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渣攻后万人迷受重生了——扶松(8)
良子等人下了车走远了些,才忍不住想道:常公公不就在前面吗?宋公子要给钱,直接过去不就行了,为什么要让自己转交呢?
宋师曾经导演拍戏的时候经常亲自到处实地考察,皇宫也见过很多次,甚至为了摄影需要还在影视城请设计师和史学专家试着打造过几次皇宫,但毕竟年代久远,皇宫的巍峨不足盛世时展现出来的十分之一,如今亲眼所见,才知道原来所谓帝王贵冑,被称为天之骄子是当之无愧的。
这样的富贵,足够乱人眼。
常公公带路领着他去圣上私下议事的御书房,一路都没有再说过话,看样子也不想提点他些什么,宋师乐得自在,一路走一路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沿路的宫殿。
听说当今圣上极重美色,后宫佳丽不说三千也绝对有五百,宋书的亲生母亲芳贵妃当年就是位倾国倾城的美人儿,但这一路上走过来也碰不到几个后宫妃子,都是遥遥看见行了礼后又交错而过。
宫道上来来往往步履匆匆的太监宫女渐渐少了些,宋师想着事,转过一个弯,望见前面宫殿的一角。
那是个破败些的宫殿,但朱红大门紧闭,和刚刚路过的那些殿门相差无几,宋师多看了几眼,走过大门时突然听见咔地一声。
殿门上的开了扇脸大的小门,小门里伸出一只衣衫褴褛、惨白的手臂,接着传出女人尖锐刺耳的叫声。
救命救命!
第14章 敲打 废物,都该死。
宋师从门边走过,惊了一跳,差点被这手臂抓个正着。
门内仿佛有双眼睛,在他看过去后,无数尖锐嘶哑的喊声此起彼伏纷沓而至。
不要走,不要走救救我,我好饿
给我吃的,给我点吃的吧求你们了我不想死
我们家娘娘快要撑不过去了,公公常公公您行行好,让人找太医来看一看吧
皇上呢皇上在哪儿本宫要见皇上
那是冷宫。
嘈杂的人声流水般涌出,宋师诧异地抬眼,却见走在前面的常在厌恶地皱起眉,甩拂尘的动作像是在驱赶苍蝇般:晦气。
随行的几个太监自觉地加快了步子,没有一个人理会那扇门里传来的声音,倒是常在慢慢缓下步子,细声慢语地问宋师:宋公子可知道,那殿里关的是什么人?
宋师假笑,他知道也懒得说:公公有话不妨直说。
常在哽了一下,低声哼道:宋公子耿直。老奴多嘴提醒一句,在这皇城里,忤逆了圣上,不过是被关进冷宫,此后生死有命。但在京城里,若是没点眼色得罪了圣上,到时候关进的可就是地牢了。
常公公在敲打他。
宋师心中一动。
他不过一个太监,再得圣上青睐,也不至于敢在宦官子弟面前提这些忌讳,语气里还是明晃晃的威胁。
宫里有无处不在的锦衣卫,一旦被人听见,最先死的就是他自己。
这分明是皇帝要敲打他。
要是原主那个蠢货,估计听听就算了,但听在宋师耳边,这就是皇帝要对宋家下手的前兆宋家接下来的日子必须谨言慎行,一旦行差踏错一步,等着他们的就是万丈深渊。
之所以现在还没下手,估计是还没找到合适的时机。
常在不再说话。
御书房外守着太监宫女,常在让他候在台阶下,上前轻手轻脚地敲门:皇上,人到了。
半晌,里面才传来一声浑厚的嗓音:让他进来。
是。
宋师进门前脚步顿了顿,把手里精致小巧的暖炉递给了常公公,常公公诧异地抬眼,却见宋师不语,朝露出一个微笑后转头,整了整衣衫,抬步进去了。
微臣参见陛下。
大殿门缓缓关上。
常在看了看手里的暖炉,一路走过来被风吹得冻僵的脸上五官动了动,神色缓了下来:还算识相,跟他这个随时能吹耳边风的太监总管交恶,可半分好处都没有。
常在想着,又瞪了一眼身后的贴身小太监要你何用!还不如宋师这个世家公子贴心!
