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穿之直男也怕缠郎——晴川泪相思(7)
徐安沉声说道:孙平,你撒谎!你根本就不是书生!
薛禄一把握住孙平的手腕,说道:这分明就是一双常年手握兵器的手,你是军士!
孙平使劲挣扎,想要挣脱,却被薛禄牢牢制住,狡辩道:小民不是,你们冤枉我!小民手上有茧,是因为我家中清贫,要下地劳作,手握农具导致的。王爷,王爷明鉴,小民真的不是军士!
百户放手,今日标下便让他心甘情愿的认罪。崔淼脸上闪着自信的光,让原本就俊秀的脸,更加让人移不开眼。
薛禄松手,瞥开目光,防备的看着孙平。
好,我们就权当接受你的解释。崔淼走到桌子前,将孙平写的那张纸拿了起来,递到徐安面前,说道:劳烦徐大人给诸位念一下。
徐安接过纸张看了看,越看眉头皱的越紧,瞥了一眼崔淼,扬声念道:吾与赵成偶起争执,错手杀之,悔不当初,以死谢罪!
这是在案发现场发现的那张纸条上的内容,一字不多,一字不少,王爷和徐大人均可以作证。崔淼再次看向徐安,说道:未免出错,劳烦徐大人比对一下。
徐安从怀里拿出案发现场发现的纸条,与孙平所写一字一字的比对起来。比对完毕,徐安眉头紧皱,说道:确实一字不差,只是字体看不出相似之处,这又能说明什么?
崔淼看向薛禄,说道:百户,劳烦将刚才标下写的拿过来。
薛禄依言将手中的纸张递了过去,崔淼转手递给徐安,说道:徐大人,这是标下刚才所写,劳烦您念一下。
徐安接过一看,下意识的念道:吾与赵成偶起争执,错手杀之,悔之晚矣,万死难辞其罪?
崔淼笑着问道:徐大人可明白了?
徐安很想翻个白眼,他堂堂五品知府不仅要听这个无品无阶大头兵的指使,而且还显得智商不在线,他就不要面子的吗?
徐安冷哼一声,转过头去,不打算理会崔淼。
崔淼一怔,他没想到这位徐大人这么可爱,险些笑出声来。
崔淼正了正脸色,低头看向孙平,问道:想必大家此时都跟我有一样的疑惑,为何你写的跟案发现场那张纸条上的内容一模一样?孙平,你又作何解释?
孙平眼里闪过慌乱,辩解道:小民,小民不知道。小民说过,小民生性愚钝,记忆力较差,是你强人所难,小民只记得前面一句,后面都是根据意思续写的,这都是巧合,是巧合!
闭嘴!孙平,你当本官是傻子不成!徐安说这话的时候,眼睛却瞪着崔淼。
崔淼讪讪的摸摸鼻子,朝着徐安讨好的笑了笑。徐安傲娇的转开目光,拒绝跟崔淼交流。
崔淼见状不禁苦笑,目光转向孙平,接着说道:好,我们也权当这一切都是巧合。那你给我们解释解释这是什么?
崔淼趁其不备突然出手,一把抓住他的手腕,将他宽大的衣袖撸了起来,露出里面深色的衣服,同样的衣服款式,只是里面那件衣服的袖子用布条绑了起来。
见崔淼要将布条解开,孙平刚想阻止,却被一直关注他的薛禄用膝盖抵住后背,猛然用力,孙平整个人趴了下来。
崔淼将布条解开,露出了整个衣袖的全貌,宽大的衣袖上有几处地方颜色相较别处颜色更深。
崔淼看向王贵,说道:劳烦王掌柜拿碗水来。
王贵忙不迭的拿了一碗水,递到崔淼面前,崔淼把水倒在孙平衣袖上,衣袖被浸湿,崔淼捻了捻脏污的地方,红色的血迹瞬间现了原形。崔淼将手指上的血迹置于孙平眼前,冷声说道:孙平,你还想如何狡辩?
