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哥哥毛遂自荐做我夫君 > 哥哥毛遂自荐做我夫君
错误举报

免费阅读(14)

    乔月神秘一笑说道:张姐姐,这批冷皂的效果与之前的皂区别非常大,效果也好了不止一星半点。再说了....
    饥饿营销,张姐姐听过吗?
    张娘子摇摇头,这是什么新词,她倒是不知。
    乔月给她解释了一遍,要想把价格提上来,这货源就不能太满,有时候得不到才最令人念念不忘。
    张娘子眼睛亮亮地直点头,乔月的意思她懂了,她眼珠转了转问道:不知下一批乔妹妹有多少,若是有客人定制,姐姐我好应对啊。
    乔月笑着点头,让张娘子拿纸笔来记下,张娘子依言照做,片刻后笑着道:这下姐姐我心里就有数了。
    乔月告辞了张娘子后背着包骑上小毛驴往书院的方向去了。
    耽误的时间有点长了,乔月到的时候便见到周勤在大树下走来走去,不时地抬头看向这边,似乎有些着急的模样。
    周大哥,不好意思,我来迟了。乔月打了元宝一鞭快步过去。
    小妹,你可来了。周勤着急的面容放松下来。
    乔月四下看看问道:我三哥么,被夫子留下来了吗?
    周勤摇头,说道:彦之生病了,早起的时候说有些头晕,便留在家里休息,说是好些了就来书院。
    他又皱起眉头,这都正午了,彦之还没来,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是不是病情严重了。
    乔月一听苏彦之生病了也着急起来,她把午饭往周勤手中一塞,说道:周大哥,这些饭菜你吃了吧,我要赶紧回家一趟,告诉娘,一会我就去你家看看三哥。
    说完便翻身而上,喝了一声掉头就走,周勤追了几步大喊:你知道我家在哪吗?
    知道!三哥说过。
    第 22 章
    乔月飞奔回家告诉刘氏这个消息后,刘氏着急地恨不能立即出现在儿子身边。
    现在家里忙乱,刘氏和两个儿媳要负责十几人的饭菜和家里的卫生,一时之间也脱不开身。
    月儿你赶紧去看看三郎怎么样了?刘氏焦急地道。
    乔月点点头把背包拿下来递给刘氏,让刘氏收好里面的银子,刘氏把银票拿出来,又把背包塞进乔月怀中,这些银子你拿着用,家里现在不缺银子。
    乔月没有推辞,背上背包跨上驴背,娘,我会带三哥看大夫的,您别太担心。
    刘氏不放心儿子在别人家里,又说:要是周家不方便,你就带三郎去客栈住几天。
    要是银子不够就回来拿!
    知道了,娘!乔月应了一声驾着元宝离开了。
    周勤家位于元和村,离秋山村是有半个时辰的脚程,乔月骑着毛驴跑的飞快,到了元和村的时候才花了两刻钟的时间。
    沿路打听了一下周家的位置,乔月在村里绕来绕去终于来到了一户小院子前。
    一眼看去周家与苏家也差不多了,老旧的土墙小瓦院门看起来也是很多年前的了,木门已经落了颜色,风吹日晒的多了很多缺口。
    乔月牵着元宝上前敲门,没没关,一用力就被推开了。
    她把元宝拴在门边的树桩上,喊了一声有人在家吗?抬脚走了进去。
    院子里静悄悄的没有人应声,乔月又喊了一声,听见一个男人应答的声音。
    谁呀?一个约莫四十岁的男人拄着拐杖走了出来,他皮肤黝黑,身材微瘦见乔月站在院子里疑惑地打量她一下,姑娘,你找谁?
