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耽美 >小秀才和大猎户 > 小秀才和大猎户
错误举报

正文 第18节

    小秀才和大猎户 作者:涩涩儿

    第18节

    科举有令:“凡考试学子入闱,俱穿拆缝衣服,单层鞋底,只带篮筐、小凳、食物、笔砚等项,其余别物令在外留截。如违,严加治罪。”

    好在令外还要规定:“裈裤绸布皮毡听用,止许单层。”

    因此林安的篮筐里,除了一套他用惯了的笔墨纸砚和一套新的笔墨纸砚,今晨新作的薄薄的奶饼子、搁得住的各种味道的糕饼、碗筷外,还放了两身单衣,三张薄薄的皮子,好让林安垫在身下两张,盖在身上一张。毕竟,初秋的晚上,还是有些冷的。

    除了这些,林安还看到里面放了一碗洗好的新鲜葡萄,一碗小米,十几颗红枣,一小碗剥开的胡桃,还有五六颗金豆子。

    篮筐里放小米和金豆子的事情他知道。其实考场里面,每天都会送上一桶清水,一盆碳,考生可以自己做饭——虽然考试紧张,基本没人会做。林安会带小米,还是刘夫子的那位同窗告诉他的,考试几天着实太过熬人,且每日只能干吃饼子,不少人考到最后,要么是上火长疮,疼的受不了被人给送出来,要么就是因连日干吃饼子,且觉得在众学子面前出恭不斯文,干脆就一直憋着,给憋出毛病来。他说贡院其实并不阻止学子烧个汤,林安若是进去时,把银钱给足了,那些人别的不敢,倒是会给林安分一盆足足的炭,让林安可以烧上两锅热汤喝,也免得每日驰能喝生水。

    林安还在出神,张灿就已经把剥好的香蕉递到了林安嘴巴边:“快吃快吃!吃完了还要吃桂圆!”

    林安其实不饿,可是看着张灿殷勤的模样,只好吃了,吃完又痴了两只桂圆,见张灿还要剥第二个香蕉,立刻推拒了。

    他原本还不明白张灿为什么要给他喂香蕉,可是瞧着张灿今日这模样,就立刻知道,张灿这家伙,大约也是担心自己在里头吃东西太干,出恭不便……

    嘴角抽了抽,手指指着那一小碗小米道:“我不是学过怎么烧火了么?到时候进去烧一锅小米汤,不就好了?不会……”那个啥啥的。

    张灿却道:“不行!这是秦大哥说的!他特意嘱咐了,让你考前吃这些,你不听我的,总得听秦大哥的!”

    林安咬着牙把香蕉给吃了。

    同时恨恨的想着,他就说,张灿怎会管到那么奇怪的地方?原来是那个可恶的猎户!凭甚管他是否便秘之事?

    等林安吃完了东西,就到了辰正,几声锣鼓响后,贡院里的人开始出来,按照学子排的队伍,依次检查衣袍篮筐。

    林安和张灿看到自家家仆排在前面第二十几个的位置,心情大好。忙忙上前去,将两个连在一起的家仆给替换了,两人都站在那里。

    其实张灿根本没有参加这次的科举,可是他牢记娘子的话,打算给林安提着篮筐,亲自看林安被人检查完了,进去考场了,才肯进去。

    检查很快就到了林安这里。

    先是把林安的保人叫来,挨个儿问,林安是不是林安,户籍可有错?家人可有错?让那几个保人都一一确认,并且写了字,才让林安走到一旁,开襟解袜,搜查身上。

    好在林安问过前辈,手中直接抖出几颗沉沉的金豆子,那两个搜查他的人,目光衣衫,只看了看林安是否穿了夹衣,又摸了摸林安的衣角,就放了人,让下拨人检查林安的篮筐。

    林安的篮筐里可装了不少金豆子,那检查的人心中有数,看到那碗葡萄,拿起来翻了翻,见都是完整的,就没说什么。只是那几颗枣子,还有各种糕饼,俱都撕了开了,一一查验。

    至于林安带的皮子,检查的人问过林安后,直接拿起来抖了抖,就放人了。

    金豆子他都拿在手里了,没有不给人方便的道理。

    林安手中其实还攥着几颗金豆子,见又换了人领他去号舍,悄悄又塞了两颗金豆子。

    那人眼立刻笑开了:“秀才公请。这边虽然是阴面,可是比阳面好多了。且若是春闱,在阳面有在阳面的好处,可是这秋老虎还毒着呢,您还是跟小的去阴面吧!小的可知道一处通风极好,您去了不亏。”

    于是林安就被领到一处阴面。里面已经放了一桶清水,一盆碳,还有一只马桶。

    林安眼瞧着那碳只放了浅浅一点,一事不烦二主,就请带他进来那人给他把炭盆装满。

    如此一番贿赂下来,林安才算是得了个不错的号舍,开始考试。

    八月十七黄昏,九天七夜的乡试考完,林安只觉头重脚轻,几乎是飘着出了考场,回到家中,吃饭沐浴后,就是一通大睡。

    ☆、第60章 新出炉的小解元

    九天七夜的考试着实太过熬人。

    林安足足一天两夜,八月十九那天早晨才睁开眼睛。

    好在林婉和张灿早先在把林安迎回家时,就先请了大夫在家中等着。

    怕林安病情一日不显,特特花了大价钱,请大夫在家中多待上两日。是以林安睡得叫不醒时,大夫亲自把了脉,说“累过头了,年轻人,多睡睡,睡足了也就好了”。

    当下也没开药,只写了几个疲累过度、补身子的方子,便拿着银子走人了。

    到了十九日早上,林安果然自己醒了,张灿这次大呼安心。

    林安喝了碗燕窝粥,简单洗了个澡,这才有空和张灿说话。

    “安心?你怎的能安下心来?”

    张灿瞪大了眼睛:“怎么不安心?好歹的看着你考完了,只等着成绩出来不就成了?”