孙平见大势已去,便放弃了挣扎,仰头看向崔淼,说道:没错,赵成是我杀的,我认罪。
崔淼闻言不由松了口气,不管如何他的这条小命算是保住了。这起案件看似简单,其实能够这么快侦破,大部分原因是燕王朱棣在场,有他撑腰,崔淼才能心无旁骛的破案,不然就一个徐安就够崔淼受的,官大一级压死人,更何况崔淼现在还是个大头兵。
崔淼看了看薛禄,薛禄会意,松开对孙平的钳制。
孙平,既然你已认罪,那就说说为何要杀赵成?而赵成又为何要杀曹猛?
先生,事情其实是这样的、、、、、、
跪在地上的孙平突然暴起,手中赫然出现一根长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崔淼的面门刺去。围观的众人不由惊呼出声,可不待孙平接近,崔淼身旁的薛禄和沈清同时出手,两只脚几乎同时踹在孙平的胸膛之上,孙平的身子就像炮弹一样飞了出去,砰的一声,撞到大堂中央的圆柱上,这才止住去势,狠狠摔在地上,孙平喷出一口鲜血,躺在地上奄奄一息。
崔淼扫了一眼四周,看向仵作万三,说道:万三,快去给他看看!
万三有些为难,他也怕孙平再次出手,他身边可没人保护。
崔淼见状来到孙平身边,说道:有我在,你不会有事。
万三这才走了过来,双手搭在孙平右手手腕上开始把脉。过了大约五分钟,万三这才出声说道:先生,小民是仵作,平日里看的都是死人,若是有什么差错,您看能否免了小民的惩罚?
崔淼失笑的说:你只要确定他是否有生命之忧即可。
万三闻言松了口气,回答道:虽受了些内伤,但只要好好调养,不会有性命之忧。
崔淼点点头,来到朱棣身前,行礼道:王爷,标下幸不辱命!接下来的事,还请王爷定夺。
孙平已经认罪,却宁死不说原由,那这件事恐怕就没那么简单,水太深,他一个小小的大头兵还是不要参与的好。
崔淼能想到,朱棣自然也清楚,对于崔淼的知进退非常满意,他笑意吟吟的说道:崔淼,今日你让本王刮目相看!仅仅一个时辰,便破了命案,确实是个人才!说吧,想要什么赏赐。
崔淼连忙行礼道:王爷对标下有再造之恩,为王爷分忧乃是标下分内之事,又怎敢邀功?
不骄不躁,还是个聪明人,朱棣越看崔淼越满意,眼神也越发温和,说道:有功必赏,这是本王的处事原则,既然你想不出,那本王就自行做主了,你从属燕山卫,那就先做个总旗吧。
崔淼一怔,随即行礼谢恩,心里不禁感慨:终于不是个大头兵了。
第11章
洪武十三年二月二十一日,洪武帝朱元璋下诏书,准燕王就番,镇北平。王府众人纷纷忙碌起来,定于半月后出发前往北平。沈清特准崔淼回家安顿,并承诺若是李翠兰愿意跟随,他会向燕王禀明。崔淼道谢后,骑马赶往家中。
到家时,已近晌午,李翠兰正在厨房准备午饭,见崔淼回来,连忙放下手头上的活计,迎了过去。
李翠兰欣喜的说道:大朗,你怎么有空回来?
自从进入燕王府,崔淼甚少回家,只每月的月末回来一次,待一个晚上,第二天清早就回王府,所以两人相处时间并不长。
母亲。崔淼原以为自己很难开口,谁知竟叫的这般自然,他这才意识到,面前这个面容苍老的女人不知不觉间,已经住进了他心里,就像崔女士一样。
母亲,皇上传下诏书,准燕王殿下就番,于半月后启程前往北平。沈千户答应儿子,可以带母亲一同前往北平,儿子此次回来,就是想问问母亲的意见。
李翠兰懵懂的问道:北平?离这里远吗?
