,直接封侯。说出来怕吓死你。
我替我那个朋友谢谢亭长吉言。谢琅笑着说。
亭长抬抬手,客气了,客气了,谢里长。谢里长是怎么想的?指着地上的四人。
咱们老百姓都不容易。谢琅看一眼四人,不是日子不好过,也不会过来偷鱼。我的意思让他们签个字,回头出事了跟我们没关系。亭长意下如何?
夏末初秋时节,野果遍山,野菜遍地,穷得解不开锅的人家,也犯不着下河偷鱼。
谢琅偏偏这样讲,亭长忍不住打量他一番,很意外他的宽宏大量,不怪能得城里贵人青睐。
谢里长不问问村里人?亭长瞧见许多村民不服,担心谢琅回头难做,忍不住提醒他一句。
谢琅扭头扫一眼众人,你们怎么想的?
就这样算了,也太便宜他们了。钱小花脸上写满不乐意。
谢琅:冤冤相报何时了?
钱小花噎住。
你以德报怨,他们说不定还觉得你假仁假义。谢广小声说。
谢琅瞥一眼四人,那是他们的事。我是你们的里长,你们只要跟我说,你们想怎么样就成了。
养蚕里的村民还想再打那四人一顿。可是谢琅曾当面嫌弃过他们不懂礼数,还拿着铁锹把胡搅蛮缠的钱小花揍一顿。他们真说出来,谢琅面上应下来,也得在心里嫌弃他们。
同在一个村里住着,日子不如谢琅,也不敢同他比,还被他嫌弃的不行,也非养蚕里的村民所愿。
交头接耳,嘀咕好一番,谢伯文开口道,你是里长,我们听你们的。
谢广,去把你家的笔墨纸砚拿过来。二哥,骑着驴去山黄里一趟,叫他们推着板车来接人。谢琅说完,看向四人,这个字你们签也得签,不签也得签。
亭长开口道,他们不签,我去找山黄里的里长。
多谢亭长。谢琅立刻转身道谢。
亭长管的这些村落,属养蚕里的税不用他催,也属养蚕里的人最安分。要不是每年都要往养蚕里去几趟,亭长都快把这个不爱惹事生非,极为安静的小村庄忘了。
不说亭长有心同谢琅交好,即便不认识谢琅,凭养蚕里这么好管,亭长也会偏向谢琅。
四人确实心有不服,亭长把里长搬出来,四人不敢言语,老老实实签字画押,等着村里人来接。
山黄里离养蚕里真的很近,近到亭长把字据写好,握着四人的手把四人的名字写下去,山黄里的人就已出现在他眼前。
谢琅并未立刻离开,等着山黄里的人远走,送了亭长好一段,谢琅才牵着小七回去。
不出他所料,到家门口就看到钱小花在谢仲武门口,同等着烘腐竹的女人们吹嘘她是和何等厉害。
谢琅拍拍小七,让他进屋,信步到钱小花面前,笑眯眯看着她,想不想让你儿子继续上学?
有啥好处?钱小花脱口而出。
谢琅:没有。你只管说上还是不上。上就把今年的束脩给我,三个月的。不给钱你儿子想听课,只能趴在门外听。别人的孩子都在屋里,就数你家孩子在门外,丢不丢人?
钱小花不觉得有什么好丢人,也不打算让她儿子再上学。在她看来农家孩子会写自己的名,不会被人骗就成了。
钱小花看到谢仲武的妻子,就问,你家孩子上不上?
仲武说在城里想请一个像东方曼倩那样的夫子,一个月得给人家一头驴钱,还得把夫子当祖宗一样供着。谢仲武的妻子说着话看一眼谢琅,三郎跟谢广说多识些字能赚到钱,我觉得三郎没骗咱们。不能做官,去城里当夫子,也比种地赚的钱多。
钱小花:咱们还卖油皮,卖纸呢。
是做纸舒服,还是当夫子舒坦?谢仲武的妻反问,就算当不成夫子,以后孩子的孩子有了孩子,都不用再花钱请夫子。将来那些孩子有了孩子,也不用再请夫子。这得省多少钱,你没算过?
