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七零年神医吃瓜日常 > 七零年神医吃瓜日常
错误举报

-词酒格格党(85)

    怀孕之后不适宜久坐,纵然她的身体素质已经远超常人,久坐之后依旧会感觉到腰酸腿乏。
    蒋芸决定把避难所里的物资都压一压,实在不行就将种植模块和畜牧模块给关停一阵子,反正她现在也不愁吃穿,手头的存款也攒了不少。
    不敢奢望同世界上最有钱的那批人比,能保证自己的生活可以经受得起一些风浪,已然差不多了。
    蒋芸打算把黑市计划搁浅。
    这么一搁浅,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捡起来,怀孕期间是不可能的了,生娃之后得白天黑夜地带娃,等娃长大之后估计就好多年后了,谁知道那时候会是什么样的世道?
    说不定她那会儿就凭借白梅霜这些实现了财富自由,才不需要去黑市上赚钱来实现小目标。
    不过目前来说,蒋芸还没有关停种植模块和畜牧模块的打算,一来是避难所的仓库还有不小的盈余空间,二来是粮食多了不愁,万一哪里再像赶海县一样遇到了饥荒,她说不准还会再拿着粮食去应急一波,钱不会少赚,还能帮助那些遭灾的人活下去。
    她心里盘算着这些,把屋子里里外外收拾了一遍。
    打扫完之后,她拎上车锁钥匙去找同样在收拾屋子的孟嫂子,嫂子,去市里不?买点粽叶和软米,再去补充点粮食吃喝。
    孟嫂子瞅了一眼规规矩矩在家写作业的孟华东,叮嘱说,华东,你别一直都学习,学累了出去转转,跑两圈儿,找你的同学们玩一会儿。
    孟华东头都没抬,知道了语气中满满都是不耐烦与敷衍。
    孟嫂子无奈地摇头。
    等两人骑上自行车出了家属院,蒋芸才问孟嫂子,你家华东这是沉迷学习无法自拔了?
    对,可能是你给画的饼太大太香了,他现在跳着学。主动把学校里发的书看完之后,央求着老孟去给他借了高年级的书,回来在家自学。遇到不会的就问老孟,老孟要是拿捏不准的,他就拿去学校找老师。
    因为这个事儿,我又被叫家长了子弟小学的老师说,要是照这么下去,能给华东安排跳级。你说他按部就班地上多好啊,早早跳完级,往后没书念了该咋办?他去同高年级的学生一块儿念,会不会遭人欺负?
    蒋芸觉得孟嫂子就是想太多,受没受欺负,你多关注一点不就行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你少操那么多心。操心有啥用?人家的路是自己走的,决定是自己做的。当初人家不想学,你和孟大哥逼着人家学,人家听进去了?听你们话了?
    你家华东是个又倔又犟的性格,人现在认准了想学习,你就由着他学,可别拖人后腿。大不了早早跳级学完,让孟大哥给塞进军校去,出来混个技术兵当当。
    说起这个,孟嫂子越发心塞了,人家才不!我和老孟试探过他的口风,人家就认准了要学什么陶瓷,不就是玩泥巴吗?我和老孟只是提了一嘴让他长大之后进军校当技术兵的事,人家连敷衍都没敷衍我俩一下,直接就给拒绝了。那兔崽子认准的东西,怕是改不了。
    也说不定呢,未来还长。说不定哪天他有了喜欢的小姑娘,人家希望他做个大英雄,你家儿子就放弃自己的梦想,屁颠屁颠去成为人家小姑娘的大英雄了?我们都是那个阶段过来的,哪有什么决定能一直坚持下去?过两年可能就忘光了。
    孟嫂子这下得到了宽慰,可是一想到自家儿子将来就算不想玩泥巴,也是因为有了喜欢的人还被心上人劝着改变了主意,而不是她这个巴心巴肝地老母亲,她心里就一阵酸味儿。