千里之遥。
李翠兰一愣,随即笑着说到:现下已是晌午,母亲先准备午饭,有话我们饭后再说。
崔淼明白背井离乡是件大事,尤其是在这里生活了半辈子的老人,离开家乡就像撅了他们的根一样,难舍难离。
好,母亲这么一说,儿子还真饿了。
李翠兰一听,连忙说道:大朗先回房歇会儿,饭菜好了,母亲再叫你。
崔淼想去帮忙,奈何李翠兰坚决不让他进厨房,无奈之下只得随了她。不过他也没回房,而是搬了个凳子放在厨房门口,跟李翠兰闲话家常。
很快饭菜就上了桌,一大盘青菜炒肉,满满的两碗米饭,两个杂粮饼子,两碗蛋花汤,算的上顶好的饭菜。
两母子说说笑笑吃着饭,这应该是自崔淼穿越过来,两人吃的最融洽的一顿饭,他们很默契的没有提起离开的话题。一直到吃过晚饭,李翠兰收拾完,这才来到崔淼的房间。
大朗,母亲想了想,还是不去了。李翠兰的眼睛里有太多太重的情绪,看的崔淼鼻头发酸。
母亲,为何?路途遥远,儿子又是身不由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家,您跟着,我们还能常见面,多少有些照应,不好吗?
李翠兰温柔的看着崔淼,说道:大朗,母亲什么都不懂,跟着你也是累赘,什么都帮不了,倒不如安分的待在家里,至少不给你招祸。况且这里还有你爹,母亲走了,他就剩一个人,太孤单了,母亲舍不得。
母亲,难道您就舍得儿子吗?
李翠兰眼圈泛红,张了张嘴却什么都没能说出来,只是温柔的抚摸着崔淼的脸。
母亲,您就随儿子一起去吧。崔淼第一次正视面前的女人,把她当成自己的亲人。
李翠兰收回手,说道:大朗,故土难离,母亲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离不开。大朗长大了,可以像雄鹰一样飞了,母亲不能再耽误你。若不是当年母亲一时糊涂
母亲,当年不是您的错!崔淼打断李翠兰的话。
李翠兰眼中含泪,声音微颤的说道:大朗,母亲都能看见!你身上的每一处伤,每一块老茧,每一个水泡,母亲都能看得见!大朗,对不住,母亲让你吃苦了!
崔淼心里蓦然升起一股委屈,眼圈酸涩难忍,他抱住这个饱经沧桑的女人,真心实意的叫了声母亲。
两年来崔淼确实吃了不少苦头,虽然不曾喊苦喊累,但心里也会有惶恐和委屈,他以为自己隐藏的很好,可面前这个女人却看得通透,这就是母亲。
母子两人抱在一起许久,只是安静的抱着,崔淼却知道她在无声的哭泣,怀里身体的颤抖,肩头被打湿的衣服,都真切的告诉他,一个母亲对儿子的不舍。
纵然再多不舍,时间也不会为任何人停留,第二天一早崔淼便要离开,他将身上的银钱全部交给李翠兰,叮嘱她一定保重身体。而李翠兰什么都没说,只是温柔的看着崔淼。直到崔淼骑马远去,再也听不到她的声音,她才大声的喊了声大朗。
回到王府,崔淼将马匹放回马房,径直去了沈清的青竹园。来到院门口,守门的小厮连忙迎了出来,说道:崔总旗来了。
崔淼笑着问道:千户可在?
小厮点点头答道:在呢,小的这就去给您通禀。
小厮转身进门通报,崔淼则等在门口。大约五分钟后,小厮回转,躬身说道:崔总旗,大人有请。
崔淼回礼,抬步走进院子,一路来到书房门口,小厮这才停下,说道:崔总旗,大人就在里面,您请。
崔淼站在门口敲了敲门,待沈清应声,他才推门走了进去。
标下见过千户。
沈清放下手里的书,看向崔淼,说道:令母如何说?
崔淼苦笑着说道:母亲决定留下,多谢千户好意。
为何?
大约是两年前的事她无法挂怀,唯恐再给标下惹来麻烦。
沈清微微点头,淡淡的说道:可有安顿好?
是,多谢千户关心,千户若无吩咐,标下便先退下了。
沈清提点道:最近行事稳妥些,切不要像上次那般强出头。
崔淼一怔,小心翼翼的问道:千户,可是出了什么事?
