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节
小秀才和大猎户 作者:涩涩儿
第6节
这是秦止这辈子做出的最郑重的承诺。
可是他没能换来林安同样的承诺。
林安怔了怔,只道:“我明白了。”
秦止想问小秀才明白什么了,就觉唇上一暖——小秀才亲了他一下。
秦止登时什么话都问不出来了。
那场夜雪就像是昙花一现一般,过了几日,雪化了,天气也暖和了起来,和往年的十月份并无不同。
除了林安刚刚恢复的身体,还有老陈传来的村子里的消息,几乎快让人忘记那场大雪。
“村子里没了三个老人,四个孩子。”老陈和他婆娘的孩子都死在天灾里,看到死了孩子,心中不免难过,“都是女娃。”
林安沉默片刻,道:“正常走礼吧。”
老陈应是,然后又道:“还有宋老大夫的事情……宋老大夫收养的那个孩子,下雪那晚也烧起来,迷迷糊糊也不知道是谁请走的宋老大夫。现下村子里大约要把宋老大夫的死,当成正常的老死了。”
林安道:“那个孩子愿意?”
“咋能愿意?”老陈叹道,“那孩子红着眼睛,抱着宋老大夫的尸体,在里正家门口都跪了两天了!可是那天可能看到宋老大夫的人家,一个都没出来告诉那个孩子,那天是小李氏一家请走的宋老大夫。”
包括他们家。
林安明白林家村的人这样做的缘故。林家村里,大半都是林姓,就是偶尔有不是林姓的,一大家子也能有四五个兄弟,谁也不敢轻易欺负。小李氏嫁的就是林家人。可是宋老大夫是十年前才搬到他们村子来的,有一身医术,对村子里的人又很少收钱,只收些鸡蛋米面,这才在林家村慢慢站住脚跟。
可是现在宋老大夫没了,宋老大夫收养的那个孩子甚至不姓宋,叫白远,只有十五岁,是宋老大夫路过饥荒的村子,随手捡来的而已。林家村的大部分村民,当然不可能为了一个白远,去说林家村人自己的不是。
林二没有去告诉白远真相,则是因着林安也是刚刚清醒。林安清醒之前,谁也不敢妄自行动。而秦止根本不认识白远,自然也不会为了他出头。
林安听罢,又问老陈死去的几个女娃都是谁家的,林二前后两次看到宋老大夫,可有什么不同,小李氏家里生病被救过来的孩子是哪一个……细细询问一番,他才松口。
“让陈婶去,给白远送上二两银子,去买两具棺材,再让他带着棺材去小李氏家门口。”林安道,“林二初见宋老大夫时,宋老大夫身上背着药箱,再见宋老大夫时,宋老大夫身上并无药箱。这几日大雪初化,白远又追的紧,想来小李氏一家不敢把药箱送出去,当然也送不出去。白远去小李氏一家寻,定能寻到。”
老陈迟疑道:“可那小李氏一家,怎么可能让白远进去搜药箱?”
林安看他一眼,没说话。
老陈很快就知道白远是怎么进的小李氏一家了。
陈婶给白远送了二两银子后,白远红着眼睛点了下头,待陈婶走远,又过了小半个时辰,才去租了林安六爷爷的驴车,去县里拉了三具棺材来。
两大一小。
一路赶去了小李氏家门口。
林安不了解宋老大夫,可是白远了解。能让药箱从不离身的宋老大夫将药箱留在小李氏家里,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他很快就会回小李氏家里给另一个人治病。所以他买了三具棺材,而不是林安所说的两具。
棺材送到。
小李氏一家登时就愤怒了。任是谁家被送了棺材,还是一送就送三具棺材,大约都不会心平气和。
原本还在地里唉声叹气的村民都跑过来看热闹,小李氏一家门口,很快就聚集了不少人。
小李氏就是林安醒过来那日,在他家门口碎嘴的长脸妇人,见白远送了三具棺材,还有一具小棺材,登时骂道:“你这克父克母,还把宋老大夫克死的丧门星!你来我们家门口干什么?还不快滚?”
白远却比林安想得更决绝,他当即冲着小李氏跪倒在地,嚎啕大哭。
却不是哭小李氏骂他一事,而是哭求小李氏把他爷爷的药箱还给他,还道他已经知晓爷爷大雪那晚,就是来小李氏家里救人的,只是爷爷随身带的治风寒的药不多,才会把大半辈子不离身的药箱放在小李氏家里,自己独个儿回去取药。结果药没取来,自己死在半路上,而爷爷原先想救的那个小李氏的小女儿,也一并在雪夜死了。
他带来的这三具棺材,一具是给爷爷的,一具是给爷爷没能救回来的小女娃的,另一具……则是他自己的。白远掏出一把菜刀,直接架在自己脖子上,言道,如果不让他进去小李氏家里把爷爷的药箱带走,他就死在小李氏家门口。反正棺材都买好了,就麻烦周围相亲,等他死了,把他随便找个地方埋了好了。
众人大惊。
小李氏一家也被吓得一脸惨白。
这白远小子,说得真真的,仿佛真的看到了那晚发生的事情一般。小李氏一家怎么可能不害怕?
而周围的乡亲,看白远这副模样,也觉这件事有三四分是真。
“可是,如果搜不出来,你待咋地?”有人突然在人群中出声询问。
白远直接道:“如果当真找不到,我名下的三亩药田,两亩良田,还有一处住处,全都给林叔一家赔罪!就连我自己,也会自卖自身,把卖身银子陪给林叔一家!只求林叔一家让我进去瞧个究竟,看看我爷爷宝贝了大半辈子的药箱,到底在不在这里!”
林二正被人搀扶着站在人群里,他本来是要在白远说了这句话后,就站出来,表示他目睹那天的事情。可是不等他站出来,就见平哥儿和茂哥儿正和一个同样三岁的哥儿一起从小李氏家里走了出来,平哥儿手上还拿着一只蓝色的荷包。
白远登时红了眼睛,直问平哥儿那荷包从哪里来,平哥儿还没说话,小李氏的小儿子就乐呵呵地道:“箱箱,药箱里的。”然后还得意的仰头看小李氏,“太丑,送给平哥儿,换点心!”
小李氏恨不得拍死这个小儿子!
白远已经冲到了那个小孩身边,问药箱在哪里。
众人也立刻明白,宋老大夫那一晚,大约真的是来的小李氏家里。
事实已然明朗,这才有人站了出来,对白远说,那天的确是在自己家里听到过小李氏和她男人拉扯着宋老大夫的声音,小李氏欲辩白,结果那人把小李氏家里老人和小孩的病症都说了出来,小李氏辩无可辩。
林二默默地没有再站出来。
于是整个村子里,都知道九十岁的宋老大夫是被小李氏家请到家里给老人和孩子治病。结果宋老大夫拿了随身带的药给老人和小李氏的小儿子熬过药后,还差小李氏的小女儿没药喝。宋老大夫慈悲心肠,就让小李氏她男人跟着他回去给小李氏的女儿取药。
结果小李氏她男人根本不在乎一个女娃的死活,更加不愿意在大雪地里再走那么一遭,死活不肯出门。宋老大夫既不愿意见小女娃就这么白白死了,又挂念家里的白远,仗着自己身上有几手功夫,不肯服老,这才会把药箱放在小李氏家里,独自离开。
然后死在雪地里。
白远跪在宋老大夫尸身前,嚎啕大哭。
林家村外,张灿正带着随从骑马而来。
他一脸的高兴,夫子回来了!
再想到夫子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见林安这个得意门生、他的好兄弟,张灿手上的马鞭越甩越响。
☆、被考试的小秀才
张灿登门的消息,是比白远的消息,晚了一步,传到林安耳中的。
林二亲自去围观了整件事,回来便将事情的结局禀告了林安。
“……里正虽然也可怜白远,可是宋老大夫到底不是死在小李氏家里,而是死在雪地里。死因也不是被人害死,而是摔了一跤,在雪地里没爬起来,冻死的。所以大家虽然都说小李氏家不厚道,可是就算是把小李氏一家送官,县太爷也不会判刑,毕竟,小李氏一家谁也不曾动手杀还宋老大夫。”
林二面上闪过一丝愤然,“可是里正说不罚也不行。让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独自在大雪中行走,这原本就是小李氏一家的错,所以里正罚小李氏一家给村子里的孤寡老人推磨磨粮食一个月,罚小李氏一家去宋老大夫的坟头磕头谢罪。”
林安道:“就这样?”
林二低头:“回禀东家,就是这样。只是白远不服,又言道小李氏一家,还有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儿女孙辈等,无论何事,都莫要来寻他,无论是老者还是幼童,他都不会管。”所以他才会为白远愤然,觉得白远被欺负了。
可是,这是林家村,白远才是一个十五岁的外来独户,谁会真的帮白远呢?
林安沉默一会,才笑道:“无妨。”
如果白远真的只是个普通少年,那也便罢了。可是,白远从四五岁就被宋老大夫带在身边,跟着宋老大夫背了十年的医书,学了十年的医术,或许不如宋老大夫的医术高明,但他们村子里就剩下白远这么一个赤脚大夫,村子里的人,迟早有求到白远头上的一天。待到那一天,想来白远就是反口不再认宋老大夫不收村子里人钱的说法,村子里的人,也只能默默认了。
原身林安和白远小时候一起玩过,白远十分嫉妒原身过目不忘的记性。两人倒也算得上是朋友。只是原身在发现了母亲在家的痛苦后,就开始更加用心读书,期望能早日得到共鸣,让母亲不必被圈在家里,也让妹妹不必重复母亲的命运,二人这才慢慢疏远。
不过白远擅长骨科,对普通病症手到擒来的事情,林安还是知晓的。因此对白远的未来,他倒不怎么担心。
“安哥儿!安哥儿!”张灿风风火火的闯了进来,人未到声先到,“夫子回来了!”
林安急忙起身,迎到张灿:“你说夫子回来了?什么时候到的?”
张灿一脸喜色:“夫子今天刚到。原本说之前就要回来,结果夫子被好友留在府城叙旧,这才回来晚了。”然后他大力拍了林安一笑,挤眉弄眼道,“夫子刚回来,就说要见你。你瞧,夫子有多看好你?说不得,夫子还打算让你去考个状元回来,给他扬名呢?”
