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我在汉朝养老(穿越) > 我在汉朝养老(穿越)
错误举报

>我在汉朝养老(穿越)——元月月半(115)

    谢琅:你没瞎说。
    难怪山黄里的人知道这边沟里有大鱼。他还以为又是哪个长舌妇在外面瞎嘚瑟,传到山黄里的人耳朵里的。
    合着问题出现在情窦初开的少女身上。
    谢琅思索片刻,在屋里等我。
    三爷干什么去?我也要去。小七道。
    谢琅摸摸他的小脑袋,天黑了,我把驴牵进来。
    我和三爷一起。小毛驴还小的时候,多是小七牵进牵出。小毛驴长大后,谢琅担心毛驴踢着小七,就不准他再碰。往常谢琅这样说,小七就不去了。今日看谢琅的脸色不大对劲,小七抓着他的手跟上去。
    谢琅无奈地摇了摇头,到外面一边解绳子一边往四周看,见谢小马领一群孩子在路边玩,小马,过来。
    什么事?三叔。谢小马跑过去。
    谢琅道:去把小七的大伯娘李秋月和二伯娘钱小花找来,说我找她们有急事。
    她俩又背着三叔干坏事啦?谢小马好奇地问。
    谢琅:快去!等一下就看不见路了。
    好吧,好吧。谢小马转身冲弟弟妹妹挥挥手,都回家。我去去就来。拔腿往东边跑。
    小七到院里就问,找她们干什么啊?我不想让她们来咱们家。
    很重要的事。晚上煮点米粥可好?你烧火,我给鹅剁菜。谢琅问。
    小七点了点头,什么重要的事?
    等她们到了,你就知道了,不急。谢琅把驴拴起来,又把羊牵进来,就洗手淘米煮粥。随后在外面升起火堆,打算把院中老的菜拔掉,用剁草的大刀剁碎。
    谢琅说有急事,钱小花和她妯娌一刻不敢耽搁,跑过来谢琅刚把火点着。谢琅侧身坐着,一边生火一边问,知道我为何找你们?
    三郎叔不说,我们哪知道。我们又没三郎叔聪慧。钱小花笑着恭维道。
    谢琅白了她一眼,转向他嫂子李秋月,你闺女十三了吧?
    再过些日子就满十四了。李秋月老老实实回答。
    谢琅:该说亲了。
    朝廷规定,女子过十五不婚就得交税。谢琅这样说,李秋月也没说孩子还小,是该说亲了。三郎叔打算给她找一个?
    不用我三爷找,她自己找好了。
    小七的声音从灶房里传出来,妯娌二人楞了一下,齐声问,小七你说谁?
    你俩小声点。谢琅指着敞开的大门,被人听来去,丢脸的是你们。
    李秋月慌忙说:三郎叔,饭你可以乱吃,话你不能乱讲。
    我都不知道北面沟里有大鱼,你们说山黄里的人是如何知道的?谢琅反问。
    钱小花正想说,你都不知道,我们怎么知道。话到嘴边猛然转向她大嫂,那丫头说的?
    还不算太笨。谢琅道。
    钱小花忙问:你怎么知道?
    这你就别管了。我今日不同山黄里的人计较,不表示我忘了山黄里的人给我一闷棍,险些把我打死。我相信你们也没忘记。
    钱小花:我们当然没忘。
    谢元死的时候,钱小花家要像现在这么有钱,她一定会让山黄里的人血债血偿。哪怕谢元活着的时候,钱小花没少偷偷的骂公爹。
    谢元不是外人,她欺负可以,旁人不行。
    谢琅打量她一番,见她不像敷衍自己,你们打算怎么做?
    我回去就把那丫头的腿打断。不要脸的东西,养她都不如养条狗!李秋月说着就往外走。
    谢琅不禁揉揉额角,站住。
    李秋月猛然停下,还有?
    腿打断不要你养?谢琅问。
    李秋月张张口,你说怎么办?关起来?吃喝拉撒睡的时候也得把她放开。她要是像伯文叔的姑姑那样,自己跟人家跑了,我还不如把她的腿打断。省得给我丢人。
    你们平时不是挺聪明的吗?谢琅看着她,就这一个办法?
    钱小花,这种事还能有别的办法?
