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糙汉家有俏夫郎 > 糙汉家有俏夫郎
错误举报

糙汉家有俏夫郎(76)

    唐晓福扯过布巾,替胖儿子擦擦嘴边的口水。
    刚才我还看王家那个小子,在坟头上哭的那叫一个惨。人都接过去了两次,可是人都没了,这个样哭又是给谁看呢?
    李氏闻言撇撇嘴,重新拿起鞋底子,继续那鞋底儿凉凉的说道:自古都是痴情的哥儿,薄情的汉日后,咱们家几个小哥儿长起来,那可要好好的教养他,别为了个爷们就要死要活的。这天底下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好爷们,那可是比比皆是。
    唐晓福莞尔一笑,就觉得自家姆么十分可爱,就凑到他身边跟人撒娇。
    一时之间,郑家和王家这点破事,就成了省里人的茶余饭后,两家人走出门都被人指指点点的。
    自从郑家大哥走后,郑家么么就越发的沉默寡言了,人也佝偻了许多。
    唐晓福经常能看到他在地头上,扛着锄头顶着日头劳作的样子。
    唐晓福本以为这件事情就此就算了结了。
    但是没料到郑重东是个这样利欲熏心的人。
    他见把大哥儿许配给老光棍不成,又赔了不少的粮食。
    竟然把郑家大哥儿的卖了配冥婚,而且不是做大,而是做小。
    这次他没有要粮食,竟然是直接要了银子。
    十两银子到手,竟然不顾郑家大哥儿丧期百天没到,就准备第二天带人上山挖坟。
    他家那户买了郑家大哥的人招在家装备了好酒好菜款待,第二日准备就让人直接将郑家大哥二尸体带走。
    唐晓福抱着自家胖儿子在家附近遛弯儿,远远的就看到郑重东拎着酒和猪头肉,满面红光的向家走。
    郑重东满脸都是得意,逢人就说得了十两银子。
    养了个赔钱的哥儿,死了还能挣些银子,也算不错云云。
    唐晓福看他那副志得意满的样子,微微的蹙眉。
    但是当碗泡过脚,唐晓福哄着自家胖儿子睡觉的时候,就见赵向北一脸面色沉重的走了,回来看那模样就知是有什么事儿。
    唐晓福见自家胖儿子马上睡着了,也没有多出声。
    拿过之前亲手缝制的一个布兔子,塞在胖儿子的小床边,将人哄睡了,就拉着赵向北来到屋外。
    怎么了?刚才你行色匆匆的出去,这会儿回来了脸色不好。
    这会儿天已经近,5月到是不太冷,微风徐徐,有几分凉爽。
    赵向北拉着唐晓福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看了一眼唐晓福的神色,有些顾虑的说道:我说了你可别害怕。
    唐晓福发了个白眼,顺手拍了一下赵向北的手臂。
    多大的事还至于我害怕,别掉我胃口,快快说。
    赵向北将唐晓福的手捞在自个儿大大的手心当中,神情中也有几分动容。
    郑重东和上门结冥婚那家人都没了。
    唐晓福的心猛的一跳,手抖了一下碰到了手边的茶碗。
    怎么会呢?傍晚的时候,我还见到他买酒买肉满脸得意呢。
    赵向北替唐晓福扶正了茶碗,重新续了一杯温热的茶水,徐徐的说道:是老鼠药,郑么么下的,看样子是下在晚上的那锅猪头肉炖白菜里面。所有人都吃了这会儿尸体都僵直了。
    唐晓福瞪大了眼张开嘴,半天没找回自己的声音。
    那郑么么,郑么么怎么样了?
    赵向北叹了口气,眼神有些悲伤。
    等我们去的时候发现,郑么么倒在厨房里边,他也吃了那锅下了药的炖菜。
    唐晓福眼睛有些发酸,虽说两家人没什么交情,他也很少见过郑么么。
    但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他只是由心中感觉到悲哀,为这个时代悲哀。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要这样呢?