钱小花个眼皮子浅的,都没想这么远,哪里算过。
不当夫子也不做官,学那么多有什么用?钱小花看似问谢仲武的妻子,眼睛却瞥向谢琅。
谢琅笑道:别想让我给你什么承诺。没什么用,至少不会像今天那几个山黄里的人一样,写自己的名字还要亭长手把手教。敢不敢承认他们说不会写自己的名字的时候,你没偷笑他们?
何止偷笑,不是碍于谢琅就在旁边,钱小花都想大声嘲笑。
谢琅见她脸色变来变去,就转向谢仲武的妻子,既然决定下来,明天上午就去我那儿报名,我现在回去给你们写个收条,保证夫子教满三个月。
谢仲武的妻子点了点头道,好。我们明早吃过饭就去。
谢琅瞥一眼钱小花,转身就走。
钱小花等谢琅关上大门,才敢问,你们没觉得三郎那小子
三郎那小子?冯英盯着他,三郎那小子是你能说的?
钱小花连忙朝自己嘴巴上轻轻拍两下,我说错了。三郎叔刚才说话的口气,怎么有点哄咱们的感觉。你们没觉得?
没觉得。冯英道。
钱小花噎了一下,你是他嫂子,他骗谁也不会骗你,你当然没觉得。
你想说什么?秦红听到吵嚷声,担心她弟妹跟钱小花干起来,连忙放下扫帚走过来。
冯英:她嘴里能有什么好话。想说三郎想从中捞一点呗。多少人出多少钱,又给夫子多少,都是能算的出来的,三郎能捞你什么?再说三郎也不差你那几个铜板。
众人齐刷刷看向她。
钱小花尴尬道,我又没这样说。
那你什么意思?三郎哄你掏钱请夫子,把你儿子教的文武双全,转手给你卖了。冯英白了她一眼,小人。不是所有人都跟你一样,无利不起早。
钱小花:说得好像你无利早起一样。
我不是。我要是三郎,才不教你这样的女人做油皮和纸呢。冯英指着钱小花道。
钱小花张了张嘴,所,所以你不是三郎。
那你也不是。凭什么认为三郎和你一个德行?冯英反问,我们家三郎是个以德报怨的,的
秦红见她说不上来,连忙说,君子。
对!三郎是个真君子,王家那两个公子才不介意三郎是个农夫,跟他交好,还帮他把兵役免了。冯英指着钱小花,换成你,王家公子都懒得搭理你。
钱小花:王,王家公子也懒得搭理你。
我知道自己什么样,也没指望人家搭理我。不像你,还好意思给王二公子说亲。也不看看你自己什么德行。冯英说完,还不屑地嗤一声。
钱小花:我,你管我什么德行。又不是我嫁给王公子。
你想嫁,人家王公子还不要呢。冯英道。
钱小花哼一声,好笑。他要老娘还不嫁呢。
说得好像王公子能看上你一样。冯英撇了撇嘴,哼一声。
钱小花:你又不是王公子,你知道王公子怎么想的?说不定人家王公子就看上我了,只是不好意思说罢了。
我呸!长安城的女人死绝了,人家也看不上你一个生了仨孩子的农妇。冯英道。
钱小花冷笑,你的意思是,先皇能看上王太后,就是因为长安城的女人死绝了?
你我没这样说,你别血口喷人。冯英连忙说。
钱小花:那不就结了。先皇都能看上一个生了孩子的农妇,王二公子小吏一个,怎么就不可能看上我?我看你是怕二公子看上我,羡慕嫉妒我还差不多。
钱小花!谢琅猛一下打开门,闺女过两年就好嫁人了,还惦记能当你女婿的仲卿,你不要脸,你闺女还要。
钱小花脸色涨红。
谢琅瞪她一眼把门关上。
冯英乐了,活该!
