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古代种田奋斗史 > 古代种田奋斗史
错误举报

方瑜-格格党(9)

    之前是孩子太小,抱着吃饭会哭闹,现在大了一些,抱着吃饭也没事。
    陈如松主动接过来,我来抱吧,我喝酒,单手也行。
    杨稔亲昵地将儿子交给丈夫,那就辛苦你了。
    见状杨母也不再说什么,她去厨房端了一碗鱼汤过来,里面是鱼头外加几块少刺的鱼肉。
    这是特地留给你的,你还要喂小景,多喝点鱼汤,补一补。鱼头吃了更聪明,杨母每次都把鱼头给女儿吃。
    好啊。杨稔欣然接受亲娘的好意。
    看着大姑姐那一碗装满肉的鱼汤,李氏嫉妒地眼睛都红了,一个出嫁了的赔钱货凭什么吃这么好,出嫁了就是外人了,婆婆这个拎不清的,胳膊肘还往外拐。
    在她想这个的时候,桌上的鱼肉已经被夹得差不多了,李氏赶紧去夹,只夹到一小块鱼肉,没吃到多少肉的她心里对杨稔更是愤恨。
    只是她刚嫁过来不到两月,公婆又都不怎么满意她,再嫉恨也只能忍下。
    爹,娘,那玉米你们自己也要吃,不要总想着给孩子吃。杨稔告诫爹娘,这是她孝敬爹娘的,要是爹娘都没吃算什么事。
    杨父连连点头,放心吧,会吃的,我跟你娘都吃。
    女儿女婿的孝敬,他当然得接受,嘿嘿。
    好,还有这鱼肉。杨稔夹了一块好肉到杨父碗里,又夹了块到杨母碗里。
    接着道:既然是孝敬爹娘的,这鱼你们好歹也吃点。
    女儿这熨帖的做法,杨父杨母心里暖暖的。
    好,好,吃。杨父乐呵呵的点头。杨母也满脸笑意。
    见爹娘接受了,杨稔也笑了。
    没再说什么,开始喝汤。
    香喷喷的鱼汤,十分有食欲,杨稔小口小口地喝了起来,有几十年厨艺的杨母手艺自然不差,鱼汤非常可口,她喝得尽兴。
    夕食结束,杨母将两个竹篓拿了过来,再过些时辰天就要暗了,我跟你爹就不留你们了,趁着天亮回去。
    好,那我跟如松就先回去了,你们平时注意身体,不要太辛苦了。杨稔叮嘱道。
    杨母点点头,放心,我们有分寸,你生辰那天煮几个鸡蛋吃,吃点好的,我跟你爹就不过去了。她跟当家的都过去,几个小的自然也会过去,粮食都不知道吃多少去,女儿前阵子建房耗了不少粮食,可不够他们耗的了。
    杨稔抿唇,我知道的,娘你也放心,我跟如松能把日子过好的。
    我放心的。杨母笑着应道,女婿抱着外孙,她便将两个竹篓递给女儿。
    其中一个竹篓里有个小布袋,杨稔疑惑了,娘,这是什么?