太监被瞪得莫名其妙,缩了缩脖子。
老远跟着站在阶下的良子犹豫了下:不久之后他们这些临时拉上来凑数的太监就要回到自己原本的岗位,那时候就接触不到常在了,这会儿是难得的空闲时间。
过了会儿,良子上前,常在身边的小太监将他诶一声拦了下来:干什么呢你?
常在斜着眼瞥过来。
这是大殿外,声音太大会惹贵人生气,良子没有再执意前进,从袖子里摸出一个锦袋,压低声音对常公公道:公公,宋公子让奴才转告您,他不太会说话,怕惹了公公不高兴这是一点心意,请公公收下。
常在眯着眼接过了锦袋,意味不明地笑了一声,嗓音尖细:宋公子让你转交给咱家?
良子老老实实地应是。
你叫什么名字?做什么的?咱家怎么平日里从未见过你?
奴才良子。先前在在芙蓉殿惯例是做洒扫的。
常在的笑落了下来,森冷的目光蛇蝎一般钉在他身上:你今日是第一次见宋公子,他缘何会让你转交东西给咱家?
良子不明所以,只是在常在频繁地问话里察觉到一丝微妙氛围,斟酌着回道:奴才不知宋公子入宫前在马车上问了奴才几句话,说自己不太会说话,怕惹公公不高兴,才让奴才替他转交。
大殿内,同一时间,皇帝一身常服,坐在书案后对着一张奏折提笔沉思,案桌边堆着垒得整整齐齐的几叠宗卷竹简,身后檀木色的墙壁上雕龙画凤,两旁摆上袅袅香炉,殿里还有足够的火炉添暖,显得一派奢靡的纸醉金迷。
殿里没有其他太监宫女。
但他知道,此刻这座殿里的其他角落里,一定有无数锦衣卫躲在暗处观察着他所有动作。
宋师并不知道他走之后常在一个人脑补了那么多,他只是怕带着暖炉进来显得有些不敬,皇帝看见了有了治罪的借口,而且皇帝殿里肯定够暖和,随手派给常在做个人情罢了。
他行了礼后未曾听见皇帝让他起来的声音,于是静默片刻后干脆直起身,也一言不发地抬眼看了过去。
皇帝微微垂首,像是没看见他这个大活人也没听见他行礼一般,皱着眉提笔,盯着奏折久久沉思不语,像是遇见了什么难题。
宋师不动声色地打量这位货真价实的天子,颇有些新奇感:他平常拍戏,也拍过很多古装剧情节,会对剧里人物气质有些揣摩,古代的帝王将相首先提现的就是气:养尊处优的贵气和手握权掌天下的霸气。
很少有演员能达到他这个层次的要求,但眼前这位无疑是浑然天成的。
皇帝常年身居高位,平均寿命几乎都在六十以下,而大周朝这位临初帝在位二十多年,已经五十多近六十了,这个年纪在古代算高寿,他年轻时也许长得不错,但上了年纪后养出了一身的膘肉,精神不济当年,虽然气度还在,但
照宋师看来,临初帝恐怕时日无多了他在殿里闻到了一股在熏香欲盖弥彰遮掩下的浓重药味。
怪不得外面有人要传临初帝命不久矣。
宋师想起了良子说这几日临初帝的心情很差,打死了不少侍候在身边的太监宫女。
大殿里一片安静,临初帝坐了多久,宋书就沉默着站了多久。
临初帝半晌才动了动,头也没抬,只是把手里的毛笔往旁边的砚台里蘸,但刚要下笔,又发现没人磨墨,笔写不出字来。
临初帝冷笑了一声,把毛笔甩到一边,骤然挥袖将案桌上的奏折哗啦啦全部掀翻在地,面目狰狞地怒骂道:一群废物,朕养你们的时候不知感恩,要你们做事的时候踩着朕的脸往上爬,把朕置于何地?!废物!都该死
他的声音和奏折落地的响声在空旷的大殿回荡,不知只是纯粹发泄还是在指桑骂槐。
宋师低下眉眼,避开打到脚边的奏折,主动开口道:皇上息怒。
临初帝一顿,抬头看过来:你是宋家的?
