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筱余南(32)
公主殿下请看,这是皇后娘娘为您备下的贺礼。
不出意外,凤仪宫的女官交代完之后,那位不速之客就接上班:任大人,陛下和娘娘都吩咐了 ,希望这两个物件能在后天完完整整的出现在千岁宴上。
臣领旨。
在皇家,这也不是什么意外的事。
贺礼确实是要送出去,但毕竟皇帝,皇后身份非同寻常,这二位哪怕就是送自己女儿的礼物都要通过重重检验,给当事人见过几面,还需要官员妥善保管,等到生存当天才算真真正正的送出去。
虽说有些麻烦,可以方面是祖制,一方面也确实有好处。
一方面可以向天下人彰显威仪,一方面又能以防失态和意外。
就比如今日墨庆看到蓬舟取镜的反映,若是将它放在两日后的千岁宴上,这样稍有些疑惑的表情被人看去,难免会有细人多想。
没办法,又走不得了,任箫吟只能站在边上,一边执行公务,一边随同观礼。
那东西比蓬舟取镜那小不了多少,三座山峰绵延将一座小屋包裹在中间,面前溪水袅袅,连浪花都雕刻得惟妙惟肖,还在山峰上深深浅浅的点了几束花,好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雅致。
两相比较起来,一个万里山河,一个静娴风光。
帝后送的贺礼像是成双成对,既然陈景帝的贺礼名叫蓬舟取镜,那皇后的不知是什么名字。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皇后娘娘说了,此物名叫赐三山去凤仪宫的女官,满脸威仪的开口。
果真如此。
蓬舟取镜,赐三山去。
相比陈景帝的奢侈,皇后就显得正常很多,三座山峰尽是用翡翠做成,除此之外,再没什么珍贵物品。
这样点到即止,难道不好吗,偏要像那样张扬。
虽然是皇后送来的东西,任箫吟却也不能事不关己,毕竟同在皇宫内,谁知道是夫妻同心,其利断金,还是大难临头各自飞?
正想着,凤仪宫的女官又再次开口,这一次是开始介绍这赐三山去
殿下请看,这三座山峰各有其名,一曰千岁,二曰常健,三曰长相见,娘娘是想祝贺殿下,生辰快乐,幸福安康。
虽然是代为转达,但皇后深深的爱却藏不住。
墨庆越看越觉喜欢,嘴中还念念有词:一愿母后千岁,二愿孩儿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常相见。
话也带到了,东西也送到了,凤仪宫的女官折返回宫。
任箫吟虽然不应该待在这里,但是他要办的事儿还没办完,只能等着小姑娘自己欣赏够了,再把东西带走。
看着看着,任箫吟突然又见到了故人。
是那颗珠子。
在皇陵里的珠子。
步撵上的装饰。
任箫吟的脑海中一瞬间有万千思绪闪过,但奇怪的是,最后停留的画面竟然是顾停玄略有隐瞒的面庞。
任箫吟断不会看错,更何况是这样个出现频率这么频繁的东西。
或者说是在一切跟皇室沾上边,它都会出现的东西。
任箫吟还是站在自己原来的地方,只是问道:这颗珠子似乎成色不一般,臣也从未见过,不知殿下可知这是何物?
那种陌生和疑惑感全全掺杂在他的话语中,叫人听不出一丝违和。
墨庆闻言,朝着那颗珠子看去,确实是一颗很好看的珠子。
这是我泯朝皇室独有的玉符珠,非皇室之人不可拥,因此大多数人也便没见过。
本身也不是什么震天动地的事情,别说是皇帝家了,就连底下的那些各地世族也都有自己的传家之宝,不外露。
陈景帝知道不奇怪,墨庆知道也不奇怪。
但为什么顾停玄会是那样一副奇怪的模样。
恕臣斗胆一问,这玉符珠的数量可多?
