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让我还他清誉/殿下让我还他清白——三千
云琅扬起两只手,不叫他打岔:玉牒是怎么回事,辈分怎么差出来的?
先帝那时唬我,说我是先皇后养子,竟还说得有鼻子有眼!
云琅想起当时情形,便觉来气:朔方军营校往上的将领,都知道你是我大侄子!如今平白降了一辈,回去怎么分说
先帝说。
萧朔听这几个字便头痛,握住云琅手臂,引着他放下来:你我心中都清明,不会叫这件事困死,早晚――
云琅听到一半,见他忽然不往下说,忍不住追问:早晚什么?
萧朔细想了方才听见的话:朔方军营校往上的将领,都知道我是你的侄子。
云琅:
萧朔:营校向下呢?
云琅:
营校向下,景谏回北疆坐镇时,曾带了刀疤等人群策群力凑尽所有字拼成的一封信。
如今只怕十之八九都知道,萧小王爷与他是父子之情,难舍难分了。
萧朔静坐一刻,自榻前起身。
云琅一急:你干什么去?
去找参知政事变法。
萧朔:你去北疆,我在城楼相望迎候。
云琅一阵头疼:我去解释!定然解释清楚!
萧朔摇摇头:传谣易,辟谣难。
云琅愁得不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一个一个解释,拉着他们说到信为止
逐个解释,他们更觉你受我胁迫。
萧朔道:到时我不仅乱了辈分,还涉嫌强媒硬保、巧取豪夺。
云琅被他说得哑口无言,呆坐半晌,竟觉十分有可能,一阵骇然。
萧朔看他一刻,解了被云琅扯着的外袍,覆在即将出征的云少将军身上,朝外便走。
走出两步,听见身后铁链咣当作响,劲风自背后袭过来。
萧朔早有防备,堪堪回身抬臂,却仍晚了一步。云少将军身法利落,掠过他腕间相错回揽,冰冷铁链绕过萧朔胸膛,横在身前。
萧朔立在原地,察觉到身后几乎没能收住的力道,微微蹙了下眉。
他并非当真不陪云琅去北疆,只是有意气少将军几句,管一管云琅这没事非要同他父王拜把子的毛病。
此时云琅几乎不能自控的力道,却叫他忽然醒悟,这玩笑绝不该开。
他的少将军,一个人在北疆打了那么多场仗,金戈的冷气寒进骨子里,将命往沙场上活祭一般地填。
此时终于有人共赴,过命的情分,绵延百年,该勒刻在最后一座被收复的城池界碑上。
萧朔叫云琅近于挟持地锁着,扶上微绷着的手臂,稍稍施力:我――
云琅从他身后抱上来,胸口贴着他的肩背:小王爷。
是我不对。
萧朔轻声道:放开,同你好好说
不放。云琅闷声,你同我一起去。我罩着你,有人议论你,我替你撑腰。
萧朔点了点头,尽力从少将军与铁链的空隙中转了个身,揽住云琅仍有些瘦削的劲拔腰身,收紧手臂:好。
云琅叫他安抚似的慢慢揉捏着颈后肩背,闭上眼睛,埋在萧朔领间。
议论也无妨。萧朔道,他们是你的袍泽,便是你的自家人。
云琅耳后慢慢热了,囫囵着点了下头,却又固执摇头:自家人,更要给你名分。
好。萧朔哑然,抚了抚他的发顶,如何给?
云琅沉吟良久,灵机一动,拽住萧小王爷袍袖:打下朔州城那天,我在城楼上举着帅旗,给你放一千挂鞭,亲个响的。
萧朔:
第九十四章
云少将军的宏愿, 有些许吵闹。
萧朔看了看牢牢锁着的铁链,一时有些不知该不该同云琅的亲兵交代一声,务必严防死守, 坚壁清野。
从汴梁到北疆,沿路城郭, 决不能叫少将军再看见一个爆竹摊子。
云琅自觉出了个绝佳的好主意,等了半天, 扯扯萧朔:还不行?
平日里抱一抱的事,几句好听的也哄好了,不见小王爷这般难伺候。
云琅一心将他诓上路, 横了横心, 咳了一声,热腾腾红通通去解衣襟。
萧朔握了他的手:做什么?