    给你带了点花生,今年刚扯的,新鲜好吃。杨母神色自然道。
    花生?杨稔笑笑,我种了的,娘你还拿给我。
    有就不能给了,洗干净煮得熟透了的,你直接吃就行。杨母接话。
    一点花生,还是自己喜欢的熟花生,杨稔没有拒绝,行吧,还是娘疼我,那我回了。
    去吧。杨母轻声回应。
    回到家,杨稔拿出布袋打开一瞧,花生里面藏了不少鸡蛋。
    第16章 买肉
    娘还真是疼你。看着那数量不少的鸡蛋,陈如松感叹道,还有那花生还给媳妇煮好再给。
    便是他娘偏疼女儿,也只是在他姐回来拿东西不怎么阻止,主动拿还是少,当然,或许他爹不允许。
    媳妇她爹娘都疼她,不过媳妇跟他姐不同,媳妇是懂得感恩的,他姐那个白眼狼天天就知道从娘家拿东西,逢年过节要送礼来都是最敷衍的,不仅自己没出多了,还得往回扒拉不少。
    是啊,娘怕我不接,还只说是花生。杨稔心里酸酸的,爹娘总是补贴她。
    同床共枕两年多,陈如松很了解媳妇,看她的脸色,就知道她的情绪,感动又愧疚,怕是马上就要落泪了,连忙哄人。
    今年过年,媳妇你给爹娘做一身衣裳,等明年鱼多些,咱们多给爹娘送几条。
    杨稔情绪好转了些,笑着点头,好,你别心疼就好。
    看你说的,我怎么会心疼。陈如松乐道。
    八月二十六,是杨稔的生辰。
    八月二十五这天,陈如松就开始计划怎么给媳妇过生辰。
    荷包蛋要煮五个,媳妇在娘家时,生辰是吃两个的,嫁给他,之前是没分家,不能好好给媳妇庆祝,现在有条件了,自然不能让媳妇过得还不如在娘家。
    只是家里没什么稀罕东西,就鸡蛋是农家最普遍的营养品。
    再去镇上割了肉,晚上开顿荤,这生日在他们这算过得不错了。
    但陈如松还是怕委屈了自己媳妇,早上吃饭时,认真问道:媳妇,有没有什么想吃的菜?一年就这一天,想吃点什么不要顾忌。
    在娘家,杨稔每次生辰都有两个荷包蛋,有时候家里宽裕些会割半斤肉庆祝,要是不宽裕,则是让她吃上饱饱的大米饭,香喷喷的能稍微治愈一下她吃不到肉的悲伤。
    平时每顿饭都是估计了量的,每个人能吃上八分饱是相当不错的了,一般就是七分饱,粮食都是吃紧的,只有生辰当天能吃撑。
    而嫁到陈家未分家那两次生辰,只是早上多了个鸡蛋。
    分家后的第一个生日,嗯,杨稔想过得好一些,虽然说他们在存钱给儿子念书,可也不能时时刻刻对自己苛刻,自己也是要顾着的。
    想到从前一直馋的兔子肉,杨稔有了目标。
    我想吃兔子肉,你去山底下那些猎户家问问有没有打到兔子,风干的也行,之前我爹买过风干的兔子,价钱是猪肉的两倍,但是比猪肉好吃。
    说着,杨稔有些期待,也开始馋了,不由得咽了咽口水。
    兔子肉她只吃过一次,还是风干的,猎户打猎物,有时来不及卖便会直接风干,还有冬季时会特地风干,在年前到镇上卖出,赚些过年钱。
    杨父有一年便买了一只,风干的兔子肉肉质紧实,味道鲜美,杨稔吃过一次便难以忘怀。
    只是兔肉好吃,价格自然不便宜,是猪肉的两倍,若不是那年杨父编制的一个精致竹篮卖出了好价钱,杨父是不会买的。
    只是好事难得,之后杨家日子一直平淡,不好不坏的,杨稔也就再没吃过兔肉,这次男人一说,她马上就想起了它。
    陈家村距离大山不算很远,但也不是太近,从陈家村走到大山底下要一个多时辰,中间还夹杂着好几个村落。
    大山虽然危机四伏,但山底下还不算什么,身手好的猎户是不怕这些的,大多在山底下安家,方便上山打猎。
    陈如松没去过猎户家买猎物,毕竟打来的要比养的贵,猪肉算是肉类最便宜的,大家要吃肉都是去买猪肉,鱼虽然看起来比猪肉便宜一些,可大多数鱼的鱼刺不少,容易卡喉,且吃起来没有猪肉那么解馋。