任箫吟功必恭敬地拱手,没有半点差错。
墨庆刚想回答,突然脑中就浮现了母后那一句云里雾里的话。
你要知道,皇宫从来不像表面上看的这么简单,说不定哪天就有人翻了皇城,却又不是谋权篡位。
什么叫不像表面上看的那么简单。
什么叫谋权篡位又合情理。
墨奚宁的肥水不流外人田
墨庆甚至有一瞬间觉得无力,自己作为一个公主,原来有那么多束缚。
不过这些在她一念之间,失神的眸子马上就换回了神采此物毕竟世世代代祖传,又极其珍贵,总共也不过十颗,如今大约早就各归各处了吧。
任箫吟得了答案,也不等墨庆开口,自己先一步抬着两个庞然大物告退。
墨庆看着他离去隽逸的背影,从未有过的滋味涌上心头。
提防?不,明明一点敌意也没。
任府
任箫吟站在桌子前,案上的一张图纸已经被他圈圈点点连起了无数条线,却终究还是有一条不知去处。
任箫吟有些脱力的跌回椅子上,那一条被呱皮出来的线路,始终无法找到它的终点。
墨庆一没那个必要骗他,二没法骗他,更何况也不会无聊到跟他说这么个假信息。
总共十颗玉符珠,皇后的贺礼上有了两颗,墨庆先前宫宴上戴的步摇上有一颗,皇陵,大皇子府二皇子府,御书房有两颗。
那么还剩下的一颗呢?
任箫吟蓦然回想起了一件事。
《历宫妃》上排在众妃首位的罗氏。
越是这么想,似乎就更加大胆轻狂,但也无疑更接近答案。
陈景帝子嗣稀少,皇子公主加在一起统共不过六个,大皇子不喜争斗,二皇子不愿参政,三皇子平平无奇,四皇子尚才年幼,他却一点儿都不担心自己的江山大业。
如果按照罗氏的时间来推算的话,她如果有孩子,那个孩子今年少说二十有七八。
这样一来,既能完成自己的一己私欲,又不用担心江山旁落。
可那个孩子到底是谁?
任箫吟心中始终有一个念头牵引着他,但却不敢放肆试探。
秋瑾公主和他说了。
是。
好,那就等着,看看到底鹿死谁手。
作者有话要说:
哈哈哈哈,其实这本主要都是看的过程,结局早就已经透露了
千岁宴
秋瑾公主的千岁宴,于日暮之时准点开始。
公主府内少有的这般热闹,典春园中才子佳人交谈往来,比起帝后二人的生辰宴,主家毕竟是公主,又与他们年岁相仿,难免少了几分拘谨。
然而这诺大的典春园,却还是有人忧心不展。
自然,由于掺杂进了选妃的成分,这场千岁宴的目的就已经不单纯。
选妃一事并未像傅含雨那般见不得人,乾明殿上午议的事,下午就早该在各个王公大臣之间传开了。
宴会的第一主角在园子里和各家小姐谈笑风生,尽显主人家的待客之道,而某种意义上的另外两位主角,虽然早早的来了公主府,可不等宾客到来,双双上了典春园的阁楼,一边可以顺势观察下面的景色,一边又避免让人发现。
不过二位殿下在看见皇帝皇后来到的时候,就应该谨慎些了。
皇兄,墨舒穿的一身轻便,窄袖护腕,长发高束脑后,看便知道是刚从猎场赶回来。
谁料仅仅是墨祈转过头来回应一声的时间,就有人先一步神不知鬼不觉的替墨舒问了问题。
你们难不成就打算一直在这儿躲着?
笑里藏刀,来者不善。
两人甚至都不用回头,就知道背后是个什么光彩,就是无奈被现场抓包,二位殿下还是只能面对现实。
老师。
是挺不老实的。
顾停玄面色不渝的看着他们俩。
该死!怎么就忘了还有这人了。
他们俩坐在这边已经不久了,看着下面宾客来齐,看着下面宴起高升,看着龙座凤架亲临,看着陈景帝去了后苑。
任箫吟,官轻权重,常常需要跟在陈景帝身边安排事宜,同理,当朝太傅,皇嗣之师,顾停玄也是一样!