    乔月微笑礼貌道:是周大叔吧,我是苏彦之的妹妹,我来看看他。
    周忠哦了一声指了指正屋里面说道:啊,来找三郎的,他在里间。
    乔月道了声谢赶紧走了进去。
    吱呀一声,房门被轻轻推开,三哥?乔月喊了一声。
    屋中没人应答,乔月抬脚走了进去。
    简陋的房间里只有一张床一个书桌和墙边放置的一个大衣柜,三哥。乔月提高了声音喊了一声,往床边走去。
    唔,咳咳!床榻上昏睡的苏彦之朦胧中听见有人叫自己,想要应声,喉咙里却火烧火燎的根本发不出声音。
    三哥,你怎么样了?乔月赶紧走了过去,只见床榻上的苏彦之合着眼,双颊泛着不正常的红晕,嘴唇却是苍白无比。
    乔月一惊赶紧伸手去探他的额头,触手的高温吓了她一跳,三哥,三哥醒醒!乔月喊叫着。
    苏彦之费力地睁开眼睛,他感觉脑袋昏沉沉的,眼皮沉重,喉咙干痛,一开口喉咙被撕扯的痛让他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小、小妹?咳咳,咳咳!他咳得满脸通红,想要坐起来。
    别动,三哥你别动,躺着休息,我去给你倒点水。乔月伸手扶着苏彦之躺下,走到书桌便拎起茶壶倒了些水。
    三哥,喝点水。乔月端着水,小心地把苏彦之扶了起来。
    冰凉的水流进咽下去,缓解了干咳灼烧的喉咙,苏彦之呼了口气,哑着声音道:你怎么来了?
    乔月顺手把碗放在床头边的凳子上,中午我去送饭,听周大哥说的。她拉着薄被给苏彦之盖好,三哥,你好好休息,我去县里一趟给你抓点药。
    苏彦之虚弱地点点头,嗯,辛苦你了。
    不辛苦,你是我哥哥嘛。
    乔月跟坐在堂屋的周忠打了声招呼便往外走,迎面撞见一个戴着头巾挎着篮子的妇人。
    你是?周勤的母亲洪月芬疑惑地看着面生的乔月。
    周忠道:她是三郎的妹妹,来看看他。
    洪氏哦了一声,说道:三郎今天早上就不舒服一直在家躺着,本以为休息一下就好了,没想到还严重了,我赶着去山上挖了点草药想给他熬点水喝。
    乔月看着她手中的篮子,里面装了满满一篮子的车前草。
    乔月感激道:有劳婶子了,三哥他正在发着高热,我去县里抓点药回来。
    洪氏点点头,那你快去吧,病情耽误不得。她扬了扬手中的篮子,我先做车前草汁给三郎服用,缓解一下他的病情。
    哎,多谢婶子,我先去了。乔月应了一声走到门边骑上元宝飞奔离去了。
    来到药铺跟大夫说明了情况,大夫给她开了几剂药,说明了服用的方法,乔月用心记下。
    付了钱,出了药铺,刚跨上元宝的背准备往周家赶,却又想到了什么赶着元宝往集市走去。
    回到周家后,乔月赶紧找洪氏要了药罐开始煎药。
    看她忙里忙外动作麻利的模样,洪氏觉得乔月真是个不错的孩子。
    乔姑娘,累了半天喝点水吧。洪氏端着一碗凉茶递给乔月。
    乔月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多谢婶子。一仰头,咕咚咕咚喝了个底朝天。
    婶子,我哥哥这几天在你们多有打扰了。乔月拿着扇子扇火,不一会小火炉的火苗就旺了起来。
    洪氏坐在一边跟她说话,闻言笑道:哪里哪里,三郎平日多有照顾我们家周勤,不嫌弃我们家简陋前来借宿,我和他爹都很高兴。
    这是洪氏的心里话,她公公婆婆死的早,家里的劳动力只有她和周忠,后来生下了周勤,家里的重担就全部压在了周忠一个人身上。
    一家人省吃俭用地供周勤读书,儿子争气十几岁就考上了秀才。为了让儿子有更好的资源,周家夫妇卖了家中好几亩薄田勉强凑够了银子送周勤进了天文书院。
    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家中贫穷,周勤没钱买纸笔只能捡旧的用,平时练字用的都是水,就是为了省点纸。
