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厂需要你这样的人才——雾十(3)
院中有一棵至少有百年树龄的古树,需要几人才能合抱,常年绿荫如盖,生机盎然,看上去就透着那么一股子沁人心脾的悠然自得。
来过池宁这栋外宅的人,就没有不喜欢的。
年迈的宅老来到池宁身边,征求意见:您是先沐浴,用膳,还是休息?
池宁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喝粥。他这人重欲,口腹之欲的欲,祭五脏庙永远是他人生的头等大事。
花厅内,四个小菜一碗粥,早已经摆放齐整。腌菜爽口,稠粥鲜美,粥里还有池宁最喜欢的瑶柱、柔鱼等海味,暖暖的一碗海鲜粥下肚,再不会有比这更快乐的事情。
乌木就摆在池宁一眼便能看见、一下就能拿到的地方,用池宁的危险发言来说就是,他是一刻也不想和原君大人分开。
在池宁吃饭的时候,宅老开始汇报工作,这个时候永远是池宁最好说话又乐于解释的时候。
池宁的出身不算好,入宫后才在内书堂开了蒙,没沦落成一个文盲。也因此,在他这里没有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讲究。相反,他很是有那么一套歪门邪道的理论,觉得圣人所言的食不言,是说嘴里嚼着东西的时候不要说话,而不是一整个吃饭的过程都不能说话。那听起来就很沉闷,进食本该是一件快乐的事,什么也不能破坏它。
请安折子苦菜已经给我了,您看是咱们自己递进去,还是想办法找找其他大人?宅老不仅是池宁的内宅管家,也负责打点池宁对外的公务往来。
宦官回京复命,第一步和朝臣没什么区别疏奏请安,然后就是在家老实等着圣人传唤。
宅老会有此一问,是怕有心人压了池宁的折子。
这内宫外朝有多少人希望池宁回来,就有多少人不希望他回来。而且说白了,天子其实也并不需要池宁,池宁从不是这位新皇的心腹。在这个敏感时刻,圣人突然急召池宁回京,本就是一个很奇怪的举动,想不引起各方的深思都不太可能。
不用找。我能联系谁?池宁吃饱喝足,伸了个懒腰,懒洋洋的样子和他养的黑猫像了个十足。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原君的法术加持,不管池宁做何种动作,都能在赏心悦目的同时自带城府之感,宛如一只打盹的猛虎,它想怎么样都行,旁人却是不敢草率上前试探的。
正常上折就行,毕竟你池爷爷我,可是个纯臣呢。
宅老听到池宁这么不要脸的话,连眼睛都没眨一下,绷着满脸的皱纹,淡定得不行。
苦菜就更加厉害了,立刻开始了无脑吹捧:是啊,这朝野上下,谁不知道您最是忠君爱国,从不结党营私呢?
全员恶人,没有错了。
池宁再一次把手放在了乌木上,眼含深情:【您知道圣人把我叫回来,到底是为了什么吗?】
原君:【知道。】
池宁:【那您愿意说说吗?】
原君:【相亲。】
池宁:哈???
第4章 努力当爹第四天:
池宁紧接着就问出了关键问题:【谁相亲?】
原君:【静王世子。】
池宁点点头,懂了
静王的独子也确实到了适婚的年龄。
这件事要分成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大启皇室因为祖训而产生的极其特殊的选婚方式;另外一方面,则是静王。
不管是选婚,还是静王,背后的水都很深。既牵扯到才强行稳固下来的皇权,又牵扯到了太后有琴氏。新帝既不能太捧着静王,给外界一种错误的信号,又不能得罪,真因为这事儿把静王给逼反了,那就太可笑了。
总之这就是一块烫手山芋。宦官内部本就没多少人敢接,更不用说这人还不能是带着明显新帝烙印的人,又或者是已经有倒戈新帝倾向的人。
【倒不是非我不可,但我却是最合适的。】池宁一点就透。他的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桌面,大脑飞速推导着此事背后的利弊。静王虽不是太后生的,却是在太后身边养大的,而因为一些特殊的历史原因,池宁勉强可以说是半个太后的人。
也就是说,这事办好了,则皆大欢喜,办砸了也不用新帝和他的人背锅。
池宁霍地站起身,并不去管身边伺候的人有着怎么样的诧异,只自顾自地抱着他的宝贝乌木,开始了在房中的踱步。
【启用因卷入师父一案而被下放的我,就是陛下对老娘娘发起的一次试探,他想破冰了。】这对表面关系的天家母子能不能言归于好,就要看太后接不接招了。
两位顶级大佬到底在想什么,是战是和,对于如今的池宁来说其实并不重要。他真正关心的是:【我把这事办成了,既可以让太后老娘娘开心,又算是帮天子解了围,说不定还能在未来的静王世子妃、静王妃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
一举数得,干了!
