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古代种田奋斗史 > 古代种田奋斗史
错误举报

方瑜-格格党(10)

    好。送去老宅,也不知道公公婆婆能吃几块,不过杨稔转过念头,反正给他们了,他们吃不吃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第18章 还钱
    去猎户家买肉,来回是两个多时辰,加上在那待了一会,一起花了近三个时辰。
    回到家,还是晌午,陈如松就趁着时辰早,给两只兔子做了个笼子,让它们安家。
    晚上饱餐一顿,吃到了想吃的,杨稔满足极了。
    碗筷还是陈如松收拾的,看着人在厨房清洗,杨稔心情十分愉悦,她嫁对了人,即使丈夫甜言蜜语不多,可只要疼她,爱护她就行,踏踏实实的,那些好话都是虚的,真正行为上对她好才是真的好。
    出嫁前,她还挺忐忑不安,村里男人的德行是什么样,她也是了解一些的,一事无成,还仗着手上有些力气打媳妇,家里什么事不做,只知道压榨女人,她看着就恶心。
    还有很多被婆婆磋磨的,不管对不对,男人永远不帮,就是帮也是帮亲娘,跟着欺负自己媳妇,少有泼辣的媳妇压过了婆婆,才有好日子过。
    杨稔看着心里直发怵,在她娘为她找夫家时,自己大着胆子打听,还向她娘提出不少要求,幸好她娘疼她,没有盲婚哑嫁,在找到合适的男方时,带她见了,让她满意了才同意。
    至于她跟丈夫婚前,其实也没接触多少次,但是都觉得对方是自己喜欢的。
    婚后果然过得不错。
    八月二十六这天,杨稔吃到了五个荷包蛋,还收到了一个银镯子,都是丈夫的心意,她心里美滋滋的。
    早饭过后不久,杨母提着篮子过来了。
    娘你怎么过来了?不是说没空吗,而且她这只是小生辰,不需要这么重视的。
    杨母朝女儿笑了笑,今天刚好闲了,过来看看你,给你带了你喜欢吃的米糕。
    女儿嘴馋,她每次过来总是忍不住要带些好吃的过来,有的是亲戚送的,有的是专门叫当家的买的。
    娘,您留着自己吃就行,我是当女儿的,出嫁了没孝敬您多少,倒是还被贴补着。米糕好吃,杨稔爱吃,只是总不能一直被娘家贴补,何况现在大弟娶了媳妇,也要顾忌她的感受。
    像没分家前,陈香儿每次回家拿些东西走,她心里都是会介意的,以己度人,就算她也有拿东西回去,可比不上爹娘补贴她的,弟媳心里也不会高兴。
    就算弟媳大度,她也不能一直要着娘家的东西。
    杨母摇头,劝道:你是我女儿,我当然要疼你了,还分得那么清做什么,你放心拿着就是。
    那行吧,昨天如松去买了两只风干兔子,等会您拿一只回去,可好吃了。米糕杨稔实在馋了,也就收下,但是也不能白收。
    你怎么又买这么贵的东西,想吃肉割点猪肉就行,兔肉多贵啊。杨母心疼起来,女儿可是要送外孙念书的,怎么能这么花钱。
    那我想吃嘛,总不能为了小景,我就处处节省,那还有什么意思。杨稔不高兴,她就是喜欢吃。
    拿你没办法。女儿和外孙,杨母当然更疼女儿,为了外孙念书,而要女儿控制口腹之欲这事她做不出来,看来,她还得替女儿多打算打算。
    说到吃,杨母刚刚把用纸包着的米糕给打开了,看着诱人,杨稔忍不住拿起一块吃了起来,这米糕好吃,娘你也吃。
