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节
嫡子归来 作者:黄大侠
第13节
霍玉在一旁见郭湛安不回答,忍不住伸手扯了扯郭湛安的衣袖,又问道:“哥哥,是出什么事了么?”
郭湛安摇摇头,宽慰他道:“正巧今日查阅卷宗的时候看见徐老五的名字,我要去他家一趟,你来不来?”
霍玉自然是肯的,点头说道:“哥哥去哪,我就去哪。”
郭湛安又喊来贾欢,让他今晚警觉一些,自己则带着霍玉,又喊来刚换班没多久的武鑫,三个人匆匆赶去徐老五家里。
霍玉只知道徐老五的铺子在哪,路上问了好几个人,总算是有人知道徐老五家的,等三个人赶到的时候,屋子里漆黑一片。
郭湛安愈发觉得奇怪,他高声喊了几声,见没有人应答,便让武鑫上去破门。谁料到这门轻轻一推,便开了。
霍玉也察觉出不对劲了,拦着郭湛安,不让他先进去。武鑫会意,抽出刀,直接闯了进去。
这屋子不大,武鑫查看了一遍,出来说道:“大人,里头没人。”
这时,霍玉已经找到烛台,从怀中掏出火刀火石,将蜡烛点燃,跟武鑫一起又把屋子里里外外搜了个遍。
郭湛安也仔细瞧了一遍,同样没找到什么踪迹。
这么晚了,人去哪了?
郭湛安正疑惑着,霍玉从后面走过来,说道:“哥哥,那边连着一个后院,去那看看吧。”
郭湛安点点头,和霍玉一起去了后院,武鑫已经拿着蜡烛在一旁等了,见郭湛安来了,赶紧伸手把蜡烛递到郭湛安面前。
霍玉又找来一盏煤油灯,将手里的蜡烛递给郭湛安,自己则捧着煤油灯。三个人在后院了搜寻了一番,果然找到了蛛丝马迹。
郭湛安到许州的前一天,许州刚下过一场连绵两日的大雨。徐老五家后院的一个角落被棚子挡着,泥土还没有干,上面有几个鞋印,这鞋印有大有小,一看就知道有男有女。
“武鑫,你过来。”郭湛安盯着那些鞋印看了一会,喊来武鑫,让他对着其中大的鞋印摆样子,又让霍玉去对小的鞋印,“你们两个对着那鞋印,想想这个姿势手怎么摆才适合。”
霍玉一开始还不明白,只是按照郭湛安的吩咐,两只脚踩在那小的鞋印上,自然而然地摆出一个姿势。结果就听到武鑫说了一句:“二少爷,得罪了。”随后,武鑫的双手从背后伸过来,一只穿过他的腋下,停在霍玉腰上三寸不到的位置,另一只则顺势虚掩住他的嘴。
霍玉一个激灵,立刻跳开,可怜武鑫没想到霍玉的反应那么大,被霍玉跳开是带起的一肘子给打得跌倒在地。
“对、对不住。”霍玉尴尬地朝着武鑫道歉,转头急切地对郭湛安说道:“这是、哥哥,这是有坏人把人绑了去了么?”
郭湛安神色凝重,点头说道:“这几个鞋印杂乱无章,尤其是偏小的那个,有两个只有前半部分,想必是被人架着,只有前脚掌着地的缘故。这当中必有蹊跷,我们要尽快找到徐老五和他妻子的下落。”
霍玉想了想,建议道:“哥哥,我们就几个人,恐怕没那么大精力搜查整个许州。我记得我在铺子那见到徐老五家的时候,城门就要关了。我那时候还劝她早点回家,她不肯听。如果是收拾完再回家,满打满算,肯定是在城门关闭之后被劫走的!如今、如今怕是还在许州城呢!”
郭湛安说道:“许州夜间有士兵巡逻,这群人把人劫走后,必然要找一个稳妥的地方躲藏,等明天再作打算。”
霍玉不解:“我听那大夫说,徐老五命很苦,独子被冤杀,只剩下他们老两口了。他虽然找出了幕后真凶,但只能和自己妻子两个人紧巴巴地过日子。这群人劫走徐老五家的,想必不是为了钱财,那又是为了什么?”
郭湛安伸手捏了捏霍玉的脸颊,不知道从何时起,他便有了这个习惯。随后,他又说道:“铺子被砸了,徐老五却赶紧天黑的当口出城,只怕是另有隐情。这样,现在已经宵禁,你们走在街上不安全,跟着我,我们三个一起去找巡逻的士兵。”
霍玉和武鑫自然是没有异议的。也是他们走运,没走多久,便碰到一小队巡逻的士兵。
石果敢并没有料到霍玉会恰好经过被砸了的铺子,偏偏又让郭湛安给起了疑心。为了避免走漏风声,石果敢只让王九三和看守城门的打了声招呼,这些巡逻的士兵对此毫不知情。
恰好其中有一个是受伤后从军营里退了下来的,和徐老五有些交情,听郭湛安说了这事,不管是看在当年的情分,还是郭湛安这新任通判的面子上,都主动表示要帮郭湛安等人一直寻找徐老五妻子的下落。
可是,他们在许州城里头再怎么找,也找不到徐老五妻子的下落。因为她早就被人劫走离开许州,此时正被带往许州外人迹罕至的山中,不多时便丧了性命。
另一边,徐老五骑着驴子总算是赶到了军营。他是原本的书记官,守卫的士兵认出了他,虽然不能让他进军营,但很快就通报给了军营里头的副将。
正好姜言年正与众位将士们商议入秋后的边关防守,听说是许州来的人,只怕是和郭湛安有关,便跟着那副将一起去了。
徐老五见自己相熟的副将身边还跟着个人,一愣之下,并没有说话。
副将介绍道:“老徐,你来的正好,我替你介绍一下,这位便是京城派来的督军,姜言年姜大人。”
其实这督军压根就没有品级,不过姜言年会做人,又是世家子弟出身,在京城有路子,背后还有个李绍锦在,加之他和李绍锦二人合力出谋划策,打退了一小波塔鞑,在军营中很是有威望。
姜言年出身京城世家,平日里见的非富即贵,虽然姜家并没有娇养他,但还是免不了养成一个爱好颜色的臭毛病。而徐老五本来一张面皮就不好看,加上几年的蹉跎,脸上满是皱纹。而且,徐老五来得很是匆忙,身上还满是汗臭味,一靠近就让人作呕。
不过姜言年也明白事情的缓急,如今许州城的风吹草动落到姜言年的耳朵里,那都是天大的事情。他屏着气,笑嘻嘻地率先开口道:“徐先生好,晚辈姜言年,德蒙陛下恩典,在军营历练。”
徐老五知道此人的身份是自己得罪不得的,但对方既然是督军,自己今天发现的事情没必要瞒着他,便说道:“两位大人,实不相瞒,今天我在许州发现一件事情。有几个混混过来砸了我家的铺子,这原本与军营没什么干系,可是我发现其中一个混混穿的是军营前两年时候兵部发现来的衣服。”
姜言年一挑眉,混混能从哪里拿到这衣服的?
副将显然也是想到了这点,谨慎地说道:“老徐,这件事可不能瞎说。兵部发现来的所有东西都有记录,兵部留了一份,我们这边也有一份,怎么可能流落出去?”
徐老五直了脖子说道:“两位大人,我徐老五好歹也是做了十几年书记官的人,这些东西怎么可能会看错?这光一件衣服那就罢了,如果是其他的粮草呢?我在军营的那些年,一开始军饷还是够的,后来越来越少。五年前,军饷先是少了五千石,而后又陆陆续续少了一万五千石,平时每个季度从五万石的军饷生生减到了三万石,会不会是当中有人作梗?”
副将还没有反应过来,姜言年则率先有了主意:“你说,什么时候军饷开始突然减少的?”
徐老五脸色一下子就难看了,说道:“就是四年七个月前,先是少了五千石,后来又减了一万五千石。这三个月中间,我儿子被诬陷通敌叛国,我永远都忘不了!”
姜言年赶紧又问:“这件事除了你,还有谁知道?”
徐老五摇摇头,说道:“那衣服平常人恐怕看不出来,我也是冷不丁瞧了一眼发现的。大人,这件事可大可小,万万大意不得啊。”
副将既觉得徐老五言之有理,又担心事情闹大来之后是乌龙一场,那自己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倒是姜言年发话了:“李副将,这件事交给我,如何?”
李副将见姜言年主动接过这个烫手的山芋,自然是乐意的,还不忘奉承两句:“有姜大人出马,那我便放心了。”
姜言年含笑受了他的奉承,又对徐老五说:“如今天色已晚,我做主,便在军营旁边的帐篷住一晚上,明日我与你一同回许州。”
李副将在一旁奇道:“大人要去许州?明日不是休沐,姜大人可不能擅离职守,免得落人话柄啊。”
姜言年摆摆手,说道:“那个混混既然是在许州,我当然要去许州查了。这是公事,耽误不得,一会儿我就亲自和将军说,将军一定也会体谅的。”
徐老五担心自己家的铺子,可一想现在回去城门老早就关了,那铺子一时半会也收拾不完,索性应下姜言年的邀请,在军营旁边的帐篷里借住一宿。
却不知道,此次回许州,他与妻子已经是天人相隔了。
☆、第50章 交锋
第二天一早,姜言年便和军营的李将军打了声招呼,和徐老五二人一起快马加鞭赶往许州。
城里,郭湛安一行人找了一宿也没找到徐老五的妻子。霍玉年纪还小,大半夜早就困了,哈欠连天,眼角溢出泪水,眼皮子重得几乎抬不起来,但还是坚持和郭湛安等人继续找。
等到城门要开的时候,郭湛安让武鑫先送霍玉回去休息,自己则和其他巡逻的士兵分作两路,分别去两个城门守着,免得那群歹人趁机把人带出城。
姜言年到了城门口,翻身下马,就见到一旁的郭湛安,奇道:“你在这做什么?”
郭湛安不欲声张,等姜言年进了城门,才凑到他身边小声说:“许州城里有个叫徐老五的,他妻子不见了。”
姜言年看了一眼身后的徐老五,也压低声音说道:“这可就奇怪了,我身后那个就是徐老五,他昨天到军营来报告了一件事情,可能和军饷有关,我正好想把他带来让你去查。你说,这件事会不会和他妻子失踪有关?”
郭湛安不敢妄下断言,徐老五妻子失踪这件事实在是事发突然,而且到现在还没有线索,诡异至极。
为免将事情泄露,郭湛安示意姜言年,让他不动声色地带着徐老五先去郭府,等进了府里,在把这件事情告诉徐老五,也好问问徐老五知不知道一些线索。
姜言年会意,给徐老五介绍道:“徐先生,这位是郭湛安郭大人,乃是本州新任通判,你说的这件事,他会帮助我们的。”
徐老五忙不迭拱手行李道:“草民拜见郭大人。”
郭湛安道了声“不敢”,又接着说:“时辰尚早,我还要去府衙点卯,两位不如先去我府上用早饭,我随后就到。”
姜言年笑着说:“通判大人如此美意,哪里还有拒绝的道理呢?徐先生,我们先去通判大人府上等着吧。”
徐老五没有半点主意,跟着姜言年便走了。
府衙里,郝运一早就在郭湛安办公的屋子外头等着了。他见郭湛安来了,赶紧迎上来,说道:“大人可算是来了,刚刚石大人身边的王九三来过,说石大人有要事与大人相商。说若是大人来了,赶紧过去。”
郭湛安摆手说道:“我知道了。”
但他并没有急着去找石果敢,反而进了屋子,在书桌上找寻什么。
郝运也不多说话,只是尽心尽责地站在一旁,等着郭湛安的命令。
郭湛安把书桌上所有东西都翻了一遍,转头问郝运:“我桌上关于徐老五诉讼的卷宗呢?”
郝运一愣,他昨天等郭湛安走了之后,也下去休息了,今天过来只是把屋子打扫了一遍,并没有动过书桌上的东西。他有些紧张,回答道:“回大人,我并没有动书桌上的东西,那卷宗,我也没见过。”
府衙里有所有钥匙的只有知州,昨日郭湛安离开前,分明是把屋子的门给锁住的,如今卷宗不翼而飞,想必是石果敢拿走的。
看来,这一趟非走不可了。
石果敢听人说郭湛安来了,先是得意一笑,随后又摆出一副苦恼的样子。等郭湛安进来,就见到石果敢一手撑住额头,长吁短叹的模样。
郭湛安和石果敢道了声好,便直截了当地问道:“石大人,我昨日放在书桌上的那一份卷宗,是大人派人拿走的么?”
石果敢先是一愣,他让王九三提前去找郝运,就是想让郭湛安一来府衙就立刻来找自己,没想到郭湛安已经发现书桌上的卷宗被自己收起来的事情了。
不过石果敢也没否认,这本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他刻意苦着一张脸,说道:“是啊,这卷宗可不能怠慢,我昨天派人整理了一回,发现有卷宗少了,又听人说你带走了一份卷宗,便命人开了锁,把卷宗放回去了。毕竟这是朝廷的规矩,郭大人忠君爱国,又深明大义,想必是不会怪我没和你打声招呼便开门进去了吧?”
