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我香不香!——银雪鸭(23)
钟棠一愣,随即也就明白了过来:你是说,那人皮就是寿宴请帖?
李避之点点头,这人皮做成了寿柬,宁王殿下之前竟一共收到了三次,昨晚怕是第四次了。
这宁王本就身子孱弱,又受了这接连的惊吓,几个月来直接缠绵病榻,隔上三五日才能勉强起身,入朝一次,在皇帝面前露露面。
而圣上也确实是看重这个儿子的,所以才分外心疼他,念及他背后多为文臣,便将开明卫给了他。
钟棠刚想继续问问那人皮寿柬的事,却不想一个小丫头推开门来,见着这大半屋子青年道长,脸红红的行礼道:姑姑说,主子刚刚已经醒了,请众位道长过去呢。
这倒是快方和风小声嘟囔了句,钟棠看过去时,他又把嘴紧闭起来。
还是李避之客气地回礼,说道:有劳了,贫道等这便过去。
那小丫头抬眼就见着,这么一位冷清俊逸的道长,脸颊瞬间更红了。
钟棠指尖触着腰间的玉珠金铃,抬脚便暗将正要上前的方和风一绊,矮个子的小道长立刻扑身而去,恰将李避之与那小丫头隔开。
抱,抱歉,方和风手忙脚乱地站好,一个劲地对着小丫头赔不是:是小道,小道刚才失礼了。
经此一下,那小丫头也恍然收了心思,又后退行礼道:道长言重了,还是先请至主子那边吧。
李避之微微颦眉,钟棠却已又蹭到他的身边,勾唇说道:李道长,还记得我要你怎样吗?
不许看别的花。李避之的声音中似乎毫无感情起伏,一板一眼的却别样有趣。说得钟棠很是满意,与他擦肩而过,回首笑笑:既是知道了,那咱们便快些去吧,莫要让宁王殿下就等。
李避之淡看这越发肆意的小妖精一眼,终是在宽大袍袖的遮掩下,又握住他的手,才招呼其他几名弟子:走吧。
宁王一醒,这王府内院中的人,便往来忙碌起来。
他们刚来到雅辉堂的正房前,就见身穿旁色衣衫的三五下人,正从中走出出来。想来是听闻了宁王再次撞邪,外头各家赶来问候试探的。
钟棠眼神很好,一眼便看到打头的那个,竟是端王府的少年阿寄。
阿寄也看到了他们,与身后的下人嘱咐几句后,便向他们走了过来。
钟--钟道长,多日不见,可还好吗?阿寄到底是在王府中长大的人精儿,虽也疑惑钟棠为何作这
道长打扮,但却没有说穿,只是寻常问候。
自上次端王府夜半出事后,钟棠再没见过阿寄,便是来取之前订的糕饼的人,也换成了是个管家模样的老头。
自然没什么不好,钟棠对他笑笑,语气寻常却有所指地说道:上次的事,倒是多谢你了。
阿寄也弯弯他碧色的眼眸,满是少年气地讨要着:钟道长不必客气,改日请我去你们观外的五味斋中,多吃几块点心就是了。
好说好说这到底不是说话的地方,才几句的工夫,两边人就开始催促了。
阿寄冲他又笑笑后,很快就跑开了,而钟棠也继续跟着李避之他们,来到了正房之中。
到底是正得圣宠的皇子寝处,虽并未做得如皇宫般奢侈,但也是处处精致,于细处点缀着各种名家名品。
只是这屋子收拾得再如何得好,也遮掩不去那股苦涩的药味,钟棠转头便看到。手端药碗的丫头,刚刚退下收拾。
他正谨慎地四下探查着,却听面前一道珠帘之后,传出了个男子虚弱的声音:是金乌观的道长们来了吗?快些入内吧。
话音刚落,一直伺候他的胧娘便掀开了珠帘,恭敬行礼到:几位道长请进吧。
李避之这次只是对她点点头,然后便带着钟棠等人走了过去。
珠帘之后,气质清贵却一脸病容的年轻男子,正靠在床边,想来那就是宁王了。
咳咳李道长,竟有令你辛苦来一趟。这宁王倒是比下人们真客气些,但李避之却不愿再空耗时辰在寒暄上,于是便直言说道:驱邪降妖乃金乌之本职,听闻昨夜王爷又得一人皮寿柬,不知现今置于何处?