原君提醒了一声:【也有一种可能是你把这三方都得罪了。】
在几方势力中游走,就像是一个花心的渣男在几个姑娘间反复横跳,很容易翻船的。
池渣男不为所动,准备将渣进行到底,嘴上还说得特别好听:【我有了您的帮助,犹如猛虎添翼。若是这样还能把事情给办砸了,那就是活该我去死。】
原君没再说话,但莫名地,池宁能感觉到,原君对他的说辞很满意。
在思忖完自己的升官之道后,池宁就心满意足地又沉沉睡了过去。一路的舟车劳顿,让他远比他看起来的要累。
而除了吃以外,池宁最喜欢的就是睡觉。
因为睡着了,梦里什么都有。
宅老倒是有心提醒两句,好比让池宁先沐浴一番,万一宫里突然召见呢。
但池宁却一点也不着急。
他一共给宫里上了两道请安折子,一道自然是给了无为殿的天子,第二道则给了仁寿宫的太后。如果他所料没错,这两道折子最终都会石沉大海。不回他的原因各有所异,但结果肯定是一致且不变的。
在从原君口中提前得知了天子急召他回京的原因之后,池宁又让宅老多准备了一张递到静王府的拜帖。
回不回的都无所谓,重点是要先有个态度摆在那里。
池宁还真不怕有人敢挡他的折子,他怕的就是没人挡。在陷入沉睡前,他还不放心地摸了摸抱在怀里的宝贝乌木:【会有人压下我的折子的吧?】
你对自己在大内众人心中的杀伤力,都没有数的吗?原君不需要能掐会算,就可以笃定回答:【一定会。】
现实的情况也一如池宁所希望的,宫里今天暂且想不起他呢。
池宁总算是睡了一个饱觉,从一大早,睡过了日上三竿和午膳,直奔着下午而去。一直到晡时,他才昏昏沉沉地醒了过来。
池宁就这么呆呆地歪在高床软枕之上,这一回他倒是不着急清醒过来了,只享受起了大脑放空的感觉。从外表看来,池宁此时正是目如点漆,双颊红粉,连一直很淡的薄唇,都终于染上了绯红的色彩。这让池宁整个人从写意的水墨画,瞬间进阶成了浓墨重彩的彩色工笔画,精致细腻,极尽艳丽。
他就这么一直呆到了眼睛重新有神,这才不紧不慢地叫了水。
沐浴焚香,洗漱更衣。
在呷了一口上好的热茶,开始享受貌美婢女的揉捏按摩之后,池宁才终于感觉自己又活了过来。
真真是舒服到了骨头缝里。
他有一搭没一搭地抚摸着他的乌木,瘫坐在榻子上,看着屋内无一不精、无一不美的布置,笑眯了一双眼睛。
外面千好万好,总不如自己家里好,他感慨:真是舒坦啊。
婢子暮春低眉垂目,和软一笑:爷回来了,我们也舒坦。
池宁就喜欢听这种奉承他的吉祥话,多多益善,来者不拒。听着婢子们竞相像百灵鸟一样你一言我一语,哪怕明知道大家不过是迫于生计,没那么多的真情实感,他也会觉得开心。
门口的帘外,传来了宅老的声音:大人,翰林院的苏大人来了。
池宁很快便想起了这位苏大人是谁翰林院修撰,苏辂(lu)苏乘殷。在记人方面,池宁几乎到了过目不忘的地步,这也是他能在内廷之中搏杀出来的原因之一。
苏辂是己亥科的三元状元,受封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本该掌修国史与实录。可惜,生不逢时,苏状元没入翰林院几天,他这个刚出炉的天子门生,就换了脑袋顶上的皇帝。榜眼探花有后台的有后台、有出身的有出身,早早改换门庭,重新开始。只有苏辂是寒门出身,既没爹又没娘,性子还傲,便被剩了下来。
最终竟沦落到了去内书堂教书。
内书堂,就是太宗皇帝专门设来给小宦官上学的地方。七到十岁的阉童,二三百人,一起选入内书堂,在四名翰林院词臣的教习下开始读书,为的自然是有朝一日能通些文墨,好在内廷出人头地。
历朝历代,让宦官读书的规矩都是闻所未闻的,只有本朝有。
