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厂需要你这样的人才——雾十(33)
池宁那年只有几岁大,却已经看透了自己想活得更好的本质。
他不是吃不了放牛的苦,而是看不到给人放牛的未来。如果他当年选择留下,那他现在就是个目不识丁、也许连媳妇都娶不上的倒霉蛋。这与他聪不聪明是没有关系的,有些涉及到阶级的东西,就是很难单纯地依靠聪明去打破。
生活幸福的普通人,大概无法理解这种难以逾越,他们相信努力就可以成功,如果有人一直待在底层,那只能是因为那人不够勤奋、偷奸耍滑。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池宁还不到五岁,就已经不会有这样的天真了。
敢问,他根本没有渠道接触到读书,又怎么知道道理,明白改变命运的办法呢?
【我甚至都不会遇到您。】池宁是在上京的路上,捡到的原君。也是因为他选择了入宫,才有了族老给他写信,让他得以一入宫就抱上了镇南一派领头大佬张精忠的大腿。
池宁现在还不到二十岁,已经是东厂的督主了。
这是当年只有几岁、生活在山里的他,绝对无法想象到的未来。因为他当年连东厂、督主是什么都不知道。
一啄一饮,皆是天定。
【我这个人啊,物欲很强的,喜欢吃最好的,穿最好的,享受最好的。】池宁对原君说的都是大实话,比起这些生活,当不当个男人,又算得了什么呢?
不管是送他入宫的族老,还是选择了入宫的他,都只是做了他们能够做出的最好选择。几乎没有出人头地的太监,会去报复送他们入宫的人,甚至会反过来感激涕零。
这种逻辑很扭曲,但这才是现实。谁都没有错,只是时代错了。
池宁无力改变,只能随波逐流。
【那你为什么皱眉?】原君怔了一下。
【您不觉得这藏老嬷很可怕吗?她不仅仅是在站错队的情况下还能活下来,而是活得特别好。】甚至借由自己过去的经历,做起了一门奇奇怪怪的生意,【我一开始的想法是,藏老嬷其实是太后的人,她埋伏在魏贵妃身边尽心伺候,但本质上拿的是间谍的戏本。】
但现在池宁却不这么觉得了,因为这个藏老嬷太高调了,她把生意做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如果太后真的利用对方做了什么,以太后的铁血与冷漠
【这个老嬷不可能活到今天。】原君补全了池宁的话。
【对。】这样的现实,几乎全盘否定了池宁最一开始的猜测方向。他现在也有点迷糊了,如果藏老嬷是魏贵妃的人,那太后留下她到底图什么呢?
这才是池宁皱眉的原因,猜不透太后的布局,让他有点难受。
不应该啊!
怎么会存在他都看不透的东西呢?
池宁倒不是觉得自己就应该成为全知全能,比所有人都聪明的存在,只是他目前虽然和太后站在同一阵线,但在不远的未来,当他们一起推翻了他们一致的敌人新帝之后,他们之间势必还要有一番龙虎争斗。就像天和帝登基后那样,张太监与太后的盟友关系,也就仅仅止步于天和元年了。
这同样会成为池宁和太后的未来。
还有什么比意识到自己看不透自己未来竞争对手的计划,承认自己也许也磕不过对方更让人苦恼的呢?
原君还是那句话:【你会赢的。】
这不是一个鼓励,也不是一个安慰,而是一个笃定的陈述。
【你现在猜不透,只是因为你和太后已知的信息不对等,我】原君从等着池宁来求他,转变成了想要主动提供信息。
可惜,还是晚了一步。
俞星垂正好从王家低矮的大门里走了出来,与池宁打了个照面。他真是一点也不意外会在这里遇到自己的师弟,他开口:啊。
师兄。池宁已经扬起了笑脸,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
青天白日,谪仙一样的人物,逆风而立,光彩耀目。
俞星垂朝着师弟招了招手,然后就带着他去了县上最大的酒楼,也是俞星垂一行人如今落脚的地方。
中规中矩的小二楼,不咸不淡的家常菜,以及被人频频侧目的师兄弟。
他们两人,此时就坐在二楼能看到楼下热闹街市的雅座上,说着一些无关痛痒的话。
三年不见,师兄还是那个师兄,师弟倒是变化很大,完完全全由一个小孩子抽条成了亭亭少年。俞星垂打量了池宁的眉眼许久,才不得不承认,小师弟长开了竟然比他还要好看。在他俞星垂的世界里,怎么能有人比他更好看呢?!