一提起那人皮来,宁王原本就没几分血色的脸,霎时间变得更难看了。
李避之却未就此而止,继续淡淡地问道:还有昨夜可有其他撞邪之人,若有的话,也请一并请来吧。
宁王折腾了大半夜,其实并不清楚府上之事。幸好执事姑姑早已安排妥当,让人将那只满是血污的锦盒取了过来,又将丫头碧儿、霞儿也叫了过来。
终于能瞧见那人皮寿柬的真貌了,钟棠不禁抻着脖子,想要将那盒中之物看个清楚。
这次的人皮倒是十分齐整的,不再带着什么口鼻,但依旧是鲜血淋淋的,看上去应是从大腿或是背部割下的。
而那人皮之上,乃是掺了血的墨写成的几行小字:
青松蓁蓁,白鹤长依,春秋不老三千岁,天地同贺一寿新。
谨以此,邀贵客李姓修德,于七月廿三,赴琼山寿宴。
七月廿三钟棠心中一算,怪不得这宁王府上下都如此急切,这离上头的日期,竟还剩三日了。
这人皮除部位外,与前头几次所见的并无区别,李避之也是嫌此物污秽,待钟棠看过后,他便将那锦盒放到一边,转而看向那两个到现在为止,还惊魂不地小丫头。
李避之并不强人所难,他先指上凝咒,在两人额上一点,待着那静心抚绪的术法生效后,才向她们问起昨夜的事。
作者有话要说:
短小鸭上线,忙疯了,写这么点睡着了四五次
不过下个周开始就能好些啦
争取下周做粗长鸭鸭
感谢在20200712 20:31:41~20200714 01:00:4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细听轩雨 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8章 人皮寿柬(六)
昨夜,你们遇到了什么?见两个小丫头清醒过来,李避之收势,出言问道。
是是个太监,碧儿还是怕的说不出话来,霞儿到底年纪大些,看着这一屋子的道长,勉强回答道。
你可记得他的相貌?钟棠悠悠地从李避之身后走出来,看着她们问道:或是,他送这东西过来的时候,可有说什么?
他长得霞儿刚要描述那太监的样子,可发现无论怎么回想,记忆中都只有个模糊的影子,实在想不出他的模样了。
钟棠早有预料,这不过是妖类寻常的做法,他与李避之对视一眼后,又说道:想不起来便不必强求了,可记得他说过什么?
霞儿似稍稍放松了些,而后回忆着说道:那太监他说是宫里白嫔娘娘让他来的。
只听背后一声瓷器的脆响,众人纷纷回头看去,却是一向稳重的执事姑姑胧娘,失手打翻了茶盏。
是奴婢一时不察,请主子赎罪。胧娘对着宁王行礼,脸上的神色却遮遮掩掩的,不知是想到了什么。
不过是只茶盏,姑姑的手可烫伤了?快去处理一下吧。宁王语气依旧宽和,显然对这个自小照顾自己长大的执事姑姑也是有感情的。
却不想胧娘只是摇摇头,脸上勉笑着说道:不过是烫了下手,不曾有事的,主子不必上心。
钟棠轻托着下巴,瞧着胧娘又重新转身,为宁王端来一盏新茶,目光却难掩复杂,于是便冷不防地问道:不知执事姑姑可知道,宫中当真有这位白嫔娘娘吗?
