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洛娜215(254)
虽然平时看不出,但是公认粗手粗脚的老秦人在对待爱马上却是百般千般的精细,就单单修个马蹄子都有好几把不通用处的工具。
和人一样,马当然也是会长出指甲的,它们的指甲便是马蹄上厚厚的一层角质层。普通野马为了摄取草料以及躲避天地每日会进行大量而长距离的跑动,在奔跑的过程当中这些角质层会被磨掉。但家养的马匹奔跑距离没有这么长不说,它们还会承担额外的任务,那就是负重。
无论是背货物也好还是载人也罢,马都要承担额外的重量,这些额外的压力会使得角质层承受更多的压强,以至开裂,如果放着不管很有可能会牵扯到皮肉,甚至于感染发炎。
因此经常的修理马掌也是一项骑手必备的工作。在军队里如果谁的马蹄子发炎了或者颠簸了,还是因为没有及时修蹄导致,那么它的骑兵可是会受到惩罚的。
吕安第一次看到尉缭给多多修蹄时候可吓坏了,尉缭是直接背朝多多用两腿夹着马脚动手的。作为草食动物,马非常的警醒,也很容易受惊。
它们的视线死角便是其臀部,这也导致马匹会非常警惕这个位置出现的东西,一旦有谁突然出现在这儿,绝对先撩蹄子再说。
这要是多多突然一撩蹄子要怎么办?
师兄,师兄还没有成婚呢!这下半辈子的幸福岂不是就完蛋啦!于是贴心的师弟吕小安连夜让人造了一个架子,以方便被修建蹄子的马匹固定脚,防止被踢。
这种修脚架经过尉家诸多马匹亲身体验后刷足了好感度,很快就被来拜访的各路武将们带着发扬了开来。
即将接受修蹄的多多马发出了几声哼唧,将吕安唤了过去,然后砸吧砸吧嘴,用大眼睛看他,意思十分明确。吕安无奈地摸了摸马鼻子,然后往后看了眼尉缭正垂着眼帘,便迅速往它嘴里悄悄塞了一块糖。
多多马非常机灵地没有用牙齿咬,而是含着糖往吕安身上蹭了一下。
还是小爹好。
多多一边被剪指甲一边嗦糖,惬意极了。大爹不让他吃糖,每次吃了糖就得刷牙,刷牙可不舒服了,但是多多还是一匹宝宝马啊,恰糖应该是小马驹的特权。
虽然觉得自己理直气也壮,但当尉缭走到他面前要给他修理前脚的时候,多多还是紧紧抿着唇不敢张口,就怕嘴里的糖味被人嗅到。吕安也极为紧张地站在一旁密切关注这二人举动。
尉缭似乎并未察觉,直接蹲下身开始修理。吕安一边发着小呆一边看着多多马一点一点被修剪出方便抓地的蹄子形状,灵机一动道:师兄,我们给多多穿个小鞋吧!
多多马闻言愕然回头,大眼睛里面满满都是不敢置信,甚至带着些小苍凉。吕安忙解释,不是那个小鞋,我说的是真的鞋子。
吕安也是突然起意,想着若是在马蹄子上头加上一层物品,这样马蹄子就不会直接和地面接触,自然就不容易磨损了。
什么模样和材料都还要实验一下,但是理论来说似乎可行,这样也不用经常修建趾甲了。
想法是不错,尉缭也觉得可行,只是时间太紧。他过两日便要去营中报道,看样子是无法看到成品了,尉缭稍稍有些遗憾,吕安倒是觉得正好。
这只是他心念一起,还是得先在别的牲畜上做好实验确认这样做对有蹄类无害,才好对战马上手。毕竟骑兵在战场上经常要承担长途奔袭的责任,鞋子如果不称脚在高速奔跑的情况下会造成巨大后果。
他拍了拍多多漂亮的鬃毛,如果可以用的话,到时候给我们多多打两双最漂亮也最牢固的小鞋子。
多多闻言立刻高兴得眼睛都眯起来啦,他发出一声愉悦的轻呼,然而这嘴一张自是泄露出了一丝甜香。虽然多多很快意识到不妙闭嘴,但是尉缭显然还是闻到了。
他一边将多多的前蹄拉起放到搭杆上一边掀了掀眼皮看向爱马,吃糖了?