    以林安的读书天分,刘夫子早就说了,林安这次,只要不半路晕在考场里被人抬出来,定能考过举人,甚至连他们整个鲁洲的解元,林安都有的一争。张灿还有甚么好担心的?

    林安看着张灿却似笑非笑:“阿灿你忘了,你自己,将来也是要进贡院考试的。”

    而且,张灿读书上的天分不高,他自己也不是那么勤快的喜欢读书的。中了秀才后,见家里人都说了让他三十多岁的时候能给他们考中个举人回来,再养个不输给他的儿子,他们就能完全安心了。张灿当时听了这话,不可谓不大松了一口气。

    不过这几日看着林安考上一场乡试就这么折腾,张灿不禁想到自己将来被一场场乡试的送下去,每隔三年就要遭一回罪,碰上恩科,还要遭上两回罪,登时觉得前途无望,泪从中来。

    “这、这可怎么办?”张灿急的团团转,他可不是林安,过了一场乡试,一场会试,就不用再受这场罪了。要是他一直考不过,就算他自己不乐意受那等罪了,家里长辈也是不许的!

    林安看着张灿这等焦急模样,心中才终于舒服了一些。看吧看吧,像他这样在乡试里遭罪的,肯定会不少!

    至少眼前这一个,就再等几年,绝对少不了要去里面遭一场罪!

    “无妨的,”林安算着林婉大概要过来和他们一起吃早饭了,也就不再逗张灿,安慰道,“只要你一次考中,不就得了?”

    张灿立刻瞪向林安:“……”这等事情,岂是一次就能考中的?

    林安:“……”摸、摸鼻子,也自觉不太厚道。毕竟,如果不是继承了原身过目不忘的本事,他大约连张灿还不如吧。

    二人一个瞪,一个羞愧,正不知说些什么时,林婉便来了。

    还端了亲自做的早饭过来。

    状元面。

    林安:“……”那状元面好吃是真好吃,可是这是早饭啊,他想吃得清淡一些……

    奈何这状元面意头太好,林安又向来心疼妹子,听到林婉说,面是她亲自揉好了甩出来的,林安一听,就立刻净了手,坐下来开始吃面。

    张灿悄悄给自家娘子竖了个大拇指。

    林婉只抿着唇笑。心中却想,待哥哥高中了,夫君考乡试时,想来就会乖乖吃这状元面了。

    好在张灿并不知妻子所想,脸上还挂着笑。

    因着乡试的举人名单要一个月后才出,林安在州府歇息几日,把州府的好友和夫子拜别一遍,就带着林婉和张灿又回到了华阳县。

    林婉和张灿自然是回了张家,林安去刘夫子家里把林姝、林平和秦茂接了回来,回到自己在华阳县的五进大院里住着。

    家中琐事自有林姝这个姑娘管着,林安支使童工支使的非常自在。

    只是支使林姝之余,林安也越看林姝越着急。

    并非是林姝做的不好,而是林姝的年纪。

    林姝出生的月份大,如今已经过了十二岁生辰了。

    这个年纪,不管在哪儿,都可以议亲了。

    按理说,林安明年就会参加会试,如果会试能过,被派了官儿,林姝能说的人家就会更好,而到了明年,林姝也才十三岁而已,说亲也不算晚,林安不该这般着急。

    可是林安左想右想,始终不安心。

    林姝可以等,他可以等,但是林家村的老宅的人真的可以等么?

    林安先前举棋不定,没打算好是否要做官。可是,经历了林家村的连续两年多的天灾,见识到了流民侵犯村子的情形,林安心中,却是想要做官了。

    虽然将来,或许仕途有碍,他将来会后悔,但,他若不去试一试,将来必然是会后悔的。

    林安既有心做官,便不可不顾及名声。

    倘若他在京城做了官,而自己年老的祖父祖母,却住在林家村,没有奴仆使唤,想来就算他真的被选了官,也会因着“不孝”二字,而被人攻歼。

    然而他若真的“孝顺”了,又如何对得起死去的汪氏和真正的林安?而老宅的人,又岂会不因此拿捏姝儿和平哥儿的婚事?

    林安长长叹一口气。

    若是他当真有舅家,让他舅家去替汪氏告老宅的人一状,他也能顺势和老宅的人脱离干系。

    可惜他身边只有假的舅家,林安从前没参加乡试时还敢用,可是,现下乡试都考完了,他反而顾虑重重,无法伪造出一个舅家,对老宅的人下手。

    林安叹口气,好在他之前就请托了刘师娘和张灿的母亲张太太,帮他给妹子相看人家,无论如何,都要尽量赶在出榜前才好。

    只是如此一来……就不知能给姝儿选到什么样的人家了。

    林安在摇椅上又坐了一会,便令人给张家发了帖子,说是今日下午拜访,至于刘家,那可是他的师父家,林安压根没想着发帖子,让人备了礼,抬脚就往刘家走去。

    刘夫子正在上课,刘家下人就引着林安去了后院。

    刘师娘正陪着一双堪堪六岁的小儿女玩。

    两个小家伙回头一看林安来了,登时高兴地喊着“大林哥哥!”就朝着林安冲了过去。

    林安一手拦住一个,弯下身子道:“大林哥哥?我难道不是林哥哥么?难道你们凭空多出来一个小林哥哥?”

    刘云翼和刘云双立刻叽叽喳喳地说起小林哥哥是谁。

    刘师娘在一旁听得好笑,道:“一个大林,一个小林,可不就是你和平哥儿兄弟两个?怎的你自己都不知道?”

