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洛娜215(255)
事情的真相其实很简单,因为秦国不敢。
水稻的单位亩产比起粟米高,但是其劳动强度比粟米高不止一倍,且其生长旺期也是病虫害的高发期,比起粟米来说,淀粉含量更高滋味更美而且还大颗粒的水稻是广大野生动物的心头好。
就在咸阳原上试种的时候,王子王孙们一到结果期便要拿着弓箭守在边上,每天都能收获十来只各色鸟雀。
这些山雀甚至嚣张地成群结队而来,为了一口吃的到最后都改变了鸟类容易受惊的体质,明明知道人就在边上也不跑,尽苟在稻杆下层,趁人没注意的时候偷吃。
而且它们最喜欢吃的不是成熟的稻粒,而是灌浆期时候的稻谷,这时候稻谷里头淀粉还是液态,鸟喙咬住往外头轻轻一挤,就能将里头甜滋滋又好消化的淀粉都给吸出来。
那美滋滋的模样,就和小孩嘬果冻布丁似的。小朋友能戒果冻布丁吗?当然不能,同理,鸟雀也不能。
第一次遭受鸟灾的还是异人的父亲安国君那一辈,当时嬴稷还在和子孙们倒腾多劳多得这一套,眼看着今年的稻谷就要收获时突然来了一群山雀,都是从附近大山里头飞出来的,就直挺挺冲着稻谷而来。
嬴稷当年下令这片田地不允许非赢姓之人动手,所有的劳作都要由赢家子弟打理,于是等赢家公子们赶到的时候,稻田已经秃了三成。
鸟雀呼啦啦地来,又呼啦啦地回了深山,就算他们要找人算账也愣是没法子,只能认下这份损失。哪知到了第二日,这些鸟又来吃白食了,这可气坏了这些王族。
为了赶鸟他们是想尽了办法,最后发现还是将家里的小崽子带过来满地蹦跶比较有效。然而小崽子也不能带太小的,这些鸟还会合伙欺负小孩,总之每一年王室们为了那么点收成都得斗智斗勇。
不过守护稻田的经历也成为了这些王孙们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之一,「谁敢浪费谁今年就去咸阳原边上守稻子去」也成了这几代王孙们的口头禅。
不过今年的情形很严峻,因为异人只有赵政一个儿子,按着这情况,今年秋收时候就只有赵政一个人满咸阳原蹦跶守着他们家那块地了。
咳,此事暂且不提,总而言之,要种植稻谷比起种植粟米要麻烦得多,在没有足够的劳动力能够投入的情况下,要改种稻谷并不容易。
异人思考再三,决定还是暂求稳妥,下令目前只允许曾经是盐碱地的地区围田种稻。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当吕不韦带军队离开后,咸阳城立刻就有了劳动力紧张的征兆。
我觉得这样不行。赵政这一日特地跑来吕安的办公室,对着正在堆泥巴的兄长严肃说,如果按照这个趋势,以后咸阳就永远只能种粟米了!
怎会?吕安闻言笑了一下,他伸手拿起来一根木棍搭在泥团子上,安抚道,再过个十来年让小孩儿长大就好了。
小孩?
咸阳城如今劳动力短缺也有小娃儿变多的因素呀。吕安笑道,此前秦国多年不曾征战,男儿女儿们纷纷成家生娃,几乎每家都多了好几个小娃,现在这些小娃还在嗷嗷待哺显不出来,再过个十来年他们长大了就好了。
小孩有增多?赵政回忆了下之前并未注意到的种种情况,恍然好像的确是这么回事。
这段时间街上和田野间满地撒欢的小童数目的确是多了些,他原来以为这是因为咸阳之前严打拐卖治安变好,小孩们都出来玩了呢。
不过小孩儿变多了为何也会影响劳动力?
道理很简单,大人的数目并未增加,孩子的人口增加了,一家需要承担的吃饭口增多了自然会显得物资紧张。
而且女性在怀孕生产哺乳期的时候也无法承担重体力活,原本两人的活计由一人干了,自然就显得人手紧张了。
赵政很快就想通了这一点,他轻松了口气,觉得这种还真是甜蜜的负担,只要熬过了这几年秦国的劳动力就能上一个新台阶,想想还是挺美哒!不过没有别的办法吗?