对于池宁这样自小入宫的阉童来说,去内书堂读书,就是他们改变人生的通天之路,是需要感恩戴德、求也求不来的美差。
但对于奉命教书的翰林官来说,这样的工作性质就有点两极分化了。若是想要与宦官打好关系,这自然也是一份不错的差事。能被选入内书堂的小内侍,无一例外都会在日后走上宦官仕途,不说人人都能成为大太监吧,至少也会成为一处掌事。和这样的宦官早早结交,肯定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若是看不起宦官的文臣,摊上这么一门差事,那就无异于是折辱了。
苏辂很不幸,就属于痛苦的后者,为了看他更加痛苦,整他的人想尽办法把他钉死在了内书堂。
这样一个风骨之臣,本不应该认识只喜欢听人奉承自己的池宁。
但,命运就是这么神奇。
不仅让池宁遇到了几乎已经被打入谷底的苏辂,还让他看到了这位苏修撰不同的一面。苏辂对宦官其实并没有什么鄙夷之情,甚至对小孩子、对教书都极有耐心。他的痛苦是装出来的。因为他要是表现的每天都很快乐,那就没办法安静教书了。
池宁当下就被苏辂这清奇的骨骼给惊到了。
正巧苏辂当时遇到了一桩不大不小的难事,对于池宁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于是他就给苏辂送了个顺水人情。
并且大大方方地告诉了苏辂,他帮他,主要是因为他看上了他的脸。美姿仪,神风清,芝兰玉树,朗月入怀,再没有比苏辂更完美的状元郎形象。
说得再直白点,喜欢一切赏心悦目事物的池宁,又想认个儿子了。他自己其实也说不清楚,自己这复杂的一腔父爱到底因何而生。只是他从不会为难自己,他想要,他就会去想办法拥有。
你当我的乖乖儿,爹自然会为你披荆斩棘。成就成,不成就不成。池宁在这方面的口碑极好,从不强人所难,也不会在被拒绝后打击报复。
结果,池宁刚给苏辂平了事,就下台滚蛋,收拾行囊去江左养老了。他也就再没想过苏辂的事。
没想到,苏辂自己倒是主动上了门。
爹。这一声爹,干脆到不可思议,一点认贼作父的心理障碍都没有。
池宁都开始有点佩服苏辂了,就这心性,这投资眼光,日后那必须能成为一方人物啊。
原君突然开口:【找回我,你什么感觉?】
池宁不假思索,立刻就对上了原君的频道:【您就是我的天,就是我的地,就是我生命的四分之三。我能找回您,自然是侥天之幸,惊喜万分,就像找回了主心骨的感觉呀。】
池宁的话直白热烈,抑扬顿挫。明明是很大路货的套话,偏偏他就能说出不一样的肺腑之感。
原君满意了,说出了他突然开口的原因:【我需要进食。】
原君不是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是神,按池宁的理解来说就是另外一种比普通人稍微厉害那么一点的物种。只要是活着的东西就得吃饭,补充能量,邪神也不例外。只不过邪神的食谱也很邪性。
【我以执为生。】原君介绍起食物的声音并没多少起伏,【看到你儿子领口的那个花瓣了吗?那就是执,或者按你们的理解来说,那是一桩情债。】
池宁自打苏辂一进门,其实就注意到了,那花瓣盘踞在苏辂白皙纤细的脖颈处,鲜血淋漓,十分瘆人,偏偏苏辂和其他人对此都视若无睹,仿佛它并不存在。池宁不信鬼神,却很爱看话本,玄学的基础术语他都懂:【这是苏辂的桃花债?】
【更像是人为施下的桃花孽。不过这个世间根本没有玄学,你不要迷信。】原君的声音多了些不满,好像很是不屑那些奇门遁甲、风水学说。
一个邪神,告诉一个人类,不要迷信。
池宁:您自己听听,您说的这是人话吗?