    林安只笑。其实他自己也是猜得到的。只是先前刘云翼和刘云双看着林平只比他们大几个月,长得都差不多高,死活不肯叫哥哥。不过不知道他离开的这几个月里,林平是怎么收服这两个小娃娃的了。

    林安和两个小娃娃说了会话,刘师娘看出林安有话要说,就把两个小娃娃给打发去花园玩。

    刘云翼和刘云双喜欢极了这个大林哥哥,抱着他的腿,央了林安过两日接他们去林家玩的事情,这才肯走。

    刘师娘笑道:“倒是你愿意陪着这两个晓得玩。你师父那人,看着喜欢孩子,可一让他陪两个孩子玩,你师父就忍不住要跑书房里躲着。”

    林安开始瞎掰:“师父有大智慧,藏身书房,也只为苦读诗书,教育学生,让学生记得恩德。将来小师弟小师妹,不就可以凭借这些,活得更恣意么?”

    刘师娘伸出手指,隔空点点他,笑了半晌,便和林安说起给林姝这段日子相看的人家。

    先前林家在乡下,虽说有林安这个少年天才在,倒也不算显眼。

    等到林婉嫁到张家,那三十二抬的嫁妆,当先的三块土坯,还有六个铺子,上好的绫罗绸缎和首饰等,立刻让华安县的众人明白,林家是有些家财的。

    而林安这次去州府进学考试,为了自家孩子来刘家探问的,可不止一家。

    等他们见了林姝进退得宜,相貌比其长姐还要好看三分,性子里又带了几分活泼,当下就满意了七八分,只等着乡试成绩出来,再来请刘家说媒,商议婚事。

    林安听了,只觉惊讶:“竟有三四家透出这个意思了?”而且这三四家里,两家的男儿没有功名,但也再努力,家境优渥;两家则是有了秀才功名,家境一般。

    林安这么一想,就明白这几家的意思了。没功名的看重的是他的功名,有功名的既看重了他的功名,又看重了林姝的大笔嫁妆。

    刘师娘见林安想通,只面色却不太好看,喝了口茶水,才又道:“安哥儿可知道全福人?”见林安怔住,她才又道,“全福人,是指父母俱在,有丈夫,儿女双全的人。姝儿虽好,可是父母双亡,八岁起就被长兄长姐带大,也是事实。”

    而且,林安这个哥哥,虽然读书上颇厉害,可终究是和男子定了婚约,那些人家,又岂能不多考虑一些?

    倘若林安真的中举,那几户人家自然没的说,立刻就愿意来提亲;可若是林安不曾中举,这提亲之事,他们却是有些心不甘情不愿。

    林安听罢,叹口气,不再说甚么,只更细致的问了刘师娘这四家儿郎的相貌性情和家中情形,心中默默记下,又往张府去。

    张府里张灿的母亲张太太,她给林姝寻得亲,和刘家找的人家都差不多,都是要等着林安乡试成绩出来,再论结亲的事情。

    张太太心思灵透,见林安听了,眉心紧皱,笑道:“倒是有一个,愿意现下就定亲。”

    林安忙忙看去。

    张太太道:“说亲的也不是旁人,就是咱们那位县太爷的表弟,就是年龄有些大,今年十六了,比安哥儿小三岁,刚中的秀才,唤名陈恪。他父亲从前也是秀才,只命不好,陈恪七岁上,就没了爹。陈恪娘一人带着三个孩子,好不容易靠着那位县太爷,挣下一份家业。可怜这几年冬日太冷,陈恪娘早年又伤了身子,大夫诊断,也说了陈恪娘没多少日子活了,这才说要给陈恪说亲。”

    林安听了,却是道:“既然是有家有业,那陈恪还是个少年秀才,想来将来中举也不会太难,给陈恪说亲的人家……想来是不少吧。”

    陈恪的情形不算最好,可是既有少年秀才之名,应当多得是人愿意投资陈恪。至少,富贵人家不舍得嫡女的,嫁个庶女,多陪送些嫁妆,想来也是不差。

    张太太这才道:“安哥儿有所不知,陈恪娘开头便说了,只要正室所生的嫡女,还要能读书写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貌双全,跟她大儿子有话说的,单单这几样,你可知就把多少人给吓退了?穷人家倒都是正室所出的女子,可穷人家的女儿,哪里能读书识字,哪里能琴棋书画都会的?”

    见林安抽了抽,张太太又含蓄道,“且,那陈恪娘还有一条要求,她说,新媳妇儿定亲时,必须写下亲笔书,家中财产一分为三,除了陈恪那一份,陈恪十四岁的妹子,十岁的弟弟,平均一人一份,新媳妇儿是长嫂,长嫂为母,不但要疼惜弟妹,把弟妹养大成婚出嫁,将来还要照应弟妹所生子女和孙辈,且不得觊觎弟妹钱财。”

    林安:“……”这陈恪的妹妹,可是都比姝儿大两岁来着。

    而且,财产平分什么的,林安倒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只是瞧着陈恪娘精明的模样,家里的儿女怕也是这样精明,林安就担心姝儿斗不过她。

    “姝儿年纪太小,我只打算先给她定亲。”林安委婉的拒绝道,“我特特去问过,女子过早成婚生子,不但对女子不好,生下来的孩子也容易身子不好。我打算把姝儿至少留到十六岁,再让她出嫁。待姝儿十六岁,那陈恪怕是都二十岁了,他们家定是不能等的。我看还是算了,再看其他人家好了。”

    张太太听了只觉可惜。毕竟,那可是县太爷的表弟。如果真能做一门亲,她既是媒人,家里又能和县太爷攀上亲,如何不好?

