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大王(17)
天光破晓,我才惊觉,一夜未眠。
即使青杏取粉为我遮掩,眼下仍有淡淡的痕迹。我惶惶惑惑,不知东西南北。
我去御书房等父皇下早朝,四周寂静,未点熏香。不知何时睡着的,醒时听见清朗的声音笑道:
妹妹瘦得我都不认得了,不过还是同以往一样,率真赤诚,敢睡在御书房里
我抬头,二哥失语。
他看着我的脸,话戛然而止,怔怔无言。
良久,才意味不明道:
妹妹真叫我认不出了。
人还是那个人,端看你如何想了。燕皇让人准备膳食,却说道:
今日是家宴,只有你我、十一,三人。有话就直接说出来,免得闷在心里难受。
父皇,你怎好叫母妃记下十一?
二哥眼圈渐渐变红,看起来格外悲愤、震惊。
朕未如此想,是你母妃与十一投缘,病重时求的。
你明知道明知道二哥不愿看我,只盯着燕皇,语气已有质问之意。
老二,你冷静些。
燕皇冷冷看了他一眼。
二哥沉默,深深埋头,跪着请罪:
父皇是燕国之主,做事自有深意,是儿臣逾越了。
起来,你这像什么样子?你如今行动如常,或是苍天补偿。此事与十一无关,何必迁怒于她?若你要恨,就恨朕吧。
父皇待儿臣极好,儿臣从不怨恨父皇,也不恨十一皇妹,只是一时意难平,没想通。二哥仍然跪着。
起来罢,想不通就慢慢想。皇家难有几分真情,你与十一亲如兄妹,互相扶持,还不好么?且惜缘罢。
是。又想起在京中时,与妹妹一同饮酒畅谈的时日,那时真是难得的轻松畅快儿臣一时想岔了。
二哥这才起来。
他初时还满脸不愉,像是沉浸在回忆中,时而感伤,时而皱眉,难以释怀,后来又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笑着为我夹菜,他还记得我小时候爱吃什么。
可我心中并没有多少喜意。一顿饭吃的味同嚼蜡,脸上还带着笑,说二哥真好。他过场走得太快,像唱戏一样。究竟是早知真相,还是今日才大彻大悟?
他一举一动都像个好哥哥,真没一处破绽。眉宇间带着怀念之色,说我早年闯过的祸、犯过的傻,把燕皇逗得哈哈大笑。
我偏觉得,这都不是真的。我们以前不是这样。
旁人都看不出。
往事如厚雾,沉沉压在心里。
不能说出来,不知道该怎么说。只配合着,兄妹相和。
这一顿饭,大约只有燕皇吃得开心。
离开时,我眼前直发黑,还是宫女搀回去的。
二哥也要离开,与我是两个不同的方向,他问是否要传御医。
我摇头,说道,昨夜看二哥所有寄来的书信,一夜未眠,只有些精神不济,回去睡一觉就好了。
他点点头,说,何须看那些书信,时常来往就好。
我看着他渐行渐远,身形颀长,肩宽而有力,已是一个挺拔俊俏的成年男子,和过去瘦弱、一瘸一拐的身影大不相同。
为他高兴。
也郁郁难言。
我再也没有二哥了。
第37章 机关算尽 我有一件事一直藏在心里
燕皇让二哥进户部,平时还是让我去看奏折,旁人都不知道这样隐秘的事,只以为我与过往许多年一样,为他研墨添茶。
他恨不得把所有的东西都交给我,让我短短几天内学会。我怕自己忘记,或记不真切,每日晚上躺在床上,都要回忆一天所学,反复记忆,还要回忆前几日学到的东西,若有遗漏,就翻翻手札,重新记一遍。