原君:【你师兄挺自恋的啊。】
池宁向着命运长叹了一口气:【对啊。】就像当年的兰阶庭一样,华丽荼蘼,宛如一朵人间富贵花。
原君莫名地就对这样的二师兄放心了呢。
池宁的师父收徒的标准,可以说好看是条件,也可以说奇怪才是条件。脑子不好的大师兄,自恋洁癖的二师兄,以及
【对比我的两个师兄,我是不是看起来格外地靠谱?】
要不然为什么池宁虽然是小师弟,却被镇南一派上上下下一致认为是振兴整个派系的关键呢?不是他有多优秀,而是全靠师兄们衬托啊。
俞星垂也是直接把心里话说了出来,一点也不怕丢人,毒舌得可怕,还自带一股川辣子味:我滴个乖乖。老话不都似讲,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嘛?你小时候长滴辣么好看,完全不给长大留活儿路,怎么长大更好看咧?
您小时候也不差啊。池宁只能这样回他的师兄。
你这娃儿真是瓜兮兮。俞星垂骄傲地扬起了下巴,老子当然能从小好看到大,老子就不是一般人!
他是小仙男,谢谢。
俞星垂这个人吧,就是不见面的时候,你会格外想念,但见了之后,又会开始对自己的判断产生疑问我为什么会想念这么一个玩意?
你来富县做撒子?俞星垂用他自备的茶杯,喝了一口他自带的茶,沁人心脾,回味甘甜。如果可以,他连桌椅板凳都会自备。
来接您回京啊。在这样一个公共场所,池宁自然不会说出他的本来目的,甚至他们选择了先在二楼稍坐,就是为了正大光明地说给别人听。池宁只是暗示了一下师兄:我从大师兄那里知道您快到京城了,一刻也等不了,就来接您了。
俞星垂点了点头,完美接收到了师弟的信号。
您呢?池宁反问。
来看老情人的嗦。俞星垂也给自己的行踪想了个无懈可击的说辞,通过这样的方式,师兄弟俩就已经串好了供。
池宁愣了一下才想起来,俞星垂当年喜欢上的那个国子监监生,娘家好像真是富县。
对方后来怎么样了,谁也不知道,也没有人关心。如今看来,他应该是没在京城混下去,只能投奔娘家亲戚,又或者是因为别的原因,他暂时正好落脚在富县,就被俞星垂拿来当借口了。
还真是物尽其用的一段缘呢。
原君突然有点好奇:【你师兄看到那个人,会旧情复燃吗?】
池宁沉吟片刻,他也拿不定主意,按理来说,不会,但也不好说,爱情这个东西,总是特别的不讲道理。他只能回复说:【我不希望师兄再被伤害一次。】
出轨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喏,熟悉不?俞星垂一双修长如玉的手,优哉游哉地抬起,指了指窗外。一个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长袍的青年男子,正匆匆从街上走过。命运到底对他做了什么不好说,但岁月是肯定动了手的,让他再没了当年的惊艳,只剩下了泯然于众。
要不是俞星垂特意指出来,池宁差点不敢认,这人竟然就是他师兄的老情人。
不过,池宁也能确定了,他师兄是绝对看不上对方的。
时间是把杀猪滴刀,俞星垂摇头晃脑,总带着一股子奇怪的戏韵,他就是过去长滴太好看咯,完全不给长大后的现在留活路噻。
池宁看着仙气缥缈的师兄满口川辣子味,内心也是很复杂的,师兄这样也是不给自己的谪仙外表留活路啊。
你前儿啷个去了王家?俞星垂已经重新跳回师兄弟的对话。
我去找师兄呀。池宁已经懒得想借口了,一推六二五,他相信师兄会找个好借口的。
俞星垂一噎,心想着怎么不懒死你个龟儿,嘴上还要说:是哦,师父当年和藏老嬷有些交情,我来替他老人家看看旧友。
原来还有这段旧情,我都不知道呢。池宁演技一流。