    而且那陈恪娘眼看着就要没了,就是冲喜嫁过去,既为长嫂,还怕那两个弟妹做鬼么?不过眼看着林安不乐意,她也没再说什么。

    林婉温柔,知书达理,嫁妆也是丰厚,张太太还是很满意这个儿媳妇儿的。而且林安这次若真的中了举人,那她就真的没什么可挑剔的了。

    张太太这样想着,和林安又说了些话,就留林安吃饭,让张灿和林婉去陪他。

    林安却是心中着急,生怕等乡试成绩出来,老宅的人要用林姝的婚事拿捏他,干脆除了每日做够四个时辰的功课,便直接到处拜访旧友,常去书院转,开始到处看人。

    只是有些事情,越着急,越做不来。

    二十几日后,林安到底没能找到个顺心顺意的妹夫,只能不太放心的把张灿、林婉还有林姝、林平、秦茂几个,全都带到了州府。

    九月十九,乡试放榜。

    林安中了头名,解元。

    阖家大喜。

    九月二十,京城邸报传来,天子在京中微服私访时,失踪,太子监国。

    ☆、第61章 做梦了的小解元

    天子失踪,太子监国。

    林安瞪大眼睛,在这几个字上看了许久,蓦地起身,在屋子里转了几圈,微微犹豫的看向门口——

    林安这几年一直在看朝廷邸报,刘夫子和刘夫子的同窗,本州府的同知尹大人,也常常与他说些朝廷的事情。毕竟,就算将来林安真的考中状元,那也不是一条道走到头了,那是一条新的路子,是踏进官场的门槛,林安若真只是个书呆子,对官场一无所知,那他大约考中举人后,就回家继续种田了。

    林安现下会发愁,正是因朝廷的事情。

    当今天子,虽年过六十,但身体极好,真正的文武双全。幼年登基,十三岁大婚后,就在太后和那时的首辅大人扶持下慢慢掌权。壮年时,更是北打敕拉一族,东驱倭寇,使本朝得了几十年的和平。

    可惜人非完人,这位圣上旁的都好,唯独在后宫一事上,稍有糊涂。圣上和先后十三四岁就成了婚,可是二人却是相敬如宾,直到圣上三十岁上,后宫妃嫔上百,儿子生了六个,活了三个,闺女生了十几个,长成的有十个,先后才怀了第一胎,生下来后,正是如今的太子。只是太子出生后,圣上就再不往中宫去,庶出儿子女儿,更是一个一个的往外蹦。

    原本太子是正统,地位稳固,奈何先后在太子七岁时病逝,圣上忙忙就把给他生了皇长子的他最宠爱的贵妃扶正,做了继后。再加上太子越长大,那副风流相貌越惹圣上厌烦,又因圣上渐渐老迈,太子却正值盛年,且受到一众追求正统的臣子的尊敬,圣上心里便不舒服,明面上对他最宠爱的继后生的皇长子,反而更好。

    太子无论是学识,还是处理政务的本事,都比性格鲁莽的皇长子要好得多,可惜圣上最喜皇长子“直率”,将皇长子封为瑾平王,瑾平王生下的几个庶出儿子,俱都早早封了郡王,而对太子,圣上接连甩出数个艰难之事,譬如代驾亲征,譬如正值天灾之际,令太子前去安民……纵使是太子每件事都做得很好,天子也从不曾有一丝一毫的实质奖励,对太子所出的唯一庶出子,更是视若不见。

    如此一来,天子失踪,众大臣还好,可是十几个年长的王爷,怕是俱都会将矛头指向太子,声称是太子绑架天子,妄图夺天子位。

    林安将朝廷邸报复又看了一遍,心中想到,十几个王爷俱都对太子怀疑的话,那太子地位再正统,一番夺位之争,怕也避免不了。

    而太子动手弱了不行,强硬了也不行。一旦软弱,太子势必压不住那十几个兄弟,一旦强硬,若天子真的回不来就罢了,可天子只是失踪,若有一日真的回来……那倒霉的必然是太子。

    天子届时一句“不睦兄弟,心胸狭窄,不堪为太子”,就足以将太子的一切功劳打压下去。

    林安为自己那位没见过面的“连襟”担忧一回,再想到京城形势凶险,怕是他将来一旦入京,考中进士后,就会被逼着站位。

    只是担忧归担忧,在真正踏入京城之前,林安能为那位连襟做的,只能是帮着猎户把猎户南来北往的生意打理好,给那位连襟多赚些银子。

    林安想罢,重新坐回书桌前,写了几张纸,将墨迹吹干,这才起身,往尹大人家去。

    待出了尹府,天色已晚。

    林安却是舒了口气。

    听尹大人的口气,太子殿下在朝中口碑极好,礼贤下士,更是曾经两次监国,这次是太子第三次监国,想来也是得心应手。那几位亲王郡王,纵使是想要为难太子,也不过是供给太子练手而已。对太子来说,唯一为难的是天子。

    不过,太子是元后嫡出,膝下又有了子嗣,更几次监国,功绩不少,就是天子真的要废太子,估计也要费上至少七八年功夫。

    可是,天子真的还能再活七八年么?若是先前,或许有可能;但如今天子被掳,还不知被何人所掳,虏获后更不知会遭什么样的罪,更不知是否能平安救回来,就是真的救回来了,天子真的还有心思为了另一个儿子,算计这一个儿子么?

    林安听尹大人一席话,心中大定,倒也不再因天子被掳的事情焦急,回到家中,见张灿和林婉俱都紧张的看他,问他这些日子递进来的帖子要不要都退了,还有那些人送进来的东西,要不要也都拒了,甚至家中原本的宴请一事,因天子失踪,他们小夫妻也不知该不该继续办。

    “帖子和东西都送到我这里来,我来挑。”林安想了想,道,“宴请的话,就算了罢。明日一早让小厮去送帖子,我稍后再带了礼物去夫子、院长那里道恼。至于同窗那里,只让小厮带着帖子和礼物过去道恼就好。想来这个时候,也没人会挑剔这些。”

    张灿和林婉心中俱都可惜。

    原本林安中举,还是中的头名解元,莫说是在华安县了,就是放在整个州府,那也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他们原本还想要因这件事大办宴席,可惜宴席还没定下,天子被掳的事情发生,这下子谁也不敢这个时候光明正大去吃酒了。喜宴一事,也只好作罢。

