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三国同人]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 > [三国同人]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
错误举报

[三国同人]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帝休(7

    且由我等联合施压,好叫糜国师看看
    士族不可欺!
    这场宴会之后,长安城中充满了这般煽动性的话语,这令不少根本不了解糜荏的士族心中微定,决定跟随王允向他施压。
    甚至还有人写文章攻击糜荏,斥责他有狼子野心,他们不会屈服在他的□□之下!
    一时之间流言四起,闹得原先认同糜荏的士族官吏都有些惶然。更多的士族则是做好一旦风向不对,就连夜逃离长安的准备。
    杨彪得知此事,怒斥挑事的士族:一派胡言,荒谬至极!
    糜国师当年在京洛时就建议种植双季稻米,改良农具,这样利国利民的政绩,董卓与十常侍怎配与他相提并论?!
    九品中正制是要将你们赶走吗?不可能!他怒指宫殿,朝中官吏少说都得有上百,糜国师麾下才几人,他能将这些位置全部揽下?
    王允为何反对变革,你们难道不知道吗?自从董卓身死,他往尚书台派了多少人?!此人扭曲事实、居心叵测,你们非但被他所诓骗,居然还要与他同流合污,污蔑糜国师揽权?你们的脑子都在想什么东西?!
    倘若仅是因为他要变革,触动了你们的利益,就将他说成董卓第二,那历史上所有变革之人,都是以下犯上的逆贼吗?
    士族大夫闻之,正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羞愧不已。众人纷纷以袖掩面,许久无言。
    许是被杨彪怒斥之故,朝中劝说糜荏的官吏们言辞也绵软了下来,显现出垂死挣扎的徒劳感。
    有官吏道:糜国师,如今董卓方死,百废待兴,您就颁布九品中正制,这是否太过激进?
    是啊国师,如今最重要的是扫平黄巾军余孽、重建京师洛阳,其他的并不那般重要啊。
    察举制与征辟制是立朝以来为官方法,您若是一意孤行,是要将老祖宗置于何处呢?
    糜荏不为所动。
    他倾身而立,玄色袍服穿在他身上,衬得他整个人芝兰毓秀,超凡脱俗。
    察举与征辟确实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选拔官吏的方法,他淡道,一切正如流水而逝,并不是所有老祖宗留下的方法,都合适如今。不然哪里会有商鞅变法,哪里会有秦国的强盛?
    王允冷笑:国师倒是好口才,三言两语便将这大逆不道的变动引为商鞅变法!
    糜荏淡淡看了王允一眼,没有再做解释,而是道:诸位,这是不是商鞅变法,我目前还不知道。不如这样吧,我们暂且实行一次考评,等第一次评级结束再做定夺。
    届时大家还是不满,我便请陛下废除这一旨意,诸位道是如何?
    众人面面相觑。
    这话说的云淡风轻,但糜国师对于改革之势,显然已势在必行。强势反对,属实不智。
    他们还在犹豫,杨彪已一口答应下来:糜国师说的是,倘若将来还有疑虑,便请陛下定夺。
    于是众多士族纷纷开口请求陛下裁定。
    大概是听得众人提及自己,上座的天子刘协抬首,注视着那一张张看似忧国忧民的老脸,又看看糜国师那张不食人间烟火的脸,晃晃脑袋甩开这些听不懂的话,低头继续玩魔方。
    还等着群起攻糜荏的王允:???
    不是,大家不是说好联合在一起对抗他的吗,这批墙头草是怎么回事?!
    于是当日退朝,他请来当日联合好的几人。听得众人口口声声,冠冕堂皇的仔细一想,这政策也没有说要罢免我等、哎,王尚书我等也没有办法、谁叫糜国师把持军政呢之类的推诿话语,心是彻底凉了。
    靠不住,除了他自己谁都靠不住他真傻,真的,怎么就以为他们会和自己一条心呢!
