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让我还他清誉/殿下让我还他清白——三千
景王胸口起伏,定了定神,飞快道:我就是这么块料子,成不了器,可帮个忙、装点油往火上浇总还行。
你们两个,总有地方周旋不过来。到时候你们有顾不上的,不太费脑子的事,就给我做,你们不方便拿的,就都扔给我。
我是没脑子,可我有脑袋啊。
景王咧了下嘴:掉脑袋的事,满打满算,我最少也能做一次吧?
云琅静看他半晌,笑了笑,将手中栗子抛过去。
景王接了栗子,几乎这就已经自觉入了共谋大业的逆党,喜滋滋坐直了,一本正经掸了衣襟袍袖。
景王叔今日说的,我记下了。
云琅侧头,掀开些车帘:到时候我们或许还真有些不方便处,要劳烦王叔。
劳烦个大鸡腿。景王大怒:萧朔这么跟我客气,是他有毛病。你这么跟我客气,就是你看不起我。
云琅失笑,正要说话,视线忽然停在人影一闪而过的街头。
景王愣了愣:看见什么了?
九星八门黄道使。
云琅屈了屈指:北斗数七左辅右弼,天英九紫,坎水凶盗。
景王:
云琅。
景王:萧朔和没和你说过,你每次神神叨叨开始念经的时候,我们其实一个字都听不懂。
云琅向来在九宫八卦、奇门遁甲上难觅知音,也没指望他能听懂,看了景王一眼,握上腕间袖箭。
襄王深谙八卦奇门,当初他硬闯玉英阁,阁内机关就处处连环皆有门道,如今这所谓黄道使,也无疑是按着奇门遁甲排布的。
这些年来,襄王苦心钻营,除了明面上的杨显佑,得力的心腹绝不会都押在一场胜兴败亡的豪赌宫变上。
商恪潜在襄王身侧,这些年摸索下来,也只摸出半数,都在薄绢上写给了他。
北斗再加上左辅右弼,便是九星。
九星悬朗,八门倒转五方动荡,是改天换日之象。
我在街头看见了个紫衣服的人。
云琅:按商恪说的,该是黄道使中的天英位贪狼,朝宫中去了。
贪狼是坎水位,至冷至暗,主凶盗。
云琅回想着商恪给的薄绢,慢慢道:襄王按人给身份,能在这个位置上的,大抵心狠手辣,无所不用其极,今夜宫中只怕会有凶险。
景王一惊:那该怎么办,萧朔要不要紧?
虽说刺客是冲着皇上去的,可萧朔与云琅雷霆平叛,襄王一党与琰王府的人,无疑也早结下了难解的血仇。
若是对面忽然不死不休起来,能扯一个是一个,萧朔也未必能全身而退。
你自然不方便,可要我赶进宫去,给他报个信?
景王有些担忧:免得未及防备,不小心吃了亏。
云琅靠着车厢,垂了视线沉吟不语。
不是我说你们一个两个如今实在长进颇多,太沉得住气。
景王看他半晌,叹了口气:萧朔也就算了,你竟也修炼得这般沉稳,镇定自若不动如山。
景王看着这两个人,只觉自愧不如,苦笑道:你哪天得了空,也教教我
话音未落,一阵冷风挟着雪粉迎面劈进来,逼得他当即闭了眼。
景王张嘴结结实实呛了口风,嗓子眼里冰凉地咳嗽了好一阵,才终于缓过口气抬头:教我――
景王:
景王:云琅?
拉车的黑马在寒夜里喷着热气,半分不曾察觉异动,仍照常徐徐往前走。
车厢里空空荡荡,早没了云少将军镇定自若、不动如山的影子。
第九十六章
宫中, 文德殿。
老太师庞甘与枢密使坐在驾前,灯火幽暗,桌上铺满了朝中官员的请愿上书。
都是请命朝堂乘胜出兵, 击退西夏人, 打下朔州城的。
枢密使这些天闭门不出,到底没能躲得开,焦头烂额:平日里也不见朝中这般齐心, 无非得过且过、各扫门前雪,如何便忽然一起关心起边疆战局了?
何止朝中群臣,如今汴梁城内,求战之风一样四起。
太师庞甘道:连街头的花灯铺子都在日夜赶制沙场破敌、收复国土的走马灯。
简直胡闹。
枢密使皱紧了眉:张口闭口收复国土,如今国中尚且动荡,禁军一场血仗鏖战, 哪来的余力再去打仗?