    林安看出二人心中所想,安抚道:“这也没什么不好。现下已经是九月末,如果……没有意外,明年二月就要春闱,就算加上赶路的时间、和同窗夫子打交道的时间,如今也只剩下四个月而已。这几个月,我还是好好读书好了。况且,”林安眼睛微微一眯,“天子出事,老宅里就暂时不好拿姝儿的婚事做什么,咱们还要抓紧给姝儿挑个好婆家才好。”

    林婉和张灿对视一眼,双双点头。

    至于那些送过来的贺礼,林安回到书房,盘点一番后,看着贺礼中不少都是富商送来的百两以下的礼物或是银票,心中记得夫子所说,那些富商此举只是求个心安,唯恐他将来为官后,因他们没送礼而来找差,所以若他们给的东西价值不过百两,就都收了便好。

    林安翻检一番,因州府和华阳县不少富商都送了礼,就算每家不过百两,这统共加起来,大约也有一千多两的银票,还有将近两千两的礼物了。

    如此发了笔小财,林安不免心中一乐。

    将里面的玉佩首饰和女子用的布匹挑拣出来,放在一旁,银票收起来,剩下的东西则令人收到库房里。

    玉佩首饰和女子用的布匹,就让人送到后院,让林婉看着替他送给刘师娘、张太太、尹夫人和书院院长夫人等。

    待到翌日,林安令人送了帖子,亲自去道了恼。书院夫子和院长自然明白其中缘故,心中遗憾一番,亦受了林安的礼,对林安勉励一番,告诫他学如逆水行舟,虽中了解元,却也不可焦躁忘形云云。

    林安谢过夫子和院长,又见了和他一样考中举人的同窗,面面相觑后,俱都苦笑,谁也不计较没有宴请的事情。

    九月二十四,林安将各处该送的礼送完,该收的礼收好,该道恼道谢的地方都去过,这才停下来,睡了个懒觉。

    这一个懒觉,梦中还让他见到了猎户。

    梦里面,他见到猎户正站在战场上,一身血污。

    他心中大恸,急急跑了过去,问猎户哪里伤到了,猎户却不肯告诉他,只扛了他,就往营帐里走去。

    林安也不知这梦是怎么做的,明明战场上不该只有猎户一个人,不该几步过后,就是营帐,不该战场上有血污死人,营帐周围却一片安静平和,可是梦里的确是这样。

    猎户扛着他走了没多久,就遇到了好多士兵。那些士兵仿佛看不到猎户肩膀上的他似的,来来回回的走着。

    猎户就这样顺顺利利的把他扛进了一处营帐里。

    林安记得他梦里也觉得那些事情好奇怪,就开口问猎户。

    哪里知道猎户根本不说话,见他问一句,就脱他一件衣服,再问一句,再脱一件。梦里头林安又气又恼,有心不说话,奈何他若不说话,猎户就会按着他的脑袋亲吻个不停,两只手还动来动去。

    林安说话也不是,不说话也不是,于是不知怎么的,两人就滚到了一起,滚了好久好久,从营帐里头,滚到营帐外头,还滚去了战场上,猎户一开始站着的地方。

    ……

    林安是红着脸睁开眼睛的。

    睁开眼睛后,还没坐起来,他就开始伸手往被子里摸,见裤子果然湿了,甚至被单都必须要洗,再想到梦里他和猎户这样那样的情形,猎户一句话不说,见他说一句话,就要“惩罚”他的模样,心中默默的回忆了一番自己昨天的菜单,蓦地想到他昨日吃了留在林家村的家仆给他送来的鹿肉,立刻将自己昨晚的乱七八糟的梦,都归结到了那个鹿肉上。

    对,就是这样!

    林安默默想着,还不忘点了下脑袋,就是这样,都是鹿肉惹得祸!他才没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他才没有想和猎户在不同的地方这样那样!

    林安换好衣衫后,原本想要偷偷把裤子洗了,但是看看床单也该洗了,忽觉自己就是洗了裤子,床单搁着,旁人也能看出什么。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换了衣裳扔篮筐里,把床单也丢进去,将篮筐搁在门外……不管了!

    然后他一出门就碰到林十一过了,告诉他林家村的里正已经等了他很久了。

    山不来就我,我就去就山。林安不回林家村,林家村的人,可不就来州府找林安了?

    林安看了一眼自己刚刚装了大半的库房,默默叹了口气。

    ☆、第62章 想猎户的小解元

    林家村的里正会自己搭钱从林家村跑到州府,自然是为了林安。

    抑或说是林安如今的举人身份。

    “咱们林家村,几十年没出过一个秀才,上百年没出过一个举人。安哥儿考上举人,还是考的头名,这,这可是大喜事啊。”里正旱烟杆也不抽了,喜道,“这样的大喜事,必须要祭告咱们林家的祖宗排位,让他们也高兴高兴。安哥儿,你打算啥时候回村子?”

    没错,里正就是来叫林安回村子祭拜的。

    里正也姓林,还是林安的堂爷爷,都是同族,族里子孙出息了,哪里能放着子孙在外面不回家看上一看?

    林安也猜到了里正来的目的。

    古代看重宗族,族长都有权利把没生儿子没有娘家的族里寡妇随便嫁人,更有法子让族里所有人都说他的不是,让他做不了官,林安自然不会不看重宗族势力。

    林安听到里正这样说,便躬身一礼,被里正忙忙扶了起来,林安才叹道:“祭祀宗族,这是大事,林安岂能忘?只是、只是堂爷爷可能还不知道,朝廷邸报传来,当今天子……失踪了。”

    里正刚拿起的杯子,“啪”的一声,就落到地上,砸碎了。

    “这、这消息可是真的?”里正都顾不上那碎掉的杯子,连声道,“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天子可是住在皇城里的,怎么可能会失踪?”

