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帝休(7
虽说抄了董卓、十常侍的家,所得钱财累累,甚至能养活一支军队好几年。不过想要创造一个盛世,这些远远不够。
糖、盐、茶叶等物品,就是他从士族手中收回钱财的方式之一。
盐乃生活必需,海水晒盐摒弃了这个时代制盐法的昂贵成本,依靠阳光晒盐,可以从商贾手中将这笔生意抢过来,与他国交易;糖、茶叶等则是奢侈品,士族抗拒不了它们的魅力,会为这些东西付出钱财。
至于其他,待未来收拢政权,再做考虑。
这是他们早就商量好的方案,如今终于一步步实施下去,荀彧心中又是激荡,又是复杂。
没有什么,能比亲手创建盛世天下,更令人心满意足!
也没有什么,比背叛从前的信仰,更叫人痛苦。
从前他只想匡扶汉室,因为他首先是汉臣。他知道汉室江山必亡,但当真正面临这样的事,他只希望自己能出一点力,叫大汉延续下去,哪怕仅能多延续一天也好!
可是糜荏点醒了他。
他要延续的,究竟是大汉的天下,还是大汉的皇室?
这个问题,他从前没有想过。但在那之后,他明白自己想要延续的,是盛世太平、海晏河清的大汉,而不是将大汉弄成满目疮痍、遍体鳞伤的皇室。
那就从他手中开始吧。
只要能为百姓带来真正的幸福,即便成为背叛皇族的罪人,亦在所不惜。
他深吸一口气,平复心绪。糜荏发现了,凑过去亲亲他的眼睛安慰他。
便在这时,內侍敲响了他的宫门,给他带来一个消息。
袁绍用计逼退韩馥,夺取冀州,并对青州、并州出兵。
已是十月,冀州天寒地冻。
袁绍坐在府中暖炉边,享受着火炉的温暖,一边舒舒服服地喝着温酒,嗤笑一声将诏书丢进火炉中:九品中正制,那姓糜的倒是想得出来。
郭图淡淡瞧着火舌吞噬诏书,嗤笑:说到底,搞这阵仗不过是为了与王允争权夺利,到底是低贱的商贾出身,只看得见眼前那一亩三分地。
如今州牧您已夺取冀州,只要趁此机会一并拿下并、青二州,哪怕糜荏占据长安,您也不必再怕他了!
先前袁绍联合韩馥麾下谋士,逼迫韩馥让出冀州,韩馥不肯;八月他又与公孙瓒联合,公孙瓒从幽州出兵胁迫韩馥、他继续命人说服韩馥。
这是他版图的第一步,得到冀州之后他当然不会像当初承诺那样,与公孙瓒平分冀州。
他深知糜荏在长安,一边要对付黄巾军余党,一边要安抚、收服西凉兵,暂且腾不出手来对付他们,便听从沮授的建议:
一边命人以冀州内乱、待平定后再做分割为由稳住公孙瓒;一边命麾下部将张郃、高揽进兵青州,命颜良、文丑西击并州北山,打算以最快速度屯兵青、并二州。
在夺取冀州之后,他的兵力勉强达到八万。若是能再吞并这两个州,他的兵力至少能达到二十万。
届时再挥兵兖州,攻取糜荏的大本营徐州,他哪里还用得着害怕糜荏?
所以他杀了朝廷派来罢免他的人,那劳什子的九品中正制,他当然更不会听从。
他靠在软榻上,似笑非笑道:姓糜的以为他是谁?
汉室风雨飘摇,他想做第二个董卓,也不看看当今天下的局势。这人早在酸枣时便不把我放在眼里,如今还想藉由朝廷叫我听命于他?
呵,一介琉璃商贾他也配?!