临至宁王府上的道长,多半都谨慎有礼得很,胧娘乍然被这般直接的问道,实在没反应过来,好一会才略微不自然地点点头:好似听人说过之前是有这么一位白嫔娘娘。
什么叫做之前?现在没了吗?钟棠的目光停留在胧娘的脸上,继续追问道。
是那位白嫔娘娘十几年前就去了,胧娘似有躲闪,故意向宁王说道:她生前也未曾听说过什么异事,许是那妖物,随意借了宫中人的名号罢了。
宁王李修德点点头,也皱眉回忆着说道:白嫔本王幼时似也曾见过几面,依稀还记得是个和善的人,应该不会与这等妖事有关。
钟棠听着这主仆二人的言语,只是垂下眸玩起了腰间的玉珠串,没再说什么。
正在此时,房外院中又传来些许声响。紧接着,刚刚引路的老太监便进来通传道:主子,太渊观的道长们也到了。
宁王听后,自嘲地感叹道:你们竟是又惊动了这么多人。
快将道长们请进来吧,不可怠慢了。
是。老太监听后,忙又退下了。不过片刻,那太渊的司千瑾便带着四五个小道士,也进了雅辉堂的正房之中。
他先向着宁王恭敬行礼,风度翩然,言语之中似有愧意:殿下受惊了,是小道学艺不精,为殿下分忧。
宁王忙让身边的人,将那司千瑾扶起,然后取过枕边的金符,苦笑道:司道长所制的金符甚好,至少保本王安眠了这几日,是那妖物太过狡猾,怨不得道长的。
钟棠稍稍退后几步,又蹭到了李避之的身边,低声念念着:太渊给宁王送了金符,你们金乌这几日都在做什么?
李避之侧眸看看他,简言说道:溯其根本,潜而伏之。
钟棠险些笑出来,又挨着李避之喃喃着:那你们可是失了先机呀,我瞧着宁王现下已偏向太渊了。
说完,忍不住看着司千瑾摇摇头,他原本还不太明白,太渊观为何有事总喜欢让这个,看起来虽说漂亮,却实在不像是有真本事的司道长出面。
可如今瞧着这司道长,在宁王面前又拜又叹的样子,忽地就明白了。
这寻常修道之人,总归还带着几分清高,怕是轻易做不出来这等状貌呢。
钟棠这边暗暗感叹着,而司千瑾总算与宁王诉完了衷,转而又对着李避之等人见礼:正巧李道友也在。
前日自离去后,小道观殿下之状苦思良久,又师祖所留之物中,寻到一样兴许有用的法器,却不知效力如何,还望李道友也相助鉴析一番。
李避之向来对司千瑾淡淡,对方既说到这份上,他也没拒绝的意思,只颔首道:有幸一观。
司千瑾也已习惯了李避之的寡言,并不如何尴尬,转身取过小弟子手中的香樟木盒,先向宁王略拜,而后便右手于盒上凭虚绘起符咒来。
钟棠很是好奇这司道长能拿出什么法器,于是便倾身往前凑凑,待那司千瑾手上符咒落成,只见木盒卒然开敞,一道耀目的金火熊熊而出。
李避之青袍微动,下意识地将钟棠挡于身后,可那金火却已于现世瞬间,已直冲入钟棠的肺腑,逼得他当场便吐出一口鲜血。
这,这位道长?司千瑾仿佛完全没有料到钟棠的反应,惊讶地看着他:此物乃是伏妖之器,只会伤及妖物,这位道长
可他话还未能说完,便被执事姑姑胧娘的惊呼声打断了:主子!主子您怎么了!