    林安拍了两下手,将仆从招进来两个,令他们一个收拾地上的碎片,一个去再买一份邸报来,道:“邸报上说,天子微服出巡,这才出了事。堂爷爷若不信,待会邸报买来,堂爷爷可亲自看。”

    里正自然是相信的。

    他抖着手,就想拿自己的旱烟杆,可是哆哆嗦嗦了半天,也没能把烟点上。

    林安叹道:“堂爷爷莫要忧心。天子虽然失踪,可太子监国,天下应当不会大乱。只是这种时候,村子里的婚娶事不必停,可也不要闹得太过便好。还有我这次中举,开祠堂一事,也莫要太过大张旗鼓,免得天子突然……”

    里正人老成精,此刻明白过来,手也不抖了,只追着林安道:“那太子,可真能稳得住?这天下,可真能继续太平?”

    虽说这两三年里,天灾不断,朝廷边境还在打仗,村子里被征兵就征走了不少壮丁,就连里正家里,也因兵役赔了不少银子进去,日子过得算不上好。

    可是,如果天下真的大乱,那太子和几个龙子争起天下来,到时战乱不断,民不聊生,那才是真的没了活路。

    林安道:“太子监国不止一次,次次都让朝臣夸的。且,太子乃元后嫡子,将来就是有些个什么……”他微微一顿,才又道,“旁的皇子也不能奈他如何。”

    里正这才宽下心来。

    待下人重新上了茶,换了套茶具,林安方开口道:“祭祀的事情,林安到底年纪轻,不知事,堂爷爷要林安怎么做,林安就怎么做,您只管往村子里我那家里去,我家中奴仆,自会把您的话告知我,我到时必会回村子。”

    这意思,就是林安暂时不准备回村子了。

    里正听得这个意思,微微一怔。

    林安只作没看到,继续道:“只是我生在林家村,今日一朝中举,也多亏村子里的照拂,更要多谢宗族照看,却也不能从此装聋作哑,当做自己没在林家村生过,没受过宗族照拂。”

    里正面上这才露出笑意,忙又夸了林安几句,还把林安小时候的事情,拿出来翻来覆去说了几遍。

    林安也不打断,只见着里正一边说,一边喝茶,最后几乎灌了一壶茶水进去,忍不住双腿动了动,便知晓里正大约是要去茅厕。

    “都到午时了。”林安抬眼一看外面的烈阳,便笑道,“堂爷爷且坐,我也好去后院告知妹妹一声,让她着人摆饭才好。”

    然后就起身离开。

    里正又坐了一会子,出去探了探头,有仆人过来问,他才说了要去茅厕,这才了事。

    而林安并没有去后院,只着了小厮往后头去,自己却去了书房,拿了一只小匣子出来,又在里面放了三张百两银票,两只五两重的金元宝,就拿着往客院走去。

    里正也正解决了三急之事在那等着,他一眼就看到了林安手里的小匣子,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林安和里正又寒暄几句,才把小匣子推了过去,道:“家族和村子帮我良多,我却不知该如何回报。现下也只好拿了这黄白之物,只恐污了家族和村子的双目。”

    里正自然忙说不会。

    林安又道:“我是想着,村子里好不容易把顾夫子留下了,倒不妨再添上十亩田地,跟顾夫子和村子里的乡亲们说,这十亩田地,谁在村子里教书,这十亩田地的出息,就给哪位夫子。另外,顾太太也是女工和琴棋书画皆精,我想着,再置办十亩田地,则是给愿意教村子里女童的女夫子。”

    里正一愣:“咋、咋女娃子也要去上学?可家里的伙计谁去做?”

    可不是,越是乡下穷苦地方,越是重男轻女严重。虽然男孩也要干活,但男孩干的大多数田地里的活,家里的打扫喂猪喂鸡洗碗做饭,还有缝制家里大大小小的衣服鞋子等等,却都要由家里的女孩去做。因此要真的让女孩像男孩那样去学堂里一坐坐一天的读书,村子里哪一户会舍得这么个劳动力?

    林安只笑:“堂爷爷却忘了看十年后。”见里正不解,又道,“十年后,咱们村子里的姑娘,若是各个都读书识字,皆读过三字经、千字文,皆会打算盘算账,女工都比旁的村子里的姑娘好。那么,咱们村子里的姑娘,又能嫁到甚么样的人家?生出来的孩子,岂不是比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妇人生的孩子更好?即便是家境或有欠缺,那些女子识字了,她们的孩子必然识字,这样的姑娘家,谁人不争着娶?”

    里正微微明白林安的意思了,可是想到家里的一堆活儿,又有些答应不下这件事。

    林安又道:“当然,顾太太的小孙孙还小,顾太太又要照应家里,想来也不会每日都有时间教导女弟子。不若如此,那十亩田地,我请人为顾太太耕种,村子里的女娃去读书,不收束脩。而教导女弟子的时间,不如就隔天一次,每次辰初上课,巳时末便可归家,一次只上两个时辰的课。想来这样的话,也耽搁不了家里太多活计。”

    他能做的,也只有这些。

    里正听了,仔细算了算,也觉两个时辰不算什么,再加上林安说得没错,从现下来看,虽然看不得什么,可从长远来看,村子里的姑娘好了,可不是名声出去了,来求娶的人多了。到时候,可不是就能拿到一大笔彩礼?想来村子里聪明的人,都该知道这件事要怎么选择。

    见里正想通,林安又道:“这小匣子里有四百两银子。除了为了村子里孩子读书买的二十亩田地外,剩下的银子,还请里正帮忙再置办些田地,放在咱们林家的祭田里,当是林安多谢宗族多年照拂的恩情。”

    现下田地价格涨了,也不过是一亩良田七两银子,除去给夫子和女夫子的二十亩田地一百四十两银子,剩下还有两百六十两银子,能置办三十几亩良田,还有些中等田地。而林家先前,也至多只有十亩中等祭田而已。

    里正听了,搓着手,就把匣子打开,见里面果真是两只各五两重的金元宝,还有三张百两银票,激动之情,简直不可言说。

    “林安此下不过是中举而已。若有一日,林安能考中进士,能够做官,必会再想法子,先为族中购置百亩祭田。”

    林安这番话一说,里正立刻起身追问道:“安哥儿此话当真?可愿意发下誓愿?”

