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判官——木苏里(77)
依然是八百里荒野,魑魅魍魉丛绕伴生。
但这不是他记忆里的画面,而是闻时的
他不小心在那抹灵相碎片里看到了闻时的记忆,于是知道了他从未知晓的那些事
他看到自己设了一道障眼的幻境,骗得闻时朝阵外破开一条路,跌跌撞撞朝出口走去。
他听到自己对闻时说:别回头
闻时,别回头我看着你走。
万般尘缘在那一刻形成了铺天盖地的风涡,朝他涌聚而去,与他一起慢慢湮进尘埃里。
他以为这就是终结
直到今天,直到这一刻,他才知道
在他五感全失灵神俱散,拖拽包裹着所有黑雾将入六尺黄土的时候,他一心以为已经出阵的那个人,他临到走前也放不下的那个人,在黑雾狂袭的风里攥着那支障眼的白梅枝歇斯底里。
他看见闻时满身血污、满眼通红地站起身,甩出一只干干净净纤尘不染的傀,代替自己出了阵口引开注意,然后十指向内,两手缠满的傀线直窜出来,根根都冲着自己。
他看见闻时低着头,极致安静又极致疯狂地把傀线一根一根钉进自己的身体,一根一根像钩子一样钩住灵相。
下一秒,万力齐发。
都说,当世人突缝大病大灾或是寿数终结的时候,灵相不稳,那些最深重的怨煞挂碍就会反客为主,形成一个笼。
如果恰巧有其他生灵在四周,很容易被一起拢进去。
谢问此生入过无数笼也解过无数笼,送过数不清的人、也见过数不清的灵相。
这次他第一次,看到有人生剥灵相,落地成笼,把他和封印大阵一起包了进去。
世人常说,有些笼怨煞深重,甚至可以在世间留上十年、百年。
如果再重一点,会不会也能留得再久一点?
而那些灵相碎片,就是在剥下的瞬间被打散开来,随着那些遗漏的黑雾流往人世间
从此流连辗转了一千多年。
一千年
光是渡灵都痛不欲生,剥离灵相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谢问根本不敢去想
明明这个人,连一点血他都舍不得对方流。
他连一点血都舍不得对方流,却是这样一番结果。
那一瞬间,他仿佛听到心魔幻象中的人笑了一下,哑着嗓子闷声地说:看,我也骗了你一回。
谢问仰起头,过了许久才睁开。
从回忆里脱开的那一刻,闻时紧紧攥着满是血的傀线闯过障眼幻境,跌撞着走进来。
他还是只能看到谢问所看到的东西,除了谢问自己。
所以他像一个失明的人,目光四处转看着,茫然不知焦点。
谢问喉结动了一下,忽然伸手抓住他。
闻时愣了一下,立刻反抓回来。
他抓得极其用力,仿佛要刻进骨血里。在找到人的瞬间,他像是终于支撑不住,半跪在地上。
他垂着头,嗓子哑得几乎说不出话来,只动着嘴唇。
谢问跟着半跪下去,偏头去听。
他听见闻时低哑又固执地说:我想起来了我已经想起来了,你走不掉了。
谢问心疼得一塌糊涂。
你走不掉了。闻时说。
谢问眨了一下眼睛,哑声应了一句:嗯,走不掉了。
从一千年前,他所不知道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纠葛在一起,一个不死一个便不会休,再也走不掉了。
谢问抵着闻时的下巴,让他把头抬一些起来,低声道:你还有灵相碎片在我这,我渡给你。
说这话的时候,谢问松掉了闻时身上的傀线。
那些细长的棉线混杂着狼藉的血迹,红白交错着,垂落满地。
