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朕的后宫起火了 > 朕的后宫起火了
错误举报

朕的后宫起火了——龙柒(7)

    沈君兆:出去。
    陈请没反应过来。
    一个砚台兜头砸下来,沈君兆声音平静,却藏着暴风雨:滚出去。
    陈请连忙躬身退下,眼珠子都不敢乱转一下。
    那落在他脚边的上好砚台也成了碎末末,陈请只庆幸沈相手下留情,这要落他身上,他得瘫床上好几个月!
    出了书房,陈请稍稍松了口气。
    沈府的小厮迎上来,问他是否要去茶室歇息,陈请只想赶紧回家或者去找孙少怀压压惊。
    但他又不敢走,沈相只让他滚出来,没让他滚回家。万一消了气又传他怎么办?最近事务颇多,又是荆河堵塞漕运延误,又是万寿将近使臣朝贺,还有各地总兵的阳奉阴违
    想到这些,陈请不由也火气攻心。
    难怪沈相动怒,如此内忧外患之际,今上竟满心都是贪好颜色、霸占臣子这些污浊之事,实在令人心寒!
    陈请也没敢去茶室,只候在书房外,等着沈相消气后传他。
    书房里,沈君兆手指碰到了那张写着君为二字的宣纸。
    圣君之理?
    他修长的手指一动,宣纸上的君为成了碎渣渣。
    书案倒了,砚台毁了,连沈相挚爱的几支狼毫笔也零零散散地落在地上。
    沈君兆轻吸口气,向后靠在太师椅里。
    屋里安静,外头仅有虫鸣,沈君兆闭着眼,运气平复着情绪。
    早知雍理性子,他又何必生气。
    这点小事便动怒,他这些年早被活生生气死了。
    再说了。
    雍理贵为天下之主,后宫三千又如何。
    他算什么。
    他本就是这天底下,最没资格过问这些的人。
    沈君兆抬起胳膊,箭袖下结实的小臂遮住了眼睛。
    阿兆阿兆
    给朕抱抱。
    朕腿软。
    我好不容易出来一回,子瑜就成全我嘛。
    子瑜哥哥。
    所以说他哄他这一天,为的就是个李擎?
    沈君兆蓦地起身,推开了书房窗户:陈请。
    候在外头的陈请,心惊肉跳,直庆幸自己没傻乎乎地离开:属下在。
    沈君兆眸色深黑:上折子,弹劾李义海。
    雍理你要了李擎,还想再拿礼部?
    不可能。
    宫里,御书房。
    晌午觉都没歇,元曜帝美滋滋地批着折子。
    子难在一旁候着,看雍理亲自批奏章。
    往日里雍理多是让子难执笔,他口述,一来是折子太多,一个个写完能把皇帝累死,二来也是保持一个距离感,不是每个折子都值得皇帝亲笔御批。
    但今日雍理心情太好,不介意多写点字,也不介意哄哄这帮兢兢业业上折子的大臣。
    雍理:荆河堵塞这事须得重视,子难帮朕记一下。
    子难应道:是。
    雍理往日里一看到各地总兵的折子,都是火冒三丈,今日也不过嗤笑:狂妄,当朕真不敢动他们!说罢扔一边去,不想被影响好心情。
    还有一类折子,雍理往日里是又爱又恨的,便是吹捧沈君兆的。
    从意中人的角度去看吧,元曜帝很开心,沈昭君千好万好,怎么夸都不为过!
    也还是从意中人的角度去看,雍理又很不开心,怎么人人都觊觎他的沈昭君!
    当然还有一个帝王角度,那就是你们这帮子乱臣贼子,净他妈挑拨朕和沈相的关系!
    今天雍理满心都是沈君兆,只觉得这些大臣文采斐然,夸得很有门道,看得他很是喜欢。
    眼看着他一张折子看了半盏茶功夫,子难提醒道:陛下。
    雍理:咳
    子难道:您看了也有一个时辰了,不妨歇息会儿,贫僧为您沏壶茶。
    雍理也觉得肩膀有些重,便道:有劳子难了。
    雍理和子难的渊源颇深。
    他俩幼时比邻而居,是一起长大的情分。
    这个情分还不同于雍理和沈君兆,雍理认识沈君兆时已经是皇子,与子难相识时却还是商户之子。
    那时战乱刚起,先帝拥兵在外,妻儿都留在家中。雍理母亲身体一直不好,年幼的雍理又要照顾母亲,又要和仆妇纠缠,若非子难一家人帮扶,他们母子过得只会更难。
    后来先帝荣归,雍理和母亲被接到了首京,和子难一家断了联系。
    再后来先帝故去,雍理御驾亲征,危难之际被子难救下,两人才认出彼此。
    幼时伙伴,一个执掌天下,一个出家为僧,着实唏嘘。
    雍理没问子难为何出家,子难也没问雍理际遇。
    元曜八年,在雍理最艰难的时候,他问子难:大师可愿随我入宫?
