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判官——木苏里(58)
真是好敷衍的理由。
谢问先是不开口,等他憋。憋完才不慌不忙地补充道:我们是想建个纪念祠堂,顺带修订一下完整的家谱,听说这边还有一支,所以来问问情况。
闻时:
他朝谢问看了一眼,目光清晰地传达着几个字:你想好了不早说?
谢问脸都没偏,装没看见,却笑了一下。
老板哦哦两声,说:懂的懂的,前两年我家还有人找来过,也是想建祠堂。所以你们是北方过来的?
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猜,但几个人都点了头,管他三七二十一,先认了再说。
不过很快,他们就知道了原因
老板说,沈家本身并不是板浦这边的人,只是早年板浦算这一带的要地,有些海贸往来,又不会太过眨眼。沈家便在这定居了小几代,他们最早是从北方过来的。
我太爷爷是给沈家看山的。老板掰着指头,往上三代都是,基本上沈家过来包了山,我家就住在山脚下了。虽然现在没什么看山的说法了,我们也自己开了店。但是逢到清明、七月半或者过年,还是会上山给他们打理一下。
他说着说着,忍不住又感慨道:沈家惨啊,命不好。几乎断门绝后了,当初那个洋楼烧了之后,就是我太爷爷捡的骨,操办的白事。说起来吓人,有些烧成一团,都分不清谁是谁了。
老板讲着他太爷爷传下来的故事,却发现闻时他们的关注点并不在吓人上。
你说几乎?闻时问道。
对啊。老板愣了一下,说:那个小公子不是没碰上火么?据说当时是当地一个慈善会还是什么,想请沈家当家的先生夫人过去,但夫妻俩不是不在么,所以小公子跑了一趟,结果回来就看到家被烧了,一屋子的人一个没剩。据说他当时就昏过去了,后来病了一场,精神不太好,就转去天津了。
闻时:你确定是天津?
老板点头说:对啊,那时候都说他爹妈在那边,他病成那个样子,总不能孤零零在这呆着,就转过去了。
老板说着,手背敲着手心说:不过听我太爷爷说,那时候北方也乱过一阵子,他爹妈刚好在那之前出了事,都不在了。
后来呢?闻时问。
没有后来了。老板说,后来那小公子就没有音讯了,就他家那个情况,疯了死了都有可能。
说完,他又深深叹了口气。
你这有那时候的照片么?谢问又拎出了祠堂那一套,问道。
老板点了点头:有的,不过不多。说起来,其实家谱也有的,就是可能没你们弄的全,主要是他们这一支。
能看看么?
当然行啊。老板直接提议道,你们弄祠堂家谱肯定要资料的呀,直接拓一份好了。
他很快从楼上住的地方捧下来一个老式的档案袋,从里面投出一本相册和一本线装的家谱来。
闻时翻开相册,在第二页看到了一张既熟悉又陌生的合影正是当时三米店那个笼里被撕了又拼上,还缺了一大块的老照片。
现实中,这张照片还完整地存留着,算得上清晰。于是闻时第一次看到了沈曼昇的模样。
他穿着西装小马甲和长裤,马甲口袋还缀着个链式怀表做装饰,很有小少爷的样子。只是脸生得很清秀,笑着的时候温和中带着一丝腼腆。
他跟后来有些区别,但本质还是没变,尤其是眉眼,有着闻时熟悉的气质。
真的是沈桥。
不仅他认出来了,还有夏樵。只是夏樵只见过照片,没见过真人,所以犹犹豫豫不敢确定:哥,这是这个沈曼昇他跟爷爷年轻时候长得好像啊。
老板也惊了:什么意思?你爷爷?
还好夏樵反应快,想起他爷爷的年龄远超正常人,说出来容易吓着别人。于是改口道:不是不是,只是提起来会喊爷爷。
闻时朝他看了一眼,点头道:不是像,就是他。
老板更震惊了:怎么回事?你们认识他?
闻时又翻了几页相册,看到了另外几张照片里沈曼昇的脸,更加确定了:嗯,认识的。
从哪儿知道的?老板问。
他理解的认识就是知道,毕竟面前这帮还不到三十岁的人,想想也不可能认识民国时期的沈曼昇。
家里听来的。夏樵这次没让他哥在线编谎,先给了个理由。
哦。那要这么说,这个沈曼昇他没死?老板问。
闻时:嗯,没死。
老板又问:疯了么?