兄弟两人随便吃吃喝喝了一顿之后,就上楼回了俞星垂的客房。俞星垂是懒得在下面继续演了,池宁则想要尽快知道他所不知道的信息,进而推演出藏老嬷和太后之间真正的关系。
刚刚在外面是故意说给外人听的,现在才轮到真正的掏心掏肺。
有了原君,就不用担心别人窃听。
但不管是池宁还是俞星垂,其实都不太习惯正儿八经地吐露心声,演戏的时候除外。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边做事,一边说话,好让自己显得没那么真情实感。
池宁选择的是坐在桌子旁剥花生,你看这个花生,它又白又圆。
俞星垂则在他带来的行李包袱里,反反复复地扒拉着给池宁和江之为带的小玩意,都是些蜀地常见,而京城没有的。不值钱,但心意足。
他们就这么一站一坐,总算认真地进入了正题。
认真到俞星垂不自觉地就被师弟又重新带回了官话,毕竟这才是他人生大半的时间都在说的话。
真的没问题?俞星垂看了眼房门外。
放心。池宁摆摆手。他无法告诉师兄原君的存在,但他还是尽可能地透露了自己的一二底牌。
俞星垂是个聪明人,迅速心领神会。师弟不说,他便不会追问,只是重新起头开口:三年不见,你还好,好吗?
好得不得了。池宁以为他已经做好了和俞星垂讨论这些的准备,但事实证明,他没有。
师父
池宁一点也不想和任何人讨论有关于师父张精忠的事情,但他现在又必须和师兄说清楚。这真的太让人烦躁的。就在找回原君的当天,池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问原君自己师父的下落。不管原君需要怎么样的代价,他都可以支付。
原君也诚实地回答了池宁:【张精忠死了,我感受不到他的能量还存在于这片天地之间。】
池宁本来应该在回京后,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师兄江之为的。可是,看着大师兄那没心没肺、坚信师父早晚会回来的快乐样子,池宁又实在开不了口,他不愿意破坏大师兄的盼头,就像曾经的他那样。
在三个师兄弟里,大师兄是个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他有他的活法,池宁不能理解,却觉得自己应该尊重。他不知道他自以为的为了江之为好,到底是不是真的好。
也就是说,他只是有些拿不定主意,到底该不该告诉江江
他需要二师兄仙仙来拿个主意。
他对他说:咱们师父死了。
真的死了,没有任何回转余地的那种。就原君所说,张太监死得很壮烈,是为了保护天和帝死的,也算是贯彻了他老人家一辈子的信念与坚持。除了没能见到三个徒弟最后一面,他的人生一片无悔。
他是个真正的好太监,可惜,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关心,现在大家都在骂他。
池宁想为师父证明清白。只靠池宁现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只靠他自己都是行不通的。所以他回来之后才会这么迫切地想要往上爬,也因此他一直不愿意去提起这些会显得他很无能的东西。
回京对于池宁来说,就是一场奔丧。
一场缄默的、秘密的奔丧。
啊,是这样啊,也是俞星垂在许久之后,才终于说出了一些支离破碎的词句。他其实对于师父的死是有心理准备的,只是没想到,有一天会这么猝不及防的听到,让他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失去了把词语组成句子的能力。
又过了好一会儿,俞星垂才干巴巴的对师弟道:我会陪你一起想办法带师父回家的,我们一定会成功。
我们?
