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我香不香!——银雪鸭(41)
钟棠见他放松了些,刚要斟酌着放软些语气询问他一二,却不想李避之竟径直站到了小榻前,面无表情声音冷淡如常地问道:是谁取走了你的血?
钟棠原本还有些担心,李避之这样态度,那孩子未必会开口回答,却不想他竟真的摇了摇头,多日水米不进的嗓子沙哑得厉害:不知道。
那个人他穿着黑色的衣裳,我看不到他的脸。
李避之看着孩子的神色,不似伪装作假,于是便继续问道:他们都做了什么?
孩子的眼眸骤然颤抖,半晌后,才低低地说道:他闯进来,抢了一枚玉印。
玉印?这个答案钟棠并不意外,想想那三番五次出现的荣王李修承印,不论这件事背后之人究竟是谁,但一定会跟那枚玉印有联系。
之后,他就割开了我的手腕放出血来,把玉印泡在里面。
那玉印在接触到他血的刹那,骤然就亮了起来,而从黑衣人进院后便一直畏缩着,躲在角落里的刘太监,突然冲了过来,将并无防备黑衣人撞了出去。
他让我逃,孩子的声音越发嘶哑,似乎不愿意再去回忆那时的场景,他断断续续地说道:可那个人就守在门口,我只能跑回到屋子里,藏在书架后面。后来就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什么都不知道?钟棠拨弄着腰间玉珠金铃串。忽得听出了些许不对:那你身上的符咒又是怎么回事?
符咒?那孩子的脸上露出几分无错的,显然他并不知道符咒的事。
这便更是有趣了,那来自金乌观的符咒,能够躲过黑衣人,也险些蒙过了李避之。而被符咒保在其中的孩子,却险些因出不去进不来而饿死。
就在这时,偏房门外又传出了声响,钟棠转而望去,却见是问威走了进来。
不必再纠结那符咒的事,他身上那枚应是我给的。
什么叫应是?钟棠对着问威,难免语气不怎么样,再加上这次问威说的也实在含糊。
问威难得没有与钟棠斗气,看着小榻上的孩子说道:当年我也是私下知道了,前太子留了血脉。
于是我便托人,辗转将些许东西送了过去,应当就有这么一道符咒。
那符咒被附在一块玉坠上,唯性命攸关之时,才会生效想来应当是那孩子手上的血,乍触到了,才引得那符咒生了效。
早知问威与皇家关系之密,这么说来,倒也能讲得通,李避之向着问威略略一拜:多谢二师兄解惑。
钟棠见状也只是简单敷衍地跟他道谢,然而问威却又没了好脾气:不必谢,我也不是因为这点闲事来的。
钟棠闻言,险些又要再气气他,却不想那问威言语一转,又至了别处:是大师兄让我过来,提醒你们一句。
之前单凭朱砂汁中的血,无法进行过多探寻。
但如今,既已寻到朱砂汁中血的源头,便可以此子为引,追溯而去。
作者有话要说:
黄狸儿:没人能抗拒吸猫的快乐!