嗯
赵政吸了口气,看着小心翼翼正以烧红的银针在木料上钻孔的兄长摆了摆手。等挥退跟着他来的宫人以及都水监的工作人员后,赵,小粘糕,政立刻蹭了过去,他一把抱住他阿兄的腰,用脑袋在自家阿兄胸前蹭来蹭去黏黏糊糊撒娇道:阿兄,你这么聪明,一定有办法的是不是?
吕安被人一把扣住要害吓了一跳,他高举起手中的工具一边试图制止家里的倒霉弟弟,政儿,你这是作甚,快快放开,让我把手里东西放下来!
不放!赵政对此十分有经验,如果阿兄把东西放下来就要揍人了,必须先趁机把事情谈妥才能放手,阿兄,阿兄你想想办法啊~
吕安额角爆出了一个青筋,这谁家的倒霉孩子?赶紧带走啊!
就在这么想的时候,门口探入了一个脑袋,来人见到室内场景一愣,然后似笑非笑地勾起了唇角,此人正是倒霉孩子的亲爹,赢异人。
异人突来都水监自然是有事找吕安,没想到正好看到儿子这幅姿态。
嗯他儿子平时努力活成小老头那样的冷静持重模样,这样子还真怪少见的。
恶趣味的亲爹靠在门板上,看着儿子把他没法挣扎的兄长怼到了地上硬是压着他阿兄的小身板不让人起来,为了达到目的可以说是非常的不要脸了。
他儿子自来到咸阳后便被提溜着去习武,别看个子小也不胖,其实小身板可紧实了,这点吕安就差远了,比他儿子大了这么多居然毫无反手之力
嗯,赢了异人有淡淡的骄傲。
不知道父亲将他如今不要脸的行径全看在眼里的赵政干脆趴在了一个不防被他压到的吕安身上,阿兄,想想办法啦~~父亲可苦恼了,政儿要替父分忧呀~
你先让我起来!吕安简直要气死啦,赵小政这熊孩子特别不要脸,他就坐在吕安的腰靠上一些的位置,这地方被压住了吕安根本没办法坐起来,他手里又拿着危险器具不敢松手,这一下简直就像是咸鱼一样只能瘫在地上,赵小政你幼不幼稚?你都多大了还玩这一招?你以为你还是小宝宝吗?
赵政闻言思索了一下,认真道:阿兄说过,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他一板一眼,阿兄还说过,人不要脸,便可天下无敌。
曾经随口说了很多骚话然而自己都不记得了的吕安被堵了个严严实实,他叹了口气:我只有个说不上好不好的想法。
幼托班。
将断奶后的孩子送到一处托人进行共同照顾,解放母亲的劳动力。吕安见小孩露出恍然表情忙道,听起来容易,实际还有很多操作上的难题,设施、场地要求都严格不说,孩子太小容易生病,要如何保证小童的安全更是难题。
他无奈地用膝盖轻轻顶了下赵政的后背示意让自己起来,赵政听话地挪了下小屁股到边上的垫子上,睁圆了眼睛做倾听姿态,吕安一边爬起来一边说:另外还有吃食收费方面都是难题,如果收得太便宜,孩子势必得不到太好的照顾,而如果收费太贵,超出了妇人自己带所能赚取的费用,她们便不会愿意将孩子送入。
如此,还有在哪里设置更方便接送的问题,这是个很复杂的情况。吕安将手里的东西放下来之后缓缓站起,赵政此时还在思考要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没预料到兄长已经开始撩袖子准备失礼了。
便在此关键时刻,在门口观望许久的异人及时干咳了一声拯救了将要被揍的儿子,他朗笑着缓缓步入看着面露惊诧的吕安道:吕卿此提议,寡人很有兴趣。不知卿可有解决之良策?
吕安看着门口进来的人都惊呆了,秦国太子抱着人撒娇耍赖,秦国大王站在门口偷听。
这秦国还能好?
作者有话要说:
六国国王:我觉得不行,卿可要跳槽?
托儿所最早就是为了解放女性劳动力的存在,不过有很多问题,要怎么解决明天再说。
秦汉时期的女性地位很高,这是因为生产力决定地位(不是儒学!!!)