    十几岁的少年正是吃饭长身体的时候,周勤却每天食不果腹,在书院饿晕过好几次,怕他们担心从没说过。
    而家境同样贫寒的苏彦之却一直都默默帮助着周勤,分给他饭吃,教他功课宛如兄长一般。
    周勤与苏彦之的事情他们都不知道,还是上次苏彦之昏迷生病,周勤自责不已才跟他们说了这件事,后来苏家农忙,周勤请了好几天假去帮忙,算是小小地报答苏彦之一次。
    后来又听周勤说苏彦之的妹妹,每天送饭都会给他带一份,还买包子给他吃,周家夫妇对苏家人更是感激了。
    在听到苏彦之因为家中盖房子要来他们家借宿的时候,周氏夫妇是打心眼里欢迎的,洪氏都想好了,家中虽然困窘但是一定要把苏彦之照顾好,为此,她特地跑了一趟娘家求着母亲借来了二两银子用。
    自己人吃粗面喝稀饭可以,但是对苏彦之周家夫妇的想法都是一样的,一定要给他吃饱吃好。
    没想到苏彦之在来的当天竟然带了一包大米和一袋白面,还买了几斤梨给她说是送给长辈的礼物。
    洪氏没想到苏彦之不仅为人热心仗义,就连礼节也这样优秀,知道他们家的情况竟然来吃食都带了,这样贴心真是让人很难不喜欢。
    想起自己那个毛躁的儿子,洪氏总是多叮嘱他要和苏彦之多学习,能帮助人家的地方一定要帮助,直说的周勤以为苏彦之才是她的亲儿子了。
    等待熬药的时候,乔月出门把放在院子里的一个筐拎进了厨房。
    乔姑娘,这是什么?洪氏问。
    乔月把东西倒在地上,端来一个小板凳坐着,回答道:这是芦苇根,有清热去火的功效,刚才我路过村上一片湖泊见有很多芦苇便采了一些过来。
    哦。洪氏点点头,这应该是给苏彦之用的,那要怎么用呢?煮水喝吗?
    她学着乔月的样子把芦苇根清理干净,乔月道:煮水,用这个水来煮粥给三哥吃。
    生病的人最是没胃口,吃点易消化的粥类就挺好,把芦根水放进去能达到一些辅助治疗的效果。
    这芦根是以前的农村人家常用的,小时候乔月感冒发烧,爷爷都会著芦根水给她喝,家里也常备了很多干芦根以备不时之需,而且芦根茶还可以治疗因肺热,胃热所引起的口臭问题,芦根茶虽然性寒,但味甘有力,也有生津止渴的功效,最适合夏天饮用了。
    洪氏听得一知半解,但也知道这是个救急的方子,询问了一下要怎么挖如何保存后,她决定有时间也去挖一些晒干放在家里以备不时之需。
    三哥,喝药了。
    乔月端着凉的差不多的药汤走进房间,苏彦之喝了车前草药汁烧的没有那么厉害了,见乔月进来他扶着床框坐了起来。
    多谢。苏彦之伸手接过药汁,触手便知道是正适口的,心中微微一动,看着晃动的褐色药汁,他皱着眉一鼓作气地喝完了。
    三哥,给。乔月突然伸手,掌中的一个小纸包上放着几块黄褐色的饴糖。
    给我的?苏彦之微微一愣,他已经不是怕苦的小孩子了。
    乔月皱皱鼻子,笑着道:药太苦了,吃个糖就好了。说完不待苏彦之拒绝,把小纸包塞进了他的手中后端着空碗,交代一声让他好好休息便转身出去了。
    苏彦之看着房门被关上,乔月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中,他低下头盯着手中的小纸包。
    糖啊,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吃过了。
    作者有话说:
    第 23 章
    傍晚,乔月说要带苏彦之去县里的客栈住,苏彦之生病乔月不放心要照顾他。
    洪氏听后强烈拒绝了,让乔月不要花那个冤枉钱,再就是苏彦之本就感染风寒,这再上路被风一吹万一病情更加严重怎么办。
    还是在家里住着吧,房间里有两张床,待会我换一床干净的被褥,晚上让周勤去隔壁牛大爷家借宿一宿就是了。
    洪氏见乔月面露迟疑,又说:难道小月姑娘嫌弃婶子这地方小,太简陋了,住不习惯?