三十六计。云琅闭眼昂头, 第三十一计, 本帅献身。
萧朔:
少将军这些日子, 当真学得越发能屈能伸,敢作敢为。
萧朔尚有正事要同他说,将云琅那只手拢在掌心, 试了试云琅所余的体力:马车就在楼下,先回府――
话贴在耳畔, 还没落定,门忽然被人蹑手蹑脚推开。
萧朔眸色微沉,正要防备, 云琅反应已比他更快, 肩背榨出分明力道, 掌心多了几颗飞蝗石。
我,是我!
景王自门外探进来, 他吃够了云琅砸石头的苦头,预先护了头颈,及时出声,别动手!我偷着溜过来的,跟你们说一声
景王:
景王堪堪刹住话头,看着眼前情形,从身后小厮手里接过帕子,抹了把脸。
屋内两人面对面站着,叫铁链乱七八糟锁在一处,不知修炼的是哪家功法,总归从头到脚都十分可疑。
景王欲言又止,迟疑半晌,将门蹑手蹑脚合回去。
萧朔头疼,阖了下眼:慢。
打搅了!景王飞快告罪,我醉酒走错了!什么也没见!你们忙
请景王进来。
萧朔道:稍坐,备茶。
景王抬腿便要跑,回头时却已不是四五六个随身的贴心小厮,换了持刀仗剑的高大玄铁卫。
景王左右走投无路,硬着头皮,忧心忡忡一步步退进了琰王府包年的松阴居。
萧朔扶着云琅,试了试将快绕出死结的铁链解开,终归作罢,转而解了云琅腕间锁铐:景王深夜过来,可是有要事?
是。
景王几乎已忘了自己是来做什么的,叫他一提,才回过神:那几个盘查你们的暗卫,你们猜是哪儿来的?
萧朔解了镣铐,将铁链绕开,闻言抬眸。
景王自带的小厮手脚利落,不用酒楼侍候,忙忙碌碌着备茶温酒,甚至还在桌上摆了几碟时兴的糕点,才飞快退出雅间合了门。
景王灌了几大口茶,舒了口气,神神秘秘凑近了,悄声道:引他们来的是宫中人,送他们走的却是太师府。
说起这太师府,便教人不困了。
景王难得派上些用场,喜滋滋坐直:我这几日,听说了些太师府的传言,十分紧要,只怕同朔方军也有关
萧朔正替云琅推揉腕间筋骨,闻言道:枢密院掌兵,要派监军替天子随军出征,人选交由了太师府?
景王要说的尽数叫他说了个干净,端着自带的茶杯,张口结舌。
萧朔并不意外,神色平淡:兴不起大风浪。
枢密院派的监军,你若不听,便是欺君之罪。
景王皱了皱眉,端正了神色,左右看看:虽说如今咱们这位皇上手里的底牌已不剩几张,可毕竟占了个名正言顺,你们莫非要在出征之前便将他――
这话要紧,景王不敢随意说,谨慎停住话头,抬手在颈间虚虚划了一道。
不是时候。
萧朔摇了摇头:此时朝堂动摇,是祸非福。
一来,他们这位皇上这些年苦心耕耘,并非这般容易架空挟制。纵然已隐约有山穷水尽之象,也总有保命底牌,此时硬碰硬逼到图穷匕见,只会两败俱伤。
二来为天下计,此时也不宜叫政权交割动荡。
且不论这一场局博弈到最后,势必要真刀明枪地硬抢,纵然是最寻常的皇位更迭,也一定会叫政局不稳。
当今皇上便是吃了继位不久的亏,手中势力尚未攥稳,各处关节不及理顺,招来了蛰伏襄阳久矣的环伺虎狼。
我这边用不了多久,要看参知政事。
云琅自己扶了胳膊,稍一沉吟,迎上萧朔视线:皇权更迭不紧要,只要朝堂势力交割稳妥,大体可安。
萧朔点了点头:我会同参知政事提。
至于襄王,倒也用不着我们搜。
云琅道:襄王到底是奔着那个位子来的,只要皇位上有人,他就跑不远。
云琅靠着软枕,叫粗盐烙得微红的腕骨落在萧朔掌心,隐约牵扯着一疼,没忍住吸着气乐出来:最多跑到朔方城,不能更远了。
萧朔叫他翻旧账,力道一顿,抬眸扫了云琅一眼。
萧小王爷此时神色和缓,替他揉着手腕,再摆出琰王威风,简直没有半分慑人架势。
