糙汉家有俏夫郎(75)
萧磊气的面容铁青:你让哥哥我以后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死兄弟。我平日对你实在娇宠太过,明日一早你就给我坐车回京都老宅,我自会写信让姆么找么么,好好规矩规矩你的言行。
鸾哥儿这会儿莫不吭声的,任由萧磊骂。
听到这处抬头看着萧磊的脸色也不敢反驳,只能低头默默垂泪,紧紧的攥住手中的帕子。
巧哥儿这次因鸾哥儿受难,萧家到底是个厚道人家。
把巧哥儿的卖身契还给他,并且封了二百两银子,让巧哥儿离开自行婚嫁。
一来是为了补偿,二来就是为了封口。
这便离京都路途遥遥就算,下人们有些口耳风闻的谣言,也不至于传到京都去。
这样鸾哥儿的名声还能够保障,但是萧家人谁也没想到,巧哥儿经过那事之后,整个人仿佛半疯癫了一般。
拿着二百两银子回到家中,留给家中长兄一百两。
剩下的一百两。被他独自拿到京城去。
巧哥儿竟然将鸾哥儿的事情宣扬的满城皆知。
而且添油加醋,说他已在这边被无赖失了清白。
一时之间,鸾哥儿的名声在京都算是坏了。
这婚事也不了了之,更是无人敢上门提亲。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第二天一大早,萧磊派家中忠心耿耿的老仆和两队侍卫架着马车,将鸾哥儿送回京城这边。
再连忙招来了薛氏,商量着要给唐家送份礼,表达歉意。
萧家送上了整整一马车的礼物,连带着马车都送给了唐家,对外只说感谢唐晓福在七夕灯会上救了鸾哥儿,别的丝毫没提。。
而萧磊亲自写了一封信,送到赵向北手中。
唐晓福犹豫了一下,还是将当天鸾哥儿对他的算计跟男人说了说。
鸾哥儿已经被送走,这事就算了结了,也不要影响你和萧磊的交情。
赵向北抱着唐晓福半天无言,只是拳头攥的紧紧的。
第2日,赵向北去县城两人大醉了一场。
回来之后,唐晓福就很少听赵向北提起萧磊了。
一些不重要的事情,唐晓福也懒得放在心中。
乐的收下礼物,自此以后他与那个鸾哥儿再不相干。
唐晓福也怕自家姆么和爹爹知道灯会的事情害怕,索性就编了谎话,说是那日人多差点发生险事,他偶然帮了鸾哥儿,免得他受伤,萧家人这才感谢。
李氏听到这里,这才露出了笑容。
看着萧家送来的布匹和纸墨笔砚,笑得合不拢嘴。
哎呀,到底是大户人家,就是这般讲究。不过是搭把手的事情的,竟然送如此重的礼物。你看这纸墨笔砚那可都是上成的。正巧今年秋天你三哥就要参加乡试了,正好给他用这些布匹,你们一房选一匹回去做身新衣裳,也别舍不得。
随着马车送来的,不仅有药材布匹,而且压在最底下的还有五百两银子。
李氏拿到手中时也是吓得够呛。
唐晓福老生仔仔的笑,抱起那包银子就塞在李氏怀中。
他们大户人家不在乎,这些个银子不过是九牛一毛,不想欠别人的人情才是真事。
李氏抱着怀里的银子,听这话也渐渐回过味儿来,也就安心的收了下来。
李氏本来是拿出一半给唐晓福另一半放入宫公中的。
但被唐晓福拒绝了。
他如今空间里边还有赵向北那箱子金银珠宝,压根没有换线。
手头并不缺银子,也不想李氏为了银子手中拮据。
姆么,有了这五百两银子,等到三哥赶考的时候也能够宽裕一些。您拿着吧,都是一家人。
李氏叹口气:好,这就算是你和向北孝敬的钱。这五百两银子连同之前家里的存银,我想着在县城买三处铺子给你们一房一个。剩下的银钱就留着,给你三哥日后赶考娶媳妇。
第145章 失踪的人
唐晓福抱着李氏的胳膊一顿撒娇,嘴角都快咧到耳根。
我的姆么最好了。
