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黑科技进修手册(重生) > 黑科技进修手册(重生)
错误举报

黑科技进修手册(重生)——木兮娘(117)

    塞西尔看向维斯教授,后者表示所谓,他也对这个特殊信号感兴趣。
    盛明安有一点心动,毕竟有非常先进的大科学装置和诺奖大佬带领,也不愁科研资金,绝对是人人梦寐以求的大课题。
    但
    一来他确实没时间,石墨烯超导和超导新理论两项研究将占据他接下来的精力。二来则是国籍不同,倘若参与大科学项目研究,以后想分割或回国,恐怕困难不小。
    尽管塞西尔和维斯教授都希望盛明安能留下来,但他还是坚定的拒绝了。
    维斯教授见状倒也不强求,只说:你回去写一份论文交给我就算课题结束,我录入下学期成绩。如果你改变主意,随时可以来找我。
    盛明安道谢,却不认为自己改变主意。
    第105章 恒河沙[10]
    盛明安将他在明尼苏达州的发现写成论文,还是投稿到PRL,而他之前还在PRL投了两篇物理新超导理论的论文。
    一共三篇论文,都还没审核。
    盛明安不着急,结束导师的课题实习后回MIT,收拾行李便回国过年。
    一月中旬,休完圣诞节和年假的人们纷纷回归岗位,PRL的编辑也不例外。
    科顿是最早一批复工的编辑,一打开邮件,显示上万封未查看的邮件消息,心口感到一阵窒息。加油打气后,先关键词搜索,从大佬的邮件开始一天的工作,他忙碌到下班前最后二十分钟。
    此时暮色四合,城市夜灯亮起。
    六千多字的论文,然而我们期刊论文要求不能高于四千字,除非是主刊。投稿者应该了解PRL的规则,但他还是写了六千多字,说明他要么是一个不自量力的物理学者,要么就是奔着主刊发表来的。会是什么人?
    MINGAN SHENG一个熟悉的名字。科顿的关键词搜索是一份物理界大佬和物理新星的名单,他并不是很熟悉每一个人。
    他打开谷歌搜索:二十三岁的物理天才最年轻的物理沃奖得主!天呐,原来是他!居然又有新的论文,他是论文生产机吗?
    科顿一边吐槽一边继续看论文:基于巡游电子耦合的超导模型解释波超导态、费米弧等特性的室温超导室温超导微观理论
    室温超导微观理论?!!!科顿几乎尖叫出声:等等,是室温超导微观理论吗?新理论吗?好像是新的理论,室温超导新理论,但是,等等,怎么可能?冷静,冷静,我必须先冷静,保持镇定。
    科顿深呼吸,目光发愣,喃喃自语:或许只是一个假设,不是没有物理大牛提出过室温超导新理论,但他们的理论最终被证明不能成立。超导体被发现以来,可不是只有一位物理学家声称自己发现了室温超导理论。
    再严谨的理论在全世界最出色的物理学家们面前也会被批得漏洞百出,虽然盛明安是一个天才。
    科顿自言自语说服了自己,慢慢镇静下来,然后叹气,语气略遗憾:如果是成立的室温超导理论就好了,到时候最年轻的物理诺奖得主,他获得诺奖的论文是我审稿通过的,绝对是我从业一辈子最大的成就。
    叹气完毕,科顿沉下心思阅读论文,当他看完论文后,窗外华灯初上,但他心情激动,毫不在意没有工资的加班时间,而是激动不已的想要发邮件询问盛明安下半部分的论文内容。
    好在仅有的理智克制他的冲动,他继续查询邮件,果然找到盛明安发的第二封嗯?第三封邮件?
    科顿愣了一下,随即想到,可能是室温超导理论内容太多,碍于他们PRL的规则不得不分三次邮件发送吧。
    于是他拆开看完第二封邮件,此时已经是深夜。
    科顿深深叹气:完全看不懂。
    他一点都不羞愧,因为后面涉及到的内容实在深奥,已经超出他能够理解的能力范围。而他虽然也是一名名校毕业的物理博士,但比起世界知名的物理学家,水平差距实在太大了。
    科顿点开第三封邮件,以为还是室温超导理论,结果看到基于二相氙型技术粒子探测暗物质实验过量物质可能是太阳轴子的标题。
    ???太阳轴子?不是室温超导理论?
