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人生赢家的正确崛起方式[综武侠] > 人生赢家的正确崛起方式[综武侠]
错误举报

人生赢家的正确崛起方式[综武侠]——长恨歌

    唐无易想了想,一个皇朝,新帝和先帝对于皇朝龙气的利用率其实是不一样的,毕竟先帝在位时间比新帝要长,在百姓心中的认同感会多一些。
    而且皇位传承的过程中,并不是说龙气是半点都不会损耗的,大乾短短几年之内,就走马灯似的换了好几个皇帝,就算唐无易没去国都望过气,都知道大乾的龙气消耗不少。
    再加上这位算是典型的王朝末年的昏君,民心不稳,国运更是震荡。
    也许是因为篡位太成功,太平帝想人之所不敢想,王师一出,逆贼望风而降的希望破灭之后,他马上祭出了第二招招安。
    还真别说,这招似乎起了一些效用,坊间传闻,王虫虎对此颇为意动。
    至于为什么唐无易这个高冷的修士会知道这些坊间传闻,不要问,问就是他已经决定加入争霸天下的道路,已经开始打造自己的班底了!
    当然了,碍于天下义军并不都是听从他指挥的现实,王虫虎最终还是没有接下太平帝的糖衣炮弹。
    值得一提的是,王建的祖父已经在太平四年离世了,他的父亲王勉从此以后就不知所踪。
    其祖父的坟茔,在下葬之后,便连续三次出现了异象,虽然下葬在了龙脉之上,坟茔却接二连三地裂开,棺木出现在坟茔之外。
    非常凑巧的是,这些异象出现的时候,王建都恰好在祭拜祖父。
    一直到第三次异象出现,有神人言此乃天子地,小民何容葬,王建依旧不听,最终尘埃落定,异象不再出现,其祖父也成功下葬。
    若说王建祖父初下葬,他的气运还只是缓慢激发的话,待到异象之事之后,王建的气运终于一飞冲天。
    王建祖父下葬的三个月后,太平帝发大军征剿王虫虎。
    王建虽有继母与父亲临走前赠予他妻子的二百两,但天下大旱,便是底蕴深厚的地主之家,运气差点,也已经砸锅卖铁了,王建的父亲并没有给他留下太多的遗泽,于是很快,他家就变得一贫如洗。
    天意如此,非人力可违,王建毅然选择了从军剿逆。
    王建已经来到了他那命运的关键点,成之为龙,不成为虫。
    而唐无易从中看到了不少势力在背后推动的影子,值此龙蛇起陆之际,他也要正式落子了。
    纯以气运观之,大乾的太平帝,气运之中一定有不少的黑气,受不祥之气蒙蔽,他的施政举措才会都是坑,简直就像是用马车拉着大乾王朝向悬崖狂奔。
    同样的,现在起兵席卷天下的什么王虫虎、汪巢,看起来声势浩大,但是实际上,这些人先天命格不足,就算有龙蛇之运,最后也没那个命,只能是为真正的真龙天子开道,历朝历代,打天下的时候,少不了这么一群为王前驱的伪王、伪龙。
    不过这些人扰乱了天下局势,真龙得到了出头的机会,也将逐步登场了。
    像是王建,唐无易观看他的起家历程,现在都能脑补出他未来发家至关重要的一步是什么了那就是征剿逆贼。
    朝廷虽然已经渐渐失去了民心,但是统治天下那么多年,肯定还是有一些底蕴的,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嘛!
    所以说,在王朝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最开始起兵的势力,一定会遭到来自朝廷的强力打击。
    因此,新朝的真龙天子,要么是后面几批起兵的聪明人、幸运儿,要么一开始是混在朝廷队伍中的二五仔。
    这个世界的历史不说,纵观唐无易本世界的历史,得国正也就是起于微末,真刀真木仓和人干仗得天下的史学家认可的也就两个王朝,所谓的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其余的王朝,起家之主泰半能被人视为二五仔,什么抢了外孙的皇位啦,什么王朝末年毫不犹豫给表兄弟捅刀子啦,背后什么欺负人家寡妇小孩儿啦,什么被旧朝皇帝褒扬的全忠之人毫不犹豫窃取国祚啦,比比皆是。
    唐无易是要建立仙朝的人,在这种有鬼神存在、气运当道的地方,他当然不会选择后者。
    得国不正者,和前朝的气运牵扯太深,指不定会有什么变故。
    自己主动出马建立一个新势力,再缓慢发展,等到他的势力壮大的时候,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历代争天下,看起来时间很长,但是正常的大一统王朝,开国之君确定定鼎之势的时间,绝对不会太久。
