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恶灵对我宠爱有加[快穿]——噤非(64
皇帝遣散了身边的小太监,撑着伞,独自一人漫步于这偌大宫中。
心情还是久久未能平复。
殷池雪打很小的时候便被皇太后认做亲儿子,视如己出,自己同他年龄差不多,从小到大也一直拿他当亲兄弟,有好吃的好玩的也总会第一个想起他。
但他今日却当众承认,他其实早就惦记了自己的妃子,甚至是惦记着自己的皇位。
皇帝缓缓闭上眼睛,将伞抛到一边。
细密的雨滴落在脸上,一时间,他甚至分不清脸上的是雨水还是泪水。
谋逆乃诛九族的大罪,一旦定罪,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也一定要处死他。
那么,自己真的忍心么?
如果真的忍心,就不会像现在这般,心头不断抽痛着。
可倘若有朝一日殷池雪真的要起兵造反,那么兄弟之间,一定,只能留一个。
雷声自远方而来,闪电划过天际,顿时将这里渲染的如同白昼。
皇帝这才看清,原来自己不知不觉间已经走到了锦荣阁。
看到锦荣阁就会想到德妃和琳昭仪,本就被殷池雪一事闹得烦躁不安,再想起当日祸患,更是憋气。
皇帝深吸一口气,捡起伞转身要走。
只是当他直起身子的一瞬间,却忽然看到了很奇怪的东西。
没错,非常奇怪。
在那堵通往锦荣阁的长长的黑色外墙上,两个奇怪的影子映在上面。
不,不是影子。
因为非常清楚,连颜色都非常鲜艳,更像是,魂魄
一个是生面孔,另一个则是熹淑妃。
她抱着什么东西从锦荣阁走出来,像是鬼魂一样幽幽而去。
而琳昭仪的侍女小琪哭喊着跑了出来,紧接着被熹淑妃狠狠扇了一耳光。
不大一会儿,她似乎又抱了什么东西回来,这次皇帝看清了,她抱的是一个刚出生没多久浑身赤.裸的小婴儿,而那小婴儿的腰部有一处红色的胎记,像是一个桃子的形状,
皇帝怔怔望着那不知到底是鬼魂还是什么的东西,霎时间,恐惧感铺天盖地袭来。
想着,他拔腿往召德院跑。
德妃正在哄自己的小女儿吃奶,突兀的,大门巨响,接着她看见皇帝浑身湿淋淋的跑了进来。
皇还不等德妃激动开口,皇帝直接打断她。
让朕看看。说着,他一把抱过茗希,扯开她的襁褓。
果然,在茗希的腰间就有一块暗红色的胎记。
熹淑妃抱着孩子匆匆而过的模样不断在脑海中盘旋。
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蹊跷?
想着,皇帝将茗希重新放回摇篮里,他双手按住德妃的肩膀,一字一顿地说道:
德妃,你同朕说实话,当初你用自己的女儿调换琳昭仪的儿子一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德妃一听这句话,心凉了半分:
是不是真的,皇上不是早就知道了么。
那朕再问你,到底,是不是熹淑妃教唆你让你这么做的。
德妃瞬时瞪大眼睛,眼眶里噙满泪花。
她看着皇帝,忽而间将头埋进他怀中,凄凄惨惨喊着:
皇上,您终于愿意相信我了
皇帝紧咬牙关,慢慢地抱住德妃。
她这些日子在召德院受尽折磨,吃不饱穿不暖,还总也胡思乱想,一直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整个人瘦的只剩皮包骨,甚至抱在怀中都有一种不切实的空虚感。
你受委屈了。皇帝摸着她的头发,温柔说道。
但此时的德妃已经完全将那些繁琐复杂的宫中礼仪抛之脑后,只是紧紧抱着皇帝不停重复着:
您终于来找我了。
长清宫内,余鹤正坐在桌前,枕着自己的一只手臂,望着眼前的宫灯发呆。
若廷耷拉着眉毛慢慢走了回来。
怎么样,贵妃娘娘现在情绪有好一点么?余鹤也是,半死不活地问道。
若廷点点头,坐在余鹤旁边,唉声叹气。
你说,咱们的计划怎么会被熹淑妃知道的呢,而且今天皇叔表现太诡异了。若廷托着腮,用他那不太聪明的小脑袋思考着。
有内奸呗。余鹤摸着宫灯的灯罩,感受着温热在指尖划过。
内奸?是谁!若廷立马来了精神,几乎是一跃而起。
还不就是你那个傻子的皇叔的心机婊暗卫出野同志。余鹤叹了口气。
天啊,我一直以为他对我皇叔是绝对忠心的,没想到他这次害了我皇叔还差点害了我母妃!若廷气得一拍桌子。
我现在只是想,你皇叔就那么承认了,觊觎贵妃娘娘,甚至还觊觎皇位,这不是找死嘛?