    装作不知道,把她拘在家里做油皮。明天去城里买一匹布,偷偷买点东西找个媒婆给她说媒。谢琅道,媒婆登门的时候在告诉她。
    李秋月道:她肯定不同意。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不得她。难道你真想让她嫁去山黄里?今晚你公公婆婆就得去找你们。谢琅话音落下,一股凉风拂过。
    李秋月顿时觉得阴嗖嗖的,不由得打个哆嗦,三郎叔,可,可她真闹的全村人都知道,别说她不好嫁,家里的几个孩子都不好找人家。
    那你们就在媒婆上门的前一天晚上告诉她。谢琅思索片刻,道,她不同意,把她绑了送她爷坟前。还不知悔改,就把她关起来。
    钱小花看向她大嫂,这倒是个主意。
    三郎叔的意思把她扔坟地里?李秋月问。
    谢琅点头,你能狠得下心,就把她拴在坟边的松树上,让她一个人待半夜。
    不会把她吓死过去吧?李秋月很是担心。
    谢琅:她知道羞愧,都不会同山黄里的人说话。如今跟山黄里的人搅合到一起,说明她根本没把她爷爷的事当回事。或者你想看着她连累其他孩子找不到婆家,娶不到妻子?
    此话一出,李秋月决定下来,我听三郎叔的。
    我们走了?钱小花看向谢琅。
    谢琅点头,东西买来先放你家,别让她看出来。
    我知道。钱小花说着,就去追她大嫂。
    小七见锅盖上冒烟了,就出来问谢琅,堂姐不能和山黄里的人好?
    你不喜欢你伯娘,我如果跟你伯娘一家很要好,还叫他们来咱们家吃饭,你会不会生气?谢琅问。
    小七连连摇头,不行!
    山黄里的人把你爷爷打死了,你堂姐要跟那边的人好,你难受不?谢琅问。
    小七的大伯一家对小七来说,和仇人没两样。发现他堂姐喜欢上山黄里的人,小七是觉得好笑好玩,根本没意识到该与不该。
    经过谢琅一说,小七明白过来,我不喜欢她。
    我也不喜欢她,一点也不懂事,跟仇人在一起。谢琅道,以后离她远点。
    小七点头,我知道,三爷。三爷,伯娘真会把她的腿打断吗?
    不会的。但肯定会打她一顿,谁让她不听话。谢琅道,你不听话,我也揍你。
    小七:我听话。
    今天这事别告诉任何人。明天见到小马,提醒小马和小壮,也别告诉别人。包括我大哥和二哥。谢琅道,等你伯娘把你堂姐收拾老实,再跟他们说。
    不是今天谢琅提起,小七就彻底忘了。他才不关心他堂姐跟谁好。
    我听三爷的。三爷,明天还去抓鱼吗?小七好奇地问。
    谢琅想笑,还以为他会多问几句,你想吃咱们就去。明天吃红烧鱼和白米饭。改天你孟达爷爷来了,我给你们做大盘鸡。
    小七忙问:大盘鸡是不是大大的盘子里放一只鸡?
    谢琅险些呛着,差不多。
    那不就是蒸鸡么。我不要吃。小七摇了摇头,我要吃鱼。
    谢琅见天已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不早了,也没再解释,好,吃鱼。明天就给你做鱼。
    翌日,谢琅召集村里闲着没事干的年轻人去河里抓鱼。只抓大的。忙活半天,每户分两条。谢琅挑两条最大的拎回家,一条红烧,一条切成块用油炸。
    饭毕,小七去睡午觉,谢琅把驴牵出去,秦红就冲谢琅招招手。
    什么事?嫂子。谢琅没过去,就在自家门口问。
    秦红:昨晚我见钱小花和她大嫂从你家出来,表情很不对劲,今天挑鱼的时候,钱小花和她大嫂也没上去抢,她们又干什么出格的事了?会不会连累你?
    第120章 甘拜下风
    谢琅摇头笑笑,不会。过些日子你就知道了。
    不能说?秦红问。
    谢琅假装思考一会儿,不太好说。嫂子别问了。
    那我不问。秦红道。
    谢琅指着西边,我去拽些红薯藤喂驴。
    你家的红薯可以收了。打算什么时候收?秦红问。
    谢琅想一下,不急,我今天还有些事。
    孩子上学的事?秦红问。
    谢琅点了点头,拽一把红薯藤扔到驴面前,谢仲武的妻子就过来了。
    谢琅叫谢广帮他喊一下村里人,等所有人到齐,谢琅先给他们算三个月需多少钱,然后所有人平均分,发现还差几铢钱,这点算在我这里。
    等等,等等,还有我们。钱小花和李秋月挤进来。
    谢琅眉头微皱,谢广刚才喊你们的时候干什么去了?