    好吃你就吃,本来就是拿给你吃的。杨母暗含欣慰。
    吃嘛。杨稔拿起一块,塞到杨母嘴边,杨母只好接下。
    吃了一块,杨母就不肯再吃,杨稔也没再吃,跟她娘闲聊着。
    在杨母回去前,强塞了一只风干兔子。
    生辰之后,很快就到了秋收,杨稔把儿子放在孩子半岁时她爹特地给外孙做的婴儿车上,将车子放在田边,给一个玩具让儿子玩着就行,她爹把婴儿车做的很结实,儿子在上面怎么闹腾也没事。
    安顿好儿子,她跟丈夫开始收割水稻,家里的田不多,几天就能完成。
    秋收是极为辛苦的,特别是男人,这时候是出力最多的,要被谷子,一麻袋七八十斤,来来回回好多趟,天气炎热,浑身都是汗。
    杨稔怕丈夫热到,特地煮了绿豆汤。
    好在这艰苦的日子没持续多久,三亩田的水稻两个人来收还是很快的。
    自家的收完,就得帮亲人,二房早先收完,已经在大房帮忙,虽然陈二哥对陈大哥不满,可对爹娘却是心疼的。
    大房的田虽多,可人手也多,在杨稔一家收完后,大房也只剩一亩多水稻未收了。
    陈如松帮着干了一天就彻底收完。
    杨家人手也多,早在杨稔之前收完,还问是否需要来帮忙,当然被杨稔拒绝了,家里没几亩田,哪里就需要帮忙了。
    秋收结束,粮食多的人家都已将粮食卖了,收了钱,陈家大房也是,因着这卖粮食的钱,夫妻俩有了矛盾。
    陈大哥打算将向三弟借的二两银子还了,但陈大嫂不同意。
    我跟三弟说好秋收后就还钱,你这妇人能不能讲点理。陈大哥无奈极了。
    陈大嫂僵坐在床边,低声道:三弟家现在又不花钱,这么急着还回去作甚,铁蛋上私塾多要钱你又不是不知道,要是过些时候银钱不够,难道又要去借?
    这话能这样说吗?借了别人的钱,人家不着急用钱就不还,这是什么歪理?陈大哥不赞同。当初他娘还说这妇人大方,会做事,可现在看来,他娘是看走眼了。
    怎么就是歪理了。陈大嫂反驳。
    陈大哥不愿再争论,跟这样的人没什么好说的,硬声道:你把银子拿来!表情也十分严肃。
    陈大嫂是有夫大于天的想法的,惧于丈夫,知道这不是可以拒绝的,只好拿钱出来,但是还想挣扎一下,先还一两行不行?留一两晚些时候再还?
    你讨打是不是?陈大哥恐吓道。
    不同意就不同意嘛。陈大嫂弱弱道。
    拿到钱,陈大哥赶紧还给弟弟。
    他是很要面子的,如果不是为了儿子读书,他是绝不会去借钱的。
    秋收后,很快就会是陈如松的生辰,杨稔投桃报李,丈夫的生辰礼也不能敷衍。
    第19章 板栗
    生辰礼,杨稔首先想到的是衣服,陈如松的衣服要做一套新的,还有新鞋子,做一整套最体面的穿着。
    还有三餐,都是他最喜欢的,早餐一样的荷包蛋,大家都爱吃的。
    中午的荤菜她的打算是红烧肉,清蒸鱼,还有炖排骨,这三个荤菜,她也是分家后才发现自家男人爱吃排骨的。
    之前没分家,排骨卖得贵,又是瘦肉,是不受陈家人的欢迎的,那是富裕人家吃的。
    所以陈家的饭桌上是看不见的,要是有肉菜,也是肥嘟嘟的肉,有油水,吃的满足,也是分了家,男人说要吃顿好的,买了排骨炖着,吃得投入她才知道的。
    衣服和食物准备了,至于其它的,杨稔发现自己不太能想出来,她男人好像没有什么爱好,是不是自己平时对他的关心还是太少了,以至于没察觉出来?