渡灵需要以血来喂。
谢问身上朽木的痕迹尚未消退,依然是半身枯萎,手指像瘦长森白的荒骨,根本挤不出血来。
他在身上挑挑拣拣,居然没能找到一块能划出干净血滴的地方。
他叹息似的苦笑了一下,枯骨般的手指很轻地拨了一下闻时苍白无生气的唇。他垂眸静静地看了片刻,然后咬了舌尖,侧头探了过去
这天跟封印大阵落下的那日一样
阵中幻境重重,荒草遍地。八百里血海蜿蜒、朽木丛生。
他跪坐其间,吻了红尘。
第81章 苏醒
灵相碎片又一次入体, 依然让人受罪。
像上回一样,闻时感觉自己昏昏沉沉地睡了很久,也在梦里记起了很多事情。
他梦到自己一遍遍地往来于松云山下, 却很少真正上山。山下村子靠近官道, 道边有所驿站, 立着拴马桩、支着茶酒摊。他有时候匆匆而过,有时候会在茶酒摊那里要一壶茶坐一会儿。
摊主老伯人很好,笑声爽朗,跟谁都能聊半天, 哪怕是闻时这种看起来霜天冻地的。
美中不足的是,老伯是个跛子。
常有些不识时务的人拿他的腿脚打趣, 老伯也不恼, 总是笑着吹嘘说有回山上掉下块大石头,他这跛脚跑得比谁都快。
如果闻时碰巧在场,要不了多久就能把那些不会说话的玩意儿冻走。老伯就会笑呵呵地给他添一壶茶, 聊些近日趣事。
他总能在那些事里捕捉到松云山、以及山上那个人的踪影。
后来他灵相全无,记忆全丢、空有一身躯壳的时候,下意识回过松云山。
只是山不见了、村子也没了踪影。只有一座驿站孤零零地站在官道边,背后是一片野树林。
闻时站在曾经摆过茶摊的地方,望着那片野树林, 只觉得这里似曾相识,但他抬起脚, 又茫茫然不知该往哪里去。
还是一个乞丐似的野孩子嘘了一声,他才回神。
那个孩子从驿站背后的草丛里爬出来, 手里还攥着不知放了多少天的干粮。他绕着闻时转了两圈, 犹犹豫豫地从那可怜的口粮里掰了一小块,递过来说:你也找不见家啦?
小乞丐说自己爷爷是个跛子, 年纪大了有次摔了一跤,没过多久人就没了。他年纪小,不记路,绕着树林转了不知多少圈,就是找不到家在哪,便成了野孩子。
后来,那个小乞丐成了闻时的徒弟。
关于这个徒弟,后世流传的说法不一。有人说他是闻时故交的孩子,刚出生就被定下当徒弟了,只是命不好,没过两年师父就折在了封印大阵里。好在他天资卓越,愣是没辜负闻时徒弟的名头,到了十三四岁,终于出现在了名谱图上,于是闻时这条线,一脉单传。
这个徒弟跟闻时的性格截然不同,倒有点当年钟思的影子,也可能是爷爷那里继承的天性。
闻时这里聊不动,他就满天下找人聊,聊完了来问闻时,那个大家讳莫如深的祖师爷长什么样,有画像么?
那是某一年的夏末秋初,夜雨连绵,落在屋外的树上,沙沙作响,总让人想起深山里的雨声。
闻时提笔蘸墨,站在桌案前,盯着微晃的烛灯想了很久,怎么也想不起来那人的模样。
不论他怎么努力,都只能记起一张轮廓模糊的面具,半善半恶,半鬼半仙。还有鲜红长袍和一束白梅花枝。
他东拼西凑地画完一张图,想在旁边写下名字,结果落笔就是一个谢字。
徒弟直接看愣了,问他为什么要写这个字。
他答不出,沉默而茫然地站在那里。
笔上落下一滴墨,啪地一声落在那个谢字上,转眼便湿漉漉地化成一团。
闻时心脏猛地一空,就在那一刻惊醒过来。
睁眼前,他在残留的梦意里听到徒弟问他:无相门里来去一次那么痛,何苦要受这种罪。
他说:丢了东西,找不回来不得解脱。
徒弟问:丢了什么?