    所以唐无易在落子之前,深思熟虑,选择了创造一个化身,投身于一户将要亡嗣绝户的豪富人家,直接继承那一家的势力。
    这个世界是有地府的,那户人家也有祖灵,但是唐无易已经和他们家的祖灵做好了交易。
    就算没有唐无易,那户人家的独子也是早夭的命途,唐无易用自己的身外化身化为那家的子嗣,保证了他家的祖灵死后亦有祭飨,这一点就足够了。
    当然了,口头的保证与许诺,都是可以撕毁的,唐无易能保证自己的想法能够成功,还是因为武力值够高。
    第一百零二章 争龙(二)
    为什么要化身为郡县之中, 豪富之家中人?关于这一点,唐无易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历朝历代,想要起家,就要有自己的基本盘, 这是非常显眼的道理。
    不说那些本身就是门阀世族的家族, 只说得国最正的汉与明。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 从一个亭长迅速崛起为一国之君, 恍如神助,而在汉朝的史书中,记载这位君权天授的例子还有很多, 什么左股七十二黑子、其母感孕而生、斩白蛇起义, 比比皆是。
    但是真以为这位就像后世不知何人抹黑的那样, 是个底层小混混, 没有什么优点, 不知道走了什么大运, 打败了楚之名将项燕之后、贵胄出身的项羽, 那就真的大错特错了。
    刘邦的性格确实有缺陷, 极为利己,但是评价皇帝嘛, 看的是他的功绩, 又不是他的私德, 而且都说汉高帝杀功臣, 但是他真正下手的有谁?用手就能数得出来, 剩下的, 各个封侯,延绵子嗣。
    而在刘邦崛起的过程中,他的嫡系力量, 也就是他的老乡,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
    要知道,刘邦和项羽不能比,但是实际上,他家也算是贵族之后,史书明文记载,刘邦祖上来自于魏国,最开始是三家分晋前晋国大夫士会,也就是范武子的后代,刘邦的祖父,在史书上被记载为丰公,据考证,乃是丰县的县令。
    所以刘邦才能有一个在许多后人眼中,像是混混一样不务正业的年轻时代他祖父做过县令,他能被举为亭长,怎么着,在他家乡那一亩三分地上,也是有权力的。
    刘邦起家的时候,他的家乡,丰沛的父老们积极响应,三千子弟兵,是后世明文记载的。
    虽然看起来和那些大家族不能比,但是一批能信得过的嫡系力量,就是最大的资本。
    说完刘邦,再说开局一个碗的明太祖朱元璋。
    这位出身不可谓不凄惨,但是,人家有一个资本长得帅!
    古人都是颜控,长得不周正的,当官都比别人困难一点,像传说中的钟馗,不就是因为相貌太奇异,应试落选,愤而自尽的吗?
    看明朝历代皇帝的画像,朱元璋和他的儿子、孙子,相貌有着肉眼可见的相似之处,某得览御颜图的文人记载成祖之容,大类太祖,但两颐间多髯二缕,长垂至腹。
    而如果真的像流传的黑图上,朱元璋长着一张鞋拔子脸的话,别说他的子孙后代怎么用一两代就能优化了相貌、基因,就是一开始,他都不可能有被大佬赏识、和马皇后结婚的机会。
    虽然民间传说中的马皇后是个大脚,容貌似乎也并没有美若天仙,但是她是郭子兴的义女,光这一点,就已经足以让她的婚姻成为举足轻重的大事了。
    马皇后的父亲是郭子兴的生死之交,郭子兴给她挑夫婿,必定是精挑细选。
    朱元璋发家,就是因为在郭子兴的手下屡立战功,但是,好老婆的存在,也非常重要。
    刘邦和朱元璋两个人,都在起家之初就有了自己的班底,刘邦是老乡,朱元璋是郭子兴手中的那一股红巾军势力。
    那么唐无易作为一个连本世界土著都不是的人,想要争龙,自然也要为自己好好筹划一番。
    大乾朝廷不是异族统治,儒家统治下,地主阶级极为强大,也就是说,想走朱元璋那样开局一个碗的路线,在各郡宗族势力昌盛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成功。
    当然,他可以选择接收现在的王虫虎遗留下的义军,但是,那样就要从开头就开始争霸之路,没有时间种田发展自己,还要面临朝廷最后的疯狂反扑,唐无易又不傻,当然不会选择这样做。
    而且,他毕竟不是本世界的人,虽然有系统的遮掩,各方幕后势力看不出他的来历,但是,谁知道天道会不会做出什么反应呢?
