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假高冷(GL)——七月岸(12)
李橘白掀开车帘,她耐心地等着车夫把小凳子放好,这才踩着下车来。
木蓝站在一旁扯了扯嘴角,然后上前扶了一下,这一路也已经习惯了,习惯了自己是个穷书生,习惯了从马车上一跃而下。
若不是每次都见李橘白依旧优雅自持地踩着小凳子下来,她差点都要忘了自己也曾是京城的尚书府大小姐,也曾前呼后拥被丫鬟扶着上下马车。
可如今,哎,她活得越来越糙了,哪里还有一点尚书府大小姐的做派。
招呼客人的店小二满脸笑容地迎上来,在看见木蓝的长相后,眼神不自然地闪了一下,脸上还露出犹豫纠结的模样。
木蓝多看了两眼小二的神色,在结账的时候果不其然见掌柜的神色也划过一丝不自然的打量。
她在京中和一众闺阁小姐们来往,别的本事没学到,察言观色的能力却锻炼出来了,别人说话时的神情与眼色,真心或假意总要有自己的判断。
两个人依旧只要了一间房,收拾一番后,木蓝和李橘白来到大厅叫了些饭菜。
不小酌一杯?李橘白意外地问了一句。
木蓝摇了摇头:酒喝多了伤身。
李橘白更意外了,这个人一路上每次投宿总会叫一壶酒,也不多饮,就那么一两杯,有点微醺便够了。
她大概看得出木蓝怀着心事,越是接近京城越是忧思过重的模样,所以每次喝一点酒也无伤大雅,权当是帮助睡眠了,今日倒是有些意外。
木蓝确实有心事,但喝酒却是为了给自己坚定信心,毕竟死亡留下的恐惧是很大的,一切都是未知,难免会有些怕。
遇到危险就想躲开是人的本性,但她不能躲,所以每次喝几口酒就当壮一下怂人胆了。
不过这客栈里的人有些古怪,哪怕是府城重地,也要多加小心。
这时,有人坐不住了,在打量了她之后相继跑出客栈,那份古怪更浓了。
小二。
木蓝张口唤了小二哥过来,眸光透着探究。
客官您吩咐。
小二微微弓着腰走到桌前来,一副但凭吩咐的模样。
木蓝拿出一锭银子放到桌子上:进门的时候,你多看了我两眼。
小二看着桌子上的银子眼睛一亮,忙恭维道:姑娘黛眉星目,样貌过人,小的无状,冒犯您了。
木蓝笑了笑,意有所指道:我这位友人样貌也不俗,你只看了她一眼就没再看了。
这小的小的冒犯您了,客官息怒。
李橘白不明所以地看着。
木蓝把银子又拿了起来:掌柜的也多看了我两眼,看来小二哥是不想挣这银子了。
小二一愣,随即小声道:姑娘有所不知,前些日子有个老妇拿着一副画像寻遍了咱们近天府的大小客栈和酒楼,那画像上的人和您有几分相似,而寻人的那个老妇说若有人得见画像上的人,告知消息便赠百两黄金。
木蓝把银子放到桌上:多谢了。
小二眼神又是一亮,拿起银子恭维了几句便去忙碌了。
吃完饭回到房间,李橘白深深看了木蓝一眼:有什么不妥?
木蓝不知道从何说起,寻人的必是尚书府的人,说不定还是她熟悉的人。
照于叔叔所言,爹娘对外称她病了,可在毗邻京城的近天府又有人在寻人,想来应该是出于名声的考量,在暗中找寻。
方才肯定有人想着赏金去报信了,所以她只需要静等,便能等来寻人的是谁,看是否可信。
没有不妥。话音刚落就有人敲门。
木蓝猛地站起来,却又不敢去开门,她心道一声来了,脚步却怎么都迈不开,生怕看到的人是陌生的,又怕是熟悉的,有一种类似于近乡情更怯的心情。
李橘白看了她一眼,起身询问之后去开门。
门一打开,方才应话的那个人又急道:您快看看这是不是要找的人。
后面被人拥着的妇人走进房里来,她盯着木蓝打量了一下摇了摇头,语气失落道:是有一些相像,但并不是我要找的人。
说完转身要走,却忍不住又回头看了一眼那与自家小姐相似的眉眼。
木蓝僵立在当场,是她的乳娘,是冯妈妈。
眼见人要走,她忙开口道:且慢,不知阁下要寻的人是否与我面容相似,或许我能提供一些消息。
冯妈妈快速转过身来,面色激动道:姑娘说的是真的?若消息为真,我必奉上黄金百两。
木蓝调整里一下情绪,镇定下来看向李橘白:劳烦夫子带不相关的人都出去吧,我与她单独聊几句。
李橘白点点头,心里有些不适,为什么不适?