他身边,谋士郭图微笑道:州牧说的是,天下人看不出他的龌龊,但在图的眼中,他与您的区别正似地下的烂泥与天上的云彩。
图,静候您平定天下。
这马屁拍的好,听得袁绍浑身舒坦极了。
袁绍笑道:还是得仰仗先生,方才打败那姓糜的。
两人说着,相似一笑。双目之中如出一辙的奸猾与狡诈。
袁绍之所以有恃无恐,完全因为对于糜荏而言,目前情况不大乐观。
糜荏虽然收编董卓麾下十余万西凉兵,但一半兵马需要驻守边关,另一半在他招安下,令李傕、郭汜领兵对付黄巾军。只是入冬之后兵马困顿,暂时无法攻破对方;
大抵是受朝堂变动的影响,从九月开始,早年投降糜荏的休屠各胡又起纷争。他们似乎遗忘糜荏当年带给他们的恐惧,各族首领纷纷带领麾下骑兵劫掠并州、冀州各郡,并州牧丁原领兵平叛;
兖州各郡内斗打的不可开交,兖州刺史刘岱杀了桥瑁之后更想杀曹操,结果消息败露,被曹操反杀;
袁术与刘表也数次交兵,袁术略占上风
整个天下都乱了。
朝堂之上,焕然一新的文臣集团也日日催促糜荏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不是一个阵营的,没有抱团施压,但这一声音已盖过了其余所有。
就连天子都走到他面前,扯扯他的衣袖:糜将军,你能平定这些叛乱吗?
很多东西他听不懂,但各处叛乱他还是懂的。等到他们之中决出胜负,或许就会杀到长安来,像董卓一样挟持他。
他害怕。
糜荏摸摸他的脑袋:陛下不必害怕,臣会替你解决此事。
说罢这话,糜荏做出一系列部署:
其一,下令幽州刺史陶谦为冀州牧,领公孙瓒征讨袁绍。
他表面上对公孙瓒谋夺冀州之事不计前嫌,但与诏书同往的是他私下写给幽州牧刘虞与陶谦的信:找个机会杀了公孙瓒,收付公孙瓒麾下兵马,亲自领兵平叛。
其二,下令曹操为兖州刺史,统领兖州与袁绍对抗;
其三,下令刘备为鲁阳郡守,协助刘表对付袁术与孙坚。
令陶谦为新的冀州牧,这一点没有问题,但曹操与刘备的官职却有些高。好不容易病愈的王允听的这一诏令,气不过便在朝中抓着这一点大肆抨击。
他冷笑:糜国师好计谋!
将别人的举荐的人才排挤出京,自己却可以派遣任何人为郡守,为刺史,乃至州牧。这,就是您所说的公平公正吗?!
听罢他的抨击,糜荏还没说什么,他旁众人已罗列出刘备与曹操以往的功绩,以及在讨伐董卓之战中做出的贡献。
在这些证据下,中正判定两人依据九品中正制,完全可以胜任郡守与刺史之职。
糜荏似笑非笑:王尚书,您举荐的那些人才,但凡能有刘备与曹操的才能,我都可以担保他们回到朝中任职。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除了是你的亲戚之外,又还有什么特殊才能?
满朝官吏哄堂大笑。
王允气得面红脖子粗,本想破口大骂。但在糜荏凉飕飕的注视下,到底缩了脖子不敢再言。
待回到尚书台,王允越想越气,果断提笔刷刷写下一封信,让侍从交予北海相,孔融。
不久,糜荏收到孔融的奏折。
说起孔融,糜荏倒不陌生。
孔融是孔子之后,家学渊博。早年他买官入朝时,孔融是司徒杨赐的掾属,时常写文章辱骂他,是当时辱骂他的文人的中流砥柱。后来他洗白成功,孔融虽然没说什么,还是看不惯他。
先帝病故,孔融被何进征为虎贲中郎将。不久董卓总揽朝政,孔融几次三番激怒董卓,最终被放逐至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为相。
这人自恃才高,目空一切。会被董卓放逐,并不让人觉得意外。
没想到如今颁布九品中正制,这人居然又跳出来了。
这奏折内容糜荏都能猜到,懒得打开。
还是荀彧本着多听他人意见的想法,展开一看,上书:申子变法,韩昭侯之术。
申子指的是战国时期的韩相申不害,他在掌握韩国内政之后,颁布按照功劳和能力来授予官职的律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与九品中正制的功能相同。
只是随着申不害去世,这一变法最终以失败收场。
因为这一变法以术为主。所谓的术,指的是君主心术与权术。君主本人若有能力,知人善用,国家就可以强盛;反之,国家会陷入混乱,百姓也会随之遭殃。
这就是所谓的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
如今糜荏要以九品中正制来衡量官吏的道德与才能,在有些人看来,确实就与申不害无异。
不必理会这个杠精,糜荏下笔不停,你越是理会他,他就越来劲。
荀彧眨眨眼:何为杠精?
