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穿成渣攻后万人迷受重生了 > 穿成渣攻后万人迷受重生了
错误举报

穿成渣攻后万人迷受重生了——扶松(21)

    芳贵妃未入宫前,是嫁给晋王做正妃的,宋师抽过木头架子上的外袍,这件事是皇室丑闻,但你约莫也听过吧?
    宋书接过他给自己递过来的衣服,指尖一顿:你想说我是晋王的儿子?
    他顿了顿,顾自低声道:太元二十年,先帝驾崩,当今皇帝于七龙夺嫡中火烧东宫,太子兼身亡,四皇子公子丰由此脱颖而出,逼宫篡位黄袍加身,封当时远在咸阳的二皇子为晋王。其他四位皇子因参与谋反贬为庶人。
    随后半个月,晋王妃暴毙。
    同年同月,芳贵妃于储秀宫中崭露头角,一月之内位及贵妃,诊出喜脉。圣上赞其肤若凝脂,貌媲天仙。
    同一月,晋王府中搜出谋反篡位的铁证,新帝大怒,将其押入天牢,腰斩示众。
    临初七年,方家因通敌被抄家,同年二皇女洛姣被舒妃领养,芳贵妃被贬为答应,打入冷宫。
    第二年
    宋书呢喃般道:第二年,芳贵妃在冷宫中自缢。
    芳贵妃是晋王妃这件事在皇宫中并不算秘密,她是方家长女,年少时与京中另外两位美人并称京城三璧,是世间难得一见的美人,回眸一笑便倾国倾城的那一种。
    皇帝好奢喜淫,年轻时惦念她的美貌惦念得神思不属,后来她嫁给晋王做正妃,皇帝大约是心里不平,当了皇帝后又使了些下作手段才好容易将她弄进了宫中。
    可惜帝王薄情、红颜薄命,得宠不过几年,又因为出身方家而引火烧身,被皇帝厌弃,一朝打入冷宫,再也没能从病榻上爬起来过。
    她在冷宫自缢的那一年,也是宋师拜师出府四处漂泊的开始。
    他九岁离府,此后十年里,和亲生父亲见过的面屈指可数,偶尔路过京城,他师父也只让他偷偷回来看一眼。
    按照时间来看,如果说芳贵妃是钻了空子,在没入宫之前就怀了他们,那为何皇帝一直没有发现不对劲?
    芳贵妃又为什么非要留下这两个孩子?偷偷打掉不行吗?
    她是怎么在皇帝眼皮子底下生下两个孩子又偷天换日的?为什么要把宋书送给靖康王抚养?
    宋书近乎冷漠地分析着,见宋师神色有些复杂地看着他。旁边的篝火快要熄灭,他又扔了一只木柴进去:我问过父王。
    他当时也问靖康王,芳贵妃这样做的意义何在,而靖康王拿出了那封信,那是芳贵妃派亲卫将宋书送来时一并带来的书信,她没有给儿子留下任何能证明身份的信物,而是在信中对靖康王表明:
    这两个孩子是她在未入宫前就已经怀上的。
    靖康王本不肯答应,但那时所有的世家都是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朝堂上仅剩有权有势的世家只有方家和宋家。
    宋家毕竟被封王,算是王孙贵胄。而方家这一辈除了个方芙一飞升天当了贵妃,其余人都不学无术不堪大用。
    芳贵妃做晋王妃时被皇帝派人抓走是从方家眼皮子底下走过明面的,假死的身份还是方家帮忙遮掩的,他们满以为这就是荣华富贵的开始,而方芙一嫁晋王、二登贵妃,这是皇帝不嫌弃要抬举他们的意思,他们觉得方芙更应该享受着。
    靖康王说起这些时满眼唏嘘:芳贵妃也算是我的表妹,她当年才名远扬,求娶的人从方家府邸门口排到京城东门,但她一心振兴方家,嫁给晋王是她看出晋王一腔抱负,意欲为他做个幕后谋臣,助他登基称帝。
    届时七龙夺嫡,太子兼是嫡长子,然而德不服众,另外六龙相争,最终以四皇子火烧东宫、逼迫老皇帝立下遗旨为落幕,远在咸阳奉命办差的二皇子莫名其妙得了个晋王的封号,没做两个月,又立马被腰斩示众。
    方芙不曾想过短短几个月变故如此之多,她已经怀孕,告诉方家人后却依旧被秘密抬入宫中,亲眼看见她想要守护的家族将她当做礼物一样卑躬屈膝地献给皇帝,所有人都劝她打掉肚子里的孩子,爬上龙床才是为方家好。
    芳贵妃自此心灰意冷,一意孤行留下了肚子里的孩子,方家怕皇帝发现还来不及,当然不会乱说出去。
    靖康王原本还想站队晋王,却着实没料到最后的赢家是四皇子公子丰。
    宋家和方家唇亡齿寒彼此牵制,绝不能一支独大,靖康王收到这个孩子,知道他的身世后反而不敢将他送回去了。
    皇子的身份本就惹人注意,如若哪一日宋书的身份被人发现,欺君之罪之下方家必然覆灭,宋家极有可能会被牵连,芳贵妃当然也明白这一点。
    她留下这两个孩子是因为看清了方家腐败的内里,所以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好好活下来,方家无可依托,送给靖康王抚养是最好的选择。
    她在信里表明,她一个人无法护住两个孩子,当时入宫后听太医诊断才知道是两个孩子,她已经来不及打掉了,皇子身份敏感,怕皇帝起疑心。送给靖康王请求他帮忙养大自己的孩子,不求荣华富贵,只要一生平安喜乐便可。
    宋师当时又问了两个问题:为何芳贵妃觉得方家无法托付,却认为爹你能信任?