秦汉时期劳动力缺乏,女性必须承担一部分家庭收入的责任,甚至女性也可以加入民兵,运输粮草,所以这时代的女性话语权很高。
而女性地位降低是从唐开始,唐朝普通女性地位很低,贵族女性地位很高,两极化明显。
宋朝因为税负高,全国一直在战备状态,女性不得不承担家庭收入责任,甚至有些能干的姑娘收入比男人还高,所以地位话语权也很高。
明代是女性地位降低的年代,明朝一方面是朱元璋捧程朱理学进行集权,另一方面是生产力基本都在男性身上,所以这个时代女性的权利渐渐被剥夺。
明清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剥夺了女性的受教育权以及工作权利。
不过清末年也有女性开始渐渐崛起的征兆,主要是接受了外来教育,以及战争影响男主人过世需要顶起门户。
其实现代重男轻女最奉行的区域也有这个特征就是男人从事主要劳动的地方。
比如主要劳动收入是捕鱼的沿海地区,比如收入是冶炼和挖矿的重工业区,比如说传统农业区。
而一些女性能够从事高收入地区女性地位就很好,比如南方丝绸主产区,还有近代纺织厂主要布局地区,比如上海就是后一种情况。
当年纺织女工是上海的主要女性工作,所以我大魔都在外人看来就是女性比男性强势很多
咳,这是事实,现在也是。
现在的上海男性多半是在一个强势的妈教育下成长滴。
这个很有趣的,感兴趣的话可以研究一下,我觉得都能写论文啦!
ps,刚我说裹小脚从唐开始,大家说是宋,我研究了下原来是传说中在南唐,咳,是我记错了。是北宋开始嗷
第199章 战国风云(52)
秋萱殿是咸阳宫的一处侧殿, 规格体制不大,但小巧玲珑毗邻咸阳殿, 是秦王异人的夫人赵姬所居住之处。
这里并非是历来王后所居住的殿堂, 其本身建造的目的可能是给秦王工作之余小憩之用,赵姬以王后之尊住在这儿并不符合礼制。
然而群臣都没办法提出抗议,谁让赢异人有两位母亲呢?
正太后华阳太后自然要居住在宣太后曾经居住过的太后宫殿内, 而生母夏太后要怎么安置便成了难题,按规制她同华阳太后当为同级,若是住在偏殿自然是委屈了她。于是便在此时,赵姬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宫室让给夏太后,她退居偏殿。
异人感怀于妻子的体贴, 特以赵姬之名赐给此殿。
赵姬的名字为萱,取自于民间的一种常见花卉。
这种花卉是宿根类植物, 有类似于百合那般的肉质根系, 生命力非常旺盛,繁衍能力也极高,对于生活的环境也完全不挑剔,寒暑阳阴全无顾忌, 因其花一朵仅开一日,朝开夕闭得名。
先早时候便有习俗, 远游的子嗣会在离开前给母亲的房前种植一排萱草, 希望这种颜色明亮生命力又旺盛的花朵能够让思念孩子的母亲稍稍好过一些。
是以,萱草又有忘忧之名。
而秋天便是萱草盛开的时候,秋萱殿之名不言而喻, 就是异人悄咪咪地秀了一波大恩爱,知情者纷纷掩面表示受不了,但偏偏大家都不能说什么。
秋萱殿的主人赵王后对比两位经常要搞事的婆婆存在感并不高,但朝中大臣对她的观感一直都比较复杂,持敬而远之姿态,主要是因为这女人着实厉害。
这么多年了异人的后宫无论纳进来多少人,都只有赵政一个孩子。若这位王后平日里作天作地求独宠也罢,可她没有,太后要塞人那就让人塞,太后要截人就让人截,看着什么都没做,偏偏异人就是没有生出孩子来,无论男女皆无。也不知道真的是什么都没做,还是天衣无缝没漏出半点风声。
前者说明她牢牢把控了异人的心,后者那更厉害了,要知道赵姬可是有两个婆婆盯着,没有一个婆婆能忍受儿媳妇在这方面束着儿子的,但就算是这样也没能找到一点痕迹来,这可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不过秦国的臣子们对此都并不表态。
秦汉时候的政治结构相对独立,帝王后宅的事除了丞相,旁的臣子们都管不了,自然也没有人会跑去对异人说:您还是多生几个儿子保险一下吧。万一现在的这个夭折了,岂不是又是一场大乱,这不是讨打吗?