    林安似笑非笑:“若是堂爷爷能先发下誓愿,令我无后顾之忧,不必担心我祖父祖母,一时糊涂,被人蒙骗,胡乱将我二妹和小弟的婚事许了出去,那么林安,自然愿意发下誓愿。”

    里正问出那句话,脑袋就立刻清醒了——他眼前的林安,早已不是之前的那个林家村里任人拿捏的林安,而是已经考中举人,且还是前途无量的解元的林安。他那句话,就已经过了。

    等到听完林安的这番话,里正就明白林安此刻就许下这百亩祭田的缘故了。

    林安在担心老宅的林老汉和杜氏会利用长辈身份,拿捏自己。

    里正和林老汉本就是堂兄弟,一个村子里又住了大半辈子,当然知道这对老夫妻的糊涂处,闻言稍稍迟疑。

    林安再接再厉道:“族长若肯帮我,我林安,必会回报家族。若不帮……左右我的婚事,当初族中就不曾插手,而我也被许了出去。想来,我将来要偏帮的,只能是三哥的家族,秦家了。”

    林安的话如当头一棒,立刻将里正打醒。

    他只记得林安是林家人,自然给为家族出力出钱,可是却忘了,林安当初却是被家里给当成小娘子,许嫁出去了。

    而那个时候,林家家族在哪里?

    汪氏去世,林安重病,只一个外人秦止帮着汪氏料理丧礼时,家族在哪里?林安带着兄妹被赶出老宅,只分的两亩薄田,一处破屋,二两银子时,家族在哪里?林安每日单吃药就要吃上三两银子,缠绵病态,不知是死是活时,家族又在哪里?

    林安倘若当真要铁了心的不认林家宗族,林家又有何法可想?

    更何况,林家族长和里正忘记的事情,林安因过目不忘,却不可能忘。当初原身林安,十二岁考中童生后,就去求了林家族长和里正,求他们为母亲汪氏主持公道,莫要让汪氏被继续关在屋子里,可是那时的族长和里正又是怎么做的呢?

    他们只将那时十二岁的原身林安当做孩子,糊弄一番,待林礼去世,他们就理所应当的不去管林家的事情。

    可是,林安又不能说,他真的没有受到过宗族照拂。毕竟,在他秀才功名恢复后,林家宗族的确是压着林家村其他看不过林安的人,让他们不去找林安的麻烦,也压着他们不对林安家说三道四,更压着林老汉夫妻,让他们尽可能少的对林安兄妹指手画脚。

    因此林安的确愿意送祭田给林家宗族,可是,他却不愿意白白送去只会锦上添花、却不肯雪中送炭的林家宗族。

    里正将旱烟杆拿出来,拿在手里看了半晌,脸上的褶皱越来越深,终于叹道:“成。这件事,就这么说定了。你那祖父祖母那里,都交给堂爷爷。有堂爷爷在,他们肯定不敢给二丫和平哥儿胡乱定下婚事。”

    林安这才笑了:“多谢堂爷爷。对了,我听顾夫子说,堂爷爷的大孙子,我的那位堂弟,读书很是用功。顾夫子还道,想要引荐堂弟去刘夫子在县城的学堂里读书……”

    林安的话还没说完,里正眼睛就亮了起来。

    “说起来,当初我爹因救了一个富商而死。那个富商,却是为了我在刘夫子那里交了十年的束脩、住宿费和伙食费。”林安笑道,“如今我只在刘夫子那里读了六年书,剩下还有四年的束脩花费,夫子本欲还给我,我却不能要。我想了想,不若将堂弟送去,这样既能给夫子送一个好学生,也免了堂弟至少四年的束脩?”

    里正还能说甚么?

    里正家中,原本也是有些积蓄的。可是前些时候朝廷征兵,他为了给自己家里两个儿子免兵役,几乎把大部分积蓄都砸进去。现下能供着大孙子读书,也只是勉力支撑而已。

    林安一开口,就送了他大孙子四年在刘夫子那里免除束脩、住宿费和伙食费的机会,里正自然明白林安的意思。当下一再保证,必不让林安受到老宅人的打扰。

    林安也乐得花钱消灾,和里正吃完一顿饭,又请里正坐他自家的带车厢马车,后面跟着两辆没有车厢的马车,车上放了精米、细面,布匹绸缎和厚实的被子,整整装了两大车。

    当然,除了里正那辆马车里放着的四套金银首饰,其他的并不值太多钱。

    不过,这也足够林家村的村民蜂拥前来观看了。

    里正大声指着那两辆马车道:“那车上的东西,都是咱们安哥儿……现在的举人老爷,孝敬他祖父祖母的,还有我手里的首饰,”里正打开首饰盒,让大家都看到里面金光闪闪、银光醉人的模样,道,“这里面是四套女人用的头面,安哥儿说,两套孝敬他祖母,两套给他姑姑出嫁添妆,哎,你们说,这么孝敬懂事儿的人,上哪里找啊?”

    众人皆称是。

    林老汉和杜氏却都气得不行。

    谁不知道林婉出嫁时,那满满的三十二抬子嫁妆?谁不知道林安那时给林婉准备了三百亩地的小庄子?怎的到了他小姑林珍出嫁,他就只给了几匹绸缎,两套首饰?

    还有,看里正这红光满面的模样,必然是得了林安的大好处了。那林安只顾着给外人好处,却不知道往家里拿上分毫,哪里来的孝顺?