    不过媳妇既然想吃,他当然不会拒绝。
    我吃完夕食,叫上大头跟我一起去问问。大头是他同族中玩得最好的,也是最健壮的,自己也是身强体壮的,两个人应当安全些。
    毕竟是去猎户家,要注意一些,万一人心怀不轨怎么办,还是多些防备的好。
    虽然以他是陈家村陈家人的身份,人家会有所顾忌,毕竟族人有在朝为官,是有人撑腰的,可谁知道有没有蠢的人。
    说到要带人一起去,杨稔知道男人是担心安全方面,防人之心不可无,有些防备是应该的。
    你就问一下,要是没有就回来,不要执着。杨稔嘱咐道,就怕男人不想让她失望,问了个遍,最后高价买了回来,她虽然想吃兔肉,可也不想吃亏。
    行。陈如松点头。
    宜早不宜晚,吃过早饭,陈如松便去了好友大头家,大头大名自然不叫大头,只是小时候,在一众同龄人中,头比较大,得了个大头的绰号,一直到他成亲生子大家也还是这样叫他,基本就是一辈子的绰号了。
    陈如松约好了同伴,问好了猎户的位置,便出发了。
    路上,大头朝好友揶揄,如松,你可真疼你媳妇,她说要吃兔肉,你就去猎户家买。
    陈如松自然地点头,当然,我们可是要过一辈子的。
    他跟媳妇注定要在一块生活几十年,夫妻和睦才是最好的。
    大头点点头,表示理解,他也是个疼媳妇的。
    你只买一只兔子吗?难得来一趟,我打算看看猎户打到了什么,挑上几只。大头家里几十亩田地,又不用供养读书人,家里还算宽裕,又是两兄弟,也不用担心分家后日子过得困难,在吃上面也就舍得许多。
    当然不止,来一趟,来回两个时辰就买一只兔子也太亏了,我要多买几只,反正我媳妇爱吃,这东西也没贵到离谱,其它的猎物也看看,价钱合适也买些。
    他怎么可能只买一只,媳妇都那么想吃了,他当然得多买几只。
    两人一路说着话,路途仿佛没那么遥远,一下子过了好几个村庄。
    如松,你看看走哪条路?两条都是往大山方向的,大头不太清楚路线。
    这......陈如松也不确定了,村里老人只说朝着大山中间的方向一直走就是了,可这两条都是中间。
    第17章 买了
    陈如松冷静下来,好好想了想。
    又低头看着两条路,发现左边这条路走的人少,脚印不多,右边看着历史比左边久。
    猎户的住处他小时候就听说了,怎么也不会是新来的,走右边试试吧。
    想到此,陈如松不在纠结,我们走右边,这也没有很远了,要是不对咱们再返回来便是。
    也是。大头想想,也是这个理。
    两人走了接近一刻钟,就看到前面不少房屋,田地也有人。
    先去问问。看到人了,陈如松松了口气,走错也不怕,就怕走到荒无人烟的地方。
    走近,陈如松找了位老人问道:叔,你们这儿有猎户吗?
    你们是干嘛的?
    老人防备心还挺重,陈如松暗道,我们是前面陈家村的,想来买些兔子肉。
    哦,是买肉的。老人点点头,倒是少见陈家村的过来,一般是我们附近几个村子有时会来买,你们怎么想到走这么远来买?
    媳妇想吃,镇上没有兔子肉卖,县城只卖做好的菜,贵得很,这不,我就打算来叔你们村问问。陈如松实诚道。
    我侄子家有兔子肉,我带你们去。老人笑笑,了解来由,就开始为侄子拉生意,刚好侄子打了几只兔子,还没空去卖掉。
    行,多些您了。陈如松道谢,心想还好找对了,走了一个多时辰的路他实在不想再多走了,只想先歇一歇。
    三人没走多远,就是老人说的他侄子的房子。
    大力,在家不?有人来买肉了。
    陈如松发现,住在山脚下,这里的人都将门关得紧紧的,门墙也高高的,想是怕野猪或者其它凶猛一些的野兽出没吧。
    被叫做大力的出来开了门,笑着喊了声大伯。
    转而看向了陈如松二人,两位进来瞧瞧,你们想买什么肉?