作者有话要说:
PS:明朝的宦官从永乐年间开始,确实是需要读书的。就像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规矩一样,宦官也是一样的,不读书,几乎很难成为呼风唤雨的大太监。小时候是翰林官教,长大了甚至有可能是阁臣教。总之,知识改变命运啊(喂)。
又PS:文中不走玄学理论,走的是我瞎瘠薄扯淡的执念,大家不要信,请相信科学。
第5章 努力当爹第五天:
皇宫,司礼监。
位于紫禁城无疆山斜后方的司礼监,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天。这里自打发迹始矣,从来都是这般门庭若市、宫人如云的热闹样子。
走过的、路过的小宦官,无不对这座还没有旁边内官监一半大的官署,充满了渴望与向往。
大启建国时,在大内成立了十二监,为的是方便管理所有的宦官与宫中内务。十二监,顾名思义,就是有十二个内廷机构,负责不同的内务。其中以司礼监为尊。
司礼监诞生之初,管的本只是宫内礼仪,但在一代代掌印的不懈努力下,他们拥有了批红特权。这应该是专属于皇帝的行政特权。皇帝不愿意下放给内阁,自己又懒得工作,便推给了身边的宦官,日积月累之下,才有了司礼监一家独大的今天。
现在的司礼监,甚至已经有了大内第一署的招摇名头。
司礼监的一把手,也就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更是有了内相的野称,位同首辅。司礼监与内阁既可以相辅相成,也可以分庭抗礼。
这也是池宁处心积虑要进入司礼监的原因,他也想掌控雷电,呼风唤雨。
如果池宁的师父还在,先皇没有出事,一切顺利发展的话,那么池宁确实是有机会进入文华堂绩学的。所有宦官都知道,有了文华堂的镀金,下一步就是直升司礼监。
恋耽美
来过池宁这栋外宅的人,就没有不喜欢的。
年迈的宅老来到池宁身边,征求意见:您是先沐浴,用膳,还是休息?
池宁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喝粥。他这人重欲,口腹之欲的欲,祭五脏庙永远是他人生的头等大事。
花厅内,四个小菜一碗粥,早已经摆放齐整。腌菜爽口,稠粥鲜美,粥里还有池宁最喜欢的瑶柱、柔鱼等海味,暖暖的一碗海鲜粥下肚,再不会有比这更快乐的事情。
乌木就摆在池宁一眼便能看见、一下就能拿到的地方,用池宁的危险发言来说就是,他是一刻也不想和原君大人分开。
在池宁吃饭的时候,宅老开始汇报工作,这个时候永远是池宁最好说话又乐于解释的时候。
池宁的出身不算好,入宫后才在内书堂开了蒙,没沦落成一个文盲。也因此,在他这里没有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讲究。相反,他很是有那么一套歪门邪道的理论,觉得圣人所言的食不言,是说嘴里嚼着东西的时候不要说话,而不是一整个吃饭的过程都不能说话。那听起来就很沉闷,进食本该是一件快乐的事,什么也不能破坏它。
请安折子苦菜已经给我了,您看是咱们自己递进去,还是想办法找找其他大人?宅老不仅是池宁的内宅管家,也负责打点池宁对外的公务往来。
宦官回京复命,第一步和朝臣没什么区别疏奏请安,然后就是在家老实等着圣人传唤。
宅老会有此一问,是怕有心人压了池宁的折子。
这内宫外朝有多少人希望池宁回来,就有多少人不希望他回来。而且说白了,天子其实也并不需要池宁,池宁从不是这位新皇的心腹。在这个敏感时刻,圣人突然急召池宁回京,本就是一个很奇怪的举动,想不引起各方的深思都不太可能。
不用找。我能联系谁?池宁吃饱喝足,伸了个懒腰,懒洋洋的样子和他养的黑猫像了个十足。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原君的法术加持,不管池宁做何种动作,都能在赏心悦目的同时自带城府之感,宛如一只打盹的猛虎,它想怎么样都行,旁人却是不敢草率上前试探的。
正常上折就行,毕竟你池爷爷我,可是个纯臣呢。
宅老听到池宁这么不要脸的话,连眼睛都没眨一下,绷着满脸的皱纹,淡定得不行。
苦菜就更加厉害了,立刻开始了无脑吹捧:是啊,这朝野上下,谁不知道您最是忠君爱国,从不结党营私呢?