多多马忙摇了摇马头,正经地扭过头来用两个硕大的马眼看着尉缭,小表情别提多无辜真诚了。
而马的正前方,是什么都看不到的。
将爱马视若无睹的态度看在眼里的尉缭对此丝毫不为所动,他直起身看向了吕安。吕小安早已觉得不好,他本正悄悄向后挪去,然而没来得及逃开就被尉缭看了个正着。
吕安还试图挣扎,然而,然而从小被师兄管到大的吕小安在他师兄的目光下就像是站在老鹰面前的小鸡仔,毫无还手之力,只能在师兄的目光中越缩越小,最后心虚道:是,是我喂的。
多多马发出一声喷气,他晃过马头靠在栏杆上知晓大势已去。
哎,不可靠的男人。
下午,给拼命挣扎的多多马刷完牙之后,吕安顶着一身汗水和草料回到宅院,正好同提着鸟笼出来的吕老太爷撞了个正着。吕安正躬身行礼,就见自家祖父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表情有些复杂,孙儿啊
是?
这老太爷抿抿唇,有些艰难地说道,阿耶听说你最近耗费百金买了十片甲片?
吕安一愣,没想到消息都传到祖父耳中啦!
炼铁一事他动用的是国家资源,先不说结果为何,把试验品直接拿回来这事当然不行,所以他就只能花钱买。
这种新型的铁片在外头恐怕一片都要百金以上,只不过他是原创人,大家就给了个成本费,但事实上这百金是秦王悄悄赐给他的,所以其实他一分钱没花来着。
但这不能说,这铁是吕安所锻造是一个绝对的秘密,一旦被外人知晓,吕小安势必没了安宁。所以对外,吕安就是一个因为和秦王有一点关系于是能有机会为他父亲买来甲片的小富豪而已。
这事对爷爷也不能说,吕安抿抿唇,乖乖应了。他本以为阿耶会觉得他买贵了,谁知道老人表情纠结了一下,问:你这百金买的是多少片甲来着?
吕安:
这下就算吕安再傻也知道其中关键了,他在祖父已经是明示的态度下一脸复杂地去洗了个澡,然后将傍晚归来的吕不韦拉入了书房。
一进门,吕小安就主动承认错误,并且告诉父亲自己将两片甲片送给隔壁尉师兄了。
吕不韦闻言微微一愣,面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疑惑以及关心,缭儿?
嗯,师兄这次会同父亲一起出征。吕安悄悄抬眼打量了下父亲的表情,继续道,安同师兄说了,一定要听父亲的号令
吕不韦胡须微微一翘。
要保护父亲安全
吕不韦眼尾上扬。
在阿父的指挥下,我军定然可以大胜。吕安说完就看吕不韦抚了抚美髯,表情十分严肃,胡闹,军人需服从军令,缭儿若是被编入为父亲军也罢,若是被分入前军自是拼杀为主,你这般同你师兄说,岂不是为难缭儿?为父也用不着他这小辈保护。
顿了顿,他又说:缭儿这是第一次上战场吧?倒也难怪你担心了,光那两片甲片哪里够,这样吧,你先前不是还做了些稍劣等的甲片,不妨让你师兄缝上。
吕安顿了顿,没把东西早就送过去了的事实说出来,而是乖乖应诺。
吕不韦又道:也不可贪多,甲胄过重于战斗无益,不过你师兄是个聪慧的,他尉叔亦是会提醒他,你也不必多说,他心中有数。
你快去把东西送过去吧。见儿子表情有些懵懂(?),吕不韦提醒道,新兵要提早入营训练,甲胄上衣还需要些时候缝制,早些送去让他们家早些准备。
顿了顿,吕不韦又道:有什么不懂的便让他们问问你母亲,为父的甲胄都是你母一手缝制的。
吕安应声后告辞,然后回房整理了些东西抱着一箱子赶紧溜出去,然后孤身一人冲到隔壁。等将一箱零碎东西放下后,吕安一脸的难以言喻,别问,千万别问。
尉缭微微挑眉,见吕小安一脸世界观正在重塑的放空表情,顿时了然。
比起对父亲盲目信任的吕安,作为旁观者的他知道的可要多多了。看了眼表情一片空白的师弟,尉缭无声叹了口气,的确是不太好办。
四月末,秦军在咸阳城外正式拔营,考虑到这次参军的大部分都是新兵,而这些新兵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非秦国国籍的外来者,出于这方面考虑,异人特许这次出兵的秦军可绕路于咸阳城门口再出兵。
秦国休养生息多年,军械甲胄存量惊人,虽然这次出战当真可以称不上大战,但是秦军还是采取全覆甲,以老兵带新兵的模式出征。
平时再七扭八歪的男儿郎只要穿上甲胄后都会得到加成,何况秦军队列整齐,纪律严明,秦军甲胄又为清一色玄黑,秦军执锐肃然前行的模样极为迫人。
特意相送之人见到此情此景纷纷热血上涌,又被尚武的秦人激烈氛围带动,纷纷高声呐喊助威。
排队等着入城的各国民众看着秦军拔营秦人相送的场面,表情均都一派复杂,其中几个弱国想到自己国家的兵士模样纷纷在心中哀叹,如此威武之师,他人何以来扛?