对啊,我是师兄啊,老大不靠谱,老二就得替所有人坚强。俞星垂笑起来的样子,真的很好看:一直守着这个秘密,肯定很辛苦吧。
也还好。池宁回答得也开始有点干巴巴的了,他的手就一直没停过,剥了满桌子的花生和花生皮,红红白白的一片,却忘了往自己嘴里塞,他最后也只是说,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辛苦才是正常的生活。
对啊,哈,俞星垂尴尬一笑,美人连尴尬的时候都是那么美,我都忘了,你也已经是大人了。
大师兄那里
暂时还是不要告诉他了。俞星垂下意识地否定了,他冲动又一根筋儿,现在告诉他没有任何意义。等,等
说到最后,俞星垂都说不下去了,他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算是告诉江之为的合适时机。
反正不应该像他这样,突兀地得到了一个在脑海里爆炸的消息。
不过想想,像池宁这样做好像才没什么不对,永远不会有合适的、比较能够接受的时机的。倒不如这样,直接说出来,大家都解脱了。
池宁与俞星垂相顾无言,已经快要找不到继续下去的话题。
直至原君硬起心肠,充当了那个打破诡异僵局的人,他提醒池宁:【藏老嬷才是你们现在应该关注的问题,至于你的师父,我答应过你,早晚会帮你把他带回来,说到做到。】
池宁不是个感情用事的人。
俞星垂也不是。
于是,俞星垂让池宁见识到了什么叫前一秒分手,后一秒依旧可以考全国第一的人的应有素质,在很短的时间之后,他就恢复了神色如常,好像刚刚的尴尬与沉默不曾存在。
很多年前,好像也发生过这样的事。
池宁明明看到师兄刚刚难过得好像要死了一样,但紧接着他就能没事人似的去对后宫的娘娘们说吉祥话,讨要金豆子。
池宁已经忘记了那是哪一年的大年初一,只记得在那一天师兄失去了他在宫外最后的亲人。
他永远是恢复得最快的那个,因为生活总要继续,没有人可以替他分担。
恋耽美
他不是吃不了放牛的苦,而是看不到给人放牛的未来。如果他当年选择留下,那他现在就是个目不识丁、也许连媳妇都娶不上的倒霉蛋。这与他聪不聪明是没有关系的,有些涉及到阶级的东西,就是很难单纯地依靠聪明去打破。
生活幸福的普通人,大概无法理解这种难以逾越,他们相信努力就可以成功,如果有人一直待在底层,那只能是因为那人不够勤奋、偷奸耍滑。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池宁还不到五岁,就已经不会有这样的天真了。
敢问,他根本没有渠道接触到读书,又怎么知道道理,明白改变命运的办法呢?
【我甚至都不会遇到您。】池宁是在上京的路上,捡到的原君。也是因为他选择了入宫,才有了族老给他写信,让他得以一入宫就抱上了镇南一派领头大佬张精忠的大腿。
池宁现在还不到二十岁,已经是东厂的督主了。
这是当年只有几岁、生活在山里的他,绝对无法想象到的未来。因为他当年连东厂、督主是什么都不知道。
一啄一饮,皆是天定。
【我这个人啊,物欲很强的,喜欢吃最好的,穿最好的,享受最好的。】池宁对原君说的都是大实话,比起这些生活,当不当个男人,又算得了什么呢?
不管是送他入宫的族老,还是选择了入宫的他,都只是做了他们能够做出的最好选择。几乎没有出人头地的太监,会去报复送他们入宫的人,甚至会反过来感激涕零。
这种逻辑很扭曲,但这才是现实。谁都没有错,只是时代错了。
池宁无力改变,只能随波逐流。
【那你为什么皱眉?】原君怔了一下。
【您不觉得这藏老嬷很可怕吗?她不仅仅是在站错队的情况下还能活下来,而是活得特别好。】甚至借由自己过去的经历,做起了一门奇奇怪怪的生意,【我一开始的想法是,藏老嬷其实是太后的人,她埋伏在魏贵妃身边尽心伺候,但本质上拿的是间谍的戏本。】
但现在池宁却不这么觉得了,因为这个藏老嬷太高调了,她把生意做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如果太后真的利用对方做了什么,以太后的铁血与冷漠
【这个老嬷不可能活到今天。】原君补全了池宁的话。
【对。】这样的现实,几乎全盘否定了池宁最一开始的猜测方向。他现在也有点迷糊了,如果藏老嬷是魏贵妃的人,那太后留下她到底图什么呢?