你说谁活该?说谁活该?我撕了你的嘴!钱小花说着就捋袖子。
谢仲武的妻子连忙说,三郎正在屋里写收钱的字据,要安静,你吵吵的他写不下去,又得拿铁锹砸你。
气急了抡起大刀砍你。秦红接道,廷尉张大人对他很好,东方曼倩又是小七的夫子,只要不把你砍死,就没人敢抓三郎。
钱小花停下来,改指着冯英,是她先说的我。
我听得一清二楚,是你先对三郎不敬,冯英才说的你。谢仲武的妻子道,二公子明知匈奴厉害,还自动请缨去战场,这样铁铮铮的汉子,你不盼着人家平安回来,还在背后说人家,不是冯英说你,我也得说你。往谢琅家看一眼,幸亏三郎在忙,要是闲着没事,刚才就拎着铁锹来打你了。
钱小花撇撇嘴,哼一声,转身回家。
谢琅听到外面安静下来,放下毛笔,小七,不吵了?
我去看看。小七打开门,勾头瞅瞅,我二伯娘那个悍妇走了。
谢琅险些呛着,悍妇?这俩字听谁说的?
村里人都这样讲啊。小七疑惑不解,她不是悍妇?
谢琅笑道,她是个蛮不讲理的悍妇。
那三爷刚才怎么啦?小七好奇。
谢琅:我没想到小七也知道。
我知道的可多了。小七往外面看一眼,见他家大门紧闭,我还知道我大伯家的堂姐喜欢上一个山黄里的人。
谢琅忙问:哪里的人?!
第119章 狼心狗肺
小七道:山黄里的啊。我问她,她还说我小孩子瞎说。我早就长大了三爷,你怎么啦?见谢琅脸色不对,连忙摸他的额头,三爷,你病了?咱家没树根了。三爷,我叫谢广叔帮三爷买?可是天都快黑了。看一眼昏暗的天空,三爷,我去给你煮姜汤。
谢琅伸手拉住他,我没病。
那你怎么啦?小七焦急地问。
谢琅拍拍脸,让自己看起来正常些,为何从未听你提过?
什么?小七疑惑不解。
谢琅:你大伯的闺女喜欢上一个山黄里的人。
我忘啦。小七脱口而出。
谢琅噎住。瞬间体会到刘彻想要弄死他的心情,不禁深吸一口气,什么时候的事?
一天两天三天,有四五天了吧。小七掰着手指数一下,我和小马去放羊,见沟边的草都被吃光了,小马就要往山那边去。三爷说那边危险,我不叫小马去,小壮就让我们去西边。指一下西边,我们到那边就看到我堂姐跟一个像谢广叔那么大的人隔着河聊天。
我问那人怎么在沟那边,小马说那人不是咱们村的。堂姐听到小马这样说,就让那人赶紧回去。那人说明天还在那边等她。我问她为什么等她,她说小孩子少打听大人的事。
谢琅好奇地问:你怎知你堂姐喜欢他?
小马说他们在私会。我堂姐听小马那样说,脸一下红了,还死鸭子嘴硬,还说我们小屁孩不懂。三爷,我没瞎说。小七道。
小七有可能看错,但谢小马不可能。十来岁的孩子,该懂的都懂了。
恋耽美
钱小花抬手一指,他
他什么他?谢琅打断她的话,转身道,亭长来了。
亭长来了?
众人回头看去,亭长怎么来了?
我叫二哥接的。谢琅道,亭长,我二哥都跟你说了?
亭长走过来,说了。有人来你们村偷鱼,被水里的东西伤着,要管你们要不是一个,怎么四个全坐地上?
对啊。谢二郎过来,怎么回事?
谢琅冲谢广招招手,争吵的时候他们挑小孩子欺负。这仨孩子气不过,就把他们打了一顿。
亭长看看谢广,有可能。看看谢广身边的俩小孩,他们?