他们不知道这支秦军欲击何人,却只能在心中祈祷不是自己的国家。
二月后,东周国破的消息传遍各国,东周公献地图承认战败,秦国国主异人贬东周公为庶人,困于咸阳,东周国西周国归属于三川郡,治洛阳。
左丞相吕不韦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邑洛阳十万户。
又一月,魏国公子魏无忌自赵归魏,六国拜其为总将,合纵而齐攻秦,发动了历史上最后一次的联合反扑。
第198章 战国风云(51)
咸阳所在的关中平原周围高山耸立, 且高度差异悬殊,复杂的高度差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拥有一年四季皆大风的特殊气候。在这种环境下, 风力自然成为了这座城市最廉价的资源之一。
在咸阳原上矗立起第一架风车后没过多久, 越来越多的风车出现在了咸阳城乡的各角落。风车可以抬高水的高度,而配合滚筒一起用,可以抬到不少以往靠人力无法送到的缺水地区。
这两样水利工具放到一起配合使用将秦国咸阳地区的直接灌溉区扩大了近一成, 间接影响更是极为可观。
尤其是在确认了水浸法以及淤泥置换法可有效遏制盐碱地的扩张后,民众们立刻就积极行动起来,家中有些财产的甚至有等不及官方行动而愿意付费请官方来修建水利设施。
政府对此亦是采取鼓励策略,有需要的民众可以去排队登记申请并且缴纳定金,但什么时候排到还是要看之前工程的速度, 现在保守估算已经排到了一年后。
民众们打听到消息后纷纷叫苦不迭,水利这东西早一日造好便是早一日受益, 这如何等得起?
等不起也没法子啊, 人手不够。小吏们一摊手,表示:如果实在等不起可以去找别的匠人来做哦,不过记得找经过官方考核的匠人。
没错,限量供应这样的制度下很快就催生出了一批民间的手艺人上下游走接私活。
事实上, 当时吕安经过多番考虑,还是没有提议进行免费的小型水利工程搭建也是考虑到这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风车也好, 滚筒也罢都称不上有什么难度,这种推广靠官方的匠人进行,速度定然快不起来。
而且村人们还可能会有「免费的不是好东西」的思想作祟, 觉得这东西造了是麻烦,也可能辛辛苦苦造好当地人不爱惜等麻烦在,所以经过讨论后,都水监选择以市场经济的力量来填补这部分空白。
而为了说服异人,吕安上书说这也是为了尽可能保存风车和水车的秘密。
这两样小物件制造的难度不大,匠人们经过培训看着图纸就能做。由于秦国本国并不扶持手工业,来秦国淘金的匠人本身就多,人一多秘密自然保不住,大型灌溉设施需要倾举国之力,而风车水车这类只要郡县之间某个豪绅松松手即可。
但如果可以吕安还是希望这种技术在他国能够普及得慢一些,毕竟秦国的老底太浅,现在也就是将将追上了中原富饶地区而已。
但把人困在秦国肯定是不行的,除非秦国以后再也不想有匠人前来,不过稍稍绊住他们的脚步倒是未尝不可。
吕安在得了异人允许后便去联系了当时一起修风车的匠人们,请他们的徒子徒孙们帮忙一同来定制拼装标准,然后公开向举国的工匠进行授课。
来学习的匠人必须要跟随大师傅们进行风、水车的制作,并且完成若干件出师任务后才能拿到行业执照,有了这份执照便可以接私活。
就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起码七八年内这些冲着赚钱来到秦国的匠人们都要被绊在这儿。
而且最关键的是,一座风车并不是一个匠人可以完成的工作量,这些来学习的匠人们多半是结成一个小团体一同接工作一同完成,渐渐有了包工团队的雏形,一旦形成了团队,想退便更难了。
肯定也有人学了技术回去,但毕竟是少数。比起秦国官方支持可以快速、大面积铺开的这种直达田地的水利工程来说,这些匠人们就算回国后推广开一二处又能有什么影响?