    子难微笑:不愿,但可以。
    君子之交淡如水。
    子难无所求,雍理也无所给。
    他们一个冷眼观世像,一个深陷世俗中,竟意外契合。
    雍理那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小心思,倒是对子难毫无隐瞒:今日朕去了东临轩。
    子难给他斟茶:听闻金兰酿十分可口。
    雍理笑他:和尚贪杯。
    子难:酒肉穿肠过。
    雍理更乐了:佛祖真能留心中?
    子难脾气好得很:南无阿弥陀佛。
    雍理心情是真的好,忍不住道:沈子瑜竟陪朕喝了一壶。
    子难道:沈相酒量好,一壶半壶的怕是不碍事。
    雍理强调:是他陪朕喝。
    他多久没和沈君兆饮酒了?久到都快记不清日子了。
    子难但笑不语。
    殿里没旁人,雍理才没那么多顾忌:你说沈子瑜心里到底有没有我?
    子难不搭话。
    雍理左思右想:肯定有。
    子难低头押了口茶。
    雍理兀自开心了会儿,又惆怅道:可惜朕没这天下诱人。
    惆怅了一会儿,元曜帝又很快想通:管他呢,反正这天下是朕的!
    沈君兆你想要?
    先把朕哄明白了再说!
    于是雍理动力满满,又去勤勤恳恳批折子了。
    却说李府,三观震裂的李擎许久才回过神来:爹爹您的意思是
    李义海沉重点头:为父多年为沈相办事,把陛下得罪得透透的,陛下若非另有所图,又怎会在朝上那般护我?
    李擎脑子晕呼呼的:就、就不能是陛下想拉拢您?
    李义海沉痛道:若非昨日陛下点名指姓要你,我也以为陛下只是想拉拢我。
    李擎更惊呆了:要要要儿子?
    李义海老眼泪汪汪:我儿啊,谁让你生得如此俊俏,竟让陛下念想了大半年。
    李擎:
    李义海长得很不怎样,再加上年迈发福,大腹便便的模样绝对和英俊没半毛钱关系。
    然而李夫人生得极美,年轻时冠绝首京,在前朝都是著名美人,后来会嫁给李义海还震惊了不少人。
    李义海样貌一般,家世一般,脑子也不太清醒,唯独有一点好宠妻,当然也可以说是惧内。
    李大人下了衙,那必须是立刻马上回府,别说烟花之地了,普通的酒楼都不去。他位居六七品小官时如此,升任礼部尚书也还是这般,李大人的宠妻(惧内)之名,属实不假。
    李擎的样貌随了母亲,的确是生得端正大气。
    李母世家大族出身,教养极好,把儿子教得修养极佳,风度翩翩。
    如今李擎不过十七岁,已是首京万千少女心头的俊美儿郎,良配佳婿。尤其李擎还聪慧上进,前程似锦,惹人欣羡。
    可任谁也想不到,梦想着成为国之栋梁的李擎会半道折戟。
    浑浑噩噩的李擎直到被李义海带进宫里还没回过神。
    其实他不知当今圣上是什么模样,说是去过中秋宴,可以他这种身份,又哪敢抬头窥探圣颜。
    他也听闻过今上好颜色,后宫三千男女不忌,但做梦也没想到这事会落在自己头上。
    怎么办?
    能怎么办!
    为了父亲母亲,为了兄长嫂嫂,为了李家满门,他只能只能
    李擎心中泣血,觉得自己枉读十年圣贤书,愧对师长。他甚至萌生死志,想着护了父母家人周全后,一头撞死在后宫了事。
    十七岁的少年,遇上这种变故,心中如何惊骇实在一言难尽。
    然而这所有的情绪惶恐、不安、悲愤和绝望在得见圣颜的那一刻,戛然而止。
    雍理并不知李老头领儿子来干嘛,但他一心想拉拢这老家伙,自然对他儿子也和颜悦色。
    元曜帝轻扶起李擎,微笑:是个好孩子。
    李擎整个呆住,完全看痴了,竟连礼节仪态都忘了
    陛下竟竟生得
    他平生从未见过如此好看之人!