虽说这铺子的银子对于唐晓福来说不算什么,但是李氏能真真正正的关心他,把他算作是家中的一分子,而不是像别人家一样看作是赔钱货,平等的分家中的财产,让唐晓福十分窝心。
在现代那些缺失了的亲情,在古代的时候,被李氏和唐老爷子这对双亲一点一点的补足回来,每每都让他十分暖心。
李氏被自家哥儿撒娇的,不知怎么办才好,一脸怜爱的拍了拍唐晓福的头。
多大的人了,都生娃,做母妈了,怎的还要撒娇呢。
唐晓福嘿嘿笑,两个人又聊了一会儿,唐晓福这才乐颠颠的跟着李氏一起分布料。
这次萧家送来的布料有很多,薛氏也是个细心体验的人,送来的布料没有那些金贵的绫罗绸缎,大多都是细部和绸布,正适合他们这样的农户人家穿。
虽说大齐等级制度没有那么森严,寻常人家也可以穿一穿昂贵的衣料。
但是普通农户人家谁又能真的舍得做一身几十两银子的绸缎衣裳,穿出去只怕就要被当做大肥羊了,得不偿失。
而大齐的绸布是由丝和棉混织的一种布料,清透柔软,表面有光泽。
而萧家送来的这批衣裳,虽说绸布稍微贵了一些,但是普通农户人家生活好一些的,舍得花银子,也是可以有几身体面衣裳。
王仪和团哥儿都被叫到了东屋,看着满炕的布匹,顿时眼睛精亮。
王氏连忙脸上堆笑,讨好的看着李氏说道:姆么,这些料子真好看呀。过几日我舅舅家大堂哥成亲,我去随份子钱,想着带宝哥儿一起去,到时宝哥穿上一身新衣服,也显得咱家体面不是。您就慈悲慈悲呗。
团哥儿看着眼前细白的棉布也是舍不得移开眼睛。
自家的阿寿如今六七个月了,正是长身体快的时候。
这细棉布做的里衣,贴身穿对小孩子最好了。
李氏看了一眼王仪,倒是没多说些什么,反而嘱咐道:宝哥儿带去也就罢了,那两个小的就不要带了,太小了。晚上也不要留在县城里,仔细孩子见不到你会哭。
诶!姆么放心!
王仪一听有门,连连点头,脸上的笑意更加深了。
李氏也没有厚此薄彼,一家分了一匹绸布和半匹细面布,至于是做衣裳。还是做里衣,全随各家的意。
王仪是个喜欢俏的,挑了一匹桃红色的布匹,乐颠颠的回去了。
团哥儿拿了一匹葱绿色布匹,半匹细绵布,满意的回去做衣裳了。
唐晓福挑拣了一匹蓝靛色的布,准备给赵向北做一身外衫。
而那些细白棉布除了做里衣服以外,剩下的边边角角,还可以做些千层底。
至于余下的那些药材和首饰都被李氏收到了起来。
这些日子温度雨水颇为适宜,庄稼长得十分好。
唐晓福山上那片果树林也是飞快的结果,眼看秋天就能够硕果累累。
而那些被放在鱼池当中饲养的鲤鱼和草鱼,长得也十分肥大。
唐晓福捞出来两条,美滋滋的吃了一顿。
是时候可以将镇上的铺子开了起来。
早前唐晓福就想好要让姨么么家的阳哥儿帮忙经营这家店铺。
村里的鹿哥儿如今住在母姆家,他有两个弟弟,已经十五六岁了,帮忙几天送一次于到店铺里面,也是使得的。
唐晓福找上阳哥儿,跟他说了说看铺子的工钱。
阳哥儿也是惊了一下,连连摆手。
使不得,使不得,都是亲戚帮忙照看,那是应当的。只要管口饭吃就行,怎好要你如此多的银钱。
唐晓福摇头失笑,拍了拍阳哥的手,说道:阳哥儿,你也不要推辞,生意是生意,人情是人情,如今看店铺。我给你两个选择,一是每月给你二两银子。二是我每月给你一两的银子,每月可以从所有卖鱼的利润当中抽出半成,作为你的奖励。你好好考虑一下,选择什么可以告诉我。
为了年幼的孩子,阳哥儿也是个极有韧性的人,他促眉思索了片刻之后,咬咬牙说道:我选第二种。
唐晓福朗声一笑,果然不出所料,阳哥儿是个极有野心的人。
他朝对方点点头。
可以。那明天你就跟我一起去县城熟悉一下铺子。后天我会将鱼送到铺子里面。不知道你敢不敢杀鱼?