皇上靠在榻前, 望着林林总总的一桌子各阁各部上书, 看不清神色。
枢密使咬了咬牙,伸手去拢那些奏折, 沉声道:此时正该休养生息, 岂能再兴刀兵?百姓不懂事,瞎起哄便罢了,朝中竟也这般不知轻重,简直不像话
庞甘抬手慢吞吞打断他:大人是真糊涂, 还是装糊涂?
枢密使伸出的手叫他拦在半路, 脸色微变, 收住话头。
大人不敢说,老朽半截身子入土,只知道效忠皇上, 没什么不能说的。
庞甘拿起一封奏折,随意翻了几页,合上放回去,苍老浑浊的眼底透出些利光:这些上书被送到皇上面前,是什么用意,难道还不够清楚吗?
枢密使嘴唇动了动,额角渗出些冷汗:老太师,此话
当年皇上尚只是皇子,立足未稳,根基未深,便冒险扶持大人夺了枢密使的位置。后来更是设法排挤兵部,将兵权尽归枢密院。
庞甘缓声道:这之中铺了多少血债人命,结了多少解不开的死仇,大人心中该清楚。
枢密使哑了嗓子:下官无能
庞甘盯住他,阴沉道:费这许多力气,为的是什么?
枢密使叫他诘问,如坐针毡,脸色越发苍白下来。
庞甘上次提及琰王旧账,便在皇上处碰了一鼻子灰,此时不敢再翻扯过往,只盯牢了枢密使:自古朝堂之上权利交替,兵力当为第一位。全靠皇上当初深谋远略,险中求胜夺来了军权,我等今日才能坐在此处,可大人办的好差事,如今连禁军的虎符都叫旁人抢了!
今日这些谏言上书,口口声声说是夺边城、复国土。可若要打北疆的仗,靠谁来打?是要靠寥寥金吾卫,还是要靠护驾的暗兵?
庞甘寒声:是不是要等到连朔方军也彻底落到琰王手里,大人还是来御前叩首,说一声下官无能!?
枢密使失魂落魄,应声扑跪在地上,重重叩首,再不敢出声。
罢了,并非朕要罚你。
皇上看到此处,终于稍坐正些,淡淡出声:太师所说,虽激切些,却大体不差。
皇上看他一阵,轻叹道:枢密院权力恩宠,朕自问给到了极处。你这些年四处钻营、排除异己,朕看在眼里,也不曾多过问就只有一项,指望你替朕看住禁军。
枢密使磕得额头通红,畏惧得止不住打颤。
禁宫一战,失了先手,朕也有过失。
皇上将奏折随手拨开:如今朝野群情鼎沸,也不是朕一个人说这场仗不打了,便真能作罢不打的,
陛下!庞甘急道,群情鼎沸,几分是真几分是假?这些人里有多少是昔日端王旧部,多少是顺风倒的墙头草?无非如今看萧朔那竖子得势,又趁机鼓噪罢了!何不
皇上扫了他一眼:何不什么,再派你的刺客去琰王府送命?
庞甘一滞,将话咽回去,脸上隐约涨红。
朕当初的确以云琅为饵,逼出了他的王府大印,也引着他写了一封手书。
皇上眼底透出冷色:那时朕也一时大意,叫他愚弄竟当真以为他是恨透了云琅,为手刃仇敌,不惜铤而走险。
狱中劫囚换囚,固然是掉脑袋的大罪,可偏偏萧朔要偷的是云琅。
此前一战,云琅整合禁军残兵、金水门下扭转战局,阵前诛杀西夏国主,已出尽了风头。
如今汴梁百姓交口称颂,人人念的都是昔日的灿白流云旗。云琅非罪反功,若此时以换囚的罪过拿捏萧朔,只怕等来的不是论罪处置,是请赦琰王无罪的万民书。
狼子野心,只怪朕当初心软。
皇上闭了闭眼,压下冰冷杀意:他煞费苦心走到今日,又暗中操纵朝堂民情,引成鼎沸之势,想来于朔方军也已势在必得。
皇上看向庞甘:朕叫你提的参军人选,你可定准了?
是。庞甘忙起身,老臣的侄子亲自去,陛下放心,他清楚该怎么办。
虽说如今琰王看似成势,归根结底无非是趁我们与襄阳对峙,趁火打劫罢了。烈火烹油,难以长久。
庞甘低声:既然拦不住便叫他去打,也有办法。
北疆情形难测,当初朔方连年苦战,也不曾将燕云十三城收复,打了败仗又有什么奇怪?纵然出了什么意外,也是他年少狂妄不知死活,中了西夏人的圈套。
并行不悖,再下一层保险。明路设法引他二人落入陷阱毙命沙场,暗地里寻他们错处,若能构陷成通敌,自然更好不过。
庞甘阴恻恻道:纵然他二人当真命大,活着回来,国中百姓也会知道,当初那一场仗是他们与西夏人勾结,为了一己之私,不惜引来外敌入京
老太师当真思虑周全!