    赵向北也不知如何回答,唐晓福这个问题。
    只能将人抱在怀中,用坚实的臂膀给他安全感。
    小福,你别怕,我一定会好好的保护咱们的孩子,保护这个家无论是谁都不能伤害你们。
    这个糙汉子其实不太知道唐晓福在惊恐些什么。
    自从上次落水之后,他就知道自己的小夫郎有些观念与别人格格不入,而且特别善良,有些时候又特别天真。
    但是他喜欢上你这样的天真善良,让他感觉像阳光一般的温暖,冲散了他所有心中的阴霾。
    唐晓福靠在赵向北怀中,一时无言。
    郑家穷的叮当响,最后买棺材的钱也恰恰就是那十两银子。
    也不得不说因果事件,是让人难以捉摸的事情。
    郑家的事情在村子里面宣扬了一阵也就过去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这些日子,唐晓福都在忙活着山里面那块鱼塘的事情。
    县城里边的铺子已经开起来了。
    每一日,唐晓福都会让鹿哥儿带着家中的弟弟带着新鲜的鱼到县城的铺子当中。
    为了活鱼的新鲜,唐晓福可以让赵向北做了几个大大的木桶,往里面放山泉水。
    由于古代没有什么家养的设备,唐晓福就偷偷往里放了一点点灵泉水,这些鱼儿在桶中一两日依旧活蹦乱跳的,十分新鲜。
    唐晓福铺子中的活鱼,如果不需要处理的话,就九文钱每一斤,店家帮忙处理。
    刚开始县城里的百姓见到这么大个铺面,竟然只卖活鱼都纷纷驻足不前,害怕这家的鱼贵,坑银子。
    于是唐晓福就想了个招,让阳哥找了个做饭手艺好的师傅,在店门前摆了两天的锅灶,现场做鱼,并且请他人品尝。
    一时之间附近的百姓都喂着鱼鲜美的味道,征服了。
    再细问价,发现于菜市场的一般无二,这就纷纷放下心来。
    有些舍得银子的,或者家里宴请客人的,都会买上几条回家。
    刚开始的时候客人没有那么多,一天也就能卖出去二三十条的活鱼。
    但是几天之后,回头客就渐渐多了起来。
    并且那些个吃过唐家活鱼的人,都惊奇的发现自己的胃口变好了,就连平日里有些气虚体弱的人,吃了几天鱼汤之后,整个人也脸上有了血色,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去买唐家的活鱼。
    阳哥儿也是个头脑及精明的,他不仅将铺子打理的井井有条,而且竟然利用一早一晚铺子没开门的时间,拎着活鱼到县城中富户人家去探听消息,还真的被他接到了不少的生意。
    如今铺子当中每日卖出的火雨有将近百条。
    每日清晨按照订单送往城中富户人家的鱼,就多达四五十条。
    如果每逢节日,或者哪家户户做寿,那需要的就更多了。
    唐晓福看着每日的账目,也是乐的咧开嘴。
    他本就不是个吝啬的人,杨哥的那几个弟弟帮着早上帮着往县城那些府邸送鱼,唐晓福也同样给他们工钱。
    别看这活鱼卖的价钱不贵,但是唐晓福做的属于是无本的买卖,一月算下来近是卖鱼的利润就能达到十七,八两之多。
    而唐家这活鱼的鲜美味道和滋补的功效,也是引来了一个不得了的人物。
    第147章 坏老头
    唐晓福作为一个现代人,上了十二年年的学,对于自家店铺的账目,可谓是算的轻车熟路。
    当第一个月的纯利润出来之后,唐家人也不由得啧啧称奇。
    这会儿大房和二房的人看到,难免羡慕了。
    就连唐老大都坐在唐晓福身边感叹。
    还是福哥儿有福气,有头脑啊,这铺子一开起来卖鱼,一个月就能挣不少的银子。
    王仪站在唐老大身后,抱着宝哥儿看着桌上那些碎银子,也是有些羡慕的。
    但是他看看坐在一旁的李氏,没敢多说些什么。
    就连平时憨头憨脑的唐老二,也是有异色。
    唐晓福转了转眼珠,知道自家两个哥哥,倒不是心中嫉妒,而是羡慕罢了。
    于是看了李氏一眼。
    李氏心领神会的笑道:这件事情我本来是想定下来再跟大家说。之前福哥不是救了萧都尉的弟弟吗?萧家那儿是名门大户,送了咱家五百两银子的谢礼。福哥儿分文没要全都交到了公中,我想这个家都要有个营生,日后才好踏踏实实过日子。
    李氏看到几个儿子眼神一亮,期盼的看着自己,就得意的勾勾嘴角,故意缓下语气,喝了口茶水。
    我托人在县城当中寻觅三个铺子,你们两房加上福哥儿一人一个。这余下剩下的银子别管多少,那都是要给老三日后科举和娶夫郎的,不知你们可有异议?