闻时:也没有。
他顿了顿,难得在答完话之后又补了一长句:他改了名,以前的事没有提过,应该不记得了。
老板又说:不记得好,记得就太难受了。他后来过得怎么样?
闻时答道:挺好,很长寿。
过得不错、长命百岁。这大概就是常人最好的结局了。
蛮好的,蛮好的。老板点了点头,不知想到了什么,表情感慨万千。
他不像自己的太爷爷,给沈家做过事、见过这些黑白旧照里早已尘封入土的人,他生得晚,照片里的人对他而言,也就是只是一张脸熟悉又陌生的脸而已。
他对这些人其实没有什么感情,但忽然听到这样的后续,依然会生出几分欣慰来。
老板心情不错,极力挽留之后跑去厨房亲自弄了几个菜,拽着闻时他们吃了一顿,又帮他们拓印了照片和家谱,这才送他们离开。
回到车里闻时就皱起了眉。
他之前一直觉得,进笼解笼大半是看缘分,带有随机性。现在想来,却有几分怪异。
就在闻时试图捋出一条线,把那些怪异的点串上的时候,手机忽然震了三下。他掏出来看了一眼,是周煦。
那小子沉寂了大半天,终于给闻时发来了三下信息。
第一条说:信封真的坏了,看不到地址。
第二条:辛亏我聪明,从信里凑出了一个地方。
第三条则是一张图片。他在截下来的地图上标了个圈,说:应该是这边。
闻时点开图片看了一眼,发现他圈的地方在京沧高速和一条省道交叉线的旁边,不出意外的话,这就是张婉所说的福地。
这样想来,张婉的福地在天津,沈桥改了名字成为判官也在天津,闻时自己上一次出无相门还是在天津。
不论是不是巧合,天津必去的了。
他摁熄了手机屏幕,倾身向前,手指碰了谢问一下。
对方便侧过脸来,问他:怎么了?
你回宁州么?闻时问。
谢问:你现在要回?
不回,还有点事。闻时说,所以你们一会儿找个地方把我们放下就行。
谢问却说:我也回不了。你还要去哪儿,先送你过去。
不用了,太远。闻时拧起眉又问:你怎么回不了?
谢问:办事。
这个答案很有闻时的风范,他自己被噎得不上不下,半晌才问:去桃花涧?
不是。谢问捏着自己的手机一角晃了晃,示意自己刚收到消息改的主意,去天津。
闻时:
闻时:???
可能是他表情过于空白吧,老毛条件反射辩解了一句:这次是真的。
***
此时此刻,在他们暂时不打算回的宁州,还有两人表情也是空白的。
张岚换好了高跟鞋,正要从柜子里挑个极有气势的包,就听见弟弟张雅临抓着手机走进来,边打电话边给她比划手势。
比划什么呢?直接说啊。张岚一边抱怨,还一边催促道,讲完电话赶紧换鞋,沈家别墅离这还有一会儿呢。
张雅临说:不去沈家别墅了。
张岚:为什么?不是说好了哄那个陈时下个笼么?
张雅临指了指手机:刚来的消息,人压根不在家。
张岚:那在哪?
张雅临听了一句手机里的话,茫然半晌,转头对张岚说:长深高速上,刚出连云港。
张岚:刚出哪儿???
连云港。张雅临翻了个白眼,耐着性子重复道。
张岚:往宁州这来?
张雅临:不,往山东那边去了。
张岚:他突然跑那么远干嘛?
张雅临:谁知道呢,腿长他身上。
于是张岚当即甩掉高跟鞋,丢开挑好的小包,转头掏出了行李箱。
张雅临:
女人的行动力真的高得可怕。
第60章 借宿
你非得今天去找他们么?张雅临问。
张岚把化妆台上的瓶瓶罐罐扫进一个包里, 粘着尖长甲片的指甲指了指他说:不是我,是你跟我。
她强调完又咕哝了一句:也不看看名谱图上被人挨着的是谁,反正不是我。
张雅临默默呕了一口血, 又听见他姐说:至于为什么非得今天
张岚想了想说:今早小煦走的时候说了句话你听见没?