若廷揉着小脑袋瓜:谋逆可是大罪啊,我皇叔,怎么可能呢。
两人干脆靠在一起,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发起呆。
殿下,小栗子公公在么?
正惆怅着,忽然听到一声阴阳怪气的问询。
扭头一看,一个小太监正举着伞站在门口。
怎么了。余鹤马上站起身。
那小太监一抹额头的雨水,急促道:
皇上召您过去呢。
余鹤还没说什么,若廷一听倒是慌了。
都这个时候了,父皇召他过去所为何事?
小太监摇摇头:这,奴才就不清楚了。
余鹤穿好外套,提过灯笼,对若廷说道:那我先过去一趟。
若廷拉住他,摇摇头,意思是不让他过去。
余鹤勉强扯起一丝苦笑:皇上之命,我岂敢违抗。
说罢,便撑起伞跟着那个小太监一道离开了长清宫。
这扰人的雨下下停停,余鹤就跟着那小太监不停地撑伞关伞,但心里也一直犯嘀咕。
这个时间了,皇帝召自己做什么呢,难道是知道自己和殷池雪走得近,所以找自己调查殷池雪谋逆一事?
那可得好好和他说道说道。
殷池雪一旦真的背负上这种罪名,除了死不会有第二种结局吧。
余鹤越想越烦,干脆发泄似的使劲甩了甩伞上的水,甩了旁边那小太监一头一脸。
来到御书房,见里面亮着灯,门口摆了只火炉,正烧的旺盛。
余鹤深吸一口气,在心中暗暗给自己加油打气,然后在小太监的目视下走进了御书房。
本以为大概又是一场腥风血雨,但意外的,御书房可真安静啊。
德妃娘娘?琳昭仪?可当他看到一旁坐着的两个女人时,瞬间惊的嘴巴都合不拢。
两人正抱着自己的孩子,同之前大不相同。
表情柔和了,穿衣服也华丽干净了,甚至于见到余鹤的那一瞬间,还微笑着冲他点头示意。
余鹤有些不明所以,心道她俩人怎么也在这,还换了身行头,看着怪像回事儿的。
难道是?皇帝已经原谅了她们?