所有人的注意力又都聚向宁王,只有李避之的手臂暗暗支撑着钟棠,他眉头已然皱得死紧,想要即刻带钟棠离开,钟棠却对他摇了摇头。
司道长你究竟做了什么!宁王双目紧闭,歪倒在床上,嘴角不断地溢出鲜血,胧娘一面呼喊着传太医,一面厉声质问着司千瑾。
钟棠强咽下口中的血,望着司千瑾说道:司道长的法器怕是有什么偏差吧,只会伤及妖物的伏妖之器,又怎会伤了宁王殿下呢。
司千瑾显然已经慌了神,他赶忙将金火樟木盒收起,想要靠近宁王补救一番,却被胧娘与老太监拦了下来。
好在很快,宁王便转醒了过来,口中低低地唤着:烫好像要烧起来了
钟棠想要提醒他家道长,这可是反超太渊的好机会,可他却再难说出一字,胸口中仿若还燃着团金火,直要将他烧穿。
而李避之一直死死地揽着他的腰背,不断地注入着偏寒的灵力,半分不曾理会宁王那边的情况。
这时外头寻的太医也赶了过来,可诊治之后只说是起了急火,并无大碍。
胧娘这才稍稍放心,但却对两观之人再无好色,生硬地说道:今日之事,奴婢自会向皇后娘娘汇禀,众位道长请回吧。
司千瑾还想再回转,但无奈胧娘脸色实在严厉,只好再三赔罪后带着太渊弟子离去了。
司千瑾一走,李避之再不愿耽误半分,毫无感情地留下句:贫道等也不打扰宁王殿下休息了。便搂扶着钟棠的身体,小心又快速地向外走去。
钟棠强忍着胸口的烧灼,可脚下不过几步便似又将那金火激荡而起,疼得他死死攥住了李避之的袍袖,鲜血呛咳而出,转眼便浸透了他的前襟。
钟棠!李避之再顾不上什么,直接将钟棠横抱而起,青袍如风疾过,转眼便消失无踪,只留下方和风几人茫然地站在原地。
疼钟棠已经全然无暇感知身外了,此刻原本的烈火烧灼之感,已经尽然化为穿透心肺的疼痛,将他整个人吞噬折磨。
李避之紧抱着他飞身而行,片刻之后便临至一草木繁盛的无人之处,负于身后的木剑凌空而起,暗青的寒光将二人笼罩其间。
宽大的道袍如临风扬起,而道袍之下的锁镣仿佛紧绷至极点,深深勒入李避之的腕中,发出濒临破碎的重响。
钟棠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他本能地攀住李避之的身体,将满是冷汗的额头抵在对方的胸怀。
李避之紧拥着他的身体,而木剑发出的寒光颜色却越来越深重,仿佛翻涌着可怖的黑涛。与此同时,他的眼眸中也弥漫上了暗色,几乎将眼白都侵染。
身下锁链的声音愈发激烈,周遭的草木也转眼枯败,李避之却全然不顾,只是引木剑划破了自己的手腕。那涌出的鲜血居然也变成了粘稠的黑色,他低头深吸一口,而后抵住了钟棠的唇舌,尽数渡了过去。
恋耽美
李避之点点头,这人皮做成了寿柬,宁王殿下之前竟一共收到了三次,昨晚怕是第四次了。
这宁王本就身子孱弱,又受了这接连的惊吓,几个月来直接缠绵病榻,隔上三五日才能勉强起身,入朝一次,在皇帝面前露露面。
而圣上也确实是看重这个儿子的,所以才分外心疼他,念及他背后多为文臣,便将开明卫给了他。
钟棠刚想继续问问那人皮寿柬的事,却不想一个小丫头推开门来,见着这大半屋子青年道长,脸红红的行礼道:姑姑说,主子刚刚已经醒了,请众位道长过去呢。
这倒是快方和风小声嘟囔了句,钟棠看过去时,他又把嘴紧闭起来。
还是李避之客气地回礼,说道:有劳了,贫道等这便过去。
那小丫头抬眼就见着,这么一位冷清俊逸的道长,脸颊瞬间更红了。
钟棠指尖触着腰间的玉珠金铃,抬脚便暗将正要上前的方和风一绊,矮个子的小道长立刻扑身而去,恰将李避之与那小丫头隔开。
抱,抱歉,方和风手忙脚乱地站好,一个劲地对着小丫头赔不是:是小道,小道刚才失礼了。
经此一下,那小丫头也恍然收了心思,又后退行礼道:道长言重了,还是先请至主子那边吧。
李避之微微颦眉,钟棠却已又蹭到他的身边,勾唇说道:李道长,还记得我要你怎样吗?