本打算亲自誊抄十二送来的书,也没有时间,只好让宫女代劳,闲暇之时翻翻,虽然看得很费劲,却也有一番趣味。
大宝长得很快,送来一个月不到,大了一圈,整日在殿里喵喵叫,宫女们都很喜欢它,有时我也把它抱起来,逗它玩。
谁喂它,陪它玩,它就喜欢谁。
若是人与人之间也这样简单就好了。
二哥送我许多东西,二嫂也带着侄子们进宫看我。如今二嫂膝下有二子一女,最大的儿子已经开蒙了,最小的是女儿,只会爬,特别爱笑,很招人喜欢。
仿佛我与二哥仍同以往那样要好。
偶尔碰见,他也笑着喊妹妹。
我仿佛在做梦,一会儿觉得他有几分真心,一会儿又觉得危险至极。
有时父皇会突然犯困,便沉沉睡过去,复而惊醒,汗如雨下。有时他眼睛发昏,看不清奏折上的字,需得我一字一字念给他听。
我已有一个多月没出宫了,十二寻我不得,也不敢直接来找父皇。她向来很敬畏父皇,在他面前,是个温柔贤淑的公主。
除我以外,父皇待其他公主并不亲近,态度淡淡,年节之时赏些东西,很少过问。
直到白露提醒我,莺娘婚期将至,我才从繁忙的事务中抽身,询问她的婚事。
之前,父皇送我十个暗卫,四个宫女,其中两个会武功,一个医术出众,还有一个会改容换貌,各有所长,皆沉稳有度,行事谨慎。宫外亦有一些人,经营酒楼、青楼、各类铺子,我来不及一一细看,把人安顿好之后,就整日在华翎宫、御书房来回打转。
莺娘父母之事早已交代下去,时至今日,也没查出个结果。我本以为会有些线索,然而莺娘仿佛凭空出现,威宁侯夫人说她是娘家侄女,她的来历便成了威宁侯夫人的娘家侄女。太干净反而不同寻常。
我欲深查,暗卫道,燕皇不许。
我选了些好东西为她添妆,高妃娘娘作为莺娘的义母,添十箱,十二添八箱,我亦添八箱。
库房里的东西越来越多,好些东西我都没看过,只交给宫女、女官管着,平时年节时做个礼单,又送出去。
看得多了,反倒觉得寻常。
比如什么金丝凤凰缠枝小炉,精巧细致,价值不菲。只是用来熏香的香炉罢了,金、银、玉、铜材质各异的香炉库房堆了好些,我要是一天换一个,一个月都换不过来。
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以我的身份,已到了极致。总觉得华翎宫已生烈火烹油、盛极转衰之象。
如今因燕皇的身体,时刻惊惶,恨不得能让时间慢些慢些再慢些,叫他活久一点。
他纵有一些不好的地方,也是我的父亲。何况他称得上是明君,更是我的慈父。
我因他的偏疼所得甚多,愈发觉得亏欠。
恍惚间又想起德妃娘娘死前那段时间,终日连绵的药香,歇斯底里的咳嗽,还有她殷切的恳求叫我照顾二哥。
父皇倒很少吃药,他不是病,只是衰老,平时缓缓养着,说说笑笑,足矣。
我心中仿佛有一盏沙漏,每与他相处一天,其中就落下一缕沙。脸上笑着,心里始终被诸多事情压得喘不过气来。
他的身体状况知道的人不多,我不能同任何人说,甚至不能在外面表现出丁点苗头。
二哥表面上待我好,实则言语藏刀,我亦不能说。
德妃娘娘为我制衣,替我梳头,留我用膳,定下婚约昔年的音容笑貌,仍在我心里。
父皇似有意让二哥继位。自从二哥回京,大哥彻底销声匿迹,只顾着养花种草,也不让江熤出门。
我想,等二哥继位,我远远避开,就像大哥这样,最好跟王大力一起去边疆,总不会碍着二哥的眼吧?