    科顿怀疑自己眼花了,特意回去翻看邮件发送的初始时间,时间表明前两封邮件是去年十二月中旬发送,而太阳轴子论文邮件大概是一周前
    相隔差不多一个月,他就又产出一个成果?!还是从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学跨越到天体物理?!
    这是什么怪物?!
    科顿震惊得无以复加,但他秉持着应有的职业操守,致电相关领域的审稿人诺尔咨和米勒两位赫赫有名的物理大牛。
    因为室温超导理论过于举足轻重,所以需要两位相关领域里的大佬作为审稿编辑,科顿想也没想就挑了诺尔咨和米勒两位曾因超导体而获得物理诺奖的大佬。
    等他将邮件发送过去后,猛然想起如果盛明安的室温超导理论不成立,将很可能被两位大牛同时批评得很难听,因为米勒是出了名的挑剔,曾经将一个挑衅他的民科学者批得羞愧难当,当场哽咽。
    要知道,成为民科学者的首要条件不是学识,而是脸皮厚。
    一想起大佬的辉煌过去,科顿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但愿大佬不要迁怒他。
    现在天色已晚,估计得明后天才回复,科顿稍稍松口气,又将盛明安的第三封论文发给另一位研究暗物质的大牛,这才拎起外套离开。
    但愿论文都通过。
    当某篇论文、某个人的成就高到需要他人仰望的地步,旁人就也会期待他更灿烂辉煌,以便沾染一星半点好处成就自己漂亮的人生履历。
    IBM研究所某实验室,晨起洗澡,泡了一杯黑咖啡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的米勒,首先打开电脑查看有没有新发邮件。
    从上往下浏览,他看到一封PRL编辑发送过来的邮件,于是点开:室温超导理论?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某教师楼里,诺尔咨准备教材时,看到邮箱提醒未看信息,正好有时间,于是点开来看。
    助手喊他:教授,您该去上课了。
    诺尔咨头也不抬:去帮我调课。今天谁也不准打扰我。
    助手:好的,我明白了。
    ***
    华国,涅槃科技研究所。
    实验室内,陆音手里拿着一个玻璃盒子,盒子里装着两个形如五号电池的黑色物体。
    她身边还有一个中年男人,明显的西方轮廓,此人是张宏岳从国外挖回来的人才,连人带团队整个挖回研究所。
    同时也是中年男人和他的团队听从盛明安的指导完成室温超导材料的合成。
    中年男人名叫加拉赫,他难掩激动地说:按照你给出的改进方案做出来的室温超导材料,以石墨烯为原材料,和硫、氢两种元素化合反应制造出的室温超导材料,在23℃、大约十万倍大气气压下可以实现超导。
    足够了。
    短短时间内实现从15℃提高到23℃、从两百万倍大气气压降低到十万倍大气气压的技术,盛明安已经很满意了。
    以上这些技术都还可以再改进,不必急需更精进的室温超导材料,以后还有机会再深入研发。
    相较于温度提高和气压降低技术的实现,盛明安在意的是石墨烯作为基础原材料的应用。
    此前碳元素的原材料是金刚石,金刚石价格不贵,但在超强大气压下容易被损坏,如此消耗下来也是造价不菲。
    而今替换成抗压能力极强的石墨烯,损坏程度减少,更重要的是石墨烯量产技术已经实现并推广,价格降低,则室温超导材料造价跟着下降,可以推广普及使用。
    盛明安:你做得很好。
    加拉赫:是你的实验方案太完美。他顿了顿,兴高采烈说道:你的方案刺激到我的灵感,我觉得我需要闭关。
    陆音:是激发灵感。
    加拉赫:没差别。老板,我想请假几天。
    盛明安:可以。薪资照旧。
    加拉赫:谢谢老板。说完他就继续带盛明安参观实验室,汇报合成室温超导材料过程中遇到的失败。
    盛明安仔细听完,带走相关资料,拨通张宏岳的电话,通知又有生意上门了。
    张宏岳提高音量:室温超导材料国际专利申请?!