    唐老二这个憨货,先是一喜,然后就蹙眉挠挠头,说到:姆么,家中的银子都是你和爹爹的养老钱,我们怎么能要呢?我们几个儿子好手好脚的家业,自己挣就好了。
    唐老大点点头:都说穷家富路,日后三弟去乡试,府试那是要花不少银子的,我们几个怎么能动用那些钱呢
    团哥儿站在一边抱着阿寿,也没有多说些什么,大房那边王仪脸上也有些舍不得的,看着李氏却没敢多说些什么。
    李氏满意的看着两个儿子情谊深厚,点点头笑道:我和你爹已经商量好了,老三是个读书科举的好苗子,日后咱们唐家的前程啊,可都是要靠他的。但是咱们唐家虽然不分家,但是你们如今都大了,也应该有自己的产业了。
    唐老大和唐老二一听事情定了,顿时脸上的喜色怎么也是压制不住了。
    特别是唐老大他多年在政治上酒楼当账房先生,对于能在县城里边有自己的铺子,那是羡慕的不得了嘴,都快要咧到耳后根了。
    唐晓福看着几个哥哥,如此开心的模样,跟唐向北对视一眼,两人会心一笑。
    李氏看着几个儿子傻乐的模样,也是哭笑不得的说道:你们别光顾着开心,这事虽然定下来了,但是县城的铺子可不是那么好买的。如今好地段的大铺子那可是要许多银子的,咱家买不起,只能买些地段稍次的门面小一些的,这也是需要时间。不过你们放心,谁也不会少了的。
    两房所有人都开心的不得了,特别是王仪听说自家要有一个铺子,也能够开门做生意赚银钱了。
    那更是抱着宝哥儿。一路哼着小曲儿,脚下的欢快了不少。
    李氏打发王仪和团哥儿去做晚饭,将唐晓福和赵向北招来身边对赵向北说道:向北呀,你虽然是入赘到我们唐家的,。但是我当你是自家儿子看待。我问过小福之前买的两个铺子写的都是小福的名下,这新买的这个铺子我准备写在你们名下,你们小两口相扶到老和和气,那才是我们两老的福气。
    赵向北心中感动,朝这里是深深行了一礼,然后起身抓住唐晓福的手,勾起笑容。
    姆么,你放心吧,我一定会对小福好的。
    赵向北倒不是看中这间铺子,而是看出李氏真的拿他当成自家的儿孙看待。
    这样的关心,是他从没有体会到的让他倍感窝心。
    唐晓福那多了解赵向北啊,见他一勾嘴角,就知道他心中所想。
    朝他俏皮的眨了眨眼睛,伸出手指勾了勾他的手心。
    被赵向北紧紧的握住,再也动弹不得。
    这事儿说开了,虽说现在铺子还没影子,但是各房都是欢呼雀跃的,就连平时做活做饭的那都十分下力气。
    当天晚上王仪和团哥儿就整治了三四个菜,破天荒的做了一锅二米饭,家里人吃了个肚圆。
    唐晓福县城店铺那边的活鱼,每日几乎都会有一百八九条左右的售卖量。
    他平时趁夜色的时候,也会跟着赵向北上山,偷偷将鱼放在鱼池当中。
    这样几批次的鱼,分批卖倒是不会断了供应。
    这一天唐晓福和赵向北去县城里变巡视铺子,帮着打下手看到大桶中肥硕的鲤鱼,唐晓福忽然有些嘴馋,想要吃大酸甜可口的糖醋鱼。
    正巧这会儿快中午了,铺子里边每天中午都会供一顿午饭,唐晓福索性就撸胳膊往袖子,穿起围裙亲自下厨,做了一锅糖醋鱼。
    而这锅鱼的香味却是引来了一个面白无须的老头,那老头身高一米七左右,有些消瘦,荣长脸儿,慈眉善目的。
    虽说只穿了一个褐色色长袍,上边没有什么太多的花纹绣样,但是唐晓福却看出那布料的不凡与贵重。
    小老头背手站在那里,就自带一种气度。
    唐晓福看到了不由的留心几分。