云琅颇消受他这般虚张声势,舒舒服服往软枕上靠了靠,将视线递过去,在深黑眸底不由分说蓄意一撩。
少将军这三十六计倒数第六计,使得简直越发娴熟。
萧朔静坐一刻,终归叫云少将军引得无奈,看他半晌:不错。
至于朝堂势力交割,重在盘整理顺。
萧朔:若能妥当,天日可换,不尽然要万事俱备但也仍需时日。
一年半载,我先把朔方军给你拉回来,
云琅笑笑:守了北疆这么些年,也该回来看看京城,到时东风吹起来,万事不备也该备了。
两人心中都有数,此时彻底敲定章程,心里便也有数了大半。
走到眼前局面,七分时运三分借势,抢得是皇权交割未稳的先机。
眼下关口,外有燕云边境尚待最终收复,内要理顺朝纲裁撤冗政,不论这个皇上还愿不愿做,都要再在皇位之上顶些时候。
时候到了,无论愿不愿意,也一样再由不得他。
景王全然不懂他二人在打什么机锋,只听明白了这两个人一时还不准备振臂一呼领兵推翻狗皇帝改天换日,立时松了口气,用力拍胸口:好好好稳妥些好,稳妥些好。
景王在京城有不少产业,叫一场战火烧了大半,一时半会若再打上一仗,只怕要赔得血本无归。
他倒不在乎朝堂,保住老本便宽慰不少,又喝了口茶:只是若你们两个还不打算走那一步,别怪我嗦,太师府没面上那么简单。
萧朔放下云琅左腕,拢过云琅另一只手,闻言抬眸,看了他一眼。
这些年来,凡是皇上要了结、又不方便亲手了结的人,都是太师府在替皇上做这个你们也知道吧?
景王隐隐觉得自己莫名成了个大号灯笼,横了横心,勉强坐稳自带的马扎:无中生有、指鹿为马,这些手段都是太师府最熟的。此次若无意外,随军的参军应当是太师的侄子庞谢。
云琅叫这个名字引得微愕:谁?
庞谢,原本叫庞世钦,避今上讳改的名字。
萧朔见他神色仍茫然,稍一思索:当街欺侮行人,醉酒撒泼,叫你扔到汴水里的那个。
云琅想起来了,一拍脑袋:怎么想的,多大仇才给改了这么个名字?
大抵是他母家姓谢,他在朝中这些年钻营,也多靠谢家栽培。
景王坐在一旁,尽力将话头扯回来:这庞谢最擅指黑道白寻人错处,会不会在打仗的时候出歪主意,我拿不准,可若是叫他寻了空子,便要摆你们一道。
景王看向萧朔:你当初要冒险从天牢偷云琅,虽说是皇上刻意放纵,毕竟还是做了,证据可都在太师府押着。
景王低声道:从牢里偷死囚是死罪,纵然你是王爷,若叫他们寻了机会,连同旧账一起借机发作,终归是个隐患
他话说到一半,察觉到气氛不对,迟疑了下,抬头来回看了看:等等,这事你没跟云琅提――
云琅越听越挑眉,难得的看不出神色,视线落在萧朔身上。
萧朔静坐片刻,扯过张净白宣纸揉成一团,反手递到了景王面前。
景王:
景王明白这是说错了话,老老实实接过宣纸团,自己将嘴堵了个严实。
此事我来处理。
萧朔叫云少将军拿眼刀结结实实戳着,按按额头,低声道:那时情急,留了些后患。
是情急,还是皇上就给你留了这么一条路?
云琅切齿:你当初还和我说,是皇上暗中松了手,叫你联络上了刑部我也就是那时候不懂朝局,才能叫你这么糊弄过去。
云琅越想越来气,几乎想趁着半夜去拆了皇上寝宫:留了多少证据?
不多。
萧朔这几日腾出手来,已在暗中处理此事,不想叫景王冒冒失失点破,心知瞒不住他:一封手书,一枚印鉴罢了。
云琅不容他含糊:什么印鉴?
萧朔没说话,给他倒了盏茶,细细吹了吹。
少拿着个哄我!
云琅险些叫他气乐了:长本事了啊萧小王爷?那时你连我是生是死都不知道,就敢把王府大印交出去!亏你还在你这府里头坐得住
手书容易毁去,大不了一把火烧了太师府,能叫景王担心到这个地步的,自然是那一枚印。
恋耽美
先帝那时唬我,说我是先皇后养子,竟还说得有鼻子有眼!