这一竿子打得有点远, 张雅临没摸着头脑:又关周煦什么事?
那小子长了个乌鸦嘴你又不是没领教过。张岚白了他一眼。
那倒是没少领教。张雅临一脸牙疼的模样, 问:他说什么了?
那时候不是下雨了么,风特别大,我那屋没关窗,听起来就有点可怕。张岚解释说, 他都走到院子大门外了,又回头看了一眼说本家这房子多少年了?怎么听着跟要倒了似的。
张雅临:真会说话啊。
自己乌鸦嘴还一点儿数都没有, 人家童言无忌, 他都十五了,还是想哪儿说哪儿。要不是关系亲,保准把他吊起来打。
反正我今天一天都心神不宁的。张岚性格很直, 非常讨厌这种不上不下的情绪,所以这一趟必须得跑。
对了,小黑呢?她朝外屋张望了一眼。
又干嘛?张雅临嘴上不乐意,却还是动了手指,把那个保镖似的傀招了进来。
让他算一下目的地。张岚划拉着手机, 头也不抬地说:我好买票。
沈家那俩徒弟的动向都是靠追踪符纸和傀盯梢盯来的,所以只知道他们往哪个方向去了, 并不知道他们最终要去哪儿。
小黑从口袋里掏出几枚铜钱,手指简单拨排了一番就开始摇卦。鉴于张岚有事没事都想算一卦, 这个动作他做过无数次, 熟练到绝对不会出错。
结果手一撒,其中一枚铜钱当啷一下掉落在地, 沿着木质地板一路滚进了衣柜底下
张岚愣了一下,脸色有点变。
她虽然对卦术一窍不通,但张家家主代代杂修,耳濡目染之下,最基本的规矩她比谁都熟摇卦过程中,铜钱落地不见是个大忌。
一旦落地,就没有重来一次的说法,代表这卦不能算了。
目的地不能算?张岚满脸诧异。
张雅临也紧紧皱起了眉。
这就有点夸张了吧?张岚依然有点存疑,会不会是小黑手抖?
小黑默默朝她伸出两只手:我很稳,不信您抓一下试试。
张雅临也说:不可能的,卜宁灵物做的傀,卜卦跟吃饭喝水一样熟,你吃饭嘴抖么?
张岚:
原本张雅临还有些犹豫,毕竟张家有规矩,他和张岚如果同时要离开宁州,必须得跟家主报备也就是得给爷爷张正初交代一声。
这些年他们很少一起办事,就是想要避开这点,他俩都挺怕见爷爷的。
其实小时候,他们跟爷爷挺亲的,尤其张岚。后来却慢慢生疏了,原因说来有点简单:张婉被赶出家门之后,下一任家主的担子自然而然落到了他们姐弟俩身上。所以爷爷张正初想让他们做杂修,张岚不肯。
其实张雅临也不愿意。他越大越痴迷傀术,对其他兴趣不浓,但他性格没张岚那么烈,听话一些。所以取了个折中的方式,让他那几个傀学了卦术、阵法和符咒。这才勉强过关。
这在他们看来其实不是原则性的大事,但爷爷却格外看重,但凡提到必然不欢而散。所以自那之后,他们姐弟俩都有点怕爷爷,可能是不想有争吵、不想变得更生疏吧,平时能不惊动他老人家,就尽量不去惊动。
但现在小黑算卦算出了一个大忌,他反而想去看看究竟怎么回事了。
我去拿行李,顺便去一趟后面。张雅临交代着。
去后面,就是指跟爷爷说一声。张岚冲他挥了挥手,示意他赶紧。
然而张雅临显然不是个急性子,这么一赶紧,就紧了将近一个小时。张岚行李早弄好了,等得百无聊赖,只能玩小黑。
目的地不能算了,其他应该可以吧?张岚问道。
小黑被这姑奶奶坑过无数回,怕了她:我保留意见,您先说说看。
哟,学聪明了嘛。张岚也没想折腾他,凶吉总可以吧?