顾停玄从他十八岁入朝开始,迄今为止教了这群小子十余年,当老师的看不出学生在想什么,可笑。
顾停玄不在说话,只是冷若冰霜的盯着他们。
墨祈和墨舒被他看着背后发毛,小时候的记忆浮现在眼前。
太傅大人入朝那年才十八岁,皇子中年岁最长的墨祈已经九岁,早到了记事的时候。
余下的一群皇弟,也便跟着在学堂。
直到见了之后,才知道原来教他们的夫子是多么的温柔可人。
原先迟到,旧夫子会让他们多读几遍书,太傅大人会让他们直接罚站。
原先少了功课,旧夫子会劝诫几句接着叫他们补上,太傅大人会直接二倍叠加,站在最后头,什么时候抄完什么时候回来。
当然,两位首头皇子印象最深的,还是顾停玄那炉火纯青的打板子功夫。
要么得轻轻打,但手上留下的印子三两天挥之不去,要么重重打下来,一节课上完后却也没了什么感觉。
一切的前提,都是顾停玄像这样令人发麻。
到底也不能一直这么僵持下去,墨祈最终还是开口询问敢问老师有何贵干?
陛下要给二位殿下选妃,眼下二位待在这儿不合适吧。
顾停玄一脸赶紧滚下去的神情,看得两个人满脸不愿意。
墨舒站起身,叉腰无奈道难不成就不能不选?
倒也不是他们不乐意,只是总觉得有些麻烦。
顾停玄扫过他们两个,问道:你们两个就不曾想过想要夺嫡登位?
墨祈思索片刻,还是肯定的道:不想。
墨舒背靠在窗台上麻烦,孤只要跟母妃好好的。
两个人一人一句话让顾停玄差点没有克制住,给他们回味一下的欲念。
这都哪跟哪,好好长大的反倒想做闲散之人,从小衣食住行样样缺的野心不小。
可毕竟是自己的学生,顾停玄了解他们的秉性,最终也难得强求恕臣直言,只要江山不旁落,国不懦弱,谁当皇帝都没问题。
只不过二位殿下生于皇家,本身就不一般,是带着天下人的责出生,从商,务农,参军,入仕,谋位,总得做一个。
顾停玄末也没再让他们下去,不过看着他的身影渐渐与黑夜融为一体,阁楼里终究还是空了。
无心权谋,那就力所能及。
千岁宴典春园,然而此处却只有皇后一人陪着秋瑾公主,话虽如此,皇后早在无意之间打量过了每一个官家小姐,位高于此,各个宗亲宗室女,哪家的小姐,她全都牢记于心。
侧妃虽比不上正妃,但假以时若是某位皇子登基,那少说也是妃位上,若是亲王未娶正妃,难保不会从侧室之中挑选一个扶正。
至于陈景帝,他自然不在典春园。
明面上虽都是恭恭敬敬,实际上谁看不出来,在皇帝来了之后,明显气氛都变得压迫,谁还敢像之前那般自由,小心翼翼的,有什么意思?
本身他也不想凑这个热闹,趁着外头正欢喜,后苑里的事情却并不让他如意。
此处偏僻静谧,论事最好不过。
陈景帝没带别的陪从,只有任箫吟一个随侍,他手中拿着一卷与中原的惯用书信纸张全然不同的文书,看着大小上头应该也没多少话,陈景帝却足足看了一炷香有余,仿佛这上面的内容有多么难以接受。
任卿,你说他这是什么意思?
陈景帝陡然将那卷文书摊开在桌上,上面的内容一览无余。
任箫吟只看一眼,便明白了其中意思。
陛下,乌台向来是边境众国之中最稳妥,也是最乖顺的一个,不但上交兵马粮草,还时时帮衬,依臣看,或许不是什么坏事,更何况陛下您不是也正想栽培吗?