皇帝就站在一边,来回翻看当时那封所谓的琳昭仪写给宫女锦媛的书信,表情肃穆。
不大一会儿,皇太后也来了,旁边跟着皇后,还有那个顶烦人的茗芸长公主。
皇帝赶紧扶老太太坐好,顺便给皇后准备了上座。
皇上,您喊奴才来是所为何事。见皇帝卖了半天关子,余鹤终于是忍不住了。
皇帝沉吟片刻,然后道:
再等等。
余鹤不说话了,就那么缩着身子跪在那里。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这个世界完结,可以宰了
第53章 废位太子【完结】
就在余鹤在心中叨叨逼逼嚷着腿快跪断了的时候, 身后猛然响起极富节奏的脚步声。
余鹤下意识回过头查看。
入眼便是一袭绛红底色金线刺绣的扩绣长衫襦衣,向上看去便是一张极其艳丽的脸。
但余鹤对于这张漂亮的脸非但一丝好感也没有, 甚至是厌恶到想跳起来给她一耳光。
熹淑妃昂首阔步走进御书房内, 刚要委身同皇上行礼, 却赫然发现这里倒是热闹的很。
除了皇太后和皇后外,就连早就被打入冷宫的德妃以及琳昭仪走在这里,人模狗样的坐得端庄。
甚至还有几位翰林院的大学士,都恭敬候在一边。
熹淑妃微怔一下, 但马上调节好情绪,扬起嘴角笑得温柔:
不知这么晚了皇上召臣妾过来所为何事。
朕召你来所为何事,你难道心里一点都不清楚?皇帝缓缓开口。
他始终背对着熹淑妃,背着手。
熹淑妃抬眼看了眼皇帝的背影, 又看了看满脸焦灼之色的皇太后,努力使自己冷静下来。再次扯起嘴角笑道:
臣妾又没有未卜先知的能耐, 哪能猜得到皇上的心思。
这时候,皇帝猛地转身, 他看着熹淑妃,眼神异常冷漠:
你不知?你不是聪明的很么?怎会不知。
皇上在说什么,臣妾不明白。熹淑妃低下头,故作温顺。
是了,自己再怎么说都是皇太后的亲侄女, 就算事情败露皇帝起了杀心,但只要有皇太后在,就没人敢动自己一根毫毛。
来人, 纸笔伺候!
皇帝一声冷喝,马上就有小太监端着文房四宝毕恭毕敬走了过来。
娘娘,请。小太监佝偻着腰,将纸笔呈到熹淑妃面前。
皇上,这是何意。熹淑妃不解问道。
皇帝从桌上拿起一封信,扬了扬:
这是当初你建议搜查琳昭仪寝宫时搜到的,里面是琳昭仪与宫女锦媛来往的书信,大意是要凭借小栗子一事陷害太子。
熹淑妃心里一咯噔,马上抬眼看向坐在一边的琳昭仪。
她正抱着自己的儿子哄着他睡觉,根本都没有看这边,仿佛一副置身事外的模样。
当时朕在气头上,几乎是不经考证便毫不犹豫地信了,现在想来觉得未免太过巧合。
说着,他将信甩到桌子上。
朕只要你写几个字,同这信里的笔迹做个对比,如若冤枉了你,朕自会还你清白。
皇上,您也看到了,这个叫小栗子的太监都能模仿臣妾的笔迹伪造书信,为何别人就不能,就算是笔迹一模一样又怎样,难道就能断定这是臣妾做的了?
熹淑妃振振有词道。
但她不着痕迹捏紧手的动作还是被余鹤看了个一清二楚。
她现在应该非常紧张,以至于会下意识习惯性地做出这个动作。
朕说了,这件事朕自会定夺,现在,朕要你写字,你可是要抗旨?皇帝眉毛一挑,似乎耐心已经被磨干净了。
熹淑妃紧紧咬住下唇,半晌,摇摇头:臣妾不敢。
旁边举着文房四宝的小太监又把托盘往熹淑妃面前凑了凑。
熹淑妃深吸一口气,缓缓接过托盘,接着在地上铺好纸,沾了墨汁
她的手一直在抖,并且在通过不停吞咽的动作来缓解紧张。
不要浪费朕的时间!
随着皇帝一声怒喝,熹淑妃认命地将毛笔戳在宣纸上。
她颤巍巍地写下:
我本将心向明月;
奈何明月照沟渠。
这两行诗。
熹淑妃放下笔:臣妾写完了。
小太监立马将熹淑妃写的那行字呈上给皇上,旁边几个翰林院的学士立马凑上前来,拿过两封书信仔细对比着。
余鹤在一边小心翼翼地看着,一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他现在恐怕比熹淑妃更紧张,因为这关系到殷池雪的清白,关系到若廷的未来,关系到自己能不能回到现代。
他更怕,怕这个熹淑妃阴险狡诈却又不得不说她聪慧过人,怕她再使什么手段,又将自己择的一干二净。
那几个翰林院的学士研究了半天,表情肃穆,看不出喜忧。
接着,其中一位代表上前一步,对着皇帝一拱手:
皇上,这两封书信的笔迹,的确不是来自同一个人。
此话一出,恐怕是只有皇太后稍稍松了一口气,原本还置身事外的琳昭仪她们都不约而同地蹙起了眉头。
余鹤呆呆地望着一旁的熹淑妃,有些不可置信。
确实是,这宫中的太监宫女大多都是不识字的,能写下陷害琳昭仪书信的绝对就是熹淑妃,那么,怎么可能两封信笔迹不一样呢。
难道是几个鉴定笔迹的大学士中有内奸?或者说鉴定过程出了什么差错?