读书人读书,是为知礼懂礼,可是,读书人也是凡夫俗子,扬名这种事情,又有谁会拒绝?
林安过目不忘的记忆,他的夫子和好友又岂会不知?因此张灿才会这样打趣,而林安也不觉得奇怪。
“既然夫子要见我,那我这便去!”原身林安受刘夫子帮助颇多,就连林安能从水牢里出来,也多亏了刘夫子到处替他宣传,让众人都知道他这个“少年天才”,多番打理之下,又有白谨家族的推波助澜,原身才有了重考的机会。
林二忙道:“东家的身体……”
林安替原身感激刘夫子,道:“无妨。”说罢就让人将他之前为刘夫子备下的礼拿了过来,打算坐马车去。
结果等他要上马车了,才发现驾马车的人是猎户。
林安稍一迟疑。
猎户伸手在小秀才脑袋上摸了一下,道:“上车罢。”
林安道:“让林一驾车,三哥跟我上车坐。”
猎户这才笑了:“林一要驾牛车,跟在咱们后面。你快上车吧。”
林安这才上车。
张灿对林安很不客气,毫不犹豫的舍弃了自己的马,也爬上林安的马车。
林安便一路和张灿说话。
张灿有段日子没见到林安,心中高兴,叽叽喳喳说个没完,最后一拍脑袋,“哎呀”一声:“糟了!我忘了跟娘亲说,给夫子备礼了!”
林安摇头:“你和我不同。夫子这次是救了我的性命,还我清白,我这才备了那么多礼物。你只是久不见夫子,去了给夫子磕个头就成了。”
张灿顿觉林安说得是这个理,便又问起给他们驾马车的是谁,看着还挺眼熟。
林安稍一迟疑,道:“他叫秦止,是我的……”
张灿实在太兴奋了,不待林安说完,又开始告诉林安,还好夫子回来了,书院里今年有两个和林安一样考中秀才的,还有四个新考中的童生,他们早就等着夫子回来给他们指点功课,好明年开春可靠了云云。
林安想要正式介绍秦止的话就再一次被张灿给打断了。
林家村距离县城不算远,小半个时辰后,一行人就到了县城,再过两刻钟,就到了刘夫子自家开的小书院。
张灿和林安在小书院里读了好几年书,一下马车,就要大门敞开的院子里跑。
刘夫子家看门的小厮也不拦,笑嘻嘻的上去引着二人的马车和牛车要往安置马和牛的地方走。
还是林安走了几步,发觉不对,停下来,转头看向猎户。
猎户正牵着马车,打算跟着刘夫子家的小厮走,见小秀才看过来,同样看了回去。
林安眨了眨眼睛,就跑了回去,拉起猎户的手:“跟我走。”
张灿奇道:“你拉着他的手做甚?他又不是小孩子!”
林安:“……走罢。”这都看不懂,他还是什么都不要说了。
三人进了内堂,刘夫子身边已经围了六个学生,正是今年新考中的秀才和童生。
刘夫子见三人进来,看到林安时,脸上正要微微一笑,结果就看到了林安和猎户相携的双手,笑容一凝,指了指座椅,就继续和围着他的六名学生说话。
林安松开猎户的手,和张灿一起,老老实实地给刘夫子磕了个头,这才重新拉着猎户坐在一边。
刘夫子往这边又扫了一眼,才继续和他们说话。
那六人都想参加明年的科考。
刘夫子却道:“蒋凡可去参加举人试,胡桂要差一些,但也可以一试。至于你们四个……托今年的福,明年的院试应当会容易一些,都去都去。”
六人登时大喜。
可刘夫子继续道:“你们的功课都差不多了,书院不必再来。我久不在书院,接下来定会很忙,也顾不上你们。你们倒不如各回各家,在家研习功课的好。”
六人皆不愿意。
可是刘夫子主意已定:“都回罢。来年如果考中,就不必再回来,去府城寻一家大的书院继续求学。考不中,没有秀才功名的话……只要交得起束脩,夫子这里还是收人的。当然,夫子还是希望,你们六个明年都不要来这里了。”
众人这才笑开。
刘夫子也成功将这六人给赶出去门去了。
林安再次站起身,郑重向刘夫子道谢,谢的是救命之恩。
刘夫子心安理得的受了,然后就拿到了刘府管家递上来的林安送礼的礼单,
拧眉道:“怎么送了这么多东西?你哪里来的银子?去抢的么?”还不住的打量秦止,“带着这人去抢的?”
林安:“……”这分明是赤裸裸的歧视他瘦了吧唧的小弱鸡身材!
“一部分是前一任县太爷所赠,另一部分,是学生在山上发现一种好物,献给前一任县太爷,然后他给的回礼。”
林安说罢,刘夫子若有所思,道:“原来是那件东西。这样说来,倒也是你的运气。只是这件事,不可再入其他人耳。”
林安恭敬称是。
然后刘夫子就开始考试。四书五经,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等,想到哪考哪。
林安:“……”他该庆幸这具身体的过目不忘的天赋么?
张灿:“……”早知道就该和那六个一起走!万一夫子待会考他怎么办?他、他可是早都忘光了!
秦止端坐一旁,看着小秀才一面苦着脸,一面对答如流,微微一怔。
他只知道小秀才聪慧,却不知小秀才读过的书那么多,不止局限于科举考试的四书五经,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书籍。
而刘夫子的提问更是随心所欲,似是丝毫不觉得自己的问题太过奇特,远远超过了普通秀才会读过的书。
秦止正在想着什么,就听刘夫子忽然问道:“天地分阴阳,男为阳,女为阴,阴阳结合,方为正道。汝以为如何?”
秦止:“……”
林安:“……”
话说,当着他的男性姘头的面,问这个问题不太好吧?
作者有话要说:
☆、有自私的小秀才
林安心中郁闷,可是夫子的话,他不能不回答。
“天地分阴阳,日为阳,月为阴,世人所见所知;男为阳,女为阴,世人所不能见,为人杜撰,一家之言尔,真也?假也?寻常人如何而知?”
林安刚说完,刘夫子就瞪他:“幼学琼林也是杜撰之书?一家之言?胡闹!”
林安低头,不敢答话。心说,幼学琼林的确是杜撰的书啊,还是古代幼儿启蒙读物来着……
刘夫子更怒,吹着胡子怒道:“背夫妇那一章!”
林安只好道:“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故天地配以阴阳;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人生偶以夫妇。……要知身修而后家齐,夫义自然妇顺。”
刘夫子缕着胡须冷哼:“男为阳,女为阴,阴阳结合,汝以为如何?”
林安不敢再说这是“杜撰之语”,虽然他心底的确是这么想的,想了想,只能道:“世人重男子,轻女子,尝闻幼女或被弃之田野,或被扼杀襁褓之中,或被溺于水中,种种死法,令闻者惊心。然世人此举,却令女子少于男子,又有高门大户大兴纳妾之风,蓄美婢犹如家常便饭,使得世间男子,十有一二娶不上女子。男子无妻无子便无家,无所牵挂,无所畏惧。如此男子,方是乱世之始。若可令男子与男子相伴,互有牵挂,世间必能安顺更久。”
见刘夫子缕须不语,林安继续道:“且,人者,于世间生存百年,行为举止,为规矩立法所束缚,为孝道律法所制约,为病痛住行所折磨,为银钱衣食而奔波,比之蝼蚁,更加艰难苦楚。如此苦楚之下,但活不到百年,若还要被规矩立法世俗眼光困住,心喜男子,却要娶女子为妻,岂非过分薄待自己,更愧对所娶之无辜女子?”
刘夫子道:“君子岂可因私欲而与男子结合?岂非荒唐?”
林安眨了眨眼:“人人皆有所欲。所欲者,若不害人,不伤人,不使国家陷于危难,不使亲族陷于痛苦,不使无辜之人受到牵连,又有何不可?人活百年,若这一点点的私欲都不能满足,岂非生下来,便是来活受罪的?弟子不知他人如何,但弟子,不舍如此荒废这百年光阴,不能喜吾之所喜,不能做吾之所想,徒受折磨。”
刘夫子沉默良久,终是叹道:“你长大了。”都能把他这个固执地不喜男男成亲的老顽固,给说的稍有松动了。
当年那个倔强的站在他面前,说要努力读书,早日考出功名,出人头地,让母亲不再困于一室之中,刺绣到深夜,让两个妹妹不去走母亲的老路,做母亲和妹妹依靠的孩子,显然已经长大了,许多事情,已经有了更加妥帖的处置法子。
譬如王石一事,若是之前的林安,必不会让王石退亲,而是反过来努力科举,争取让王石一家忌惮他,从而不敢伤害林大丫半分。而现下的林安,却是直接将王石踹开,根本不肯让林大丫和王石有干系。
并不是说之前的林安不好。只是之前的林安年纪太小,虽然聪慧,但年龄太小,所见之事太少,因而才会想不到宅院之中,折磨人的法子多得是。才会做出那种决定。
刘夫子想到汪氏之死,只觉林安是因此而想通,大彻大悟。
刘夫子心下一软,摇头道:“罢罢罢,这件事暂且不提。你且去后院看看你师娘和小师弟、小师妹。张灿,你也跟着过去罢。”
张灿心头大喜。
谁不知道刘夫子护犊子?除了林安之外,刘夫子从未让任何一个学生去过后院,见过师娘和小师弟、小师妹,现下他沾了林安的光,岂能不喜?
林安看了猎户一眼,见猎户冲他微微点头,才在刘夫子的冷哼声中,去了后院。
虽说男女有别,可是师娘已经三十五六岁,小师弟、小师妹是龙凤胎,刚好三岁,倒也无妨,林安和旁人不同,倒是常常被师娘唤到后院,添衣添饭。
刘师娘见到林安后,就把林安唤道身边,直呼林安瘦了,要好好补补,又将自己的一双儿女叫了过来。
刘云翼和刘云双都还记得这个经常见到的哥哥,当下听娘亲发话,当下都跑过来围着林安说话。
林安也很喜欢这两个小家伙,道:“正巧我家里弟弟嘴馋,给他做了山楂糕,这次带了几块来,云翼、云双都尝尝。”
刘师娘奇道:“山楂糕?那是什么东西?”