他故意说出这么一番话,先是抬出朝廷的规矩来警告郭湛安,最后又给郭湛安戴了一顶高帽子,就是让郭湛安不能说不行。
郭湛安心中一笑,这石果敢就是太小心了,自己又怎么会在这小事上发火?他不过就是想寻了由头,先堵住石果敢的话,再一点点引到徐老五身上。
于是,郭湛安摆手说道:“那卷宗我已经看过了,拿回去也没有关系。这徐老五的案子牵扯塔鞑,我这还有一些事情要询问他。”
石果敢当然不愿意见到这场面,赶紧动之以情:“这案子在徐老五心中那就是一根刺,每次想起来都会疼。他唯一的儿子就因为塔鞑而被斩首示众,他和他的妻子年纪也大了,还是不要去折磨他了吧。”
郭湛安却不为所动,坚持道:“大人莫不是忘了?前几个月我在桐花县里发现有不少官员被塔鞑贿赂了,当中有许多都身居要职。这几年来,这群人没少帮着塔鞑从我朝捞好处。许州距离塔鞑最近,这件案子本身是没有疑点了,但牵扯出很多问题。就算要让徐老五伤心,我也是要问的。”
“够了!”石果敢勃然大怒,一拍桌子道,“郭湛安,我本敬你是本州通判,没想到你却得寸进尺!这案子早就结了,你也说了没有任何疑点,为何还要旧事重提?莫不是刻意为难我?”
石果敢的反应远远超出郭湛安的意料,他自然知道这案子当年是石果敢亲自经手,如今自己要重新去找徐老五,石果敢难免会有些膈应。但他的本意并不是翻案,只不过当中在塔鞑的问题上还有些不清不楚,他需要调查清楚,加之徐老五又是原本军营的书记官,可能知道军饷的事情而已。
难不成,这石果敢,还有自己没发现的秘密,而这秘密莫非还与军饷有关?
郭湛安又想到岳安在密信中所提及的,这许州知州暗地里和李绍锦有接触,怕是四皇子那边的人,心中原本两三成的怀疑,一下子就上涨到了七八成。
石果敢万万没想到,自己这次火气是出了,但也惹来了郭湛安对他的怀疑。
他这会气出了大半,又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赶紧遮掩:“方才是我失态了,还请郭大人见谅。只是这徐老五实在是不容易,还是不要去打扰他们了。”
郭湛安当然不肯放过这一条线索,说道:“大人体恤百姓,是许州的福气。不过,这毕竟是徐老五的事情,不如我们去问问徐老五,看他的意愿,大人意下如何?”
他说的合情合理,石果敢哪里还能找出其他借口来反驳。做了五年的许州知州,除了刚上任那会,石果敢还从没有这么无力过。
“郭大人,作为通判,你的职责可不光光是这些。”石果敢见直接拒绝这条路走不通,便决定换一条走,摆出一副前辈的势头,教育郭湛安,“我们许州本来在农田水利这块就差,连年需要户部救济。我听闻郭大人在桐花县的时候,在这一块上做了很大的建树。郭大人来了许州,可别忘了许州的老百姓啊。”
郭湛安笑着说道:“大人谬赞了。不过我身为许州通判,自然是要为许州的老百姓着想。大人放心,农田水利我会管,塔鞑的事情我也会管。毕竟许州不比桐花县,如果塔鞑打过来,头一个遭殃的,便是许州的老百姓了。”
话已至此,石果敢还能说什么?
郭湛安已经把徐老五和塔鞑联系在了一起,若是再横加阻拦,只怕郭湛安明天就上折子去京城,说自己在塔鞑一事上有意遮掩,欲盖弥彰。
郭湛安是通判,虽然名义上是知州的下属,但却是京城直接派遣,有监督知州的责任。通判的折子可以完全不需要其他任何人过目,直接传到皇帝的书桌上。说白了,这就是皇帝安排下来的明晃晃的监视。
所以,能够担任通判的,必然是皇帝信任的。
可惜如今的皇帝在政事上并不英明,他只想要摆皇帝的谱,享受当皇帝的那种至高无上的崇高感,听见百姓对他的恭维与敬仰,却没有治理国家的才干。之前柳相把持朝政,李绍锦又早早在吏部历练,时任吏部尚书的岳安也只能做出妥协让步,这才派了个贪财鬼来当上一任的通判。
如今,因为塔鞑的事情,四皇子和柳家受到了波及,皇帝李崇浩这才发现朝中大部分人竟然都是柳家提拔上来的!李崇浩有心打压四皇子一脉,这才派了三皇子的亲信郭湛安来做通判,又安排李绍钧进了兵部,再把李绍锦从吏部调到了工部。
石果敢虽然身在许州,对京城的动向却十分清楚、他知道如今自己的靠山,也就是四皇子李绍锦的日子并不好过,眼下恐怕是帮不了他了。他现在只能单打独斗,尽可能拖住郭湛安。然后,等李绍锦和柳家缓过气来,再好好给郭湛安一个教训,让他知道到底谁是许州的土皇帝。
昨日那群把徐老五妻子劫走杀害的人马尚未回来,所以石果敢只当徐老五夫妻二人都已经命丧黄泉。失去了最重要的人证,接下去就是毁灭物证了。那徐老五在许州无亲无故,因为儿子那件事,也没什么朋友,如果徐老五留下了什么证据,那就一定藏在自己家里。
正是因为认定了这一点,石果敢先前的阻拦只是怕郭湛安找到物证,但如果自己能抢在他前头把证据都给毁了,那就什么也不怕了。
思及此处,石果敢又有些后悔先前自己为何态度那么强硬,好端端得却给自己惹来了麻烦,只希望郭湛安有些眼力,不要把今日他们的争吵添油加醋后告知皇帝。
不过眼下后悔都已经晚了,重要的是赶紧收尾。
做了这么多年的官,石果敢这个道理还是明白的。于是,他将书桌上的几份卷宗交给郭湛安:“郭大人,来年开春便要耕种了,农田水利的事情拖不得,只希望郭大人今天能给我一个大致的答复。”
言下之意,郭湛安若是拿不出一个大致的方案来,就别想去找徐老五了。
郭湛安失笑道:“大人怕是高估我了,这许州几代人的努力都没想到法子,我一天之内怎么想得出来?不过大人放心,我一定尽力而为。”
石果敢不是没见过厚脸皮的人,不过遇上郭湛安这种,他算是别无他法了。
人家都承认自己一个人不如许州几代人,他还能给郭湛安戴什么高帽子?
☆、第51章 诸事纷扰
郭湛安回到自己办公的地方,郝运正守在门口。郭湛安也不进去,只站在门口叮嘱郝运:“去请本州的疏浚郎来。”
郝运一愣,才说道:“回大人,本州并没有疏浚郎。”
郭湛安一挑眉:“没有?”
郝运解释道:“三年前,本州最后一个疏浚郎告老还乡了,之后便再也没有人担任疏浚郎一职。”
郭湛安不解,问道:“既然原先的疏浚郎告老还乡,为何吏部和工部不派另外的疏浚郎来许州?”
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升降任免,但因为疏浚郎职位特殊,往往是由工部提供人选,再由吏部任命。
郝运摇摇头:“这就不清楚了,总之,许州三年前便没有疏浚郎了。”
郭湛安略感无奈,他在农田水利一事上只能说略懂一二,在桐花县那会虽然长了不少见识,但还知之甚少。正所谓术业有专攻,让他在朝堂上侃侃而谈,或者是打压几个政敌那是他的拿手好戏,但农田水利一事,他自认为不如疏浚郎。
既然本州没有疏浚郎,那他免不了要上书工部。可郭湛安转念一想,这些疏浚郎不可能自说自话就告老还乡的。按照本朝的规定,疏浚郎若是萌生退意,那就要主动上书工部,说清自己不继续担任疏浚郎的理由,再经由工部专人审查,这才能离开。
也就是说,工部知道许州没有疏浚郎了,但吏部迟迟没有派人过来,无非就两个原因。
一,可能是工部暂时还没有人选,但这已经过去三年,偌大的一片天下,难道还找不到几个能担任疏浚郎的能人么?
那么,只剩下第二个原因,就是工部压根就没想过要再派疏浚郎过来。只是这当中的原因就颇让人探究了。
但郭湛安此时已经没有精力去探究这当中的内情了,他府里还有一个徐老五等着自己,拖延不得。
于是,郭湛安嘱咐郝运让他今天把近五年来的许州农田水利上的卷宗都整理出来,自己则匆匆赶回郭府。
郭府,徐老五被请去用早饭了,姜言年按捺不住,怂恿贾欢去把霍玉叫醒。
可怜霍玉正睡着呢,听说府里来了两个客人,郭湛安去府衙了,无人招待,只能强撑起精神洗漱一番,睡眼惺忪地坐在椅子上,任由姜言年“欺负”他。
“哎哎哎,别不说话啊,来,吃个奶黄包。”姜言年在京城的时候也见过不少年纪比他小几岁的小孩,先不说那两个亲弟弟,他还有好几个堂弟表呢。可从没一个像霍玉那样,让他一见之下就忍不住多疼一些。
霍玉轻声谢过,拿起包子啃了一小口,问道:“我哥哥呢?”
姜言年一脸忧伤:“你哥哥去衙门了,你怎么就一直记得你哥哥呢?不如我认你做我弟弟,如何?”
霍玉也不吃奶黄包了,警惕地看着姜言年:“你趁我哥哥不在,就跑过来抢他的弟弟,那以后是不是还要跑过来抢哥哥的钱?”
姜言年没想到霍玉会这么想,先是一愣,随后又忍不住抚掌大笑:“你这小伢儿真是有趣,郭湛安是从哪里把你捡回来的?我也去捡一个。”
霍玉气得直哼哼:“才不是捡回来的!”
姜言年伸手想去捏霍玉的脸颊,却被霍玉给躲过去了,有些不喜:“你这小孩怎么这么讨人厌,让人捏捏都不行么?”
霍玉厌恶地看了眼姜言年,捧着碗坐到旁边的位置上:“哪有客人来主人家做客,随随便便捏主人家脸的。”
姜言年不怒反喜:“你哥哥不在家,你招待不周,岂不是给你哥哥丢脸?”
霍玉气得都想打姜言年了,要不是看在自家哥哥和姜言年是远房表兄弟,两个人私交又好,都想把他打出府去了!
姜言年见霍玉不说话了,只是低着头管自己吃包子,知道自己这次开玩笑过分了,赶紧讨好道:“好了好了,不逗你玩了,你哥哥今天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你给我说说徐老五那事。”
霍玉脸色这才好看一点,把昨天自己看到的,和之后徐老五妻子被人绑走的事情都告诉姜言年,末了又说:“两个城门口都派人盯着,只是到现在都还没有消息传来,也不知道那群人躲在许州哪里。”
姜言年比郭湛安和霍玉早来西北,对这边的情况更为了解。而且他从徐老五那知道那些混混当中有一个穿着兵部发现来的衣服,显然不是普通的混混,说不准还和官府有关系。
他收起一身的漫不经心,和先前“欺负”霍玉时的模样完全不一样了,说道:“你们在城门守着,怕是也没什么收获。”
这是郭湛安想的法子,霍玉向来对郭湛安偏心过分,听到姜言年这么说,就不乐意了:“城门昨晚就关了,我们是今天一早守在城门口的,根本没有看见可疑的人,这足以说明他们还在城里。”他说完,顿了顿,又补充说道:“哥哥向来聪明绝顶,定然是不会错的。”
姜言年闻言失笑,敢情这小家伙不为别的,是听到自己的意见和郭湛安的不一样,不高兴了呢。
其实姜言年有时候也奇怪,这霍玉和他非亲非故,这是第二次见到霍玉,可就是觉得对方透着一股熟悉的感觉,就好像是许久以前便认识的一般,让他忍不住多与霍玉亲近。
一直到日后回到京城,霍玉身世曝光,姜言年才明白当中的缘由。
两个人正说着,郭湛安回来了。霍玉一听这消息,二话不说,便推了碗,从凳子上跳下来,忙不迭地跑去前头迎接,浑然忘了他这个小东道主还要招待客人。
等姜言年走到前面,就看见霍玉几乎是要贴在郭湛安身上了,小声地说着话。
霍玉如今已经年满十三岁了,正是长身体的年龄,不过几个月的功夫,唰唰唰地往上长高了不少,原本只在郭湛安腰间的小童,转眼间就到了郭湛安的胸口,而原本一些亲昵却寻常的长兄幼弟之间的举动,现在看来,便有些不合适了。
姜言年在一旁冷眼看了一会儿,想起自己在京城的时候,少年当中不知从何时开始兴起了娈童的风气,姜言年也不是没见过某些人家中养着的娈童,一个个都是满身脂粉味,很是惹人厌恶。而这霍玉,说呆也是呆,但该聪明的时候也聪明,可见郭湛安是花心思在培养的,实在不像是他贪图玩乐而养着的娈童。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姜言年便在心里狠狠地给了自己一巴掌。
想什么呢!怎么能这么污蔑兄弟的为人?