感谢在20200903 01:41:24~20200905 01:59:2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嗯. 40瓶;蜗牛慢慢爬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8章 冤玉归魂(十二)
如此关头,自是事不宜迟的。
在征得了那孩子的同意后,李避之便从他手腕处包裹的纱布上,取了些残血。
暗青色的光将血滴包裹起来,掩去了三分凛冽,如淡淡的水波般晕散开去,看似已融入周遭的环境,实则在无形中掠向远方。
之后便是等待,问威站在偏房的窗边沉默不言,孩子低着头紧紧抱住怀里的猫仔,而钟棠则是始终注视着李避之的脸,想要从他的神情上洞悉到进展。
左右不过一盏茶的工夫,只见李避之目光一凝,并于血滴之前的手指挥然一动,钟棠立刻转眸看去,便见一点极淡的青光,自西北方向穿窗而入,仿若坠星般没入李避之的指尖。
如何了?钟棠眨眨眼睛,拽着李避之的衣摆问道。
李避之冷眉微皱,随即一把握住了钟棠的手:走,去端王府。
此时已近半夜,端王府中的灯火也熄了大半,只余点点裹了黄纸的灯笼,缀于檐下路边,倒是极方便他们潜入。
一路上李避之也与钟棠解释过了,以孩子的血追溯而得,那玉印应是已入了这端王府中,而这次的目标是谁,自然不需言表了。
大崇之中,王府贵宅的建造都有规制,布局基本大同小异。故而两人依着宁王府的结构,很快便找到了端王歇息的主院。
远远的,钟棠便看到院中主寝处,竟还燃着灯,虽并不怎么亮,但可知房中人应是还未睡的。
李避之按按钟棠的手,两人默契地轻身,只一瞬的光景,便避过了院中的守卫,匿入主寝窗边的花草丛中。
原本关合的窗户,无声地开了条小缝,钟棠悄悄靠到窗边,向里望去。
这一看,倒让他生出些许尴尬来。
怎么了?李避之见他神情不对,无声地询问道。
钟棠张张嘴,指着窗户比划道:阿寄也在里面。
黑发碧眼的少年阿寄,表面上只是个普通的下人,但经过上次端王府书房一事钟棠便觉得,端王与他之间的关系,怕是没有那么简单。
此刻这深更半夜,两人又独处于寝房之中,这怎么想都不太可能是单纯的主仆睡前聊天吧?
李避之闻言也愣了一下,但还是揽着钟棠的肩膀,与他一起往窗中看去。
好在此刻那房中,并没有上演钟棠担心的情景。
端王李修乾手捧一盏浓茶,坐于桌案之侧,虽那绣龙的外袍已褪,但仍不减他周身的气势。而阿寄就侍立在他的身边,垂着头一动都不动。
这般气氛,钟棠也渐渐察觉出有些不对,还未等他多想,便听到房中传来端王的声音。
你今日卯时过后,去做什么了?
阿寄闻言,沉默了片刻,还是回答道:入宫了。
端王手中的茶盏重重地放到了桌案上,瓷盖碰撞间,溅出些许水花,而后便是他压着怒气的声音:不是说不准你去吗!
阿寄仍旧没有抬起头来,只是走到端王的面前,慢慢地跪了下去:是庆妃娘娘让小人去的。
这一次,端王没有在说话,他看着跪在地上那个小小的身影,许久之后才又说道:明日,你收拾好东西,我遣人送你去城外别庄。
我不去!出乎意料的,在端王面前一向恭敬卑微的阿寄,突然抬起了头,双目微红地望着他:主子,你答应过,让我留下的。
钟棠皱紧了眉,他之前虽然也对两人的关系有过猜想,但却想不到即便在人后,端王对阿寄也这般的不好。
任凭阿寄如何苦求,端王始终坐在桌案边,为烛火的阴影挡去了他的面目神情。
直到阿寄向前几步,跪到了他的膝侧,哀哀地唤道:乾哥哥
端王的身体似乎乍然一怔,可他不敢垂眸,更不敢去看阿寄的眼睛,只是刻意冰冷地说道:此事我意已决,你回去吧。
寝房中静了下来,阿寄依旧伏在端王膝边,半晌后才渐渐直起身子:好我去
他想要从地上爬起,却似失了力气,一个不小心竟歪倒下去,端王下意识地扣住了他的身体,等到他想要克制收手时却晚了,阿寄已然扑到了他的怀里。
窗外的钟棠看着他二人的样子,又气又急,但他忽然觉得有点似曾相识?
钟棠默默转过头,看向正揽着他的李避之。李避之随即也收回了目光看向他。
李道长的脸依旧是冷的,这长久以来似乎都没怎么变过。
但钟棠怎么觉得,他分明从这张冷脸上,瞧出了些许心虚呢?