小黑点了点头,当即摇起卦来。这回没有铜钱掉落的情况,张岚松了一口气。
可这气还没松到底,就听小黑说: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恋耽美
谢问先是不开口,等他憋。憋完才不慌不忙地补充道:我们是想建个纪念祠堂,顺带修订一下完整的家谱,听说这边还有一支,所以来问问情况。
闻时:
他朝谢问看了一眼,目光清晰地传达着几个字:你想好了不早说?
谢问脸都没偏,装没看见,却笑了一下。
老板哦哦两声,说:懂的懂的,前两年我家还有人找来过,也是想建祠堂。所以你们是北方过来的?
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猜,但几个人都点了头,管他三七二十一,先认了再说。
不过很快,他们就知道了原因
老板说,沈家本身并不是板浦这边的人,只是早年板浦算这一带的要地,有些海贸往来,又不会太过眨眼。沈家便在这定居了小几代,他们最早是从北方过来的。
我太爷爷是给沈家看山的。老板掰着指头,往上三代都是,基本上沈家过来包了山,我家就住在山脚下了。虽然现在没什么看山的说法了,我们也自己开了店。但是逢到清明、七月半或者过年,还是会上山给他们打理一下。
他说着说着,忍不住又感慨道:沈家惨啊,命不好。几乎断门绝后了,当初那个洋楼烧了之后,就是我太爷爷捡的骨,操办的白事。说起来吓人,有些烧成一团,都分不清谁是谁了。
老板讲着他太爷爷传下来的故事,却发现闻时他们的关注点并不在吓人上。
你说几乎?闻时问道。
对啊。老板愣了一下,说:那个小公子不是没碰上火么?据说当时是当地一个慈善会还是什么,想请沈家当家的先生夫人过去,但夫妻俩不是不在么,所以小公子跑了一趟,结果回来就看到家被烧了,一屋子的人一个没剩。据说他当时就昏过去了,后来病了一场,精神不太好,就转去天津了。
闻时:你确定是天津?
老板点头说:对啊,那时候都说他爹妈在那边,他病成那个样子,总不能孤零零在这呆着,就转过去了。
老板说着,手背敲着手心说:不过听我太爷爷说,那时候北方也乱过一阵子,他爹妈刚好在那之前出了事,都不在了。
后来呢?闻时问。
没有后来了。老板说,后来那小公子就没有音讯了,就他家那个情况,疯了死了都有可能。
说完,他又深深叹了口气。
你这有那时候的照片么?谢问又拎出了祠堂那一套,问道。
老板点了点头:有的,不过不多。说起来,其实家谱也有的,就是可能没你们弄的全,主要是他们这一支。
能看看么?
当然行啊。老板直接提议道,你们弄祠堂家谱肯定要资料的呀,直接拓一份好了。
他很快从楼上住的地方捧下来一个老式的档案袋,从里面投出一本相册和一本线装的家谱来。
闻时翻开相册,在第二页看到了一张既熟悉又陌生的合影正是当时三米店那个笼里被撕了又拼上,还缺了一大块的老照片。
现实中,这张照片还完整地存留着,算得上清晰。于是闻时第一次看到了沈曼昇的模样。
他穿着西装小马甲和长裤,马甲口袋还缀着个链式怀表做装饰,很有小少爷的样子。只是脸生得很清秀,笑着的时候温和中带着一丝腼腆。
他跟后来有些区别,但本质还是没变,尤其是眉眼,有着闻时熟悉的气质。
真的是沈桥。
不仅他认出来了,还有夏樵。只是夏樵只见过照片,没见过真人,所以犹犹豫豫不敢确定:哥,这是这个沈曼昇他跟爷爷年轻时候长得好像啊。
老板也惊了:什么意思?你爷爷?
还好夏樵反应快,想起他爷爷的年龄远超正常人,说出来容易吓着别人。于是改口道:不是不是,只是提起来会喊爷爷。
闻时朝他看了一眼,点头道:不是像,就是他。
老板更震惊了:怎么回事?你们认识他?
闻时又翻了几页相册,看到了另外几张照片里沈曼昇的脸,更加确定了:嗯,认识的。
从哪儿知道的?老板问。
他理解的认识就是知道,毕竟面前这帮还不到三十岁的人,想想也不可能认识民国时期的沈曼昇。
家里听来的。夏樵这次没让他哥在线编谎,先给了个理由。
哦。那要这么说,这个沈曼昇他没死?老板问。
闻时:嗯,没死。
老板又问:疯了么?