他看着自己空空的躯壳,想了很久说:我的灵相。
***
闻时睁眼便看到了一根木质横梁,高高地悬在房顶,单靠味道就能分辨出来,是松木的。
接着,他又看到了熟悉的枝干,以及枝干上悬挂的鸟架。
鸟架是空的,在风里轻轻晃着,好像须臾之前,那上面还站着一只巴掌大的金翅大鹏鸟,只是忽然展翅飞出了门。
这是他在松云山顶的房间。
他怔怔地看着晃荡的鸟架,一瞬间不知今夕何夕。
直到旁边传来一道惊喜的声音:哥你醒了?!
是夏樵。
闻时眨了一下眼,倏然回神。
他从床上撑坐起来,夏樵连忙过来帮忙,还端来一杯茶,却被他抬手挡住了。
人呢?闻时嗓子又沉又哑,话也没头没尾。
夏樵愣了一下,还没来得及回答,就听另一个声音插了进来:师父在隔壁他自己屋里,枯化在退,只是速度有些慢,尚未睁眼。
说话的是卜宁,他还借用着周煦的身体,却对整个松云山熟门熟路。他用布巾缠裹着手,端来一炉汩汩沸着的药,搁在桌案上,嘴里的话一句没停:钟思和庄冶灵相受损有些严重,我起了个阵给他们养着。至于金翅大鹏鸟
他收了布巾,擦了一下手指说:金翅大鹏鸟枯化也没退净,又受了惊吓,要醒过来恐怕还得再等等。
闻时已经下了床,正要往门口走,听到这话就是一愣。
受惊吓?他皱着眉,纳闷地看向卜宁:金翅大鹏鸟会受哪门子惊吓。
卜宁头也没抬,手指擦得格外认真:唔,确实十分罕见。
他这反应更奇怪。
原本正焦急的闻时都懵了一下,满脸问号。
他对着这位师兄一向直来直去,被弄得一头雾水便蹙着眉追问道:什么意思?
卜宁两只手都快擦秃噜皮了,才抬起眼来,对着闻时欲言又止。
他嘴巴开开合合好几回改去擦了桌子。
不是,什么毛病?
闻时眉头皱得更深了,正要开口,就见卜宁突然停了动作。
他扶着桌沿,转头看过来,含蓄委婉地憋了一句:可能金翅大鹏没见过渡灵吧。
闻时头顶缓缓冒出一个?。
他最初并没有反应过来,直到这位以面皮薄和讲礼数著称的师兄默默看了他良久,突然拱手冲他作了个揖:师弟,饶了我罢。
起身的时候,这位斯斯文文的师兄面皮居然红了。
闻时:???
面面相觑好一会儿,闻时忽然想起了渡灵剧痛袭来的前一瞬
他那时候根本看不到面前的谢问,像个严重的失明者。所以一切过程回想起来影影绰绰,几乎还原不清。
他后知后觉地想起了那一刹那唇间温热柔软的触感,想起自己的脸似乎蹭到了另一个人的鼻尖,想起了呼吸间若有似无的松木香以及浓重的血味
他愣在原地,拇指抹了一下唇角。
再抬眸的时候,卜宁面皮更红了。
闻时:
卜宁一脸看来你想起来了的表情,又冲他作了个揖。
信息来得又猛又快,闻时一时间不知道要先处理哪一个。他可能这辈子都没这么呆滞过,在原地杵了好一会儿才冲卜宁蹦出一句:不是有障眼阵?
老毛跟着谢问也就算了,卜宁怎么会知道?
结果卜宁又冲他作了第三个揖:整个松云山都在阵里,我是阵主,就算有障眼阵,我也多多少少能感知到一点。
说完他还习惯性地来了句:惭愧、惭愧。
闻时:
偏偏还有夏樵这个二百五,站在旁边看看你、看看他,非常不识时务地问了一句:哥,你们在打什么哑谜?我怎么听不明白?