当初李绍锦还带过一个眉眼不老实的少年跟他们横过,那时候郭湛安厌恶的模样姜言年还记忆犹新,显然自家兄弟是不喜欢娈童的。好端端的把人家的兄弟情谊比作买主与娈童,姜言年实在是心中有愧。
不过既然不是,那自己便应该点醒几句,免得让其他对郭湛安品性不了解的人瞧见了,误会了他们。
姜言年正在一旁想着,郭湛安已经从霍玉口中知道了他对这件事不同的看法,连喊了好几声,才把姜言年从思考中喊回神。
郭湛安不比霍玉,他好歹也是在翰林院里呆过两年,又在桐花县当过县令,见识了不少官场上不成文的规矩和惯例。虽然不是官场老手,但也不是懵懂无知的幼童。
“你说我们在城门守着是无用功,莫非他们已经出城了?”
姜言年点头道:“你们怕是还不知道,砸了徐老五摊子的,是一群混混。这群混混里有一个人,穿的衣服是几年前兵部下发的。兵部发往军营的所有东西,都不得外传,尤其是衣服,不能穿了要统一销毁,免得给外人假冒本朝士兵的便利。这混混既然穿着兵部下发的衣服,不管是他本身是士兵,还是他在军营里有关系,都足以证明这个混混不是普通的混混。这样一个混混,他会无缘无故来砸一个老百姓的摊子?”
这也是郭湛安一直想不明白的一点。他问过大夫和那些巡逻的士兵,大家对徐老五的看法很相似:独子被冤杀,很可怜;当了十几年的书记官,大部分时间都在军营,在徐州没太多相熟的人;铺子卖的饭菜都不错,也愿意给人赊账,所以人很不错;没听说和别人借过钱,而且因为都是小钱,赊账的一般过个一两天就还了,所以在钱财上没有和其他人有纠纷。
简单的来说,徐老五就是一个兢兢业业过小日子的良民,就算平时和人偶有口角,也不至于把他妻子绑走,还迟迟不肯露面。
经姜言年这么一提点,郭湛安觉得自己应该换个方向去追查了。
只是府衙里头那些人他都不熟悉,哪些是石果敢的耳目,哪些不是,他并不清楚。所以,这件事只能让姜言年找人去办,而且要偷偷摸摸,不能让别人知道。
“你找些靠得住的人,让他们去查查那些混混都是谁,住在哪,平时都和什么人接触。对了,可以先去徐老五铺子那边问问,光天化日砸铺子,肯定有人瞧见。”
姜言年应下,又问道:“徐老五那边,他妻子的事情要告诉他么?”
郭湛安点头道:“肯定是要告诉的,我去吧,正好还有些问题要问他。”
姜言年不置可否,只是看了眼霍玉,说道:“我有些话要和你说。”
郭湛安会意,转头和霍玉说道:“瞧你眼下黑得厉害,肯定是还没睡够。你再回去睡一会,等中午了再叫你。”
霍玉强忍住困意,说道:“哥哥人手不够,我留下来帮哥哥。”
郭湛安只觉得身上的压力轻了不少,伸手捏了捏霍玉的脸颊,笑着说道:“你这么困,能帮我什么,恩?睡够了再来帮我,乖。”
霍玉这才答应,还不忘说:“那哥哥一定记得,到中午了便喊我起来。”
等得到郭湛安的保证,霍玉这才离开。
等霍玉离开了,姜言年才有些尴尬却又神色凝重地开口:“郭湛安,你与我好歹也是表兄弟,我今天就以表哥的身份说几句,你可千万要往心里去啊。”
郭湛安鲜少见姜言年这么严肃地和自己说话,奇道:“你想说什么?”
“咳,霍玉虽然是你弟弟,但早晚都要长大的。你看咱们两个,有那么亲昵么?他年纪还小,尚未定性,你可千万别一不小心就栽了进去,到时候害人又害己,毁了霍玉一生。”
郭湛安还没反应过来,问道:“你都说的什么呢?霍玉辞别了唯一的亲人,跟着我跋山涉水来到许州,本来就容易不安,我多疼着他点又怎么了?”
姜言年急得都快跳脚了,也顾不得其他,全直白地说出来了:“你还说呢你,这是疼弟弟的么?我家里两个亲弟弟都没这么亲昵过,你们两个都快贴在一起了!这、这、这不就是李绍锦当初说的贴烧饼么!”
郭湛安这才反应过来,当下就黑了一张脸:“嘴巴放干净点!什么贴烧饼,我不想再听到第二遍了!”
姜言年真是恨铁不成钢:“你自己什么心思,你自己清楚,可是别人不知道啊。谁家十几岁的孩子还这么黏着自家哥哥不放的?更何况他只是你的义弟,这落到了别人眼里,你说得清楚?”
知道姜言年是在关心自己,郭湛安脸色才稍稍变得好看一些,说道:“你放心,我自有分寸。”
姜言年言尽于此,也不再多劝:“你知道便好,唉,这霍玉我看着有些面熟,大概是有缘吧,实在是不忍心他日后被流言蜚语所困扰。你呢,也就多上点心,怎么说都是一州的通判了,别因为这种事落人话柄。”
郭湛安察觉到自己心中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流泻出来,只是如今府里还有个徐老五要自己处理,只能暂时搁在一旁,不去探究。
☆、第52章 线索
徐老五知道自己妻子失踪,大惊失色,想冲出去找人,却又不知道从何找起。
他这辈子前半辈子还算顺遂,可自从独子死后的这几年里,他迅速苍老,早就没了当年的意气风发。
徐老五实在是想不出办法,干脆朝着郭湛安跪了下来,哽咽道:“大人,大人,还请大人做主啊!”
郭湛安使了个眼色,一旁的贾欢赶紧上前,把徐老五扶起来,安慰他道:“老人家,您不用担心,郭大人一定会帮您的。”
郭湛安点点头,顺势到:“有人深夜绑走了贵夫人,定然是有所图谋。徐先生,还请你好好想想,平时接触的人里有哪些是和你发生过冲突的。”
徐老五好歹也当了几十年的兵了,在一开始的恐慌过去之后,他明白自己现在当务之急是找到妻子,再慌神都没有用。
于是,他紧紧捏住双拳,抑制住内心的不安,仔细想了想,摇摇头说道:“邻里之间总会有些磕磕碰碰,但还不至于把我婆娘绑走。我家里也没什么钱,这个许州的人都清楚,他们绑走我婆娘,我也交不出多少赎金。”
这些可能性郭湛安早就否认了,他又试探性地问了一句:“会不会是你当书记官那时候惹上的仇家?”
徐老五一愣,答道:“我十三岁就进了军营,从一名小兵做起,又做了十八年的书记官,可以说,我前半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军营里度过的。军营里大家都是兄弟,就算偶有争吵,也很快就过去了。难不成,难不成是我当书记官的时候,结下的仇家?”
姜言年却在一旁否定了徐老五的猜想:“书记官不过就是记录东西的职位而已,物资分配是由将军拿主意的,和你没有干系。你当兵的时候,也总有回家的日子吧,好好想想,是不是回家的时候和谁起了冲突,你没有放在心上,人家却记在了心里。”
郭湛安则在一旁说道:“我看过本州诉讼的卷宗,上面写着你三年前揪出军营中塔鞑的卧底,对方后来被判五马分尸,但并未提及那人的亲眷,你可知道对方有什么亲人么?”
说起这往事,徐老五不由唏嘘:“那人家里仅有一个老娘,据说他老娘得了重病,家中无人照料,又根本请不起大夫,只能用最便宜的药吊着。他性子又很倔强,不愿意告诉我们。后来也不知道塔鞑是怎么知道的,居然派人和他暗中接触,出钱出药给他老娘看病。就是因为这个,他才死心塌地给塔鞑卖命。”
郭湛安听罢,很是不屑:“国仇家恨,为了这么点恩惠就为塔鞑卖命,死了也是便宜了他。”
徐老五叹了口气,说道:“咱们一个普通士兵每个月的俸银才多少?好在这样的人只是少数,若是每个人都能被重金收买,怕是塔鞑的铁骑早就直驱南下了。”
姜言年却不同意了:“每个月的俸银是规定的,就是我,也只是比普通士兵多一两罢了。家中遭难,若是说出来,大家还能替他想办法,自己又要面子,又要里子,天下间哪有这么好的事情的。不愿意接受同僚的帮助,塔鞑的恩惠倒是收得快,果然是死了活该。”
徐老五摆摆手,又说道:“那人的老娘听说儿子因为自己而被塔鞑收买,又被五马分尸,很是悲痛。两位大人想必也知道的,许州常年受塔鞑侵扰,许州百姓对塔鞑甚是厌恶,也不管那人的老娘已经六十高旬了,整日闯进她家打骂砸抢。没过几天,那老人家跟着儿子去了。”
这一条线索到这里也就断了。
好在,郭湛安和姜言年之前就已经把怀疑的目光放到了石果敢身上,毕竟按照他们的分析,那群砸了徐老五铺子的不是普通的混混,他们的背后必然有一个大人物撑着,而且这个大人物还有能力命令守城门的士兵在半夜放人出去。在这许州,做得到这一点的,恐怕就只有知州石果敢了。
而这石果敢是四皇子的人,四皇子似乎命亲信贪墨军饷,来养自己的私兵,而徐老五当年在军营里做书记官,和军饷有过接触。
于是,石果敢和徐老五这两个看似不相干的人,隐隐中有了某种联系。
不过,那群歹徒已经带着徐老五妻子出城只是姜言年的一个猜测,光是猜测,还不足以证明石果敢有这嫌疑。
于是,郭湛安叫来福全,让他立刻去找姜言年的人,然后兵分两路,两批人各自从两个城门往外走,一路寻找马车的痕迹——徐老五的妻子虽然被人绑走了,但必定会挣扎,放在马上太不安全,徒步走效率太低。而且,这两种方法都有被人发现的风险,只有关在马车里,或者藏在载货的板车里,才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福全也不多问,自家少爷吩咐什么,他照做便是,当下就领命下去了。
郭湛安又让贾欢照看着徐老五,自己再三保证,一定会替徐老五找到他的妻子。随后,他和姜言年二人换了身衣服,匆匆去了姜家名下的那酒楼。
酒楼里来往的人三六九等皆有,谈话间很有可能会无意间透露重要的消息。眼下那群混混也好,晚上的歹徒也好,郭湛安都不知道。他初到许州,身边只有几个心腹,都各有任务,其余人他不放心,只能自己先去酒楼守株待兔了。
这次也不去二楼了,他和姜言年特地换了料子一般的青色衣裳,装作是两个路过的商旅,在一楼大堂叫了一壶酒,再要了三盘下酒菜,配上一小碟花生。
许州虽然时不时有塔鞑骚扰,但不少商人依旧热衷于来许州发财,皆因许州物资不丰,奇货可居。若不是朝廷有令,别的不说,光是药材的价钱就不知会番涨多少倍。
所以,酒楼里骤然多了两个陌生人,也没什么人在意,当中有几个见郭湛安和姜言年相貌不凡,多看了两眼,也管自己谈天说地去了。
这事不能性急,郭湛安和姜言年两个人耐下性子,一边品酒吃菜,一边假装小声交流,实则是耳听六路眼观八方。
也是两个人走运,过了一会儿,有个人大概是二两黄汤下肚,胆子大了,结结巴巴地说道:“你、你们知道不,昨天、昨天晚上啊,有人私自出城!”
闻着哗然。
为了防止有塔鞑混入,许州对于宵禁看得极严。昨晚一是因为郭湛安的身份,二是因为巡逻士兵当中有徐老五曾经的同僚,才没有追究。否则,霍玉和武鑫两个人早就被捉起来了。
这醉汉的友人假意道:“你这人喝醉了嘴巴就没门了,瞎说什么呢你!行了,我送你回家去醒醒酒。”
醉汉是最听不得别说说他醉了的,他当下就不乐意了,如同倒豆子一般全都说了出来:“你、你,我告诉你,你、你还别不信!昨天我、我回去晚了,本来嘛,是、是不想回去的,可是,可是家里的婆娘,婆娘脾气大,我、我要是不回去,等第二天还、还不得打死我啊!于是呢,我、我就顺着墙边、边上啊,悄悄往家那边走,结果就看到有一辆马、马车在大半夜还出城了。”
郭湛安和姜言年对视一眼,大半夜出城门的马车,正符合他们的猜测。
不过这还不够,于是姜言年使了个眼色,一旁的小二见了,便借着上酒的机会,凑到那桌旁,笑着问道:“说不定是看错了呢?大晚上的城门都关了,哪有什么马车能出去的?”
醉汉果然经不得激,伸长了脖子说道:“我没看错!而且、而且马车旁边那、那个人,一看就不是好人!”
小二摆明了一副想看他出糗的模样,又问道:“哦?是怎么样的?”
那醉汉便说:“那人神色如常,可手上却有两道明显的抓痕。我还听到他说什么,大、大人吩咐的,要赶紧进山解决了什么的。”
姜言年脸色一变,低声问道:“杀人灭口。”
郭湛安也是神情严肃,如果这马车之中真的是徐老五的妻子,歹徒绑了人后又迟迟没送来交赎金的威胁,这人怕是凶多吉少了。
醉汉的友人听了,也知道事情不妙,赶紧捂住醉汉的嘴巴,把钱往桌子上一拍,焦急地说道:“走了走了,别说了!”