    老丈,您是要买鱼吗?本店的鲜鱼可以帮忙处理,到家稍微清洗一下就能下锅了。
    那小老头背着手,颠颠颠的跑到唐晓福厨房这边,伸头就朝锅里看,一边看一边嫌弃的摇头。
    哎哟哟,白瞎这么好的娱乐,这做鱼的手法呀,真真是下成呀。
    旁边打下手的阳哥儿一听有些不乐意了,张口想要反驳几句,被唐晓福伸手拦住,唐晓福笑眯眯的上前看着老人。
    小辈只会寻常家常菜,一看您老就是个爱吃鱼的,会吃鱼的,不知可否指点一二,我再做上一道与您一同品尝。
    小老头一听有鱼吃,眼睛一亮,连忙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迈着方步说道:这鲜鱼啊,在处理的时候鱼塞,最后淋上了酸甜的糖醋汁,一分不能多,一分不能少,才能外表酥脆里一边鲜嫩可口。
    唐晓福闻言眼中划过暗光,他虽说是个厨艺不那么精深的,但是他会吃啊。
    在现代也吃过不少的好东西,一听就知道这老爷子就大有来头。
    于是笑眯眯的看了赵向北一眼。
    赵向北朝他点点头,显然是也看出这老头恐怕是个厨子,而且还是挺厉害的厨子。
    干这行的,但凡厉害的人,都是要伺候贵人的。
    赵向北从桶中捞出条最大的鲤鱼,照着老爷子的方法处理一遍,下锅重新的炸制,调制糖醋汁。
    最后出来之时,整个铺子周围都是酸甜可口的香味,只把路人都吸引过来,频频向着铺子里面伸头张望。
    就这会儿做鱼的功夫铺子里边就卖出去二十多条鱼,可见这老者的厉害之处。
    阳哥儿那是个极有眼力见儿的人,见这边鱼快出锅了,就连忙用后屋的灶做了白米饭,一同端了上来。
    见着客人身份恐怕不一般,阳哥连同店铺的伙计就端着唐晓福坐的那盆鱼上后院去吃了。
    主院这边只有唐晓福唐向北和这小老头。
    唐晓福将鱼和米饭端上桌,那小老头也不客气,坐下来就是大快朵颐,一条鱼几乎被他吃了个干干净净,然后磨磨嘴说道:手法嘛。差强人意,味道还可以,鱼挺不错的。就这个品质的鱼,老人家我要三百五十条,可有啊?
    唐晓福盘算了一下,三百五十条鱼的价钱,眼中晶晶亮,仿佛看到无数的银子,手牵着手绕着他跑。
    于是点点头:三百五十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自是有的,我这里还有草鱼和鲈鱼,您不妨也看看。
    那小老头指挥着唐向北捞起鲤鱼,又捞起草鱼和鲈鱼,看了看都满意的点点头。
    三百五十条鲤鱼,五十条草鱼,五十条鲈鱼,可都要这个品质,连续七天每天都要送到,岭北西苑。
    唐晓福连忙从前面坐岸上拽过一张纸,将这老头的要求写了下来,又写下地址,然后一顿。
    随即明白,那别院听说可是当朝相爷在家乡的老宅。
    只不过主人家不在常年,有些老仆打扫卫生看管。
    想到这买鱼的主人,家唐晓福又有些犹豫了。
    他小说看的多了,知道那些个高门大户的,有的会仗势欺人。
    这么多鱼送出去,他也怕钱拿不出来。
    于是唐晓福有些犹豫,看着老头说道:这鱼我自然是有的,各个顶个儿的,都是又肥又鲜美的,只是这银子
    那小老头眼睛一番,满脸的傲气,从怀里掏出个二十斤银子,直接拍在桌子上。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