和亲。
历朝历代不管是强盛或是衰弱都会有的事。
只不过强国所谓交盟,弱国祈求苟且。
泯朝幸运的是前者。
陈景帝盘算了下皇室中还剩下的女子,不免犯难:朕并没有多少公主,又拿什么去给他们和亲?
这就得问陈景帝自己了,先帝子嗣丰盈,怎么到了这儿就不剩下几个。
任箫吟实属无奈。
要不是老丞相在家养老,他也不至于天天一个人担。
任箫吟听着典春园还有阵阵歌舞声飘过来,暗了说和亲仅仅只是走个形式,只要陛下的心意到了就可以,上头只点名要公主,却也没说明白到底是什么公主,陛下,您若是舍不得亲女,册封几个宗室女或是挑几个乐意的奴才,也没有问题。
陈景帝满意的点头。
正巧这时,教训了二位殿下一番的太傅大人回来,不等陈景帝问他,因果纠纷全都拖了出来。
陈景帝听着虽无奈,但也没有责备,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爱子心切吧。
他二人若是真的不愿,此事再托缓也不是不行。
陈景帝站起身来,动弄着边上的菊花,那朵菊花开的娇艳,傲雪凌霜就算是被他拨弄也难垂下傲骨。
顾停玄最看不得菊花,特别是和陈景帝在一起。
和亲之事所以不是什么琐事,但毕竟有关两国交好,还请陛下细细斟酌。
任箫吟许是也看不下去他去糟蹋菊花,出言提醒。
陈景帝被这么一来二去也没了心情,私毫不怜惜扯下了它大半的花瓣,风采全无,自己反倒无所谓的将那些纤细明黄的花瓣全都抛入了水中,看他们像小船一样漂浮在水上。
说的对,毕竟有关两国交好,朕还是要有些诚意。
有些诚意,不必说,陈景帝现在的心情,恐怕那些宗室女要遭殃了。
秋瑾公主是嫡出,地位岿然不动,露白公主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但那些宗室女就没这么好运了。
恋耽美
不出意外,凤仪宫的女官交代完之后,那位不速之客就接上班:任大人,陛下和娘娘都吩咐了 ,希望这两个物件能在后天完完整整的出现在千岁宴上。
臣领旨。
在皇家,这也不是什么意外的事。
贺礼确实是要送出去,但毕竟皇帝,皇后身份非同寻常,这二位哪怕就是送自己女儿的礼物都要通过重重检验,给当事人见过几面,还需要官员妥善保管,等到生存当天才算真真正正的送出去。
虽说有些麻烦,可以方面是祖制,一方面也确实有好处。
一方面可以向天下人彰显威仪,一方面又能以防失态和意外。
就比如今日墨庆看到蓬舟取镜的反映,若是将它放在两日后的千岁宴上,这样稍有些疑惑的表情被人看去,难免会有细人多想。
没办法,又走不得了,任箫吟只能站在边上,一边执行公务,一边随同观礼。
那东西比蓬舟取镜那小不了多少,三座山峰绵延将一座小屋包裹在中间,面前溪水袅袅,连浪花都雕刻得惟妙惟肖,还在山峰上深深浅浅的点了几束花,好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雅致。
两相比较起来,一个万里山河,一个静娴风光。
帝后送的贺礼像是成双成对,既然陈景帝的贺礼名叫蓬舟取镜,那皇后的不知是什么名字。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皇后娘娘说了,此物名叫赐三山去凤仪宫的女官,满脸威仪的开口。
果真如此。
蓬舟取镜,赐三山去。
相比陈景帝的奢侈,皇后就显得正常很多,三座山峰尽是用翡翠做成,除此之外,再没什么珍贵物品。
这样点到即止,难道不好吗,偏要像那样张扬。
虽然是皇后送来的东西,任箫吟却也不能事不关己,毕竟同在皇宫内,谁知道是夫妻同心,其利断金,还是大难临头各自飞?