关你屁事。
闻时转头瞥了夏樵一眼,满腹凶话正要出口,忽然想起封印当日自己生剥灵相怕被打断,放出去骗尘不到的那个傀
也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又因为他那时候已然失控,根本顾不上扔出去的傀究竟是什么形态、什么模样,仅有一点下意识的意念而已。
这么想来,夏樵大概真的是他弄出来的。
于是他话到嘴边又卡住了,硬邦邦扔了一句:听不明白别听。
说完他便继续往门外走。
倒是卜宁安抚了夏樵一句:无大事,劳驾看一下药汤?
夏樵乖乖点头接了活。
卜宁安抚完直起身,问闻时:你是要去看看师父?
这话本来没什么问题,但鉴于之前欲言又止的那些事,听在闻时耳里顿时有点意味深长。
于是他脚步一顿,答道:不是。
那你出门这是卜宁有点疑惑。
闻时蹦了三个字:看老毛。
卜宁:行。
可能是这个行字语气生动吧,闻时临到出门忽然问了一句八竿子打不着的话:师兄,所以这个笼
正常而言,不到最后关头,对着笼里的人是不能这么直白的。毕竟世上少有人能镇定地接受这个事实。
但卜宁不同。
不过卜宁的答话还是出乎闻时意外,他温和地打断道:这可能不是笼。
闻时转头看他:什么意思?不是笼?
至少不是咱们常见的那种笼。卜宁补充道:你跟师父承伤太重昏睡了一段时间,不大清楚。这两日我们正琢磨这事呢。
你们?
哦,我和那两位张家人。卜宁不常把喜恶放在脸上,提到张岚、张雅临总是客客气气,我们聊过一些。正常的笼,是由笼主所在的笼心和外围包裹而成的。
听到笼主两个字的时候,闻时盯着他,嗯了一声。
卜宁笑了一下说:我知道,你们之前必定把我当成笼主了,毕竟我的阵在这摆着呢。其实不然。
那是什么?闻时听了他的话,脑中忽然有了一个模模糊糊的猜测。
恋耽美
但这不是他记忆里的画面,而是闻时的
他不小心在那抹灵相碎片里看到了闻时的记忆,于是知道了他从未知晓的那些事
他看到自己设了一道障眼的幻境,骗得闻时朝阵外破开一条路,跌跌撞撞朝出口走去。
他听到自己对闻时说:别回头
闻时,别回头我看着你走。
万般尘缘在那一刻形成了铺天盖地的风涡,朝他涌聚而去,与他一起慢慢湮进尘埃里。
他以为这就是终结
直到今天,直到这一刻,他才知道
在他五感全失灵神俱散,拖拽包裹着所有黑雾将入六尺黄土的时候,他一心以为已经出阵的那个人,他临到走前也放不下的那个人,在黑雾狂袭的风里攥着那支障眼的白梅枝歇斯底里。
他看见闻时满身血污、满眼通红地站起身,甩出一只干干净净纤尘不染的傀,代替自己出了阵口引开注意,然后十指向内,两手缠满的傀线直窜出来,根根都冲着自己。
他看见闻时低着头,极致安静又极致疯狂地把傀线一根一根钉进自己的身体,一根一根像钩子一样钩住灵相。
下一秒,万力齐发。
都说,当世人突缝大病大灾或是寿数终结的时候,灵相不稳,那些最深重的怨煞挂碍就会反客为主,形成一个笼。
如果恰巧有其他生灵在四周,很容易被一起拢进去。
谢问此生入过无数笼也解过无数笼,送过数不清的人、也见过数不清的灵相。
这次他第一次,看到有人生剥灵相,落地成笼,把他和封印大阵一起包了进去。
世人常说,有些笼怨煞深重,甚至可以在世间留上十年、百年。
如果再重一点,会不会也能留得再久一点?