全员恶人,没有错了。
池宁再一次把手放在了乌木上,眼含深情:【您知道圣人把我叫回来,到底是为了什么吗?】
原君:【知道。】
池宁:【那您愿意说说吗?】
原君:【相亲。】
池宁:哈???
第4章 努力当爹第四天:
池宁紧接着就问出了关键问题:【谁相亲?】
原君:【静王世子。】
池宁点点头,懂了
静王的独子也确实到了适婚的年龄。
这件事要分成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大启皇室因为祖训而产生的极其特殊的选婚方式;另外一方面,则是静王。
不管是选婚,还是静王,背后的水都很深。既牵扯到才强行稳固下来的皇权,又牵扯到了太后有琴氏。新帝既不能太捧着静王,给外界一种错误的信号,又不能得罪,真因为这事儿把静王给逼反了,那就太可笑了。
总之这就是一块烫手山芋。宦官内部本就没多少人敢接,更不用说这人还不能是带着明显新帝烙印的人,又或者是已经有倒戈新帝倾向的人。
【倒不是非我不可,但我却是最合适的。】池宁一点就透。他的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桌面,大脑飞速推导着此事背后的利弊。静王虽不是太后生的,却是在太后身边养大的,而因为一些特殊的历史原因,池宁勉强可以说是半个太后的人。
也就是说,这事办好了,则皆大欢喜,办砸了也不用新帝和他的人背锅。
池宁霍地站起身,并不去管身边伺候的人有着怎么样的诧异,只自顾自地抱着他的宝贝乌木,开始了在房中的踱步。
【启用因卷入师父一案而被下放的我,就是陛下对老娘娘发起的一次试探,他想破冰了。】这对表面关系的天家母子能不能言归于好,就要看太后接不接招了。
两位顶级大佬到底在想什么,是战是和,对于如今的池宁来说其实并不重要。他真正关心的是:【我把这事办成了,既可以让太后老娘娘开心,又算是帮天子解了围,说不定还能在未来的静王世子妃、静王妃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
一举数得,干了!
原君提醒了一声:【也有一种可能是你把这三方都得罪了。】
在几方势力中游走,就像是一个花心的渣男在几个姑娘间反复横跳,很容易翻船的。
池渣男不为所动,准备将渣进行到底,嘴上还说得特别好听:【我有了您的帮助,犹如猛虎添翼。若是这样还能把事情给办砸了,那就是活该我去死。】
原君没再说话,但莫名地,池宁能感觉到,原君对他的说辞很满意。
在思忖完自己的升官之道后,池宁就心满意足地又沉沉睡了过去。一路的舟车劳顿,让他远比他看起来的要累。
而除了吃以外,池宁最喜欢的就是睡觉。
因为睡着了,梦里什么都有。
宅老倒是有心提醒两句,好比让池宁先沐浴一番,万一宫里突然召见呢。
但池宁却一点也不着急。
他一共给宫里上了两道请安折子,一道自然是给了无为殿的天子,第二道则给了仁寿宫的太后。如果他所料没错,这两道折子最终都会石沉大海。不回他的原因各有所异,但结果肯定是一致且不变的。
在从原君口中提前得知了天子急召他回京的原因之后,池宁又让宅老多准备了一张递到静王府的拜帖。
回不回的都无所谓,重点是要先有个态度摆在那里。
池宁还真不怕有人敢挡他的折子,他怕的就是没人挡。在陷入沉睡前,他还不放心地摸了摸抱在怀里的宝贝乌木:【会有人压下我的折子的吧?】
你对自己在大内众人心中的杀伤力,都没有数的吗?原君不需要能掐会算,就可以笃定回答:【一定会。】
现实的情况也一如池宁所希望的,宫里今天暂且想不起他呢。
池宁总算是睡了一个饱觉,从一大早,睡过了日上三竿和午膳,直奔着下午而去。一直到晡时,他才昏昏沉沉地醒了过来。