而且东方各国大多是平原地带,风车、水车对他们来说利用价值也谈不上很高。
吕安预测了一下,按照如今的发展趋势,秦国在未来十年内增加的耕地应该会是现在的两成,而能够加以改善成为可耕地的原劣等田也能有一成。
这个数字已经足够保守,毕竟秦国如今最大的问题还是人少,如果人口能更多一些那么可开垦的田地会更多。
劳动力不够这个问题不光是吕安,就连秦王也在苦恼。
在春耕开始后,越来越多的农人都想要选择种植稻米作为今年种植的粮食。
秦国的官方口粮是粟米,粟米口感好,味微甜,耐储存,种植要求也不高,尤其是耐旱这一点,对于随时可能要放下钉耙提刀上战场的秦国人来说非常有利。
然而随着秦国连续数年休养生息以及水利设施的全面普及,灌溉设施的精进,围田灌水不再是难事,农人们也可以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农田里面,进行更为细致的照顾。
来自南方的稻米在咸阳原王宫的后院种植成功后立刻成为了热门作物,比起香喷喷的米饭,粟米简直就像是个糙汉。在不生产水稻的秦国,稻米的售价也足够漂亮,就算老秦人对于商业不够敏感,但种这个能得更多钱这一点大家还是能明白的。
但是秦国县乡一直没有接到全面推进稻谷种植的消息,每年春耕时上头的意思是还是要种粟米,这令秦国众人感觉又是困惑不解。
为什么在口感、产量各方面都占优的情况下,秦王却不允许民众大规模种植呢?
恋耽美
和人一样,马当然也是会长出指甲的,它们的指甲便是马蹄上厚厚的一层角质层。普通野马为了摄取草料以及躲避天地每日会进行大量而长距离的跑动,在奔跑的过程当中这些角质层会被磨掉。但家养的马匹奔跑距离没有这么长不说,它们还会承担额外的任务,那就是负重。
无论是背货物也好还是载人也罢,马都要承担额外的重量,这些额外的压力会使得角质层承受更多的压强,以至开裂,如果放着不管很有可能会牵扯到皮肉,甚至于感染发炎。
因此经常的修理马掌也是一项骑手必备的工作。在军队里如果谁的马蹄子发炎了或者颠簸了,还是因为没有及时修蹄导致,那么它的骑兵可是会受到惩罚的。
吕安第一次看到尉缭给多多修蹄时候可吓坏了,尉缭是直接背朝多多用两腿夹着马脚动手的。作为草食动物,马非常的警醒,也很容易受惊。
它们的视线死角便是其臀部,这也导致马匹会非常警惕这个位置出现的东西,一旦有谁突然出现在这儿,绝对先撩蹄子再说。
这要是多多突然一撩蹄子要怎么办?
师兄,师兄还没有成婚呢!这下半辈子的幸福岂不是就完蛋啦!于是贴心的师弟吕小安连夜让人造了一个架子,以方便被修建蹄子的马匹固定脚,防止被踢。
这种修脚架经过尉家诸多马匹亲身体验后刷足了好感度,很快就被来拜访的各路武将们带着发扬了开来。
即将接受修蹄的多多马发出了几声哼唧,将吕安唤了过去,然后砸吧砸吧嘴,用大眼睛看他,意思十分明确。吕安无奈地摸了摸马鼻子,然后往后看了眼尉缭正垂着眼帘,便迅速往它嘴里悄悄塞了一块糖。
多多马非常机灵地没有用牙齿咬,而是含着糖往吕安身上蹭了一下。
还是小爹好。
多多一边被剪指甲一边嗦糖,惬意极了。大爹不让他吃糖,每次吃了糖就得刷牙,刷牙可不舒服了,但是多多还是一匹宝宝马啊,恰糖应该是小马驹的特权。
虽然觉得自己理直气也壮,但当尉缭走到他面前要给他修理前脚的时候,多多还是紧紧抿着唇不敢张口,就怕嘴里的糖味被人嗅到。吕安也极为紧张地站在一旁密切关注这二人举动。
尉缭似乎并未察觉,直接蹲下身开始修理。吕安一边发着小呆一边看着多多马一点一点被修剪出方便抓地的蹄子形状,灵机一动道:师兄,我们给多多穿个小鞋吧!