等人走后,郭湛安和姜言年也假意付钱走人,结果却是绕了半圈,从酒楼后面的小门进去,掌柜和那个小二早就等在那了。
口说无凭,郭湛安心中还存有一丝怀疑:“晚上天那么黑,他怎么会看得清对方手臂上的抓痕?”
掌柜的说道:“那个人是我们许州最好的猎人之一,尤其是他那一双眼睛,当真是夜可视物,没半点作假。”
姜言年说道:“不管他有没有看清手上的抓痕,马车肯定是错不了的。”
郭湛安点点头,说道:“那你们这两天就慢慢把这件事传出去,不要加任何人的姓名,就说有人晚上看到有一辆马车半夜出了城门,其余的,你们不要说,让其他人自己添油加醋,自行发挥。”
事情正如郭湛安所预料的一样,不过一天的功夫,马车半夜出城的事情便传遍了大半个许州城。老百姓都喜欢猎奇的故事,于是,短短一天的时间内,便发展出了好几个版本。
有的说那是妖怪的马车,蛊惑了守城士兵的魂魄才得以出城,马车里装的全是许州老百姓的一魂半魄。
也有的说这是许州某位达官贵人的马车,马车里坐的是某位不知检点的小姐,未婚先孕,所以要趁夜出城产子。
也有的说那是塔鞑的马车,三年前,那个通敌叛国的年轻人死后,塔鞑又培养了自己的奸细,前几天有塔鞑潜入许州,昨天晚上是偷偷回去了。
谣言愈演愈烈,越传越广,可不管是哪个版本的说法,矛头都指向了当夜守城的士兵。
有老百姓按捺不住,特别是听到塔鞑奸细那个版本的谣言,生怕哪天睡梦中就被塔鞑攻进城里,便跑过去问那些守城的士兵。
许州民风彪悍,不少士兵都是许州土生土长的年轻人,面对那些从小就见过的长辈的询问,当真是有苦说不清。
而福全那也有了消息,从南边城门往外走五里路,他们在通往深山的路上找到了马车的痕迹。
因为几乎没有人会进深山里,那条路早就废弃了,上头布满了各色杂草,这些杂草不少都被车轮压过,泥土上还有一些车痕,痕迹很新鲜,就是这两天留下的。
郭湛安听了,心里头知道,如果这马车里真的是徐老五的妻子,怕是凶多吉少了。而徐老五这两天因为妻子失踪,急火攻心,往年当兵时落下的毛病全都一起找上门来,要不是贾欢苦劝,现在只怕还拖着病体找寻妻子的下落。
眼下,徐老五是禁不起这样的打击了。郭湛安想了想,让贾欢看家,顺便照顾徐老五,又给霍玉布置了不少功课,免得他非要跟着去,看到不该看的场景。
都布置完了,郭湛安这才让福全带路,出城去了深山。
☆、第53章 尸体
福全一边走,一边说道:“按照大人的吩咐,我们专门往旁边没人走的地方找,果然找到了马车的痕迹。不过那些地方十多年都没几个人走过,全都是半人高的杂草,走起来都很费力。不过也多亏了这些杂草,我们发现有不少地方都被砍掉了,就沿着那些痕迹一路往上走,大概走了半个多时辰,发现有一处最新翻过的土堆。我们把土堆挖开来,发现里面是一个老夫人的尸体。”
郭湛安心中一紧,他原本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可是听说人死了的消息,还是愤怒难平——不管凶手是谁,杀害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妇人,实在是令人不齿。
尸体被埋在山里面,过去的路上根本没有一条完整的路,不少地方还需要手足并用才能爬上去——这也是郭湛安和福全把马留在路旁的原因——或许凶手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把尸体埋在那。
两个人一路走来,因为没有郭湛安的吩咐,尸体仍然在土里,眼睛睁的大大的,似乎不敢相信自己就这么死了。尸体的身上已经出现尸斑,甚至还有几只叫不出名字的虫子在尸体上爬着,好不吓人。
郭湛安忍住那股子恶臭,掏出汗巾抓起尸体的手臂仔细瞧了一会儿,并没有发现伤口。他不是专业的仵作,便吩咐道:“让人派马车来,把尸体送回去,找仵作验伤。还有,回去告诉姜言年,让他稳住徐老五。这件事,不能立刻告诉徐老五,免得他伤心过度。”
福全领命去了,快马加鞭回到许州,先是把这件事禀报给姜言年,又亲自驾了马车赶回来。
这一来一去,花了小半天的时间,等把尸体运回许州,日头眼看着就要落下了。
事不宜迟,郭湛安来不及回家,直接把尸体送到仵作那,想了想,又让福全去衙门一趟,叫郝运过来。
许州的仵作很快就验出尸体死亡的原因——一剑直穿胸膛,流血过多而死。但徐老五妻子临死前,十指全都断了,身上还有不少被踢打的痕迹,显然在死前遭受了非人的折磨。
“老实说,我做了二十多年的仵作,还从没见过这么丧心病狂的,对一个妇人都能下如此毒手,那凶手还有什么能做不出来的?”
郭湛安点头道:“这凶手太过歹毒,一想到这凶手还逍遥法外,实在是让人不寒而栗,寝食难安。必须立刻找到凶手,免得有更多的无辜百姓被他害了。”
仵作拿出白布,罩住尸体死不瞑目的脸,叹了口气,说道:“若是有用得到我的地方,大人尽管吩咐。”
郭湛安应道:“自然。”
这时候,郝运已经来了。他听说是郭湛安喊他,福全用亮出郭湛安的信物,一溜小跑就过来了。
郭湛安并没有让郝运看到尸体,而是到外面去见郝运,说道:“你立刻派人把所有昨夜守城的士兵请来衙门,再去把许州历年杀人的诉讼卷宗都找出来。还有,去告诉石大人,就说许州发生了一件大案,我会尽快赶回衙门解释清楚,请石大人千万不要离开衙门。记住了,那些士兵和石大人,在我到之前,绝对不能让他们见面。如果他们见了面,你的好运也就到头了。”
郝运一听,便知道出了大事,很有可能是有人死了。只是石果敢从未把他当看做自己的亲信,自然不会告诉他事情的真相。他现在能做的,不过是按照郭湛安的吩咐,把事情一件件都办妥了。
等郝运离开,郭湛安又走到里面,对仵作说道:“还要麻烦你把尸体的情况写下来,日后我会用到。”
仵作点头道:“这是自然,大人请放心。”
郭湛安便让福全留下,等仵作写完之后,送去府衙。而他自己,则回到郭府,与姜言年密谈了一番,这才去了府衙。
府衙之中,石果敢显然还不知道郭湛安不过一天的时间,就找到了徐老五妻子的尸体。所以,他虽然不明白郭湛安为何派郝运来传这样的话,又不满于郭湛安这种变相把他拘束在府衙中的行为——毕竟他今天还要亲自去把事情料理完毕,那几个混混他早就不满了——但还是呆在自己屋中。
郭湛安来了府衙,先是找到石果敢,隐去死者的身份和当中的经过,只说有人发现了一具尸体,已经经过仵作的检查,是人为杀害的。
石果敢先是一惊,还以为是自己的计谋败落了。但他转念一想,他已经吩咐了那群人,务必要把人带去隐蔽的地方杀了,再埋得深一点,不可能才不过一天的功夫就叫人给发现的。
于是,他立刻就冷静下来,做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来:“岂有此理!朗朗乾坤,竟然发生了这种事情!郭大人,你是许州的通判,这件事应该由你来负责,若是哪里需要我帮忙,尽管开口。这个凶手必须尽早抓住,这段时间就要辛苦你了,必须尽许州之权利缉拿凶手。我还有约在身,就不打扰你破案了。”
郭湛安一笑,挡住石果敢的去路,说道:“我现在就需要大人的帮助,大人有什么约,竟然比许州百姓的性命还重要么?”
石果敢自然不会告诉郭湛安,他和自己的几个混混打手约好了见面,要好好去教育教育那群只长肉不长脑的家伙。但郭湛安这个问题来得突然,石果敢一时想不出正当的借口,便失了先机。
郭湛安借机又说道:“大人,这凶手说不定还在许州里面,那尸体经过仵作检查,死前遭到虐待。我已经派人去查过死者生前的为人,只和几个人发生过口角,倒还不至于要虐杀死者的地步。我恳请大人多为许州百姓考虑,也是为大人你自己考虑,尽早了结此事,把凶手捉拿归案。”
石果敢只觉得郭湛安话里有话,问道:“这件事与我有关?”
郭湛安点头说道:“许州的守城巡逻调配一事由大人全权负责,偏偏有人在昨夜看到,有一辆马车在城门关了之后还离开许州,这件事岂不是和大人有关么?我怀疑,这件事和这场虐杀脱不了干系。”
石果敢只觉得眼前一黑,他已经猜到那死者的身份。现在再去看郭湛安一张诚恳的脸,石果敢只觉得对方脸上写满了快意。
这个和自己不对头的通判,分明就是扮猪吃老虎,挖了个坑等着自己跳,偏偏他还不得不跳!
但是,虽然被郭湛安抢了先机,但他还有机会,他清清嗓子,说道:“罢了,这件事非同小可,我与你同去。只是,我和人有约在先,我要派王九三跑一趟,替我把话带到。”
郭湛安很是理解,点头道:“自然,我便在屋外等大人。”
等郭湛安离开,石果敢让一旁的王九三上前,两个人窃窃私语了一阵,王九三便领命离开了。
只是,他殊不知,虽然郭湛安眼下在许州城能用的人手不多,但姜言年这时候可是在许州的!衙门那几个门外头全有姜言年的人盯着,不管王九三从哪个门出去,都会被人盯上。
衙门的大厅里,那几个士兵都惴惴不安地等着,旁边还有两排衙役,站得挺直。
等石果敢见到那群被郝运请过来,尚还不知道原因的士兵,抢先说道:“你们这群人,胆子是越来越肥了,城门关了都还敢放人出去!我平时看你们都是恪尽职守,这才放心把晚上看守城门的重担交给你们,你们就是这么报答我的?”
几个年轻的士兵尚且还没反应过来,其中一个最年长的已经知道石果敢这是摆明了不会承认是他下的命令,虽然不知道把他们喊来究竟是为了什么,但这个年长的士兵已经多半猜出来了,当下便下跪认错道:“大人恕罪,大人恕罪啊!”
石果敢见这人如此上道,心稍稍安了一些,又说道:“你们为何这么糊涂?昨晚到底是什么人,到底是糟了什么麻烦,竟然要半夜出城门,你们还放他出去了?”
那士兵已经听清石果敢话中的提醒,便顺势道:“不瞒大人,那人是我的亲戚,他家母亲眼看着就要不行了,他想赶回去见他母亲最后一面,免得老人家走的不安心。我见他实在是可怜,这才鬼迷心窍,把人给放了。还请大人恕罪啊!”
石果敢恨铁不成钢地看着地上跪着的那一群士兵,说道:“你们都是我精心挑选出来的,从来都是好好的,真是!唉,罢了,还好这一次没出什么大事,我就饶了你们这一次。只是,以后这种事可不许再有了,明白么?”
士兵们便知道自己这是逃过一劫了,忙不迭地道:“明白了,明白了,多谢大人。大人放心,我们再也不会犯这种错了。”
石果敢像是这才想起旁边还有个郭湛安呢,又说道:“光和我说还不够,郭大人这边要你们亲自开口,只有郭大人也原谅你们,这件事才算了结了。”
那些士兵便转身冲着郭湛安下跪求饶,一个劲地喊着诸如“再也不犯了”、“还请大人开恩”一类的话。
郭湛安一直冷眼旁观,瞧着石果敢和这群人一唱一和,此时主动权又重新落回他手中,自然没那么容易放过这群人的。
“我还有几个不解的地方,希望各位能给我解惑。”郭湛安顿了顿,看到地上那群士兵中好几个明显把头贴在地上,好久才想起来要继续磕头认罪。
郭湛安又继续说:“你们都起来吧,我只是秉公处理,只要求你们照实回答。”
等几个士兵都站稳了,郭湛安才问道:“第一,昨天宵禁之后,出城的有几波?”
几个年轻的士兵都没敢回答,全都看向了他们的头头,那年长的士兵便回答道:“回大人,就我那个亲戚连夜出城,还请大人恕罪。”
郭湛安宽慰他道:“你放心,我不会追究你那个亲戚的,我只要你回答我的问题。既然只有一波,那你亲戚总共有几个人一起出城的?”
“一个,大人,我那亲戚家乡遭了灾,便要来投奔我。只是没想到,才来许州没几天,便出了这样的事。”
他不敢说那个“亲戚”在许州呆了很久,因为只有才来不久,那么就算郭湛安去查访他的邻里,别人说没见过才合力。
郭湛安又问:“哦?那来许州到底是几天?一天也是几天,九天也是几天。既然是一个人,那为何昨晚有人看见马车旁边还有一个人呢?”
士兵忙说:“两天,他才来许州两天。大人,是这样的,出城要经过我们检查,我那亲戚可能是正好下车接受检查,正好叫人看见了。”
郭湛安点点头,又说:“你那亲戚家在何处?”