而那些灵相碎片,就是在剥下的瞬间被打散开来,随着那些遗漏的黑雾流往人世间
从此流连辗转了一千多年。
一千年
光是渡灵都痛不欲生,剥离灵相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谢问根本不敢去想
明明这个人,连一点血他都舍不得对方流。
他连一点血都舍不得对方流,却是这样一番结果。
那一瞬间,他仿佛听到心魔幻象中的人笑了一下,哑着嗓子闷声地说:看,我也骗了你一回。
谢问仰起头,过了许久才睁开。
从回忆里脱开的那一刻,闻时紧紧攥着满是血的傀线闯过障眼幻境,跌撞着走进来。
他还是只能看到谢问所看到的东西,除了谢问自己。
所以他像一个失明的人,目光四处转看着,茫然不知焦点。
谢问喉结动了一下,忽然伸手抓住他。
闻时愣了一下,立刻反抓回来。
他抓得极其用力,仿佛要刻进骨血里。在找到人的瞬间,他像是终于支撑不住,半跪在地上。
他垂着头,嗓子哑得几乎说不出话来,只动着嘴唇。
谢问跟着半跪下去,偏头去听。
他听见闻时低哑又固执地说:我想起来了我已经想起来了,你走不掉了。
谢问心疼得一塌糊涂。
你走不掉了。闻时说。
谢问眨了一下眼睛,哑声应了一句:嗯,走不掉了。
从一千年前,他所不知道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纠葛在一起,一个不死一个便不会休,再也走不掉了。
谢问抵着闻时的下巴,让他把头抬一些起来,低声道:你还有灵相碎片在我这,我渡给你。
说这话的时候,谢问松掉了闻时身上的傀线。
那些细长的棉线混杂着狼藉的血迹,红白交错着,垂落满地。
渡灵需要以血来喂。
谢问身上朽木的痕迹尚未消退,依然是半身枯萎,手指像瘦长森白的荒骨,根本挤不出血来。
他在身上挑挑拣拣,居然没能找到一块能划出干净血滴的地方。
他叹息似的苦笑了一下,枯骨般的手指很轻地拨了一下闻时苍白无生气的唇。他垂眸静静地看了片刻,然后咬了舌尖,侧头探了过去
这天跟封印大阵落下的那日一样
阵中幻境重重,荒草遍地。八百里血海蜿蜒、朽木丛生。
他跪坐其间,吻了红尘。
第81章 苏醒
灵相碎片又一次入体, 依然让人受罪。
像上回一样,闻时感觉自己昏昏沉沉地睡了很久,也在梦里记起了很多事情。
他梦到自己一遍遍地往来于松云山下, 却很少真正上山。山下村子靠近官道, 道边有所驿站, 立着拴马桩、支着茶酒摊。他有时候匆匆而过,有时候会在茶酒摊那里要一壶茶坐一会儿。
摊主老伯人很好,笑声爽朗,跟谁都能聊半天, 哪怕是闻时这种看起来霜天冻地的。
美中不足的是,老伯是个跛子。
常有些不识时务的人拿他的腿脚打趣, 老伯也不恼, 总是笑着吹嘘说有回山上掉下块大石头,他这跛脚跑得比谁都快。
如果闻时碰巧在场,要不了多久就能把那些不会说话的玩意儿冻走。老伯就会笑呵呵地给他添一壶茶, 聊些近日趣事。
他总能在那些事里捕捉到松云山、以及山上那个人的踪影。
后来他灵相全无,记忆全丢、空有一身躯壳的时候,下意识回过松云山。
只是山不见了、村子也没了踪影。只有一座驿站孤零零地站在官道边,背后是一片野树林。
闻时站在曾经摆过茶摊的地方,望着那片野树林, 只觉得这里似曾相识,但他抬起脚, 又茫茫然不知该往哪里去。
还是一个乞丐似的野孩子嘘了一声,他才回神。
那个孩子从驿站背后的草丛里爬出来, 手里还攥着不知放了多少天的干粮。他绕着闻时转了两圈, 犹犹豫豫地从那可怜的口粮里掰了一小块,递过来说:你也找不见家啦?