    既然没有发现,杨稔也就按自己的想法来,再做一个荷包,她的手艺一般,但比村里大部分妇人来说算是好的,精心缝制的也是能拿得出手的。
    农家装钱很多都是用一个小的布袋子装,讲究一点的用荷包,就算不是自家男人最喜欢的,她相信这荷包送他,他也是欢喜的。
    十月初,山上的板栗已经成熟,村里已经有不少人捡了板栗回来了。
    板栗好吃,生板栗脆脆的、甜甜的,熟板栗绵绵的、软软的,又是山上自己生长的,不用花钱买,只需要花些时间去采摘,很受大家的欢迎。
    每到板栗成熟的季节,村里的人少不了去打一些回来。
    杨稔是很爱吃板栗的,从前没分家,这个时节她都会带着弟弟妹妹去山上采摘,就算是出嫁后,没分家前,她也会要求去采摘。
    现在分了家,自己当家做主了,更不用提了。
    不少人也会摘了板栗拿去卖,杨稔想着家里田地产出就那些,够一家人吃用,但能存多少钱确实不能的,每一个能挣钱的时机都要抓住。
    看到有人采摘之后,杨稔把儿子托付给娘家,叫上丈夫去摘板栗。
    之所以不让婆婆带,是上次跟陈大嫂相遇,她的态度不太好,杨稔虽然不知道原因,可孩子放到老宅去,她有些不放心了。
    孩子安排好,杨稔满怀期待地与陈如松一起奔向板栗树最多的一座山。
    板栗那么好吃,还不便宜,要五文一斤呢,她要多摘一些,杨稔心想。
    等下,五文一斤,一日摘个几十斤,岂不能有上百文?
    杨稔不由得跟丈夫讨论,如松,我之前听村里人说板栗五文一斤呢,是不是真的?
    听到媳妇问话,陈如松给了确切答案,是,不过板栗不好摘,又有很多人摘,我们摘不了多少的,将将够吃几顿。
    怎么会摘不了多少,我记得去年我就摘了十几斤杨稔卡壳了,去年她是跟陈家众多孩子一起来的,除了最小的毛蛋没去,剩余五个孩子都一起来摘的,他们人小,馋板栗,采摘还是很卖力的,杨稔觉得能顶两三个大人。
    那么,也就是一个人一日能摘个几斤就很不错了。
    媳妇没说话了,陈如松知道她是想起了去年的情况,接着解释:这时候板栗成熟,大家当然也想摘了卖,卖的人多了,东西自然就卖不贵了。
    板栗放久了会坏,便是保存好了,也干的很,能舍得花钱买板栗的人不太看得上,多数人最后只能是三文一斤卖的,一天摘个五斤,也才十五文,还要背着去镇上,卖不出去还得背回来,多累,大家都不愿意了。
    原来是这样,那咱们就摘了自己吃。杨稔不太高兴,还以为又找到一个挣钱的法子呢。
    好,自家吃。陈如松附和道。
    夫妻俩一路说着话,到了地方,挑了棵无人的板栗树,夫妻俩开始劳作。
    板栗并不好摘,树高,板栗还有一层带毛刺的壳,采摘的时候还得注意不被扎到。
    今天为了摘板栗,杨稔特意换了双厚底的鞋子,也叮嘱了陈如松,万一不小心踩到板栗了,鞋底薄了刺到脚掌,可不是舒服的体会。
    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还是很有道理的。
    陈如松在树上拿着长杆子打着板栗,杨稔在树下瞅着时机捡,说说笑笑的,虽然身上都热出了汗,可两人都不觉得累,动力十足。
    只是板栗虽多,可摘板栗的人也不少,夫妻俩配合着的时候,这颗板栗树又来了两位摘板栗的村民。
    很快一颗板栗树就被采摘的差不多了,夫妻俩寻找新的目标。
    摘到中午,这片板栗树已经没有多少成熟的板栗了,既然是自己的吃的,也就不必要说摘特别多,板栗又放不了太久。
    杨稔打算回去了,刚好也饿了,朝陈如松建议:回吧,这片板栗树也没剩多少了。
    好。打了大半天的板栗,陈如松也觉得是该歇歇了。
    大部分人也是杨稔的心态,既然是自己吃的,差不多就行了,所以夫妻俩回去的路上,已经有不少孩子拿着家里煮熟的板栗在外面吃着。