想到这里,他似乎明白了点什么,又重新看向寝房内。
也正是这须臾之隙,只见那房中忽而红光一现,竟是支羽箭自虚空中射出,直往桌案后的两人射去。
端王想都没想,将阿寄紧护于怀中,向桌案之下躲去。
而窗外,钟棠的玉珠金玲已缠于手中,刚要抛掷而出,却被李避之挡了下来:且再看看。
寝房之中的景象渐渐变化,像是染上了陈旧的彩墨,原本昏暗的灯火似乎变明亮了,却模糊得什么都看不清。
端王与阿寄身前的桌案矮了下去,化为一张宴席上常用的酒几,杯盏盘碟滚落在地。而酒几前方的空地上,摆了只长颈小口的铜壶,壶边还散落着几只羽箭。
钟棠心下明了,这应当就是被偷走的第三幅画了。那枚玉印是凭借有它印记的画而动,前两幅已经用过了,故而被丢在惘念斋中。看样子这第三幅,画的应是酒宴投壶的情形。
没过多久,那彩墨的痕迹又流动起来,自暗中凝成了个黑影,慢慢地显现出人的轮廓。
低矮的酒几已然挡不住端王与阿寄的身影,且端王也并非只会一味躲藏的性子。
他强硬地将阿寄拦在身后,拔出挂于墙上的佩剑,戒备地看向黑影:你是谁!
那黑影似乎笑了下,周身的墨色褪去,露出了端王难以忘记的面容。
二二皇兄。端王握紧了手中的剑,他的声音中有意外,有难以置信,但却并没有恐惧。
真的不过去?钟棠知道这些皇室子弟若有损伤,金乌观恐是会受牵连的,于是压着气音贴在李避之耳边喃喃着,李避之却只是收了收圈在他腰侧的手臂,低声道:不急。
那彩墨绘成的前太子李修承,并没有因为被认出而有所反应,只是从铜壶边又捡起了只羽箭,向端王步步逼去。
是你害我。
此话一出,钟棠着实也有些吃惊,想那前太子出事时,端王也应刚刚束发,那般年纪就有本事谋害太子了?
是你害我!
李修承已然走到了端王的面前,端王竟也没有反驳,只是抬头望着他:偷换白鹤图之事,确为我母妃所为,二皇兄若要因此要我抵命,我亦无怨言。
说完,便将手中的佩剑扔向墙角。
那佩剑落地,发出一声沉沉的巨响,阿寄紧紧攥住端王的手臂:主子!
端王却坦然地直视着李修承,没有半分退缩的意思。
白鹤图?李修承又冷冷地笑了一声,用手中的羽箭抵住了端王的喉咙:你们母子所为,当真就只有那白鹤图?!
端王感受着那锐利的箭尖,仿佛已经穿透了他的皮肤,但他依旧没有躲闪:无论皇兄相信与否,当年母妃她确实只换走了白鹤图。
那书信呢!李修承一脚踹到了端王的肩上,厉声逼问道:姓刘的那老畜生,已经什么都认了,是他调换的谋逆书信,而给他那些书信的人
端王生生受了那一下,阿寄赶忙扶住他的身体,而就在他此刻看不见的地方,阿寄原本细长的手已然暗暗化出了锋利的兽爪,而望向李修承的眼睛,也染上了狠戾之色。
书信之事,非我所为。
端王一字一字地说着,不带丝毫虚伪与躲闪:皇兄若因白鹤图杀我,我认。
但若要因书信杀我,那即便是死,我也要与皇兄说个明白。
李修承手中的羽箭也停住了,他与端王对视着,头一次生出了些许怀疑。
而窗外的钟棠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眼前这个彩墨绘成的人形,当真是李修承本人的冤魂吗?
旁的不说,那冤魂索命,还能有索不明白人的疑惑?