第13节
恋耽美
第13节
霍玉在一旁见郭湛安不回答,忍不住伸手扯了扯郭湛安的衣袖,又问道:“哥哥,是出什么事了么?”
郭湛安摇摇头,宽慰他道:“正巧今日查阅卷宗的时候看见徐老五的名字,我要去他家一趟,你来不来?”
霍玉自然是肯的,点头说道:“哥哥去哪,我就去哪。”
郭湛安又喊来贾欢,让他今晚警觉一些,自己则带着霍玉,又喊来刚换班没多久的武鑫,三个人匆匆赶去徐老五家里。
霍玉只知道徐老五的铺子在哪,路上问了好几个人,总算是有人知道徐老五家的,等三个人赶到的时候,屋子里漆黑一片。
郭湛安愈发觉得奇怪,他高声喊了几声,见没有人应答,便让武鑫上去破门。谁料到这门轻轻一推,便开了。
霍玉也察觉出不对劲了,拦着郭湛安,不让他先进去。武鑫会意,抽出刀,直接闯了进去。
这屋子不大,武鑫查看了一遍,出来说道:“大人,里头没人。”
这时,霍玉已经找到烛台,从怀中掏出火刀火石,将蜡烛点燃,跟武鑫一起又把屋子里里外外搜了个遍。
郭湛安也仔细瞧了一遍,同样没找到什么踪迹。
这么晚了,人去哪了?
郭湛安正疑惑着,霍玉从后面走过来,说道:“哥哥,那边连着一个后院,去那看看吧。”
郭湛安点点头,和霍玉一起去了后院,武鑫已经拿着蜡烛在一旁等了,见郭湛安来了,赶紧伸手把蜡烛递到郭湛安面前。
霍玉又找来一盏煤油灯,将手里的蜡烛递给郭湛安,自己则捧着煤油灯。三个人在后院了搜寻了一番,果然找到了蛛丝马迹。
郭湛安到许州的前一天,许州刚下过一场连绵两日的大雨。徐老五家后院的一个角落被棚子挡着,泥土还没有干,上面有几个鞋印,这鞋印有大有小,一看就知道有男有女。
“武鑫,你过来。”郭湛安盯着那些鞋印看了一会,喊来武鑫,让他对着其中大的鞋印摆样子,又让霍玉去对小的鞋印,“你们两个对着那鞋印,想想这个姿势手怎么摆才适合。”
霍玉一开始还不明白,只是按照郭湛安的吩咐,两只脚踩在那小的鞋印上,自然而然地摆出一个姿势。结果就听到武鑫说了一句:“二少爷,得罪了。”随后,武鑫的双手从背后伸过来,一只穿过他的腋下,停在霍玉腰上三寸不到的位置,另一只则顺势虚掩住他的嘴。
霍玉一个激灵,立刻跳开,可怜武鑫没想到霍玉的反应那么大,被霍玉跳开是带起的一肘子给打得跌倒在地。
“对、对不住。”霍玉尴尬地朝着武鑫道歉,转头急切地对郭湛安说道:“这是、哥哥,这是有坏人把人绑了去了么?”
郭湛安神色凝重,点头说道:“这几个鞋印杂乱无章,尤其是偏小的那个,有两个只有前半部分,想必是被人架着,只有前脚掌着地的缘故。这当中必有蹊跷,我们要尽快找到徐老五和他妻子的下落。”
霍玉想了想,建议道:“哥哥,我们就几个人,恐怕没那么大精力搜查整个许州。我记得我在铺子那见到徐老五家的时候,城门就要关了。我那时候还劝她早点回家,她不肯听。如果是收拾完再回家,满打满算,肯定是在城门关闭之后被劫走的!如今、如今怕是还在许州城呢!”
郭湛安说道:“许州夜间有士兵巡逻,这群人把人劫走后,必然要找一个稳妥的地方躲藏,等明天再作打算。”
霍玉不解:“我听那大夫说,徐老五命很苦,独子被冤杀,只剩下他们老两口了。他虽然找出了幕后真凶,但只能和自己妻子两个人紧巴巴地过日子。这群人劫走徐老五家的,想必不是为了钱财,那又是为了什么?”
郭湛安伸手捏了捏霍玉的脸颊,不知道从何时起,他便有了这个习惯。随后,他又说道:“铺子被砸了,徐老五却赶紧天黑的当口出城,只怕是另有隐情。这样,现在已经宵禁,你们走在街上不安全,跟着我,我们三个一起去找巡逻的士兵。”
霍玉和武鑫自然是没有异议的。也是他们走运,没走多久,便碰到一小队巡逻的士兵。
石果敢并没有料到霍玉会恰好经过被砸了的铺子,偏偏又让郭湛安给起了疑心。为了避免走漏风声,石果敢只让王九三和看守城门的打了声招呼,这些巡逻的士兵对此毫不知情。
恰好其中有一个是受伤后从军营里退了下来的,和徐老五有些交情,听郭湛安说了这事,不管是看在当年的情分,还是郭湛安这新任通判的面子上,都主动表示要帮郭湛安等人一直寻找徐老五妻子的下落。
可是,他们在许州城里头再怎么找,也找不到徐老五妻子的下落。因为她早就被人劫走离开许州,此时正被带往许州外人迹罕至的山中,不多时便丧了性命。
另一边,徐老五骑着驴子总算是赶到了军营。他是原本的书记官,守卫的士兵认出了他,虽然不能让他进军营,但很快就通报给了军营里头的副将。
正好姜言年正与众位将士们商议入秋后的边关防守,听说是许州来的人,只怕是和郭湛安有关,便跟着那副将一起去了。
徐老五见自己相熟的副将身边还跟着个人,一愣之下,并没有说话。
副将介绍道:“老徐,你来的正好,我替你介绍一下,这位便是京城派来的督军,姜言年姜大人。”
其实这督军压根就没有品级,不过姜言年会做人,又是世家子弟出身,在京城有路子,背后还有个李绍锦在,加之他和李绍锦二人合力出谋划策,打退了一小波塔鞑,在军营中很是有威望。
姜言年出身京城世家,平日里见的非富即贵,虽然姜家并没有娇养他,但还是免不了养成一个爱好颜色的臭毛病。而徐老五本来一张面皮就不好看,加上几年的蹉跎,脸上满是皱纹。而且,徐老五来得很是匆忙,身上还满是汗臭味,一靠近就让人作呕。
不过姜言年也明白事情的缓急,如今许州城的风吹草动落到姜言年的耳朵里,那都是天大的事情。他屏着气,笑嘻嘻地率先开口道:“徐先生好,晚辈姜言年,德蒙陛下恩典,在军营历练。”
徐老五知道此人的身份是自己得罪不得的,但对方既然是督军,自己今天发现的事情没必要瞒着他,便说道:“两位大人,实不相瞒,今天我在许州发现一件事情。有几个混混过来砸了我家的铺子,这原本与军营没什么干系,可是我发现其中一个混混穿的是军营前两年时候兵部发现来的衣服。”
姜言年一挑眉,混混能从哪里拿到这衣服的?
副将显然也是想到了这点,谨慎地说道:“老徐,这件事可不能瞎说。兵部发现来的所有东西都有记录,兵部留了一份,我们这边也有一份,怎么可能流落出去?”
徐老五直了脖子说道:“两位大人,我徐老五好歹也是做了十几年书记官的人,这些东西怎么可能会看错?这光一件衣服那就罢了,如果是其他的粮草呢?我在军营的那些年,一开始军饷还是够的,后来越来越少。五年前,军饷先是少了五千石,而后又陆陆续续少了一万五千石,平时每个季度从五万石的军饷生生减到了三万石,会不会是当中有人作梗?”
副将还没有反应过来,姜言年则率先有了主意:“你说,什么时候军饷开始突然减少的?”
徐老五脸色一下子就难看了,说道:“就是四年七个月前,先是少了五千石,后来又减了一万五千石。这三个月中间,我儿子被诬陷通敌叛国,我永远都忘不了!”
姜言年赶紧又问:“这件事除了你,还有谁知道?”
徐老五摇摇头,说道:“那衣服平常人恐怕看不出来,我也是冷不丁瞧了一眼发现的。大人,这件事可大可小,万万大意不得啊。”
副将既觉得徐老五言之有理,又担心事情闹大来之后是乌龙一场,那自己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倒是姜言年发话了:“李副将,这件事交给我,如何?”
李副将见姜言年主动接过这个烫手的山芋,自然是乐意的,还不忘奉承两句:“有姜大人出马,那我便放心了。”
姜言年含笑受了他的奉承,又对徐老五说:“如今天色已晚,我做主,便在军营旁边的帐篷住一晚上,明日我与你一同回许州。”
李副将在一旁奇道:“大人要去许州?明日不是休沐,姜大人可不能擅离职守,免得落人话柄啊。”
姜言年摆摆手,说道:“那个混混既然是在许州,我当然要去许州查了。这是公事,耽误不得,一会儿我就亲自和将军说,将军一定也会体谅的。”
徐老五担心自己家的铺子,可一想现在回去城门老早就关了,那铺子一时半会也收拾不完,索性应下姜言年的邀请,在军营旁边的帐篷里借住一宿。
却不知道,此次回许州,他与妻子已经是天人相隔了。
☆、第50章 交锋
第二天一早,姜言年便和军营的李将军打了声招呼,和徐老五二人一起快马加鞭赶往许州。
城里,郭湛安一行人找了一宿也没找到徐老五的妻子。霍玉年纪还小,大半夜早就困了,哈欠连天,眼角溢出泪水,眼皮子重得几乎抬不起来,但还是坚持和郭湛安等人继续找。
等到城门要开的时候,郭湛安让武鑫先送霍玉回去休息,自己则和其他巡逻的士兵分作两路,分别去两个城门守着,免得那群歹人趁机把人带出城。
姜言年到了城门口,翻身下马,就见到一旁的郭湛安,奇道:“你在这做什么?”
郭湛安不欲声张,等姜言年进了城门,才凑到他身边小声说:“许州城里有个叫徐老五的,他妻子不见了。”
姜言年看了一眼身后的徐老五,也压低声音说道:“这可就奇怪了,我身后那个就是徐老五,他昨天到军营来报告了一件事情,可能和军饷有关,我正好想把他带来让你去查。你说,这件事会不会和他妻子失踪有关?”
郭湛安不敢妄下断言,徐老五妻子失踪这件事实在是事发突然,而且到现在还没有线索,诡异至极。
为免将事情泄露,郭湛安示意姜言年,让他不动声色地带着徐老五先去郭府,等进了府里,在把这件事情告诉徐老五,也好问问徐老五知不知道一些线索。
姜言年会意,给徐老五介绍道:“徐先生,这位是郭湛安郭大人,乃是本州新任通判,你说的这件事,他会帮助我们的。”
徐老五忙不迭拱手行李道:“草民拜见郭大人。”
郭湛安道了声“不敢”,又接着说:“时辰尚早,我还要去府衙点卯,两位不如先去我府上用早饭,我随后就到。”
姜言年笑着说:“通判大人如此美意,哪里还有拒绝的道理呢?徐先生,我们先去通判大人府上等着吧。”
徐老五没有半点主意,跟着姜言年便走了。
府衙里,郝运一早就在郭湛安办公的屋子外头等着了。他见郭湛安来了,赶紧迎上来,说道:“大人可算是来了,刚刚石大人身边的王九三来过,说石大人有要事与大人相商。说若是大人来了,赶紧过去。”
郭湛安摆手说道:“我知道了。”
但他并没有急着去找石果敢,反而进了屋子,在书桌上找寻什么。
郝运也不多说话,只是尽心尽责地站在一旁,等着郭湛安的命令。
郭湛安把书桌上所有东西都翻了一遍,转头问郝运:“我桌上关于徐老五诉讼的卷宗呢?”
郝运一愣,他昨天等郭湛安走了之后,也下去休息了,今天过来只是把屋子打扫了一遍,并没有动过书桌上的东西。他有些紧张,回答道:“回大人,我并没有动书桌上的东西,那卷宗,我也没见过。”
府衙里有所有钥匙的只有知州,昨日郭湛安离开前,分明是把屋子的门给锁住的,如今卷宗不翼而飞,想必是石果敢拿走的。
看来,这一趟非走不可了。
石果敢听人说郭湛安来了,先是得意一笑,随后又摆出一副苦恼的样子。等郭湛安进来,就见到石果敢一手撑住额头,长吁短叹的模样。
郭湛安和石果敢道了声好,便直截了当地问道:“石大人,我昨日放在书桌上的那一份卷宗,是大人派人拿走的么?”
石果敢先是一愣,他让王九三提前去找郝运,就是想让郭湛安一来府衙就立刻来找自己,没想到郭湛安已经发现书桌上的卷宗被自己收起来的事情了。
不过石果敢也没否认,这本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他刻意苦着一张脸,说道:“是啊,这卷宗可不能怠慢,我昨天派人整理了一回,发现有卷宗少了,又听人说你带走了一份卷宗,便命人开了锁,把卷宗放回去了。毕竟这是朝廷的规矩,郭大人忠君爱国,又深明大义,想必是不会怪我没和你打声招呼便开门进去了吧?”