不许看别的花。李避之的声音中似乎毫无感情起伏,一板一眼的却别样有趣。说得钟棠很是满意,与他擦肩而过,回首笑笑:既是知道了,那咱们便快些去吧,莫要让宁王殿下就等。
李避之淡看这越发肆意的小妖精一眼,终是在宽大袍袖的遮掩下,又握住他的手,才招呼其他几名弟子:走吧。
宁王一醒,这王府内院中的人,便往来忙碌起来。
他们刚来到雅辉堂的正房前,就见身穿旁色衣衫的三五下人,正从中走出出来。想来是听闻了宁王再次撞邪,外头各家赶来问候试探的。
钟棠眼神很好,一眼便看到打头的那个,竟是端王府的少年阿寄。
阿寄也看到了他们,与身后的下人嘱咐几句后,便向他们走了过来。
钟--钟道长,多日不见,可还好吗?阿寄到底是在王府中长大的人精儿,虽也疑惑钟棠为何作这
道长打扮,但却没有说穿,只是寻常问候。
自上次端王府夜半出事后,钟棠再没见过阿寄,便是来取之前订的糕饼的人,也换成了是个管家模样的老头。
自然没什么不好,钟棠对他笑笑,语气寻常却有所指地说道:上次的事,倒是多谢你了。
阿寄也弯弯他碧色的眼眸,满是少年气地讨要着:钟道长不必客气,改日请我去你们观外的五味斋中,多吃几块点心就是了。
好说好说这到底不是说话的地方,才几句的工夫,两边人就开始催促了。
阿寄冲他又笑笑后,很快就跑开了,而钟棠也继续跟着李避之他们,来到了正房之中。
到底是正得圣宠的皇子寝处,虽并未做得如皇宫般奢侈,但也是处处精致,于细处点缀着各种名家名品。
只是这屋子收拾得再如何得好,也遮掩不去那股苦涩的药味,钟棠转头便看到。手端药碗的丫头,刚刚退下收拾。
他正谨慎地四下探查着,却听面前一道珠帘之后,传出了个男子虚弱的声音:是金乌观的道长们来了吗?快些入内吧。
话音刚落,一直伺候他的胧娘便掀开了珠帘,恭敬行礼到:几位道长请进吧。
李避之这次只是对她点点头,然后便带着钟棠等人走了过去。
珠帘之后,气质清贵却一脸病容的年轻男子,正靠在床边,想来那就是宁王了。
咳咳李道长,竟有令你辛苦来一趟。这宁王倒是比下人们真客气些,但李避之却不愿再空耗时辰在寒暄上,于是便直言说道:驱邪降妖乃金乌之本职,听闻昨夜王爷又得一人皮寿柬,不知现今置于何处?
一提起那人皮来,宁王原本就没几分血色的脸,霎时间变得更难看了。
李避之却未就此而止,继续淡淡地问道:还有昨夜可有其他撞邪之人,若有的话,也请一并请来吧。
宁王折腾了大半夜,其实并不清楚府上之事。幸好执事姑姑早已安排妥当,让人将那只满是血污的锦盒取了过来,又将丫头碧儿、霞儿也叫了过来。
终于能瞧见那人皮寿柬的真貌了,钟棠不禁抻着脖子,想要将那盒中之物看个清楚。
这次的人皮倒是十分齐整的,不再带着什么口鼻,但依旧是鲜血淋淋的,看上去应是从大腿或是背部割下的。
而那人皮之上,乃是掺了血的墨写成的几行小字:
青松蓁蓁,白鹤长依,春秋不老三千岁,天地同贺一寿新。
谨以此,邀贵客李姓修德,于七月廿三,赴琼山寿宴。
七月廿三钟棠心中一算,怪不得这宁王府上下都如此急切,这离上头的日期,竟还剩三日了。
这人皮除部位外,与前头几次所见的并无区别,李避之也是嫌此物污秽,待钟棠看过后,他便将那锦盒放到一边,转而看向那两个到现在为止,还惊魂不地小丫头。
李避之并不强人所难,他先指上凝咒,在两人额上一点,待着那静心抚绪的术法生效后,才向她们问起昨夜的事。
作者有话要说:
短小鸭上线,忙疯了,写这么点睡着了四五次
不过下个周开始就能好些啦
争取下周做粗长鸭鸭
感谢在20200712 20:31:41~20200714 01:00:4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细听轩雨 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8章 人皮寿柬(六)
昨夜,你们遇到了什么?见两个小丫头清醒过来,李避之收势,出言问道。
是是个太监,碧儿还是怕的说不出话来,霞儿到底年纪大些,看着这一屋子的道长,勉强回答道。
你可记得他的相貌?钟棠悠悠地从李避之身后走出来,看着她们问道:或是,他送这东西过来的时候,可有说什么?