沈清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孙平死了,王爷震怒。
崔淼下意识的问道:怎么死的,什么时候的事?
沈清没有回应,崔淼回神,连忙行礼道:千户,标下逾矩,还请千户莫怪。
此事你知晓便好,离开凤阳前,不要太惹眼。
是,多谢千户提点,标下告退。
待崔淼离开,沈清突然起身来到门前,对门口的小厮,说道:备马。
小厮应声,脚步飞快的向马房而去,沈清回卧房拿出一个包袱,转身出了房间,来到王府门口,飞身上马疾驰而去。
李翠兰送走崔淼,心里难受,少见的没有忙活,而是在院子里呆坐着,眼睛一直看着敞开的院门。
突然一阵马蹄声响起,李翠兰无神的眼睛顿时放出光彩,连忙站起身向外迎去,远远的便看见一个陌生男子骑在快马之上,她希冀的眼神消失,嘴角勾起一抹苦笑。她刚想转身回家,马匹已经来到近前。
沈清下马,躬身行礼道:敢问这位伯母可是崔淼的母亲?
李翠兰一怔,连忙答道:是。请问这位大人是?
伯母,我叫沈清,是崔淼的好友,与崔淼同属燕山卫。伯母直接称呼我阿清便好。
李翠兰笑着说道:原来是大朗的朋友,快请进,家里说话。
伯母先请。
李翠兰见沈清坚持,也没再谦让,走在前头,一边收拾,一边说道:家里有些乱,阿清别介意。屋里坐,我去给你倒碗水。
沈清拦住李翠兰,温声说道:伯母不必客气,我还有差事,不便久留。此次来,主要是代大朗送些东西给您。
送东西?李翠兰有些不解的问道:大朗清早刚走,怎么未曾提起?
因为事忙,一时忘了。正好我奉命来附近出差,便托我捎带回来,转交给伯母。沈清边说,边将身上的包袱打开,将东西放在桌上。
李翠兰看着里面的东西直愣神,一打宝钞,每一张都是一贯,足足有上百张,一对金钗,一对银镯,一对翡翠耳环,无论做工还是款式都是李翠兰不曾见过的。
恋耽美
薛禄一把握住孙平的手腕,说道:这分明就是一双常年手握兵器的手,你是军士!
孙平使劲挣扎,想要挣脱,却被薛禄牢牢制住,狡辩道:小民不是,你们冤枉我!小民手上有茧,是因为我家中清贫,要下地劳作,手握农具导致的。王爷,王爷明鉴,小民真的不是军士!
百户放手,今日标下便让他心甘情愿的认罪。崔淼脸上闪着自信的光,让原本就俊秀的脸,更加让人移不开眼。
薛禄松手,瞥开目光,防备的看着孙平。
好,我们就权当接受你的解释。崔淼走到桌子前,将孙平写的那张纸拿了起来,递到徐安面前,说道:劳烦徐大人给诸位念一下。
徐安接过纸张看了看,越看眉头皱的越紧,瞥了一眼崔淼,扬声念道:吾与赵成偶起争执,错手杀之,悔不当初,以死谢罪!
这是在案发现场发现的那张纸条上的内容,一字不多,一字不少,王爷和徐大人均可以作证。崔淼再次看向徐安,说道:未免出错,劳烦徐大人比对一下。
徐安从怀里拿出案发现场发现的纸条,与孙平所写一字一字的比对起来。比对完毕,徐安眉头紧皱,说道:确实一字不差,只是字体看不出相似之处,这又能说明什么?
崔淼看向薛禄,说道:百户,劳烦将刚才标下写的拿过来。
薛禄依言将手中的纸张递了过去,崔淼转手递给徐安,说道:徐大人,这是标下刚才所写,劳烦您念一下。
徐安接过一看,下意识的念道:吾与赵成偶起争执,错手杀之,悔之晚矣,万死难辞其罪?
崔淼笑着问道:徐大人可明白了?
徐安很想翻个白眼,他堂堂五品知府不仅要听这个无品无阶大头兵的指使,而且还显得智商不在线,他就不要面子的吗?