杠精,指的是故意在争辩时持相反意见、爱对他人抬杠回嘴,以此来获取快乐。糜荏继续书写,孔融不就是这样的人么。
除了真的有文采,孔融此生最爱的确实就是抬杠,随时随刻都能表演杠精附体。时下主流看法他鲜少认同,一定要发表不同的想法,表现他举世皆醉他独醒的特点。
荀彧笑了:你啊你,嘴不饶人。
仗着自己是孔子后人,孔融抬杠无往不利。但遇上糜荏,孔融却时常品尝到失败的滋味。
不知他有没有后悔嗯,他还写信过来讽刺糜荏,想来是没有的。
比如先前在董卓入京、糜荏被罢黜回到朐县时,糜荏就曾收到过孔融的信件,上面写着:吕不韦离秦,洛阳愈发热闹。
这话糜荏看得懂,既是在讽刺他好不容易从董卓手中捡回一条命,居然还贪恋权势,与卢植等人来往密切。想来不久就会像当时免官回乡的吕不韦一样,被秦皇(董卓)弄死。
当时糜荏看罢那信件,命人送了两个空酒坛给孔融。
孔融好酒,尤其喜欢美酒,曾有幸喝到过糜荏的酒,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勉强帮糜荏说过几句好话。收到酒坛他欣喜了一下,结果打开一看是空酒坛,还当是送信的家仆偷喝了。
家仆再三保证,孔融方才信了这就是空酒坛,又写信来问。
糜荏这才回信:孔议郎这是喝了几坛酒,这么仗酒发疯。
这话说的直白又恶毒,气得孔融大骂他不识好歹,一连写了好几封信件来骂他。
那些信糜荏全没看,直接命侍从拒收,让原封不动返回孔融手中。
嘴不饶人?糜荏听得这四个字,停下动作,抬眼看向荀彧,冤枉啊,我从不用嘴来为难别人,只是不饶你。
猝不及防听得这话,荀彧:
所以他真的很佩服糜荏,随口一句正经话语,居然都能歪曲成这样!
他深吸一口气,正要说什么,糜荏已放下毛笔拿开正在书写的文书,绕过书桌走到他身边:文若倒是说说,我是怎么不饶人的。
荀彧直觉不妙,正要开溜,被人摁在怀里浅吻起来。
这样不饶人?他听得这人轻笑了一下,微抬他的下颚,在他颈间留下一串轻柔而湿润的吻。
还是这样不饶人?
他被身后之人按着腰趴倒在书桌上,一手胡乱抓着书桌上的什么东西,令一手紧紧捂着嘴不敢发出任何声音。
身后之人却还故意俯身,气息凌乱地在他耳边道,分明是你嘴不饶人咬的我魂儿,都要没了。
等到餍足,已是小半个时辰后的事儿了。糜荏把脱了力的人抱在怀里,替他整理好衣裳,将被他在动情时揉皱的文书摊平一看。
啧,正是孔融写来的那封奏折。
糜荏亲了亲怀中人红润的唇瓣,轻笑起来:看,是谁更不饶人?
因为书桌太硬,身上被铬的还有些疼的荀彧:他好恨!
第九十章
十一月, 与大势一同昭告百官的,是糜荏下旨朝廷成立制盐、制糖司,并且由官府出售茶叶、白酒、羊毛织品等物品。
官吏、士族好奇不已。
这制盐、茶叶、白酒可以理解。盐乃国民之根本, 目前国库空虚, 搞一搞很可以;茶叶、白酒,自几年前问世就一直供不应求,国师将之纳入朝廷贩卖, 反而是造福大众。
但这制糖司, 羊毛织品?
国师莫不是打算将饴糖也纳入朝廷生产?