她也说不清,大概是因为那句不相关的人都出去吧。
她站在门外,眼眸深深,自己也出来了呀。
房间里,木蓝不动声色地问:府上的大丫鬟荷儿可安好。
小女安好。冯妈妈下意识地答了,紧接着就怔了一下,为什么自己会答得这么顺口,就像是从前在回答小姐的问话一样。
我见过一个长相和我相似的男子,不知是不是您要找的人?木蓝心里凉了半截,原本要相认的心思散也散了个干干净净。
荷儿是她的贴身侍女,也是当天跟随她去护城河边的人,更是冯妈妈的亲生女儿。
可问题是荷儿还活着,还活着就意味着是知情人,甚至参与其中。
所以她不能和冯妈妈相认,哪怕情感上相信乳娘,可理智始终占着上风。
冯妈妈面露失望,是个男子啊。
随后她又反应过来什么:姑娘怎知府上有个大丫鬟叫荷儿?那岂不是知道她来自户部尚书府?面前这个女子为何会知道?
木蓝淡淡道:偶然相识罢了,曾遥遥见过阁下一面,所以识得您是荷儿姑娘的娘亲,这才有此一问。
回答的有条有理,听着也没有什么问题,冯妈妈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的样子,难道是因为这个女子和小姐长得相似的缘故?
离开这家客栈,冯妈妈回到了落脚的驿馆,刚推门进去就见一个妆容华贵的妇人迎上来:怎么样,见到人了吗?
冯妈妈看着面容憔悴的夫人,艰难地摇了摇头:老奴见到人了,是长得有几分相似,但不是小姐。
妇人愣愣地坐回去,口中喃喃:绾绾啊,你到底去哪了,为娘该去哪找你?
夫人,咱们回京吧。冯妈妈也很难过,但看着堂堂尚书府夫人整日奔波、查探,这半年来几乎瘦脱了相,她更心疼夫人啊。
我不回去,我若回去了就没人找绾绾了。丘夫人连连摇头,虽然明白老爷是为了顾及尚书府和女儿的名声,是为了长远打算才对外宣称女儿是病了。
第24章 24
这几个月来一直都只有几个府上的老人被派出来暗中寻找女儿的下落,眼看着半年过去,却一点消息都没有。
丘夫人知道不能再漫无目的地等下去,所以才带着冯妈妈一起出来了。
她怨老爷不报官,若是一开始便对外说是失踪,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大肆寻找,说不定已经找到人了,她更怨自己什么都做不了,苦寻多日连女儿的影子都没见到。
夫人回去吧,天下这么大,咱们这样找要找到什么时候啊。冯妈妈继续劝道。
丘夫人一愣,随后眼底迸发出亮光:对,天下之大,单靠咱们太难找了,我要回京,回京告诉老爷不要在意什么名声了,只要绾绾回来,只要能找到绾绾比什么都重要。
夫人冯妈妈不知该劝什么好,一个闺阁小姐若是传出失踪多日的消息,即使被找回来也会因名声所累,在嫁娶一事上怕是会难配良缘了。
丘夫人摇摇头,示意她无需再劝:那个孩子和我的绾绾长得很像吗?