多多马闻言愕然回头,大眼睛里面满满都是不敢置信,甚至带着些小苍凉。吕安忙解释,不是那个小鞋,我说的是真的鞋子。
吕安也是突然起意,想着若是在马蹄子上头加上一层物品,这样马蹄子就不会直接和地面接触,自然就不容易磨损了。
什么模样和材料都还要实验一下,但是理论来说似乎可行,这样也不用经常修建趾甲了。
想法是不错,尉缭也觉得可行,只是时间太紧。他过两日便要去营中报道,看样子是无法看到成品了,尉缭稍稍有些遗憾,吕安倒是觉得正好。
这只是他心念一起,还是得先在别的牲畜上做好实验确认这样做对有蹄类无害,才好对战马上手。毕竟骑兵在战场上经常要承担长途奔袭的责任,鞋子如果不称脚在高速奔跑的情况下会造成巨大后果。
他拍了拍多多漂亮的鬃毛,如果可以用的话,到时候给我们多多打两双最漂亮也最牢固的小鞋子。
多多闻言立刻高兴得眼睛都眯起来啦,他发出一声愉悦的轻呼,然而这嘴一张自是泄露出了一丝甜香。虽然多多很快意识到不妙闭嘴,但是尉缭显然还是闻到了。
他一边将多多的前蹄拉起放到搭杆上一边掀了掀眼皮看向爱马,吃糖了?
多多马忙摇了摇马头,正经地扭过头来用两个硕大的马眼看着尉缭,小表情别提多无辜真诚了。
而马的正前方,是什么都看不到的。
将爱马视若无睹的态度看在眼里的尉缭对此丝毫不为所动,他直起身看向了吕安。吕小安早已觉得不好,他本正悄悄向后挪去,然而没来得及逃开就被尉缭看了个正着。
吕安还试图挣扎,然而,然而从小被师兄管到大的吕小安在他师兄的目光下就像是站在老鹰面前的小鸡仔,毫无还手之力,只能在师兄的目光中越缩越小,最后心虚道:是,是我喂的。
多多马发出一声喷气,他晃过马头靠在栏杆上知晓大势已去。
哎,不可靠的男人。
下午,给拼命挣扎的多多马刷完牙之后,吕安顶着一身汗水和草料回到宅院,正好同提着鸟笼出来的吕老太爷撞了个正着。吕安正躬身行礼,就见自家祖父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表情有些复杂,孙儿啊
是?
这老太爷抿抿唇,有些艰难地说道,阿耶听说你最近耗费百金买了十片甲片?
吕安一愣,没想到消息都传到祖父耳中啦!
炼铁一事他动用的是国家资源,先不说结果为何,把试验品直接拿回来这事当然不行,所以他就只能花钱买。
这种新型的铁片在外头恐怕一片都要百金以上,只不过他是原创人,大家就给了个成本费,但事实上这百金是秦王悄悄赐给他的,所以其实他一分钱没花来着。
但这不能说,这铁是吕安所锻造是一个绝对的秘密,一旦被外人知晓,吕小安势必没了安宁。所以对外,吕安就是一个因为和秦王有一点关系于是能有机会为他父亲买来甲片的小富豪而已。
这事对爷爷也不能说,吕安抿抿唇,乖乖应了。他本以为阿耶会觉得他买贵了,谁知道老人表情纠结了一下,问:你这百金买的是多少片甲来着?
吕安:
这下就算吕安再傻也知道其中关键了,他在祖父已经是明示的态度下一脸复杂地去洗了个澡,然后将傍晚归来的吕不韦拉入了书房。
一进门,吕小安就主动承认错误,并且告诉父亲自己将两片甲片送给隔壁尉师兄了。
吕不韦闻言微微一愣,面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疑惑以及关心,缭儿?