城里的贵人教过我几招,我又教的他们。亭长不信,就让这俩孩子比划比划。谢琅指着谢小马和钱小花的儿子。
亭长不信,打心眼里不信,就点点头。
俩人没少比划,谢小马冲钱小花的儿子使个眼色,钱小花的儿子先出拳,谢小马转身躲开。
亭长一看他的动作,就明白谢琅没说谎,我相信你,谢里长。
好了。谢琅开口。
俩人收拳,退到谢广身边站好,抬头挺胸,目视前方。
有幸见过精兵的亭长看到这一幕很是惊讶,因为他俩的气质跟那些人十分像,教你工夫的官挺大吧?
坐在地上的四人心中一惊,养蚕里的人没吓唬他们?
教我的时候他是一名小吏。现在不清楚,随军出征去了。谢琅道。
亭长忙问:将军是谁?
四名领兵的将军数李广名气最大。谢琅如果说卫青,亭长肯定会觉得他的那个大官朋友此行凶多吉少。
谢琅佯装思考,好像是在李广老将军麾下。
亭长脱口道,你朋友真厉害!
谢琅忍住翻白眼的冲动,好奇地问,此话怎讲?
此行必能建功立业。亭长道,说不好还能被封为将军。
第118章 以德报怨
谢琅心想,何止封将,直接封侯。说出来怕吓死你。
我替我那个朋友谢谢亭长吉言。谢琅笑着说。
亭长抬抬手,客气了,客气了,谢里长。谢里长是怎么想的?指着地上的四人。
咱们老百姓都不容易。谢琅看一眼四人,不是日子不好过,也不会过来偷鱼。我的意思让他们签个字,回头出事了跟我们没关系。亭长意下如何?
夏末初秋时节,野果遍山,野菜遍地,穷得解不开锅的人家,也犯不着下河偷鱼。
谢琅偏偏这样讲,亭长忍不住打量他一番,很意外他的宽宏大量,不怪能得城里贵人青睐。
谢里长不问问村里人?亭长瞧见许多村民不服,担心谢琅回头难做,忍不住提醒他一句。
谢琅扭头扫一眼众人,你们怎么想的?
就这样算了,也太便宜他们了。钱小花脸上写满不乐意。
谢琅:冤冤相报何时了?
钱小花噎住。
你以德报怨,他们说不定还觉得你假仁假义。谢广小声说。
谢琅瞥一眼四人,那是他们的事。我是你们的里长,你们只要跟我说,你们想怎么样就成了。
养蚕里的村民还想再打那四人一顿。可是谢琅曾当面嫌弃过他们不懂礼数,还拿着铁锹把胡搅蛮缠的钱小花揍一顿。他们真说出来,谢琅面上应下来,也得在心里嫌弃他们。
同在一个村里住着,日子不如谢琅,也不敢同他比,还被他嫌弃的不行,也非养蚕里的村民所愿。
交头接耳,嘀咕好一番,谢伯文开口道,你是里长,我们听你们的。
谢广,去把你家的笔墨纸砚拿过来。二哥,骑着驴去山黄里一趟,叫他们推着板车来接人。谢琅说完,看向四人,这个字你们签也得签,不签也得签。
亭长开口道,他们不签,我去找山黄里的里长。
多谢亭长。谢琅立刻转身道谢。
亭长管的这些村落,属养蚕里的税不用他催,也属养蚕里的人最安分。要不是每年都要往养蚕里去几趟,亭长都快把这个不爱惹事生非,极为安静的小村庄忘了。
不说亭长有心同谢琅交好,即便不认识谢琅,凭养蚕里这么好管,亭长也会偏向谢琅。
四人确实心有不服,亭长把里长搬出来,四人不敢言语,老老实实签字画押,等着村里人来接。
山黄里离养蚕里真的很近,近到亭长把字据写好,握着四人的手把四人的名字写下去,山黄里的人就已出现在他眼前。
谢琅并未立刻离开,等着山黄里的人远走,送了亭长好一段,谢琅才牵着小七回去。
不出他所料,到家门口就看到钱小花在谢仲武门口,同等着烘腐竹的女人们吹嘘她是和何等厉害。
谢琅拍拍小七,让他进屋,信步到钱小花面前,笑眯眯看着她,想不想让你儿子继续上学?