还有羊毛织品,那是什么?
制作这些东西,会不会显得他们不务正业?他们可是朝臣, 如何能像商贾般买卖呢?
百官面上带着迟疑神色, 纷纷询问糜荏。
糜荏便将糖、羊毛织品展现给百官看。
羊毛织品有羊毛线、薄羊毛布, 织成的衣裳柔软又精美,穿起来贴身又温暖。薄薄一件衣裳,居然比得上精贵的丝质衣物!
太适合秋冬,以及早春穿着了吧!
至于糖,便更叫人震惊了。
他们原先以为国师是打算卖饴糖,结果卖的那两种糖:白糖与奶糖,竟是世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白糖晶莹剔透, 颗粒分明。轻拈一点放入口中浅尝,众人面色骤然变了。
人类对于糖有着无法磨灭的渴望, 这是刻在本能之中的,尤其是发展力低下的如今。市面上的糖有蜂蜜与饴糖, 蜂蜜为贡品, 饴糖则是士族们过年过节能吃到的。
但是这白砂糖, 甫一入口,一抿既化,而后便是令人振奋的甜好甜!
吃过这白砂糖,再吃一小粒奶糖,浓郁霸道的奶香与甜味瞬间充满口中。这一刻,官吏们都感觉到了心中一点难以形容的幸福滋味,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味道!
他们瞪大了眼睛看着糜荏,询问这些东西上市的日子,呼吸慢慢急促起来。
脑中哪里还顾得朝廷如商贾般制造这些东西好还是不好,只余买买买几个字,占据他们的全部心神!
糜荏便趁机道:鉴于想要购买之人过多,诸位可以前往少府提前预定各种货品。先到先得,售完即止。
听得这话,百官们哪里还会停留,纷纷前往少府处登记购买。
得知所有物品全部限购,尤其每人最多只能购买五斤白糖,两包奶糖,百官大怒:即便这些物品昂贵,但再多一些我们也还买得起,韩少府你是看不起我们吗?!
少府被人团团包围,瞧见所有人愤怒的脸,感觉自己可怜弱小又无助:冤枉啊,我哪里敢做这样的决定,这是国师下的规定啊!
恋耽美
糖、盐、茶叶等物品,就是他从士族手中收回钱财的方式之一。
盐乃生活必需,海水晒盐摒弃了这个时代制盐法的昂贵成本,依靠阳光晒盐,可以从商贾手中将这笔生意抢过来,与他国交易;糖、茶叶等则是奢侈品,士族抗拒不了它们的魅力,会为这些东西付出钱财。
至于其他,待未来收拢政权,再做考虑。
这是他们早就商量好的方案,如今终于一步步实施下去,荀彧心中又是激荡,又是复杂。
没有什么,能比亲手创建盛世天下,更令人心满意足!
也没有什么,比背叛从前的信仰,更叫人痛苦。
从前他只想匡扶汉室,因为他首先是汉臣。他知道汉室江山必亡,但当真正面临这样的事,他只希望自己能出一点力,叫大汉延续下去,哪怕仅能多延续一天也好!
可是糜荏点醒了他。
他要延续的,究竟是大汉的天下,还是大汉的皇室?
这个问题,他从前没有想过。但在那之后,他明白自己想要延续的,是盛世太平、海晏河清的大汉,而不是将大汉弄成满目疮痍、遍体鳞伤的皇室。
那就从他手中开始吧。
只要能为百姓带来真正的幸福,即便成为背叛皇族的罪人,亦在所不惜。
他深吸一口气,平复心绪。糜荏发现了,凑过去亲亲他的眼睛安慰他。
便在这时,內侍敲响了他的宫门,给他带来一个消息。
袁绍用计逼退韩馥,夺取冀州,并对青州、并州出兵。
已是十月,冀州天寒地冻。
袁绍坐在府中暖炉边,享受着火炉的温暖,一边舒舒服服地喝着温酒,嗤笑一声将诏书丢进火炉中:九品中正制,那姓糜的倒是想得出来。
郭图淡淡瞧着火舌吞噬诏书,嗤笑:说到底,搞这阵仗不过是为了与王允争权夺利,到底是低贱的商贾出身,只看得见眼前那一亩三分地。
如今州牧您已夺取冀州,只要趁此机会一并拿下并、青二州,哪怕糜荏占据长安,您也不必再怕他了!