闻时:也没有。
他顿了顿,难得在答完话之后又补了一长句:他改了名,以前的事没有提过,应该不记得了。
老板又说:不记得好,记得就太难受了。他后来过得怎么样?
闻时答道:挺好,很长寿。
过得不错、长命百岁。这大概就是常人最好的结局了。
蛮好的,蛮好的。老板点了点头,不知想到了什么,表情感慨万千。
他不像自己的太爷爷,给沈家做过事、见过这些黑白旧照里早已尘封入土的人,他生得晚,照片里的人对他而言,也就是只是一张脸熟悉又陌生的脸而已。
他对这些人其实没有什么感情,但忽然听到这样的后续,依然会生出几分欣慰来。
老板心情不错,极力挽留之后跑去厨房亲自弄了几个菜,拽着闻时他们吃了一顿,又帮他们拓印了照片和家谱,这才送他们离开。
回到车里闻时就皱起了眉。
他之前一直觉得,进笼解笼大半是看缘分,带有随机性。现在想来,却有几分怪异。
就在闻时试图捋出一条线,把那些怪异的点串上的时候,手机忽然震了三下。他掏出来看了一眼,是周煦。
那小子沉寂了大半天,终于给闻时发来了三下信息。
第一条说:信封真的坏了,看不到地址。
第二条:辛亏我聪明,从信里凑出了一个地方。
第三条则是一张图片。他在截下来的地图上标了个圈,说:应该是这边。
闻时点开图片看了一眼,发现他圈的地方在京沧高速和一条省道交叉线的旁边,不出意外的话,这就是张婉所说的福地。
这样想来,张婉的福地在天津,沈桥改了名字成为判官也在天津,闻时自己上一次出无相门还是在天津。
不论是不是巧合,天津必去的了。
他摁熄了手机屏幕,倾身向前,手指碰了谢问一下。
对方便侧过脸来,问他:怎么了?
你回宁州么?闻时问。
谢问:你现在要回?
不回,还有点事。闻时说,所以你们一会儿找个地方把我们放下就行。
谢问却说:我也回不了。你还要去哪儿,先送你过去。
不用了,太远。闻时拧起眉又问:你怎么回不了?
谢问:办事。
这个答案很有闻时的风范,他自己被噎得不上不下,半晌才问:去桃花涧?
不是。谢问捏着自己的手机一角晃了晃,示意自己刚收到消息改的主意,去天津。
闻时:
闻时:???
可能是他表情过于空白吧,老毛条件反射辩解了一句:这次是真的。
***
此时此刻,在他们暂时不打算回的宁州,还有两人表情也是空白的。
张岚换好了高跟鞋,正要从柜子里挑个极有气势的包,就听见弟弟张雅临抓着手机走进来,边打电话边给她比划手势。
比划什么呢?直接说啊。张岚一边抱怨,还一边催促道,讲完电话赶紧换鞋,沈家别墅离这还有一会儿呢。
张雅临说:不去沈家别墅了。
张岚:为什么?不是说好了哄那个陈时下个笼么?
张雅临指了指手机:刚来的消息,人压根不在家。
张岚:那在哪?
张雅临听了一句手机里的话,茫然半晌,转头对张岚说:长深高速上,刚出连云港。
张岚:刚出哪儿???
连云港。张雅临翻了个白眼,耐着性子重复道。
张岚:往宁州这来?
张雅临:不,往山东那边去了。
张岚:他突然跑那么远干嘛?
张雅临:谁知道呢,腿长他身上。
于是张岚当即甩掉高跟鞋,丢开挑好的小包,转头掏出了行李箱。
张雅临:
女人的行动力真的高得可怕。
第60章 借宿
你非得今天去找他们么?张雅临问。
张岚把化妆台上的瓶瓶罐罐扫进一个包里, 粘着尖长甲片的指甲指了指他说:不是我,是你跟我。
她强调完又咕哝了一句:也不看看名谱图上被人挨着的是谁,反正不是我。
张雅临默默呕了一口血, 又听见他姐说:至于为什么非得今天
张岚想了想说:今早小煦走的时候说了句话你听见没?