    我们,我们刚吃过饭。钱小花想说,刚从媒婆家回来。话到嘴边连忙咽回去,三郎叔,再,再重新算一下。
    谢琅白了两人一眼,把她们两家加进去,平均分一下刚刚好,就把账本推过去,这么多,给钱吧。
    那么多是多少?钱小花想也没想就问。
    谢琅乐了,钱小花直觉不好。而没容她开口,就听到谢琅说,连多少钱都不知道,还不乐意让你儿子上学,就不怕你儿子将来同你一样?
    我我,我一个妇道人家,哪能想到这么多。钱小花往四周看了看,见她小儿子跟过来了,一把把孩子拽过来,给我念一遍。
    小孩下意识看谢琅。
    钱小花朝他后脑勺一巴掌,看他干什么?他又不给你出束脩。
    我教他习武。谢琅道。
    钱小花噎住,一见小七在他身后站着,小七,多少?
    笨!小七哼一声,转身就往外跑。
    钱小花抬手指着他,这个小
    小什么?谢琅看着她,想清楚再说。
    钱小花摇了摇头,没,没什么。到底多少?三郎叔,再不说我可走了。
    谢琅睨了她一眼,轻轻吐出一个数字。钱小花看了看手里的铜板,难以置信,一半就够了?
    让你一个人出不够。这就是人多的好处。谢琅道。
    钱小花咧嘴笑笑,三郎叔就是聪明。抬手把钱给他,给我。
    给你什么?冯英忍不住问。
    谢琅拿起脚边的纸,把钱小花她男人的名字写上去,又把钱数填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能看懂吗?
    我儿子看得懂。钱小花第一次体会到让儿子跟夫子学文识字的好处,喜滋滋接过去,拽着她儿子就走,回家给娘念念。
    谢琅无奈的瞥她一眼,就给冯英一张。
    我就不用了,给她们。冯英道。
    谢琅:都有。指着手下的那叠纸,我准备了四十份。
    你准备这么多干什么?咱们村有小小孩的人家还没这么多。冯英道。
    谢琅笑道:给你们亲戚准备的。回头亲戚再把孩子送过来,就跟他们说一个月要多少钱。想要孩子跟着学,也得出那么多钱。
    你这个钱归谁?归你,明年请夫子就不用出钱了?冯英好奇地问。
    谢琅摇了摇头,我不要你们的。明年的明年再说。
    钱给我们,夫子岂不是他们请的?冯英又问。
    谢琅点头,不高兴?
    高兴,高兴。我明日就回娘家问问,我兄弟要不要把孩子送过来。冯英道。
    谢琅顿时想翻白眼,孩子来了,在谁家吃住?
    冯英没话了。
    谢琅叹了一口气,一边给旁人写一边说,做了好几年买卖,你眼皮子怎么还这么浅。
    这个,得怪我爹娘,没给我一个聪明的脑袋。冯英道。
    谢琅摆摆手,忙你的去吧。
    冯英转身出去。
    谢琅虽然这样说了,后来还是有人把亲戚的孩子接过来,跟村里的小孩一起上课。
    养蚕里有钱小花那样的,有冯英那么碎嘴的,也有厚道的。至于那些厚道的人家有没有要亲戚的钱,谢琅不得而知,但他估计没要。
    话说回来,谢琅打算收豆子的前几天把红薯收了,但他担心遇上暴雨,红薯在地里发芽,还是趁着晴天把红薯收下来。
    一半切成红薯干,一半分别放地窖里和西边偏房里。
    红薯晒干被东方朔领来的官差拉走,谢琅家的豆子也熟了。
    谢琅把豆子收上来,地犁好晾晒的第二天,刘彻过来了。
    当时谢琅正在院里剥棉花,见他进来就忍不住问,养蚕里有你的探子吧。
    吾真想过在养蚕里放一双眼睛。刘彻拿个小板凳坐在他身边,看一眼他的动作,就捏一个棉花拨开,可惜你们村的人排外。
    谢琅:有不排外的村子?
    刘彻噎住,瞪他一眼,棉花扔框里,发现屋里很安静,谢小七呢?
    还未放学。谢琅道。
    刘彻:你都让东方朔教他了,还让他去村学?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