两个小家伙也齐刷刷的看向林安。
林安一噎,才想起来这个世界之前是没有山楂糕的,还是他来了之后,为了哄平哥儿,让他不至于想肉,才拉着林大丫给做出来的。
只是这东西也不好解释,林安正常头疼,刘师娘就果断道:“让小丫鬟把东西拿上来就成了!”
刘府的小丫鬟很快把林安送的礼物抬上来了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有林安送来了整整一牛车的小麦,还有两只刚刚开始产奶的母羊,那些却是不好往这里抬。
刘师娘拿着礼单,看着被抬上来的十斤胡桃,十斤果酒,十只活兔,零碎的蔬果糕点,还有四书五经,各五十本,史记、汉书等等,各十本,以及空白书本三百本,还有普通的书院学生用的文房四宝各十套,另外还有两套小衣服,一看就是给刘云翼和刘云双的。
刘师娘看着这些东西就“哎呦”了一声,直道:“你这个傻孩子,就是有了银子,也不能这么个花法?你自己还要考科举,下面还有弟弟妹妹,可不能这么浪费银子!”
林安却道:“应当的。我是夫子的弟子,和旁的学生不同。身为弟子,孝顺师父自然是应当的。从前我没有银钱,无法回报师父师娘便罢了,现下我既有了银两,还有了一家食肆和一家书坊,又岂能再视若无睹,不回报师父和师娘呢?”
当年林礼救了的那个富商,在给了林家银子后,不太放心,又四处打听,结果知晓了林家对汪氏的“好”,也知晓了林家一直在供四子林信读书考科举,心下思忖,觉得不能这样将恩人的遗孤就这么放在林家,这才会找到县城,选了独自开了家小书院、人品最为端方的刘夫子,将林安交给刘夫子。林安有了功名和前程,林家人才会对林礼的遗孀和遗孤好。
刘夫子当时与刘师娘想孩子快想疯了,见了林安,再听到了林安想要“救母救妹”的想法后,心中大为感慨,便对林安颇为照顾。刘师娘是女子,心思柔软,更是每日都把林安叫到后院,同她一起吃饭,还常常为林安缝制衣物。刘夫子也是那时动了将林安收为弟子的想法。
只是还不待他想好怎么对林安说这件事,刘师娘就双目含泪的告诉他,她被大夫诊出有喜,且如果不出意外,腹中应是和林安兄妹二人一样的孪生子。
刘夫子高兴不已,当下就请了几个好友,将林安收为弟子,打算把一生所学,都交给这个给他和夫人带来喜讯的林安。
只是当时林安年纪太小,华阳县里想要做刘夫子弟子的人大多非富即贵,刘夫子不欲让林安受难,才一直忍着,打算等林安中了秀才,再大开宴席。只是这一等,却等到了汪氏之死。
刘师娘和刘夫子成婚数年都没有怀上孩子,四年前富户将林安送到书院后,刘师娘很快就怀上孩子,生下来后还是和林安兄妹一样的龙凤胎,刘夫子和刘师娘觉得这两个孩子是林安带给他们的,因此对林安格外好。就连这次为林安打点,让林安能重新院试,花费了二人一半的积蓄五百两银子的事情,刘夫子和刘师娘也不觉有任何不对。
两人年岁渐长,也不知能否看着两个孩子长大。林安孝顺,又有情义,将来如果他们真的提前走了,林安也会帮着他们照看两个孩子。为林安的前程打点,夫妻二人皆觉得这是应当之事。
只是这件事就没必要告诉林安了。
刘师娘喜欢林安,两个小的也喜欢林安,当然对林安送来的叫做山楂糕的东西很是好奇。
刘师娘当下让人呈上来,然后第一次招呼一直站在一边当布景板的张灿:“都过来吃点,这东西,我还是第一次见呢,尝着很是新鲜。”
林安笑道:“这要多亏舍妹心灵手巧。”
张灿看林安一眼。
刘师娘一听就笑了:“可不是心灵手巧?那两件小衣服,可是比这华阳县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的绣活都要好!”
林安略微纠结的笑了笑。
张灿目光时不时的往那两件小衣服上飘。
刘夫子和刘师娘硬是留林安吃了晚饭,张灿和秦止也被顺便留了下来。
饭毕,林安与刘夫子又说了会话,被刘夫子狠狠瞪了几眼,才告辞。
林安等人走后,刘夫子回了后院,就把林安给他的三张银票拿了出来,递给刘师娘。
刘师娘锤了刘夫子一下:“你这个老糊涂!怎么连安哥儿的银两都拿?安哥儿还年轻,需要花费银两的地方多,他还那么疼他的弟妹,将来少不得也要为他们打算,你怎的能下手拿他的银两?”
刘夫子还在生气,怒声道:“把这三张银票收好,等那个臭小子将来后悔了,想要娶妻生子了,再给他拿出来!如若不然,这银子就留给他两个妹子添妆好了!”
刘师娘终于明白刘夫子是因不喜林安和男子互生情愫一事,才会生气。当下不以为然,直接把三百两银票收好,却不打算像刘夫子说的,死守着银票,打算买个小庄子,再买个店铺,种些粮食,收些田租和房租,用钱生钱,等将来林安需要时,再拿给林安。
而另一厢,林安甫一出门,就碰上了一直在刘夫子家门外徘徊的蒋凡几人。
同窗四载,这几人都是书院的佼佼者,又要比他提前参加科举,林安还真不好无视他们,当下便停下车来,看几人打算说些什么。
☆、闻醋味的小秀才
蒋凡等人找到林安,也是为着刘夫子喜爱林安,想要让林安在刘夫子面前为他们几人说项一事。
刘夫子学问好,教授弟子也有一番手段。可是唯一不好的一点,大约就是刘夫子的功名了。
刘夫子年近四十,教授弟子无数,但他自己却仍旧只有个秀才功名。倒不是刘夫子考不上,而是刘夫子十七岁中了秀才后,此后七次想要参加举人试,结果祖父、祖母、皇帝、父亲、母亲、岳父、岳母接连在他要参加举人试那年去世,刘夫子到了最后,见自己膝下无一子女,父母长辈皆亡,徒留老妻一人,哪里还敢再考?当下便也只能开了家小书院,教授弟子。
也正是因刘夫子的功名,在蒋凡和胡桂考中秀才,凌严四人即将参加院试的时候,才会让他们自己回家去读书——如果刘夫子是举人,或者就可留几人继续在书院,可是如今功名相当,刘夫子擅长做人,却是不肯再以“夫子”之名束缚几人,才令几人归家读书。
奈何刘夫子的打算虽好,可蒋凡几人,或家贫,或家富,家中却都没有合适的读书的地方。
他们拦住林安,却是想让林安帮他们劝刘夫子,让他们留在书院继续温习功课。
林安却是不能答应。凌严四人还是童生,也不是不能留在书院;可是蒋凡和胡桂,他们二人已经是秀才了,如果将来中举之后,旁人嗤笑他们是在一个秀才开的书院里中的举人,那又如何是好?就算这二人心中感激刘夫子,那也抵不住有心人一次又一次的嘲笑,从而对刘夫子心生芥蒂。
秦止用自己的全副身家,把林安的性命救了下来;刘夫子却是诸多奔波,将林安的前程救了下来。
二者孰轻孰重不好比较,但林安感激刘夫子是真,自然不能为刘夫子招惹祸端。
当下林安心中一转,却是想到了别的主意。
“诸位可知桂元书坊?”
蒋凡道:“自然知晓。桂元书坊前些日子贴了告示,说是可以租书和借书。凡恰好有一疑问,欲寻书本解答,奈何囊中羞涩,去书坊借书,如此才得解惑。所花费银两也少之又少。桂元书坊的确是我等学子的福地。”
其余几人也称善。
林安心中有些得意,可是想到柳掌柜对他说自从有了借书和租书一事后,书坊每月挣得银子越来越少之后,又颇为心塞。
想了想,林安才又道:“我听说,那家书坊又将旁边的铺子盘了下来,说是打算做一处读书之地。书坊那条街本就安静,旁边那家铺子看着颇大,院子里又有草木,看起来颇为怡人,在那处读书习字,倒是颇为自在。”
蒋凡还有些不死心,追问道:“那夫子那边……”
林安道:“蒋兄如今和师父同是秀才功名,却不好再直接称夫子了。”
凌严敏锐,立刻道:“师父?难道安弟已经……”
林安微微一笑:“愚弟四年前,就正式拜了师。只是师父看我年幼,怕我因此轻狂,才未曾说与他人听。”
蒋凡等人这下子却没法子了。
原先刘夫子赶他们走,他们见林安独独被留下来,心中忆及这几年刘夫子和师娘对林安的种种优待之处,顿觉刘夫子留下林安,是想要给林安开小炤,想要以此为由,让林安帮他们在刘夫子那里说项。可是现下听林安说他早就拜师之后,却是没辙了。
刘夫子的确会教学生,更会因材施教,否则刘夫子一个小书院,也不会一年就出了三个秀才公,四个童生了。可是,让他们这些眼看着前途正好的人拜一个秀才公为师,那却是不可能的了。
蒋凡几人叹罢,只得告辞。
林安道:“桂元书坊的那处读书之处,可以让已经有了保人,会参加明年科考的学子免费三天在桂元书坊读书三日。接下来要不要继续在桂元书坊读书,且看诸位兄台自己的想法。”
蒋凡几人这才将这件事放在心上,言道必会去桂元书坊一趟。
一行人终于告辞。
林安回到马车,将张灿送到家门口,才让林一将马车上藏着的四坛葡萄酒还有十斤胡桃搬了下来,对张灿道:“我这次没带什么东西,天色又晚,就不去拜访老太爷和伯父、伯母了,阿灿你代我向老太爷和伯父、伯母道个歉,待十日后,我百日热孝过了,再上门拜访。”
这一天张灿和林安还没说几句话,当下十分不舍,拉着林安的手道:“什么热孝不热孝的?我们家才不在乎这个!安哥儿你尽管跟我进去!今晚也别走了,直接和我住一个屋,咱们抵足而眠!”