先前袁绍联合韩馥麾下谋士,逼迫韩馥让出冀州,韩馥不肯;八月他又与公孙瓒联合,公孙瓒从幽州出兵胁迫韩馥、他继续命人说服韩馥。
这是他版图的第一步,得到冀州之后他当然不会像当初承诺那样,与公孙瓒平分冀州。
他深知糜荏在长安,一边要对付黄巾军余党,一边要安抚、收服西凉兵,暂且腾不出手来对付他们,便听从沮授的建议:
一边命人以冀州内乱、待平定后再做分割为由稳住公孙瓒;一边命麾下部将张郃、高揽进兵青州,命颜良、文丑西击并州北山,打算以最快速度屯兵青、并二州。
在夺取冀州之后,他的兵力勉强达到八万。若是能再吞并这两个州,他的兵力至少能达到二十万。
届时再挥兵兖州,攻取糜荏的大本营徐州,他哪里还用得着害怕糜荏?
所以他杀了朝廷派来罢免他的人,那劳什子的九品中正制,他当然更不会听从。
他靠在软榻上,似笑非笑道:姓糜的以为他是谁?
汉室风雨飘摇,他想做第二个董卓,也不看看当今天下的局势。这人早在酸枣时便不把我放在眼里,如今还想藉由朝廷叫我听命于他?
呵,一介琉璃商贾他也配?!
他身边,谋士郭图微笑道:州牧说的是,天下人看不出他的龌龊,但在图的眼中,他与您的区别正似地下的烂泥与天上的云彩。
图,静候您平定天下。
这马屁拍的好,听得袁绍浑身舒坦极了。
袁绍笑道:还是得仰仗先生,方才打败那姓糜的。
两人说着,相似一笑。双目之中如出一辙的奸猾与狡诈。
袁绍之所以有恃无恐,完全因为对于糜荏而言,目前情况不大乐观。
糜荏虽然收编董卓麾下十余万西凉兵,但一半兵马需要驻守边关,另一半在他招安下,令李傕、郭汜领兵对付黄巾军。只是入冬之后兵马困顿,暂时无法攻破对方;
大抵是受朝堂变动的影响,从九月开始,早年投降糜荏的休屠各胡又起纷争。他们似乎遗忘糜荏当年带给他们的恐惧,各族首领纷纷带领麾下骑兵劫掠并州、冀州各郡,并州牧丁原领兵平叛;
兖州各郡内斗打的不可开交,兖州刺史刘岱杀了桥瑁之后更想杀曹操,结果消息败露,被曹操反杀;
袁术与刘表也数次交兵,袁术略占上风
整个天下都乱了。
朝堂之上,焕然一新的文臣集团也日日催促糜荏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不是一个阵营的,没有抱团施压,但这一声音已盖过了其余所有。
就连天子都走到他面前,扯扯他的衣袖:糜将军,你能平定这些叛乱吗?
很多东西他听不懂,但各处叛乱他还是懂的。等到他们之中决出胜负,或许就会杀到长安来,像董卓一样挟持他。
他害怕。
糜荏摸摸他的脑袋:陛下不必害怕,臣会替你解决此事。
说罢这话,糜荏做出一系列部署:
其一,下令幽州刺史陶谦为冀州牧,领公孙瓒征讨袁绍。
他表面上对公孙瓒谋夺冀州之事不计前嫌,但与诏书同往的是他私下写给幽州牧刘虞与陶谦的信:找个机会杀了公孙瓒,收付公孙瓒麾下兵马,亲自领兵平叛。
其二,下令曹操为兖州刺史,统领兖州与袁绍对抗;
其三,下令刘备为鲁阳郡守,协助刘表对付袁术与孙坚。
令陶谦为新的冀州牧,这一点没有问题,但曹操与刘备的官职却有些高。好不容易病愈的王允听的这一诏令,气不过便在朝中抓着这一点大肆抨击。
他冷笑:糜国师好计谋!