我最后再问一次,书信究竟是不是你放的!李修承的羽箭又向前刺了几分,但端王却绝不改口,脸上皆是磊落之色。
钟棠心中猜测更重,看端王这样子,确实不像是为了活命在说谎呀。
李避之似乎看出了他所想,轻轻摊开钟棠的手,在上面写道:玉印。
是了!钟棠豁然明朗,眼前这彩墨绘成的人形,根本不是李修承,而只是那方玉印。
当年李修承已然被立为太子,那么刻有荣王之称的玉印,多半便只能被收在书房之中。
所以它能够知道,白鹤图是当年的庆嫔所为,书信是刘太监放的,但是这些书信究竟是谁给刘太监的,它却无从得知。
但既然如此,又是谁将它引到了端王这里呢?
作者有话要说:
小妖精:师兄你看,那个人脸还没被打肿时的样子,是不是跟你以前很像?
第69章 冤玉归魂(十三)
寝房之中,李修承手中的箭,依旧抵在端王的喉咙处。
而端王也半跪在地上,仰头看着他,一手还将阿寄拦在身后。
你没有骗我?许久后,李修承的声音,好似被挤压着,变了声调。
端王却面不改色地说道:没有。
此话如赤金掷地,半晌后那李修承的身形也终是起了变化。
他如掺了水的彩墨般,晕染淡化那属于李修承的,与惘念斋中孩子眉眼八分相似的面容,也随着彩墨的褪色,而模糊了。
最后,他们听到了李修承渐渐远去的声音:庆嫔之事,不值她以命相抵,前日种种已是报应了结,如再作恶自有天理为公
窗外李避之看着李修承远去的身影,指尖暗光忽现,一缕青丝便攀扯而上。
他握握钟棠的手,低声道:走,看他要去哪里。
此事自然无需李避之提醒,早在他出声之前,钟棠便已与他一同起身,身姿轻盈得跟了上去。
宁王府中,司千瑾与宁王,分执黑白子相对而坐,棋盘上厮杀得似乎很是胶着,却迟迟不闻落子之声。
恋耽美
钟棠原本还有些担心,李避之这样态度,那孩子未必会开口回答,却不想他竟真的摇了摇头,多日水米不进的嗓子沙哑得厉害:不知道。
那个人他穿着黑色的衣裳,我看不到他的脸。
李避之看着孩子的神色,不似伪装作假,于是便继续问道:他们都做了什么?
孩子的眼眸骤然颤抖,半晌后,才低低地说道:他闯进来,抢了一枚玉印。
玉印?这个答案钟棠并不意外,想想那三番五次出现的荣王李修承印,不论这件事背后之人究竟是谁,但一定会跟那枚玉印有联系。
之后,他就割开了我的手腕放出血来,把玉印泡在里面。
那玉印在接触到他血的刹那,骤然就亮了起来,而从黑衣人进院后便一直畏缩着,躲在角落里的刘太监,突然冲了过来,将并无防备黑衣人撞了出去。
他让我逃,孩子的声音越发嘶哑,似乎不愿意再去回忆那时的场景,他断断续续地说道:可那个人就守在门口,我只能跑回到屋子里,藏在书架后面。后来就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什么都不知道?钟棠拨弄着腰间玉珠金铃串。忽得听出了些许不对:那你身上的符咒又是怎么回事?