熹淑妃跪在地上,缓缓磕了个头,满脸悲壮之色:
皇上,臣妾对您一片赤诚,天地可鉴,或许正因如此才挡了某些人的利益,所以他们根本是想至臣妾于死地啊!
就连皇帝,都匪夷所思。
他那晚在锦荣阁看到的那一幕,就好像是上天故意将当日情形重现给他看,提醒他不可使忠良蒙冤,更不可让奸佞逃过一劫。
眼见事情发展到这一地步,一旁的琳昭仪忍不住攥紧了手。
难道自己蒙受的不白之冤,又被这个人区区几句话便一了百了么?那么自己遭受的委屈,自己的公道,谁又能讨回呢?
她的眼眶渐渐发红,指甲深深掐进肉里。
手心传来的刺痛感就像是一根小针,迅速扎了一下她的脑神经。
倏然间,琳昭仪猛地瞪大眼睛,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
你不用狡辩了。琳昭仪忽然站起身,直勾勾盯着熹淑妃。
众人循声望去,就见琳昭仪将自己的孩子交给一旁的侍女小琪,疾步走到熹淑妃面前。
接着,众人还没反应过来,只听得一声响亮的耳光声。
再看过去,就看到熹淑妃被那一耳光扇的脸偏了过去,侧边的发丝凌乱垂下,很快她的左脸便红了一片。
熹淑妃马上捂着脸回过头,不可置信地怒视着琳昭仪。
一旁的太监学士甚至是皇太后都不敢说话,只有余鹤,忍不住悄悄对琳昭仪竖起了大拇指。
恋耽美
心情还是久久未能平复。
殷池雪打很小的时候便被皇太后认做亲儿子,视如己出,自己同他年龄差不多,从小到大也一直拿他当亲兄弟,有好吃的好玩的也总会第一个想起他。
但他今日却当众承认,他其实早就惦记了自己的妃子,甚至是惦记着自己的皇位。
皇帝缓缓闭上眼睛,将伞抛到一边。
细密的雨滴落在脸上,一时间,他甚至分不清脸上的是雨水还是泪水。
谋逆乃诛九族的大罪,一旦定罪,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也一定要处死他。
那么,自己真的忍心么?
如果真的忍心,就不会像现在这般,心头不断抽痛着。
可倘若有朝一日殷池雪真的要起兵造反,那么兄弟之间,一定,只能留一个。
雷声自远方而来,闪电划过天际,顿时将这里渲染的如同白昼。
皇帝这才看清,原来自己不知不觉间已经走到了锦荣阁。
看到锦荣阁就会想到德妃和琳昭仪,本就被殷池雪一事闹得烦躁不安,再想起当日祸患,更是憋气。
皇帝深吸一口气,捡起伞转身要走。
只是当他直起身子的一瞬间,却忽然看到了很奇怪的东西。
没错,非常奇怪。
在那堵通往锦荣阁的长长的黑色外墙上,两个奇怪的影子映在上面。
不,不是影子。
因为非常清楚,连颜色都非常鲜艳,更像是,魂魄
一个是生面孔,另一个则是熹淑妃。
她抱着什么东西从锦荣阁走出来,像是鬼魂一样幽幽而去。
而琳昭仪的侍女小琪哭喊着跑了出来,紧接着被熹淑妃狠狠扇了一耳光。
不大一会儿,她似乎又抱了什么东西回来,这次皇帝看清了,她抱的是一个刚出生没多久浑身赤.裸的小婴儿,而那小婴儿的腰部有一处红色的胎记,像是一个桃子的形状,
皇帝怔怔望着那不知到底是鬼魂还是什么的东西,霎时间,恐惧感铺天盖地袭来。
想着,他拔腿往召德院跑。
德妃正在哄自己的小女儿吃奶,突兀的,大门巨响,接着她看见皇帝浑身湿淋淋的跑了进来。
皇还不等德妃激动开口,皇帝直接打断她。
让朕看看。说着,他一把抱过茗希,扯开她的襁褓。
果然,在茗希的腰间就有一块暗红色的胎记。
熹淑妃抱着孩子匆匆而过的模样不断在脑海中盘旋。
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蹊跷?