而丞相?明眼人都知道,两位丞相一个是准备荣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另一位可是完完全全站在王后这边的。
他自然不会去劝,就算劝恐怕也是会劝赵姬再生一个孩子双保险一下。
咦?这般说来,赵姬为何也没有生子?
听说公子异人年轻时候在赵国很是被磋磨了一番,莫非
嘘!
不管民间如何传闻,赵姬都一直平静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她的两个婆婆的确不好伺候,然而对赵姬来说问题倒也不大。
毕竟在异人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下,这二人便是再怎么闹腾也得顾忌她的身份,不可能真的和太子的生母生了间隙。异人又早早为她请封,华阳太后要做什么手脚也不容易。
当然,她们也可以尽力和太子建立新的关系,两位老太太也不是没动过这份心思,可太子聪慧,少而记事,他们母子二人感情深,自然没那么容易被挑拨。
对于一个女人而言,只要她的背后的丈夫和儿子支持她,那么面对婆婆们的刁难那也不过是一种生活趣味罢了,而且她越是受委屈,丈夫和儿子就越是心疼她,赵姬很享受这种被家里的两个男人捧在手心里的感觉。
两位老太太也不是笨人,在看透异人不是可以任由她们揉搓的对象后,现在也已经消停了不少。
赵姬对此倒很有几分随遇而安的味道,两个老太太不闹腾,这整个后宫便也没有了能让她烦心的事情。
当年她跟着吕夫人学了不少东西,后来也渐渐放下了些,唯有一件事她坚持了下来,那便是为丈夫和儿子亲手制作内衫。
她在这方面可能当真有些天分在,当年学习时候还觉得织布机好生难用,现在却已经做得比吕夫人还好了。
现在赵姬还能在织布的时候往里头掺杂一些各色花纹,此一方面算作是一些小情趣,另一方面穿着她做的衣裳的异人,难道还能在别的女人面前将外袍解下来吗?
异人也不是没有因为织布这事过于耗眼试图阻止过她这样的举动,但赵姬每每都以想要过寻常夫妻的生活,而且不过是内衫,也费不了多少事来回答。
恋耽美
水稻的单位亩产比起粟米高,但是其劳动强度比粟米高不止一倍,且其生长旺期也是病虫害的高发期,比起粟米来说,淀粉含量更高滋味更美而且还大颗粒的水稻是广大野生动物的心头好。
就在咸阳原上试种的时候,王子王孙们一到结果期便要拿着弓箭守在边上,每天都能收获十来只各色鸟雀。
这些山雀甚至嚣张地成群结队而来,为了一口吃的到最后都改变了鸟类容易受惊的体质,明明知道人就在边上也不跑,尽苟在稻杆下层,趁人没注意的时候偷吃。
而且它们最喜欢吃的不是成熟的稻粒,而是灌浆期时候的稻谷,这时候稻谷里头淀粉还是液态,鸟喙咬住往外头轻轻一挤,就能将里头甜滋滋又好消化的淀粉都给吸出来。
那美滋滋的模样,就和小孩嘬果冻布丁似的。小朋友能戒果冻布丁吗?当然不能,同理,鸟雀也不能。
第一次遭受鸟灾的还是异人的父亲安国君那一辈,当时嬴稷还在和子孙们倒腾多劳多得这一套,眼看着今年的稻谷就要收获时突然来了一群山雀,都是从附近大山里头飞出来的,就直挺挺冲着稻谷而来。
嬴稷当年下令这片田地不允许非赢姓之人动手,所有的劳作都要由赢家子弟打理,于是等赢家公子们赶到的时候,稻田已经秃了三成。
鸟雀呼啦啦地来,又呼啦啦地回了深山,就算他们要找人算账也愣是没法子,只能认下这份损失。哪知到了第二日,这些鸟又来吃白食了,这可气坏了这些王族。
为了赶鸟他们是想尽了办法,最后发现还是将家里的小崽子带过来满地蹦跶比较有效。然而小崽子也不能带太小的,这些鸟还会合伙欺负小孩,总之每一年王室们为了那么点收成都得斗智斗勇。
不过守护稻田的经历也成为了这些王孙们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之一,「谁敢浪费谁今年就去咸阳原边上守稻子去」也成了这几代王孙们的口头禅。
不过今年的情形很严峻,因为异人只有赵政一个儿子,按着这情况,今年秋收时候就只有赵政一个人满咸阳原蹦跶守着他们家那块地了。
咳,此事暂且不提,总而言之,要种植稻谷比起种植粟米要麻烦得多,在没有足够的劳动力能够投入的情况下,要改种稻谷并不容易。
异人思考再三,决定还是暂求稳妥,下令目前只允许曾经是盐碱地的地区围田种稻。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当吕不韦带军队离开后,咸阳城立刻就有了劳动力紧张的征兆。
我觉得这样不行。赵政这一日特地跑来吕安的办公室,对着正在堆泥巴的兄长严肃说,如果按照这个趋势,以后咸阳就永远只能种粟米了!