冯妈妈想起木蓝的样子:眉眼极其相似,就是嘴唇薄了一点,虽得了大小姐五六分颜色,但若论貌美远不及咱们大小姐。
要知道丘尚书府上的嫡女丘绾,除了才气无双之外,在长相上也全挑着爹娘的长处来。
丘尚书年轻时可是貌比潘安的探花郎,丘夫人也曾名满京城。
他们的嫡女丘晚可见有多么出色,明艳动人的样子丝毫不输于她的才华。
丘夫人微微意动,她太想女儿了:冯妈妈觉得我能见一见那孩子吗?有五六分相似,一定和绾绾一样好看吧。
老奴觉得可见。冯妈妈因为丘夫人小心翼翼的样子感到心酸,这么多年来什么时候见过夫人这副模样啊,小姐到底去了哪啊。
丘夫人低头看着地面,沉默许久才道:去请那孩子来见吧,若她不愿意便罢了,明日咱们就回京。
唉,老奴这就去,夫人您别着急。冯妈妈见丘夫人红了的眼眶,忙不迭地去请人了,这一趟就算是跪着求,她也要求那姑娘来见一见他们夫人。
让冯妈妈没有想到的是,她还没求人呢,那木姑娘问了一句就答应了,还说要梳妆打扮一番。
不知是府上的哪位夫人?木蓝就问了这么一句。
咱们府上就一位夫人。冯妈妈如实回答,尚书府只有一位女主人便是明媒正娶的丘夫人,还有一个姨娘是夫人怀孕时抬进门的,虽然生了一儿一女也永远只是姨娘。
木蓝静静地给自己挽着发髻,那是她从前最常挽的发式。
李橘白坐在一旁看着对镜梳妆的人,原本就好看的人经过一番打扮,平添了几分明艳之色,一双好看的桃花眼也更加清澈动人。
木蓝放下木梳,心里犹豫再三到底还是给了一句交代:烦劳夫子在此安心等候,待我去见了那位夫人以后,一定会告诉你缘由。
李橘白点头不语,末了又补了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你心里有计较就行,不必强求。
不必强求相告,她虽然疑惑,却也明白各有所求,所以才不会问。
是理解也是尊重,或许还夹杂着慢慢滋生的信任。
推开门去,冯妈妈看清她的样子,忍不住惊了一下,而后忍不住一看再看,若说这木姑娘之前和大小姐有五六分相似,眼下至少有了八分。
木蓝坐在马车上,心情随着时间越来越紧张,越来越期待,是娘亲吗?娘亲亲自来了吗?
她要不要表明身份?娘亲会信吗?
马车在驿馆外停下,冯妈妈在前面领路,木蓝面色镇定地跟上,心底早已纷乱如麻。
娘亲只有她这个女儿,姨娘却有一儿一女,爹爹对她很是疼爱,对庶弟也很重视,所以她和庶弟几乎可以说是受丘尚书一手教养长大。
反而是庶妹总喜欢绣花和打扮,自幼不喜欢读书,所以并不得爹爹喜爱,尽管如此,府上也很和谐,娘亲和姨娘都是不争不抢的性子,这么多年来都很和睦。
这种认知一直伴随到木蓝死之前,现在却几乎完全推翻了她以前的认知,吕三郎的书信是由一向不谙世事的庶妹拿来的,最信任的丫鬟荷儿在她死后没有被灭口,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就连乳娘也不可信,毕竟荷儿是冯妈妈的亲生女儿啊。
府中还有谁可信?除了爹娘,她谁都不敢信了。
冯妈妈敲了敲门:夫人,老奴回来了。
房门很快被打开,一道熟悉的声音也随之响起那孩子来了吗?
冯妈妈赶紧让开身子,简单介绍道:这是木姑娘,这是我们夫人。
一道门槛隔着母女两人,丘夫人看清木蓝的样子,忍不住浑身一震,眼角迅速湿润,心底一声是绾绾吗绕了又绕却说不出口。
因为没有人比她更认得自己的女儿了,再相像也不是啊,可这姑娘的眼神和女儿太像了,太像太像了。
像到她恍惚,恍惚以为这就是她的女儿绾绾。
木蓝看着憔悴的丘夫人,一声娘亲也在齿间久久不散,她用力咬了一下嘴唇才忍住要喊出口的冲动。
丘夫人,我可以单独和您说几句话吗?