池宁就这么呆呆地歪在高床软枕之上,这一回他倒是不着急清醒过来了,只享受起了大脑放空的感觉。从外表看来,池宁此时正是目如点漆,双颊红粉,连一直很淡的薄唇,都终于染上了绯红的色彩。这让池宁整个人从写意的水墨画,瞬间进阶成了浓墨重彩的彩色工笔画,精致细腻,极尽艳丽。
他就这么一直呆到了眼睛重新有神,这才不紧不慢地叫了水。
沐浴焚香,洗漱更衣。
在呷了一口上好的热茶,开始享受貌美婢女的揉捏按摩之后,池宁才终于感觉自己又活了过来。
真真是舒服到了骨头缝里。
他有一搭没一搭地抚摸着他的乌木,瘫坐在榻子上,看着屋内无一不精、无一不美的布置,笑眯了一双眼睛。
外面千好万好,总不如自己家里好,他感慨:真是舒坦啊。
婢子暮春低眉垂目,和软一笑:爷回来了,我们也舒坦。
池宁就喜欢听这种奉承他的吉祥话,多多益善,来者不拒。听着婢子们竞相像百灵鸟一样你一言我一语,哪怕明知道大家不过是迫于生计,没那么多的真情实感,他也会觉得开心。
门口的帘外,传来了宅老的声音:大人,翰林院的苏大人来了。
池宁很快便想起了这位苏大人是谁翰林院修撰,苏辂(lu)苏乘殷。在记人方面,池宁几乎到了过目不忘的地步,这也是他能在内廷之中搏杀出来的原因之一。
苏辂是己亥科的三元状元,受封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本该掌修国史与实录。可惜,生不逢时,苏状元没入翰林院几天,他这个刚出炉的天子门生,就换了脑袋顶上的皇帝。榜眼探花有后台的有后台、有出身的有出身,早早改换门庭,重新开始。只有苏辂是寒门出身,既没爹又没娘,性子还傲,便被剩了下来。
最终竟沦落到了去内书堂教书。
内书堂,就是太宗皇帝专门设来给小宦官上学的地方。七到十岁的阉童,二三百人,一起选入内书堂,在四名翰林院词臣的教习下开始读书,为的自然是有朝一日能通些文墨,好在内廷出人头地。
历朝历代,让宦官读书的规矩都是闻所未闻的,只有本朝有。
对于池宁这样自小入宫的阉童来说,去内书堂读书,就是他们改变人生的通天之路,是需要感恩戴德、求也求不来的美差。
但对于奉命教书的翰林官来说,这样的工作性质就有点两极分化了。若是想要与宦官打好关系,这自然也是一份不错的差事。能被选入内书堂的小内侍,无一例外都会在日后走上宦官仕途,不说人人都能成为大太监吧,至少也会成为一处掌事。和这样的宦官早早结交,肯定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若是看不起宦官的文臣,摊上这么一门差事,那就无异于是折辱了。
苏辂很不幸,就属于痛苦的后者,为了看他更加痛苦,整他的人想尽办法把他钉死在了内书堂。
这样一个风骨之臣,本不应该认识只喜欢听人奉承自己的池宁。
但,命运就是这么神奇。
不仅让池宁遇到了几乎已经被打入谷底的苏辂,还让他看到了这位苏修撰不同的一面。苏辂对宦官其实并没有什么鄙夷之情,甚至对小孩子、对教书都极有耐心。他的痛苦是装出来的。因为他要是表现的每天都很快乐,那就没办法安静教书了。
池宁当下就被苏辂这清奇的骨骼给惊到了。
正巧苏辂当时遇到了一桩不大不小的难事,对于池宁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于是他就给苏辂送了个顺水人情。
并且大大方方地告诉了苏辂,他帮他,主要是因为他看上了他的脸。美姿仪,神风清,芝兰玉树,朗月入怀,再没有比苏辂更完美的状元郎形象。
说得再直白点,喜欢一切赏心悦目事物的池宁,又想认个儿子了。他自己其实也说不清楚,自己这复杂的一腔父爱到底因何而生。只是他从不会为难自己,他想要,他就会去想办法拥有。
你当我的乖乖儿,爹自然会为你披荆斩棘。成就成,不成就不成。池宁在这方面的口碑极好,从不强人所难,也不会在被拒绝后打击报复。