    到了渠州市中心,蒋芸和孟嫂子采购了一番,时令水果买了不少。
    蒋芸原本打算买菜的,可孟嫂子不让,理由是她在家属院里开垦的那个小菜地里种的菜根本吃不完,让蒋芸吃的时候直接去地里薅就行蒋芸只能多买了一些孟嫂子那块小菜地里没种的菜,打算回去之后就分给孟嫂子一些。
    总不能白拿人家种的菜。
    不管是什么关系,都不能一直都一味地索取,不然迟早会崩掉的。
    买了十斤的软米,称了二斤粽叶,蒋芸与孟嫂子的采购目标完成,又在百货大楼里转了一圈,孟嫂子买了两匹米色的棉布,打算给她和孟华东做两件衣服穿。
    蒋芸想了想,也买了两匹纯棉的布,打算回去之后给肚子里的娃准备上小被褥和小衣裳穿。
    先按照织造模块中的婴儿推荐尺码做两套,多余得等孩子生下来之后,利用扫描过的穿衣尺码,比照着稍微大半码的标准去做,一来是小孩长得快,二来是小孩不喜欢穿太贴身的衣裳,宽松些的衣裳更利于小孩活动与成长。
    白川一天都不在家,蒋芸关上门实在懒得自己动,把买来的原材料一并交给云厨去弄,选了三种口味水果馅儿的,红枣馅儿的,还有猪肉虾仁馅儿的。
    云厨的手艺,蒋芸信得过。
    哪怕白川一提起咸口的肉粽就满脸拒绝,她也打算试上一试。
    连榴莲都被云厨给征服了,肉粽还能难吃到什么份儿上去?
    蒋芸设定好选择的口味之后就去睡觉了,等她一觉睡醒,云厨已经把粽子蒸熟了,而且已经放凉。
    蒋芸剥了一个肉粽吃,猪肉加的不多,但猪油的香味已经将粽子整体都浸满了,再加上粽叶的清香,里面还有约莫有成年人小拇指大小的虾仁,味道层次分明,好吃得紧。
    趁热打铁吃了两个水果粽与红枣粽,蒋芸把这些粽子装进锅里,打算再蒸上一遍。
    总得飘飘味儿,别人才不会心里犯嘀咕。
    不然难免会有人心里问,蒋芸你都没蒸粽子,怎么就吃上了?你从石头缝里抠出来的?
    把三种口味的粽子分开装到不同的锅里,端到外面的铁皮筒子炉上蒸上,她怕自己这画蛇添足的工序影响到粽子的口味,打算一锅蒸个二十分钟就收手。
    蒸粽子的这段工夫里,蒋芸给自己冲泡了杯牛奶,捧了本书躺在摇椅上看。
    穿堂风吹过屋子,把门口那稍微一蒸就飘出来的粽香味吹满家属院。
    孟嫂子原本还在家里午睡,这是她生病之后养成的习惯,睡着睡着就闻到了那勾人的粽香味,她问还趴在桌上看书的孟华东,华东,你出去看一下,是不是你川婶儿已经蒸上粽子了。
    孟华东吞咽了好几口口水,没好气地说,不用看,我刚刚都去看过了,就是川婶儿在蒸粽子。妈,你能不能积极一点,你看看川婶儿,和你一起买的粽叶,人家都快能吃上了,你还粽叶是粽叶,米是米呢!
    孟嫂子老脸一红,你觉得你川婶儿好,那你去问问你川婶儿,要不要干儿子?你去认她当干妈去!看人家要不要你?
    蒋芸端着九个粽子走了进来,你儿子还是你自己留着吧我做了三种口味的粽子,你们都尝尝。想吃就再找我拿。我去给苗二妹和师娟送一些过去,答应给她们俩了。
    孟嫂子总有一种背后说人坏话被抓包的心虚感。
    她拆了一个粽子,见里面包的是各种水果,惊讶道:还有这种吃法?她用刀切了一小块下来,大块地给了孟华东。
    放到嘴里尝一尝,水果的香味与米香味混在一起,甜味儿并没有太过浓郁,与粽叶的清香混在一起,反倒是让整个口感都升华了不少。
    她又拆开一个粽子,是猪肉虾仁的,再切一小块尝尝因为她从小到大都吃咸口的,所以这个猪肉虾仁粽子在她这里更加分。
    华东,尝尝你川婶儿做的这个咸口粽子,比妈做的好吃。
    孟华东低头翻了个白眼,这还用得着说吗?川婶儿做什么不好吃?