徐安冷哼一声,转过头去,不打算理会崔淼。
崔淼一怔,他没想到这位徐大人这么可爱,险些笑出声来。
崔淼正了正脸色,低头看向孙平,问道:想必大家此时都跟我有一样的疑惑,为何你写的跟案发现场那张纸条上的内容一模一样?孙平,你又作何解释?
孙平眼里闪过慌乱,辩解道:小民,小民不知道。小民说过,小民生性愚钝,记忆力较差,是你强人所难,小民只记得前面一句,后面都是根据意思续写的,这都是巧合,是巧合!
闭嘴!孙平,你当本官是傻子不成!徐安说这话的时候,眼睛却瞪着崔淼。
崔淼讪讪的摸摸鼻子,朝着徐安讨好的笑了笑。徐安傲娇的转开目光,拒绝跟崔淼交流。
崔淼见状不禁苦笑,目光转向孙平,接着说道:好,我们也权当这一切都是巧合。那你给我们解释解释这是什么?
崔淼趁其不备突然出手,一把抓住他的手腕,将他宽大的衣袖撸了起来,露出里面深色的衣服,同样的衣服款式,只是里面那件衣服的袖子用布条绑了起来。
见崔淼要将布条解开,孙平刚想阻止,却被一直关注他的薛禄用膝盖抵住后背,猛然用力,孙平整个人趴了下来。
崔淼将布条解开,露出了整个衣袖的全貌,宽大的衣袖上有几处地方颜色相较别处颜色更深。
崔淼看向王贵,说道:劳烦王掌柜拿碗水来。
王贵忙不迭的拿了一碗水,递到崔淼面前,崔淼把水倒在孙平衣袖上,衣袖被浸湿,崔淼捻了捻脏污的地方,红色的血迹瞬间现了原形。崔淼将手指上的血迹置于孙平眼前,冷声说道:孙平,你还想如何狡辩?
孙平见大势已去,便放弃了挣扎,仰头看向崔淼,说道:没错,赵成是我杀的,我认罪。
崔淼闻言不由松了口气,不管如何他的这条小命算是保住了。这起案件看似简单,其实能够这么快侦破,大部分原因是燕王朱棣在场,有他撑腰,崔淼才能心无旁骛的破案,不然就一个徐安就够崔淼受的,官大一级压死人,更何况崔淼现在还是个大头兵。
崔淼看了看薛禄,薛禄会意,松开对孙平的钳制。
孙平,既然你已认罪,那就说说为何要杀赵成?而赵成又为何要杀曹猛?
先生,事情其实是这样的、、、、、、
跪在地上的孙平突然暴起,手中赫然出现一根长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崔淼的面门刺去。围观的众人不由惊呼出声,可不待孙平接近,崔淼身旁的薛禄和沈清同时出手,两只脚几乎同时踹在孙平的胸膛之上,孙平的身子就像炮弹一样飞了出去,砰的一声,撞到大堂中央的圆柱上,这才止住去势,狠狠摔在地上,孙平喷出一口鲜血,躺在地上奄奄一息。
崔淼扫了一眼四周,看向仵作万三,说道:万三,快去给他看看!
万三有些为难,他也怕孙平再次出手,他身边可没人保护。
崔淼见状来到孙平身边,说道:有我在,你不会有事。
万三这才走了过来,双手搭在孙平右手手腕上开始把脉。过了大约五分钟,万三这才出声说道:先生,小民是仵作,平日里看的都是死人,若是有什么差错,您看能否免了小民的惩罚?
崔淼失笑的说:你只要确定他是否有生命之忧即可。
万三闻言松了口气,回答道:虽受了些内伤,但只要好好调养,不会有性命之忧。
崔淼点点头,来到朱棣身前,行礼道:王爷,标下幸不辱命!接下来的事,还请王爷定夺。
孙平已经认罪,却宁死不说原由,那这件事恐怕就没那么简单,水太深,他一个小小的大头兵还是不要参与的好。
崔淼能想到,朱棣自然也清楚,对于崔淼的知进退非常满意,他笑意吟吟的说道:崔淼,今日你让本王刮目相看!仅仅一个时辰,便破了命案,确实是个人才!说吧,想要什么赏赐。
崔淼连忙行礼道:王爷对标下有再造之恩,为王爷分忧乃是标下分内之事,又怎敢邀功?