她一定要和娘亲相认,不然等回京以后很难再有单独相见的机会,尤其是自己到了京城可以说是孤立无援,唯一可以全心信赖和依靠的人只有爹爹和娘亲。
好孩子,快进来,冯妈妈你在外面守着。丘夫人忙点头应下来,她对这个和女儿长相有着八分相似的姑娘有种难以言喻的亲切感。
冯妈妈迟疑了一下,但最终在夫人一个凌厉的眼神之下默默退开了,她担心夫人的安危,却也明白主子的命令是不容置喙的。
倒是自己糊涂,因着夫人这一路所展示的脆弱与憔悴,差点忘了丘夫人身为大家主母的威严。
房门一关,木蓝忙上前两步握住丘夫人的手:您随我来。
动作熟悉,语气熟稔,好似两人是母女一般,丘夫人下意识地依了。
直到走进里间,见木蓝径直走向桌前拿起毛笔,蘸墨落笔开始写字,丘夫人才后知后觉地愣了愣。
为什么这位木姑娘会知道她的习惯,不论到哪总会备着纸笔,尤其喜欢放在里间的桌子上,以免自己想到什么好的诗句可以随时记下来。
丘夫人在京城开了一个诗词社,每隔两个月都会出一本《飞花集》,上面会收录十八首名家闺秀的手作,在京中很是受追捧,一些喜欢诗词的闺阁小姐更是以能上《飞花集》为荣。
她紧紧盯着木蓝的动作,眼中闪现着激动又难以置信的猜测,在看清那纸上写的字后,猜测也变得更可信。
此行傥未封侯贵,一策犹能绾万金。
这是女儿去年生辰时,丘尚书所写下的一句诗,他说给女儿取名才不是出自那些什么绾青丝的酸诗,而是出自这一句,寄托了他为官多年的志向,不论官职大小、升迁与否,都不要辜负自己的顶戴花翎。
第25章 25
丘尚书写这句诗的时候,只有她们母女两个在。
丘夫人伸手拿起面前的纸,仔细看着上面的诗句和熟悉的笔迹,是京中小姐最流行的簪花小楷,却又和别人不同,一笔一划间似是透着洒脱和坦然,是她女儿的笔迹啊。
绾绾?是我的绾绾吗?丘夫人睁大了眼睛,手里的纸落了地,她紧紧握住木蓝的手,语气颤抖,神情期待又忐忑,生怕不是自己所猜测的那样,急需一个肯定的回答。
恋耽美
木蓝站在一旁扯了扯嘴角,然后上前扶了一下,这一路也已经习惯了,习惯了自己是个穷书生,习惯了从马车上一跃而下。
若不是每次都见李橘白依旧优雅自持地踩着小凳子下来,她差点都要忘了自己也曾是京城的尚书府大小姐,也曾前呼后拥被丫鬟扶着上下马车。
可如今,哎,她活得越来越糙了,哪里还有一点尚书府大小姐的做派。
招呼客人的店小二满脸笑容地迎上来,在看见木蓝的长相后,眼神不自然地闪了一下,脸上还露出犹豫纠结的模样。
木蓝多看了两眼小二的神色,在结账的时候果不其然见掌柜的神色也划过一丝不自然的打量。
她在京中和一众闺阁小姐们来往,别的本事没学到,察言观色的能力却锻炼出来了,别人说话时的神情与眼色,真心或假意总要有自己的判断。
两个人依旧只要了一间房,收拾一番后,木蓝和李橘白来到大厅叫了些饭菜。
不小酌一杯?李橘白意外地问了一句。
木蓝摇了摇头:酒喝多了伤身。
李橘白更意外了,这个人一路上每次投宿总会叫一壶酒,也不多饮,就那么一两杯,有点微醺便够了。
她大概看得出木蓝怀着心事,越是接近京城越是忧思过重的模样,所以每次喝一点酒也无伤大雅,权当是帮助睡眠了,今日倒是有些意外。
木蓝确实有心事,但喝酒却是为了给自己坚定信心,毕竟死亡留下的恐惧是很大的,一切都是未知,难免会有些怕。
遇到危险就想躲开是人的本性,但她不能躲,所以每次喝几口酒就当壮一下怂人胆了。
不过这客栈里的人有些古怪,哪怕是府城重地,也要多加小心。
这时,有人坐不住了,在打量了她之后相继跑出客栈,那份古怪更浓了。
小二。
木蓝张口唤了小二哥过来,眸光透着探究。
客官您吩咐。
小二微微弓着腰走到桌前来,一副但凭吩咐的模样。
木蓝拿出一锭银子放到桌子上:进门的时候,你多看了我两眼。
小二看着桌子上的银子眼睛一亮,忙恭维道:姑娘黛眉星目,样貌过人,小的无状,冒犯您了。
木蓝笑了笑,意有所指道:我这位友人样貌也不俗,你只看了她一眼就没再看了。
这小的小的冒犯您了,客官息怒。
李橘白不明所以地看着。
木蓝把银子又拿了起来:掌柜的也多看了我两眼,看来小二哥是不想挣这银子了。
小二一愣,随即小声道:姑娘有所不知,前些日子有个老妇拿着一副画像寻遍了咱们近天府的大小客栈和酒楼,那画像上的人和您有几分相似,而寻人的那个老妇说若有人得见画像上的人,告知消息便赠百两黄金。
木蓝把银子放到桌上:多谢了。
小二眼神又是一亮,拿起银子恭维了几句便去忙碌了。
吃完饭回到房间,李橘白深深看了木蓝一眼:有什么不妥?