他久不在京城,皇帝没见过他的长相属实正常。
宋师不卑不亢地提醒道:是,微臣宋师,家父靖康王爷宋怀远。
朕记得你,临初帝随口说了句,一脸慈祥:宋爱卿在这儿多久了?朕刚刚怎么没注意着你?你不会怪朕吧?
演戏是吧?谁不会一样。
宋师立即入戏微笑道:皇上日理万机,忘了还有微臣在这里也是应当的,微臣不敢有怨言。
临初帝盯着他笑了声,脸上的肥肉挤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如果说大内总管常公公是瘦的极端,那临初帝就是胖的极端。
他哼道:朕看宋爱卿倒是怨言不小啊没经过朕的同意,谁准你免礼起身了?
话到后面,临初帝猛地拍了下案桌,拔高了声调。
宋师不慌不忙地行了一礼,睁眼说瞎话:皇上可能也忙忘了,您刚刚是说过免礼的,兴许是太忙了微臣怎么敢僭越陛下,请皇上明察。
临初帝:
他刚说过自己忙得都没看见他进来的事,忙到忘了已经说过免礼也很正常,但他大可继续逼迫说自己只是不知道他进来,但有没有说免礼还是记得的。
然而这就太假了,宋师解了自己的围,又给他递了台阶下,是他故意冷落人在先,再咄咄逼人也有点气量狭小了,临初帝是个自认为很精明大度的人,不会在这种小事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刁难人,显得掉价。
他最终只是哼了一声,扯了扯嘴角笑道:说的倒是有理罢了。
临初帝转过话头道:宋爱卿刚刚回京,朕没记错地话,小时候你还是见过朕的,那时候你胆子也这样大,倒是长得有些不像了,也知礼了。
临初帝露出一副追忆的表情来,感慨道:看来是你那位师父的功劳。
宋师心头一动,露出营业假笑将临初帝话里的试探堵了回去:皇上想多了,臣师父不问世事许久,只是位闲散的江湖剑客,不懂这些朝堂礼仪。
皇帝其实说的不错,这不是他记忆里这具身体第一次入宫见皇帝。
但原著里这段剧情线中,原主进宫见皇帝远没有这么顺利,面见天子的感觉让他十分紧张,说了几句错话,也被临初帝套出了些关于靖康王和灵湘修士的事情。
关于靖康王的那部分无所谓,重点在于灵湘修士。
他师父灵湘是位很神奇的人物,原著里写他在外人眼中行踪成谜身份神秘,却武功高强,天下难逢敌手,出没世间留下痕迹大多是戴着斗笠帷幔,看不清身形,连男女都分辨不清
当然,在男女严重不平等的古代,几乎所有人都默认了灵湘修士是个男人。
这种小说男主狂帅酷霸拽的标准设定,让很多人都好奇这位师父到底是何方神圣,然而直到小说结尾灵湘修士都没有被拉出来遛一遛,只存在于江湖传说和宋师的记忆之中。
在宋师得到的记忆里,和原著一样,他身为徒弟,只比外人清楚的事情多上一点:他师父其实是个女人。
第15章 舞剑 微臣如此,可有德配位?