张灿说罢,突觉身上一阵冷风袭来,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林安暗自瞪了猎户一眼,让猎户收回凌厉的气势,才道:“我家中还有弟妹,是以……”
不等林安说完,张灿立刻就道:“那你赶紧回去!”见林安瞪着眼睛看他,张灿又小声道,“省的、省的你妹子担心你。”
林安倒没想到张灿的小心思,点了点头,转道用两辆牛车拉了两车木炭,又另外定了十车,让人明天送过去,这才和猎户一行一起离开。
林安不肯继续坐在马车里,而是和猎户一左一右坐在车沿上,林一和林三驾着牛车,在后面远远的追着。
十月底,明天是立冬,天气有些凉。
猎户看了小秀才一眼,就让人坐到车里去。见小秀才不肯,就把自己的外衣脱了下来,把小秀才整个儿给包裹了起来。
就像是包小孩似的。
林安瞪了他一眼,但是没有出声阻止,乖乖披着衣服,坐在猎户身边。
过了好一会,林安才道:“我师父他说什么了?”
刘夫子很是反对男男成亲,再加上林安是他唯一的弟子,还是他的得意门生,刘夫子肯定不舍得林安“出嫁”,自毁前程,定会千方百计的阻挠。
林安想,刘夫子很可能说了一些不太中听的话。
猎户却摇头道:“刘夫子只问了我是谁,做什么营生,和你是什么关系。听我说我们已经定亲了,又问了我们定亲的经过,还问了你的病,就没再说别的了。”
小秀才不太相信,瞪大眼睛道:“可是你们两个在外面坐了很久!”
猎户心说,是刘夫子坐了许久,他站了许久才对。
嘴上只道:“夫子听我说了你的身体和重病垂危的事情,就没有再说话。等到媳妇儿师娘让人来请,才和我一同去了后院。”
林安怔了怔,心中大约明白刘夫子虽然仍旧不喜猎户,但却没有明确反对的缘故了。
当时科举舞弊案一出,刘夫子正巧不在华安县,听说此事时,就立刻出手,想要挽回原身林安的前程,让原身不至于被污了名声,耽误前程。也正因此,才没能及时赶回华阳县,照看林安身体。
刘夫子原本想着,林安的名声和前途更重要,林安待在牢里虽说要吃上几日苦头,但性命应当无碍。谁知刘夫子错估了林家人。
林家人在听到林安出事后,便对汪氏极尽讽刺,还道要将汪氏这些年挣得银子用在林信身上,因为只有林信才能让林家改换门庭,对汪氏求他们为林安打点一事充耳不闻。汪氏自嫁到林家,早也刺绣,晚也刺绣,早有眼疾,绝望之下,直接哭瞎了眼睛。
待林安出狱后,林家就亟不可待的分了家,将林安几人打发叫花子一样打发出了林家。
其实这也没什么,原身林安也不至于就这么死了。可是错就错在,汪氏死了。原身林安拖着病体重新参加院试后,回到家中,汪氏就死了。
原身林安这才病上加病,一命呜呼。
刘夫子并不知道原身林安的死,但是在他知晓了林安身上的病之后,心中大约还是有些愧疚。因为如果他那时不是只顾着林安和其他参加那次科考的学子的前程,而是直接赶了回来,给林安撑腰,就算林安真的没了功名,也不会这样白白没了娘亲,自己也体虚体寒,一日里要睡上至少五个时辰。
可是再仔细想想,如果刘夫子那时真的那样做了,林安被科举舞弊的名头压下来,一辈子都翻不得身,大约就真的只能做个泥腿子,也无法把亲娘和妹妹解救出来,只能眼睁睁看着林大丫和林二丫被林家逼迫,不得不像娘亲一样,成为林家赚银子的工具。
刘夫子心中纠结,这才没有难为猎户。
林安忽然不知该说些什么。
猎户伸出手,捉住小秀才的手,将小秀才偏凉的手捂得暖暖的。
太阳落下时,他们才到了林家村。
这个时候的林家村出乎寻常的热闹。
林安好奇地看了一眼,老陈正巧也在,忙跑过来,将今天发生的事情告诉林安。
“小李氏她男人,在被罚推磨时,被一条蛇给咬了。宋老大夫死了,小李氏抱着她男人找到白远,结果白远说他发过毒誓,绝不给小李氏家里人治病,小李氏无法,只好去隔壁村子找了赤脚大夫。可是已经晚了,隔壁村子的大夫直接把小李氏男人被蛇咬过的小腿给锯断了。那大夫还说,还要看小李氏男人这几天熬不熬得过去,熬得过去就能活,熬不过去……”
林安自己心里补了一句,熬不过去,那就是伤口感染而亡。
“里正不说罚了小李氏夫妻两个磨磨么?只有小李氏男人出事了?”林安问道。
老陈原本还没想到这件事,听林安一说,神色古怪道:“小李氏今天说是要照顾家里,没去磨磨。当然,按照里正的惩罚,她是应当去的……”
老陈说罢,终于知道这里面哪里有古怪了。
他抬头看了一眼马车上的小东家,见小东家正看向远处一个披麻戴孝的少年。
那少年朝着马车走了过来,正欲说什么,宽大的衣袖里掉出一条被打结系住蛇身的小蛇。
林安:“……”
老陈:“……”
少年面不改色地将那条被打结的小蛇捡了起来,重新塞回衣袖,道:“这种蛇毒性不太大,拿回去可以做好东西,还能防身。”顿了顿,看着林安道,“你要么?”
林安:“……”他觉得他还是不要了。
猎户鞭子一甩,马儿叫了一声,拖着马车,掉头就跑。
少年:“……”
作者有话要说:
☆、喜醋味的小秀才
那少年正是白远。
他原本想要感谢林安,结果话还没说出来,林安旁边那个猎户就直接甩鞭子走人了。
白远拿着那条小蛇就走了。
他是感激林安不假,可是那猎户也着实想太多了。
想当年他背医书背的两眼发昏,只背出来几页书时,那个在旁边一边玩一边听他背书的林安,张口就把他只通读过两遍的整本医书给背了下来,白远当年心中难过的要死,恨不得掐死林安,现下想起来,还觉林安颇为可恶,又怎会对林安有那方面的想法?
白远拿着手里的小毒蛇,到了爷爷的坟头跪了半晌,给小毒蛇喂了些好东西,就把小毒蛇放了。
爷爷,阿远给你报仇了。
虽然还差那个女人,不过……这样也不错。
且不提白远如何,林安却是闻了一路的醋味。
太酸了。
林安抬头望天,天色暗淡下来,月牙挂在天际,很是好看。
可惜美景当前,周遭醋味太浓,小秀才赏了会景,不得不把脑袋扳回来,看向散发出醋味的那个人。
满身醋味的猎户恍若不觉,板着脸跟在小秀才身边,寸步不离。
等到陈婶把小秀才药端过来时,猎户也没让小秀才接,而是自己端了过来,然后让陈婶去拿汤匙。
小秀才:“……”整个家里谁不知道自从他生活可以自理后,喝药一直都是一口闷,从来不用汤匙!这个猎户拿汤匙干什么?难道想要用一口一口的苦药苦死他?
陈婶看了小秀才一眼,见小秀才只鼓着脸颊,睁大眼睛,但是没有开口反对,就去厨房拿了汤匙出来。
猎户一手拿着汤匙,一手端着药碗,板着脸站到小秀才身边,一副非要亲自投喂的模样。
小秀才:“……”
猎户道:“乖,张嘴,喝药。”拿着汤匙舀了药汤,放在小秀才嘴边。
小秀才:“……君子当自立,我自己喝!”
猎户道:“媳妇儿,喝药。”
小秀才:“……我是男子,如何能用汤匙这等女儿家的东西?”
猎户道:“媳妇儿,三哥不嫌弃你。”
小秀才:“……那个是白远,他不会喜欢我的。”
猎户:“喝药。”尔后一顿,醋意飘得满院子都是,“青梅竹马,岂会不喜?”而且小秀花费心思帮那个“竹马”的事情,他已经知晓了。
小秀才:“……我不喜欢药草味!白远身上都是药草味,我才不会喜欢他!”而且,白远那个家伙都快嫉妒死他的好记性了,怎么可能对他产生嫉妒之外的感情?
猎户端着药碗,拿着汤匙,还是不语。
小秀才只好站起来,努力踮起脚,贴在猎户耳边,轻声道:“我只喜欢醋味。浓浓的醋味!”
猎户终于把药碗递给了小秀才,看着小秀才非常豪气的一口闷,把药一口喝完,唇角高高的扬起。
至于汤匙,谁知道它在哪里?
见过刘夫子家的两个小孩子后,回家再看到自己家的两个小孩儿,林安难得有心,跑去书坊,将他的想法告知柳掌柜和柳师傅,说是要做些手掌大小光滑的木板,在木板一面写字,背面描画,字画相对应,教刚刚学字的小娃娃识字;再画一些幼童看得懂的简单的画作,可以照着三字经的故事来画,也可吸引人来买。
柳掌柜正在发愁这两个月开始下降的店铺收入,见林安说出这个法子,若有所思,这两个法子的确能赚上一笔银子,虽然很快就会有人模仿,但该赚的银子还是不能少的。
林安又道:“还有借书租书一事,借书租书的定金往上调上一倍,但是如果有人愿意抄书,书坊可以供给笔墨纸砚,让他在店铺里抄书,用以抵偿借书租书的钱,当然如果他不需要租书借书,直接给他抄写的银钱,或是每抄写一本书,可以在书坊无偿待够三日也可。”
柳掌柜奇道:“他们为何会想要在书坊里待着?”