将别人的举荐的人才排挤出京,自己却可以派遣任何人为郡守,为刺史,乃至州牧。这,就是您所说的公平公正吗?!
听罢他的抨击,糜荏还没说什么,他旁众人已罗列出刘备与曹操以往的功绩,以及在讨伐董卓之战中做出的贡献。
在这些证据下,中正判定两人依据九品中正制,完全可以胜任郡守与刺史之职。
糜荏似笑非笑:王尚书,您举荐的那些人才,但凡能有刘备与曹操的才能,我都可以担保他们回到朝中任职。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除了是你的亲戚之外,又还有什么特殊才能?
满朝官吏哄堂大笑。
王允气得面红脖子粗,本想破口大骂。但在糜荏凉飕飕的注视下,到底缩了脖子不敢再言。
待回到尚书台,王允越想越气,果断提笔刷刷写下一封信,让侍从交予北海相,孔融。
不久,糜荏收到孔融的奏折。
说起孔融,糜荏倒不陌生。
孔融是孔子之后,家学渊博。早年他买官入朝时,孔融是司徒杨赐的掾属,时常写文章辱骂他,是当时辱骂他的文人的中流砥柱。后来他洗白成功,孔融虽然没说什么,还是看不惯他。
先帝病故,孔融被何进征为虎贲中郎将。不久董卓总揽朝政,孔融几次三番激怒董卓,最终被放逐至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为相。
这人自恃才高,目空一切。会被董卓放逐,并不让人觉得意外。
没想到如今颁布九品中正制,这人居然又跳出来了。
这奏折内容糜荏都能猜到,懒得打开。
还是荀彧本着多听他人意见的想法,展开一看,上书:申子变法,韩昭侯之术。
申子指的是战国时期的韩相申不害,他在掌握韩国内政之后,颁布按照功劳和能力来授予官职的律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与九品中正制的功能相同。
只是随着申不害去世,这一变法最终以失败收场。
因为这一变法以术为主。所谓的术,指的是君主心术与权术。君主本人若有能力,知人善用,国家就可以强盛;反之,国家会陷入混乱,百姓也会随之遭殃。
这就是所谓的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
如今糜荏要以九品中正制来衡量官吏的道德与才能,在有些人看来,确实就与申不害无异。
不必理会这个杠精,糜荏下笔不停,你越是理会他,他就越来劲。
荀彧眨眨眼:何为杠精?
杠精,指的是故意在争辩时持相反意见、爱对他人抬杠回嘴,以此来获取快乐。糜荏继续书写,孔融不就是这样的人么。
除了真的有文采,孔融此生最爱的确实就是抬杠,随时随刻都能表演杠精附体。时下主流看法他鲜少认同,一定要发表不同的想法,表现他举世皆醉他独醒的特点。
荀彧笑了:你啊你,嘴不饶人。
仗着自己是孔子后人,孔融抬杠无往不利。但遇上糜荏,孔融却时常品尝到失败的滋味。
不知他有没有后悔嗯,他还写信过来讽刺糜荏,想来是没有的。
比如先前在董卓入京、糜荏被罢黜回到朐县时,糜荏就曾收到过孔融的信件,上面写着:吕不韦离秦,洛阳愈发热闹。
这话糜荏看得懂,既是在讽刺他好不容易从董卓手中捡回一条命,居然还贪恋权势,与卢植等人来往密切。想来不久就会像当时免官回乡的吕不韦一样,被秦皇(董卓)弄死。
当时糜荏看罢那信件,命人送了两个空酒坛给孔融。
孔融好酒,尤其喜欢美酒,曾有幸喝到过糜荏的酒,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勉强帮糜荏说过几句好话。收到酒坛他欣喜了一下,结果打开一看是空酒坛,还当是送信的家仆偷喝了。
家仆再三保证,孔融方才信了这就是空酒坛,又写信来问。
糜荏这才回信:孔议郎这是喝了几坛酒,这么仗酒发疯。
这话说的直白又恶毒,气得孔融大骂他不识好歹,一连写了好几封信件来骂他。
那些信糜荏全没看,直接命侍从拒收,让原封不动返回孔融手中。
嘴不饶人?糜荏听得这四个字,停下动作,抬眼看向荀彧,冤枉啊,我从不用嘴来为难别人,只是不饶你。
猝不及防听得这话,荀彧:
所以他真的很佩服糜荏,随口一句正经话语,居然都能歪曲成这样!