    若没记错的话,靖康王自己也是个年少时便出了名的、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靖康王看出他的想法,苦涩地笑了笑:你当你爹乐意做个一无是处的纨绔?
    如若可以,谁不想做个顶天立地文武双全的好男儿。但宋家荣宠太盛,再这样下去很容易招致杀身之祸,先帝又多疑,宋青一直都知道他只能做个纨绔,否则宋家早在那个时候就已经覆灭了,得亏宋青继位后宋家的威风又很快消了下去,边境又战乱不休,先帝才得以放过他们一马。
    结果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这一任皇帝是个宁可滥杀不肯错漏的主,虎视眈眈盯着宋家许多年,就在等着宋家最衰败的时候一举铲除世家根基。
    而如今,时机就要成熟了。
    但在当年,在芳贵妃看来,比起方家,懂得韬光养晦的靖康王显然更合适她心中人选。
    至于那时芳贵妃的表姐、宋青的庶妹宋蓉嫁给的正在一路高升的杨家?
    靖康王摇了摇头:杨宇投奔了皇帝。圣上看中了他的才能和忠诚,又是寒门出身。不然你以为他这些年凭何能青云直上?
    这是极其残忍又现实的事情。
    芳贵妃在宫中建立了自己的人脉,自然也有愿意为她做事的人,她生产的那天吃了催生药,就选在皇帝上早朝的时候喊来产婆,生完孩子挺着病身收买了所有知情人,又飞快将宋书送出宫,换成一个女孩的死胎。
    一切都早已谋划完毕,宋青临到头才知道真相,被她在信中言辞恳切地请求一番,明白自己别无选择,也不得不接这个烫手山芋。
    当然,她也附加了一句话。
    若数年后吾亡故,而子瑜已成人且能成事,表兄可告知子瑜身世。若宋家有难,亦可令子瑜听恩命
    取上位而代之。予宋家无上尊容。
    第31章 抱歉 你看的是一本书,而我是一个人
    宋书的字, 是他亲生母亲在他一出生就给他取好的。
    这句话的意思大意是说,我要你护住我儿子,但如果将来他愿意, 宋家有难,你也可以告诉他他的身世,适时让他爆出皇室身份,辅佐他掀翻皇权登基称帝,振兴宋家。
    芳贵妃是个极其聪明的女人, 她这句话送给宋青一个希望,一个让他能看到另谋出路的希望。
    而不出她所料,方家过了几年便覆灭了, 她死后,宋青意识到了皇帝的绝情,他开始考虑方芙说过的那个方法是否可行,得出的结论是未成人前谁也不知道宋书会长成什么样子。
    而宋青当初为了不引起皇帝的忌惮, 这一代只生了宋师一个孩子,宋师能否成事、辅佐宋书登基,这也是个问题。
    宋青思绪辗转许久, 几经犹豫, 最终还是决定将宋师先送走, 等他能有辨事是非的能力时再告诉他这一切,由他来决定要不要实施这个计划。
    芳贵妃当时还给了他一个信物, 告诉他如果有其他难处要寻求帮助,也可以去找灵湘修士帮忙,于是宋青请来灵湘修士,和她商量后坦白了这些事,一起做了场戏。
    灵湘修士说自己路过京城, 掐指算到靖康王府的大公子和她有一段师徒缘分,想带他跟随左右四处游历,靖康王不舍,不肯放独子离去,两人闭门在书房中彻谈半个下午,靖康王才长吁短叹地放了行。
    听到这里,宋师忍不住要打断问:芳贵妃和我师父有交情?
    不清楚,靖康王摇了摇头,贵妃年轻时是名闻天下的美人,多少英雄侠客都慕名前来一窥芳容,你师父灵湘当时还名不见经传。是后来先帝驾崩,当今圣上继位,灵湘修士才逐渐崭露头角,她们过去有过什么交情,我并不清楚。
    但你师父知晓许多关于贵妃的事,她也是靠这一点取得了我的信任。
    宋师走后,为了转移皇帝投放在独子身上的目光,靖康王开始对宋书变得宠爱有加,仿佛把一腔父爱全都寄托在了这个养子身上,甚至专门为他请来名师悉心教导,将他养成一位才名远扬的才子。
    他这样高调地宠爱宋书,难免引起皇帝的注意,皇帝自然会深思,这个养子有什么特殊之处,难不成靖康王这么多年不封世子,是想要这个养子做他的继承人?