有时我与二哥相谈甚欢,好像我们彼此都忘了旧事,只是寻常兄妹。
除去二哥,其他皇兄都有些不适合的地方。
大哥体胖且闲赋已久,只有独苗苗江熤。
三哥早年争过,父皇冷眼笑看,任他造作,没想到三哥竟心态膨胀,养出一副顺则昌、逆则亡的性格,得罪了不少官员,也做了些恶事,被告倒,贬为平民。三哥自饮毒酒,吐血而亡。
四哥喜爱男子,荤素不忌,常被诟病,出入与烟花巷陌,常住南风馆,沉迷音律歌舞。
五哥去疆场后,被吓狠了,生了向佛之心,要不是燕皇拦着,他早就出家了。
六哥生母是宫女,性情柔弱,燕皇声音稍大,他都能被吓哭。文才不错,却镇不住人。
七哥向大哥学了养花溜鸟,和三哥学了男风,和五哥念过经,拜过佛,最后入了道门,要修成金丹才肯出关。
八皇子如今才十岁,性情似乎不错,可年纪太小了,握不住朝政。
自三哥之后,几个哥哥都怕了,怕像三哥那样,曾离尊位那样近,却又跌落尘埃,摔得头破血流,连命都没保住。他们不敢做违纪乱法的事,只纵情声色,做个富贵王爷。皇家总养得起。
其实每一个哥哥都有长处,也都不傻,只是不擅长治国安民。
二哥手段温和,知人善用,在封地上颇有贤名。他亦重视法度,从不姑息养奸、包庇门人,养出一股威势,已有储君之相。
大哥不愿争,其他皇兄皆活得好好的,该吃吃,该玩玩,明眼人都知道帝位会落在谁身上。
我与大哥闲谈,他让我早做打算,别留在京中。
我亦如此想。
陪父皇度过最后一段时间,便和王大力去边疆。
我与他说起这件事,王大力也觉得不错。
五月初八,莺娘成婚。
郡主府虽已建好,婚礼却在威宁侯府举行。
我原本答应莺娘要经常来看她,却未兑现。端午家宴后,我去侯府看她。
她反倒落泪,说,殿下消瘦不少,她做的衣裳怕是宽了。
宽些更好,衣袂飘飞,更显仙逸。我觉得她也瘦了不少,连忙宽慰。
殿下还是原来那样好。现在这样,被风吹回天上可如何是好?
就你嘴甜。
谢承安在边上看着我,很有些敌意。就像我抢了他媳妇一样。
也许他满意现在的日子,倒与莺娘越过越好。不想往事,这两人看起来很是般配。
谢承安身边并无通房侍妾之流,他不像是色中恶鬼,风流成性,当初怎么偏偏和莺娘在一起,我想不明白,也许是青梅竹马,日久生情?
莺娘把谢承安打发走了,悄悄问我她的身世。
我只说查不出来,没说燕皇制止的事。
莺娘一叹,说道:
如今也比我想的好多了,寻不到也罢。
谢承安像是不错,日后你养着孩子,会越过越好的。我说着些俗话。
殿下,我有一件事一直藏在心里,久不见光,阴阴郁郁。现下无人,说给你听可好?
好。我一惊,脑中转过许多想法。四哥喜欢男子,男子与男子之间能在一起,想来女子间也可互相倾心,万一莺娘说我该如何拒绝?