林安一指外面的天:“冬天到了,普通人家里烧炭烧的少,哪里能供得起他们读书写字?普通人家里,一到冬天,手都不敢伸出来,更何况是写字?咱们盘下的隔壁的铺子,烧上炭盆,摆上桌椅,可以收银子让那些读书人来这里看书。当然,他们出不起钱的话,也可以在这里抄书,换取待在这里看书的时间。”
柳掌柜沉默一会,才道:“这样的话,东家挣不了多少银子。”
林安摆手道:“这件事本就不是为了挣银子才做的。”
第6节
恋耽美
第6节
这是秦止这辈子做出的最郑重的承诺。
可是他没能换来林安同样的承诺。
林安怔了怔,只道:“我明白了。”
秦止想问小秀才明白什么了,就觉唇上一暖——小秀才亲了他一下。
秦止登时什么话都问不出来了。
那场夜雪就像是昙花一现一般,过了几日,雪化了,天气也暖和了起来,和往年的十月份并无不同。
除了林安刚刚恢复的身体,还有老陈传来的村子里的消息,几乎快让人忘记那场大雪。
“村子里没了三个老人,四个孩子。”老陈和他婆娘的孩子都死在天灾里,看到死了孩子,心中不免难过,“都是女娃。”
林安沉默片刻,道:“正常走礼吧。”
老陈应是,然后又道:“还有宋老大夫的事情……宋老大夫收养的那个孩子,下雪那晚也烧起来,迷迷糊糊也不知道是谁请走的宋老大夫。现下村子里大约要把宋老大夫的死,当成正常的老死了。”
林安道:“那个孩子愿意?”
“咋能愿意?”老陈叹道,“那孩子红着眼睛,抱着宋老大夫的尸体,在里正家门口都跪了两天了!可是那天可能看到宋老大夫的人家,一个都没出来告诉那个孩子,那天是小李氏一家请走的宋老大夫。”
包括他们家。
林安明白林家村的人这样做的缘故。林家村里,大半都是林姓,就是偶尔有不是林姓的,一大家子也能有四五个兄弟,谁也不敢轻易欺负。小李氏嫁的就是林家人。可是宋老大夫是十年前才搬到他们村子来的,有一身医术,对村子里的人又很少收钱,只收些鸡蛋米面,这才在林家村慢慢站住脚跟。
可是现在宋老大夫没了,宋老大夫收养的那个孩子甚至不姓宋,叫白远,只有十五岁,是宋老大夫路过饥荒的村子,随手捡来的而已。林家村的大部分村民,当然不可能为了一个白远,去说林家村人自己的不是。
林二没有去告诉白远真相,则是因着林安也是刚刚清醒。林安清醒之前,谁也不敢妄自行动。而秦止根本不认识白远,自然也不会为了他出头。
林安听罢,又问老陈死去的几个女娃都是谁家的,林二前后两次看到宋老大夫,可有什么不同,小李氏家里生病被救过来的孩子是哪一个……细细询问一番,他才松口。
“让陈婶去,给白远送上二两银子,去买两具棺材,再让他带着棺材去小李氏家门口。”林安道,“林二初见宋老大夫时,宋老大夫身上背着药箱,再见宋老大夫时,宋老大夫身上并无药箱。这几日大雪初化,白远又追的紧,想来小李氏一家不敢把药箱送出去,当然也送不出去。白远去小李氏一家寻,定能寻到。”
老陈迟疑道:“可那小李氏一家,怎么可能让白远进去搜药箱?”
林安看他一眼,没说话。
老陈很快就知道白远是怎么进的小李氏一家了。
陈婶给白远送了二两银子后,白远红着眼睛点了下头,待陈婶走远,又过了小半个时辰,才去租了林安六爷爷的驴车,去县里拉了三具棺材来。
两大一小。
一路赶去了小李氏家门口。
林安不了解宋老大夫,可是白远了解。能让药箱从不离身的宋老大夫将药箱留在小李氏家里,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他很快就会回小李氏家里给另一个人治病。所以他买了三具棺材,而不是林安所说的两具。
棺材送到。
小李氏一家登时就愤怒了。任是谁家被送了棺材,还是一送就送三具棺材,大约都不会心平气和。
原本还在地里唉声叹气的村民都跑过来看热闹,小李氏一家门口,很快就聚集了不少人。
小李氏就是林安醒过来那日,在他家门口碎嘴的长脸妇人,见白远送了三具棺材,还有一具小棺材,登时骂道:“你这克父克母,还把宋老大夫克死的丧门星!你来我们家门口干什么?还不快滚?”
白远却比林安想得更决绝,他当即冲着小李氏跪倒在地,嚎啕大哭。
却不是哭小李氏骂他一事,而是哭求小李氏把他爷爷的药箱还给他,还道他已经知晓爷爷大雪那晚,就是来小李氏家里救人的,只是爷爷随身带的治风寒的药不多,才会把大半辈子不离身的药箱放在小李氏家里,自己独个儿回去取药。结果药没取来,自己死在半路上,而爷爷原先想救的那个小李氏的小女儿,也一并在雪夜死了。
他带来的这三具棺材,一具是给爷爷的,一具是给爷爷没能救回来的小女娃的,另一具……则是他自己的。白远掏出一把菜刀,直接架在自己脖子上,言道,如果不让他进去小李氏家里把爷爷的药箱带走,他就死在小李氏家门口。反正棺材都买好了,就麻烦周围相亲,等他死了,把他随便找个地方埋了好了。
众人大惊。
小李氏一家也被吓得一脸惨白。
这白远小子,说得真真的,仿佛真的看到了那晚发生的事情一般。小李氏一家怎么可能不害怕?
而周围的乡亲,看白远这副模样,也觉这件事有三四分是真。
“可是,如果搜不出来,你待咋地?”有人突然在人群中出声询问。
白远直接道:“如果当真找不到,我名下的三亩药田,两亩良田,还有一处住处,全都给林叔一家赔罪!就连我自己,也会自卖自身,把卖身银子陪给林叔一家!只求林叔一家让我进去瞧个究竟,看看我爷爷宝贝了大半辈子的药箱,到底在不在这里!”
林二正被人搀扶着站在人群里,他本来是要在白远说了这句话后,就站出来,表示他目睹那天的事情。可是不等他站出来,就见平哥儿和茂哥儿正和一个同样三岁的哥儿一起从小李氏家里走了出来,平哥儿手上还拿着一只蓝色的荷包。
白远登时红了眼睛,直问平哥儿那荷包从哪里来,平哥儿还没说话,小李氏的小儿子就乐呵呵地道:“箱箱,药箱里的。”然后还得意的仰头看小李氏,“太丑,送给平哥儿,换点心!”
小李氏恨不得拍死这个小儿子!
白远已经冲到了那个小孩身边,问药箱在哪里。
众人也立刻明白,宋老大夫那一晚,大约真的是来的小李氏家里。
事实已然明朗,这才有人站了出来,对白远说,那天的确是在自己家里听到过小李氏和她男人拉扯着宋老大夫的声音,小李氏欲辩白,结果那人把小李氏家里老人和小孩的病症都说了出来,小李氏辩无可辩。
林二默默地没有再站出来。
于是整个村子里,都知道九十岁的宋老大夫是被小李氏家请到家里给老人和孩子治病。结果宋老大夫拿了随身带的药给老人和小李氏的小儿子熬过药后,还差小李氏的小女儿没药喝。宋老大夫慈悲心肠,就让小李氏她男人跟着他回去给小李氏的女儿取药。
结果小李氏她男人根本不在乎一个女娃的死活,更加不愿意在大雪地里再走那么一遭,死活不肯出门。宋老大夫既不愿意见小女娃就这么白白死了,又挂念家里的白远,仗着自己身上有几手功夫,不肯服老,这才会把药箱放在小李氏家里,独自离开。
然后死在雪地里。
白远跪在宋老大夫尸身前,嚎啕大哭。
林家村外,张灿正带着随从骑马而来。
他一脸的高兴,夫子回来了!
再想到夫子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见林安这个得意门生、他的好兄弟,张灿手上的马鞭越甩越响。
☆、被考试的小秀才
张灿登门的消息,是比白远的消息,晚了一步,传到林安耳中的。
林二亲自去围观了整件事,回来便将事情的结局禀告了林安。
“……里正虽然也可怜白远,可是宋老大夫到底不是死在小李氏家里,而是死在雪地里。死因也不是被人害死,而是摔了一跤,在雪地里没爬起来,冻死的。所以大家虽然都说小李氏家不厚道,可是就算是把小李氏一家送官,县太爷也不会判刑,毕竟,小李氏一家谁也不曾动手杀还宋老大夫。”
林二面上闪过一丝愤然,“可是里正说不罚也不行。让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独自在大雪中行走,这原本就是小李氏一家的错,所以里正罚小李氏一家给村子里的孤寡老人推磨磨粮食一个月,罚小李氏一家去宋老大夫的坟头磕头谢罪。”
林安道:“就这样?”
林二低头:“回禀东家,就是这样。只是白远不服,又言道小李氏一家,还有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儿女孙辈等,无论何事,都莫要来寻他,无论是老者还是幼童,他都不会管。”所以他才会为白远愤然,觉得白远被欺负了。
可是,这是林家村,白远才是一个十五岁的外来独户,谁会真的帮白远呢?
林安沉默一会,才笑道:“无妨。”
如果白远真的只是个普通少年,那也便罢了。可是,白远从四五岁就被宋老大夫带在身边,跟着宋老大夫背了十年的医书,学了十年的医术,或许不如宋老大夫的医术高明,但他们村子里就剩下白远这么一个赤脚大夫,村子里的人,迟早有求到白远头上的一天。待到那一天,想来白远就是反口不再认宋老大夫不收村子里人钱的说法,村子里的人,也只能默默认了。
原身林安和白远小时候一起玩过,白远十分嫉妒原身过目不忘的记性。两人倒也算得上是朋友。只是原身在发现了母亲在家的痛苦后,就开始更加用心读书,期望能早日得到共鸣,让母亲不必被圈在家里,也让妹妹不必重复母亲的命运,二人这才慢慢疏远。
不过白远擅长骨科,对普通病症手到擒来的事情,林安还是知晓的。因此对白远的未来,他倒不怎么担心。
“安哥儿!安哥儿!”张灿风风火火的闯了进来,人未到声先到,“夫子回来了!”
林安急忙起身,迎到张灿:“你说夫子回来了?什么时候到的?”
张灿一脸喜色:“夫子今天刚到。原本说之前就要回来,结果夫子被好友留在府城叙旧,这才回来晚了。”然后他大力拍了林安一笑,挤眉弄眼道,“夫子刚回来,就说要见你。你瞧,夫子有多看好你?说不得,夫子还打算让你去考个状元回来,给他扬名呢?”