木蓝不知道从何说起,寻人的必是尚书府的人,说不定还是她熟悉的人。
照于叔叔所言,爹娘对外称她病了,可在毗邻京城的近天府又有人在寻人,想来应该是出于名声的考量,在暗中找寻。
方才肯定有人想着赏金去报信了,所以她只需要静等,便能等来寻人的是谁,看是否可信。
没有不妥。话音刚落就有人敲门。
木蓝猛地站起来,却又不敢去开门,她心道一声来了,脚步却怎么都迈不开,生怕看到的人是陌生的,又怕是熟悉的,有一种类似于近乡情更怯的心情。
李橘白看了她一眼,起身询问之后去开门。
门一打开,方才应话的那个人又急道:您快看看这是不是要找的人。
后面被人拥着的妇人走进房里来,她盯着木蓝打量了一下摇了摇头,语气失落道:是有一些相像,但并不是我要找的人。
说完转身要走,却忍不住又回头看了一眼那与自家小姐相似的眉眼。
木蓝僵立在当场,是她的乳娘,是冯妈妈。
眼见人要走,她忙开口道:且慢,不知阁下要寻的人是否与我面容相似,或许我能提供一些消息。
冯妈妈快速转过身来,面色激动道:姑娘说的是真的?若消息为真,我必奉上黄金百两。
木蓝调整里一下情绪,镇定下来看向李橘白:劳烦夫子带不相关的人都出去吧,我与她单独聊几句。
李橘白点点头,心里有些不适,为什么不适?
她也说不清,大概是因为那句不相关的人都出去吧。
她站在门外,眼眸深深,自己也出来了呀。
房间里,木蓝不动声色地问:府上的大丫鬟荷儿可安好。
小女安好。冯妈妈下意识地答了,紧接着就怔了一下,为什么自己会答得这么顺口,就像是从前在回答小姐的问话一样。
我见过一个长相和我相似的男子,不知是不是您要找的人?木蓝心里凉了半截,原本要相认的心思散也散了个干干净净。
荷儿是她的贴身侍女,也是当天跟随她去护城河边的人,更是冯妈妈的亲生女儿。
可问题是荷儿还活着,还活着就意味着是知情人,甚至参与其中。
所以她不能和冯妈妈相认,哪怕情感上相信乳娘,可理智始终占着上风。
冯妈妈面露失望,是个男子啊。
随后她又反应过来什么:姑娘怎知府上有个大丫鬟叫荷儿?那岂不是知道她来自户部尚书府?面前这个女子为何会知道?
木蓝淡淡道:偶然相识罢了,曾遥遥见过阁下一面,所以识得您是荷儿姑娘的娘亲,这才有此一问。
回答的有条有理,听着也没有什么问题,冯妈妈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的样子,难道是因为这个女子和小姐长得相似的缘故?
离开这家客栈,冯妈妈回到了落脚的驿馆,刚推门进去就见一个妆容华贵的妇人迎上来:怎么样,见到人了吗?