他故意说出这么一番话,先是抬出朝廷的规矩来警告郭湛安,最后又给郭湛安戴了一顶高帽子,就是让郭湛安不能说不行。
郭湛安心中一笑,这石果敢就是太小心了,自己又怎么会在这小事上发火?他不过就是想寻了由头,先堵住石果敢的话,再一点点引到徐老五身上。
于是,郭湛安摆手说道:“那卷宗我已经看过了,拿回去也没有关系。这徐老五的案子牵扯塔鞑,我这还有一些事情要询问他。”
石果敢当然不愿意见到这场面,赶紧动之以情:“这案子在徐老五心中那就是一根刺,每次想起来都会疼。他唯一的儿子就因为塔鞑而被斩首示众,他和他的妻子年纪也大了,还是不要去折磨他了吧。”
郭湛安却不为所动,坚持道:“大人莫不是忘了?前几个月我在桐花县里发现有不少官员被塔鞑贿赂了,当中有许多都身居要职。这几年来,这群人没少帮着塔鞑从我朝捞好处。许州距离塔鞑最近,这件案子本身是没有疑点了,但牵扯出很多问题。就算要让徐老五伤心,我也是要问的。”
“够了!”石果敢勃然大怒,一拍桌子道,“郭湛安,我本敬你是本州通判,没想到你却得寸进尺!这案子早就结了,你也说了没有任何疑点,为何还要旧事重提?莫不是刻意为难我?”
石果敢的反应远远超出郭湛安的意料,他自然知道这案子当年是石果敢亲自经手,如今自己要重新去找徐老五,石果敢难免会有些膈应。但他的本意并不是翻案,只不过当中在塔鞑的问题上还有些不清不楚,他需要调查清楚,加之徐老五又是原本军营的书记官,可能知道军饷的事情而已。
难不成,这石果敢,还有自己没发现的秘密,而这秘密莫非还与军饷有关?
郭湛安又想到岳安在密信中所提及的,这许州知州暗地里和李绍锦有接触,怕是四皇子那边的人,心中原本两三成的怀疑,一下子就上涨到了七八成。
石果敢万万没想到,自己这次火气是出了,但也惹来了郭湛安对他的怀疑。
他这会气出了大半,又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赶紧遮掩:“方才是我失态了,还请郭大人见谅。只是这徐老五实在是不容易,还是不要去打扰他们了。”
郭湛安当然不肯放过这一条线索,说道:“大人体恤百姓,是许州的福气。不过,这毕竟是徐老五的事情,不如我们去问问徐老五,看他的意愿,大人意下如何?”
他说的合情合理,石果敢哪里还能找出其他借口来反驳。做了五年的许州知州,除了刚上任那会,石果敢还从没有这么无力过。
“郭大人,作为通判,你的职责可不光光是这些。”石果敢见直接拒绝这条路走不通,便决定换一条走,摆出一副前辈的势头,教育郭湛安,“我们许州本来在农田水利这块就差,连年需要户部救济。我听闻郭大人在桐花县的时候,在这一块上做了很大的建树。郭大人来了许州,可别忘了许州的老百姓啊。”
郭湛安笑着说道:“大人谬赞了。不过我身为许州通判,自然是要为许州的老百姓着想。大人放心,农田水利我会管,塔鞑的事情我也会管。毕竟许州不比桐花县,如果塔鞑打过来,头一个遭殃的,便是许州的老百姓了。”
话已至此,石果敢还能说什么?
郭湛安已经把徐老五和塔鞑联系在了一起,若是再横加阻拦,只怕郭湛安明天就上折子去京城,说自己在塔鞑一事上有意遮掩,欲盖弥彰。
郭湛安是通判,虽然名义上是知州的下属,但却是京城直接派遣,有监督知州的责任。通判的折子可以完全不需要其他任何人过目,直接传到皇帝的书桌上。说白了,这就是皇帝安排下来的明晃晃的监视。
所以,能够担任通判的,必然是皇帝信任的。
可惜如今的皇帝在政事上并不英明,他只想要摆皇帝的谱,享受当皇帝的那种至高无上的崇高感,听见百姓对他的恭维与敬仰,却没有治理国家的才干。之前柳相把持朝政,李绍锦又早早在吏部历练,时任吏部尚书的岳安也只能做出妥协让步,这才派了个贪财鬼来当上一任的通判。
如今,因为塔鞑的事情,四皇子和柳家受到了波及,皇帝李崇浩这才发现朝中大部分人竟然都是柳家提拔上来的!李崇浩有心打压四皇子一脉,这才派了三皇子的亲信郭湛安来做通判,又安排李绍钧进了兵部,再把李绍锦从吏部调到了工部。
石果敢虽然身在许州,对京城的动向却十分清楚、他知道如今自己的靠山,也就是四皇子李绍锦的日子并不好过,眼下恐怕是帮不了他了。他现在只能单打独斗,尽可能拖住郭湛安。然后,等李绍锦和柳家缓过气来,再好好给郭湛安一个教训,让他知道到底谁是许州的土皇帝。
昨日那群把徐老五妻子劫走杀害的人马尚未回来,所以石果敢只当徐老五夫妻二人都已经命丧黄泉。失去了最重要的人证,接下去就是毁灭物证了。那徐老五在许州无亲无故,因为儿子那件事,也没什么朋友,如果徐老五留下了什么证据,那就一定藏在自己家里。
正是因为认定了这一点,石果敢先前的阻拦只是怕郭湛安找到物证,但如果自己能抢在他前头把证据都给毁了,那就什么也不怕了。
思及此处,石果敢又有些后悔先前自己为何态度那么强硬,好端端得却给自己惹来了麻烦,只希望郭湛安有些眼力,不要把今日他们的争吵添油加醋后告知皇帝。
不过眼下后悔都已经晚了,重要的是赶紧收尾。
做了这么多年的官,石果敢这个道理还是明白的。于是,他将书桌上的几份卷宗交给郭湛安:“郭大人,来年开春便要耕种了,农田水利的事情拖不得,只希望郭大人今天能给我一个大致的答复。”
言下之意,郭湛安若是拿不出一个大致的方案来,就别想去找徐老五了。
郭湛安失笑道:“大人怕是高估我了,这许州几代人的努力都没想到法子,我一天之内怎么想得出来?不过大人放心,我一定尽力而为。”
石果敢不是没见过厚脸皮的人,不过遇上郭湛安这种,他算是别无他法了。
人家都承认自己一个人不如许州几代人,他还能给郭湛安戴什么高帽子?
☆、第51章 诸事纷扰
郭湛安回到自己办公的地方,郝运正守在门口。郭湛安也不进去,只站在门口叮嘱郝运:“去请本州的疏浚郎来。”
郝运一愣,才说道:“回大人,本州并没有疏浚郎。”
郭湛安一挑眉:“没有?”
郝运解释道:“三年前,本州最后一个疏浚郎告老还乡了,之后便再也没有人担任疏浚郎一职。”
郭湛安不解,问道:“既然原先的疏浚郎告老还乡,为何吏部和工部不派另外的疏浚郎来许州?”
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升降任免,但因为疏浚郎职位特殊,往往是由工部提供人选,再由吏部任命。
郝运摇摇头:“这就不清楚了,总之,许州三年前便没有疏浚郎了。”
郭湛安略感无奈,他在农田水利一事上只能说略懂一二,在桐花县那会虽然长了不少见识,但还知之甚少。正所谓术业有专攻,让他在朝堂上侃侃而谈,或者是打压几个政敌那是他的拿手好戏,但农田水利一事,他自认为不如疏浚郎。
既然本州没有疏浚郎,那他免不了要上书工部。可郭湛安转念一想,这些疏浚郎不可能自说自话就告老还乡的。按照本朝的规定,疏浚郎若是萌生退意,那就要主动上书工部,说清自己不继续担任疏浚郎的理由,再经由工部专人审查,这才能离开。
也就是说,工部知道许州没有疏浚郎了,但吏部迟迟没有派人过来,无非就两个原因。
一,可能是工部暂时还没有人选,但这已经过去三年,偌大的一片天下,难道还找不到几个能担任疏浚郎的能人么?
那么,只剩下第二个原因,就是工部压根就没想过要再派疏浚郎过来。只是这当中的原因就颇让人探究了。
但郭湛安此时已经没有精力去探究这当中的内情了,他府里还有一个徐老五等着自己,拖延不得。
于是,郭湛安嘱咐郝运让他今天把近五年来的许州农田水利上的卷宗都整理出来,自己则匆匆赶回郭府。
郭府,徐老五被请去用早饭了,姜言年按捺不住,怂恿贾欢去把霍玉叫醒。
可怜霍玉正睡着呢,听说府里来了两个客人,郭湛安去府衙了,无人招待,只能强撑起精神洗漱一番,睡眼惺忪地坐在椅子上,任由姜言年“欺负”他。
“哎哎哎,别不说话啊,来,吃个奶黄包。”姜言年在京城的时候也见过不少年纪比他小几岁的小孩,先不说那两个亲弟弟,他还有好几个堂弟表呢。可从没一个像霍玉那样,让他一见之下就忍不住多疼一些。
霍玉轻声谢过,拿起包子啃了一小口,问道:“我哥哥呢?”
姜言年一脸忧伤:“你哥哥去衙门了,你怎么就一直记得你哥哥呢?不如我认你做我弟弟,如何?”
霍玉也不吃奶黄包了,警惕地看着姜言年:“你趁我哥哥不在,就跑过来抢他的弟弟,那以后是不是还要跑过来抢哥哥的钱?”
姜言年没想到霍玉会这么想,先是一愣,随后又忍不住抚掌大笑:“你这小伢儿真是有趣,郭湛安是从哪里把你捡回来的?我也去捡一个。”
霍玉气得直哼哼:“才不是捡回来的!”
姜言年伸手想去捏霍玉的脸颊,却被霍玉给躲过去了,有些不喜:“你这小孩怎么这么讨人厌,让人捏捏都不行么?”
霍玉厌恶地看了眼姜言年,捧着碗坐到旁边的位置上:“哪有客人来主人家做客,随随便便捏主人家脸的。”
姜言年不怒反喜:“你哥哥不在家,你招待不周,岂不是给你哥哥丢脸?”
霍玉气得都想打姜言年了,要不是看在自家哥哥和姜言年是远房表兄弟,两个人私交又好,都想把他打出府去了!
姜言年见霍玉不说话了,只是低着头管自己吃包子,知道自己这次开玩笑过分了,赶紧讨好道:“好了好了,不逗你玩了,你哥哥今天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你给我说说徐老五那事。”
霍玉脸色这才好看一点,把昨天自己看到的,和之后徐老五妻子被人绑走的事情都告诉姜言年,末了又说:“两个城门口都派人盯着,只是到现在都还没有消息传来,也不知道那群人躲在许州哪里。”
姜言年比郭湛安和霍玉早来西北,对这边的情况更为了解。而且他从徐老五那知道那些混混当中有一个穿着兵部发现来的衣服,显然不是普通的混混,说不准还和官府有关系。
他收起一身的漫不经心,和先前“欺负”霍玉时的模样完全不一样了,说道:“你们在城门守着,怕是也没什么收获。”
这是郭湛安想的法子,霍玉向来对郭湛安偏心过分,听到姜言年这么说,就不乐意了:“城门昨晚就关了,我们是今天一早守在城门口的,根本没有看见可疑的人,这足以说明他们还在城里。”他说完,顿了顿,又补充说道:“哥哥向来聪明绝顶,定然是不会错的。”
姜言年闻言失笑,敢情这小家伙不为别的,是听到自己的意见和郭湛安的不一样,不高兴了呢。
其实姜言年有时候也奇怪,这霍玉和他非亲非故,这是第二次见到霍玉,可就是觉得对方透着一股熟悉的感觉,就好像是许久以前便认识的一般,让他忍不住多与霍玉亲近。
一直到日后回到京城,霍玉身世曝光,姜言年才明白当中的缘由。
两个人正说着,郭湛安回来了。霍玉一听这消息,二话不说,便推了碗,从凳子上跳下来,忙不迭地跑去前头迎接,浑然忘了他这个小东道主还要招待客人。
等姜言年走到前面,就看见霍玉几乎是要贴在郭湛安身上了,小声地说着话。
霍玉如今已经年满十三岁了,正是长身体的年龄,不过几个月的功夫,唰唰唰地往上长高了不少,原本只在郭湛安腰间的小童,转眼间就到了郭湛安的胸口,而原本一些亲昵却寻常的长兄幼弟之间的举动,现在看来,便有些不合适了。
姜言年在一旁冷眼看了一会儿,想起自己在京城的时候,少年当中不知从何时开始兴起了娈童的风气,姜言年也不是没见过某些人家中养着的娈童,一个个都是满身脂粉味,很是惹人厌恶。而这霍玉,说呆也是呆,但该聪明的时候也聪明,可见郭湛安是花心思在培养的,实在不像是他贪图玩乐而养着的娈童。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姜言年便在心里狠狠地给了自己一巴掌。
想什么呢!怎么能这么污蔑兄弟的为人?