阳哥儿被问的一猛懵,挠挠头笑道:杀鱼自然是敢的,平时在家做饭的时候,鸡鸭鱼都是我在处理的,又快又干净。
唐晓福眼睛一亮朝他绽放,开个明媚的笑容。
我打算着咱们铺子,不仅要卖鱼,而且可以帮助客人杀鱼处理干净,让他们带回家直接下锅,这样客源就会越来越多。
阳哥儿闻言眼眼睛一亮,俩人就铺子的事情又商量了一些时候,直到外边赵向北驾着骡车来接唐晓福,俩人这才依稀别。
唐晓福办靠在赵向北的怀中跟他说着自己的打算。
最近天气越来越热,盘炕的人越来越少了,我想知道二哥帮忙送鱼。日后的果子也归他经营。这样二哥就能有一个营生,至于工钱就跟阳哥儿一样,你看如何?
赵向北握住唐晓福的手,稳稳地驾着骡车,闻言点点头,你做主就好,我没有意见。
两人又东拉西扯的聊了许多事情到家的时候,就听到胖儿子嘹亮的哭声。
唐晓福扶额轻笑,自家这个胖儿子最是黏人。
一旦他和赵向北都离开家,这小家伙见不到熟悉的双亲就扯着嗓子大嚎。
就连李氏抱都不行。
唐晓福连忙跳下骡车进屋,将胖团子抱在怀里面。
我的宝,来了,来了。
唐晓福见胖儿子立马收起了哭声,连带上一颗眼泪都没有,笑着戳了戳他肉乎乎的小脸蛋。
感情你是干打雷不下雨呀。
小家伙哪里懂唐晓福在说些什么呀。
肉乎乎的小手,抓住自家姆么的手指,就要放在嘴里啃。
呀!咿呀?
胖团子裂开一个无耻的笑声。
唐晓福连忙将手指抽回来,不让他放在口中。
赵向北安置好挪车,在唐晓福身后走过来,伸手接过小太阳抱在怀里。
见他一直在啃手,转身对唐晓福说道:前几日我拖爹地找了一些麻椒树,今儿晚上就做几个小木头,让娃娃咬着玩儿磨牙,省得他老想咬手。
李氏这会儿走过来,正巧听到两人说的话,连忙套上围裙笑道:哪里还用现做,之前福哥儿出生的时候,他爹做了不少麻椒树的要棒,这会儿还剩下不少呢,一会儿我去柜子里面给你找,看能不能用。
唐晓福点点头,随即感觉胖儿子的尿布湿思,连忙将他塞在赵向北怀里边,笑眯眯的说道:你儿子尿了,快去给他收拾收拾吧。
好。走喽,爹爹给换尿布。
赵向北莞尔一笑,抱着自家胖儿子回到里屋了。
平时碰儿子的一应事情,赵向北也都是亲力亲为。
唐晓福和赵向北俩虽说是新手双亲,但是自家胖儿子又是个脾气好给面子的,几乎不哭,到也做得还不错。
唐晓福看着赵向北离开的背影,忽的想起刚才两人来之时,在唐家门外碰到的郑么么。
转身来到李氏身边,悄声问道:姆么,郑么么来咱家是为了什么事啊?
李氏揉面的手一顿,叹了口气。
是来借粮的。说是家里揭不开锅了,他家爷们周仁,前几日非要把自家大哥儿,嫁给隔壁村里边那个瘸腿老光棍儿,说是彩礼要了二百斤粮食。他来接点儿粮食,是想要劝自家爷们儿再等等。
唐晓福这会儿正帮着李氏洗白菜,切段闻言手一顿。
郑家那个大哥儿好像才十五吧,而且他不是与村里边那个姓王的小子,有点儿意思。两家不是想要结亲吗?