这才是池宁皱眉的原因,猜不透太后的布局,让他有点难受。
不应该啊!
怎么会存在他都看不透的东西呢?
池宁倒不是觉得自己就应该成为全知全能,比所有人都聪明的存在,只是他目前虽然和太后站在同一阵线,但在不远的未来,当他们一起推翻了他们一致的敌人新帝之后,他们之间势必还要有一番龙虎争斗。就像天和帝登基后那样,张太监与太后的盟友关系,也就仅仅止步于天和元年了。
这同样会成为池宁和太后的未来。
还有什么比意识到自己看不透自己未来竞争对手的计划,承认自己也许也磕不过对方更让人苦恼的呢?
原君还是那句话:【你会赢的。】
这不是一个鼓励,也不是一个安慰,而是一个笃定的陈述。
【你现在猜不透,只是因为你和太后已知的信息不对等,我】原君从等着池宁来求他,转变成了想要主动提供信息。
可惜,还是晚了一步。
俞星垂正好从王家低矮的大门里走了出来,与池宁打了个照面。他真是一点也不意外会在这里遇到自己的师弟,他开口:啊。
师兄。池宁已经扬起了笑脸,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
青天白日,谪仙一样的人物,逆风而立,光彩耀目。
俞星垂朝着师弟招了招手,然后就带着他去了县上最大的酒楼,也是俞星垂一行人如今落脚的地方。
中规中矩的小二楼,不咸不淡的家常菜,以及被人频频侧目的师兄弟。
他们两人,此时就坐在二楼能看到楼下热闹街市的雅座上,说着一些无关痛痒的话。
三年不见,师兄还是那个师兄,师弟倒是变化很大,完完全全由一个小孩子抽条成了亭亭少年。俞星垂打量了池宁的眉眼许久,才不得不承认,小师弟长开了竟然比他还要好看。在他俞星垂的世界里,怎么能有人比他更好看呢?!
原君:【你师兄挺自恋的啊。】
池宁向着命运长叹了一口气:【对啊。】就像当年的兰阶庭一样,华丽荼蘼,宛如一朵人间富贵花。
原君莫名地就对这样的二师兄放心了呢。
池宁的师父收徒的标准,可以说好看是条件,也可以说奇怪才是条件。脑子不好的大师兄,自恋洁癖的二师兄,以及
【对比我的两个师兄,我是不是看起来格外地靠谱?】
要不然为什么池宁虽然是小师弟,却被镇南一派上上下下一致认为是振兴整个派系的关键呢?不是他有多优秀,而是全靠师兄们衬托啊。
俞星垂也是直接把心里话说了出来,一点也不怕丢人,毒舌得可怕,还自带一股川辣子味:我滴个乖乖。老话不都似讲,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嘛?你小时候长滴辣么好看,完全不给长大留活儿路,怎么长大更好看咧?
您小时候也不差啊。池宁只能这样回他的师兄。
你这娃儿真是瓜兮兮。俞星垂骄傲地扬起了下巴,老子当然能从小好看到大,老子就不是一般人!
他是小仙男,谢谢。
俞星垂这个人吧,就是不见面的时候,你会格外想念,但见了之后,又会开始对自己的判断产生疑问我为什么会想念这么一个玩意?