云琅想起当时情形,便觉来气:朔方军营校往上的将领,都知道你是我大侄子!如今平白降了一辈,回去怎么分说
先帝说。
萧朔听这几个字便头痛,握住云琅手臂,引着他放下来:你我心中都清明,不会叫这件事困死,早晚――
云琅听到一半,见他忽然不往下说,忍不住追问:早晚什么?
萧朔细想了方才听见的话:朔方军营校往上的将领,都知道我是你的侄子。
云琅:
萧朔:营校向下呢?
云琅:
营校向下,景谏回北疆坐镇时,曾带了刀疤等人群策群力凑尽所有字拼成的一封信。
如今只怕十之八九都知道,萧小王爷与他是父子之情,难舍难分了。
萧朔静坐一刻,自榻前起身。
云琅一急:你干什么去?
去找参知政事变法。
萧朔:你去北疆,我在城楼相望迎候。
云琅一阵头疼:我去解释!定然解释清楚!
萧朔摇摇头:传谣易,辟谣难。
云琅愁得不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一个一个解释,拉着他们说到信为止
逐个解释,他们更觉你受我胁迫。
萧朔道:到时我不仅乱了辈分,还涉嫌强媒硬保、巧取豪夺。
云琅被他说得哑口无言,呆坐半晌,竟觉十分有可能,一阵骇然。
萧朔看他一刻,解了被云琅扯着的外袍,覆在即将出征的云少将军身上,朝外便走。
走出两步,听见身后铁链咣当作响,劲风自背后袭过来。
萧朔早有防备,堪堪回身抬臂,却仍晚了一步。云少将军身法利落,掠过他腕间相错回揽,冰冷铁链绕过萧朔胸膛,横在身前。
萧朔立在原地,察觉到身后几乎没能收住的力道,微微蹙了下眉。
他并非当真不陪云琅去北疆,只是有意气少将军几句,管一管云琅这没事非要同他父王拜把子的毛病。
此时云琅几乎不能自控的力道,却叫他忽然醒悟,这玩笑绝不该开。
他的少将军,一个人在北疆打了那么多场仗,金戈的冷气寒进骨子里,将命往沙场上活祭一般地填。
此时终于有人共赴,过命的情分,绵延百年,该勒刻在最后一座被收复的城池界碑上。
萧朔叫云琅近于挟持地锁着,扶上微绷着的手臂,稍稍施力:我――
云琅从他身后抱上来,胸口贴着他的肩背:小王爷。
是我不对。
萧朔轻声道:放开,同你好好说
不放。云琅闷声,你同我一起去。我罩着你,有人议论你,我替你撑腰。
萧朔点了点头,尽力从少将军与铁链的空隙中转了个身,揽住云琅仍有些瘦削的劲拔腰身,收紧手臂:好。
云琅叫他安抚似的慢慢揉捏着颈后肩背,闭上眼睛,埋在萧朔领间。
议论也无妨。萧朔道,他们是你的袍泽,便是你的自家人。
云琅耳后慢慢热了,囫囵着点了下头,却又固执摇头:自家人,更要给你名分。
好。萧朔哑然,抚了抚他的发顶,如何给?
云琅沉吟良久,灵机一动,拽住萧小王爷袍袖:打下朔州城那天,我在城楼上举着帅旗,给你放一千挂鞭,亲个响的。
萧朔:
第九十四章
云少将军的宏愿, 有些许吵闹。
萧朔看了看牢牢锁着的铁链,一时有些不知该不该同云琅的亲兵交代一声,务必严防死守, 坚壁清野。
从汴梁到北疆,沿路城郭, 决不能叫少将军再看见一个爆竹摊子。
云琅自觉出了个绝佳的好主意,等了半天, 扯扯萧朔:还不行?
平日里抱一抱的事,几句好听的也哄好了,不见小王爷这般难伺候。
云琅一心将他诓上路, 横了横心, 咳了一声,热腾腾红通通去解衣襟。
萧朔握了他的手:做什么?