冯妈妈看着面容憔悴的夫人,艰难地摇了摇头:老奴见到人了,是长得有几分相似,但不是小姐。
妇人愣愣地坐回去,口中喃喃:绾绾啊,你到底去哪了,为娘该去哪找你?
夫人,咱们回京吧。冯妈妈也很难过,但看着堂堂尚书府夫人整日奔波、查探,这半年来几乎瘦脱了相,她更心疼夫人啊。
我不回去,我若回去了就没人找绾绾了。丘夫人连连摇头,虽然明白老爷是为了顾及尚书府和女儿的名声,是为了长远打算才对外宣称女儿是病了。
第24章 24
这几个月来一直都只有几个府上的老人被派出来暗中寻找女儿的下落,眼看着半年过去,却一点消息都没有。
丘夫人知道不能再漫无目的地等下去,所以才带着冯妈妈一起出来了。
她怨老爷不报官,若是一开始便对外说是失踪,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大肆寻找,说不定已经找到人了,她更怨自己什么都做不了,苦寻多日连女儿的影子都没见到。
夫人回去吧,天下这么大,咱们这样找要找到什么时候啊。冯妈妈继续劝道。
丘夫人一愣,随后眼底迸发出亮光:对,天下之大,单靠咱们太难找了,我要回京,回京告诉老爷不要在意什么名声了,只要绾绾回来,只要能找到绾绾比什么都重要。
夫人冯妈妈不知该劝什么好,一个闺阁小姐若是传出失踪多日的消息,即使被找回来也会因名声所累,在嫁娶一事上怕是会难配良缘了。
丘夫人摇摇头,示意她无需再劝:那个孩子和我的绾绾长得很像吗?
冯妈妈想起木蓝的样子:眉眼极其相似,就是嘴唇薄了一点,虽得了大小姐五六分颜色,但若论貌美远不及咱们大小姐。
要知道丘尚书府上的嫡女丘绾,除了才气无双之外,在长相上也全挑着爹娘的长处来。
丘尚书年轻时可是貌比潘安的探花郎,丘夫人也曾名满京城。
他们的嫡女丘晚可见有多么出色,明艳动人的样子丝毫不输于她的才华。
丘夫人微微意动,她太想女儿了:冯妈妈觉得我能见一见那孩子吗?有五六分相似,一定和绾绾一样好看吧。
老奴觉得可见。冯妈妈因为丘夫人小心翼翼的样子感到心酸,这么多年来什么时候见过夫人这副模样啊,小姐到底去了哪啊。
丘夫人低头看着地面,沉默许久才道:去请那孩子来见吧,若她不愿意便罢了,明日咱们就回京。
唉,老奴这就去,夫人您别着急。冯妈妈见丘夫人红了的眼眶,忙不迭地去请人了,这一趟就算是跪着求,她也要求那姑娘来见一见他们夫人。
让冯妈妈没有想到的是,她还没求人呢,那木姑娘问了一句就答应了,还说要梳妆打扮一番。
不知是府上的哪位夫人?木蓝就问了这么一句。
咱们府上就一位夫人。冯妈妈如实回答,尚书府只有一位女主人便是明媒正娶的丘夫人,还有一个姨娘是夫人怀孕时抬进门的,虽然生了一儿一女也永远只是姨娘。
木蓝静静地给自己挽着发髻,那是她从前最常挽的发式。
李橘白坐在一旁看着对镜梳妆的人,原本就好看的人经过一番打扮,平添了几分明艳之色,一双好看的桃花眼也更加清澈动人。
木蓝放下木梳,心里犹豫再三到底还是给了一句交代:烦劳夫子在此安心等候,待我去见了那位夫人以后,一定会告诉你缘由。
李橘白点头不语,末了又补了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你心里有计较就行,不必强求。
不必强求相告,她虽然疑惑,却也明白各有所求,所以才不会问。
是理解也是尊重,或许还夹杂着慢慢滋生的信任。
推开门去,冯妈妈看清她的样子,忍不住惊了一下,而后忍不住一看再看,若说这木姑娘之前和大小姐有五六分相似,眼下至少有了八分。
木蓝坐在马车上,心情随着时间越来越紧张,越来越期待,是娘亲吗?娘亲亲自来了吗?
她要不要表明身份?娘亲会信吗?