有啥好处?钱小花脱口而出。
谢琅:没有。你只管说上还是不上。上就把今年的束脩给我,三个月的。不给钱你儿子想听课,只能趴在门外听。别人的孩子都在屋里,就数你家孩子在门外,丢不丢人?
钱小花不觉得有什么好丢人,也不打算让她儿子再上学。在她看来农家孩子会写自己的名,不会被人骗就成了。
钱小花看到谢仲武的妻子,就问,你家孩子上不上?
仲武说在城里想请一个像东方曼倩那样的夫子,一个月得给人家一头驴钱,还得把夫子当祖宗一样供着。谢仲武的妻子说着话看一眼谢琅,三郎跟谢广说多识些字能赚到钱,我觉得三郎没骗咱们。不能做官,去城里当夫子,也比种地赚的钱多。
钱小花:咱们还卖油皮,卖纸呢。
是做纸舒服,还是当夫子舒坦?谢仲武的妻反问,就算当不成夫子,以后孩子的孩子有了孩子,都不用再花钱请夫子。将来那些孩子有了孩子,也不用再请夫子。这得省多少钱,你没算过?
钱小花个眼皮子浅的,都没想这么远,哪里算过。
不当夫子也不做官,学那么多有什么用?钱小花看似问谢仲武的妻子,眼睛却瞥向谢琅。
谢琅笑道:别想让我给你什么承诺。没什么用,至少不会像今天那几个山黄里的人一样,写自己的名字还要亭长手把手教。敢不敢承认他们说不会写自己的名字的时候,你没偷笑他们?
何止偷笑,不是碍于谢琅就在旁边,钱小花都想大声嘲笑。
谢琅见她脸色变来变去,就转向谢仲武的妻子,既然决定下来,明天上午就去我那儿报名,我现在回去给你们写个收条,保证夫子教满三个月。
谢仲武的妻子点了点头道,好。我们明早吃过饭就去。
谢琅瞥一眼钱小花,转身就走。
钱小花等谢琅关上大门,才敢问,你们没觉得三郎那小子
三郎那小子?冯英盯着他,三郎那小子是你能说的?
钱小花连忙朝自己嘴巴上轻轻拍两下,我说错了。三郎叔刚才说话的口气,怎么有点哄咱们的感觉。你们没觉得?
没觉得。冯英道。
钱小花噎了一下,你是他嫂子,他骗谁也不会骗你,你当然没觉得。
你想说什么?秦红听到吵嚷声,担心她弟妹跟钱小花干起来,连忙放下扫帚走过来。
冯英:她嘴里能有什么好话。想说三郎想从中捞一点呗。多少人出多少钱,又给夫子多少,都是能算的出来的,三郎能捞你什么?再说三郎也不差你那几个铜板。
众人齐刷刷看向她。
钱小花尴尬道,我又没这样说。
那你什么意思?三郎哄你掏钱请夫子,把你儿子教的文武双全,转手给你卖了。冯英白了她一眼,小人。不是所有人都跟你一样,无利不起早。
钱小花:说得好像你无利早起一样。
我不是。我要是三郎,才不教你这样的女人做油皮和纸呢。冯英指着钱小花道。
钱小花张了张嘴,所,所以你不是三郎。
那你也不是。凭什么认为三郎和你一个德行?冯英反问,我们家三郎是个以德报怨的,的
秦红见她说不上来,连忙说,君子。
对!三郎是个真君子,王家那两个公子才不介意三郎是个农夫,跟他交好,还帮他把兵役免了。冯英指着钱小花,换成你,王家公子都懒得搭理你。
钱小花:王,王家公子也懒得搭理你。
我知道自己什么样,也没指望人家搭理我。不像你,还好意思给王二公子说亲。也不看看你自己什么德行。冯英说完,还不屑地嗤一声。
钱小花:我,你管我什么德行。又不是我嫁给王公子。
你想嫁,人家王公子还不要呢。冯英道。
钱小花哼一声,好笑。他要老娘还不嫁呢。
说得好像王公子能看上你一样。冯英撇了撇嘴,哼一声。
钱小花:你又不是王公子,你知道王公子怎么想的?说不定人家王公子就看上我了,只是不好意思说罢了。
我呸!长安城的女人死绝了,人家也看不上你一个生了仨孩子的农妇。冯英道。
钱小花冷笑,你的意思是,先皇能看上王太后,就是因为长安城的女人死绝了?