读书人读书,是为知礼懂礼,可是,读书人也是凡夫俗子,扬名这种事情,又有谁会拒绝?
林安过目不忘的记忆,他的夫子和好友又岂会不知?因此张灿才会这样打趣,而林安也不觉得奇怪。
“既然夫子要见我,那我这便去!”原身林安受刘夫子帮助颇多,就连林安能从水牢里出来,也多亏了刘夫子到处替他宣传,让众人都知道他这个“少年天才”,多番打理之下,又有白谨家族的推波助澜,原身才有了重考的机会。
林二忙道:“东家的身体……”
林安替原身感激刘夫子,道:“无妨。”说罢就让人将他之前为刘夫子备下的礼拿了过来,打算坐马车去。
结果等他要上马车了,才发现驾马车的人是猎户。
林安稍一迟疑。
猎户伸手在小秀才脑袋上摸了一下,道:“上车罢。”
林安道:“让林一驾车,三哥跟我上车坐。”
猎户这才笑了:“林一要驾牛车,跟在咱们后面。你快上车吧。”
林安这才上车。
张灿对林安很不客气,毫不犹豫的舍弃了自己的马,也爬上林安的马车。
林安便一路和张灿说话。
张灿有段日子没见到林安,心中高兴,叽叽喳喳说个没完,最后一拍脑袋,“哎呀”一声:“糟了!我忘了跟娘亲说,给夫子备礼了!”
林安摇头:“你和我不同。夫子这次是救了我的性命,还我清白,我这才备了那么多礼物。你只是久不见夫子,去了给夫子磕个头就成了。”
张灿顿觉林安说得是这个理,便又问起给他们驾马车的是谁,看着还挺眼熟。
林安稍一迟疑,道:“他叫秦止,是我的……”
张灿实在太兴奋了,不待林安说完,又开始告诉林安,还好夫子回来了,书院里今年有两个和林安一样考中秀才的,还有四个新考中的童生,他们早就等着夫子回来给他们指点功课,好明年开春可靠了云云。
林安想要正式介绍秦止的话就再一次被张灿给打断了。
林家村距离县城不算远,小半个时辰后,一行人就到了县城,再过两刻钟,就到了刘夫子自家开的小书院。
张灿和林安在小书院里读了好几年书,一下马车,就要大门敞开的院子里跑。
刘夫子家看门的小厮也不拦,笑嘻嘻的上去引着二人的马车和牛车要往安置马和牛的地方走。
还是林安走了几步,发觉不对,停下来,转头看向猎户。
猎户正牵着马车,打算跟着刘夫子家的小厮走,见小秀才看过来,同样看了回去。
林安眨了眨眼睛,就跑了回去,拉起猎户的手:“跟我走。”
张灿奇道:“你拉着他的手做甚?他又不是小孩子!”
林安:“……走罢。”这都看不懂,他还是什么都不要说了。
三人进了内堂,刘夫子身边已经围了六个学生,正是今年新考中的秀才和童生。
刘夫子见三人进来,看到林安时,脸上正要微微一笑,结果就看到了林安和猎户相携的双手,笑容一凝,指了指座椅,就继续和围着他的六名学生说话。
林安松开猎户的手,和张灿一起,老老实实地给刘夫子磕了个头,这才重新拉着猎户坐在一边。
刘夫子往这边又扫了一眼,才继续和他们说话。
那六人都想参加明年的科考。
刘夫子却道:“蒋凡可去参加举人试,胡桂要差一些,但也可以一试。至于你们四个……托今年的福,明年的院试应当会容易一些,都去都去。”
六人登时大喜。
可刘夫子继续道:“你们的功课都差不多了,书院不必再来。我久不在书院,接下来定会很忙,也顾不上你们。你们倒不如各回各家,在家研习功课的好。”
六人皆不愿意。
可是刘夫子主意已定:“都回罢。来年如果考中,就不必再回来,去府城寻一家大的书院继续求学。考不中,没有秀才功名的话……只要交得起束脩,夫子这里还是收人的。当然,夫子还是希望,你们六个明年都不要来这里了。”
众人这才笑开。
刘夫子也成功将这六人给赶出去门去了。
林安再次站起身,郑重向刘夫子道谢,谢的是救命之恩。
刘夫子心安理得的受了,然后就拿到了刘府管家递上来的林安送礼的礼单,
拧眉道:“怎么送了这么多东西?你哪里来的银子?去抢的么?”还不住的打量秦止,“带着这人去抢的?”
林安:“……”这分明是赤裸裸的歧视他瘦了吧唧的小弱鸡身材!
“一部分是前一任县太爷所赠,另一部分,是学生在山上发现一种好物,献给前一任县太爷,然后他给的回礼。”
林安说罢,刘夫子若有所思,道:“原来是那件东西。这样说来,倒也是你的运气。只是这件事,不可再入其他人耳。”
林安恭敬称是。
然后刘夫子就开始考试。四书五经,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等,想到哪考哪。
林安:“……”他该庆幸这具身体的过目不忘的天赋么?
张灿:“……”早知道就该和那六个一起走!万一夫子待会考他怎么办?他、他可是早都忘光了!
秦止端坐一旁,看着小秀才一面苦着脸,一面对答如流,微微一怔。
他只知道小秀才聪慧,却不知小秀才读过的书那么多,不止局限于科举考试的四书五经,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书籍。
而刘夫子的提问更是随心所欲,似是丝毫不觉得自己的问题太过奇特,远远超过了普通秀才会读过的书。
秦止正在想着什么,就听刘夫子忽然问道:“天地分阴阳,男为阳,女为阴,阴阳结合,方为正道。汝以为如何?”
秦止:“……”
林安:“……”
话说,当着他的男性姘头的面,问这个问题不太好吧?
作者有话要说:
☆、有自私的小秀才
林安心中郁闷,可是夫子的话,他不能不回答。
“天地分阴阳,日为阳,月为阴,世人所见所知;男为阳,女为阴,世人所不能见,为人杜撰,一家之言尔,真也?假也?寻常人如何而知?”
林安刚说完,刘夫子就瞪他:“幼学琼林也是杜撰之书?一家之言?胡闹!”
林安低头,不敢答话。心说,幼学琼林的确是杜撰的书啊,还是古代幼儿启蒙读物来着……
刘夫子更怒,吹着胡子怒道:“背夫妇那一章!”
林安只好道:“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故天地配以阴阳;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人生偶以夫妇。……要知身修而后家齐,夫义自然妇顺。”
刘夫子缕着胡须冷哼:“男为阳,女为阴,阴阳结合,汝以为如何?”
林安不敢再说这是“杜撰之语”,虽然他心底的确是这么想的,想了想,只能道:“世人重男子,轻女子,尝闻幼女或被弃之田野,或被扼杀襁褓之中,或被溺于水中,种种死法,令闻者惊心。然世人此举,却令女子少于男子,又有高门大户大兴纳妾之风,蓄美婢犹如家常便饭,使得世间男子,十有一二娶不上女子。男子无妻无子便无家,无所牵挂,无所畏惧。如此男子,方是乱世之始。若可令男子与男子相伴,互有牵挂,世间必能安顺更久。”
见刘夫子缕须不语,林安继续道:“且,人者,于世间生存百年,行为举止,为规矩立法所束缚,为孝道律法所制约,为病痛住行所折磨,为银钱衣食而奔波,比之蝼蚁,更加艰难苦楚。如此苦楚之下,但活不到百年,若还要被规矩立法世俗眼光困住,心喜男子,却要娶女子为妻,岂非过分薄待自己,更愧对所娶之无辜女子?”
刘夫子道:“君子岂可因私欲而与男子结合?岂非荒唐?”
林安眨了眨眼:“人人皆有所欲。所欲者,若不害人,不伤人,不使国家陷于危难,不使亲族陷于痛苦,不使无辜之人受到牵连,又有何不可?人活百年,若这一点点的私欲都不能满足,岂非生下来,便是来活受罪的?弟子不知他人如何,但弟子,不舍如此荒废这百年光阴,不能喜吾之所喜,不能做吾之所想,徒受折磨。”
刘夫子沉默良久,终是叹道:“你长大了。”都能把他这个固执地不喜男男成亲的老顽固,给说的稍有松动了。
当年那个倔强的站在他面前,说要努力读书,早日考出功名,出人头地,让母亲不再困于一室之中,刺绣到深夜,让两个妹妹不去走母亲的老路,做母亲和妹妹依靠的孩子,显然已经长大了,许多事情,已经有了更加妥帖的处置法子。
譬如王石一事,若是之前的林安,必不会让王石退亲,而是反过来努力科举,争取让王石一家忌惮他,从而不敢伤害林大丫半分。而现下的林安,却是直接将王石踹开,根本不肯让林大丫和王石有干系。
并不是说之前的林安不好。只是之前的林安年纪太小,虽然聪慧,但年龄太小,所见之事太少,因而才会想不到宅院之中,折磨人的法子多得是。才会做出那种决定。
刘夫子想到汪氏之死,只觉林安是因此而想通,大彻大悟。
刘夫子心下一软,摇头道:“罢罢罢,这件事暂且不提。你且去后院看看你师娘和小师弟、小师妹。张灿,你也跟着过去罢。”
张灿心头大喜。
谁不知道刘夫子护犊子?除了林安之外,刘夫子从未让任何一个学生去过后院,见过师娘和小师弟、小师妹,现下他沾了林安的光,岂能不喜?
林安看了猎户一眼,见猎户冲他微微点头,才在刘夫子的冷哼声中,去了后院。
虽说男女有别,可是师娘已经三十五六岁,小师弟、小师妹是龙凤胎,刚好三岁,倒也无妨,林安和旁人不同,倒是常常被师娘唤到后院,添衣添饭。
刘师娘见到林安后,就把林安唤道身边,直呼林安瘦了,要好好补补,又将自己的一双儿女叫了过来。
刘云翼和刘云双都还记得这个经常见到的哥哥,当下听娘亲发话,当下都跑过来围着林安说话。
林安也很喜欢这两个小家伙,道:“正巧我家里弟弟嘴馋,给他做了山楂糕,这次带了几块来,云翼、云双都尝尝。”
刘师娘奇道:“山楂糕?那是什么东西?”