他长得霞儿刚要描述那太监的样子,可发现无论怎么回想,记忆中都只有个模糊的影子,实在想不出他的模样了。
钟棠早有预料,这不过是妖类寻常的做法,他与李避之对视一眼后,又说道:想不起来便不必强求了,可记得他说过什么?
霞儿似稍稍放松了些,而后回忆着说道:那太监他说是宫里白嫔娘娘让他来的。
只听背后一声瓷器的脆响,众人纷纷回头看去,却是一向稳重的执事姑姑胧娘,失手打翻了茶盏。
是奴婢一时不察,请主子赎罪。胧娘对着宁王行礼,脸上的神色却遮遮掩掩的,不知是想到了什么。
不过是只茶盏,姑姑的手可烫伤了?快去处理一下吧。宁王语气依旧宽和,显然对这个自小照顾自己长大的执事姑姑也是有感情的。
却不想胧娘只是摇摇头,脸上勉笑着说道:不过是烫了下手,不曾有事的,主子不必上心。
钟棠轻托着下巴,瞧着胧娘又重新转身,为宁王端来一盏新茶,目光却难掩复杂,于是便冷不防地问道:不知执事姑姑可知道,宫中当真有这位白嫔娘娘吗?
临至宁王府上的道长,多半都谨慎有礼得很,胧娘乍然被这般直接的问道,实在没反应过来,好一会才略微不自然地点点头:好似听人说过之前是有这么一位白嫔娘娘。
什么叫做之前?现在没了吗?钟棠的目光停留在胧娘的脸上,继续追问道。
是那位白嫔娘娘十几年前就去了,胧娘似有躲闪,故意向宁王说道:她生前也未曾听说过什么异事,许是那妖物,随意借了宫中人的名号罢了。
宁王李修德点点头,也皱眉回忆着说道:白嫔本王幼时似也曾见过几面,依稀还记得是个和善的人,应该不会与这等妖事有关。
钟棠听着这主仆二人的言语,只是垂下眸玩起了腰间的玉珠串,没再说什么。
正在此时,房外院中又传来些许声响。紧接着,刚刚引路的老太监便进来通传道:主子,太渊观的道长们也到了。
宁王听后,自嘲地感叹道:你们竟是又惊动了这么多人。
快将道长们请进来吧,不可怠慢了。
是。老太监听后,忙又退下了。不过片刻,那太渊的司千瑾便带着四五个小道士,也进了雅辉堂的正房之中。
他先向着宁王恭敬行礼,风度翩然,言语之中似有愧意:殿下受惊了,是小道学艺不精,为殿下分忧。
宁王忙让身边的人,将那司千瑾扶起,然后取过枕边的金符,苦笑道:司道长所制的金符甚好,至少保本王安眠了这几日,是那妖物太过狡猾,怨不得道长的。
钟棠稍稍退后几步,又蹭到了李避之的身边,低声念念着:太渊给宁王送了金符,你们金乌这几日都在做什么?