    可是纵使是他们再生气,他们很快就没法子说林安的坏话了。

    因里正得了林安的好处,很快把林安又出钱买十亩田地,好把村子里的夫子留下来——而且,这十亩田地是专门给教书的夫子的,这就意味着,即便将来顾夫子走了,他们也可以用这十亩田地,请旁的夫子来他们村子里教书;虽然他们不太明白林安额外还出十亩田地给女夫子,让女夫子教村子里的女娃,但是听完里正的话,他们又觉得把女娃子教的识了字,将来卖一笔好彩礼,倒也不错,就都不说话了。

    而林姓的人听到林安捐了三十几亩良田的时候,更是无一不道林安的好。

    外姓人虽然嫉妒,但也没法子。谁让人家姓林,谁让人家是一个宗族的呢?

    好在这样一来,林老汉和杜氏被林家族长和里正压制着,终于不敢明面上胡乱作为。

    林安微微放下心来,一面继续闭门读书,一面等着过年的时候,再回到林家村,将中举的事情祭告祖先,一面让手下人去在州府里置办铺子,专门开那种小型的麻辣烫和火锅的小铺子。

    这样的铺子看着小,成本小,每顿饭盈利也不多,可是等到一个州府里开了四五家的小铺子后,扣除各种花费,林安每个月至少能赚上一百两银子。

    ——好像还是不算太多。

    林安看到猎户南北行商交易铺子的账本后,见到上面每月的盈利,皱着眉想了想。

    好吧,的确是不怎么多。

    大概等他真当了官,还得想一个更好的赚钱的法子。他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要婚嫁,还有秦茂,虽然猎户明显是打算把秦茂养到十五六岁就不管了,但好歹的看着秦茂长大,秦茂又不是那种会挑事的孩子,相反秦茂既乖巧又听话,还会帮他陪着平哥儿。

    反正养都养了,何不在把秦茂分家出去时,多送出些东西,让秦茂真正把他们兄妹当做亲人来相处?将来也好互相照应?

    只是这样一来,花费就更多了。

    林安心中默默算了笔账,顿时心口就开始一抽一抽的疼。

    得了,为了不让自己光指着猎户养着,他还真的要想个好法子,再多赚些银子,也好理直气壮的不受旁人的贿赂。

    林安趴在桌子上想了一会子,脑袋里一会儿想着金子银子,一会儿想着老宅的人要跑来跟他算账,一会儿开始担忧林姝的婚事,一会儿……又跑到猎户身上。

    他很想猎户。

    很想猎户快些回来。

    猎户原先在他身边寸步不离时,林安还不曾那么想念猎户。总觉得猎户始终在他触手可得的地方,他一唤他,猎户就会来到他旁边,然后用那双黑亮黑亮的眸子看他。

    可是,等到猎户走了,还是远远地奔赴战场,林安却是要每日都让自己忙起来。因为只要忙得头昏脑涨,他才能不去想猎户,不去做那些乱七八糟的春梦,不去把猎户放在心口念了又念。

    林安不知道猎户在战场上,是否有时间来想他。可是,他真的很希望猎户能回来。

    就算是没有得到功劳,不能让太子将来改变户婚律,他也认了。

    反正、反正他们都已经滚过床单了不是?反正他们已经是奸夫淫夫了不是?反正他们都会一直在一起,那,还有甚么好介意的?

    如果猎户真的坚持要成亲……那他就把自己的弟妹和亲近的朋友夫子请来,在自己家里办个小小的婚礼,穿一回红衣,这不就好了么?

    猎户那么喜欢他,他总能哄猎户开心,让猎户放弃那件事情的。

    只要猎户能安全回来。

    林安叹口气,又慢慢坐直身子,开始继续读书。

    不管猎户如何,不管那个失踪的天子是不是还没被找到,明年的春闱,他总要参加的。

    因此读书一事,他也不能放下。

    只是今日不知怎的,注定他要读不下书。

    家仆很快来报:“爷,咱们华阳县的县太爷,使人拿了帖子来请您去华阳县一趟!”

    林安一怔,接了帖子正要细看。

    那家仆又道:“送帖子的是个少年郎,长得俊俏,小的问过了,那少年郎不是县太爷的家仆,而是县太爷的表弟,说是叫陈恪。”

    林安立刻明白,那位县太爷,这般来送帖子请他,是为了甚么了。

    ☆、第63章 要进京的小解元

    陈恪其人,就是张灿的母亲张太太,曾经说与林安听的那个县太爷的表弟,已经考中秀才的少年郎。

    而张太太之所以会朝林安提及这个人,自然是为了陈恪之母,曾经暗示过她,如果林安中举,并且愿意写下亲笔书,表示愿意长嫂为母,心怀宽大地将陈恪的两个弟妹养大,供他们成婚出嫁,还要把家产平均分配,之后也要“如亲母”一般疼爱弟妹,那么陈恪娘就愿意来林家提亲。

    林安默默想了一会陈恪娘的各种要求,心中记得,自己那时是直接拒绝了这件事。

    陈恪娘或许是病危之际,担忧两个没成年的孩子,才不得已提出这样苛刻的要求。

    可是林安心里,林姝是他的亲妹子,打小就活泼爱笑,知道逗他开心,当年他们家里还穷的叮当响时,林姝才八岁,就知道叉着腰把上门来碎嘴的婆娘给骂走,也是八岁的时候,就能够把林平和秦茂两个三岁小儿给照顾的有模有样。

    现下林婉出嫁了,林安身边的事情,家里仆从的事情,大都是已经虚岁十二的林姝在打理,半点不让林安操心。

    且林姝当初被刘夫子取了一个“姝”字,一是因着林姝太过活泼,刘夫子才取了“静女其姝”之意,想要压一压林姝的性子;二来么,也确实是因为,林姝的相貌,的确当得一个“姝”字。比起林婉的温婉可人,林姝更加漂亮鲜活,惹人注目。

    这样的妹妹,林安哪里舍得嫁给陈家,还要写下那些不公平的条款?

    第18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