还是个年纪成谜的女人。
灵湘修士在所有人面前都戴着和景休那憨憨一样的斗笠和帷幔,看不见真面目,听声音也判断不出年龄,所以除了性别这一点,他并没有更多的其他信息,也没见过灵湘的长相。
毕竟灵湘修士虽然收他为徒,也传授他武功,但大多数时候对徒弟们采取的都是放养政策,常常十天半月不见踪影,不见她对谁更上心。
临初帝之所以提到灵湘修士宋师想,第一点是因为他以为宋师养在灵湘修士身边十年,也许灵湘修士会知道一些靖康王府的事情而灵湘修士也确实知道,不然当初也不会配合靖康王带走宋师,那肯定是她和靖康王有过交情。
第二点是因为,传闻灵湘修士尽善事得人心,已经修为半仙,得到了所谓长生不老药的炼制方法,她一个浪迹天涯的剑客被人称为修士,也是因为许多人都以为她已经入了道,一脚踏进了神仙的门槛。
宋师眸色微微一沉。
传闻毕竟是传闻,有没有所谓的长生不老药他不清楚,但原著里写过,皇帝很早就因为他被灵湘修士收为徒弟而注意到了她,不知从谁那里得知了长生不老药的事情,又动了一些贪念。
临初帝前段日子被一众阁老联名上书,迫于压力立了三皇子洛放为储君,估计心里正不爽,这简直就是众臣对他还在这个位置上扒着不放明晃晃的不满,如果临初帝没像传言中所说的得了病,或许他并不在意立储君这件事,但问题是
宋师觉得他应该是真的病了,很可能还是治不好的那种,不然原著里后期宋书推翻皇权上位也不可能那么容易,这里面还有临初帝病入膏肓后在榻上听闻逼宫的消息,气急攻心顷刻暴毙的戏份。
临初帝知道自己撑不了多久了,朝臣也不信他能撑,他迟迟不立储君,就是害怕直面自己无药可救的局面,一旦立了储君,他就算治好了病没死,过不了几年,太子登不上这个位置迟早会心急,他已垂垂老矣,而太子正当壮年,朝臣会选择倒向哪一方,简直不言而喻。
这也是为什么宋师选择赌一把,想让宋书也在这皇权更迭中掺和一脚的原因。
不管先前皇帝对这个三皇子如何,三皇子顶着这个太子的身份,目前是不被皇帝待见的,但临初帝的病情又被他有心瞒下,那双方就是处于一个有些微妙的对立面。
宋家这个时候也不能站队。站到皇帝那边,皇帝不会全心信任他们,还要加个三皇子洛放在他们的敌对面,而皇帝又随时暴毙;站到三皇子这边,三皇子就算有心护着宋家,只要他一日不是皇帝,就一日不能在皇帝面前做主保下宋家,一旦让临初帝知道宋家投靠了太子,他们只会死得更快。
恋耽美
宋师曾经导演拍戏的时候经常亲自到处实地考察,皇宫也见过很多次,甚至为了摄影需要还在影视城请设计师和史学专家试着打造过几次皇宫,但毕竟年代久远,皇宫的巍峨不足盛世时展现出来的十分之一,如今亲眼所见,才知道原来所谓帝王贵冑,被称为天之骄子是当之无愧的。
这样的富贵,足够乱人眼。
常公公带路领着他去圣上私下议事的御书房,一路都没有再说过话,看样子也不想提点他些什么,宋师乐得自在,一路走一路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沿路的宫殿。
听说当今圣上极重美色,后宫佳丽不说三千也绝对有五百,宋书的亲生母亲芳贵妃当年就是位倾国倾城的美人儿,但这一路上走过来也碰不到几个后宫妃子,都是遥遥看见行了礼后又交错而过。
宫道上来来往往步履匆匆的太监宫女渐渐少了些,宋师想着事,转过一个弯,望见前面宫殿的一角。
那是个破败些的宫殿,但朱红大门紧闭,和刚刚路过的那些殿门相差无几,宋师多看了几眼,走过大门时突然听见咔地一声。
殿门上的开了扇脸大的小门,小门里伸出一只衣衫褴褛、惨白的手臂,接着传出女人尖锐刺耳的叫声。
救命救命!
第14章 敲打 废物,都该死。
宋师从门边走过,惊了一跳,差点被这手臂抓个正着。
门内仿佛有双眼睛,在他看过去后,无数尖锐嘶哑的喊声此起彼伏纷沓而至。
不要走,不要走救救我,我好饿
给我吃的,给我点吃的吧求你们了我不想死
我们家娘娘快要撑不过去了,公公常公公您行行好,让人找太医来看一看吧
皇上呢皇上在哪儿本宫要见皇上
那是冷宫。
嘈杂的人声流水般涌出,宋师诧异地抬眼,却见走在前面的常在厌恶地皱起眉,甩拂尘的动作像是在驱赶苍蝇般:晦气。
随行的几个太监自觉地加快了步子,没有一个人理会那扇门里传来的声音,倒是常在慢慢缓下步子,细声慢语地问宋师:宋公子可知道,那殿里关的是什么人?