符咒?那孩子的脸上露出几分无错的,显然他并不知道符咒的事。
这便更是有趣了,那来自金乌观的符咒,能够躲过黑衣人,也险些蒙过了李避之。而被符咒保在其中的孩子,却险些因出不去进不来而饿死。
就在这时,偏房门外又传出了声响,钟棠转而望去,却见是问威走了进来。
不必再纠结那符咒的事,他身上那枚应是我给的。
什么叫应是?钟棠对着问威,难免语气不怎么样,再加上这次问威说的也实在含糊。
问威难得没有与钟棠斗气,看着小榻上的孩子说道:当年我也是私下知道了,前太子留了血脉。
于是我便托人,辗转将些许东西送了过去,应当就有这么一道符咒。
那符咒被附在一块玉坠上,唯性命攸关之时,才会生效想来应当是那孩子手上的血,乍触到了,才引得那符咒生了效。
早知问威与皇家关系之密,这么说来,倒也能讲得通,李避之向着问威略略一拜:多谢二师兄解惑。
钟棠见状也只是简单敷衍地跟他道谢,然而问威却又没了好脾气:不必谢,我也不是因为这点闲事来的。
钟棠闻言,险些又要再气气他,却不想那问威言语一转,又至了别处:是大师兄让我过来,提醒你们一句。
之前单凭朱砂汁中的血,无法进行过多探寻。
但如今,既已寻到朱砂汁中血的源头,便可以此子为引,追溯而去。
作者有话要说:
黄狸儿:没人能抗拒吸猫的快乐!
感谢在20200903 01:41:24~20200905 01:59:2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嗯. 40瓶;蜗牛慢慢爬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8章 冤玉归魂(十二)
如此关头,自是事不宜迟的。
在征得了那孩子的同意后,李避之便从他手腕处包裹的纱布上,取了些残血。
暗青色的光将血滴包裹起来,掩去了三分凛冽,如淡淡的水波般晕散开去,看似已融入周遭的环境,实则在无形中掠向远方。
之后便是等待,问威站在偏房的窗边沉默不言,孩子低着头紧紧抱住怀里的猫仔,而钟棠则是始终注视着李避之的脸,想要从他的神情上洞悉到进展。
左右不过一盏茶的工夫,只见李避之目光一凝,并于血滴之前的手指挥然一动,钟棠立刻转眸看去,便见一点极淡的青光,自西北方向穿窗而入,仿若坠星般没入李避之的指尖。
如何了?钟棠眨眨眼睛,拽着李避之的衣摆问道。
李避之冷眉微皱,随即一把握住了钟棠的手:走,去端王府。
此时已近半夜,端王府中的灯火也熄了大半,只余点点裹了黄纸的灯笼,缀于檐下路边,倒是极方便他们潜入。
一路上李避之也与钟棠解释过了,以孩子的血追溯而得,那玉印应是已入了这端王府中,而这次的目标是谁,自然不需言表了。
大崇之中,王府贵宅的建造都有规制,布局基本大同小异。故而两人依着宁王府的结构,很快便找到了端王歇息的主院。
远远的,钟棠便看到院中主寝处,竟还燃着灯,虽并不怎么亮,但可知房中人应是还未睡的。
李避之按按钟棠的手,两人默契地轻身,只一瞬的光景,便避过了院中的守卫,匿入主寝窗边的花草丛中。
原本关合的窗户,无声地开了条小缝,钟棠悄悄靠到窗边,向里望去。
这一看,倒让他生出些许尴尬来。
怎么了?李避之见他神情不对,无声地询问道。
钟棠张张嘴,指着窗户比划道:阿寄也在里面。
黑发碧眼的少年阿寄,表面上只是个普通的下人,但经过上次端王府书房一事钟棠便觉得,端王与他之间的关系,怕是没有那么简单。
此刻这深更半夜,两人又独处于寝房之中,这怎么想都不太可能是单纯的主仆睡前聊天吧?
李避之闻言也愣了一下,但还是揽着钟棠的肩膀,与他一起往窗中看去。
好在此刻那房中,并没有上演钟棠担心的情景。
端王李修乾手捧一盏浓茶,坐于桌案之侧,虽那绣龙的外袍已褪,但仍不减他周身的气势。而阿寄就侍立在他的身边,垂着头一动都不动。
这般气氛,钟棠也渐渐察觉出有些不对,还未等他多想,便听到房中传来端王的声音。
你今日卯时过后,去做什么了?