他深吸一口气,正要说什么,糜荏已放下毛笔拿开正在书写的文书,绕过书桌走到他身边:文若倒是说说,我是怎么不饶人的。
荀彧直觉不妙,正要开溜,被人摁在怀里浅吻起来。
这样不饶人?他听得这人轻笑了一下,微抬他的下颚,在他颈间留下一串轻柔而湿润的吻。
还是这样不饶人?
他被身后之人按着腰趴倒在书桌上,一手胡乱抓着书桌上的什么东西,令一手紧紧捂着嘴不敢发出任何声音。
身后之人却还故意俯身,气息凌乱地在他耳边道,分明是你嘴不饶人咬的我魂儿,都要没了。
等到餍足,已是小半个时辰后的事儿了。糜荏把脱了力的人抱在怀里,替他整理好衣裳,将被他在动情时揉皱的文书摊平一看。
啧,正是孔融写来的那封奏折。
糜荏亲了亲怀中人红润的唇瓣,轻笑起来:看,是谁更不饶人?
因为书桌太硬,身上被铬的还有些疼的荀彧:他好恨!
第九十章
十一月, 与大势一同昭告百官的,是糜荏下旨朝廷成立制盐、制糖司,并且由官府出售茶叶、白酒、羊毛织品等物品。
官吏、士族好奇不已。
这制盐、茶叶、白酒可以理解。盐乃国民之根本, 目前国库空虚, 搞一搞很可以;茶叶、白酒,自几年前问世就一直供不应求,国师将之纳入朝廷贩卖, 反而是造福大众。
但这制糖司, 羊毛织品?
国师莫不是打算将饴糖也纳入朝廷生产?
还有羊毛织品,那是什么?
制作这些东西,会不会显得他们不务正业?他们可是朝臣, 如何能像商贾般买卖呢?
百官面上带着迟疑神色, 纷纷询问糜荏。
糜荏便将糖、羊毛织品展现给百官看。
羊毛织品有羊毛线、薄羊毛布, 织成的衣裳柔软又精美,穿起来贴身又温暖。薄薄一件衣裳,居然比得上精贵的丝质衣物!
太适合秋冬,以及早春穿着了吧!
至于糖,便更叫人震惊了。
他们原先以为国师是打算卖饴糖,结果卖的那两种糖:白糖与奶糖,竟是世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白糖晶莹剔透, 颗粒分明。轻拈一点放入口中浅尝,众人面色骤然变了。
人类对于糖有着无法磨灭的渴望, 这是刻在本能之中的,尤其是发展力低下的如今。市面上的糖有蜂蜜与饴糖, 蜂蜜为贡品, 饴糖则是士族们过年过节能吃到的。
但是这白砂糖, 甫一入口,一抿既化,而后便是令人振奋的甜好甜!
吃过这白砂糖,再吃一小粒奶糖,浓郁霸道的奶香与甜味瞬间充满口中。这一刻,官吏们都感觉到了心中一点难以形容的幸福滋味,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味道!
他们瞪大了眼睛看着糜荏,询问这些东西上市的日子,呼吸慢慢急促起来。
脑中哪里还顾得朝廷如商贾般制造这些东西好还是不好,只余买买买几个字,占据他们的全部心神!
糜荏便趁机道:鉴于想要购买之人过多,诸位可以前往少府提前预定各种货品。先到先得,售完即止。
听得这话,百官们哪里还会停留,纷纷前往少府处登记购买。
得知所有物品全部限购,尤其每人最多只能购买五斤白糖,两包奶糖,百官大怒:即便这些物品昂贵,但再多一些我们也还买得起,韩少府你是看不起我们吗?!
少府被人团团包围,瞧见所有人愤怒的脸,感觉自己可怜弱小又无助:冤枉啊,我哪里敢做这样的决定,这是国师下的规定啊!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