当初李绍锦还带过一个眉眼不老实的少年跟他们横过,那时候郭湛安厌恶的模样姜言年还记忆犹新,显然自家兄弟是不喜欢娈童的。好端端的把人家的兄弟情谊比作买主与娈童,姜言年实在是心中有愧。
不过既然不是,那自己便应该点醒几句,免得让其他对郭湛安品性不了解的人瞧见了,误会了他们。
姜言年正在一旁想着,郭湛安已经从霍玉口中知道了他对这件事不同的看法,连喊了好几声,才把姜言年从思考中喊回神。
郭湛安不比霍玉,他好歹也是在翰林院里呆过两年,又在桐花县当过县令,见识了不少官场上不成文的规矩和惯例。虽然不是官场老手,但也不是懵懂无知的幼童。
“你说我们在城门守着是无用功,莫非他们已经出城了?”
姜言年点头道:“你们怕是还不知道,砸了徐老五摊子的,是一群混混。这群混混里有一个人,穿的衣服是几年前兵部下发的。兵部发往军营的所有东西,都不得外传,尤其是衣服,不能穿了要统一销毁,免得给外人假冒本朝士兵的便利。这混混既然穿着兵部下发的衣服,不管是他本身是士兵,还是他在军营里有关系,都足以证明这个混混不是普通的混混。这样一个混混,他会无缘无故来砸一个老百姓的摊子?”
这也是郭湛安一直想不明白的一点。他问过大夫和那些巡逻的士兵,大家对徐老五的看法很相似:独子被冤杀,很可怜;当了十几年的书记官,大部分时间都在军营,在徐州没太多相熟的人;铺子卖的饭菜都不错,也愿意给人赊账,所以人很不错;没听说和别人借过钱,而且因为都是小钱,赊账的一般过个一两天就还了,所以在钱财上没有和其他人有纠纷。
简单的来说,徐老五就是一个兢兢业业过小日子的良民,就算平时和人偶有口角,也不至于把他妻子绑走,还迟迟不肯露面。
经姜言年这么一提点,郭湛安觉得自己应该换个方向去追查了。
只是府衙里头那些人他都不熟悉,哪些是石果敢的耳目,哪些不是,他并不清楚。所以,这件事只能让姜言年找人去办,而且要偷偷摸摸,不能让别人知道。
“你找些靠得住的人,让他们去查查那些混混都是谁,住在哪,平时都和什么人接触。对了,可以先去徐老五铺子那边问问,光天化日砸铺子,肯定有人瞧见。”
姜言年应下,又问道:“徐老五那边,他妻子的事情要告诉他么?”
郭湛安点头道:“肯定是要告诉的,我去吧,正好还有些问题要问他。”
姜言年不置可否,只是看了眼霍玉,说道:“我有些话要和你说。”
郭湛安会意,转头和霍玉说道:“瞧你眼下黑得厉害,肯定是还没睡够。你再回去睡一会,等中午了再叫你。”
霍玉强忍住困意,说道:“哥哥人手不够,我留下来帮哥哥。”
郭湛安只觉得身上的压力轻了不少,伸手捏了捏霍玉的脸颊,笑着说道:“你这么困,能帮我什么,恩?睡够了再来帮我,乖。”
霍玉这才答应,还不忘说:“那哥哥一定记得,到中午了便喊我起来。”
等得到郭湛安的保证,霍玉这才离开。
等霍玉离开了,姜言年才有些尴尬却又神色凝重地开口:“郭湛安,你与我好歹也是表兄弟,我今天就以表哥的身份说几句,你可千万要往心里去啊。”
郭湛安鲜少见姜言年这么严肃地和自己说话,奇道:“你想说什么?”
“咳,霍玉虽然是你弟弟,但早晚都要长大的。你看咱们两个,有那么亲昵么?他年纪还小,尚未定性,你可千万别一不小心就栽了进去,到时候害人又害己,毁了霍玉一生。”
郭湛安还没反应过来,问道:“你都说的什么呢?霍玉辞别了唯一的亲人,跟着我跋山涉水来到许州,本来就容易不安,我多疼着他点又怎么了?”
姜言年急得都快跳脚了,也顾不得其他,全直白地说出来了:“你还说呢你,这是疼弟弟的么?我家里两个亲弟弟都没这么亲昵过,你们两个都快贴在一起了!这、这、这不就是李绍锦当初说的贴烧饼么!”
郭湛安这才反应过来,当下就黑了一张脸:“嘴巴放干净点!什么贴烧饼,我不想再听到第二遍了!”
姜言年真是恨铁不成钢:“你自己什么心思,你自己清楚,可是别人不知道啊。谁家十几岁的孩子还这么黏着自家哥哥不放的?更何况他只是你的义弟,这落到了别人眼里,你说得清楚?”
知道姜言年是在关心自己,郭湛安脸色才稍稍变得好看一些,说道:“你放心,我自有分寸。”
姜言年言尽于此,也不再多劝:“你知道便好,唉,这霍玉我看着有些面熟,大概是有缘吧,实在是不忍心他日后被流言蜚语所困扰。你呢,也就多上点心,怎么说都是一州的通判了,别因为这种事落人话柄。”
郭湛安察觉到自己心中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流泻出来,只是如今府里还有个徐老五要自己处理,只能暂时搁在一旁,不去探究。
☆、第52章 线索
徐老五知道自己妻子失踪,大惊失色,想冲出去找人,却又不知道从何找起。
他这辈子前半辈子还算顺遂,可自从独子死后的这几年里,他迅速苍老,早就没了当年的意气风发。
徐老五实在是想不出办法,干脆朝着郭湛安跪了下来,哽咽道:“大人,大人,还请大人做主啊!”
郭湛安使了个眼色,一旁的贾欢赶紧上前,把徐老五扶起来,安慰他道:“老人家,您不用担心,郭大人一定会帮您的。”
郭湛安点点头,顺势到:“有人深夜绑走了贵夫人,定然是有所图谋。徐先生,还请你好好想想,平时接触的人里有哪些是和你发生过冲突的。”
徐老五好歹也当了几十年的兵了,在一开始的恐慌过去之后,他明白自己现在当务之急是找到妻子,再慌神都没有用。
于是,他紧紧捏住双拳,抑制住内心的不安,仔细想了想,摇摇头说道:“邻里之间总会有些磕磕碰碰,但还不至于把我婆娘绑走。我家里也没什么钱,这个许州的人都清楚,他们绑走我婆娘,我也交不出多少赎金。”
这些可能性郭湛安早就否认了,他又试探性地问了一句:“会不会是你当书记官那时候惹上的仇家?”
徐老五一愣,答道:“我十三岁就进了军营,从一名小兵做起,又做了十八年的书记官,可以说,我前半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军营里度过的。军营里大家都是兄弟,就算偶有争吵,也很快就过去了。难不成,难不成是我当书记官的时候,结下的仇家?”
姜言年却在一旁否定了徐老五的猜想:“书记官不过就是记录东西的职位而已,物资分配是由将军拿主意的,和你没有干系。你当兵的时候,也总有回家的日子吧,好好想想,是不是回家的时候和谁起了冲突,你没有放在心上,人家却记在了心里。”
郭湛安则在一旁说道:“我看过本州诉讼的卷宗,上面写着你三年前揪出军营中塔鞑的卧底,对方后来被判五马分尸,但并未提及那人的亲眷,你可知道对方有什么亲人么?”
说起这往事,徐老五不由唏嘘:“那人家里仅有一个老娘,据说他老娘得了重病,家中无人照料,又根本请不起大夫,只能用最便宜的药吊着。他性子又很倔强,不愿意告诉我们。后来也不知道塔鞑是怎么知道的,居然派人和他暗中接触,出钱出药给他老娘看病。就是因为这个,他才死心塌地给塔鞑卖命。”
郭湛安听罢,很是不屑:“国仇家恨,为了这么点恩惠就为塔鞑卖命,死了也是便宜了他。”
徐老五叹了口气,说道:“咱们一个普通士兵每个月的俸银才多少?好在这样的人只是少数,若是每个人都能被重金收买,怕是塔鞑的铁骑早就直驱南下了。”
姜言年却不同意了:“每个月的俸银是规定的,就是我,也只是比普通士兵多一两罢了。家中遭难,若是说出来,大家还能替他想办法,自己又要面子,又要里子,天下间哪有这么好的事情的。不愿意接受同僚的帮助,塔鞑的恩惠倒是收得快,果然是死了活该。”
徐老五摆摆手,又说道:“那人的老娘听说儿子因为自己而被塔鞑收买,又被五马分尸,很是悲痛。两位大人想必也知道的,许州常年受塔鞑侵扰,许州百姓对塔鞑甚是厌恶,也不管那人的老娘已经六十高旬了,整日闯进她家打骂砸抢。没过几天,那老人家跟着儿子去了。”
这一条线索到这里也就断了。
好在,郭湛安和姜言年之前就已经把怀疑的目光放到了石果敢身上,毕竟按照他们的分析,那群砸了徐老五铺子的不是普通的混混,他们的背后必然有一个大人物撑着,而且这个大人物还有能力命令守城门的士兵在半夜放人出去。在这许州,做得到这一点的,恐怕就只有知州石果敢了。
而这石果敢是四皇子的人,四皇子似乎命亲信贪墨军饷,来养自己的私兵,而徐老五当年在军营里做书记官,和军饷有过接触。
于是,石果敢和徐老五这两个看似不相干的人,隐隐中有了某种联系。
不过,那群歹徒已经带着徐老五妻子出城只是姜言年的一个猜测,光是猜测,还不足以证明石果敢有这嫌疑。
于是,郭湛安叫来福全,让他立刻去找姜言年的人,然后兵分两路,两批人各自从两个城门往外走,一路寻找马车的痕迹——徐老五的妻子虽然被人绑走了,但必定会挣扎,放在马上太不安全,徒步走效率太低。而且,这两种方法都有被人发现的风险,只有关在马车里,或者藏在载货的板车里,才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福全也不多问,自家少爷吩咐什么,他照做便是,当下就领命下去了。
郭湛安又让贾欢照看着徐老五,自己再三保证,一定会替徐老五找到他的妻子。随后,他和姜言年二人换了身衣服,匆匆去了姜家名下的那酒楼。
酒楼里来往的人三六九等皆有,谈话间很有可能会无意间透露重要的消息。眼下那群混混也好,晚上的歹徒也好,郭湛安都不知道。他初到许州,身边只有几个心腹,都各有任务,其余人他不放心,只能自己先去酒楼守株待兔了。
这次也不去二楼了,他和姜言年特地换了料子一般的青色衣裳,装作是两个路过的商旅,在一楼大堂叫了一壶酒,再要了三盘下酒菜,配上一小碟花生。
许州虽然时不时有塔鞑骚扰,但不少商人依旧热衷于来许州发财,皆因许州物资不丰,奇货可居。若不是朝廷有令,别的不说,光是药材的价钱就不知会番涨多少倍。
所以,酒楼里骤然多了两个陌生人,也没什么人在意,当中有几个见郭湛安和姜言年相貌不凡,多看了两眼,也管自己谈天说地去了。
这事不能性急,郭湛安和姜言年两个人耐下性子,一边品酒吃菜,一边假装小声交流,实则是耳听六路眼观八方。
也是两个人走运,过了一会儿,有个人大概是二两黄汤下肚,胆子大了,结结巴巴地说道:“你、你们知道不,昨天、昨天晚上啊,有人私自出城!”
闻着哗然。
为了防止有塔鞑混入,许州对于宵禁看得极严。昨晚一是因为郭湛安的身份,二是因为巡逻士兵当中有徐老五曾经的同僚,才没有追究。否则,霍玉和武鑫两个人早就被捉起来了。
这醉汉的友人假意道:“你这人喝醉了嘴巴就没门了,瞎说什么呢你!行了,我送你回家去醒醒酒。”
醉汉是最听不得别说说他醉了的,他当下就不乐意了,如同倒豆子一般全都说了出来:“你、你,我告诉你,你、你还别不信!昨天我、我回去晚了,本来嘛,是、是不想回去的,可是,可是家里的婆娘,婆娘脾气大,我、我要是不回去,等第二天还、还不得打死我啊!于是呢,我、我就顺着墙边、边上啊,悄悄往家那边走,结果就看到有一辆马、马车在大半夜还出城了。”
郭湛安和姜言年对视一眼,大半夜出城门的马车,正符合他们的猜测。
不过这还不够,于是姜言年使了个眼色,一旁的小二见了,便借着上酒的机会,凑到那桌旁,笑着问道:“说不定是看错了呢?大晚上的城门都关了,哪有什么马车能出去的?”
醉汉果然经不得激,伸长了脖子说道:“我没看错!而且、而且马车旁边那、那个人,一看就不是好人!”
小二摆明了一副想看他出糗的模样,又问道:“哦?是怎么样的?”
那醉汉便说:“那人神色如常,可手上却有两道明显的抓痕。我还听到他说什么,大、大人吩咐的,要赶紧进山解决了什么的。”
姜言年脸色一变,低声问道:“杀人灭口。”
郭湛安也是神情严肃,如果这马车之中真的是徐老五的妻子,歹徒绑了人后又迟迟没送来交赎金的威胁,这人怕是凶多吉少了。
醉汉的友人听了,也知道事情不妙,赶紧捂住醉汉的嘴巴,把钱往桌子上一拍,焦急地说道:“走了走了,别说了!”