阿寄闻言,沉默了片刻,还是回答道:入宫了。
端王手中的茶盏重重地放到了桌案上,瓷盖碰撞间,溅出些许水花,而后便是他压着怒气的声音:不是说不准你去吗!
阿寄仍旧没有抬起头来,只是走到端王的面前,慢慢地跪了下去:是庆妃娘娘让小人去的。
这一次,端王没有在说话,他看着跪在地上那个小小的身影,许久之后才又说道:明日,你收拾好东西,我遣人送你去城外别庄。
我不去!出乎意料的,在端王面前一向恭敬卑微的阿寄,突然抬起了头,双目微红地望着他:主子,你答应过,让我留下的。
钟棠皱紧了眉,他之前虽然也对两人的关系有过猜想,但却想不到即便在人后,端王对阿寄也这般的不好。
任凭阿寄如何苦求,端王始终坐在桌案边,为烛火的阴影挡去了他的面目神情。
直到阿寄向前几步,跪到了他的膝侧,哀哀地唤道:乾哥哥
端王的身体似乎乍然一怔,可他不敢垂眸,更不敢去看阿寄的眼睛,只是刻意冰冷地说道:此事我意已决,你回去吧。
寝房中静了下来,阿寄依旧伏在端王膝边,半晌后才渐渐直起身子:好我去
他想要从地上爬起,却似失了力气,一个不小心竟歪倒下去,端王下意识地扣住了他的身体,等到他想要克制收手时却晚了,阿寄已然扑到了他的怀里。
窗外的钟棠看着他二人的样子,又气又急,但他忽然觉得有点似曾相识?
钟棠默默转过头,看向正揽着他的李避之。李避之随即也收回了目光看向他。
李道长的脸依旧是冷的,这长久以来似乎都没怎么变过。
但钟棠怎么觉得,他分明从这张冷脸上,瞧出了些许心虚呢?
想到这里,他似乎明白了点什么,又重新看向寝房内。
也正是这须臾之隙,只见那房中忽而红光一现,竟是支羽箭自虚空中射出,直往桌案后的两人射去。
端王想都没想,将阿寄紧护于怀中,向桌案之下躲去。
而窗外,钟棠的玉珠金玲已缠于手中,刚要抛掷而出,却被李避之挡了下来:且再看看。
寝房之中的景象渐渐变化,像是染上了陈旧的彩墨,原本昏暗的灯火似乎变明亮了,却模糊得什么都看不清。
端王与阿寄身前的桌案矮了下去,化为一张宴席上常用的酒几,杯盏盘碟滚落在地。而酒几前方的空地上,摆了只长颈小口的铜壶,壶边还散落着几只羽箭。
钟棠心下明了,这应当就是被偷走的第三幅画了。那枚玉印是凭借有它印记的画而动,前两幅已经用过了,故而被丢在惘念斋中。看样子这第三幅,画的应是酒宴投壶的情形。
没过多久,那彩墨的痕迹又流动起来,自暗中凝成了个黑影,慢慢地显现出人的轮廓。
低矮的酒几已然挡不住端王与阿寄的身影,且端王也并非只会一味躲藏的性子。
他强硬地将阿寄拦在身后,拔出挂于墙上的佩剑,戒备地看向黑影:你是谁!
那黑影似乎笑了下,周身的墨色褪去,露出了端王难以忘记的面容。
二二皇兄。端王握紧了手中的剑,他的声音中有意外,有难以置信,但却并没有恐惧。
真的不过去?钟棠知道这些皇室子弟若有损伤,金乌观恐是会受牵连的,于是压着气音贴在李避之耳边喃喃着,李避之却只是收了收圈在他腰侧的手臂,低声道:不急。
那彩墨绘成的前太子李修承,并没有因为被认出而有所反应,只是从铜壶边又捡起了只羽箭,向端王步步逼去。
是你害我。
此话一出,钟棠着实也有些吃惊,想那前太子出事时,端王也应刚刚束发,那般年纪就有本事谋害太子了?