想着,皇帝将茗希重新放回摇篮里,他双手按住德妃的肩膀,一字一顿地说道:
德妃,你同朕说实话,当初你用自己的女儿调换琳昭仪的儿子一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德妃一听这句话,心凉了半分:
是不是真的,皇上不是早就知道了么。
那朕再问你,到底,是不是熹淑妃教唆你让你这么做的。
德妃瞬时瞪大眼睛,眼眶里噙满泪花。
她看着皇帝,忽而间将头埋进他怀中,凄凄惨惨喊着:
皇上,您终于愿意相信我了
皇帝紧咬牙关,慢慢地抱住德妃。
她这些日子在召德院受尽折磨,吃不饱穿不暖,还总也胡思乱想,一直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整个人瘦的只剩皮包骨,甚至抱在怀中都有一种不切实的空虚感。
你受委屈了。皇帝摸着她的头发,温柔说道。
但此时的德妃已经完全将那些繁琐复杂的宫中礼仪抛之脑后,只是紧紧抱着皇帝不停重复着:
您终于来找我了。
长清宫内,余鹤正坐在桌前,枕着自己的一只手臂,望着眼前的宫灯发呆。
若廷耷拉着眉毛慢慢走了回来。
怎么样,贵妃娘娘现在情绪有好一点么?余鹤也是,半死不活地问道。
若廷点点头,坐在余鹤旁边,唉声叹气。
你说,咱们的计划怎么会被熹淑妃知道的呢,而且今天皇叔表现太诡异了。若廷托着腮,用他那不太聪明的小脑袋思考着。
有内奸呗。余鹤摸着宫灯的灯罩,感受着温热在指尖划过。
内奸?是谁!若廷立马来了精神,几乎是一跃而起。
还不就是你那个傻子的皇叔的心机婊暗卫出野同志。余鹤叹了口气。
天啊,我一直以为他对我皇叔是绝对忠心的,没想到他这次害了我皇叔还差点害了我母妃!若廷气得一拍桌子。
我现在只是想,你皇叔就那么承认了,觊觎贵妃娘娘,甚至还觊觎皇位,这不是找死嘛?
若廷揉着小脑袋瓜:谋逆可是大罪啊,我皇叔,怎么可能呢。
两人干脆靠在一起,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发起呆。
殿下,小栗子公公在么?
正惆怅着,忽然听到一声阴阳怪气的问询。
扭头一看,一个小太监正举着伞站在门口。
怎么了。余鹤马上站起身。
那小太监一抹额头的雨水,急促道:
皇上召您过去呢。
余鹤还没说什么,若廷一听倒是慌了。
都这个时候了,父皇召他过去所为何事?
小太监摇摇头:这,奴才就不清楚了。
余鹤穿好外套,提过灯笼,对若廷说道:那我先过去一趟。
若廷拉住他,摇摇头,意思是不让他过去。
余鹤勉强扯起一丝苦笑:皇上之命,我岂敢违抗。
说罢,便撑起伞跟着那个小太监一道离开了长清宫。
这扰人的雨下下停停,余鹤就跟着那小太监不停地撑伞关伞,但心里也一直犯嘀咕。
这个时间了,皇帝召自己做什么呢,难道是知道自己和殷池雪走得近,所以找自己调查殷池雪谋逆一事?