    糜荏却早就猜到士族们的反应。
    任何一项政策的颁布,总会触动到他人利益,引来反对。但其实这些看似声势浩大的反对声,不过只是小部分人的跳脚。更多人则还在观望,想要看看实际效果再做定论。
    先前在王允煽动之下,城中士族对他的抵触过大,无论他说什么都会过度解读。
    如今做出这一承诺,士族官吏也跟着冷静下来,可以实施起来了。
    他将此事交由荀彧去办。
    颍川荀氏乃是大士族。上一代荀氏八龙声名远播,荀爽又曾任司空在士族中说得上话。
    再说,以荀彧的能力,完全可以搞定这点小事。
    不出意外,荀彧的确很快解决此事。
    他也没做什么,只是在别府中宴请朝中官吏、以及各士族中能做主之人。当然,剔除王允族人。
    收到请柬的众人心中打鼓。
    他们知道荀彧与糜荏关系匪浅,或许此行就是来给他们施压的。到底是怀着忐忑的心思参加宴会。
    等到入了宴会,见到这个清风一般温润尔雅的年轻人,众人忽然就下意识放松了心情。
    最终,所有参与宴会的士人官吏,推举出几名德高望重之人用以审核。譬如杨彪、孔融、边让等五位名仕。
    这却是士族们的小伎俩罢了。这些名仕虽全部出自清流,但除去刚正不阿的秉性,诸如孔融还曾发表过激动言论,不会轻易被糜荏收买。
    荀彧全部应下。
    回朝后果真请得这些人为中正,为朝中官吏评级。
    不出十日,朝中官吏全部评审完毕。
    除了王允一脉,几乎没有人被贬谪,甚至还有半数官吏惊喜地发现自己升了官,被摆到更适合的位置上,纷纷激动不已。
    至于朝中空缺的官职,则继续由乡中察举,由州郡中正评级,再送到中央朝廷。
    这下,果然没有人再骂糜荏,反而纷纷赞美他的睿智。甚至连创出九品中正制的陈群,都被他们推上御史中丞之位。
    陈群被吓了一大跳。
    他才二十三岁,在乡中属于可以被举孝廉的年纪。而御史中丞乃是九卿之一的御史丞副手,官居四品。按照他的审核制度,根本不是他这个年纪的人能上去的。
    他深知自己一旦接受,制度的公正性首先被毁,便辞而不受。最终在众人评级之下领七品主簿,入御史台。
    至于糜荏麾下谋士与武将,皆因这些年来东征西战功劳,各自领取适合的官职。
    此事尘埃落定,官吏们终于发现九品中正制的好处。
    这一制度下,新入朝的官吏须得从九品开始做起,而后每三年考评一次,只要做出政绩,就可以不断向上升迁。若是考核不过,那便平调,抑或贬谪。
    这样统一标准,公平公正,总比朝廷卖官鬻爵、抑或随手指派徒有其表之人上位强吧?!
    一时之间,官吏喜笑颜开,纷纷拥护新政。
    百官欣喜之际,唯独只剩王允独木难支。
    他实在不甘心唾手已得的权势从手心溜走,依然悄然在四下寻觅盟友,一起对付糜荏。
    思来想去,总算想到年少时以武力出名的吕布。
    吕中郎将,糜国师能铲除董卓恢复原职,完全仰仗于您。王允恭维道,现在他非但不认你的功劳,反而将你贬回都尉,这样的事合理吗?
    他进一步诱惑道:不如我们联手推翻这一□□,届时您为大将军,把持天下兵马。我继续为尚书令,掌管尚书台。您与我一文一武,共同治理朝堂,如何?
    他想得挺美,却是不知糜荏虽然叫吕布继续当回都尉,却赏给他与貂蝉不少前所未见的稀世珍宝,完全安抚了他。
    吕布瞧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见吕布一副不为所动的样子,王允想了想又道:听闻您最疼爱的貂蝉夫人曾是糜荏的婢女,那糜荏如今而立之年都未曾婚配,谁知道是不是有什么奇怪的癖好。也难保您的夫人也
    吕布闻言冷笑。
    他见识过糜荏的奇特之处,知道自己不是糜荏的对手。这会就是再傻也看得出朝中官吏对他的称赞,怎么会被王允诓骗?
    虽说男人谁不想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可偏偏王允却犯了吕布最大的禁忌,那边是貂蝉。
    貂蝉于吕布而言,是指尖蝶掌中月,恨不得放在心尖上去疼爱的人,岂容王允这般污蔑!
    更何况貂蝉也曾经说,糜荏从未将她当过婢女,她不曾受过一丝委屈。甚至还被允许她与糜家的小姐一同读书写字,于她有大恩。
    吕布心中已对王允有了杀意,但在自己府中并不适合动手。
    他冷笑一声,阴阳怪气道:就你,还妄想取代糜将军治理朝廷?
    你也不照照铜镜看看你这幅模样,哪里比得上他?
    王允被噎了一下。
    以前你被董卓压制,如今被糜荏压制,但凡有脑子都会知道自己不是统治朝堂的这块料。吕布冷笑,安心当你的尚书令吧,我劝你别不识糜国师好意!
    来人,将这贼人给我丢出去。
    王允:
    不是,除了他自己,糜荏把他的族人与门生全部贬出尚书台,其中八成还被贬谪出长安,去各处当县守,这踏马还是好意?
    真就离谱!