正想着,凤仪宫的女官又再次开口,这一次是开始介绍这赐三山去
殿下请看,这三座山峰各有其名,一曰千岁,二曰常健,三曰长相见,娘娘是想祝贺殿下,生辰快乐,幸福安康。
虽然是代为转达,但皇后深深的爱却藏不住。
墨庆越看越觉喜欢,嘴中还念念有词:一愿母后千岁,二愿孩儿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常相见。
话也带到了,东西也送到了,凤仪宫的女官折返回宫。
任箫吟虽然不应该待在这里,但是他要办的事儿还没办完,只能等着小姑娘自己欣赏够了,再把东西带走。
看着看着,任箫吟突然又见到了故人。
是那颗珠子。
在皇陵里的珠子。
步撵上的装饰。
任箫吟的脑海中一瞬间有万千思绪闪过,但奇怪的是,最后停留的画面竟然是顾停玄略有隐瞒的面庞。
任箫吟断不会看错,更何况是这样个出现频率这么频繁的东西。
或者说是在一切跟皇室沾上边,它都会出现的东西。
任箫吟还是站在自己原来的地方,只是问道:这颗珠子似乎成色不一般,臣也从未见过,不知殿下可知这是何物?
那种陌生和疑惑感全全掺杂在他的话语中,叫人听不出一丝违和。
墨庆闻言,朝着那颗珠子看去,确实是一颗很好看的珠子。
这是我泯朝皇室独有的玉符珠,非皇室之人不可拥,因此大多数人也便没见过。
本身也不是什么震天动地的事情,别说是皇帝家了,就连底下的那些各地世族也都有自己的传家之宝,不外露。
陈景帝知道不奇怪,墨庆知道也不奇怪。
但为什么顾停玄会是那样一副奇怪的模样。
恕臣斗胆一问,这玉符珠的数量可多?
任箫吟功必恭敬地拱手,没有半点差错。
墨庆刚想回答,突然脑中就浮现了母后那一句云里雾里的话。
你要知道,皇宫从来不像表面上看的这么简单,说不定哪天就有人翻了皇城,却又不是谋权篡位。
什么叫不像表面上看的那么简单。
什么叫谋权篡位又合情理。
墨奚宁的肥水不流外人田
墨庆甚至有一瞬间觉得无力,自己作为一个公主,原来有那么多束缚。
不过这些在她一念之间,失神的眸子马上就换回了神采此物毕竟世世代代祖传,又极其珍贵,总共也不过十颗,如今大约早就各归各处了吧。
任箫吟得了答案,也不等墨庆开口,自己先一步抬着两个庞然大物告退。
墨庆看着他离去隽逸的背影,从未有过的滋味涌上心头。
提防?不,明明一点敌意也没。
任府
任箫吟站在桌子前,案上的一张图纸已经被他圈圈点点连起了无数条线,却终究还是有一条不知去处。
任箫吟有些脱力的跌回椅子上,那一条被呱皮出来的线路,始终无法找到它的终点。
墨庆一没那个必要骗他,二没法骗他,更何况也不会无聊到跟他说这么个假信息。
总共十颗玉符珠,皇后的贺礼上有了两颗,墨庆先前宫宴上戴的步摇上有一颗,皇陵,大皇子府二皇子府,御书房有两颗。
那么还剩下的一颗呢?
任箫吟蓦然回想起了一件事。
《历宫妃》上排在众妃首位的罗氏。
越是这么想,似乎就更加大胆轻狂,但也无疑更接近答案。
陈景帝子嗣稀少,皇子公主加在一起统共不过六个,大皇子不喜争斗,二皇子不愿参政,三皇子平平无奇,四皇子尚才年幼,他却一点儿都不担心自己的江山大业。
如果按照罗氏的时间来推算的话,她如果有孩子,那个孩子今年少说二十有七八。
这样一来,既能完成自己的一己私欲,又不用担心江山旁落。
可那个孩子到底是谁?