宋师假笑,他知道也懒得说:公公有话不妨直说。
常在哽了一下,低声哼道:宋公子耿直。老奴多嘴提醒一句,在这皇城里,忤逆了圣上,不过是被关进冷宫,此后生死有命。但在京城里,若是没点眼色得罪了圣上,到时候关进的可就是地牢了。
常公公在敲打他。
宋师心中一动。
他不过一个太监,再得圣上青睐,也不至于敢在宦官子弟面前提这些忌讳,语气里还是明晃晃的威胁。
宫里有无处不在的锦衣卫,一旦被人听见,最先死的就是他自己。
这分明是皇帝要敲打他。
要是原主那个蠢货,估计听听就算了,但听在宋师耳边,这就是皇帝要对宋家下手的前兆宋家接下来的日子必须谨言慎行,一旦行差踏错一步,等着他们的就是万丈深渊。
之所以现在还没下手,估计是还没找到合适的时机。
常在不再说话。
御书房外守着太监宫女,常在让他候在台阶下,上前轻手轻脚地敲门:皇上,人到了。
半晌,里面才传来一声浑厚的嗓音:让他进来。
是。
宋师进门前脚步顿了顿,把手里精致小巧的暖炉递给了常公公,常公公诧异地抬眼,却见宋师不语,朝露出一个微笑后转头,整了整衣衫,抬步进去了。
微臣参见陛下。
大殿门缓缓关上。
常在看了看手里的暖炉,一路走过来被风吹得冻僵的脸上五官动了动,神色缓了下来:还算识相,跟他这个随时能吹耳边风的太监总管交恶,可半分好处都没有。
常在想着,又瞪了一眼身后的贴身小太监要你何用!还不如宋师这个世家公子贴心!
太监被瞪得莫名其妙,缩了缩脖子。
老远跟着站在阶下的良子犹豫了下:不久之后他们这些临时拉上来凑数的太监就要回到自己原本的岗位,那时候就接触不到常在了,这会儿是难得的空闲时间。
过了会儿,良子上前,常在身边的小太监将他诶一声拦了下来:干什么呢你?
常在斜着眼瞥过来。
这是大殿外,声音太大会惹贵人生气,良子没有再执意前进,从袖子里摸出一个锦袋,压低声音对常公公道:公公,宋公子让奴才转告您,他不太会说话,怕惹了公公不高兴这是一点心意,请公公收下。
常在眯着眼接过了锦袋,意味不明地笑了一声,嗓音尖细:宋公子让你转交给咱家?
良子老老实实地应是。
你叫什么名字?做什么的?咱家怎么平日里从未见过你?
奴才良子。先前在在芙蓉殿惯例是做洒扫的。
常在的笑落了下来,森冷的目光蛇蝎一般钉在他身上:你今日是第一次见宋公子,他缘何会让你转交东西给咱家?