    就算是普通人,都会有排外的情绪在,更何况是一个世界。
    举个例子,一个外来人来到了一个村子里,村民们或许很友善,或许很排外,但是,不管这个村子里的村民性格怎么样,外来人一来就想当村长,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如果这个人真的要当村长,就要取得村民的认可,要么有人为他摇旗呐喊,要么他先花一定时间展现出自己的能力。
    现在,唐无易要参与争龙,就和骤然来到村子里的外来人要当村长一样,要得到这个世界的认可。
    他是一个外来人,想要一来就有人为他摇旗呐喊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参与争龙,向世界展现自己的能力,顺便收拢此界人心。
    但是一穷二白参与争龙,又不可能,怎么着他也要先把底子搭起来。
    可是现在,天下即将大乱,已经没有那个时间,让他从零开始。
    考虑到这些方面,有一个土著马甲,就很重要了。
    一个虽然很神异却是陌生人的外人,与同乡子弟,振臂一呼,常人选择后者的可能性比前者要大得多。
    毕竟,和同乡混,出头了之后,荣华富贵一定有保障。
    所谓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在华夏文化中,乡土情节是极重的,大人物发达了之后,也一向喜欢提携家乡后辈。
    唐无易精挑细选过后,选择了在冀州魏郡的郡治邺县选择自己的化身身份。
    魏郡诸县处于冀州、兖州、豫州三州之交,乃是有名的繁华之所,其郡治邺县更是天底下数得上的大城。
    托之前唐无易回顾过曹操发家历史的福,他想到了曹操后来的大本营,就是原来袁绍经营的老巢邺城。
    从曹魏开始,邺城成为了好几个皇朝的都城虽然都和都建康的南朝各朝一样,都是些短命政权邺城之地位,可见一斑。
    虽然不能和大乾的两京长安、洛阳相比,但邺城在司隶之外,在天下各郡之中,也是数得着的。
    大乾的底蕴,都在司隶,而当战火燃起的时候,先占据司隶,尤其是都城长安所处之地的,毫无疑问,将会拥有巨大优势。
    邺城曾是某国陪都,潜力巨大,所在郡魏郡边上的邯郸郡曾是诸侯国,诸侯王绝嗣后,封国赵国废除,转为邯郸郡。
    而且邺城是天下大城之中,最靠近两京、司隶所在的大城之一,在这里开局,好处很多。
    既然是一郡的郡治所在,这里强大的家族,都是货真价实的郡望之家,比之只能在一乡一县称尊的、勉强够得上豪族的边的那些寒门,要厉害得多。
    当然了,寒门是有门庭的,有祖灵庇荫,最次也是家境殷实的地主,并不是后人认知中的平民百姓。
    其实唐无易的选择还有好几处,之所以最终定了邺县,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选定的那一家,恰巧也姓唐。
    这户人家因为嫡支已经几代单传,旁系也不多,声势已经渐渐衰败下去,祖灵也不甚强势,根据唐无易窥探到的未来,不出意外,这个家族将会因为嫡系继承人的离世,成为乱世中成功者脚下一颗不起眼的垫脚石。
    衰败的世家,唐无易鸠占鹊巢,虽然也要有因果牵连,但是和鼎盛的家族比,这个因果就小了不少。
    唐无易要借人家的家世一用,可不是真的要替人家做孝子贤孙,所以肉身其实还是唐无易自己的,只不过照着唐家早亡的少主的模样进行了微调,日后会慢慢调回他本人的样子来的。
    毕竟他是要创仙朝、做天帝的男人,顶着一张不属于自己的假脸,算怎么回事!
    唐无易和唐家的因果,日后是必定会还清的,但是,现在,他还要借着邺县唐家少主这一重身份,招募乡勇,名义嘛,就用响应朝廷号召剿逆吧!
    *
    汪巢,济阴冤句人,本以贩盐为事。太平中,仍岁凶荒,人饥为盗。初,里人王虫虎聚盗,起于濮阳,攻剽城邑五年九月,斩虫虎首献于阙下汪巢昆仲八人,率盗数千依让。月余,众至数万。
    朝廷以宣威、博野等军十万守关。时禁军皆长安富族自少迄长,不知战阵出值万计,佣雇负贩屠沽及病坊穷人,以为战士官军乃大溃。
    大定二年二月晋侯大败贼于龙尾坡是岁诸侯之师,四面俱会。
    《乾书列传一百五十逆乱》
    荒帝太平中,汪巢乱,州郡各举义兵,帝收邺之子弟以应哀宗大定中,梁逆欲以魏王封,帝不奉诏,诸臣仍以晋侯奉帝。大定四年,哀宗为梁逆弑诸臣劝进,帝不允,如之者三,乃即晋王位。延康元年春正月,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晋,建元延康。
    《晋史》
    第一百零三章 熟人
    大定元年, 新年号,新气象,趁着大乾又换了一位皇帝、又换了一个年号的时机,天下各大门派静极思动。
    除了提前下注的门派, 一些没动静的门派, 也想着要开始扶持对象来争龙了, 不求开创社稷, 只要称侯、称王,割据一方,让他们有气运能分, 就行了。
    文始派高徒裴矩,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被师门派下山去的。
    他要去投奔的对象唤作唐元, 已有雄踞一州之地, 而且收拢另外两州, 指日可待。
    这位在天下争龙大势之中, 是个热门人选, 更妙的是,原本被认为是热门人选的是出身徐州的王建这位如今称的是鲁侯, 名义上还是压只居刺史之位的唐元一筹的所以投资这位的势力不多, 他们现在参与, 还来得及分一杯羹。
    裴矩对自己要被派下山, 门派中的对头东方胜却可以安然地待在派中, 等着成功后分润运气这件事, 并不是很满意。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