    王允还想说什么,却被吕布唤来的两个人高马大的将士,一人扛着他一条胳膊,就这么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从吕府给丢了出去。
    王允整个人都气傻了,脑子都是懵懵的。直到四周的人都在对着他指指点点小声窃笑,他才反应过来,捂着脸匆匆离去。
    回到府上,刚吐出一口浊气,王允又听得糜荏亲自拜访。
    他这会脑子还是木木的,就命人将糜荏领进来。怎知糜荏竟带着董卓的百余羽林军而来,一行百余人,各个人高马大,乌泱泱的一片立在他的堂前,给了他极大的心理压力。
    为首的糜荏却似什么都没觉察到,好整以暇在他府上喝了一盏清茶。
    王允见状,几次想要开口询问他前来府上所谓何事,终究因为心虚不敢说话,瞳孔微颤地注视着糜荏。
    茶喝完了,糜荏放下杯子,有一件礼物,我要回给王尚书。
    他伸出手,羽林军便将一柄长剑递交到他手中。
    糜荏铮一声将剑拔出鞘,豁然伸手砍碎了王允身旁案几。
    奉先已将你找他之事告知于我。糜荏收起长剑,轻轻笑了,我耐心有限,好好当你的尚书令,不要再来挑衅我。
    他早已不是当初在京洛中举步维艰的糜荏,而是真正权倾朝野,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国师兼大将军。
    便是威胁王允,又当如何。
    他笑吟吟地看着:知道了吗?
    王允见状,面色惨白。他坐在椅子上,整个人都是软的,只能惊恐地看着糜荏。
    得到对方风淡云轻一颔首:明日朝中再见,王尚书。
    送走糜荏,王允眼冒金星直挺挺昏了过去,自此一病不起。
    糜荏听闻此事,笑了。
    王允有能力,曾经或许是好人,但经权势腐蚀,滋生太多欲望。如今在他心中,揽权才是最为重要的。
    心比天高,好好看着便是。
    彻底解决完此事,糜荏收到一个消息。
    豫州牧韩馥不敌袁绍步步紧逼,将豫州牧让位与袁绍,逃出豫州。
    第八十九章
    十月初, 糜荏收到了一封来自朐县的家书。
    家书是大哥糜竺写来的,知道他已平定叛乱并在长安大有动作。他宽慰糜荏:走在一条与大众截然不同的路上时,会遇到许多的困扰与压力, 让糜荏放手去做, 家族永远是他的后盾。
    看得糜荏大为动容。
    等看到后半段周慈写的内容, 轻笑起来。
    陪着他一同看家书的荀彧眉眼间也多了几分笑意:小妹倒真是与寻常的闺阁女子不同。
    他觑了糜荏一眼,心想不愧是这人养出的妹妹。
    原来是糜荏平定叛乱,恢复国师身份并身兼大将军后, 不乏有心思活络之人, 上门向糜荏说亲,亦或是向糜荏唯一的妹妹提亲。
    在此之前,糜荏与荀彧成亲一事虽未对外宣称, 但他早在朐县时便谢绝了上门说亲的人, 并扬言此生都不会娶妻。
    那时他被董卓褫夺国师之位, 回到朐县时只是白身。不少人听得这话,直言他不识好歹, 必然是身体有恙才不愿娶妻。
    还有人当着糜竺的面讥诮, 糜氏这般富有,为何不给糜荏请个神医治治?气得糜竺火冒三丈,与不少人断交。
    没想到现在得势之后,这同一批人又腆着脸赶着来求他家结亲, 甚至还说了不少自己曾与糜氏有恩的话,对糜竺挟恩图报。
    见糜竺被气得说不出话, 糜莜当即安排自己的侍卫将那些人都打出糜府。
    而后被糜竺拘在家中抄写家规,直到她知错为止。
    糜荏似乎都能看到自家小妹此时被罚抄家规的样子, 笑道:小妹做得不错, 这些人确实没有结交的必要。
    荀彧道:离开朐县时, 小妹曾多次对我说,待时局平定不要忘记将她接过来。他可不敢忘记自家小姑子的要求,不然下次见到那孩子,定会吵闹得子苏耳根子疼。
    糜荏算了算时间:年后可以将阿莜接过来。
    他可是个好兄长。
    与董卓的对抗战中赵云没有做出他认为的贡献,没敢向他提亲。想来这些日子也在着急,就让人过来安安他们的心吧。
    商量过此事,糜荏拉着荀彧一起看奏折。
    九品中正制既定,糜荏便下令推广到其余州郡。如今各州郡已收到消息,准备选举德高望重之人为中正。
    他们回了消息,里头不少都是称赞糜荏睿智,狂拍他彩虹屁的奏折。
    荀彧叹了口气:若非知道子苏是想要推行科举制度,恐怕我也会与他们一样认为。
    九品中正制补充了汉室选拔官吏的弊端,算得上什么变革?科考制度,才是从根本颠覆察举与征辟制度。
    只是想要实行科举制度,需要的准备工作实在太多。至少将读书从士族推广到普通百姓,对于他们而言就足够困难。
    不过这对于糜荏来说,算不上难事。
    糜荏挑眉。
    他把先前拟定的诏书递给荀彧:按照我们以前的决定,我正准备组建制盐司,并将茶叶、蔗糖等物品归入朝廷买卖,先让朝廷富庶起来再说。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