良子不明所以,只是在常在频繁地问话里察觉到一丝微妙氛围,斟酌着回道:奴才不知宋公子入宫前在马车上问了奴才几句话,说自己不太会说话,怕惹公公不高兴,才让奴才替他转交。
大殿内,同一时间,皇帝一身常服,坐在书案后对着一张奏折提笔沉思,案桌边堆着垒得整整齐齐的几叠宗卷竹简,身后檀木色的墙壁上雕龙画凤,两旁摆上袅袅香炉,殿里还有足够的火炉添暖,显得一派奢靡的纸醉金迷。
殿里没有其他太监宫女。
但他知道,此刻这座殿里的其他角落里,一定有无数锦衣卫躲在暗处观察着他所有动作。
宋师并不知道他走之后常在一个人脑补了那么多,他只是怕带着暖炉进来显得有些不敬,皇帝看见了有了治罪的借口,而且皇帝殿里肯定够暖和,随手派给常在做个人情罢了。
他行了礼后未曾听见皇帝让他起来的声音,于是静默片刻后干脆直起身,也一言不发地抬眼看了过去。
皇帝微微垂首,像是没看见他这个大活人也没听见他行礼一般,皱着眉提笔,盯着奏折久久沉思不语,像是遇见了什么难题。
宋师不动声色地打量这位货真价实的天子,颇有些新奇感:他平常拍戏,也拍过很多古装剧情节,会对剧里人物气质有些揣摩,古代的帝王将相首先提现的就是气:养尊处优的贵气和手握权掌天下的霸气。
很少有演员能达到他这个层次的要求,但眼前这位无疑是浑然天成的。
皇帝常年身居高位,平均寿命几乎都在六十以下,而大周朝这位临初帝在位二十多年,已经五十多近六十了,这个年纪在古代算高寿,他年轻时也许长得不错,但上了年纪后养出了一身的膘肉,精神不济当年,虽然气度还在,但
照宋师看来,临初帝恐怕时日无多了他在殿里闻到了一股在熏香欲盖弥彰遮掩下的浓重药味。
怪不得外面有人要传临初帝命不久矣。
宋师想起了良子说这几日临初帝的心情很差,打死了不少侍候在身边的太监宫女。
大殿里一片安静,临初帝坐了多久,宋书就沉默着站了多久。
临初帝半晌才动了动,头也没抬,只是把手里的毛笔往旁边的砚台里蘸,但刚要下笔,又发现没人磨墨,笔写不出字来。
临初帝冷笑了一声,把毛笔甩到一边,骤然挥袖将案桌上的奏折哗啦啦全部掀翻在地,面目狰狞地怒骂道:一群废物,朕养你们的时候不知感恩,要你们做事的时候踩着朕的脸往上爬,把朕置于何地?!废物!都该死
他的声音和奏折落地的响声在空旷的大殿回荡,不知只是纯粹发泄还是在指桑骂槐。
宋师低下眉眼,避开打到脚边的奏折,主动开口道:皇上息怒。
临初帝一顿,抬头看过来:你是宋家的?
他久不在京城,皇帝没见过他的长相属实正常。
宋师不卑不亢地提醒道:是,微臣宋师,家父靖康王爷宋怀远。
朕记得你,临初帝随口说了句,一脸慈祥:宋爱卿在这儿多久了?朕刚刚怎么没注意着你?你不会怪朕吧?
演戏是吧?谁不会一样。
宋师立即入戏微笑道:皇上日理万机,忘了还有微臣在这里也是应当的,微臣不敢有怨言。
临初帝盯着他笑了声,脸上的肥肉挤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如果说大内总管常公公是瘦的极端,那临初帝就是胖的极端。
他哼道:朕看宋爱卿倒是怨言不小啊没经过朕的同意,谁准你免礼起身了?