枢密使听出转机,喜出望外,也顾不上庞甘此前攻讦:如此一来,何须再忌惮那两个短命小儿?当初的罪证便也能用得上了!
禁军落入他人之手,枢密使自知无用,原本已吓得魂飞魄散,只等免官去职。此时见了转机,如何还等得住:既如此,下官这便去调兵排布,尽快允他出征!
枢密使趴在地上,在皇上眼中寻了默许,磕了个头,滚爬起身:军中事有劳老太师,朝中下官定然盘妥。有与他勾结,沆瀣一气的,不妨也一并扔去北疆战场
他兴冲冲边说边走,走到殿门前,将门拉开,忽然怔住。
殿外刀枪林立,金吾卫不见踪影,右将军常纪倒在地上一动不动,不知是死是活。
窗前月色里,靠了个眼熟的人影。
枢密使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下面的话尽数堵回了嗓子眼里,浑身都开始筛糠一样打起了颤。
皇上听见异样动静,蹙了眉:出了何事?
庞甘看过去,不及开口,已先看清了殿外情形。
他不及枢密使慌乱,脸色却也忽然苍白,张了张嘴,没能说得出话。
皇上手中已不剩半个得用的人,见这两人反应,愈发不耐烦,起身便要亲自查看。
不等他走出文德殿,萧朔已叫亲兵拖开了软成一滩的枢密使,不解兵器,进了大殿。
皇上眼中闪过惊愕,却只一瞬,便叫冷意尽数压下。
这些年与襄王相争,宫中并非不曾积攒暗力。
此前一战,抵御叛军的是禁军,暗兵营虽有折损,却毕竟并非迎战主力,实力尚存大半。各路州府的驻军,也都在向京中调遣,要不了几日便能入京勤王护驾。
萧朔若沉不住气,今日便要发兵逼宫,便是亲手将护驾有功的重臣变成了叛逆。
连去一趟北疆设法迂回都不用,只凭今日刺驾之罪,就能与当初罪证并行,彻底敲死。
自绝生路。
皇上看着殿外黑压压的禁军,眼底透出隐隐厉色,看着萧朔,慢慢道:几时来的?
参见皇上。
萧朔甲胄在身,不便全礼,抬手一躬:太师说我不知死活时来的。
萧朔直起身,看了一眼脸色苍白的庞甘:见皇上与几位大人议事,臣不便打扰,在殿外等了等。
庞甘一言不发立在一旁,脸色愈白一层,额头渗出些冷汗。
皇上目光阴沉,看了萧朔半晌,终于再不作势:你意欲何为?
萧朔抬眸:什么?
时至今日,不必再跟朕装傻。
皇上沉声:你深夜入宫,所为何事,不妨直说。
萧朔:皇上不知道?
荒唐!
皇上再压不住怒意,厉声呵斥:你深夜携兵闯宫,打伤金吾卫,做出此等不君不臣之事,还来问朕知不知道?!
皇上上前一步,寒声道:来人
臣不敢。萧朔道,金吾卫也并非是臣打伤的,臣来时,殿外已是这般情形。
皇上眼角一跳:你说什么?!
臣今夜巡城,发觉刺客踪迹,一路追踪,竟察觉刺客是往宫中来的。
萧朔道:臣心忧皇上安危,不及请命,带禁军来此护驾。到了殿外,正碰见暗卫与刺客厮杀,金吾卫叫人击昏,尽数倒在了地上。
萧朔俯身:臣心想保护皇上要紧,便由暗卫驱赶刺客,将禁军围在了文德殿外。
信口雌黄!庞甘咬牙,若真有刺客,为何殿内没听见半点动静
皇上忽然想透,厉声呵斥:住嘴!
庞甘打了个激灵,堪堪闭上嘴。
皇上疾步走到窗前,用力推开窗子,看着殿外沉默伫立的浩荡禁军。
更远的地方,有极缥缈的厮杀与兵戈声,却因为被禁军拦得太远,叫窗子一隔,竟半分也无从察觉。
与当年一模一样。
端王毙命御史台狱,禁军几乎哗变,云琅压制禁军、同暗兵营死战,镇远侯府明火执仗,只待呼应发兵。
恋耽美
你们两个,总有地方周旋不过来。到时候你们有顾不上的,不太费脑子的事,就给我做,你们不方便拿的,就都扔给我。
我是没脑子,可我有脑袋啊。
景王咧了下嘴:掉脑袋的事,满打满算,我最少也能做一次吧?