怎会?吕安闻言笑了一下,他伸手拿起来一根木棍搭在泥团子上,安抚道,再过个十来年让小孩儿长大就好了。
小孩?
咸阳城如今劳动力短缺也有小娃儿变多的因素呀。吕安笑道,此前秦国多年不曾征战,男儿女儿们纷纷成家生娃,几乎每家都多了好几个小娃,现在这些小娃还在嗷嗷待哺显不出来,再过个十来年他们长大了就好了。
小孩有增多?赵政回忆了下之前并未注意到的种种情况,恍然好像的确是这么回事。
这段时间街上和田野间满地撒欢的小童数目的确是多了些,他原来以为这是因为咸阳之前严打拐卖治安变好,小孩们都出来玩了呢。
不过小孩儿变多了为何也会影响劳动力?
道理很简单,大人的数目并未增加,孩子的人口增加了,一家需要承担的吃饭口增多了自然会显得物资紧张。
而且女性在怀孕生产哺乳期的时候也无法承担重体力活,原本两人的活计由一人干了,自然就显得人手紧张了。
赵政很快就想通了这一点,他轻松了口气,觉得这种还真是甜蜜的负担,只要熬过了这几年秦国的劳动力就能上一个新台阶,想想还是挺美哒!不过没有别的办法吗?
嗯
赵政吸了口气,看着小心翼翼正以烧红的银针在木料上钻孔的兄长摆了摆手。等挥退跟着他来的宫人以及都水监的工作人员后,赵,小粘糕,政立刻蹭了过去,他一把抱住他阿兄的腰,用脑袋在自家阿兄胸前蹭来蹭去黏黏糊糊撒娇道:阿兄,你这么聪明,一定有办法的是不是?
吕安被人一把扣住要害吓了一跳,他高举起手中的工具一边试图制止家里的倒霉弟弟,政儿,你这是作甚,快快放开,让我把手里东西放下来!
不放!赵政对此十分有经验,如果阿兄把东西放下来就要揍人了,必须先趁机把事情谈妥才能放手,阿兄,阿兄你想想办法啊~
吕安额角爆出了一个青筋,这谁家的倒霉孩子?赶紧带走啊!
就在这么想的时候,门口探入了一个脑袋,来人见到室内场景一愣,然后似笑非笑地勾起了唇角,此人正是倒霉孩子的亲爹,赢异人。
异人突来都水监自然是有事找吕安,没想到正好看到儿子这幅姿态。
嗯他儿子平时努力活成小老头那样的冷静持重模样,这样子还真怪少见的。
恶趣味的亲爹靠在门板上,看着儿子把他没法挣扎的兄长怼到了地上硬是压着他阿兄的小身板不让人起来,为了达到目的可以说是非常的不要脸了。
他儿子自来到咸阳后便被提溜着去习武,别看个子小也不胖,其实小身板可紧实了,这点吕安就差远了,比他儿子大了这么多居然毫无反手之力
嗯,赢了异人有淡淡的骄傲。
不知道父亲将他如今不要脸的行径全看在眼里的赵政干脆趴在了一个不防被他压到的吕安身上,阿兄,想想办法啦~~父亲可苦恼了,政儿要替父分忧呀~
你先让我起来!吕安简直要气死啦,赵小政这熊孩子特别不要脸,他就坐在吕安的腰靠上一些的位置,这地方被压住了吕安根本没办法坐起来,他手里又拿着危险器具不敢松手,这一下简直就像是咸鱼一样只能瘫在地上,赵小政你幼不幼稚?你都多大了还玩这一招?你以为你还是小宝宝吗?