三十六计。云琅闭眼昂头, 第三十一计, 本帅献身。
萧朔:
少将军这些日子, 当真学得越发能屈能伸,敢作敢为。
萧朔尚有正事要同他说,将云琅那只手拢在掌心, 试了试云琅所余的体力:马车就在楼下,先回府――
话贴在耳畔, 还没落定,门忽然被人蹑手蹑脚推开。
萧朔眸色微沉,正要防备, 云琅反应已比他更快, 肩背榨出分明力道, 掌心多了几颗飞蝗石。
我,是我!
景王自门外探进来, 他吃够了云琅砸石头的苦头,预先护了头颈,及时出声,别动手!我偷着溜过来的,跟你们说一声
景王:
景王堪堪刹住话头,看着眼前情形,从身后小厮手里接过帕子,抹了把脸。
屋内两人面对面站着,叫铁链乱七八糟锁在一处,不知修炼的是哪家功法,总归从头到脚都十分可疑。
景王欲言又止,迟疑半晌,将门蹑手蹑脚合回去。
萧朔头疼,阖了下眼:慢。
打搅了!景王飞快告罪,我醉酒走错了!什么也没见!你们忙
请景王进来。
萧朔道:稍坐,备茶。
景王抬腿便要跑,回头时却已不是四五六个随身的贴心小厮,换了持刀仗剑的高大玄铁卫。
景王左右走投无路,硬着头皮,忧心忡忡一步步退进了琰王府包年的松阴居。
萧朔扶着云琅,试了试将快绕出死结的铁链解开,终归作罢,转而解了云琅腕间锁铐:景王深夜过来,可是有要事?
是。
景王几乎已忘了自己是来做什么的,叫他一提,才回过神:那几个盘查你们的暗卫,你们猜是哪儿来的?
萧朔解了镣铐,将铁链绕开,闻言抬眸。
景王自带的小厮手脚利落,不用酒楼侍候,忙忙碌碌着备茶温酒,甚至还在桌上摆了几碟时兴的糕点,才飞快退出雅间合了门。
景王灌了几大口茶,舒了口气,神神秘秘凑近了,悄声道:引他们来的是宫中人,送他们走的却是太师府。
说起这太师府,便教人不困了。
景王难得派上些用场,喜滋滋坐直:我这几日,听说了些太师府的传言,十分紧要,只怕同朔方军也有关
萧朔正替云琅推揉腕间筋骨,闻言道:枢密院掌兵,要派监军替天子随军出征,人选交由了太师府?
景王要说的尽数叫他说了个干净,端着自带的茶杯,张口结舌。
萧朔并不意外,神色平淡:兴不起大风浪。
枢密院派的监军,你若不听,便是欺君之罪。
景王皱了皱眉,端正了神色,左右看看:虽说如今咱们这位皇上手里的底牌已不剩几张,可毕竟占了个名正言顺,你们莫非要在出征之前便将他――
这话要紧,景王不敢随意说,谨慎停住话头,抬手在颈间虚虚划了一道。
不是时候。
萧朔摇了摇头:此时朝堂动摇,是祸非福。
一来,他们这位皇上这些年苦心耕耘,并非这般容易架空挟制。纵然已隐约有山穷水尽之象,也总有保命底牌,此时硬碰硬逼到图穷匕见,只会两败俱伤。
二来为天下计,此时也不宜叫政权交割动荡。
且不论这一场局博弈到最后,势必要真刀明枪地硬抢,纵然是最寻常的皇位更迭,也一定会叫政局不稳。
当今皇上便是吃了继位不久的亏,手中势力尚未攥稳,各处关节不及理顺,招来了蛰伏襄阳久矣的环伺虎狼。
我这边用不了多久,要看参知政事。
云琅自己扶了胳膊,稍一沉吟,迎上萧朔视线:皇权更迭不紧要,只要朝堂势力交割稳妥,大体可安。
萧朔点了点头:我会同参知政事提。
至于襄王,倒也用不着我们搜。
云琅道:襄王到底是奔着那个位子来的,只要皇位上有人,他就跑不远。
云琅靠着软枕,叫粗盐烙得微红的腕骨落在萧朔掌心,隐约牵扯着一疼,没忍住吸着气乐出来:最多跑到朔方城,不能更远了。
萧朔叫他翻旧账,力道一顿,抬眸扫了云琅一眼。
萧小王爷此时神色和缓,替他揉着手腕,再摆出琰王威风,简直没有半分慑人架势。
云琅颇消受他这般虚张声势,舒舒服服往软枕上靠了靠,将视线递过去,在深黑眸底不由分说蓄意一撩。