李氏和面的手一顿。
都是冤孽呀,郑家那个爷们儿嫌王家太穷了,拿不起彩礼钱,这会儿家家的粮食都很少,吃不饱肚子就反悔不同意了。
唐晓福也叹了一口气,心里颇不是滋味。
我看郑家那个大哥儿对王家那小子颇为有情意。这样拆散一对友情人,他怕是不能同意吧。
那能怎么办呢。我做主,借了郑么么二十近的粗粮,说是让郑家大哥儿上山帮采一些嫩嫩草喂马。再多咱家不是没有,但是拿出去太招眼了,如今咱家这日子在村里边也是颇为让人眼红。
唐晓福点点头,俩人没再多说什么。
晚饭的时候,李氏用白菜炖的五花肉,再来上一大盆红烧豆腐,配上粗粮馍馍,一家人吃得到也开怀。
唐晓福本以为郑家么么,拿回家20斤粗粮,一家子仔细点吃,也能够解解燃眉之急。
却没料到,第二天就在村里听说,郑家大哥儿失踪的消息。
郑家那个爷们一听说自家的大哥儿不见了,就拎着镐头,疯了一样的冲到王家去要人。
他将王家屋子里砸了稀巴烂,里里外外的翻了一圈,也没有见到自家大哥儿身影,直接就跟王家的汉子打了起来。
俩人脸上都挂了彩,如果不是村长来劝阻,只怕就要发生大事儿了。
村子里边有闲暇的青壮,都帮着四处去找郑家大哥儿,可是迟迟没有消息。
唐晓福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第146章 郑家
整个一晚上村里不时都有火把的光亮闪过,村里人都在帮忙寻找郑家大哥儿。
最后还是王家那个小子忍不住说了,郑家大哥给他递过一个口信儿,约在今晚子时,在山上老地方一起私奔。
但是王家小子手里没有银钱,郑家再闹这一场,他没敢去赴约。
郑重东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暴跳如雷,当下就把郑家的那个小子又狠狠的揍了一顿。
王家爷们跟他又打了一场,两家现在算是结下了大仇。
郑重东自觉丢了大脸,放话出去,自家大哥儿死不死的,都不管了就直接回家了。
村里人也是面面相觑,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毕竟在这各朝代,这种年月,谁家的哥儿要私奔出走,那都是极影响名声的一见事情。
只有郑么么彻夜未眠,在外面寻找。
李氏和唐老爷子也是有些同情,领着自家人帮忙在附近找了又找,可是都没有找到,天色已黑,山上也不安全。
唐老二和赵向北就让二老回去照顾家里面。
而他们两个就一起举着火把,跟村里的壮劳力一起上山寻找。
再晚一些的时候,唐晓福就哄着自家胖儿子睡着了。
第二天,却知道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郑家大哥儿在山里的矮树下上吊了。
等到赵向北他们上山找到人的时候,都已经僵硬了,救不回来了。
郑家么么哭的当时就晕了过去。
而邻村那个瘸腿的老光棍儿听说了即将要进门得夫郎,人就这么没了,顿时也不愿意了。
他上门讨要彩礼的粮食,两家闹得不可开交。
竟然无人理郑家大哥儿的身后事,着实让人寒心,还是村长出面,各家出了几个铜板,买了口薄薄的棺材将人葬了下去。
唐晓福抱着自家胖儿子坐在东屋,看着李氏那鞋底儿。
他知道了这件消息,也不由得叹了口气。
郑家大哥儿多好一个人啊,前些日子我还见他上山帮忙割猪草呢。
李氏穿针的手一顿,将手中的鞋样子放下。