    买兔子肉,要是有其他的肉也考虑买一些。陈如松回道。
    闻言,大力心里高兴,看来是个不小的单。
    行,你们坐会,我拿过来,大伯你帮我招待一下。
    好,你去就是。老人应下。
    两句话的功夫,大力回来,拿着一个大筐,放在桌上,这是我早上去打回来的,还新鲜着,兔子,野鸡,野猪肉都有,还有几只伤到一点,现在还活着的兔子和野鸡没拿过来,你们看看要哪些?
    看着这些死得透透的猎物,听到猎户说有活兔子,陈如松忽然萌生一个想法,不如买几只活着兔子回去养着?
    就像养鸡那样,每天关着笼子喂点吃的,想吃再杀,极好,或许还能生几只小兔子。
    活兔子怎么卖?天气热,我买两只活的,再买只死的,这样不用担心放久了会臭。
    活的贵一些,三十文一斤。大力报的是实价,他去县城卖要高一些,不过去县城麻烦,一来一回大半天都耗进去了,卖饭馆不划算,自己卖要的时间长。
    在自家卖,他打算便宜些。
    能养得活吧?别买回去养两天死掉了,那我还不如买风干的。陈如松询问道。
    能的,你放心,你买回去喂几片青菜就能活,要是伤到活不了多久的我就直接杀了。大力保证道。
    行,我就信你一回,除了这三种肉,没其他的了么?陈如松没再纠结兔子,转而问了其他,野猪肉比家猪肉贵,至于味道,在他看来,也差不多,鸡也是,家鸡就贵了,这野鸡更贵,他要想吃鸡直接杀家里的便是,没必要买,要是有新鲜肉类,买些才好。
    大力摇头,就是这些了,其余的不好打。
    行,风干的兔子有吗?陈如松心想,媳妇惦记的是风干的兔子,万一新鲜的兔肉不和胃口呢?还是两样都买保险些。
    有的,兔子繁衍快,我们猎户打到的最多的就是兔子了。要几只?我拿过来。
    两只吧,买半只新鲜的,两只风干的,再买两只兔子,一公一母的,配一对。天热,新鲜的肉不宜买多。
    好。大力应下。
    拿出两只风干兔子,大力开始算钱,风干的一只大概两斤多,七十五文一只,一共一百五十文,新鲜这半只一斤七两,二十五文一斤,给你算四十五文,活的兔子公的两斤一两,母的一斤八两,一起一百一十七文,全部一起总共算三百一十二文,买的多,便算三百一十文吧。
    陈如松点点头,询问伙伴,大头,你有没有要买的?
    买半只新鲜兔肉吧。大头对野鸡跟野猪也是不感兴趣的,只买了些兔肉,家里没分家,他也不好买太多,免得嫂子以为爹娘私底下补贴了他不少钱。
    好嘞。大力答的铿锵有力,一下子赚了三百多文,不用自己拿出去卖,当然值得高兴。
    买完肉,两人马上回家,猎户大力知道二人是走了一个多时辰的路过来的,又要走一个多时辰回去,送了两个人一人两块饼子。
    陈如松买的多不好拿,大力还慷慨的送了一个背篓。
    来时觉得路途遥远,回去却还没感觉就到家了。
    陈如松跟大头分开后,快步走回家。
    媳妇,快来瞧瞧。陈如松邀功似的。
    看这个表情,一定是买到了,杨稔高兴极了。
    凑过来看,好多呀,还有两只活的呢。
    是啊,难得去一趟,我想着就多买一些,现在天热,肉容易坏,就还买了两只活的,兴许养养能生出小兔子。陈如松解释道。
    很好,对了,这天这么热,肉放到明天就不新鲜,不好吃了,不如今天就把这新鲜的兔肉炒了吃吧。杨稔咽了咽口水,馋得很。
    行,这兔肉有一斤七两了,咱们炒好了送些给爹娘尝尝。分家后都没怎么孝敬爹娘,家里也是省着吃的,别说能有什么好的给爹娘。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