那可得好好和他说道说道。
殷池雪一旦真的背负上这种罪名,除了死不会有第二种结局吧。
余鹤越想越烦,干脆发泄似的使劲甩了甩伞上的水,甩了旁边那小太监一头一脸。
来到御书房,见里面亮着灯,门口摆了只火炉,正烧的旺盛。
余鹤深吸一口气,在心中暗暗给自己加油打气,然后在小太监的目视下走进了御书房。
本以为大概又是一场腥风血雨,但意外的,御书房可真安静啊。
德妃娘娘?琳昭仪?可当他看到一旁坐着的两个女人时,瞬间惊的嘴巴都合不拢。
两人正抱着自己的孩子,同之前大不相同。
表情柔和了,穿衣服也华丽干净了,甚至于见到余鹤的那一瞬间,还微笑着冲他点头示意。
余鹤有些不明所以,心道她俩人怎么也在这,还换了身行头,看着怪像回事儿的。
难道是?皇帝已经原谅了她们?
皇帝就站在一边,来回翻看当时那封所谓的琳昭仪写给宫女锦媛的书信,表情肃穆。
不大一会儿,皇太后也来了,旁边跟着皇后,还有那个顶烦人的茗芸长公主。
皇帝赶紧扶老太太坐好,顺便给皇后准备了上座。
皇上,您喊奴才来是所为何事。见皇帝卖了半天关子,余鹤终于是忍不住了。
皇帝沉吟片刻,然后道:
再等等。
余鹤不说话了,就那么缩着身子跪在那里。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这个世界完结,可以宰了
第53章 废位太子【完结】
就在余鹤在心中叨叨逼逼嚷着腿快跪断了的时候, 身后猛然响起极富节奏的脚步声。
余鹤下意识回过头查看。
入眼便是一袭绛红底色金线刺绣的扩绣长衫襦衣,向上看去便是一张极其艳丽的脸。
但余鹤对于这张漂亮的脸非但一丝好感也没有, 甚至是厌恶到想跳起来给她一耳光。
熹淑妃昂首阔步走进御书房内, 刚要委身同皇上行礼, 却赫然发现这里倒是热闹的很。
除了皇太后和皇后外,就连早就被打入冷宫的德妃以及琳昭仪走在这里,人模狗样的坐得端庄。
甚至还有几位翰林院的大学士,都恭敬候在一边。
熹淑妃微怔一下, 但马上调节好情绪,扬起嘴角笑得温柔:
不知这么晚了皇上召臣妾过来所为何事。
朕召你来所为何事,你难道心里一点都不清楚?皇帝缓缓开口。
他始终背对着熹淑妃,背着手。
熹淑妃抬眼看了眼皇帝的背影, 又看了看满脸焦灼之色的皇太后,努力使自己冷静下来。再次扯起嘴角笑道:
臣妾又没有未卜先知的能耐, 哪能猜得到皇上的心思。
这时候,皇帝猛地转身, 他看着熹淑妃,眼神异常冷漠:
你不知?你不是聪明的很么?怎会不知。
皇上在说什么,臣妾不明白。熹淑妃低下头,故作温顺。
是了,自己再怎么说都是皇太后的亲侄女, 就算事情败露皇帝起了杀心,但只要有皇太后在,就没人敢动自己一根毫毛。
来人, 纸笔伺候!
皇帝一声冷喝,马上就有小太监端着文房四宝毕恭毕敬走了过来。
娘娘,请。小太监佝偻着腰,将纸笔呈到熹淑妃面前。
皇上,这是何意。熹淑妃不解问道。
皇帝从桌上拿起一封信,扬了扬:
这是当初你建议搜查琳昭仪寝宫时搜到的,里面是琳昭仪与宫女锦媛来往的书信,大意是要凭借小栗子一事陷害太子。
熹淑妃心里一咯噔,马上抬眼看向坐在一边的琳昭仪。
她正抱着自己的儿子哄着他睡觉,根本都没有看这边,仿佛一副置身事外的模样。
当时朕在气头上,几乎是不经考证便毫不犹豫地信了,现在想来觉得未免太过巧合。
说着,他将信甩到桌子上。
朕只要你写几个字,同这信里的笔迹做个对比,如若冤枉了你,朕自会还你清白。
皇上,您也看到了,这个叫小栗子的太监都能模仿臣妾的笔迹伪造书信,为何别人就不能,就算是笔迹一模一样又怎样,难道就能断定这是臣妾做的了?