你我没这样说,你别血口喷人。冯英连忙说。
钱小花:那不就结了。先皇都能看上一个生了孩子的农妇,王二公子小吏一个,怎么就不可能看上我?我看你是怕二公子看上我,羡慕嫉妒我还差不多。
钱小花!谢琅猛一下打开门,闺女过两年就好嫁人了,还惦记能当你女婿的仲卿,你不要脸,你闺女还要。
钱小花脸色涨红。
谢琅瞪她一眼把门关上。
冯英乐了,活该!
你说谁活该?说谁活该?我撕了你的嘴!钱小花说着就捋袖子。
谢仲武的妻子连忙说,三郎正在屋里写收钱的字据,要安静,你吵吵的他写不下去,又得拿铁锹砸你。
气急了抡起大刀砍你。秦红接道,廷尉张大人对他很好,东方曼倩又是小七的夫子,只要不把你砍死,就没人敢抓三郎。
钱小花停下来,改指着冯英,是她先说的我。
我听得一清二楚,是你先对三郎不敬,冯英才说的你。谢仲武的妻子道,二公子明知匈奴厉害,还自动请缨去战场,这样铁铮铮的汉子,你不盼着人家平安回来,还在背后说人家,不是冯英说你,我也得说你。往谢琅家看一眼,幸亏三郎在忙,要是闲着没事,刚才就拎着铁锹来打你了。
钱小花撇撇嘴,哼一声,转身回家。
谢琅听到外面安静下来,放下毛笔,小七,不吵了?
我去看看。小七打开门,勾头瞅瞅,我二伯娘那个悍妇走了。
谢琅险些呛着,悍妇?这俩字听谁说的?
村里人都这样讲啊。小七疑惑不解,她不是悍妇?
谢琅笑道,她是个蛮不讲理的悍妇。
那三爷刚才怎么啦?小七好奇。
谢琅:我没想到小七也知道。
我知道的可多了。小七往外面看一眼,见他家大门紧闭,我还知道我大伯家的堂姐喜欢上一个山黄里的人。
谢琅忙问:哪里的人?!
第119章 狼心狗肺
小七道:山黄里的啊。我问她,她还说我小孩子瞎说。我早就长大了三爷,你怎么啦?见谢琅脸色不对,连忙摸他的额头,三爷,你病了?咱家没树根了。三爷,我叫谢广叔帮三爷买?可是天都快黑了。看一眼昏暗的天空,三爷,我去给你煮姜汤。
谢琅伸手拉住他,我没病。
那你怎么啦?小七焦急地问。
谢琅拍拍脸,让自己看起来正常些,为何从未听你提过?
什么?小七疑惑不解。
谢琅:你大伯的闺女喜欢上一个山黄里的人。
我忘啦。小七脱口而出。
谢琅噎住。瞬间体会到刘彻想要弄死他的心情,不禁深吸一口气,什么时候的事?
一天两天三天,有四五天了吧。小七掰着手指数一下,我和小马去放羊,见沟边的草都被吃光了,小马就要往山那边去。三爷说那边危险,我不叫小马去,小壮就让我们去西边。指一下西边,我们到那边就看到我堂姐跟一个像谢广叔那么大的人隔着河聊天。
我问那人怎么在沟那边,小马说那人不是咱们村的。堂姐听到小马这样说,就让那人赶紧回去。那人说明天还在那边等她。我问她为什么等她,她说小孩子少打听大人的事。
谢琅好奇地问:你怎知你堂姐喜欢他?
小马说他们在私会。我堂姐听小马那样说,脸一下红了,还死鸭子嘴硬,还说我们小屁孩不懂。三爷,我没瞎说。小七道。
小七有可能看错,但谢小马不可能。十来岁的孩子,该懂的都懂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