云琅静看他半晌,笑了笑,将手中栗子抛过去。
景王接了栗子,几乎这就已经自觉入了共谋大业的逆党,喜滋滋坐直了,一本正经掸了衣襟袍袖。
景王叔今日说的,我记下了。
云琅侧头,掀开些车帘:到时候我们或许还真有些不方便处,要劳烦王叔。
劳烦个大鸡腿。景王大怒:萧朔这么跟我客气,是他有毛病。你这么跟我客气,就是你看不起我。
云琅失笑,正要说话,视线忽然停在人影一闪而过的街头。
景王愣了愣:看见什么了?
九星八门黄道使。
云琅屈了屈指:北斗数七左辅右弼,天英九紫,坎水凶盗。
景王:
云琅。
景王:萧朔和没和你说过,你每次神神叨叨开始念经的时候,我们其实一个字都听不懂。
云琅向来在九宫八卦、奇门遁甲上难觅知音,也没指望他能听懂,看了景王一眼,握上腕间袖箭。
襄王深谙八卦奇门,当初他硬闯玉英阁,阁内机关就处处连环皆有门道,如今这所谓黄道使,也无疑是按着奇门遁甲排布的。
这些年来,襄王苦心钻营,除了明面上的杨显佑,得力的心腹绝不会都押在一场胜兴败亡的豪赌宫变上。
商恪潜在襄王身侧,这些年摸索下来,也只摸出半数,都在薄绢上写给了他。
北斗再加上左辅右弼,便是九星。
九星悬朗,八门倒转五方动荡,是改天换日之象。
我在街头看见了个紫衣服的人。
云琅:按商恪说的,该是黄道使中的天英位贪狼,朝宫中去了。
贪狼是坎水位,至冷至暗,主凶盗。
云琅回想着商恪给的薄绢,慢慢道:襄王按人给身份,能在这个位置上的,大抵心狠手辣,无所不用其极,今夜宫中只怕会有凶险。
景王一惊:那该怎么办,萧朔要不要紧?
虽说刺客是冲着皇上去的,可萧朔与云琅雷霆平叛,襄王一党与琰王府的人,无疑也早结下了难解的血仇。
若是对面忽然不死不休起来,能扯一个是一个,萧朔也未必能全身而退。
你自然不方便,可要我赶进宫去,给他报个信?
景王有些担忧:免得未及防备,不小心吃了亏。
云琅靠着车厢,垂了视线沉吟不语。
不是我说你们一个两个如今实在长进颇多,太沉得住气。
景王看他半晌,叹了口气:萧朔也就算了,你竟也修炼得这般沉稳,镇定自若不动如山。
景王看着这两个人,只觉自愧不如,苦笑道:你哪天得了空,也教教我
话音未落,一阵冷风挟着雪粉迎面劈进来,逼得他当即闭了眼。
景王张嘴结结实实呛了口风,嗓子眼里冰凉地咳嗽了好一阵,才终于缓过口气抬头:教我――
景王:
景王:云琅?
拉车的黑马在寒夜里喷着热气,半分不曾察觉异动,仍照常徐徐往前走。
车厢里空空荡荡,早没了云少将军镇定自若、不动如山的影子。
第九十六章
宫中, 文德殿。
老太师庞甘与枢密使坐在驾前,灯火幽暗,桌上铺满了朝中官员的请愿上书。
都是请命朝堂乘胜出兵, 击退西夏人, 打下朔州城的。
枢密使这些天闭门不出,到底没能躲得开,焦头烂额:平日里也不见朝中这般齐心, 无非得过且过、各扫门前雪,如何便忽然一起关心起边疆战局了?
何止朝中群臣,如今汴梁城内,求战之风一样四起。
太师庞甘道:连街头的花灯铺子都在日夜赶制沙场破敌、收复国土的走马灯。
简直胡闹。
枢密使皱紧了眉:张口闭口收复国土,如今国中尚且动荡,禁军一场血仗鏖战, 哪来的余力再去打仗?