这种事情每年村里也有不少。之前跟我同村的一个云哥儿,长的那叫花容月貌,村里边无数的爷们都喜欢他。但是家里边嫌贫爱富,将个不大的哥儿嫁给了个60多岁的地主。那地主生性暴虐,打死过很多夫郎,我那朋友嫁过去不出二年人就没了。唉,都是冤孽呀。
恋耽美
鸾哥儿这会儿莫不吭声的,任由萧磊骂。
听到这处抬头看着萧磊的脸色也不敢反驳,只能低头默默垂泪,紧紧的攥住手中的帕子。
巧哥儿这次因鸾哥儿受难,萧家到底是个厚道人家。
把巧哥儿的卖身契还给他,并且封了二百两银子,让巧哥儿离开自行婚嫁。
一来是为了补偿,二来就是为了封口。
这便离京都路途遥遥就算,下人们有些口耳风闻的谣言,也不至于传到京都去。
这样鸾哥儿的名声还能够保障,但是萧家人谁也没想到,巧哥儿经过那事之后,整个人仿佛半疯癫了一般。
拿着二百两银子回到家中,留给家中长兄一百两。
剩下的一百两。被他独自拿到京城去。
巧哥儿竟然将鸾哥儿的事情宣扬的满城皆知。
而且添油加醋,说他已在这边被无赖失了清白。
一时之间,鸾哥儿的名声在京都算是坏了。
这婚事也不了了之,更是无人敢上门提亲。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第二天一大早,萧磊派家中忠心耿耿的老仆和两队侍卫架着马车,将鸾哥儿送回京城这边。
再连忙招来了薛氏,商量着要给唐家送份礼,表达歉意。
萧家送上了整整一马车的礼物,连带着马车都送给了唐家,对外只说感谢唐晓福在七夕灯会上救了鸾哥儿,别的丝毫没提。。
而萧磊亲自写了一封信,送到赵向北手中。
唐晓福犹豫了一下,还是将当天鸾哥儿对他的算计跟男人说了说。
鸾哥儿已经被送走,这事就算了结了,也不要影响你和萧磊的交情。
赵向北抱着唐晓福半天无言,只是拳头攥的紧紧的。
第2日,赵向北去县城两人大醉了一场。
回来之后,唐晓福就很少听赵向北提起萧磊了。
一些不重要的事情,唐晓福也懒得放在心中。
乐的收下礼物,自此以后他与那个鸾哥儿再不相干。
唐晓福也怕自家姆么和爹爹知道灯会的事情害怕,索性就编了谎话,说是那日人多差点发生险事,他偶然帮了鸾哥儿,免得他受伤,萧家人这才感谢。
李氏听到这里,这才露出了笑容。
看着萧家送来的布匹和纸墨笔砚,笑得合不拢嘴。
哎呀,到底是大户人家,就是这般讲究。不过是搭把手的事情的,竟然送如此重的礼物。你看这纸墨笔砚那可都是上成的。正巧今年秋天你三哥就要参加乡试了,正好给他用这些布匹,你们一房选一匹回去做身新衣裳,也别舍不得。
随着马车送来的,不仅有药材布匹,而且压在最底下的还有五百两银子。
李氏拿到手中时也是吓得够呛。
唐晓福老生仔仔的笑,抱起那包银子就塞在李氏怀中。
他们大户人家不在乎,这些个银子不过是九牛一毛,不想欠别人的人情才是真事。
李氏抱着怀里的银子,听这话也渐渐回过味儿来,也就安心的收了下来。
李氏本来是拿出一半给唐晓福另一半放入宫公中的。
但被唐晓福拒绝了。
他如今空间里边还有赵向北那箱子金银珠宝,压根没有换线。
手头并不缺银子,也不想李氏为了银子手中拮据。
姆么,有了这五百两银子,等到三哥赶考的时候也能够宽裕一些。您拿着吧,都是一家人。
李氏叹口气:好,这就算是你和向北孝敬的钱。这五百两银子连同之前家里的存银,我想着在县城买三处铺子给你们一房一个。剩下的银钱就留着,给你三哥日后赶考娶媳妇。
第145章 失踪的人
唐晓福抱着李氏的胳膊一顿撒娇,嘴角都快咧到耳根。
我的姆么最好了。
虽说这铺子的银子对于唐晓福来说不算什么,但是李氏能真真正正的关心他,把他算作是家中的一分子,而不是像别人家一样看作是赔钱货,平等的分家中的财产,让唐晓福十分窝心。