小乞丐说自己爷爷是个跛子, 年纪大了有次摔了一跤,没过多久人就没了。他年纪小,不记路,绕着树林转了不知多少圈,就是找不到家在哪,便成了野孩子。
后来,那个小乞丐成了闻时的徒弟。
关于这个徒弟,后世流传的说法不一。有人说他是闻时故交的孩子,刚出生就被定下当徒弟了,只是命不好,没过两年师父就折在了封印大阵里。好在他天资卓越,愣是没辜负闻时徒弟的名头,到了十三四岁,终于出现在了名谱图上,于是闻时这条线,一脉单传。
这个徒弟跟闻时的性格截然不同,倒有点当年钟思的影子,也可能是爷爷那里继承的天性。
闻时这里聊不动,他就满天下找人聊,聊完了来问闻时,那个大家讳莫如深的祖师爷长什么样,有画像么?
那是某一年的夏末秋初,夜雨连绵,落在屋外的树上,沙沙作响,总让人想起深山里的雨声。
闻时提笔蘸墨,站在桌案前,盯着微晃的烛灯想了很久,怎么也想不起来那人的模样。
不论他怎么努力,都只能记起一张轮廓模糊的面具,半善半恶,半鬼半仙。还有鲜红长袍和一束白梅花枝。
他东拼西凑地画完一张图,想在旁边写下名字,结果落笔就是一个谢字。
徒弟直接看愣了,问他为什么要写这个字。
他答不出,沉默而茫然地站在那里。
笔上落下一滴墨,啪地一声落在那个谢字上,转眼便湿漉漉地化成一团。
闻时心脏猛地一空,就在那一刻惊醒过来。
睁眼前,他在残留的梦意里听到徒弟问他:无相门里来去一次那么痛,何苦要受这种罪。
他说:丢了东西,找不回来不得解脱。
徒弟问:丢了什么?
他看着自己空空的躯壳,想了很久说:我的灵相。
***
闻时睁眼便看到了一根木质横梁,高高地悬在房顶,单靠味道就能分辨出来,是松木的。
接着,他又看到了熟悉的枝干,以及枝干上悬挂的鸟架。
鸟架是空的,在风里轻轻晃着,好像须臾之前,那上面还站着一只巴掌大的金翅大鹏鸟,只是忽然展翅飞出了门。
这是他在松云山顶的房间。
他怔怔地看着晃荡的鸟架,一瞬间不知今夕何夕。
直到旁边传来一道惊喜的声音:哥你醒了?!
是夏樵。
闻时眨了一下眼,倏然回神。
他从床上撑坐起来,夏樵连忙过来帮忙,还端来一杯茶,却被他抬手挡住了。
人呢?闻时嗓子又沉又哑,话也没头没尾。
夏樵愣了一下,还没来得及回答,就听另一个声音插了进来:师父在隔壁他自己屋里,枯化在退,只是速度有些慢,尚未睁眼。
说话的是卜宁,他还借用着周煦的身体,却对整个松云山熟门熟路。他用布巾缠裹着手,端来一炉汩汩沸着的药,搁在桌案上,嘴里的话一句没停:钟思和庄冶灵相受损有些严重,我起了个阵给他们养着。至于金翅大鹏鸟
他收了布巾,擦了一下手指说:金翅大鹏鸟枯化也没退净,又受了惊吓,要醒过来恐怕还得再等等。
闻时已经下了床,正要往门口走,听到这话就是一愣。
受惊吓?他皱着眉,纳闷地看向卜宁:金翅大鹏鸟会受哪门子惊吓。
卜宁头也没抬,手指擦得格外认真:唔,确实十分罕见。
他这反应更奇怪。
原本正焦急的闻时都懵了一下,满脸问号。
他对着这位师兄一向直来直去,被弄得一头雾水便蹙着眉追问道:什么意思?