两个小家伙也齐刷刷的看向林安。
林安一噎,才想起来这个世界之前是没有山楂糕的,还是他来了之后,为了哄平哥儿,让他不至于想肉,才拉着林大丫给做出来的。
只是这东西也不好解释,林安正常头疼,刘师娘就果断道:“让小丫鬟把东西拿上来就成了!”
刘府的小丫鬟很快把林安送的礼物抬上来了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有林安送来了整整一牛车的小麦,还有两只刚刚开始产奶的母羊,那些却是不好往这里抬。
刘师娘拿着礼单,看着被抬上来的十斤胡桃,十斤果酒,十只活兔,零碎的蔬果糕点,还有四书五经,各五十本,史记、汉书等等,各十本,以及空白书本三百本,还有普通的书院学生用的文房四宝各十套,另外还有两套小衣服,一看就是给刘云翼和刘云双的。
刘师娘看着这些东西就“哎呦”了一声,直道:“你这个傻孩子,就是有了银子,也不能这么个花法?你自己还要考科举,下面还有弟弟妹妹,可不能这么浪费银子!”
林安却道:“应当的。我是夫子的弟子,和旁的学生不同。身为弟子,孝顺师父自然是应当的。从前我没有银钱,无法回报师父师娘便罢了,现下我既有了银两,还有了一家食肆和一家书坊,又岂能再视若无睹,不回报师父和师娘呢?”
当年林礼救了的那个富商,在给了林家银子后,不太放心,又四处打听,结果知晓了林家对汪氏的“好”,也知晓了林家一直在供四子林信读书考科举,心下思忖,觉得不能这样将恩人的遗孤就这么放在林家,这才会找到县城,选了独自开了家小书院、人品最为端方的刘夫子,将林安交给刘夫子。林安有了功名和前程,林家人才会对林礼的遗孀和遗孤好。
刘夫子当时与刘师娘想孩子快想疯了,见了林安,再听到了林安想要“救母救妹”的想法后,心中大为感慨,便对林安颇为照顾。刘师娘是女子,心思柔软,更是每日都把林安叫到后院,同她一起吃饭,还常常为林安缝制衣物。刘夫子也是那时动了将林安收为弟子的想法。
只是还不待他想好怎么对林安说这件事,刘师娘就双目含泪的告诉他,她被大夫诊出有喜,且如果不出意外,腹中应是和林安兄妹二人一样的孪生子。
刘夫子高兴不已,当下就请了几个好友,将林安收为弟子,打算把一生所学,都交给这个给他和夫人带来喜讯的林安。
只是当时林安年纪太小,华阳县里想要做刘夫子弟子的人大多非富即贵,刘夫子不欲让林安受难,才一直忍着,打算等林安中了秀才,再大开宴席。只是这一等,却等到了汪氏之死。
刘师娘和刘夫子成婚数年都没有怀上孩子,四年前富户将林安送到书院后,刘师娘很快就怀上孩子,生下来后还是和林安兄妹一样的龙凤胎,刘夫子和刘师娘觉得这两个孩子是林安带给他们的,因此对林安格外好。就连这次为林安打点,让林安能重新院试,花费了二人一半的积蓄五百两银子的事情,刘夫子和刘师娘也不觉有任何不对。
两人年岁渐长,也不知能否看着两个孩子长大。林安孝顺,又有情义,将来如果他们真的提前走了,林安也会帮着他们照看两个孩子。为林安的前程打点,夫妻二人皆觉得这是应当之事。
只是这件事就没必要告诉林安了。
刘师娘喜欢林安,两个小的也喜欢林安,当然对林安送来的叫做山楂糕的东西很是好奇。
刘师娘当下让人呈上来,然后第一次招呼一直站在一边当布景板的张灿:“都过来吃点,这东西,我还是第一次见呢,尝着很是新鲜。”
林安笑道:“这要多亏舍妹心灵手巧。”
张灿看林安一眼。
刘师娘一听就笑了:“可不是心灵手巧?那两件小衣服,可是比这华阳县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的绣活都要好!”
林安略微纠结的笑了笑。
张灿目光时不时的往那两件小衣服上飘。
刘夫子和刘师娘硬是留林安吃了晚饭,张灿和秦止也被顺便留了下来。
饭毕,林安与刘夫子又说了会话,被刘夫子狠狠瞪了几眼,才告辞。
林安等人走后,刘夫子回了后院,就把林安给他的三张银票拿了出来,递给刘师娘。
刘师娘锤了刘夫子一下:“你这个老糊涂!怎么连安哥儿的银两都拿?安哥儿还年轻,需要花费银两的地方多,他还那么疼他的弟妹,将来少不得也要为他们打算,你怎的能下手拿他的银两?”
刘夫子还在生气,怒声道:“把这三张银票收好,等那个臭小子将来后悔了,想要娶妻生子了,再给他拿出来!如若不然,这银子就留给他两个妹子添妆好了!”
刘师娘终于明白刘夫子是因不喜林安和男子互生情愫一事,才会生气。当下不以为然,直接把三百两银票收好,却不打算像刘夫子说的,死守着银票,打算买个小庄子,再买个店铺,种些粮食,收些田租和房租,用钱生钱,等将来林安需要时,再拿给林安。
而另一厢,林安甫一出门,就碰上了一直在刘夫子家门外徘徊的蒋凡几人。
同窗四载,这几人都是书院的佼佼者,又要比他提前参加科举,林安还真不好无视他们,当下便停下车来,看几人打算说些什么。
☆、闻醋味的小秀才
蒋凡等人找到林安,也是为着刘夫子喜爱林安,想要让林安在刘夫子面前为他们几人说项一事。
刘夫子学问好,教授弟子也有一番手段。可是唯一不好的一点,大约就是刘夫子的功名了。
刘夫子年近四十,教授弟子无数,但他自己却仍旧只有个秀才功名。倒不是刘夫子考不上,而是刘夫子十七岁中了秀才后,此后七次想要参加举人试,结果祖父、祖母、皇帝、父亲、母亲、岳父、岳母接连在他要参加举人试那年去世,刘夫子到了最后,见自己膝下无一子女,父母长辈皆亡,徒留老妻一人,哪里还敢再考?当下便也只能开了家小书院,教授弟子。
也正是因刘夫子的功名,在蒋凡和胡桂考中秀才,凌严四人即将参加院试的时候,才会让他们自己回家去读书——如果刘夫子是举人,或者就可留几人继续在书院,可是如今功名相当,刘夫子擅长做人,却是不肯再以“夫子”之名束缚几人,才令几人归家读书。
奈何刘夫子的打算虽好,可蒋凡几人,或家贫,或家富,家中却都没有合适的读书的地方。
他们拦住林安,却是想让林安帮他们劝刘夫子,让他们留在书院继续温习功课。
林安却是不能答应。凌严四人还是童生,也不是不能留在书院;可是蒋凡和胡桂,他们二人已经是秀才了,如果将来中举之后,旁人嗤笑他们是在一个秀才开的书院里中的举人,那又如何是好?就算这二人心中感激刘夫子,那也抵不住有心人一次又一次的嘲笑,从而对刘夫子心生芥蒂。
秦止用自己的全副身家,把林安的性命救了下来;刘夫子却是诸多奔波,将林安的前程救了下来。
二者孰轻孰重不好比较,但林安感激刘夫子是真,自然不能为刘夫子招惹祸端。
当下林安心中一转,却是想到了别的主意。
“诸位可知桂元书坊?”
蒋凡道:“自然知晓。桂元书坊前些日子贴了告示,说是可以租书和借书。凡恰好有一疑问,欲寻书本解答,奈何囊中羞涩,去书坊借书,如此才得解惑。所花费银两也少之又少。桂元书坊的确是我等学子的福地。”
其余几人也称善。
林安心中有些得意,可是想到柳掌柜对他说自从有了借书和租书一事后,书坊每月挣得银子越来越少之后,又颇为心塞。
想了想,林安才又道:“我听说,那家书坊又将旁边的铺子盘了下来,说是打算做一处读书之地。书坊那条街本就安静,旁边那家铺子看着颇大,院子里又有草木,看起来颇为怡人,在那处读书习字,倒是颇为自在。”
蒋凡还有些不死心,追问道:“那夫子那边……”
林安道:“蒋兄如今和师父同是秀才功名,却不好再直接称夫子了。”
凌严敏锐,立刻道:“师父?难道安弟已经……”
林安微微一笑:“愚弟四年前,就正式拜了师。只是师父看我年幼,怕我因此轻狂,才未曾说与他人听。”
蒋凡等人这下子却没法子了。
原先刘夫子赶他们走,他们见林安独独被留下来,心中忆及这几年刘夫子和师娘对林安的种种优待之处,顿觉刘夫子留下林安,是想要给林安开小炤,想要以此为由,让林安帮他们在刘夫子那里说项。可是现下听林安说他早就拜师之后,却是没辙了。
刘夫子的确会教学生,更会因材施教,否则刘夫子一个小书院,也不会一年就出了三个秀才公,四个童生了。可是,让他们这些眼看着前途正好的人拜一个秀才公为师,那却是不可能的了。
蒋凡几人叹罢,只得告辞。
林安道:“桂元书坊的那处读书之处,可以让已经有了保人,会参加明年科考的学子免费三天在桂元书坊读书三日。接下来要不要继续在桂元书坊读书,且看诸位兄台自己的想法。”
蒋凡几人这才将这件事放在心上,言道必会去桂元书坊一趟。
一行人终于告辞。
林安回到马车,将张灿送到家门口,才让林一将马车上藏着的四坛葡萄酒还有十斤胡桃搬了下来,对张灿道:“我这次没带什么东西,天色又晚,就不去拜访老太爷和伯父、伯母了,阿灿你代我向老太爷和伯父、伯母道个歉,待十日后,我百日热孝过了,再上门拜访。”
这一天张灿和林安还没说几句话,当下十分不舍,拉着林安的手道:“什么热孝不热孝的?我们家才不在乎这个!安哥儿你尽管跟我进去!今晚也别走了,直接和我住一个屋,咱们抵足而眠!”