    板栗算是小孩子少有的零食之一,孩子们一个个在吃了板栗后脸上浮现出满足的笑容,看着很让人舒心。
    孩子们也很喜欢吃板栗呀。杨稔感叹出声。
    是,板栗好吃,还不用花钱买,大家还是愿意煮给孩子们吃的。陈如松回应道。
    我们也快些回去,我也想吃了,中午就吃板栗算了,省些粮食。杨稔语气含着期待。
    只吃板栗怕是很快会饿。陈如松提醒道。
    饿怕什么,杨稔无所畏惧,饿了就再吃呀,有这么多板栗呢,咱们可是摘了五六斤。
    板栗不算很多,一个人拿着就够了,由陈如松负责,夫妻俩打算不回家,直接去杨家把孩子接了一起回家。
    杨稔将孩子给娘家,一是觉得大房态度不好,再让婆婆带,怕陈大嫂说道些什么;二也是娘家这时候还没有下一辈出生,暂时帮忙带一下外孙应该也不会如何。
    只是到娘家之后,杨稔才发现,自己想错了。
    第20章 继续
    你瞧瞧你那好大姐,我那好姑子,自己有婆婆,不让婆婆带孙子,偏把孩子抱到娘家来,白白耽误这一天的功夫。
    还没进门,就听见这句话,杨稔见过几次大弟媳,她的声音,是认识的,这话就是她说的。
    秋收完,这时候大家是闲下来了,一般男人的话都是帮要建房的人家建房,或者一些什么杂活,至于妇人家,就是属于自己找点事做,并不太忙,也是这样,觉得不耽误什么,杨稔才放心将孩子放到娘家,让她娘帮忙带着的。
    未曾想,大弟媳直接就在家中抱怨了,她以为弟媳便是有些许意见,只在心里说说就算了。
    刚刚心里想的将板栗倒一半出来的念头这会直接没了,她跟她男人辛辛苦苦摘得的凭什么便宜这个弟媳。
    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
    杨稔对于继续听这个弟媳的墙角不太有兴趣,不想听那些关于她怎么样怎么样的话,直接敲门了。
    这时候敢在家里说话,她娘应该是没在家的,不然以她娘疼她的性子,绝不会允许弟媳这样说话,她娘也不喜欢关着门,平时在家都是开着门的。
    谁呀?李氏高声问道,声音有些心虚的意味在里面。
    你的好姑子。杨稔面无表情的回答,声音不太友好。
    李氏听出来了,大姑姐铁定听到刚才她的抱怨了,李氏忙小声朝丈夫求助:怎么办?大姐来了。
    别看李氏心里对大姑姐很不忿,可也不敢对上她,公公婆婆疼女儿,她这个新嫁娘本来就不讨他们欢心,这时候得罪他们疼爱的女儿可不是更加惹他们嫌弃。
    慌什么?杨大弟气定神闲,爹娘疼爱大姐,可也照样疼他,他可是长孙,他的媳妇怎么能这么怕大姐。
    怀着这个心理,他径直去开了门,招呼道:大姐过来了,娘带着小景出去串门了,大姐大姐夫你们先坐会吧。
    可不敢坐了,别等会要说我赖在娘家了,娘去哪家了?我过去接了小景就走。杨稔忍不住阴阳怪气。
    她也就随口一说,大姐你别放在心上,你跟姐夫坐,我让她去叫娘回来。李氏说的话是不好,杨大弟只得好声好气跟大姐说话。
    弟弟的态度还不算糟糕,杨稔也就没再追究,只要弟弟立场不变,弟媳再怎么不好都没事,可要弟弟也是跟弟媳一条心,她就没那么好说话了。
    李氏听到这话,赶紧跑了出去,一会儿,杨母抱着外孙回来了。
    回来了,怎么这么早就过来接孩子,让小景多陪陪外婆不行啊?杨母嗔怪道。
    这不是当娘的也想儿子了嘛,娘,我们摘了不少板栗,倒一半给你尝尝。娘家这边的板栗树不如陈家村多,从前每年摘的也不多,每个村的山虽没有明文规定不许别的村去采摘,但都默认是不许的。
    虽然刚刚是不想给板栗,可看见亲娘,杨稔那点气早就消了。
    听到女儿说要给板栗,杨母立马拒绝,不用不用,今日你弟弟妹妹们也去摘板栗了,等会就回来了,你们摘的怕是没有他们多,留着你们俩吃。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