    孟嫂子一噎,懒得同自家兔崽子计较,她又从另外一小堆粽子捡出一个来,扒开尝了尝,枣香浓郁,突然就有点懂北方人为什么喜欢吃这种粽子了。
    尝了三个尖儿,孟嫂子就饱了,她把剩下的那些大块儿的都放到了孟华东碗里,说,好吃你就多吃点,吃完接着吃妈做的不好吃的。
    孟华东看着碗里那几乎每个都只是少了一个边边角角的粽子,拧着眉问孟嫂子,你都留这么多,我哪能吃的完?你就不能吃一个扒一个?
    吃不完就放着,有你爸回来吃,你操什么心?年纪轻轻还管起我来了?
    怼了自家兔崽子两句,孟嫂子总算不再闷气了。
    任谁被自家儿子给嫌弃了,心里会舒坦呢?
    等孟有为回来的时候,摆在他面前的就是一碗被吃的乱七八糟的粽子拼盘,三种口味的粽子放在一起,闻着味道还诡异得不差,就是看着略微有点糟心。
    另外一边,蒋芸给苗二妹和师娟送去粽子后,遇到了收发室的小王。
    收发室的小王看到蒋芸就好像看到了光一样,嗖地一下从老远就跑了过来,喘着气说,白嫂子,有你的信,三麻袋的信!
    蒋芸:???啥时候描述信的量词都变成麻袋了?
    她跟着小王去了收发室,一看,嚯,还真是三麻袋,而且是捆得扎扎实实的信。
    再看一下寄信地址《百姓文艺报》编辑部,蒋芸心里隐隐有了猜测,该不会是她的风雅颂马甲圈到的粉丝给写来的信吧!
    有板车吗?我拎不走这么多的信!
    收发室的小王道:嫂子放心,我喊人给你送到家里去!
    作者有话说:
    三更送上,明天继续。
    133.社死(1) [V]
    这三麻袋信扛回家里,蒋芸拆开其中一袋,特地洗了洗手,找到那封《百姓文艺部》编辑部给她写的说明信,拆开看完之后,明白这三麻袋信是怎么来的了。
    是她那两本已经刊印在《百姓文艺报》上的书的读者写来的,《百姓文艺报》编辑部不敢替她做决定,就将这些信全都打包寄了过来,还建议蒋芸挑几封信回一回。
    蒋芸看了那近千封信,脸上的表情有些凝重。
    一天回五封信,这都得回六个多月吧邮票钱得搭进去多少?
    她不用干别的工作了?
    蒋芸翻开一封信,从头到尾通读了一遍,没什么中心思想,更像是来找她谈心的,说是从那两本小说中得到了治愈。
    再翻开几封信,内容大概都是相同的,都是写自己刚下乡时的苦与无奈,有人还说自己几度动了轻生的念头,看完《麦田里的曙光》和《雪原上的太阳》之后,深受鼓舞,决定放下过去以及那些奢望,认真过好当下的生活。
    这些信看得蒋芸心里也很是温暖。
    当然,难免会有一些偏激分子,特地写信过来找茬的。
    蒋芸压根不会为这些素未谋面的人生气,千人千面,何必为了千里之外不知道长什么丑样的麻瓜憨批动肝火?