李避之侧眸看看他,简言说道:溯其根本,潜而伏之。
钟棠险些笑出来,又挨着李避之喃喃着:那你们可是失了先机呀,我瞧着宁王现下已偏向太渊了。
说完,忍不住看着司千瑾摇摇头,他原本还不太明白,太渊观为何有事总喜欢让这个,看起来虽说漂亮,却实在不像是有真本事的司道长出面。
可如今瞧着这司道长,在宁王面前又拜又叹的样子,忽地就明白了。
这寻常修道之人,总归还带着几分清高,怕是轻易做不出来这等状貌呢。
钟棠这边暗暗感叹着,而司千瑾总算与宁王诉完了衷,转而又对着李避之等人见礼:正巧李道友也在。
前日自离去后,小道观殿下之状苦思良久,又师祖所留之物中,寻到一样兴许有用的法器,却不知效力如何,还望李道友也相助鉴析一番。
李避之向来对司千瑾淡淡,对方既说到这份上,他也没拒绝的意思,只颔首道:有幸一观。
司千瑾也已习惯了李避之的寡言,并不如何尴尬,转身取过小弟子手中的香樟木盒,先向宁王略拜,而后便右手于盒上凭虚绘起符咒来。
钟棠很是好奇这司道长能拿出什么法器,于是便倾身往前凑凑,待那司千瑾手上符咒落成,只见木盒卒然开敞,一道耀目的金火熊熊而出。
李避之青袍微动,下意识地将钟棠挡于身后,可那金火却已于现世瞬间,已直冲入钟棠的肺腑,逼得他当场便吐出一口鲜血。
这,这位道长?司千瑾仿佛完全没有料到钟棠的反应,惊讶地看着他:此物乃是伏妖之器,只会伤及妖物,这位道长
可他话还未能说完,便被执事姑姑胧娘的惊呼声打断了:主子!主子您怎么了!
所有人的注意力又都聚向宁王,只有李避之的手臂暗暗支撑着钟棠,他眉头已然皱得死紧,想要即刻带钟棠离开,钟棠却对他摇了摇头。
司道长你究竟做了什么!宁王双目紧闭,歪倒在床上,嘴角不断地溢出鲜血,胧娘一面呼喊着传太医,一面厉声质问着司千瑾。
钟棠强咽下口中的血,望着司千瑾说道:司道长的法器怕是有什么偏差吧,只会伤及妖物的伏妖之器,又怎会伤了宁王殿下呢。
司千瑾显然已经慌了神,他赶忙将金火樟木盒收起,想要靠近宁王补救一番,却被胧娘与老太监拦了下来。
好在很快,宁王便转醒了过来,口中低低地唤着:烫好像要烧起来了
钟棠想要提醒他家道长,这可是反超太渊的好机会,可他却再难说出一字,胸口中仿若还燃着团金火,直要将他烧穿。
而李避之一直死死地揽着他的腰背,不断地注入着偏寒的灵力,半分不曾理会宁王那边的情况。
这时外头寻的太医也赶了过来,可诊治之后只说是起了急火,并无大碍。
胧娘这才稍稍放心,但却对两观之人再无好色,生硬地说道:今日之事,奴婢自会向皇后娘娘汇禀,众位道长请回吧。
司千瑾还想再回转,但无奈胧娘脸色实在严厉,只好再三赔罪后带着太渊弟子离去了。
司千瑾一走,李避之再不愿耽误半分,毫无感情地留下句:贫道等也不打扰宁王殿下休息了。便搂扶着钟棠的身体,小心又快速地向外走去。
钟棠强忍着胸口的烧灼,可脚下不过几步便似又将那金火激荡而起,疼得他死死攥住了李避之的袍袖,鲜血呛咳而出,转眼便浸透了他的前襟。
钟棠!李避之再顾不上什么,直接将钟棠横抱而起,青袍如风疾过,转眼便消失无踪,只留下方和风几人茫然地站在原地。
疼钟棠已经全然无暇感知身外了,此刻原本的烈火烧灼之感,已经尽然化为穿透心肺的疼痛,将他整个人吞噬折磨。
李避之紧抱着他飞身而行,片刻之后便临至一草木繁盛的无人之处,负于身后的木剑凌空而起,暗青的寒光将二人笼罩其间。
宽大的道袍如临风扬起,而道袍之下的锁镣仿佛紧绷至极点,深深勒入李避之的腕中,发出濒临破碎的重响。
钟棠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他本能地攀住李避之的身体,将满是冷汗的额头抵在对方的胸怀。
李避之紧拥着他的身体,而木剑发出的寒光颜色却越来越深重,仿佛翻涌着可怖的黑涛。与此同时,他的眼眸中也弥漫上了暗色,几乎将眼白都侵染。
身下锁链的声音愈发激烈,周遭的草木也转眼枯败,李避之却全然不顾,只是引木剑划破了自己的手腕。那涌出的鲜血居然也变成了粘稠的黑色,他低头深吸一口,而后抵住了钟棠的唇舌,尽数渡了过去。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