殿下想什么?怎么脸红了。
有些热。
那我们站在窗前说。莺娘笑道。
窗外有一丛芭蕉,绿意盎然,细风不时偷入,室内阴凉。
夫人一直有意把我许给谢承安,时常让我和他独处。暗示我,只要我和谢承安在一起,以后她就让我做平夫人,天天画大饼,把谢承安夸得天上有地上无。
实际上我早知道谢承安不太聪明,那时,他一心想娶十二公主,拿我当亲妹妹。
我就这样拖着,心里想,等谢承安与十二公主成亲,夫人就愿意让我嫁出去了吧。
我不想留在府里当谢承安的妾室。我有时甚至不想活着。日复一日,住在锦绣楼里,仿佛自己没有活过,只是楼里的一件死物。
生辰那日,本是家宴,夫人突然有事离去,只剩我与谢承安。醒来时,与他有了夫妻之实。
我便和谢承安说,是我主动勾引。他果真厌恶我到了极致,非要让侯夫人把我送走,她没送。
我虽有猜测,却找不出任何蛛丝马迹。便向她告罪,说,这事不好爆出去,最好给我安排一个新身份,比如丧夫的小寡妇,把我送远些,给些财物安置就好。
她反倒说,既已有夫妻之实,就留在京中,她疼我,一定会想办法让我做谢承安的平夫人。我就算再蠢,也不会信。
夫人送来避子汤。我把汤吐了。
我不想留在侯府,这里没人待我好。
更不想做妾室,一心求宠,仿佛活着就是为了伺候男人,为争几分宠爱,低到尘埃里。
我那时心想,要是有孕,说不定能叫十二公主知道。驸马先有庶子,那肯定是不成的。运气好,我能脱离侯府。运气不好,残命一条,死了也无甚可惜。
上天眷顾,真有了这个孩子。
上元灯节,我早知谢承安与十二公主有约,故意求他带我出门。他素来心软,求得可怜些,事便成了。他装病,十二公主亲自探视。又在街上碰到,我听到十二公主喊他的名字,不知道多高兴。
我那天戴着面具,她应该没认出来。
她那日好像戴着一张猫脸面具,手里提着兔子灯,小心翼翼拉着谢承安的袖子,生怕旁人看不出他们的关系。
我亦想过自尽,却太不甘心。凭什么夫人毁了我的一生,却不付出任何代价?左右是要死的,我非要拼个鱼死网破。若是金钗能扎死人,我早就戳穿了她的喉咙。碎瓷片也藏了些,可我连布帛也划不烂。真不知,我这样没用的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她轻悄悄笑着,话音温柔婉转,仿佛在同心上人撒娇。
做梦都没想到,我竟也有命做郡主。好像一切都该到此为止,合该是皆大欢喜好结局。
谢承安以往觉得我心如蛇蝎、贪慕权势,却因为孩子要对我负责,时至今日,他像是动了真心。
莺娘声音小而轻,我听得很清楚。
恋耽美
即使青杏取粉为我遮掩,眼下仍有淡淡的痕迹。我惶惶惑惑,不知东西南北。
我去御书房等父皇下早朝,四周寂静,未点熏香。不知何时睡着的,醒时听见清朗的声音笑道:
妹妹瘦得我都不认得了,不过还是同以往一样,率真赤诚,敢睡在御书房里
我抬头,二哥失语。
他看着我的脸,话戛然而止,怔怔无言。
良久,才意味不明道:
妹妹真叫我认不出了。
人还是那个人,端看你如何想了。燕皇让人准备膳食,却说道:
今日是家宴,只有你我、十一,三人。有话就直接说出来,免得闷在心里难受。
父皇,你怎好叫母妃记下十一?
二哥眼圈渐渐变红,看起来格外悲愤、震惊。
朕未如此想,是你母妃与十一投缘,病重时求的。
你明知道明知道二哥不愿看我,只盯着燕皇,语气已有质问之意。
老二,你冷静些。
燕皇冷冷看了他一眼。
二哥沉默,深深埋头,跪着请罪:
父皇是燕国之主,做事自有深意,是儿臣逾越了。
起来,你这像什么样子?你如今行动如常,或是苍天补偿。此事与十一无关,何必迁怒于她?若你要恨,就恨朕吧。
父皇待儿臣极好,儿臣从不怨恨父皇,也不恨十一皇妹,只是一时意难平,没想通。二哥仍然跪着。
起来罢,想不通就慢慢想。皇家难有几分真情,你与十一亲如兄妹,互相扶持,还不好么?且惜缘罢。
是。又想起在京中时,与妹妹一同饮酒畅谈的时日,那时真是难得的轻松畅快儿臣一时想岔了。
二哥这才起来。
他初时还满脸不愉,像是沉浸在回忆中,时而感伤,时而皱眉,难以释怀,后来又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笑着为我夹菜,他还记得我小时候爱吃什么。
可我心中并没有多少喜意。一顿饭吃的味同嚼蜡,脸上还带着笑,说二哥真好。他过场走得太快,像唱戏一样。究竟是早知真相,还是今日才大彻大悟?