是你害我!
李修承已然走到了端王的面前,端王竟也没有反驳,只是抬头望着他:偷换白鹤图之事,确为我母妃所为,二皇兄若要因此要我抵命,我亦无怨言。
说完,便将手中的佩剑扔向墙角。
那佩剑落地,发出一声沉沉的巨响,阿寄紧紧攥住端王的手臂:主子!
端王却坦然地直视着李修承,没有半分退缩的意思。
白鹤图?李修承又冷冷地笑了一声,用手中的羽箭抵住了端王的喉咙:你们母子所为,当真就只有那白鹤图?!
端王感受着那锐利的箭尖,仿佛已经穿透了他的皮肤,但他依旧没有躲闪:无论皇兄相信与否,当年母妃她确实只换走了白鹤图。
那书信呢!李修承一脚踹到了端王的肩上,厉声逼问道:姓刘的那老畜生,已经什么都认了,是他调换的谋逆书信,而给他那些书信的人
端王生生受了那一下,阿寄赶忙扶住他的身体,而就在他此刻看不见的地方,阿寄原本细长的手已然暗暗化出了锋利的兽爪,而望向李修承的眼睛,也染上了狠戾之色。
书信之事,非我所为。
端王一字一字地说着,不带丝毫虚伪与躲闪:皇兄若因白鹤图杀我,我认。
但若要因书信杀我,那即便是死,我也要与皇兄说个明白。
李修承手中的羽箭也停住了,他与端王对视着,头一次生出了些许怀疑。
而窗外的钟棠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眼前这个彩墨绘成的人形,当真是李修承本人的冤魂吗?
旁的不说,那冤魂索命,还能有索不明白人的疑惑?
我最后再问一次,书信究竟是不是你放的!李修承的羽箭又向前刺了几分,但端王却绝不改口,脸上皆是磊落之色。
钟棠心中猜测更重,看端王这样子,确实不像是为了活命在说谎呀。
李避之似乎看出了他所想,轻轻摊开钟棠的手,在上面写道:玉印。
是了!钟棠豁然明朗,眼前这彩墨绘成的人形,根本不是李修承,而只是那方玉印。
当年李修承已然被立为太子,那么刻有荣王之称的玉印,多半便只能被收在书房之中。
所以它能够知道,白鹤图是当年的庆嫔所为,书信是刘太监放的,但是这些书信究竟是谁给刘太监的,它却无从得知。
但既然如此,又是谁将它引到了端王这里呢?
作者有话要说:
小妖精:师兄你看,那个人脸还没被打肿时的样子,是不是跟你以前很像?
第69章 冤玉归魂(十三)
寝房之中,李修承手中的箭,依旧抵在端王的喉咙处。
而端王也半跪在地上,仰头看着他,一手还将阿寄拦在身后。
你没有骗我?许久后,李修承的声音,好似被挤压着,变了声调。
端王却面不改色地说道:没有。
此话如赤金掷地,半晌后那李修承的身形也终是起了变化。
他如掺了水的彩墨般,晕染淡化那属于李修承的,与惘念斋中孩子眉眼八分相似的面容,也随着彩墨的褪色,而模糊了。
最后,他们听到了李修承渐渐远去的声音:庆嫔之事,不值她以命相抵,前日种种已是报应了结,如再作恶自有天理为公
窗外李避之看着李修承远去的身影,指尖暗光忽现,一缕青丝便攀扯而上。
他握握钟棠的手,低声道:走,看他要去哪里。
此事自然无需李避之提醒,早在他出声之前,钟棠便已与他一同起身,身姿轻盈得跟了上去。
宁王府中,司千瑾与宁王,分执黑白子相对而坐,棋盘上厮杀得似乎很是胶着,却迟迟不闻落子之声。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