在现代那些缺失了的亲情,在古代的时候,被李氏和唐老爷子这对双亲一点一点的补足回来,每每都让他十分暖心。
李氏被自家哥儿撒娇的,不知怎么办才好,一脸怜爱的拍了拍唐晓福的头。
多大的人了,都生娃,做母妈了,怎的还要撒娇呢。
唐晓福嘿嘿笑,两个人又聊了一会儿,唐晓福这才乐颠颠的跟着李氏一起分布料。
这次萧家送来的布料有很多,薛氏也是个细心体验的人,送来的布料没有那些金贵的绫罗绸缎,大多都是细部和绸布,正适合他们这样的农户人家穿。
虽说大齐等级制度没有那么森严,寻常人家也可以穿一穿昂贵的衣料。
但是普通农户人家谁又能真的舍得做一身几十两银子的绸缎衣裳,穿出去只怕就要被当做大肥羊了,得不偿失。
而大齐的绸布是由丝和棉混织的一种布料,清透柔软,表面有光泽。
而萧家送来的这批衣裳,虽说绸布稍微贵了一些,但是普通农户人家生活好一些的,舍得花银子,也是可以有几身体面衣裳。
王仪和团哥儿都被叫到了东屋,看着满炕的布匹,顿时眼睛精亮。
王氏连忙脸上堆笑,讨好的看着李氏说道:姆么,这些料子真好看呀。过几日我舅舅家大堂哥成亲,我去随份子钱,想着带宝哥儿一起去,到时宝哥穿上一身新衣服,也显得咱家体面不是。您就慈悲慈悲呗。
团哥儿看着眼前细白的棉布也是舍不得移开眼睛。
自家的阿寿如今六七个月了,正是长身体快的时候。
这细棉布做的里衣,贴身穿对小孩子最好了。
李氏看了一眼王仪,倒是没多说些什么,反而嘱咐道:宝哥儿带去也就罢了,那两个小的就不要带了,太小了。晚上也不要留在县城里,仔细孩子见不到你会哭。
诶!姆么放心!
王仪一听有门,连连点头,脸上的笑意更加深了。
李氏也没有厚此薄彼,一家分了一匹绸布和半匹细面布,至于是做衣裳。还是做里衣,全随各家的意。
王仪是个喜欢俏的,挑了一匹桃红色的布匹,乐颠颠的回去了。
团哥儿拿了一匹葱绿色布匹,半匹细绵布,满意的回去做衣裳了。
唐晓福挑拣了一匹蓝靛色的布,准备给赵向北做一身外衫。
而那些细白棉布除了做里衣服以外,剩下的边边角角,还可以做些千层底。
至于余下的那些药材和首饰都被李氏收到了起来。
这些日子温度雨水颇为适宜,庄稼长得十分好。
唐晓福山上那片果树林也是飞快的结果,眼看秋天就能够硕果累累。
而那些被放在鱼池当中饲养的鲤鱼和草鱼,长得也十分肥大。
唐晓福捞出来两条,美滋滋的吃了一顿。
是时候可以将镇上的铺子开了起来。
早前唐晓福就想好要让姨么么家的阳哥儿帮忙经营这家店铺。
村里的鹿哥儿如今住在母姆家,他有两个弟弟,已经十五六岁了,帮忙几天送一次于到店铺里面,也是使得的。
唐晓福找上阳哥儿,跟他说了说看铺子的工钱。
阳哥儿也是惊了一下,连连摆手。
使不得,使不得,都是亲戚帮忙照看,那是应当的。只要管口饭吃就行,怎好要你如此多的银钱。
唐晓福摇头失笑,拍了拍阳哥的手,说道:阳哥儿,你也不要推辞,生意是生意,人情是人情,如今看店铺。我给你两个选择,一是每月给你二两银子。二是我每月给你一两的银子,每月可以从所有卖鱼的利润当中抽出半成,作为你的奖励。你好好考虑一下,选择什么可以告诉我。
为了年幼的孩子,阳哥儿也是个极有韧性的人,他促眉思索了片刻之后,咬咬牙说道:我选第二种。
唐晓福朗声一笑,果然不出所料,阳哥儿是个极有野心的人。
他朝对方点点头。
可以。那明天你就跟我一起去县城熟悉一下铺子。后天我会将鱼送到铺子里面。不知道你敢不敢杀鱼?