赵政闻言思索了一下,认真道:阿兄说过,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他一板一眼,阿兄还说过,人不要脸,便可天下无敌。
曾经随口说了很多骚话然而自己都不记得了的吕安被堵了个严严实实,他叹了口气:我只有个说不上好不好的想法。
幼托班。
将断奶后的孩子送到一处托人进行共同照顾,解放母亲的劳动力。吕安见小孩露出恍然表情忙道,听起来容易,实际还有很多操作上的难题,设施、场地要求都严格不说,孩子太小容易生病,要如何保证小童的安全更是难题。
他无奈地用膝盖轻轻顶了下赵政的后背示意让自己起来,赵政听话地挪了下小屁股到边上的垫子上,睁圆了眼睛做倾听姿态,吕安一边爬起来一边说:另外还有吃食收费方面都是难题,如果收得太便宜,孩子势必得不到太好的照顾,而如果收费太贵,超出了妇人自己带所能赚取的费用,她们便不会愿意将孩子送入。
如此,还有在哪里设置更方便接送的问题,这是个很复杂的情况。吕安将手里的东西放下来之后缓缓站起,赵政此时还在思考要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没预料到兄长已经开始撩袖子准备失礼了。
便在此关键时刻,在门口观望许久的异人及时干咳了一声拯救了将要被揍的儿子,他朗笑着缓缓步入看着面露惊诧的吕安道:吕卿此提议,寡人很有兴趣。不知卿可有解决之良策?
吕安看着门口进来的人都惊呆了,秦国太子抱着人撒娇耍赖,秦国大王站在门口偷听。
这秦国还能好?
作者有话要说:
六国国王:我觉得不行,卿可要跳槽?
托儿所最早就是为了解放女性劳动力的存在,不过有很多问题,要怎么解决明天再说。
秦汉时期的女性地位很高,这是因为生产力决定地位(不是儒学!!!)
秦汉时期劳动力缺乏,女性必须承担一部分家庭收入的责任,甚至女性也可以加入民兵,运输粮草,所以这时代的女性话语权很高。
而女性地位降低是从唐开始,唐朝普通女性地位很低,贵族女性地位很高,两极化明显。
宋朝因为税负高,全国一直在战备状态,女性不得不承担家庭收入责任,甚至有些能干的姑娘收入比男人还高,所以地位话语权也很高。
明代是女性地位降低的年代,明朝一方面是朱元璋捧程朱理学进行集权,另一方面是生产力基本都在男性身上,所以这个时代女性的权利渐渐被剥夺。
明清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剥夺了女性的受教育权以及工作权利。
不过清末年也有女性开始渐渐崛起的征兆,主要是接受了外来教育,以及战争影响男主人过世需要顶起门户。
其实现代重男轻女最奉行的区域也有这个特征就是男人从事主要劳动的地方。
比如主要劳动收入是捕鱼的沿海地区,比如收入是冶炼和挖矿的重工业区,比如说传统农业区。
而一些女性能够从事高收入地区女性地位就很好,比如南方丝绸主产区,还有近代纺织厂主要布局地区,比如上海就是后一种情况。
当年纺织女工是上海的主要女性工作,所以我大魔都在外人看来就是女性比男性强势很多
咳,这是事实,现在也是。
现在的上海男性多半是在一个强势的妈教育下成长滴。
这个很有趣的,感兴趣的话可以研究一下,我觉得都能写论文啦!
ps,刚我说裹小脚从唐开始,大家说是宋,我研究了下原来是传说中在南唐,咳,是我记错了。是北宋开始嗷
第199章 战国风云(52)
秋萱殿是咸阳宫的一处侧殿, 规格体制不大,但小巧玲珑毗邻咸阳殿, 是秦王异人的夫人赵姬所居住之处。
这里并非是历来王后所居住的殿堂, 其本身建造的目的可能是给秦王工作之余小憩之用,赵姬以王后之尊住在这儿并不符合礼制。
然而群臣都没办法提出抗议,谁让赢异人有两位母亲呢?