不骄不躁,还是个聪明人,朱棣越看崔淼越满意,眼神也越发温和,说道:有功必赏,这是本王的处事原则,既然你想不出,那本王就自行做主了,你从属燕山卫,那就先做个总旗吧。
崔淼一怔,随即行礼谢恩,心里不禁感慨:终于不是个大头兵了。
第11章
洪武十三年二月二十一日,洪武帝朱元璋下诏书,准燕王就番,镇北平。王府众人纷纷忙碌起来,定于半月后出发前往北平。沈清特准崔淼回家安顿,并承诺若是李翠兰愿意跟随,他会向燕王禀明。崔淼道谢后,骑马赶往家中。
到家时,已近晌午,李翠兰正在厨房准备午饭,见崔淼回来,连忙放下手头上的活计,迎了过去。
李翠兰欣喜的说道:大朗,你怎么有空回来?
自从进入燕王府,崔淼甚少回家,只每月的月末回来一次,待一个晚上,第二天清早就回王府,所以两人相处时间并不长。
母亲。崔淼原以为自己很难开口,谁知竟叫的这般自然,他这才意识到,面前这个面容苍老的女人不知不觉间,已经住进了他心里,就像崔女士一样。
母亲,皇上传下诏书,准燕王殿下就番,于半月后启程前往北平。沈千户答应儿子,可以带母亲一同前往北平,儿子此次回来,就是想问问母亲的意见。
李翠兰懵懂的问道:北平?离这里远吗?
千里之遥。
李翠兰一愣,随即笑着说到:现下已是晌午,母亲先准备午饭,有话我们饭后再说。
崔淼明白背井离乡是件大事,尤其是在这里生活了半辈子的老人,离开家乡就像撅了他们的根一样,难舍难离。
好,母亲这么一说,儿子还真饿了。
李翠兰一听,连忙说道:大朗先回房歇会儿,饭菜好了,母亲再叫你。
崔淼想去帮忙,奈何李翠兰坚决不让他进厨房,无奈之下只得随了她。不过他也没回房,而是搬了个凳子放在厨房门口,跟李翠兰闲话家常。
很快饭菜就上了桌,一大盘青菜炒肉,满满的两碗米饭,两个杂粮饼子,两碗蛋花汤,算的上顶好的饭菜。
两母子说说笑笑吃着饭,这应该是自崔淼穿越过来,两人吃的最融洽的一顿饭,他们很默契的没有提起离开的话题。一直到吃过晚饭,李翠兰收拾完,这才来到崔淼的房间。
大朗,母亲想了想,还是不去了。李翠兰的眼睛里有太多太重的情绪,看的崔淼鼻头发酸。
母亲,为何?路途遥远,儿子又是身不由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家,您跟着,我们还能常见面,多少有些照应,不好吗?
李翠兰温柔的看着崔淼,说道:大朗,母亲什么都不懂,跟着你也是累赘,什么都帮不了,倒不如安分的待在家里,至少不给你招祸。况且这里还有你爹,母亲走了,他就剩一个人,太孤单了,母亲舍不得。
母亲,难道您就舍得儿子吗?
李翠兰眼圈泛红,张了张嘴却什么都没能说出来,只是温柔的抚摸着崔淼的脸。
母亲,您就随儿子一起去吧。崔淼第一次正视面前的女人,把她当成自己的亲人。
李翠兰收回手,说道:大朗,故土难离,母亲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离不开。大朗长大了,可以像雄鹰一样飞了,母亲不能再耽误你。若不是当年母亲一时糊涂
母亲,当年不是您的错!崔淼打断李翠兰的话。
李翠兰眼中含泪,声音微颤的说道:大朗,母亲都能看见!你身上的每一处伤,每一块老茧,每一个水泡,母亲都能看得见!大朗,对不住,母亲让你吃苦了!