任箫吟心中始终有一个念头牵引着他,但却不敢放肆试探。
秋瑾公主和他说了。
是。
好,那就等着,看看到底鹿死谁手。
作者有话要说:
哈哈哈哈,其实这本主要都是看的过程,结局早就已经透露了
千岁宴
秋瑾公主的千岁宴,于日暮之时准点开始。
公主府内少有的这般热闹,典春园中才子佳人交谈往来,比起帝后二人的生辰宴,主家毕竟是公主,又与他们年岁相仿,难免少了几分拘谨。
然而这诺大的典春园,却还是有人忧心不展。
自然,由于掺杂进了选妃的成分,这场千岁宴的目的就已经不单纯。
选妃一事并未像傅含雨那般见不得人,乾明殿上午议的事,下午就早该在各个王公大臣之间传开了。
宴会的第一主角在园子里和各家小姐谈笑风生,尽显主人家的待客之道,而某种意义上的另外两位主角,虽然早早的来了公主府,可不等宾客到来,双双上了典春园的阁楼,一边可以顺势观察下面的景色,一边又避免让人发现。
不过二位殿下在看见皇帝皇后来到的时候,就应该谨慎些了。
皇兄,墨舒穿的一身轻便,窄袖护腕,长发高束脑后,看便知道是刚从猎场赶回来。
谁料仅仅是墨祈转过头来回应一声的时间,就有人先一步神不知鬼不觉的替墨舒问了问题。
你们难不成就打算一直在这儿躲着?
笑里藏刀,来者不善。
两人甚至都不用回头,就知道背后是个什么光彩,就是无奈被现场抓包,二位殿下还是只能面对现实。
老师。
是挺不老实的。
顾停玄面色不渝的看着他们俩。
该死!怎么就忘了还有这人了。
他们俩坐在这边已经不久了,看着下面宾客来齐,看着下面宴起高升,看着龙座凤架亲临,看着陈景帝去了后苑。
任箫吟,官轻权重,常常需要跟在陈景帝身边安排事宜,同理,当朝太傅,皇嗣之师,顾停玄也是一样!
顾停玄从他十八岁入朝开始,迄今为止教了这群小子十余年,当老师的看不出学生在想什么,可笑。
顾停玄不在说话,只是冷若冰霜的盯着他们。
墨祈和墨舒被他看着背后发毛,小时候的记忆浮现在眼前。
太傅大人入朝那年才十八岁,皇子中年岁最长的墨祈已经九岁,早到了记事的时候。
余下的一群皇弟,也便跟着在学堂。
直到见了之后,才知道原来教他们的夫子是多么的温柔可人。
原先迟到,旧夫子会让他们多读几遍书,太傅大人会让他们直接罚站。
原先少了功课,旧夫子会劝诫几句接着叫他们补上,太傅大人会直接二倍叠加,站在最后头,什么时候抄完什么时候回来。
当然,两位首头皇子印象最深的,还是顾停玄那炉火纯青的打板子功夫。
要么得轻轻打,但手上留下的印子三两天挥之不去,要么重重打下来,一节课上完后却也没了什么感觉。
一切的前提,都是顾停玄像这样令人发麻。
到底也不能一直这么僵持下去,墨祈最终还是开口询问敢问老师有何贵干?
陛下要给二位殿下选妃,眼下二位待在这儿不合适吧。
顾停玄一脸赶紧滚下去的神情,看得两个人满脸不愿意。
墨舒站起身,叉腰无奈道难不成就不能不选?
倒也不是他们不乐意,只是总觉得有些麻烦。
顾停玄扫过他们两个,问道:你们两个就不曾想过想要夺嫡登位?