嗯,师兄这次会同父亲一起出征。吕安悄悄抬眼打量了下父亲的表情,继续道,安同师兄说了,一定要听父亲的号令
吕不韦胡须微微一翘。
要保护父亲安全
吕不韦眼尾上扬。
在阿父的指挥下,我军定然可以大胜。吕安说完就看吕不韦抚了抚美髯,表情十分严肃,胡闹,军人需服从军令,缭儿若是被编入为父亲军也罢,若是被分入前军自是拼杀为主,你这般同你师兄说,岂不是为难缭儿?为父也用不着他这小辈保护。
顿了顿,他又说:缭儿这是第一次上战场吧?倒也难怪你担心了,光那两片甲片哪里够,这样吧,你先前不是还做了些稍劣等的甲片,不妨让你师兄缝上。
吕安顿了顿,没把东西早就送过去了的事实说出来,而是乖乖应诺。
吕不韦又道:也不可贪多,甲胄过重于战斗无益,不过你师兄是个聪慧的,他尉叔亦是会提醒他,你也不必多说,他心中有数。
你快去把东西送过去吧。见儿子表情有些懵懂(?),吕不韦提醒道,新兵要提早入营训练,甲胄上衣还需要些时候缝制,早些送去让他们家早些准备。
顿了顿,吕不韦又道:有什么不懂的便让他们问问你母亲,为父的甲胄都是你母一手缝制的。
吕安应声后告辞,然后回房整理了些东西抱着一箱子赶紧溜出去,然后孤身一人冲到隔壁。等将一箱零碎东西放下后,吕安一脸的难以言喻,别问,千万别问。
尉缭微微挑眉,见吕小安一脸世界观正在重塑的放空表情,顿时了然。
比起对父亲盲目信任的吕安,作为旁观者的他知道的可要多多了。看了眼表情一片空白的师弟,尉缭无声叹了口气,的确是不太好办。
四月末,秦军在咸阳城外正式拔营,考虑到这次参军的大部分都是新兵,而这些新兵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非秦国国籍的外来者,出于这方面考虑,异人特许这次出兵的秦军可绕路于咸阳城门口再出兵。
秦国休养生息多年,军械甲胄存量惊人,虽然这次出战当真可以称不上大战,但是秦军还是采取全覆甲,以老兵带新兵的模式出征。
平时再七扭八歪的男儿郎只要穿上甲胄后都会得到加成,何况秦军队列整齐,纪律严明,秦军甲胄又为清一色玄黑,秦军执锐肃然前行的模样极为迫人。
特意相送之人见到此情此景纷纷热血上涌,又被尚武的秦人激烈氛围带动,纷纷高声呐喊助威。
排队等着入城的各国民众看着秦军拔营秦人相送的场面,表情均都一派复杂,其中几个弱国想到自己国家的兵士模样纷纷在心中哀叹,如此威武之师,他人何以来扛?
他们不知道这支秦军欲击何人,却只能在心中祈祷不是自己的国家。
二月后,东周国破的消息传遍各国,东周公献地图承认战败,秦国国主异人贬东周公为庶人,困于咸阳,东周国西周国归属于三川郡,治洛阳。
左丞相吕不韦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邑洛阳十万户。
又一月,魏国公子魏无忌自赵归魏,六国拜其为总将,合纵而齐攻秦,发动了历史上最后一次的联合反扑。
第198章 战国风云(51)
咸阳所在的关中平原周围高山耸立, 且高度差异悬殊,复杂的高度差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拥有一年四季皆大风的特殊气候。在这种环境下, 风力自然成为了这座城市最廉价的资源之一。
在咸阳原上矗立起第一架风车后没过多久, 越来越多的风车出现在了咸阳城乡的各角落。风车可以抬高水的高度,而配合滚筒一起用,可以抬到不少以往靠人力无法送到的缺水地区。
这两样水利工具放到一起配合使用将秦国咸阳地区的直接灌溉区扩大了近一成, 间接影响更是极为可观。
尤其是在确认了水浸法以及淤泥置换法可有效遏制盐碱地的扩张后,民众们立刻就积极行动起来,家中有些财产的甚至有等不及官方行动而愿意付费请官方来修建水利设施。
政府对此亦是采取鼓励策略,有需要的民众可以去排队登记申请并且缴纳定金,但什么时候排到还是要看之前工程的速度, 现在保守估算已经排到了一年后。
民众们打听到消息后纷纷叫苦不迭,水利这东西早一日造好便是早一日受益, 这如何等得起?