崔淼心里蓦然升起一股委屈,眼圈酸涩难忍,他抱住这个饱经沧桑的女人,真心实意的叫了声母亲。
两年来崔淼确实吃了不少苦头,虽然不曾喊苦喊累,但心里也会有惶恐和委屈,他以为自己隐藏的很好,可面前这个女人却看得通透,这就是母亲。
母子两人抱在一起许久,只是安静的抱着,崔淼却知道她在无声的哭泣,怀里身体的颤抖,肩头被打湿的衣服,都真切的告诉他,一个母亲对儿子的不舍。
纵然再多不舍,时间也不会为任何人停留,第二天一早崔淼便要离开,他将身上的银钱全部交给李翠兰,叮嘱她一定保重身体。而李翠兰什么都没说,只是温柔的看着崔淼。直到崔淼骑马远去,再也听不到她的声音,她才大声的喊了声大朗。
回到王府,崔淼将马匹放回马房,径直去了沈清的青竹园。来到院门口,守门的小厮连忙迎了出来,说道:崔总旗来了。
崔淼笑着问道:千户可在?
小厮点点头答道:在呢,小的这就去给您通禀。
小厮转身进门通报,崔淼则等在门口。大约五分钟后,小厮回转,躬身说道:崔总旗,大人有请。
崔淼回礼,抬步走进院子,一路来到书房门口,小厮这才停下,说道:崔总旗,大人就在里面,您请。
崔淼站在门口敲了敲门,待沈清应声,他才推门走了进去。
标下见过千户。
沈清放下手里的书,看向崔淼,说道:令母如何说?
崔淼苦笑着说道:母亲决定留下,多谢千户好意。
为何?
大约是两年前的事她无法挂怀,唯恐再给标下惹来麻烦。
沈清微微点头,淡淡的说道:可有安顿好?
是,多谢千户关心,千户若无吩咐,标下便先退下了。
沈清提点道:最近行事稳妥些,切不要像上次那般强出头。
崔淼一怔,小心翼翼的问道:千户,可是出了什么事?
沈清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孙平死了,王爷震怒。
崔淼下意识的问道:怎么死的,什么时候的事?
沈清没有回应,崔淼回神,连忙行礼道:千户,标下逾矩,还请千户莫怪。
此事你知晓便好,离开凤阳前,不要太惹眼。
是,多谢千户提点,标下告退。
待崔淼离开,沈清突然起身来到门前,对门口的小厮,说道:备马。
小厮应声,脚步飞快的向马房而去,沈清回卧房拿出一个包袱,转身出了房间,来到王府门口,飞身上马疾驰而去。
李翠兰送走崔淼,心里难受,少见的没有忙活,而是在院子里呆坐着,眼睛一直看着敞开的院门。
突然一阵马蹄声响起,李翠兰无神的眼睛顿时放出光彩,连忙站起身向外迎去,远远的便看见一个陌生男子骑在快马之上,她希冀的眼神消失,嘴角勾起一抹苦笑。她刚想转身回家,马匹已经来到近前。
沈清下马,躬身行礼道:敢问这位伯母可是崔淼的母亲?
李翠兰一怔,连忙答道:是。请问这位大人是?
伯母,我叫沈清,是崔淼的好友,与崔淼同属燕山卫。伯母直接称呼我阿清便好。
李翠兰笑着说道:原来是大朗的朋友,快请进,家里说话。
伯母先请。
李翠兰见沈清坚持,也没再谦让,走在前头,一边收拾,一边说道:家里有些乱,阿清别介意。屋里坐,我去给你倒碗水。
沈清拦住李翠兰,温声说道:伯母不必客气,我还有差事,不便久留。此次来,主要是代大朗送些东西给您。
送东西?李翠兰有些不解的问道:大朗清早刚走,怎么未曾提起?
因为事忙,一时忘了。正好我奉命来附近出差,便托我捎带回来,转交给伯母。沈清边说,边将身上的包袱打开,将东西放在桌上。
李翠兰看着里面的东西直愣神,一打宝钞,每一张都是一贯,足足有上百张,一对金钗,一对银镯,一对翡翠耳环,无论做工还是款式都是李翠兰不曾见过的。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