你来富县做撒子?俞星垂用他自备的茶杯,喝了一口他自带的茶,沁人心脾,回味甘甜。如果可以,他连桌椅板凳都会自备。
来接您回京啊。在这样一个公共场所,池宁自然不会说出他的本来目的,甚至他们选择了先在二楼稍坐,就是为了正大光明地说给别人听。池宁只是暗示了一下师兄:我从大师兄那里知道您快到京城了,一刻也等不了,就来接您了。
俞星垂点了点头,完美接收到了师弟的信号。
您呢?池宁反问。
来看老情人的嗦。俞星垂也给自己的行踪想了个无懈可击的说辞,通过这样的方式,师兄弟俩就已经串好了供。
池宁愣了一下才想起来,俞星垂当年喜欢上的那个国子监监生,娘家好像真是富县。
对方后来怎么样了,谁也不知道,也没有人关心。如今看来,他应该是没在京城混下去,只能投奔娘家亲戚,又或者是因为别的原因,他暂时正好落脚在富县,就被俞星垂拿来当借口了。
还真是物尽其用的一段缘呢。
原君突然有点好奇:【你师兄看到那个人,会旧情复燃吗?】
池宁沉吟片刻,他也拿不定主意,按理来说,不会,但也不好说,爱情这个东西,总是特别的不讲道理。他只能回复说:【我不希望师兄再被伤害一次。】
出轨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喏,熟悉不?俞星垂一双修长如玉的手,优哉游哉地抬起,指了指窗外。一个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长袍的青年男子,正匆匆从街上走过。命运到底对他做了什么不好说,但岁月是肯定动了手的,让他再没了当年的惊艳,只剩下了泯然于众。
要不是俞星垂特意指出来,池宁差点不敢认,这人竟然就是他师兄的老情人。
不过,池宁也能确定了,他师兄是绝对看不上对方的。
时间是把杀猪滴刀,俞星垂摇头晃脑,总带着一股子奇怪的戏韵,他就是过去长滴太好看咯,完全不给长大后的现在留活路噻。
池宁看着仙气缥缈的师兄满口川辣子味,内心也是很复杂的,师兄这样也是不给自己的谪仙外表留活路啊。
你前儿啷个去了王家?俞星垂已经重新跳回师兄弟的对话。
我去找师兄呀。池宁已经懒得想借口了,一推六二五,他相信师兄会找个好借口的。
俞星垂一噎,心想着怎么不懒死你个龟儿,嘴上还要说:是哦,师父当年和藏老嬷有些交情,我来替他老人家看看旧友。
原来还有这段旧情,我都不知道呢。池宁演技一流。
兄弟两人随便吃吃喝喝了一顿之后,就上楼回了俞星垂的客房。俞星垂是懒得在下面继续演了,池宁则想要尽快知道他所不知道的信息,进而推演出藏老嬷和太后之间真正的关系。
刚刚在外面是故意说给外人听的,现在才轮到真正的掏心掏肺。
有了原君,就不用担心别人窃听。
但不管是池宁还是俞星垂,其实都不太习惯正儿八经地吐露心声,演戏的时候除外。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边做事,一边说话,好让自己显得没那么真情实感。
池宁选择的是坐在桌子旁剥花生,你看这个花生,它又白又圆。
俞星垂则在他带来的行李包袱里,反反复复地扒拉着给池宁和江之为带的小玩意,都是些蜀地常见,而京城没有的。不值钱,但心意足。
他们就这么一站一坐,总算认真地进入了正题。
认真到俞星垂不自觉地就被师弟又重新带回了官话,毕竟这才是他人生大半的时间都在说的话。
真的没问题?俞星垂看了眼房门外。
放心。池宁摆摆手。他无法告诉师兄原君的存在,但他还是尽可能地透露了自己的一二底牌。
俞星垂是个聪明人,迅速心领神会。师弟不说,他便不会追问,只是重新起头开口:三年不见,你还好,好吗?