张灿说罢,突觉身上一阵冷风袭来,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林安暗自瞪了猎户一眼,让猎户收回凌厉的气势,才道:“我家中还有弟妹,是以……”
不等林安说完,张灿立刻就道:“那你赶紧回去!”见林安瞪着眼睛看他,张灿又小声道,“省的、省的你妹子担心你。”
林安倒没想到张灿的小心思,点了点头,转道用两辆牛车拉了两车木炭,又另外定了十车,让人明天送过去,这才和猎户一行一起离开。
林安不肯继续坐在马车里,而是和猎户一左一右坐在车沿上,林一和林三驾着牛车,在后面远远的追着。
十月底,明天是立冬,天气有些凉。
猎户看了小秀才一眼,就让人坐到车里去。见小秀才不肯,就把自己的外衣脱了下来,把小秀才整个儿给包裹了起来。
就像是包小孩似的。
林安瞪了他一眼,但是没有出声阻止,乖乖披着衣服,坐在猎户身边。
过了好一会,林安才道:“我师父他说什么了?”
刘夫子很是反对男男成亲,再加上林安是他唯一的弟子,还是他的得意门生,刘夫子肯定不舍得林安“出嫁”,自毁前程,定会千方百计的阻挠。
林安想,刘夫子很可能说了一些不太中听的话。
猎户却摇头道:“刘夫子只问了我是谁,做什么营生,和你是什么关系。听我说我们已经定亲了,又问了我们定亲的经过,还问了你的病,就没再说别的了。”
小秀才不太相信,瞪大眼睛道:“可是你们两个在外面坐了很久!”
猎户心说,是刘夫子坐了许久,他站了许久才对。
嘴上只道:“夫子听我说了你的身体和重病垂危的事情,就没有再说话。等到媳妇儿师娘让人来请,才和我一同去了后院。”
林安怔了怔,心中大约明白刘夫子虽然仍旧不喜猎户,但却没有明确反对的缘故了。
当时科举舞弊案一出,刘夫子正巧不在华安县,听说此事时,就立刻出手,想要挽回原身林安的前程,让原身不至于被污了名声,耽误前程。也正因此,才没能及时赶回华阳县,照看林安身体。
刘夫子原本想着,林安的名声和前途更重要,林安待在牢里虽说要吃上几日苦头,但性命应当无碍。谁知刘夫子错估了林家人。
林家人在听到林安出事后,便对汪氏极尽讽刺,还道要将汪氏这些年挣得银子用在林信身上,因为只有林信才能让林家改换门庭,对汪氏求他们为林安打点一事充耳不闻。汪氏自嫁到林家,早也刺绣,晚也刺绣,早有眼疾,绝望之下,直接哭瞎了眼睛。
待林安出狱后,林家就亟不可待的分了家,将林安几人打发叫花子一样打发出了林家。
其实这也没什么,原身林安也不至于就这么死了。可是错就错在,汪氏死了。原身林安拖着病体重新参加院试后,回到家中,汪氏就死了。
原身林安这才病上加病,一命呜呼。
刘夫子并不知道原身林安的死,但是在他知晓了林安身上的病之后,心中大约还是有些愧疚。因为如果他那时不是只顾着林安和其他参加那次科考的学子的前程,而是直接赶了回来,给林安撑腰,就算林安真的没了功名,也不会这样白白没了娘亲,自己也体虚体寒,一日里要睡上至少五个时辰。
可是再仔细想想,如果刘夫子那时真的那样做了,林安被科举舞弊的名头压下来,一辈子都翻不得身,大约就真的只能做个泥腿子,也无法把亲娘和妹妹解救出来,只能眼睁睁看着林大丫和林二丫被林家逼迫,不得不像娘亲一样,成为林家赚银子的工具。
刘夫子心中纠结,这才没有难为猎户。
林安忽然不知该说些什么。
猎户伸出手,捉住小秀才的手,将小秀才偏凉的手捂得暖暖的。
太阳落下时,他们才到了林家村。
这个时候的林家村出乎寻常的热闹。
林安好奇地看了一眼,老陈正巧也在,忙跑过来,将今天发生的事情告诉林安。
“小李氏她男人,在被罚推磨时,被一条蛇给咬了。宋老大夫死了,小李氏抱着她男人找到白远,结果白远说他发过毒誓,绝不给小李氏家里人治病,小李氏无法,只好去隔壁村子找了赤脚大夫。可是已经晚了,隔壁村子的大夫直接把小李氏男人被蛇咬过的小腿给锯断了。那大夫还说,还要看小李氏男人这几天熬不熬得过去,熬得过去就能活,熬不过去……”
林安自己心里补了一句,熬不过去,那就是伤口感染而亡。
“里正不说罚了小李氏夫妻两个磨磨么?只有小李氏男人出事了?”林安问道。
老陈原本还没想到这件事,听林安一说,神色古怪道:“小李氏今天说是要照顾家里,没去磨磨。当然,按照里正的惩罚,她是应当去的……”
老陈说罢,终于知道这里面哪里有古怪了。
他抬头看了一眼马车上的小东家,见小东家正看向远处一个披麻戴孝的少年。
那少年朝着马车走了过来,正欲说什么,宽大的衣袖里掉出一条被打结系住蛇身的小蛇。
林安:“……”
老陈:“……”
少年面不改色地将那条被打结的小蛇捡了起来,重新塞回衣袖,道:“这种蛇毒性不太大,拿回去可以做好东西,还能防身。”顿了顿,看着林安道,“你要么?”
林安:“……”他觉得他还是不要了。
猎户鞭子一甩,马儿叫了一声,拖着马车,掉头就跑。
少年:“……”
作者有话要说:
☆、喜醋味的小秀才
那少年正是白远。
他原本想要感谢林安,结果话还没说出来,林安旁边那个猎户就直接甩鞭子走人了。
白远拿着那条小蛇就走了。
他是感激林安不假,可是那猎户也着实想太多了。
想当年他背医书背的两眼发昏,只背出来几页书时,那个在旁边一边玩一边听他背书的林安,张口就把他只通读过两遍的整本医书给背了下来,白远当年心中难过的要死,恨不得掐死林安,现下想起来,还觉林安颇为可恶,又怎会对林安有那方面的想法?
白远拿着手里的小毒蛇,到了爷爷的坟头跪了半晌,给小毒蛇喂了些好东西,就把小毒蛇放了。
爷爷,阿远给你报仇了。
虽然还差那个女人,不过……这样也不错。
且不提白远如何,林安却是闻了一路的醋味。
太酸了。
林安抬头望天,天色暗淡下来,月牙挂在天际,很是好看。
可惜美景当前,周遭醋味太浓,小秀才赏了会景,不得不把脑袋扳回来,看向散发出醋味的那个人。
满身醋味的猎户恍若不觉,板着脸跟在小秀才身边,寸步不离。
等到陈婶把小秀才药端过来时,猎户也没让小秀才接,而是自己端了过来,然后让陈婶去拿汤匙。
小秀才:“……”整个家里谁不知道自从他生活可以自理后,喝药一直都是一口闷,从来不用汤匙!这个猎户拿汤匙干什么?难道想要用一口一口的苦药苦死他?
陈婶看了小秀才一眼,见小秀才只鼓着脸颊,睁大眼睛,但是没有开口反对,就去厨房拿了汤匙出来。
猎户一手拿着汤匙,一手端着药碗,板着脸站到小秀才身边,一副非要亲自投喂的模样。
小秀才:“……”
猎户道:“乖,张嘴,喝药。”拿着汤匙舀了药汤,放在小秀才嘴边。
小秀才:“……君子当自立,我自己喝!”
猎户道:“媳妇儿,喝药。”
小秀才:“……我是男子,如何能用汤匙这等女儿家的东西?”
猎户道:“媳妇儿,三哥不嫌弃你。”
小秀才:“……那个是白远,他不会喜欢我的。”
猎户:“喝药。”尔后一顿,醋意飘得满院子都是,“青梅竹马,岂会不喜?”而且小秀花费心思帮那个“竹马”的事情,他已经知晓了。
小秀才:“……我不喜欢药草味!白远身上都是药草味,我才不会喜欢他!”而且,白远那个家伙都快嫉妒死他的好记性了,怎么可能对他产生嫉妒之外的感情?
猎户端着药碗,拿着汤匙,还是不语。
小秀才只好站起来,努力踮起脚,贴在猎户耳边,轻声道:“我只喜欢醋味。浓浓的醋味!”
猎户终于把药碗递给了小秀才,看着小秀才非常豪气的一口闷,把药一口喝完,唇角高高的扬起。
至于汤匙,谁知道它在哪里?
见过刘夫子家的两个小孩子后,回家再看到自己家的两个小孩儿,林安难得有心,跑去书坊,将他的想法告知柳掌柜和柳师傅,说是要做些手掌大小光滑的木板,在木板一面写字,背面描画,字画相对应,教刚刚学字的小娃娃识字;再画一些幼童看得懂的简单的画作,可以照着三字经的故事来画,也可吸引人来买。
柳掌柜正在发愁这两个月开始下降的店铺收入,见林安说出这个法子,若有所思,这两个法子的确能赚上一笔银子,虽然很快就会有人模仿,但该赚的银子还是不能少的。
林安又道:“还有借书租书一事,借书租书的定金往上调上一倍,但是如果有人愿意抄书,书坊可以供给笔墨纸砚,让他在店铺里抄书,用以抵偿借书租书的钱,当然如果他不需要租书借书,直接给他抄写的银钱,或是每抄写一本书,可以在书坊无偿待够三日也可。”
柳掌柜奇道:“他们为何会想要在书坊里待着?”
林安一指外面的天:“冬天到了,普通人家里烧炭烧的少,哪里能供得起他们读书写字?普通人家里,一到冬天,手都不敢伸出来,更何况是写字?咱们盘下的隔壁的铺子,烧上炭盆,摆上桌椅,可以收银子让那些读书人来这里看书。当然,他们出不起钱的话,也可以在这里抄书,换取待在这里看书的时间。”
柳掌柜沉默一会,才道:“这样的话,东家挣不了多少银子。”
林安摆手道:“这件事本就不是为了挣银子才做的。”
第6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