皇上靠在榻前, 望着林林总总的一桌子各阁各部上书, 看不清神色。
枢密使咬了咬牙,伸手去拢那些奏折, 沉声道:此时正该休养生息, 岂能再兴刀兵?百姓不懂事,瞎起哄便罢了,朝中竟也这般不知轻重,简直不像话
庞甘抬手慢吞吞打断他:大人是真糊涂, 还是装糊涂?
枢密使伸出的手叫他拦在半路, 脸色微变, 收住话头。
大人不敢说,老朽半截身子入土,只知道效忠皇上, 没什么不能说的。
庞甘拿起一封奏折,随意翻了几页,合上放回去,苍老浑浊的眼底透出些利光:这些上书被送到皇上面前,是什么用意,难道还不够清楚吗?
枢密使嘴唇动了动,额角渗出些冷汗:老太师,此话
当年皇上尚只是皇子,立足未稳,根基未深,便冒险扶持大人夺了枢密使的位置。后来更是设法排挤兵部,将兵权尽归枢密院。
庞甘缓声道:这之中铺了多少血债人命,结了多少解不开的死仇,大人心中该清楚。
枢密使哑了嗓子:下官无能
庞甘盯住他,阴沉道:费这许多力气,为的是什么?
枢密使叫他诘问,如坐针毡,脸色越发苍白下来。
庞甘上次提及琰王旧账,便在皇上处碰了一鼻子灰,此时不敢再翻扯过往,只盯牢了枢密使:自古朝堂之上权利交替,兵力当为第一位。全靠皇上当初深谋远略,险中求胜夺来了军权,我等今日才能坐在此处,可大人办的好差事,如今连禁军的虎符都叫旁人抢了!
今日这些谏言上书,口口声声说是夺边城、复国土。可若要打北疆的仗,靠谁来打?是要靠寥寥金吾卫,还是要靠护驾的暗兵?
庞甘寒声:是不是要等到连朔方军也彻底落到琰王手里,大人还是来御前叩首,说一声下官无能!?
枢密使失魂落魄,应声扑跪在地上,重重叩首,再不敢出声。
罢了,并非朕要罚你。
皇上看到此处,终于稍坐正些,淡淡出声:太师所说,虽激切些,却大体不差。
皇上看他一阵,轻叹道:枢密院权力恩宠,朕自问给到了极处。你这些年四处钻营、排除异己,朕看在眼里,也不曾多过问就只有一项,指望你替朕看住禁军。
枢密使磕得额头通红,畏惧得止不住打颤。
禁宫一战,失了先手,朕也有过失。
皇上将奏折随手拨开:如今朝野群情鼎沸,也不是朕一个人说这场仗不打了,便真能作罢不打的,
陛下!庞甘急道,群情鼎沸,几分是真几分是假?这些人里有多少是昔日端王旧部,多少是顺风倒的墙头草?无非如今看萧朔那竖子得势,又趁机鼓噪罢了!何不
皇上扫了他一眼:何不什么,再派你的刺客去琰王府送命?
庞甘一滞,将话咽回去,脸上隐约涨红。
朕当初的确以云琅为饵,逼出了他的王府大印,也引着他写了一封手书。
皇上眼底透出冷色:那时朕也一时大意,叫他愚弄竟当真以为他是恨透了云琅,为手刃仇敌,不惜铤而走险。
狱中劫囚换囚,固然是掉脑袋的大罪,可偏偏萧朔要偷的是云琅。
此前一战,云琅整合禁军残兵、金水门下扭转战局,阵前诛杀西夏国主,已出尽了风头。
如今汴梁百姓交口称颂,人人念的都是昔日的灿白流云旗。云琅非罪反功,若此时以换囚的罪过拿捏萧朔,只怕等来的不是论罪处置,是请赦琰王无罪的万民书。
狼子野心,只怪朕当初心软。
皇上闭了闭眼,压下冰冷杀意:他煞费苦心走到今日,又暗中操纵朝堂民情,引成鼎沸之势,想来于朔方军也已势在必得。
皇上看向庞甘:朕叫你提的参军人选,你可定准了?
是。庞甘忙起身,老臣的侄子亲自去,陛下放心,他清楚该怎么办。
虽说如今琰王看似成势,归根结底无非是趁我们与襄阳对峙,趁火打劫罢了。烈火烹油,难以长久。
庞甘低声:既然拦不住便叫他去打,也有办法。
北疆情形难测,当初朔方连年苦战,也不曾将燕云十三城收复,打了败仗又有什么奇怪?纵然出了什么意外,也是他年少狂妄不知死活,中了西夏人的圈套。
并行不悖,再下一层保险。明路设法引他二人落入陷阱毙命沙场,暗地里寻他们错处,若能构陷成通敌,自然更好不过。
庞甘阴恻恻道:纵然他二人当真命大,活着回来,国中百姓也会知道,当初那一场仗是他们与西夏人勾结,为了一己之私,不惜引来外敌入京
老太师当真思虑周全!