他一举一动都像个好哥哥,真没一处破绽。眉宇间带着怀念之色,说我早年闯过的祸、犯过的傻,把燕皇逗得哈哈大笑。
我偏觉得,这都不是真的。我们以前不是这样。
旁人都看不出。
往事如厚雾,沉沉压在心里。
不能说出来,不知道该怎么说。只配合着,兄妹相和。
这一顿饭,大约只有燕皇吃得开心。
离开时,我眼前直发黑,还是宫女搀回去的。
二哥也要离开,与我是两个不同的方向,他问是否要传御医。
我摇头,说道,昨夜看二哥所有寄来的书信,一夜未眠,只有些精神不济,回去睡一觉就好了。
他点点头,说,何须看那些书信,时常来往就好。
我看着他渐行渐远,身形颀长,肩宽而有力,已是一个挺拔俊俏的成年男子,和过去瘦弱、一瘸一拐的身影大不相同。
为他高兴。
也郁郁难言。
我再也没有二哥了。
第37章 机关算尽 我有一件事一直藏在心里
燕皇让二哥进户部,平时还是让我去看奏折,旁人都不知道这样隐秘的事,只以为我与过往许多年一样,为他研墨添茶。
他恨不得把所有的东西都交给我,让我短短几天内学会。我怕自己忘记,或记不真切,每日晚上躺在床上,都要回忆一天所学,反复记忆,还要回忆前几日学到的东西,若有遗漏,就翻翻手札,重新记一遍。
本打算亲自誊抄十二送来的书,也没有时间,只好让宫女代劳,闲暇之时翻翻,虽然看得很费劲,却也有一番趣味。
大宝长得很快,送来一个月不到,大了一圈,整日在殿里喵喵叫,宫女们都很喜欢它,有时我也把它抱起来,逗它玩。
谁喂它,陪它玩,它就喜欢谁。
若是人与人之间也这样简单就好了。
二哥送我许多东西,二嫂也带着侄子们进宫看我。如今二嫂膝下有二子一女,最大的儿子已经开蒙了,最小的是女儿,只会爬,特别爱笑,很招人喜欢。
仿佛我与二哥仍同以往那样要好。
偶尔碰见,他也笑着喊妹妹。
我仿佛在做梦,一会儿觉得他有几分真心,一会儿又觉得危险至极。
有时父皇会突然犯困,便沉沉睡过去,复而惊醒,汗如雨下。有时他眼睛发昏,看不清奏折上的字,需得我一字一字念给他听。
我已有一个多月没出宫了,十二寻我不得,也不敢直接来找父皇。她向来很敬畏父皇,在他面前,是个温柔贤淑的公主。
除我以外,父皇待其他公主并不亲近,态度淡淡,年节之时赏些东西,很少过问。
直到白露提醒我,莺娘婚期将至,我才从繁忙的事务中抽身,询问她的婚事。
之前,父皇送我十个暗卫,四个宫女,其中两个会武功,一个医术出众,还有一个会改容换貌,各有所长,皆沉稳有度,行事谨慎。宫外亦有一些人,经营酒楼、青楼、各类铺子,我来不及一一细看,把人安顿好之后,就整日在华翎宫、御书房来回打转。
莺娘父母之事早已交代下去,时至今日,也没查出个结果。我本以为会有些线索,然而莺娘仿佛凭空出现,威宁侯夫人说她是娘家侄女,她的来历便成了威宁侯夫人的娘家侄女。太干净反而不同寻常。
我欲深查,暗卫道,燕皇不许。
我选了些好东西为她添妆,高妃娘娘作为莺娘的义母,添十箱,十二添八箱,我亦添八箱。
库房里的东西越来越多,好些东西我都没看过,只交给宫女、女官管着,平时年节时做个礼单,又送出去。
看得多了,反倒觉得寻常。
比如什么金丝凤凰缠枝小炉,精巧细致,价值不菲。只是用来熏香的香炉罢了,金、银、玉、铜材质各异的香炉库房堆了好些,我要是一天换一个,一个月都换不过来。