阳哥儿被问的一猛懵,挠挠头笑道:杀鱼自然是敢的,平时在家做饭的时候,鸡鸭鱼都是我在处理的,又快又干净。
唐晓福眼睛一亮朝他绽放,开个明媚的笑容。
我打算着咱们铺子,不仅要卖鱼,而且可以帮助客人杀鱼处理干净,让他们带回家直接下锅,这样客源就会越来越多。
阳哥儿闻言眼眼睛一亮,俩人就铺子的事情又商量了一些时候,直到外边赵向北驾着骡车来接唐晓福,俩人这才依稀别。
唐晓福办靠在赵向北的怀中跟他说着自己的打算。
最近天气越来越热,盘炕的人越来越少了,我想知道二哥帮忙送鱼。日后的果子也归他经营。这样二哥就能有一个营生,至于工钱就跟阳哥儿一样,你看如何?
赵向北握住唐晓福的手,稳稳地驾着骡车,闻言点点头,你做主就好,我没有意见。
两人又东拉西扯的聊了许多事情到家的时候,就听到胖儿子嘹亮的哭声。
唐晓福扶额轻笑,自家这个胖儿子最是黏人。
一旦他和赵向北都离开家,这小家伙见不到熟悉的双亲就扯着嗓子大嚎。
就连李氏抱都不行。
唐晓福连忙跳下骡车进屋,将胖团子抱在怀里面。
我的宝,来了,来了。
唐晓福见胖儿子立马收起了哭声,连带上一颗眼泪都没有,笑着戳了戳他肉乎乎的小脸蛋。
感情你是干打雷不下雨呀。
小家伙哪里懂唐晓福在说些什么呀。
肉乎乎的小手,抓住自家姆么的手指,就要放在嘴里啃。
呀!咿呀?
胖团子裂开一个无耻的笑声。
唐晓福连忙将手指抽回来,不让他放在口中。
赵向北安置好挪车,在唐晓福身后走过来,伸手接过小太阳抱在怀里。
见他一直在啃手,转身对唐晓福说道:前几日我拖爹地找了一些麻椒树,今儿晚上就做几个小木头,让娃娃咬着玩儿磨牙,省得他老想咬手。
李氏这会儿走过来,正巧听到两人说的话,连忙套上围裙笑道:哪里还用现做,之前福哥儿出生的时候,他爹做了不少麻椒树的要棒,这会儿还剩下不少呢,一会儿我去柜子里面给你找,看能不能用。
唐晓福点点头,随即感觉胖儿子的尿布湿思,连忙将他塞在赵向北怀里边,笑眯眯的说道:你儿子尿了,快去给他收拾收拾吧。
好。走喽,爹爹给换尿布。
赵向北莞尔一笑,抱着自家胖儿子回到里屋了。
平时碰儿子的一应事情,赵向北也都是亲力亲为。
唐晓福和赵向北俩虽说是新手双亲,但是自家胖儿子又是个脾气好给面子的,几乎不哭,到也做得还不错。
唐晓福看着赵向北离开的背影,忽的想起刚才两人来之时,在唐家门外碰到的郑么么。
转身来到李氏身边,悄声问道:姆么,郑么么来咱家是为了什么事啊?
李氏揉面的手一顿,叹了口气。
是来借粮的。说是家里揭不开锅了,他家爷们周仁,前几日非要把自家大哥儿,嫁给隔壁村里边那个瘸腿老光棍儿,说是彩礼要了二百斤粮食。他来接点儿粮食,是想要劝自家爷们儿再等等。
唐晓福这会儿正帮着李氏洗白菜,切段闻言手一顿。
郑家那个大哥儿好像才十五吧,而且他不是与村里边那个姓王的小子,有点儿意思。两家不是想要结亲吗?