    乔月连忙摆手,婶子说的哪里话,只是怎好委屈周大哥,他明日还要去书院。
    洪氏笑呵呵道:嗐,哪有什么委屈的,他与牛大爷关系不错小时候经常去他们家玩,前几年牛大娘去世了,他们二老膝下又没有子女,只剩牛大爷一人也孤孤单单的,周勤那小子去玩牛大爷是很开心的。
    洪氏极力挽留,还说晚上要做她最拿手的饼给乔月尝尝,盛情难却,乔月便答应下来了。
    周家离县里要比苏家要近一点,太阳还没完全西沉,周勤背着包袱回来了。
    周大哥。乔月妹妹。二人互相打了声招呼。
    周勤吸了吸鼻子道:娘!您在做葱花饼吗?好香啊!他探头在厨房的窗户看。
    洪氏手上还沾着面粉,笑道:就你鼻子尖。炉子上的煎饼发出葱香味,洪氏放下手中的面团走过去把饼翻了一面继续煎。
    嘿嘿,我最喜欢娘做的葱油饼了,是最好吃的!周勤笑的见牙不见眼,他用力吸着鼻子,葱油饼是他最喜欢吃的食物的,家里贫穷很少吃白面,这葱油饼也就逢年过节吃一点。今天能吃到,想来是沾了乔月和苏彦之的光了。
    乔月也在帮忙,灶台的两口锅一口在煮粥一口锅则是在烧洗澡水。
    炉子上的平底锅里油被烧得滋滋作响,洪氏翻看着待饼子煎的两面金黄的时候,转身走到橱柜前从里面拿出一个小罐子。
    乔月走过去,见她用勺子舀出里面的东西抹在葱油饼上,这是什么酱?乔月弯腰闻了闻,似是黄豆酱似是蚕豆酱的味道,很香。
    洪氏道:是我自己胡乱做的酱,好几种酱混合在一起。这这么一小罐的酱用了半斤油,可把她心疼坏了,只有家里来重要客人的时候才会拿出来,拌饭、拌面条抹煎饼都非常好吃,这是隔壁牛大娘在世的时候教她做的。
    乔月点点头,被煎饼的香味吸引了,葱香混合着酱香的味道,让人闻着食指大动。
    洪氏把葱油饼夹起来放在案板上切成小块,夹了一块给乔月,有些紧张地看着她,尝尝看怎么样?
    乔月接过来咬了一口,入口第一个感觉就是外壳很酥脆但是厚薄不一,厚的地方饼子没什么味道,薄的地方又脆又香,而饼子最好最好的当属这个酱了,香香辣辣,咸淡适中,乔月尝到就感觉很惊艳。
    好吃。乔月点点头肯定道,洪氏顿时放松下来,微笑着道:好吃就好,周勤最喜欢吃这个饼了。
    她擀好手上的饼,在平底锅中刷上一层油,把饼放下去开始煎。
    乔月觉得洪氏做的这个饼味道非常好,尤其是这个酱,而且她在县里吃到的煎饼味道比这个差远了。
    但是洪氏这个饼还是有一点问题的,饼子的厚薄影响到了整体的味道,再就是饼子没有分层,也会有影响。
    婶子,这饼子是用凉水和面的吗?乔月问。
    洪氏点点头,是啊。乔月看着她做最后一个面剂子,柔好后包入香葱,再用擀面杖擀成一张薄饼。
    吃晚饭的时候,乔月把粥和饼子给苏彦之送去了房间,周勤把厨房的小桌子搬到了院子里,说是在外面吃凉快。
    洪氏切了一碟子饼让他给牛大爷送去。
    小月姑娘,多吃点。洪氏又夹了一筷子饼放在乔月面前的小碟子上,饭菜简陋,招待不周了。
    乔月摇头道:婶子哪里话,是我兄妹打搅你们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