枢密使听出转机,喜出望外,也顾不上庞甘此前攻讦:如此一来,何须再忌惮那两个短命小儿?当初的罪证便也能用得上了!
禁军落入他人之手,枢密使自知无用,原本已吓得魂飞魄散,只等免官去职。此时见了转机,如何还等得住:既如此,下官这便去调兵排布,尽快允他出征!
枢密使趴在地上,在皇上眼中寻了默许,磕了个头,滚爬起身:军中事有劳老太师,朝中下官定然盘妥。有与他勾结,沆瀣一气的,不妨也一并扔去北疆战场
他兴冲冲边说边走,走到殿门前,将门拉开,忽然怔住。
殿外刀枪林立,金吾卫不见踪影,右将军常纪倒在地上一动不动,不知是死是活。
窗前月色里,靠了个眼熟的人影。
枢密使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下面的话尽数堵回了嗓子眼里,浑身都开始筛糠一样打起了颤。
皇上听见异样动静,蹙了眉:出了何事?
庞甘看过去,不及开口,已先看清了殿外情形。
他不及枢密使慌乱,脸色却也忽然苍白,张了张嘴,没能说得出话。
皇上手中已不剩半个得用的人,见这两人反应,愈发不耐烦,起身便要亲自查看。
不等他走出文德殿,萧朔已叫亲兵拖开了软成一滩的枢密使,不解兵器,进了大殿。
皇上眼中闪过惊愕,却只一瞬,便叫冷意尽数压下。
这些年与襄王相争,宫中并非不曾积攒暗力。
此前一战,抵御叛军的是禁军,暗兵营虽有折损,却毕竟并非迎战主力,实力尚存大半。各路州府的驻军,也都在向京中调遣,要不了几日便能入京勤王护驾。
萧朔若沉不住气,今日便要发兵逼宫,便是亲手将护驾有功的重臣变成了叛逆。
连去一趟北疆设法迂回都不用,只凭今日刺驾之罪,就能与当初罪证并行,彻底敲死。
自绝生路。
皇上看着殿外黑压压的禁军,眼底透出隐隐厉色,看着萧朔,慢慢道:几时来的?
参见皇上。
萧朔甲胄在身,不便全礼,抬手一躬:太师说我不知死活时来的。
萧朔直起身,看了一眼脸色苍白的庞甘:见皇上与几位大人议事,臣不便打扰,在殿外等了等。
庞甘一言不发立在一旁,脸色愈白一层,额头渗出些冷汗。
皇上目光阴沉,看了萧朔半晌,终于再不作势:你意欲何为?
萧朔抬眸:什么?
时至今日,不必再跟朕装傻。
皇上沉声:你深夜入宫,所为何事,不妨直说。
萧朔:皇上不知道?
荒唐!
皇上再压不住怒意,厉声呵斥:你深夜携兵闯宫,打伤金吾卫,做出此等不君不臣之事,还来问朕知不知道?!
皇上上前一步,寒声道:来人
臣不敢。萧朔道,金吾卫也并非是臣打伤的,臣来时,殿外已是这般情形。
皇上眼角一跳:你说什么?!
臣今夜巡城,发觉刺客踪迹,一路追踪,竟察觉刺客是往宫中来的。
萧朔道:臣心忧皇上安危,不及请命,带禁军来此护驾。到了殿外,正碰见暗卫与刺客厮杀,金吾卫叫人击昏,尽数倒在了地上。
萧朔俯身:臣心想保护皇上要紧,便由暗卫驱赶刺客,将禁军围在了文德殿外。
信口雌黄!庞甘咬牙,若真有刺客,为何殿内没听见半点动静
皇上忽然想透,厉声呵斥:住嘴!
庞甘打了个激灵,堪堪闭上嘴。
皇上疾步走到窗前,用力推开窗子,看着殿外沉默伫立的浩荡禁军。
更远的地方,有极缥缈的厮杀与兵戈声,却因为被禁军拦得太远,叫窗子一隔,竟半分也无从察觉。
与当年一模一样。
端王毙命御史台狱,禁军几乎哗变,云琅压制禁军、同暗兵营死战,镇远侯府明火执仗,只待呼应发兵。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