    宋书虽然自小喜静,靖康王也特意很少让他出门,但锦衣卫遍布京城,皇帝要查一个人轻而易举。
    他自然也注意到过宋书这张脸,然而皇帝本就不是什么专情的人,完全记不起十几年前那个死在冷宫里的贵妃和他像不像,而从芳贵妃失宠、自缢身亡后,宫中所有关于她的东西都被人从皇帝面前撤了下去,也阴差阳错,竟然就让宋书这样明目张胆地在他眼皮子底下过了十几年,也依旧安然无恙。
    讲到这里时宋师顿了一下,他记起当时自己磨搓了一下拇指关节,沉默半晌后,还是选择沉声问:
    爹,您这样是把小书当做我的挡箭牌吗?那这么多年,您对他所谓的疼爱其实都是为了把他推到我面前引起圣上的注意都是逢场作戏?
    靖康王说:阿长,你这是在心疼子瑜么?
    那时宋师避而不答,心说,心疼算不上,只是觉得不可思议。
    原来爱真的能作假。
    可怕的是在别人眼中,你是真的爱他。
    而靖康王坐在案桌后,因为他这句话而抬眸,静静地凝视了他很久,才轻轻叹了口气,这一刻宋师竟然从他脸上看到多年来堆积在身上、无人诉说的疲惫。阿长啊。
    你还是心太软了。这样是不能成大事的。
    靖康王这样说:子瑜是我给你布下的第一步棋,你若想进,他就是你手中的利刃,你若想退,他也是你永远的盾。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你想要荣华富贵,就注定要舍弃一些东西。
    子瑜如今待你或许诚挚,但若来日子瑜坐上了龙椅,靖康王讲到这里,声音低了一些,更显沧桑。你还能保证,能与他推心置腹吗?
    君和臣,这本就是一道分水岭。
    既然将来或许要走向陌路,不如一开始就不要投入过剩的情感。
    可是,宋师缓缓抬头道,至少如今,小书对您是真心敬爱的。
    您没有想过,万一他的身份败露,宋家该怎么办么?
    靖康王与他目光对视,缓缓沉声回道:我从来不怕死,也不怕万人唾骂。小书若恨我把他当做棋子,我认但我唯独不能接受你被我拖累。
    宋师明白了。
    原来所谓的疼爱全都是做戏,原来被冷落的那一个才是被偏爱的存在。
    可惜冒牌货听到这些时根本就没有什么反应,没有深究这些问题,靖康王也没有主动提起其中深意,所以冒牌货也没有想通其中关节,反而越发嫉妒宋书的好出身
    他是真正的皇室子弟。
    我承认您说的有道理。宋师接过那封信,也做不出什么谴责的表情,被偏爱的是他,他没资格在这里替宋书憎恨宋青,但恕我不能苟同。
    思绪回笼,眼前宋书的脸重新清晰起来,他又坐起来,自己半靠回了干燥的石壁上,刚刚将外衣穿上,衣服还半干,好歹比湿透了好。他低着头在系腰间的长带,十指缠绕着白色的带子,骨节修长漂亮。
    他正听宋师说到为何要让灵湘修士带他离府的事情原委,宋师随后就没再继续往下说下去,只说:回去我把那封信找给你。
    宋书猜到了后来的大概,语气半是嘲讽半是漠然,并不理会他转移话题的目的:若是你不肯回来,宋家覆灭,父王就打算让你好好活着,然后拉我一起死?
    他这话说的不客气,已经算得上有些怨气的模样了。
    从宋师的角度能看见他垂下去的眼睑和纤长的睫毛,唇角的弧度都是冷漠的,然而火光映在他脸上,却衬得他五官饱满又温润。
    宋师盯着他倾散下肩头的青丝看了两秒,移开了目光:我不会让你死。
    宋书闻言一顿,幅度很小地偏了偏头:你回来了,选择父王给你的第二条路。所以不会让我死?
    不。宋师摇头否认,是我不想让你死,所以我选择了第二条路。
    猝不及防听到他这样的话,宋书难免愣了愣,随后勾唇闷笑:你知道你这样说话很假吗?特别像是
    他抿了抿唇,唇角还含着几丝笑意,却没再继续说下去。
    像什么?
    宋师知道他这意思就是同意了他和靖康王商量过的计划,眉尖跳了跳,随手从旁边拾起一根树枝,接话说:
    像是花言巧语地表忠心勾引你?你想多了,我只是实话实说而已,要是论勾引,我姿色也比不上你。说起来
    宋师凑过去,用手中木枝挑了下宋书的下巴,作出打量的模样,挑眉问:你长得可比我好多了,怎么还能那么傻乎乎地喜欢上那个冒牌货,他除了拥有一张我的脸,连气质都比不上我吧你看上他哪里了?
    宋书面无表情地抬手打掉木枝,冷冷启唇说:身材。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