结果,池宁刚给苏辂平了事,就下台滚蛋,收拾行囊去江左养老了。他也就再没想过苏辂的事。
没想到,苏辂自己倒是主动上了门。
爹。这一声爹,干脆到不可思议,一点认贼作父的心理障碍都没有。
池宁都开始有点佩服苏辂了,就这心性,这投资眼光,日后那必须能成为一方人物啊。
原君突然开口:【找回我,你什么感觉?】
池宁不假思索,立刻就对上了原君的频道:【您就是我的天,就是我的地,就是我生命的四分之三。我能找回您,自然是侥天之幸,惊喜万分,就像找回了主心骨的感觉呀。】
池宁的话直白热烈,抑扬顿挫。明明是很大路货的套话,偏偏他就能说出不一样的肺腑之感。
原君满意了,说出了他突然开口的原因:【我需要进食。】
原君不是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是神,按池宁的理解来说就是另外一种比普通人稍微厉害那么一点的物种。只要是活着的东西就得吃饭,补充能量,邪神也不例外。只不过邪神的食谱也很邪性。
【我以执为生。】原君介绍起食物的声音并没多少起伏,【看到你儿子领口的那个花瓣了吗?那就是执,或者按你们的理解来说,那是一桩情债。】
池宁自打苏辂一进门,其实就注意到了,那花瓣盘踞在苏辂白皙纤细的脖颈处,鲜血淋漓,十分瘆人,偏偏苏辂和其他人对此都视若无睹,仿佛它并不存在。池宁不信鬼神,却很爱看话本,玄学的基础术语他都懂:【这是苏辂的桃花债?】
【更像是人为施下的桃花孽。不过这个世间根本没有玄学,你不要迷信。】原君的声音多了些不满,好像很是不屑那些奇门遁甲、风水学说。
一个邪神,告诉一个人类,不要迷信。
池宁:您自己听听,您说的这是人话吗?
作者有话要说:
PS:明朝的宦官从永乐年间开始,确实是需要读书的。就像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规矩一样,宦官也是一样的,不读书,几乎很难成为呼风唤雨的大太监。小时候是翰林官教,长大了甚至有可能是阁臣教。总之,知识改变命运啊(喂)。
又PS:文中不走玄学理论,走的是我瞎瘠薄扯淡的执念,大家不要信,请相信科学。
第5章 努力当爹第五天:
皇宫,司礼监。
位于紫禁城无疆山斜后方的司礼监,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天。这里自打发迹始矣,从来都是这般门庭若市、宫人如云的热闹样子。
走过的、路过的小宦官,无不对这座还没有旁边内官监一半大的官署,充满了渴望与向往。
大启建国时,在大内成立了十二监,为的是方便管理所有的宦官与宫中内务。十二监,顾名思义,就是有十二个内廷机构,负责不同的内务。其中以司礼监为尊。
司礼监诞生之初,管的本只是宫内礼仪,但在一代代掌印的不懈努力下,他们拥有了批红特权。这应该是专属于皇帝的行政特权。皇帝不愿意下放给内阁,自己又懒得工作,便推给了身边的宦官,日积月累之下,才有了司礼监一家独大的今天。
现在的司礼监,甚至已经有了大内第一署的招摇名头。
司礼监的一把手,也就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更是有了内相的野称,位同首辅。司礼监与内阁既可以相辅相成,也可以分庭抗礼。
这也是池宁处心积虑要进入司礼监的原因,他也想掌控雷电,呼风唤雨。
如果池宁的师父还在,先皇没有出事,一切顺利发展的话,那么池宁确实是有机会进入文华堂绩学的。所有宦官都知道,有了文华堂的镀金,下一步就是直升司礼监。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