正太后华阳太后自然要居住在宣太后曾经居住过的太后宫殿内, 而生母夏太后要怎么安置便成了难题,按规制她同华阳太后当为同级,若是住在偏殿自然是委屈了她。于是便在此时,赵姬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宫室让给夏太后,她退居偏殿。
异人感怀于妻子的体贴, 特以赵姬之名赐给此殿。
赵姬的名字为萱,取自于民间的一种常见花卉。
这种花卉是宿根类植物, 有类似于百合那般的肉质根系, 生命力非常旺盛,繁衍能力也极高,对于生活的环境也完全不挑剔,寒暑阳阴全无顾忌, 因其花一朵仅开一日,朝开夕闭得名。
先早时候便有习俗, 远游的子嗣会在离开前给母亲的房前种植一排萱草, 希望这种颜色明亮生命力又旺盛的花朵能够让思念孩子的母亲稍稍好过一些。
是以,萱草又有忘忧之名。
而秋天便是萱草盛开的时候,秋萱殿之名不言而喻, 就是异人悄咪咪地秀了一波大恩爱,知情者纷纷掩面表示受不了,但偏偏大家都不能说什么。
秋萱殿的主人赵王后对比两位经常要搞事的婆婆存在感并不高,但朝中大臣对她的观感一直都比较复杂,持敬而远之姿态,主要是因为这女人着实厉害。
这么多年了异人的后宫无论纳进来多少人,都只有赵政一个孩子。若这位王后平日里作天作地求独宠也罢,可她没有,太后要塞人那就让人塞,太后要截人就让人截,看着什么都没做,偏偏异人就是没有生出孩子来,无论男女皆无。也不知道真的是什么都没做,还是天衣无缝没漏出半点风声。
前者说明她牢牢把控了异人的心,后者那更厉害了,要知道赵姬可是有两个婆婆盯着,没有一个婆婆能忍受儿媳妇在这方面束着儿子的,但就算是这样也没能找到一点痕迹来,这可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不过秦国的臣子们对此都并不表态。
秦汉时候的政治结构相对独立,帝王后宅的事除了丞相,旁的臣子们都管不了,自然也没有人会跑去对异人说:您还是多生几个儿子保险一下吧。万一现在的这个夭折了,岂不是又是一场大乱,这不是讨打吗?
而丞相?明眼人都知道,两位丞相一个是准备荣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另一位可是完完全全站在王后这边的。
他自然不会去劝,就算劝恐怕也是会劝赵姬再生一个孩子双保险一下。
咦?这般说来,赵姬为何也没有生子?
听说公子异人年轻时候在赵国很是被磋磨了一番,莫非
嘘!
不管民间如何传闻,赵姬都一直平静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她的两个婆婆的确不好伺候,然而对赵姬来说问题倒也不大。
毕竟在异人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下,这二人便是再怎么闹腾也得顾忌她的身份,不可能真的和太子的生母生了间隙。异人又早早为她请封,华阳太后要做什么手脚也不容易。
当然,她们也可以尽力和太子建立新的关系,两位老太太也不是没动过这份心思,可太子聪慧,少而记事,他们母子二人感情深,自然没那么容易被挑拨。
对于一个女人而言,只要她的背后的丈夫和儿子支持她,那么面对婆婆们的刁难那也不过是一种生活趣味罢了,而且她越是受委屈,丈夫和儿子就越是心疼她,赵姬很享受这种被家里的两个男人捧在手心里的感觉。
两位老太太也不是笨人,在看透异人不是可以任由她们揉搓的对象后,现在也已经消停了不少。
赵姬对此倒很有几分随遇而安的味道,两个老太太不闹腾,这整个后宫便也没有了能让她烦心的事情。
当年她跟着吕夫人学了不少东西,后来也渐渐放下了些,唯有一件事她坚持了下来,那便是为丈夫和儿子亲手制作内衫。
她在这方面可能当真有些天分在,当年学习时候还觉得织布机好生难用,现在却已经做得比吕夫人还好了。
现在赵姬还能在织布的时候往里头掺杂一些各色花纹,此一方面算作是一些小情趣,另一方面穿着她做的衣裳的异人,难道还能在别的女人面前将外袍解下来吗?
异人也不是没有因为织布这事过于耗眼试图阻止过她这样的举动,但赵姬每每都以想要过寻常夫妻的生活,而且不过是内衫,也费不了多少事来回答。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