李氏和面的手一顿。
都是冤孽呀,郑家那个爷们儿嫌王家太穷了,拿不起彩礼钱,这会儿家家的粮食都很少,吃不饱肚子就反悔不同意了。
唐晓福也叹了一口气,心里颇不是滋味。
我看郑家那个大哥儿对王家那小子颇为有情意。这样拆散一对友情人,他怕是不能同意吧。
那能怎么办呢。我做主,借了郑么么二十近的粗粮,说是让郑家大哥儿上山帮采一些嫩嫩草喂马。再多咱家不是没有,但是拿出去太招眼了,如今咱家这日子在村里边也是颇为让人眼红。
唐晓福点点头,俩人没再多说什么。
晚饭的时候,李氏用白菜炖的五花肉,再来上一大盆红烧豆腐,配上粗粮馍馍,一家人吃得到也开怀。
唐晓福本以为郑家么么,拿回家20斤粗粮,一家子仔细点吃,也能够解解燃眉之急。
却没料到,第二天就在村里听说,郑家大哥儿失踪的消息。
郑家那个爷们一听说自家的大哥儿不见了,就拎着镐头,疯了一样的冲到王家去要人。
他将王家屋子里砸了稀巴烂,里里外外的翻了一圈,也没有见到自家大哥儿身影,直接就跟王家的汉子打了起来。
俩人脸上都挂了彩,如果不是村长来劝阻,只怕就要发生大事儿了。
村子里边有闲暇的青壮,都帮着四处去找郑家大哥儿,可是迟迟没有消息。
唐晓福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第146章 郑家
整个一晚上村里不时都有火把的光亮闪过,村里人都在帮忙寻找郑家大哥儿。
最后还是王家那个小子忍不住说了,郑家大哥给他递过一个口信儿,约在今晚子时,在山上老地方一起私奔。
但是王家小子手里没有银钱,郑家再闹这一场,他没敢去赴约。
郑重东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暴跳如雷,当下就把郑家的那个小子又狠狠的揍了一顿。
王家爷们跟他又打了一场,两家现在算是结下了大仇。
郑重东自觉丢了大脸,放话出去,自家大哥儿死不死的,都不管了就直接回家了。
村里人也是面面相觑,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毕竟在这各朝代,这种年月,谁家的哥儿要私奔出走,那都是极影响名声的一见事情。
只有郑么么彻夜未眠,在外面寻找。
李氏和唐老爷子也是有些同情,领着自家人帮忙在附近找了又找,可是都没有找到,天色已黑,山上也不安全。
唐老二和赵向北就让二老回去照顾家里面。
而他们两个就一起举着火把,跟村里的壮劳力一起上山寻找。
再晚一些的时候,唐晓福就哄着自家胖儿子睡着了。
第二天,却知道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郑家大哥儿在山里的矮树下上吊了。
等到赵向北他们上山找到人的时候,都已经僵硬了,救不回来了。
郑家么么哭的当时就晕了过去。
而邻村那个瘸腿的老光棍儿听说了即将要进门得夫郎,人就这么没了,顿时也不愿意了。
他上门讨要彩礼的粮食,两家闹得不可开交。
竟然无人理郑家大哥儿的身后事,着实让人寒心,还是村长出面,各家出了几个铜板,买了口薄薄的棺材将人葬了下去。
唐晓福抱着自家胖儿子坐在东屋,看着李氏那鞋底儿。
他知道了这件消息,也不由得叹了口气。
郑家大哥儿多好一个人啊,前些日子我还见他上山帮忙割猪草呢。
李氏穿针的手一顿,将手中的鞋样子放下。
这种事情每年村里也有不少。之前跟我同村的一个云哥儿,长的那叫花容月貌,村里边无数的爷们都喜欢他。但是家里边嫌贫爱富,将个不大的哥儿嫁给了个60多岁的地主。那地主生性暴虐,打死过很多夫郎,我那朋友嫁过去不出二年人就没了。唉,都是冤孽呀。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