卜宁两只手都快擦秃噜皮了,才抬起眼来,对着闻时欲言又止。
他嘴巴开开合合好几回改去擦了桌子。
不是,什么毛病?
闻时眉头皱得更深了,正要开口,就见卜宁突然停了动作。
他扶着桌沿,转头看过来,含蓄委婉地憋了一句:可能金翅大鹏没见过渡灵吧。
闻时头顶缓缓冒出一个?。
他最初并没有反应过来,直到这位以面皮薄和讲礼数著称的师兄默默看了他良久,突然拱手冲他作了个揖:师弟,饶了我罢。
起身的时候,这位斯斯文文的师兄面皮居然红了。
闻时:???
面面相觑好一会儿,闻时忽然想起了渡灵剧痛袭来的前一瞬
他那时候根本看不到面前的谢问,像个严重的失明者。所以一切过程回想起来影影绰绰,几乎还原不清。
他后知后觉地想起了那一刹那唇间温热柔软的触感,想起自己的脸似乎蹭到了另一个人的鼻尖,想起了呼吸间若有似无的松木香以及浓重的血味
他愣在原地,拇指抹了一下唇角。
再抬眸的时候,卜宁面皮更红了。
闻时:
卜宁一脸看来你想起来了的表情,又冲他作了个揖。
信息来得又猛又快,闻时一时间不知道要先处理哪一个。他可能这辈子都没这么呆滞过,在原地杵了好一会儿才冲卜宁蹦出一句:不是有障眼阵?
老毛跟着谢问也就算了,卜宁怎么会知道?
结果卜宁又冲他作了第三个揖:整个松云山都在阵里,我是阵主,就算有障眼阵,我也多多少少能感知到一点。
说完他还习惯性地来了句:惭愧、惭愧。
闻时:
偏偏还有夏樵这个二百五,站在旁边看看你、看看他,非常不识时务地问了一句:哥,你们在打什么哑谜?我怎么听不明白?
关你屁事。
闻时转头瞥了夏樵一眼,满腹凶话正要出口,忽然想起封印当日自己生剥灵相怕被打断,放出去骗尘不到的那个傀
也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又因为他那时候已然失控,根本顾不上扔出去的傀究竟是什么形态、什么模样,仅有一点下意识的意念而已。
这么想来,夏樵大概真的是他弄出来的。
于是他话到嘴边又卡住了,硬邦邦扔了一句:听不明白别听。
说完他便继续往门外走。
倒是卜宁安抚了夏樵一句:无大事,劳驾看一下药汤?
夏樵乖乖点头接了活。
卜宁安抚完直起身,问闻时:你是要去看看师父?
这话本来没什么问题,但鉴于之前欲言又止的那些事,听在闻时耳里顿时有点意味深长。
于是他脚步一顿,答道:不是。
那你出门这是卜宁有点疑惑。
闻时蹦了三个字:看老毛。
卜宁:行。
可能是这个行字语气生动吧,闻时临到出门忽然问了一句八竿子打不着的话:师兄,所以这个笼
正常而言,不到最后关头,对着笼里的人是不能这么直白的。毕竟世上少有人能镇定地接受这个事实。
但卜宁不同。
不过卜宁的答话还是出乎闻时意外,他温和地打断道:这可能不是笼。
闻时转头看他:什么意思?不是笼?
至少不是咱们常见的那种笼。卜宁补充道:你跟师父承伤太重昏睡了一段时间,不大清楚。这两日我们正琢磨这事呢。
你们?
哦,我和那两位张家人。卜宁不常把喜恶放在脸上,提到张岚、张雅临总是客客气气,我们聊过一些。正常的笼,是由笼主所在的笼心和外围包裹而成的。
听到笼主两个字的时候,闻时盯着他,嗯了一声。
卜宁笑了一下说:我知道,你们之前必定把我当成笼主了,毕竟我的阵在这摆着呢。其实不然。
那是什么?闻时听了他的话,脑中忽然有了一个模模糊糊的猜测。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