墨祈思索片刻,还是肯定的道:不想。
墨舒背靠在窗台上麻烦,孤只要跟母妃好好的。
两个人一人一句话让顾停玄差点没有克制住,给他们回味一下的欲念。
这都哪跟哪,好好长大的反倒想做闲散之人,从小衣食住行样样缺的野心不小。
可毕竟是自己的学生,顾停玄了解他们的秉性,最终也难得强求恕臣直言,只要江山不旁落,国不懦弱,谁当皇帝都没问题。
只不过二位殿下生于皇家,本身就不一般,是带着天下人的责出生,从商,务农,参军,入仕,谋位,总得做一个。
顾停玄末也没再让他们下去,不过看着他的身影渐渐与黑夜融为一体,阁楼里终究还是空了。
无心权谋,那就力所能及。
千岁宴典春园,然而此处却只有皇后一人陪着秋瑾公主,话虽如此,皇后早在无意之间打量过了每一个官家小姐,位高于此,各个宗亲宗室女,哪家的小姐,她全都牢记于心。
侧妃虽比不上正妃,但假以时若是某位皇子登基,那少说也是妃位上,若是亲王未娶正妃,难保不会从侧室之中挑选一个扶正。
至于陈景帝,他自然不在典春园。
明面上虽都是恭恭敬敬,实际上谁看不出来,在皇帝来了之后,明显气氛都变得压迫,谁还敢像之前那般自由,小心翼翼的,有什么意思?
本身他也不想凑这个热闹,趁着外头正欢喜,后苑里的事情却并不让他如意。
此处偏僻静谧,论事最好不过。
陈景帝没带别的陪从,只有任箫吟一个随侍,他手中拿着一卷与中原的惯用书信纸张全然不同的文书,看着大小上头应该也没多少话,陈景帝却足足看了一炷香有余,仿佛这上面的内容有多么难以接受。
任卿,你说他这是什么意思?
陈景帝陡然将那卷文书摊开在桌上,上面的内容一览无余。
任箫吟只看一眼,便明白了其中意思。
陛下,乌台向来是边境众国之中最稳妥,也是最乖顺的一个,不但上交兵马粮草,还时时帮衬,依臣看,或许不是什么坏事,更何况陛下您不是也正想栽培吗?
和亲。
历朝历代不管是强盛或是衰弱都会有的事。
只不过强国所谓交盟,弱国祈求苟且。
泯朝幸运的是前者。
陈景帝盘算了下皇室中还剩下的女子,不免犯难:朕并没有多少公主,又拿什么去给他们和亲?
这就得问陈景帝自己了,先帝子嗣丰盈,怎么到了这儿就不剩下几个。
任箫吟实属无奈。
要不是老丞相在家养老,他也不至于天天一个人担。
任箫吟听着典春园还有阵阵歌舞声飘过来,暗了说和亲仅仅只是走个形式,只要陛下的心意到了就可以,上头只点名要公主,却也没说明白到底是什么公主,陛下,您若是舍不得亲女,册封几个宗室女或是挑几个乐意的奴才,也没有问题。
陈景帝满意的点头。
正巧这时,教训了二位殿下一番的太傅大人回来,不等陈景帝问他,因果纠纷全都拖了出来。
陈景帝听着虽无奈,但也没有责备,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爱子心切吧。
他二人若是真的不愿,此事再托缓也不是不行。
陈景帝站起身来,动弄着边上的菊花,那朵菊花开的娇艳,傲雪凌霜就算是被他拨弄也难垂下傲骨。
顾停玄最看不得菊花,特别是和陈景帝在一起。
和亲之事所以不是什么琐事,但毕竟有关两国交好,还请陛下细细斟酌。
任箫吟许是也看不下去他去糟蹋菊花,出言提醒。
陈景帝被这么一来二去也没了心情,私毫不怜惜扯下了它大半的花瓣,风采全无,自己反倒无所谓的将那些纤细明黄的花瓣全都抛入了水中,看他们像小船一样漂浮在水上。
说的对,毕竟有关两国交好,朕还是要有些诚意。
有些诚意,不必说,陈景帝现在的心情,恐怕那些宗室女要遭殃了。
秋瑾公主是嫡出,地位岿然不动,露白公主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但那些宗室女就没这么好运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