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以我的身份,已到了极致。总觉得华翎宫已生烈火烹油、盛极转衰之象。
如今因燕皇的身体,时刻惊惶,恨不得能让时间慢些慢些再慢些,叫他活久一点。
他纵有一些不好的地方,也是我的父亲。何况他称得上是明君,更是我的慈父。
我因他的偏疼所得甚多,愈发觉得亏欠。
恍惚间又想起德妃娘娘死前那段时间,终日连绵的药香,歇斯底里的咳嗽,还有她殷切的恳求叫我照顾二哥。
父皇倒很少吃药,他不是病,只是衰老,平时缓缓养着,说说笑笑,足矣。
我心中仿佛有一盏沙漏,每与他相处一天,其中就落下一缕沙。脸上笑着,心里始终被诸多事情压得喘不过气来。
他的身体状况知道的人不多,我不能同任何人说,甚至不能在外面表现出丁点苗头。
二哥表面上待我好,实则言语藏刀,我亦不能说。
德妃娘娘为我制衣,替我梳头,留我用膳,定下婚约昔年的音容笑貌,仍在我心里。
父皇似有意让二哥继位。自从二哥回京,大哥彻底销声匿迹,只顾着养花种草,也不让江熤出门。
我想,等二哥继位,我远远避开,就像大哥这样,最好跟王大力一起去边疆,总不会碍着二哥的眼吧?
有时我与二哥相谈甚欢,好像我们彼此都忘了旧事,只是寻常兄妹。
除去二哥,其他皇兄都有些不适合的地方。
大哥体胖且闲赋已久,只有独苗苗江熤。
三哥早年争过,父皇冷眼笑看,任他造作,没想到三哥竟心态膨胀,养出一副顺则昌、逆则亡的性格,得罪了不少官员,也做了些恶事,被告倒,贬为平民。三哥自饮毒酒,吐血而亡。
四哥喜爱男子,荤素不忌,常被诟病,出入与烟花巷陌,常住南风馆,沉迷音律歌舞。
五哥去疆场后,被吓狠了,生了向佛之心,要不是燕皇拦着,他早就出家了。
六哥生母是宫女,性情柔弱,燕皇声音稍大,他都能被吓哭。文才不错,却镇不住人。
七哥向大哥学了养花溜鸟,和三哥学了男风,和五哥念过经,拜过佛,最后入了道门,要修成金丹才肯出关。
八皇子如今才十岁,性情似乎不错,可年纪太小了,握不住朝政。
自三哥之后,几个哥哥都怕了,怕像三哥那样,曾离尊位那样近,却又跌落尘埃,摔得头破血流,连命都没保住。他们不敢做违纪乱法的事,只纵情声色,做个富贵王爷。皇家总养得起。
其实每一个哥哥都有长处,也都不傻,只是不擅长治国安民。
二哥手段温和,知人善用,在封地上颇有贤名。他亦重视法度,从不姑息养奸、包庇门人,养出一股威势,已有储君之相。
大哥不愿争,其他皇兄皆活得好好的,该吃吃,该玩玩,明眼人都知道帝位会落在谁身上。
我与大哥闲谈,他让我早做打算,别留在京中。
我亦如此想。
陪父皇度过最后一段时间,便和王大力去边疆。
我与他说起这件事,王大力也觉得不错。
五月初八,莺娘成婚。
郡主府虽已建好,婚礼却在威宁侯府举行。
我原本答应莺娘要经常来看她,却未兑现。端午家宴后,我去侯府看她。
她反倒落泪,说,殿下消瘦不少,她做的衣裳怕是宽了。
宽些更好,衣袂飘飞,更显仙逸。我觉得她也瘦了不少,连忙宽慰。
殿下还是原来那样好。现在这样,被风吹回天上可如何是好?