    直接把这封信丢进避难所里,回收成纸纸纤维,等攒多了做成笔记本,还能用来记笔记,就当是废物利用了。
    也有一些人特地写信来教蒋芸怎么写作,怎么构思故事的。
    蒋芸看完之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说实话,糟粕巨多,她想给这人回个信,信里就写四个字你行你上,可是又觉得这些信压根不值得她回复,白白浪费一张邮票怪可惜的,还是直接回收成纸纤维废物利用好。
    遇到那些字里行间都是拳拳真心的信,蒋芸看得认真。
    遇到那些要么挑刺要么抬杠要么没事找事的信,蒋芸大致扫上一眼就回收了。
    犯不着别人当着你的面放个屁,你还凑上去仔细闻一闻到底有多臭。
    看了约莫有两个小时的时间,蒋芸将那一麻袋信给拆完了,她在笔记本上将一些打动到她的点记下来,还单独记下了一些人在信中的心理求助,决定等所有信都看完之后,理理思路,给《百姓文艺报》再投一篇文章,用文字来回答这些人的疑惑,帮这些人宽心,抚平心中的遗憾与伤透。
    蒋芸打算继续走治愈路线,把自己这个风雅颂的马甲稳稳立在治愈人设上。
    此刻的她浑然忘了刚投出去没多久的那本《北大荒的告别》究竟有有多么的致郁。
    白川执勤结束,回来后就见蒋芸还坐在那里拆信,他嚯了一声,问蒋芸,哪儿来的这么多信?都是追求者?语气中有一丝几乎不可查觉的酸味。
    蒋芸翻了个白眼,读者写来的信,寄到编辑部去了,编辑部整理了一下都给我寄过来了。你也帮我看看,要是指点我写作的,或者是骂我的,都挑出来放到一边,我不想看。别的信留下,我看一遍仔细想想该怎么回。
    粽子包好了,甜的咸的都有,包了不少,你要是想给你战友们送温暖的话,就去送几个。在外面炉子上放着呢。
    白川坐到蒋芸的跟前,真就开始帮蒋芸拆信了。
    他想看看这信里究竟有什么内容?好奇得不行。
    看了不到五封信,白川的脸就绿了,咋还有这么傻蛋的人,都没见到你什么样子,就在信里示爱了,说是被你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还问你愿不愿意交个朋友!我交他个大头鬼!
    蒋芸:???
    她瞅了白川一眼,这点小事还值得你去生气?你不是挺会的吗?我都从你身上学到了,不主动,不拒绝,不回应。他想交个朋友是他的事,好好想着呗,我又不是非得答应。之前我还看到有人写信说想交笔友呢,我看她文笔不错,那封信写的很有分寸,打算单独给她回一封信。
    白川感觉自己不仅脸绿,脑袋都绿了,男他还是女她?
    女她,我看信的地址,是在西北一个农场里寄出来的,感觉可能是高级知识分子。她说我的信给了她勇气与力量,她还鼓励我说要多帮知青们打气,我们都会有光明的未来。可能是高考取消之前的语文老师,甚至是大学里的老师。
    白川这才松了口气,女笔友没啥问题,男笔友就算了,男人没一个好东西,说是想交个笔友交个朋友,其实就是拐弯抹角地套近乎,崩搭理他们!
    你这是把自己也给骂进去了?
    白川黑着脸不再看那些信了,站起身,闷闷地说,我去吃粽子。
    蒋芸笑着摇头,真是一个醋坛子。
    很多信都没法儿细看,尤其是有些信,开头就含妈量极高,还有些信的爹味特别重,上来就是说教,蒋芸觉得这些人可能得去看看脑科或者是精神科。
    隔天上午又看了一上午,寄来的所有信都看完了,蒋芸留了两封特别打动她的信,其它的都收进避难所里回收了。
    回信的事情还需要再好好想想,蒋芸不想写的太直白。
    她的初步打算是写一首诗歌,去号召大家拥抱现在,相信未来,可如何遣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还需要再好好琢磨琢磨。
    倒是白川,晚上互动的时候明显就卖力了许多,颇有一种报复的意思。
    怪小心眼儿的
    端午假期结束。
    《百姓文艺报》的编辑部内,好几个编辑围着一摞手稿争相传阅。
    主编孔德芳说,这是风雅颂最新投来的稿件,我假期内熬了两个通宵看完了。感觉和她之前写的两本不太一样,之前那两本看着特别鼓舞人心,这本看完之后,我却沉默了好久,晚上连觉都睡不着,隐隐约约还有些后怕。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