    盛明安:还有技术。发明专利和技术专利一共两项。
    张宏岳:你先等等,我确认一下,你说的超导材料国际专利申请是指室温、低压、可推广使用的超导材料?发明和技术专利两项?你已经研发出来了?
    嗯。
    张宏岳:卧槽。震惊得只剩下膜拜。
    石墨烯产业化提取技术的专利申请才过去多久,这么快就又是一项新的发明技术专利,盛明安果然不是人。
    张宏岳:我现在立刻备案,不过我觉得专利部门可能会对我们发起专利实质审查。
    也就是说单凭资料恐怕不足以令人信服,不管是真是假,室温超导材料都足以撼动整个材料物理界。
    这项专利技术一旦公开,盛明安必然万众瞩目。
    盛明安:没事,你去办吧。
    张宏岳:行,我现在就去!
    说完就结束通讯。
    张宏岳办事利索,也有很多门路可走,打点好关系后,专利部门很快通过盛明安的专利申请初步审核,当然这也是因为盛明安本人太出色,再就是室温超导体材料太耀眼了。
    国利局部门审核责任编辑看到这份申请,心里一个咯噔,赶紧拎着电脑跑去找处长:蓝处,您看看这份专利申请。
    蓝处不怎么在意:有问题?
    责任编辑: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您还是亲自看看比较好。
    有问题就打回去重审我看看室温?确定不是高温?
    高温超导的高温跟日常所说的高温绝对不是一个概念,物理超导高温远比正常室温低。
    蓝处接过电脑只看了眼,猛地定睛看两眼:谁打的申请?涅槃科技研究所?我怎么对这名字这么熟悉这不是前段时间申请石墨烯量产技术的盛明安的公司吗!
    责任编辑吞咽口水:对啊,所以我不知道是真是假。万一是真的,我们华国科技不是直接向前跨了一个大步吗?这么大的事,我拿不定主意。
    蓝处心潮澎湃,目光可比责任编辑长远,室温超导技术万一真的实现,华国科技就不止向前跨一个大步了。
    他当机立断:找华科院的院士们看看这份技术申请资料,再组织同志们亲自去审查!算了,别打电话,我亲自走一趟。
    蓝处亲自走一趟华科院找到相关领域的大牛们,请院士们复看了一遍专利申请资料,本以为很快能得到答案,谁知道大牛们一个比一个激动,围在一起爆发激烈的讨论。
    被无视了两三个小时的蓝处终于得到关注,是一位院士主动询问:像这种特殊专利申请,你们会组织人做实质审查吗?
    蓝处点头:会。
    一般来说,国利局主动做实质审查有两个原因,一是专利申请资料太多漏洞和疑问,二是专利内容太重要。
    显然这一次属于第二种情况。
    院士:还没找到人吧。要不这样,我挑几个人过去,你看行吗。
    蓝处:他能怎么样呢?这话明显就不是询问而是通知!行。
    院士们闻言满意了。
    春节假期结束得猝不及防,盛明安需回MIT,不过在他回校前收到国利局带队前来审查专利内容的通知,思虑一番后,他主动提议在研究所的会议室里开一个讲座,详细述说室温超导材料合成的原理和方案。
    会议临时决定,便匆忙定在元宵前两天,刚好院士专家组到达研究所。
    双方都是不拘小节之人,无需过多客套,直接就在会议室开始讲座,由盛明安坐开场白,先在上方详述方案,下边则是专家组听众。
    令盛明安惊喜的是专家组里还有熟人,即张群芳和沈卫国这对老友,同时也是他重生以来最开始认识的国家院士。
    一开始对室温超导材料的合成灵感基于BCS理论中的库伯对,对库伯对进行深入研究,我发现氢原子小体积、轻质量的特性能使电子在晶格点距离更近、让凝聚波传播更快
    相继发现氢、硫、碳等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高温超导,之前一直有物理学家利用合成两种元素实现高温超导,所以我在这些基础上面,尝试三种元素材料合成
    盛明安写出合成材料的化学式,C元素和S元素1:1摩尔比混合,放入数模转换后充入氢气通电后,检测到电阻为零。综上所述,合成室温超导材料。
    结束讲座,盛明安转身面对会议室众人,做好被质问的准备,然而随时间流逝,室内依旧鸦雀无声,他心生疑惑,难道是他讲得太糟糕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