熹淑妃振振有词道。
但她不着痕迹捏紧手的动作还是被余鹤看了个一清二楚。
她现在应该非常紧张,以至于会下意识习惯性地做出这个动作。
朕说了,这件事朕自会定夺,现在,朕要你写字,你可是要抗旨?皇帝眉毛一挑,似乎耐心已经被磨干净了。
熹淑妃紧紧咬住下唇,半晌,摇摇头:臣妾不敢。
旁边举着文房四宝的小太监又把托盘往熹淑妃面前凑了凑。
熹淑妃深吸一口气,缓缓接过托盘,接着在地上铺好纸,沾了墨汁
她的手一直在抖,并且在通过不停吞咽的动作来缓解紧张。
不要浪费朕的时间!
随着皇帝一声怒喝,熹淑妃认命地将毛笔戳在宣纸上。
她颤巍巍地写下:
我本将心向明月;
奈何明月照沟渠。
这两行诗。
熹淑妃放下笔:臣妾写完了。
小太监立马将熹淑妃写的那行字呈上给皇上,旁边几个翰林院的学士立马凑上前来,拿过两封书信仔细对比着。
余鹤在一边小心翼翼地看着,一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他现在恐怕比熹淑妃更紧张,因为这关系到殷池雪的清白,关系到若廷的未来,关系到自己能不能回到现代。
他更怕,怕这个熹淑妃阴险狡诈却又不得不说她聪慧过人,怕她再使什么手段,又将自己择的一干二净。
那几个翰林院的学士研究了半天,表情肃穆,看不出喜忧。
接着,其中一位代表上前一步,对着皇帝一拱手:
皇上,这两封书信的笔迹,的确不是来自同一个人。
此话一出,恐怕是只有皇太后稍稍松了一口气,原本还置身事外的琳昭仪她们都不约而同地蹙起了眉头。
余鹤呆呆地望着一旁的熹淑妃,有些不可置信。
确实是,这宫中的太监宫女大多都是不识字的,能写下陷害琳昭仪书信的绝对就是熹淑妃,那么,怎么可能两封信笔迹不一样呢。
难道是几个鉴定笔迹的大学士中有内奸?或者说鉴定过程出了什么差错?
熹淑妃跪在地上,缓缓磕了个头,满脸悲壮之色:
皇上,臣妾对您一片赤诚,天地可鉴,或许正因如此才挡了某些人的利益,所以他们根本是想至臣妾于死地啊!
就连皇帝,都匪夷所思。
他那晚在锦荣阁看到的那一幕,就好像是上天故意将当日情形重现给他看,提醒他不可使忠良蒙冤,更不可让奸佞逃过一劫。
眼见事情发展到这一地步,一旁的琳昭仪忍不住攥紧了手。
难道自己蒙受的不白之冤,又被这个人区区几句话便一了百了么?那么自己遭受的委屈,自己的公道,谁又能讨回呢?
她的眼眶渐渐发红,指甲深深掐进肉里。
手心传来的刺痛感就像是一根小针,迅速扎了一下她的脑神经。
倏然间,琳昭仪猛地瞪大眼睛,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
你不用狡辩了。琳昭仪忽然站起身,直勾勾盯着熹淑妃。
众人循声望去,就见琳昭仪将自己的孩子交给一旁的侍女小琪,疾步走到熹淑妃面前。
接着,众人还没反应过来,只听得一声响亮的耳光声。
再看过去,就看到熹淑妃被那一耳光扇的脸偏了过去,侧边的发丝凌乱垂下,很快她的左脸便红了一片。
熹淑妃马上捂着脸回过头,不可置信地怒视着琳昭仪。
一旁的太监学士甚至是皇太后都不敢说话,只有余鹤,忍不住悄悄对琳昭仪竖起了大拇指。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