    第10章 关起来
    眼前的元曜帝完全不是李擎想象中的模样。
    他自然知道今上年轻,但他以为自己会见到一个眼眸浑浊,浸淫美色,贪婪毁身的荒唐帝王,却万万没想到会看到如此清净素雅,一身白衣如谪仙般的俊美男子。
    他没有穿隆重的帝服,宽袖道袍的材质如云似雾,衬得身量颀长俊雅,墨发因未及冠而半束背后,垂下的缕缕发丝衬得肤色雪白,狭长的眉下是一双极其漂亮的眼睛,大而有神,亮而不糜,微微弯起眼角,只觉天边星辰全在其中。
    若非身处皇宫,若非周围是低眉顺眼的宫人,若非自己的父亲诚惶诚恐地跪在一旁,李擎绝不相信眼前的人是那位荒yin无度,恣意妄为的皇帝陛下。
    擎儿!李义海低喝一声。
    李擎这才恍然回神,连忙行礼:草民李擎,恭请陛下圣安!
    雍理笑道:无需多礼,都起来吧。
    父子两人起来,垂首站在殿中。
    雍理心里装着礼部,那顾得上李擎这个半大少年,心思全放在大腹便便的李老头身上。
    他已经从沈君兆手里把人讨了过来,那就得好好拉拢,不敢说能让这老小子一颗心向着他,但也得给出足够的诚意,让他知道自己想救他,也只有自己能救他。
    帝王心术,雍理修得向来不错,恩威并用之下,李义海一个劲的谢主隆恩。
    一旁的李擎却是心如擂鼓,他这一天的经历当真是起起伏伏又伏伏起起,十年苦读化为泡影,他心里也怨也恨也气,怨天道不公,恨帝王荒唐,气自己无能。
    可此刻见着了元曜帝,听着他温和的声音,安抚的话语,他只觉得心砰砰直跳。
    陛下并不昏聩。
    陛下乃今世英主。
    陛下心悦于他。
    嗡得一声,十七岁的少年胸腔都要爆炸了。
    李义海可不是自家单纯、不经世事的宝贝儿子,他见多了雍理的帝王权术,早忘了这位外表上的杀伤力。
    成日里打机锋,刁钻搞事,再加上李大人是个全天下都没有内人好看的耿直性子,哪知道雍理这张脸把他儿子给迷了个七荤八素。
    其实这事也是巧了。
    但凡李义海没给儿子做心理准备,没告诉李擎陛下看上他了,那和他爹差不多耿直的李擎也不会有这方面的想法。
    陛下好看归好看,却是君。
    李擎苦读圣贤书,一心想为君为国为民报效终身,哪会生出那般荒谬心思。
    可惜,起端歪了。
    雍理对于李义海的识趣十分满意,见他这般惶恐不安,知道他是怕沈君兆。
    毕竟是多年在沈君兆手下做事的人,李义海比谁都知道沈相的手段了得他虽不知自己到底哪儿惹怒了沈相,但却知道沈相从不放过任何漏网之鱼,从不给自己留下隐患。
    雍理宽慰他半天,就差直说了:爱卿放心,只要你日后行事妥帖,改了那点贪财的小毛病,朕依旧用你。
    弹劾李义海的折子,雍理也是看过的,无非是驭下不严,贪墨敛财好在李义海知道轻重,犯的事都在雍理默许范围之内,是没造成实质性伤害的小毛病。
    大雍法制延续前朝,定得很是严苛。然为君之道,外法内圣,雍理很明白至清则无鱼的道理。大臣也是人,人心复杂,一味强压易反噬,适当纵容反而更能发挥其能力。
    李义海这些破事,重则革职查办,轻则罚俸半年。
    如何处置,看的是他可不可用,能不能用,适不适用。
    有了雍理的承诺,李义海仍旧不放心,不是他瞧不起雍理,实在是他太怵沈君兆。
    他这莫名其妙横在帝相中央,实在是摇摇欲坠!
    雍理也明白他的心思,但他总不能说自己对着沈相撒娇卖乖,已经把沈君兆给哄明白了吧!
    元曜帝不要脸啦!
    雍理继续道:且安心,沈相那边,朕已经知会过了。
    此话胜得过千言万语,李义海眼睛大亮:陛下
    雍理微笑。
    李义海痛哭流涕:陛下大恩,臣日后定肝脑涂地,死而后已!就是能不能放过我家宝贝擎儿呜呜呜。
    正这么想着,就听雍理把话头引到了李擎身上:听说你今年下场了?
    李老父亲这心就是一紧。
    李擎嗓音直颤:回禀陛下,草民刚过了院试,正在备考秋闱。
    雍理满意道:不错,年轻有为。
    李擎忙道:陛下谬赞,是草民愚笨,已经下场晚了。
    雍理打量他一会儿,忽又问道:年岁几何?
    这就问起生辰八字了吗,李义海又他妈想哭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