等不起也没法子啊, 人手不够。小吏们一摊手,表示:如果实在等不起可以去找别的匠人来做哦,不过记得找经过官方考核的匠人。
没错,限量供应这样的制度下很快就催生出了一批民间的手艺人上下游走接私活。
事实上, 当时吕安经过多番考虑,还是没有提议进行免费的小型水利工程搭建也是考虑到这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风车也好, 滚筒也罢都称不上有什么难度,这种推广靠官方的匠人进行,速度定然快不起来。
而且村人们还可能会有「免费的不是好东西」的思想作祟, 觉得这东西造了是麻烦,也可能辛辛苦苦造好当地人不爱惜等麻烦在,所以经过讨论后,都水监选择以市场经济的力量来填补这部分空白。
而为了说服异人,吕安上书说这也是为了尽可能保存风车和水车的秘密。
这两样小物件制造的难度不大,匠人们经过培训看着图纸就能做。由于秦国本国并不扶持手工业,来秦国淘金的匠人本身就多,人一多秘密自然保不住,大型灌溉设施需要倾举国之力,而风车水车这类只要郡县之间某个豪绅松松手即可。
但如果可以吕安还是希望这种技术在他国能够普及得慢一些,毕竟秦国的老底太浅,现在也就是将将追上了中原富饶地区而已。
但把人困在秦国肯定是不行的,除非秦国以后再也不想有匠人前来,不过稍稍绊住他们的脚步倒是未尝不可。
吕安在得了异人允许后便去联系了当时一起修风车的匠人们,请他们的徒子徒孙们帮忙一同来定制拼装标准,然后公开向举国的工匠进行授课。
来学习的匠人必须要跟随大师傅们进行风、水车的制作,并且完成若干件出师任务后才能拿到行业执照,有了这份执照便可以接私活。
就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起码七八年内这些冲着赚钱来到秦国的匠人们都要被绊在这儿。
而且最关键的是,一座风车并不是一个匠人可以完成的工作量,这些来学习的匠人们多半是结成一个小团体一同接工作一同完成,渐渐有了包工团队的雏形,一旦形成了团队,想退便更难了。
肯定也有人学了技术回去,但毕竟是少数。比起秦国官方支持可以快速、大面积铺开的这种直达田地的水利工程来说,这些匠人们就算回国后推广开一二处又能有什么影响?
而且东方各国大多是平原地带,风车、水车对他们来说利用价值也谈不上很高。
吕安预测了一下,按照如今的发展趋势,秦国在未来十年内增加的耕地应该会是现在的两成,而能够加以改善成为可耕地的原劣等田也能有一成。
这个数字已经足够保守,毕竟秦国如今最大的问题还是人少,如果人口能更多一些那么可开垦的田地会更多。
劳动力不够这个问题不光是吕安,就连秦王也在苦恼。
在春耕开始后,越来越多的农人都想要选择种植稻米作为今年种植的粮食。
秦国的官方口粮是粟米,粟米口感好,味微甜,耐储存,种植要求也不高,尤其是耐旱这一点,对于随时可能要放下钉耙提刀上战场的秦国人来说非常有利。
然而随着秦国连续数年休养生息以及水利设施的全面普及,灌溉设施的精进,围田灌水不再是难事,农人们也可以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农田里面,进行更为细致的照顾。
来自南方的稻米在咸阳原王宫的后院种植成功后立刻成为了热门作物,比起香喷喷的米饭,粟米简直就像是个糙汉。在不生产水稻的秦国,稻米的售价也足够漂亮,就算老秦人对于商业不够敏感,但种这个能得更多钱这一点大家还是能明白的。
但是秦国县乡一直没有接到全面推进稻谷种植的消息,每年春耕时上头的意思是还是要种粟米,这令秦国众人感觉又是困惑不解。
为什么在口感、产量各方面都占优的情况下,秦王却不允许民众大规模种植呢?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