马车在驿馆外停下,冯妈妈在前面领路,木蓝面色镇定地跟上,心底早已纷乱如麻。
娘亲只有她这个女儿,姨娘却有一儿一女,爹爹对她很是疼爱,对庶弟也很重视,所以她和庶弟几乎可以说是受丘尚书一手教养长大。
反而是庶妹总喜欢绣花和打扮,自幼不喜欢读书,所以并不得爹爹喜爱,尽管如此,府上也很和谐,娘亲和姨娘都是不争不抢的性子,这么多年来都很和睦。
这种认知一直伴随到木蓝死之前,现在却几乎完全推翻了她以前的认知,吕三郎的书信是由一向不谙世事的庶妹拿来的,最信任的丫鬟荷儿在她死后没有被灭口,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就连乳娘也不可信,毕竟荷儿是冯妈妈的亲生女儿啊。
府中还有谁可信?除了爹娘,她谁都不敢信了。
冯妈妈敲了敲门:夫人,老奴回来了。
房门很快被打开,一道熟悉的声音也随之响起那孩子来了吗?
冯妈妈赶紧让开身子,简单介绍道:这是木姑娘,这是我们夫人。
一道门槛隔着母女两人,丘夫人看清木蓝的样子,忍不住浑身一震,眼角迅速湿润,心底一声是绾绾吗绕了又绕却说不出口。
因为没有人比她更认得自己的女儿了,再相像也不是啊,可这姑娘的眼神和女儿太像了,太像太像了。
像到她恍惚,恍惚以为这就是她的女儿绾绾。
木蓝看着憔悴的丘夫人,一声娘亲也在齿间久久不散,她用力咬了一下嘴唇才忍住要喊出口的冲动。
丘夫人,我可以单独和您说几句话吗?
她一定要和娘亲相认,不然等回京以后很难再有单独相见的机会,尤其是自己到了京城可以说是孤立无援,唯一可以全心信赖和依靠的人只有爹爹和娘亲。
好孩子,快进来,冯妈妈你在外面守着。丘夫人忙点头应下来,她对这个和女儿长相有着八分相似的姑娘有种难以言喻的亲切感。
冯妈妈迟疑了一下,但最终在夫人一个凌厉的眼神之下默默退开了,她担心夫人的安危,却也明白主子的命令是不容置喙的。
倒是自己糊涂,因着夫人这一路所展示的脆弱与憔悴,差点忘了丘夫人身为大家主母的威严。
房门一关,木蓝忙上前两步握住丘夫人的手:您随我来。
动作熟悉,语气熟稔,好似两人是母女一般,丘夫人下意识地依了。
直到走进里间,见木蓝径直走向桌前拿起毛笔,蘸墨落笔开始写字,丘夫人才后知后觉地愣了愣。
为什么这位木姑娘会知道她的习惯,不论到哪总会备着纸笔,尤其喜欢放在里间的桌子上,以免自己想到什么好的诗句可以随时记下来。
丘夫人在京城开了一个诗词社,每隔两个月都会出一本《飞花集》,上面会收录十八首名家闺秀的手作,在京中很是受追捧,一些喜欢诗词的闺阁小姐更是以能上《飞花集》为荣。
她紧紧盯着木蓝的动作,眼中闪现着激动又难以置信的猜测,在看清那纸上写的字后,猜测也变得更可信。
此行傥未封侯贵,一策犹能绾万金。
这是女儿去年生辰时,丘尚书所写下的一句诗,他说给女儿取名才不是出自那些什么绾青丝的酸诗,而是出自这一句,寄托了他为官多年的志向,不论官职大小、升迁与否,都不要辜负自己的顶戴花翎。
第25章 25
丘尚书写这句诗的时候,只有她们母女两个在。
丘夫人伸手拿起面前的纸,仔细看着上面的诗句和熟悉的笔迹,是京中小姐最流行的簪花小楷,却又和别人不同,一笔一划间似是透着洒脱和坦然,是她女儿的笔迹啊。
绾绾?是我的绾绾吗?丘夫人睁大了眼睛,手里的纸落了地,她紧紧握住木蓝的手,语气颤抖,神情期待又忐忑,生怕不是自己所猜测的那样,急需一个肯定的回答。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