话到后面,临初帝猛地拍了下案桌,拔高了声调。
宋师不慌不忙地行了一礼,睁眼说瞎话:皇上可能也忙忘了,您刚刚是说过免礼的,兴许是太忙了微臣怎么敢僭越陛下,请皇上明察。
临初帝:
他刚说过自己忙得都没看见他进来的事,忙到忘了已经说过免礼也很正常,但他大可继续逼迫说自己只是不知道他进来,但有没有说免礼还是记得的。
然而这就太假了,宋师解了自己的围,又给他递了台阶下,是他故意冷落人在先,再咄咄逼人也有点气量狭小了,临初帝是个自认为很精明大度的人,不会在这种小事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刁难人,显得掉价。
他最终只是哼了一声,扯了扯嘴角笑道:说的倒是有理罢了。
临初帝转过话头道:宋爱卿刚刚回京,朕没记错地话,小时候你还是见过朕的,那时候你胆子也这样大,倒是长得有些不像了,也知礼了。
临初帝露出一副追忆的表情来,感慨道:看来是你那位师父的功劳。
宋师心头一动,露出营业假笑将临初帝话里的试探堵了回去:皇上想多了,臣师父不问世事许久,只是位闲散的江湖剑客,不懂这些朝堂礼仪。
皇帝其实说的不错,这不是他记忆里这具身体第一次入宫见皇帝。
但原著里这段剧情线中,原主进宫见皇帝远没有这么顺利,面见天子的感觉让他十分紧张,说了几句错话,也被临初帝套出了些关于靖康王和灵湘修士的事情。
关于靖康王的那部分无所谓,重点在于灵湘修士。
他师父灵湘是位很神奇的人物,原著里写他在外人眼中行踪成谜身份神秘,却武功高强,天下难逢敌手,出没世间留下痕迹大多是戴着斗笠帷幔,看不清身形,连男女都分辨不清
当然,在男女严重不平等的古代,几乎所有人都默认了灵湘修士是个男人。
这种小说男主狂帅酷霸拽的标准设定,让很多人都好奇这位师父到底是何方神圣,然而直到小说结尾灵湘修士都没有被拉出来遛一遛,只存在于江湖传说和宋师的记忆之中。
在宋师得到的记忆里,和原著一样,他身为徒弟,只比外人清楚的事情多上一点:他师父其实是个女人。
第15章 舞剑 微臣如此,可有德配位?
还是个年纪成谜的女人。
灵湘修士在所有人面前都戴着和景休那憨憨一样的斗笠和帷幔,看不见真面目,听声音也判断不出年龄,所以除了性别这一点,他并没有更多的其他信息,也没见过灵湘的长相。
毕竟灵湘修士虽然收他为徒,也传授他武功,但大多数时候对徒弟们采取的都是放养政策,常常十天半月不见踪影,不见她对谁更上心。
临初帝之所以提到灵湘修士宋师想,第一点是因为他以为宋师养在灵湘修士身边十年,也许灵湘修士会知道一些靖康王府的事情而灵湘修士也确实知道,不然当初也不会配合靖康王带走宋师,那肯定是她和靖康王有过交情。
第二点是因为,传闻灵湘修士尽善事得人心,已经修为半仙,得到了所谓长生不老药的炼制方法,她一个浪迹天涯的剑客被人称为修士,也是因为许多人都以为她已经入了道,一脚踏进了神仙的门槛。
宋师眸色微微一沉。
传闻毕竟是传闻,有没有所谓的长生不老药他不清楚,但原著里写过,皇帝很早就因为他被灵湘修士收为徒弟而注意到了她,不知从谁那里得知了长生不老药的事情,又动了一些贪念。
临初帝前段日子被一众阁老联名上书,迫于压力立了三皇子洛放为储君,估计心里正不爽,这简直就是众臣对他还在这个位置上扒着不放明晃晃的不满,如果临初帝没像传言中所说的得了病,或许他并不在意立储君这件事,但问题是
宋师觉得他应该是真的病了,很可能还是治不好的那种,不然原著里后期宋书推翻皇权上位也不可能那么容易,这里面还有临初帝病入膏肓后在榻上听闻逼宫的消息,气急攻心顷刻暴毙的戏份。
临初帝知道自己撑不了多久了,朝臣也不信他能撑,他迟迟不立储君,就是害怕直面自己无药可救的局面,一旦立了储君,他就算治好了病没死,过不了几年,太子登不上这个位置迟早会心急,他已垂垂老矣,而太子正当壮年,朝臣会选择倒向哪一方,简直不言而喻。
这也是为什么宋师选择赌一把,想让宋书也在这皇权更迭中掺和一脚的原因。
不管先前皇帝对这个三皇子如何,三皇子顶着这个太子的身份,目前是不被皇帝待见的,但临初帝的病情又被他有心瞒下,那双方就是处于一个有些微妙的对立面。
宋家这个时候也不能站队。站到皇帝那边,皇帝不会全心信任他们,还要加个三皇子洛放在他们的敌对面,而皇帝又随时暴毙;站到三皇子这边,三皇子就算有心护着宋家,只要他一日不是皇帝,就一日不能在皇帝面前做主保下宋家,一旦让临初帝知道宋家投靠了太子,他们只会死得更快。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