这一竿子打得有点远, 张雅临没摸着头脑:又关周煦什么事?
那小子长了个乌鸦嘴你又不是没领教过。张岚白了他一眼。
那倒是没少领教。张雅临一脸牙疼的模样, 问:他说什么了?
那时候不是下雨了么,风特别大,我那屋没关窗,听起来就有点可怕。张岚解释说, 他都走到院子大门外了,又回头看了一眼说本家这房子多少年了?怎么听着跟要倒了似的。
张雅临:真会说话啊。
自己乌鸦嘴还一点儿数都没有, 人家童言无忌, 他都十五了,还是想哪儿说哪儿。要不是关系亲,保准把他吊起来打。
反正我今天一天都心神不宁的。张岚性格很直, 非常讨厌这种不上不下的情绪,所以这一趟必须得跑。
对了,小黑呢?她朝外屋张望了一眼。
又干嘛?张雅临嘴上不乐意,却还是动了手指,把那个保镖似的傀招了进来。
让他算一下目的地。张岚划拉着手机, 头也不抬地说:我好买票。
沈家那俩徒弟的动向都是靠追踪符纸和傀盯梢盯来的,所以只知道他们往哪个方向去了, 并不知道他们最终要去哪儿。
小黑从口袋里掏出几枚铜钱,手指简单拨排了一番就开始摇卦。鉴于张岚有事没事都想算一卦, 这个动作他做过无数次, 熟练到绝对不会出错。
结果手一撒,其中一枚铜钱当啷一下掉落在地, 沿着木质地板一路滚进了衣柜底下
张岚愣了一下,脸色有点变。
她虽然对卦术一窍不通,但张家家主代代杂修,耳濡目染之下,最基本的规矩她比谁都熟摇卦过程中,铜钱落地不见是个大忌。
一旦落地,就没有重来一次的说法,代表这卦不能算了。
目的地不能算?张岚满脸诧异。
张雅临也紧紧皱起了眉。
这就有点夸张了吧?张岚依然有点存疑,会不会是小黑手抖?
小黑默默朝她伸出两只手:我很稳,不信您抓一下试试。
张雅临也说:不可能的,卜宁灵物做的傀,卜卦跟吃饭喝水一样熟,你吃饭嘴抖么?
张岚:
原本张雅临还有些犹豫,毕竟张家有规矩,他和张岚如果同时要离开宁州,必须得跟家主报备也就是得给爷爷张正初交代一声。
这些年他们很少一起办事,就是想要避开这点,他俩都挺怕见爷爷的。
其实小时候,他们跟爷爷挺亲的,尤其张岚。后来却慢慢生疏了,原因说来有点简单:张婉被赶出家门之后,下一任家主的担子自然而然落到了他们姐弟俩身上。所以爷爷张正初想让他们做杂修,张岚不肯。
其实张雅临也不愿意。他越大越痴迷傀术,对其他兴趣不浓,但他性格没张岚那么烈,听话一些。所以取了个折中的方式,让他那几个傀学了卦术、阵法和符咒。这才勉强过关。
这在他们看来其实不是原则性的大事,但爷爷却格外看重,但凡提到必然不欢而散。所以自那之后,他们姐弟俩都有点怕爷爷,可能是不想有争吵、不想变得更生疏吧,平时能不惊动他老人家,就尽量不去惊动。
但现在小黑算卦算出了一个大忌,他反而想去看看究竟怎么回事了。
我去拿行李,顺便去一趟后面。张雅临交代着。
去后面,就是指跟爷爷说一声。张岚冲他挥了挥手,示意他赶紧。
然而张雅临显然不是个急性子,这么一赶紧,就紧了将近一个小时。张岚行李早弄好了,等得百无聊赖,只能玩小黑。
目的地不能算了,其他应该可以吧?张岚问道。
小黑被这姑奶奶坑过无数回,怕了她:我保留意见,您先说说看。
哟,学聪明了嘛。张岚也没想折腾他,凶吉总可以吧?
小黑点了点头,当即摇起卦来。这回没有铜钱掉落的情况,张岚松了一口气。
可这气还没松到底,就听小黑说: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