少将军这三十六计倒数第六计,使得简直越发娴熟。
萧朔静坐一刻,终归叫云少将军引得无奈,看他半晌:不错。
至于朝堂势力交割,重在盘整理顺。
萧朔:若能妥当,天日可换,不尽然要万事俱备但也仍需时日。
一年半载,我先把朔方军给你拉回来,
云琅笑笑:守了北疆这么些年,也该回来看看京城,到时东风吹起来,万事不备也该备了。
两人心中都有数,此时彻底敲定章程,心里便也有数了大半。
走到眼前局面,七分时运三分借势,抢得是皇权交割未稳的先机。
眼下关口,外有燕云边境尚待最终收复,内要理顺朝纲裁撤冗政,不论这个皇上还愿不愿做,都要再在皇位之上顶些时候。
时候到了,无论愿不愿意,也一样再由不得他。
景王全然不懂他二人在打什么机锋,只听明白了这两个人一时还不准备振臂一呼领兵推翻狗皇帝改天换日,立时松了口气,用力拍胸口:好好好稳妥些好,稳妥些好。
景王在京城有不少产业,叫一场战火烧了大半,一时半会若再打上一仗,只怕要赔得血本无归。
他倒不在乎朝堂,保住老本便宽慰不少,又喝了口茶:只是若你们两个还不打算走那一步,别怪我嗦,太师府没面上那么简单。
萧朔放下云琅左腕,拢过云琅另一只手,闻言抬眸,看了他一眼。
这些年来,凡是皇上要了结、又不方便亲手了结的人,都是太师府在替皇上做这个你们也知道吧?
景王隐隐觉得自己莫名成了个大号灯笼,横了横心,勉强坐稳自带的马扎:无中生有、指鹿为马,这些手段都是太师府最熟的。此次若无意外,随军的参军应当是太师的侄子庞谢。
云琅叫这个名字引得微愕:谁?
庞谢,原本叫庞世钦,避今上讳改的名字。
萧朔见他神色仍茫然,稍一思索:当街欺侮行人,醉酒撒泼,叫你扔到汴水里的那个。
云琅想起来了,一拍脑袋:怎么想的,多大仇才给改了这么个名字?
大抵是他母家姓谢,他在朝中这些年钻营,也多靠谢家栽培。
景王坐在一旁,尽力将话头扯回来:这庞谢最擅指黑道白寻人错处,会不会在打仗的时候出歪主意,我拿不准,可若是叫他寻了空子,便要摆你们一道。
景王看向萧朔:你当初要冒险从天牢偷云琅,虽说是皇上刻意放纵,毕竟还是做了,证据可都在太师府押着。
景王低声道:从牢里偷死囚是死罪,纵然你是王爷,若叫他们寻了机会,连同旧账一起借机发作,终归是个隐患
他话说到一半,察觉到气氛不对,迟疑了下,抬头来回看了看:等等,这事你没跟云琅提――
云琅越听越挑眉,难得的看不出神色,视线落在萧朔身上。
萧朔静坐片刻,扯过张净白宣纸揉成一团,反手递到了景王面前。
景王:
景王明白这是说错了话,老老实实接过宣纸团,自己将嘴堵了个严实。
此事我来处理。
萧朔叫云少将军拿眼刀结结实实戳着,按按额头,低声道:那时情急,留了些后患。
是情急,还是皇上就给你留了这么一条路?
云琅切齿:你当初还和我说,是皇上暗中松了手,叫你联络上了刑部我也就是那时候不懂朝局,才能叫你这么糊弄过去。
云琅越想越来气,几乎想趁着半夜去拆了皇上寝宫:留了多少证据?
不多。
萧朔这几日腾出手来,已在暗中处理此事,不想叫景王冒冒失失点破,心知瞒不住他:一封手书,一枚印鉴罢了。
云琅不容他含糊:什么印鉴?
萧朔没说话,给他倒了盏茶,细细吹了吹。
少拿着个哄我!
云琅险些叫他气乐了:长本事了啊萧小王爷?那时你连我是生是死都不知道,就敢把王府大印交出去!亏你还在你这府里头坐得住
手书容易毁去,大不了一把火烧了太师府,能叫景王担心到这个地步的,自然是那一枚印。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