就你嘴甜。
谢承安在边上看着我,很有些敌意。就像我抢了他媳妇一样。
也许他满意现在的日子,倒与莺娘越过越好。不想往事,这两人看起来很是般配。
谢承安身边并无通房侍妾之流,他不像是色中恶鬼,风流成性,当初怎么偏偏和莺娘在一起,我想不明白,也许是青梅竹马,日久生情?
莺娘把谢承安打发走了,悄悄问我她的身世。
我只说查不出来,没说燕皇制止的事。
莺娘一叹,说道:
如今也比我想的好多了,寻不到也罢。
谢承安像是不错,日后你养着孩子,会越过越好的。我说着些俗话。
殿下,我有一件事一直藏在心里,久不见光,阴阴郁郁。现下无人,说给你听可好?
好。我一惊,脑中转过许多想法。四哥喜欢男子,男子与男子之间能在一起,想来女子间也可互相倾心,万一莺娘说我该如何拒绝?
殿下想什么?怎么脸红了。
有些热。
那我们站在窗前说。莺娘笑道。
窗外有一丛芭蕉,绿意盎然,细风不时偷入,室内阴凉。
夫人一直有意把我许给谢承安,时常让我和他独处。暗示我,只要我和谢承安在一起,以后她就让我做平夫人,天天画大饼,把谢承安夸得天上有地上无。
实际上我早知道谢承安不太聪明,那时,他一心想娶十二公主,拿我当亲妹妹。
我就这样拖着,心里想,等谢承安与十二公主成亲,夫人就愿意让我嫁出去了吧。
我不想留在府里当谢承安的妾室。我有时甚至不想活着。日复一日,住在锦绣楼里,仿佛自己没有活过,只是楼里的一件死物。
生辰那日,本是家宴,夫人突然有事离去,只剩我与谢承安。醒来时,与他有了夫妻之实。
我便和谢承安说,是我主动勾引。他果真厌恶我到了极致,非要让侯夫人把我送走,她没送。
我虽有猜测,却找不出任何蛛丝马迹。便向她告罪,说,这事不好爆出去,最好给我安排一个新身份,比如丧夫的小寡妇,把我送远些,给些财物安置就好。
她反倒说,既已有夫妻之实,就留在京中,她疼我,一定会想办法让我做谢承安的平夫人。我就算再蠢,也不会信。
夫人送来避子汤。我把汤吐了。
我不想留在侯府,这里没人待我好。
更不想做妾室,一心求宠,仿佛活着就是为了伺候男人,为争几分宠爱,低到尘埃里。
我那时心想,要是有孕,说不定能叫十二公主知道。驸马先有庶子,那肯定是不成的。运气好,我能脱离侯府。运气不好,残命一条,死了也无甚可惜。
上天眷顾,真有了这个孩子。
上元灯节,我早知谢承安与十二公主有约,故意求他带我出门。他素来心软,求得可怜些,事便成了。他装病,十二公主亲自探视。又在街上碰到,我听到十二公主喊他的名字,不知道多高兴。
我那天戴着面具,她应该没认出来。
她那日好像戴着一张猫脸面具,手里提着兔子灯,小心翼翼拉着谢承安的袖子,生怕旁人看不出他们的关系。
我亦想过自尽,却太不甘心。凭什么夫人毁了我的一生,却不付出任何代价?左右是要死的,我非要拼个鱼死网破。若是金钗能扎死人,我早就戳穿了她的喉咙。碎瓷片也藏了些,可我连布帛也划不烂。真不知,我这样没用的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她轻悄悄笑着,话音温柔婉转,仿佛在同心上人撒娇。
做梦都没想到,我竟也有命做郡主。好像一切都该到此为止,合该是皆大欢喜好结局。
谢承安以往觉得我心如蛇蝎、贪慕权势,却因为孩子要对我负责,时至今日,他像是动了真心。
莺娘声音小而轻,我听得很清楚。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