等人走后,郭湛安和姜言年也假意付钱走人,结果却是绕了半圈,从酒楼后面的小门进去,掌柜和那个小二早就等在那了。
口说无凭,郭湛安心中还存有一丝怀疑:“晚上天那么黑,他怎么会看得清对方手臂上的抓痕?”
掌柜的说道:“那个人是我们许州最好的猎人之一,尤其是他那一双眼睛,当真是夜可视物,没半点作假。”
姜言年说道:“不管他有没有看清手上的抓痕,马车肯定是错不了的。”
郭湛安点点头,说道:“那你们这两天就慢慢把这件事传出去,不要加任何人的姓名,就说有人晚上看到有一辆马车半夜出了城门,其余的,你们不要说,让其他人自己添油加醋,自行发挥。”
事情正如郭湛安所预料的一样,不过一天的功夫,马车半夜出城的事情便传遍了大半个许州城。老百姓都喜欢猎奇的故事,于是,短短一天的时间内,便发展出了好几个版本。
有的说那是妖怪的马车,蛊惑了守城士兵的魂魄才得以出城,马车里装的全是许州老百姓的一魂半魄。
也有的说这是许州某位达官贵人的马车,马车里坐的是某位不知检点的小姐,未婚先孕,所以要趁夜出城产子。
也有的说那是塔鞑的马车,三年前,那个通敌叛国的年轻人死后,塔鞑又培养了自己的奸细,前几天有塔鞑潜入许州,昨天晚上是偷偷回去了。
谣言愈演愈烈,越传越广,可不管是哪个版本的说法,矛头都指向了当夜守城的士兵。
有老百姓按捺不住,特别是听到塔鞑奸细那个版本的谣言,生怕哪天睡梦中就被塔鞑攻进城里,便跑过去问那些守城的士兵。
许州民风彪悍,不少士兵都是许州土生土长的年轻人,面对那些从小就见过的长辈的询问,当真是有苦说不清。
而福全那也有了消息,从南边城门往外走五里路,他们在通往深山的路上找到了马车的痕迹。
因为几乎没有人会进深山里,那条路早就废弃了,上头布满了各色杂草,这些杂草不少都被车轮压过,泥土上还有一些车痕,痕迹很新鲜,就是这两天留下的。
郭湛安听了,心里头知道,如果这马车里真的是徐老五的妻子,怕是凶多吉少了。而徐老五这两天因为妻子失踪,急火攻心,往年当兵时落下的毛病全都一起找上门来,要不是贾欢苦劝,现在只怕还拖着病体找寻妻子的下落。
眼下,徐老五是禁不起这样的打击了。郭湛安想了想,让贾欢看家,顺便照顾徐老五,又给霍玉布置了不少功课,免得他非要跟着去,看到不该看的场景。
都布置完了,郭湛安这才让福全带路,出城去了深山。
☆、第53章 尸体
福全一边走,一边说道:“按照大人的吩咐,我们专门往旁边没人走的地方找,果然找到了马车的痕迹。不过那些地方十多年都没几个人走过,全都是半人高的杂草,走起来都很费力。不过也多亏了这些杂草,我们发现有不少地方都被砍掉了,就沿着那些痕迹一路往上走,大概走了半个多时辰,发现有一处最新翻过的土堆。我们把土堆挖开来,发现里面是一个老夫人的尸体。”
郭湛安心中一紧,他原本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可是听说人死了的消息,还是愤怒难平——不管凶手是谁,杀害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妇人,实在是令人不齿。
尸体被埋在山里面,过去的路上根本没有一条完整的路,不少地方还需要手足并用才能爬上去——这也是郭湛安和福全把马留在路旁的原因——或许凶手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把尸体埋在那。
两个人一路走来,因为没有郭湛安的吩咐,尸体仍然在土里,眼睛睁的大大的,似乎不敢相信自己就这么死了。尸体的身上已经出现尸斑,甚至还有几只叫不出名字的虫子在尸体上爬着,好不吓人。
郭湛安忍住那股子恶臭,掏出汗巾抓起尸体的手臂仔细瞧了一会儿,并没有发现伤口。他不是专业的仵作,便吩咐道:“让人派马车来,把尸体送回去,找仵作验伤。还有,回去告诉姜言年,让他稳住徐老五。这件事,不能立刻告诉徐老五,免得他伤心过度。”
福全领命去了,快马加鞭回到许州,先是把这件事禀报给姜言年,又亲自驾了马车赶回来。
这一来一去,花了小半天的时间,等把尸体运回许州,日头眼看着就要落下了。
事不宜迟,郭湛安来不及回家,直接把尸体送到仵作那,想了想,又让福全去衙门一趟,叫郝运过来。
许州的仵作很快就验出尸体死亡的原因——一剑直穿胸膛,流血过多而死。但徐老五妻子临死前,十指全都断了,身上还有不少被踢打的痕迹,显然在死前遭受了非人的折磨。
“老实说,我做了二十多年的仵作,还从没见过这么丧心病狂的,对一个妇人都能下如此毒手,那凶手还有什么能做不出来的?”
郭湛安点头道:“这凶手太过歹毒,一想到这凶手还逍遥法外,实在是让人不寒而栗,寝食难安。必须立刻找到凶手,免得有更多的无辜百姓被他害了。”
仵作拿出白布,罩住尸体死不瞑目的脸,叹了口气,说道:“若是有用得到我的地方,大人尽管吩咐。”
郭湛安应道:“自然。”
这时候,郝运已经来了。他听说是郭湛安喊他,福全用亮出郭湛安的信物,一溜小跑就过来了。
郭湛安并没有让郝运看到尸体,而是到外面去见郝运,说道:“你立刻派人把所有昨夜守城的士兵请来衙门,再去把许州历年杀人的诉讼卷宗都找出来。还有,去告诉石大人,就说许州发生了一件大案,我会尽快赶回衙门解释清楚,请石大人千万不要离开衙门。记住了,那些士兵和石大人,在我到之前,绝对不能让他们见面。如果他们见了面,你的好运也就到头了。”
郝运一听,便知道出了大事,很有可能是有人死了。只是石果敢从未把他当看做自己的亲信,自然不会告诉他事情的真相。他现在能做的,不过是按照郭湛安的吩咐,把事情一件件都办妥了。
等郝运离开,郭湛安又走到里面,对仵作说道:“还要麻烦你把尸体的情况写下来,日后我会用到。”
仵作点头道:“这是自然,大人请放心。”
郭湛安便让福全留下,等仵作写完之后,送去府衙。而他自己,则回到郭府,与姜言年密谈了一番,这才去了府衙。
府衙之中,石果敢显然还不知道郭湛安不过一天的时间,就找到了徐老五妻子的尸体。所以,他虽然不明白郭湛安为何派郝运来传这样的话,又不满于郭湛安这种变相把他拘束在府衙中的行为——毕竟他今天还要亲自去把事情料理完毕,那几个混混他早就不满了——但还是呆在自己屋中。
郭湛安来了府衙,先是找到石果敢,隐去死者的身份和当中的经过,只说有人发现了一具尸体,已经经过仵作的检查,是人为杀害的。
石果敢先是一惊,还以为是自己的计谋败落了。但他转念一想,他已经吩咐了那群人,务必要把人带去隐蔽的地方杀了,再埋得深一点,不可能才不过一天的功夫就叫人给发现的。
于是,他立刻就冷静下来,做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来:“岂有此理!朗朗乾坤,竟然发生了这种事情!郭大人,你是许州的通判,这件事应该由你来负责,若是哪里需要我帮忙,尽管开口。这个凶手必须尽早抓住,这段时间就要辛苦你了,必须尽许州之权利缉拿凶手。我还有约在身,就不打扰你破案了。”
郭湛安一笑,挡住石果敢的去路,说道:“我现在就需要大人的帮助,大人有什么约,竟然比许州百姓的性命还重要么?”
石果敢自然不会告诉郭湛安,他和自己的几个混混打手约好了见面,要好好去教育教育那群只长肉不长脑的家伙。但郭湛安这个问题来得突然,石果敢一时想不出正当的借口,便失了先机。
郭湛安借机又说道:“大人,这凶手说不定还在许州里面,那尸体经过仵作检查,死前遭到虐待。我已经派人去查过死者生前的为人,只和几个人发生过口角,倒还不至于要虐杀死者的地步。我恳请大人多为许州百姓考虑,也是为大人你自己考虑,尽早了结此事,把凶手捉拿归案。”
石果敢只觉得郭湛安话里有话,问道:“这件事与我有关?”
郭湛安点头说道:“许州的守城巡逻调配一事由大人全权负责,偏偏有人在昨夜看到,有一辆马车在城门关了之后还离开许州,这件事岂不是和大人有关么?我怀疑,这件事和这场虐杀脱不了干系。”
石果敢只觉得眼前一黑,他已经猜到那死者的身份。现在再去看郭湛安一张诚恳的脸,石果敢只觉得对方脸上写满了快意。
这个和自己不对头的通判,分明就是扮猪吃老虎,挖了个坑等着自己跳,偏偏他还不得不跳!
但是,虽然被郭湛安抢了先机,但他还有机会,他清清嗓子,说道:“罢了,这件事非同小可,我与你同去。只是,我和人有约在先,我要派王九三跑一趟,替我把话带到。”
郭湛安很是理解,点头道:“自然,我便在屋外等大人。”
等郭湛安离开,石果敢让一旁的王九三上前,两个人窃窃私语了一阵,王九三便领命离开了。
只是,他殊不知,虽然郭湛安眼下在许州城能用的人手不多,但姜言年这时候可是在许州的!衙门那几个门外头全有姜言年的人盯着,不管王九三从哪个门出去,都会被人盯上。
衙门的大厅里,那几个士兵都惴惴不安地等着,旁边还有两排衙役,站得挺直。
等石果敢见到那群被郝运请过来,尚还不知道原因的士兵,抢先说道:“你们这群人,胆子是越来越肥了,城门关了都还敢放人出去!我平时看你们都是恪尽职守,这才放心把晚上看守城门的重担交给你们,你们就是这么报答我的?”
几个年轻的士兵尚且还没反应过来,其中一个最年长的已经知道石果敢这是摆明了不会承认是他下的命令,虽然不知道把他们喊来究竟是为了什么,但这个年长的士兵已经多半猜出来了,当下便下跪认错道:“大人恕罪,大人恕罪啊!”
石果敢见这人如此上道,心稍稍安了一些,又说道:“你们为何这么糊涂?昨晚到底是什么人,到底是糟了什么麻烦,竟然要半夜出城门,你们还放他出去了?”
那士兵已经听清石果敢话中的提醒,便顺势道:“不瞒大人,那人是我的亲戚,他家母亲眼看着就要不行了,他想赶回去见他母亲最后一面,免得老人家走的不安心。我见他实在是可怜,这才鬼迷心窍,把人给放了。还请大人恕罪啊!”
石果敢恨铁不成钢地看着地上跪着的那一群士兵,说道:“你们都是我精心挑选出来的,从来都是好好的,真是!唉,罢了,还好这一次没出什么大事,我就饶了你们这一次。只是,以后这种事可不许再有了,明白么?”
士兵们便知道自己这是逃过一劫了,忙不迭地道:“明白了,明白了,多谢大人。大人放心,我们再也不会犯这种错了。”
石果敢像是这才想起旁边还有个郭湛安呢,又说道:“光和我说还不够,郭大人这边要你们亲自开口,只有郭大人也原谅你们,这件事才算了结了。”
那些士兵便转身冲着郭湛安下跪求饶,一个劲地喊着诸如“再也不犯了”、“还请大人开恩”一类的话。
郭湛安一直冷眼旁观,瞧着石果敢和这群人一唱一和,此时主动权又重新落回他手中,自然没那么容易放过这群人的。
“我还有几个不解的地方,希望各位能给我解惑。”郭湛安顿了顿,看到地上那群士兵中好几个明显把头贴在地上,好久才想起来要继续磕头认罪。
郭湛安又继续说:“你们都起来吧,我只是秉公处理,只要求你们照实回答。”
等几个士兵都站稳了,郭湛安才问道:“第一,昨天宵禁之后,出城的有几波?”
几个年轻的士兵都没敢回答,全都看向了他们的头头,那年长的士兵便回答道:“回大人,就我那个亲戚连夜出城,还请大人恕罪。”
郭湛安宽慰他道:“你放心,我不会追究你那个亲戚的,我只要你回答我的问题。既然只有一波,那你亲戚总共有几个人一起出城的?”
“一个,大人,我那亲戚家乡遭了灾,便要来投奔我。只是没想到,才来许州没几天,便出了这样的事。”
他不敢说那个“亲戚”在许州呆了很久,因为只有才来不久,那么就算郭湛安去查访他的邻里,别人说没见过才合力。
郭湛安又问:“哦?那来许州到底是几天?一天也是几天,九天也是几天。既然是一个人,那为何昨晚有人看见马车旁边还有一个人呢?”
士兵忙说:“两天,他才来许州两天。大人,是这样的,出城要经过我们检查,我那亲戚可能是正好下车接受检查,正好叫人看见了。”
郭湛安点点头,又说:“你那亲戚家在何处?”
第13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