好得不得了。池宁以为他已经做好了和俞星垂讨论这些的准备,但事实证明,他没有。
师父
池宁一点也不想和任何人讨论有关于师父张精忠的事情,但他现在又必须和师兄说清楚。这真的太让人烦躁的。就在找回原君的当天,池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问原君自己师父的下落。不管原君需要怎么样的代价,他都可以支付。
原君也诚实地回答了池宁:【张精忠死了,我感受不到他的能量还存在于这片天地之间。】
池宁本来应该在回京后,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师兄江之为的。可是,看着大师兄那没心没肺、坚信师父早晚会回来的快乐样子,池宁又实在开不了口,他不愿意破坏大师兄的盼头,就像曾经的他那样。
在三个师兄弟里,大师兄是个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他有他的活法,池宁不能理解,却觉得自己应该尊重。他不知道他自以为的为了江之为好,到底是不是真的好。
也就是说,他只是有些拿不定主意,到底该不该告诉江江
他需要二师兄仙仙来拿个主意。
他对他说:咱们师父死了。
真的死了,没有任何回转余地的那种。就原君所说,张太监死得很壮烈,是为了保护天和帝死的,也算是贯彻了他老人家一辈子的信念与坚持。除了没能见到三个徒弟最后一面,他的人生一片无悔。
他是个真正的好太监,可惜,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关心,现在大家都在骂他。
池宁想为师父证明清白。只靠池宁现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只靠他自己都是行不通的。所以他回来之后才会这么迫切地想要往上爬,也因此他一直不愿意去提起这些会显得他很无能的东西。
回京对于池宁来说,就是一场奔丧。
一场缄默的、秘密的奔丧。
啊,是这样啊,也是俞星垂在许久之后,才终于说出了一些支离破碎的词句。他其实对于师父的死是有心理准备的,只是没想到,有一天会这么猝不及防的听到,让他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失去了把词语组成句子的能力。
又过了好一会儿,俞星垂才干巴巴的对师弟道:我会陪你一起想办法带师父回家的,我们一定会成功。
我们?
对啊,我是师兄啊,老大不靠谱,老二就得替所有人坚强。俞星垂笑起来的样子,真的很好看:一直守着这个秘密,肯定很辛苦吧。
也还好。池宁回答得也开始有点干巴巴的了,他的手就一直没停过,剥了满桌子的花生和花生皮,红红白白的一片,却忘了往自己嘴里塞,他最后也只是说,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辛苦才是正常的生活。
对啊,哈,俞星垂尴尬一笑,美人连尴尬的时候都是那么美,我都忘了,你也已经是大人了。
大师兄那里
暂时还是不要告诉他了。俞星垂下意识地否定了,他冲动又一根筋儿,现在告诉他没有任何意义。等,等
说到最后,俞星垂都说不下去了,他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算是告诉江之为的合适时机。
反正不应该像他这样,突兀地得到了一个在脑海里爆炸的消息。
不过想想,像池宁这样做好像才没什么不对,永远不会有合适的、比较能够接受的时机的。倒不如这样,直接说出来,大家都解脱了。
池宁与俞星垂相顾无言,已经快要找不到继续下去的话题。
直至原君硬起心肠,充当了那个打破诡异僵局的人,他提醒池宁:【藏老嬷才是你们现在应该关注的问题,至于你的师父,我答应过你,早晚会帮你把他带回来,说到做到。】
池宁不是个感情用事的人。
俞星垂也不是。
于是,俞星垂让池宁见识到了什么叫前一秒分手,后一秒依旧可以考全国第一的人的应有素质,在很短的时间之后,他就恢复了神色如常,好像刚刚的尴尬与沉默不曾存在。
很多年前,好像也发生过这样的事。
池宁明明看到师兄刚刚难过得好像要死了一样,但紧接着他就能没事人似的去对后宫的娘娘们说吉祥话,讨要金豆子。
池宁已经忘记了那是哪一年的大年初一,只记得在那一天师兄失去了他在宫外最后的亲人。
他永远是恢复得最快的那个,因为生活总要继续,没有人可以替他分担。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