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哥哥毛遂自荐做我夫君 > 哥哥毛遂自荐做我夫君
错误举报

免费阅读(12)

    这...会不会不太好?苏大郎有些迟疑,舅舅家地方也不大,只怕腾不出地方。
    刘氏摆摆手,前几天我遇到你舅舅过来帮人干活,他说你表哥和表嫂出门做生意了,这段时间不在家。
    哦,那就好。苏大郎点点头。
    众人一时无话,乔月开口把话题转回房子上,她说道:娘,这房子现下是不能再用了,您打算怎么办?
    众人都看向刘氏,是啊,这房子才是当务之急啊,就算要在院子里再接上一间屋子,那这破屋总不能一直摆在这里啊。
    刘氏沉默着没说话,她知道乔月的意思,只是盖房子是件大事,手中也就那么点银子,还有芸娘的腿要治,用的药也贵。
    这突如其来的灾祸让刘氏明白手中还是要有钱,若不是乔月这段时间挣了不少的银子,她哪能一下子就让大夫配了一个月的药,还都是好药,见效快的药,就怕腿会留下什么后遗症。
    手中有钱遇事才不慌,刘氏不敢轻易把银子都花掉了。
    娘?乔月晃了晃刘氏的胳膊,刘氏抬头,见众人都看着自己,她的眼神在三个儿子脸上扫过,见苏彦之面色有些苍白,眼下青黑一片,显然是没睡好。
    刘氏咬咬牙郑重地说:这房子不修了,重盖!她指了指院子里的几间小房间,这些都不要了,全部拆掉重盖。
    这话一出把几人都吓了一跳,盖房子可不是小事,这几年人工和材料都涨了价,一下子要盖这么大的房子,这没有一二百两怕是盖不起来。
    娘,这可要不少银子啊!苏大郎道,原本盖房子用的都是土,价格也高不到哪里去,但是他们家现在要重盖肯定不能再盖那样的房子了,村里重新盖房子的都是青砖大瓦房,要是他们还盖小土屋怕是要被人笑话了。
    刘氏吸了口气,表情肯定地点头,不瞒你们,这段时间月儿做竹编卖了点银子,已经攒了二百多两了。
    这么多!众人表情惊讶,齐齐看向乔月,但见她表情淡淡,不见一丝得意之色。
    赵氏夫妻俩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睛里看出了激动,他们没想到做竹编这么能赚钱,要是以后虎子学成了手艺,他们一房岂不是要发了!
    徐氏面色却变得更加难看,她已经知道虎子去县里做学徒的事了,原本心中只是有些酸,现在听竹编这么能赚钱,她心里已经不是酸了,简直是比吃了黄连还要苦。
    听刘氏这样说,苏家三兄弟对视一眼,苏二郎道:既然娘说要重新盖,那就重新盖,明日天晴了我和大哥去找人商量盖房子的事。
    苏大郎点头应是,有这么多钱盖房子足够了。
    这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来了,盖房子就要拆房子,这院子里摆了这么多东西,该往哪里放?还有住的问题,做饭的问题,都需要解决。
    众人七嘴八舌地说了办法,最终确定下来,先把旁边的菜地腾出来,在上面盖一间简单的木头草屋,里面用帘子隔断,先将就着住。
    院子里的小房间拆掉,留下最外面的两间用来搭一个临时灶台和放放东西。
    事情定了下来,刘氏登时就拿了一百两交给兄弟二人,嘱咐他们一定要把钱用在刀刃上。
    晚上。
    苏彦之跟刘氏提出了要去周勤家中借宿的事情,说家里事情多,学习有些不安心。
    刘氏自是没有不应的,当即便为儿子收拾两套换洗的衣物和一些随身物品。
    乔月来的时候正巧碰见,她转身去杂物房拿来一样东西。
    三哥,这个给你装笔墨和书本。乔月提着一个做工精致的箱笼过来。
    苏彦之正在用方布包书本,见她手中拿着的箱笼微微一愣。
    呵呵,还是月儿细心,有了这个就方便多了。刘氏拿着一个小包袱走了进来,提起箱笼看了看,高兴地赞道。
    苏彦之有些感动,他没想到乔月还为他准备了这个,心绪有些复杂地说:小妹辛苦了。
    乔月摆摆手,不辛苦,顺手做的,有了这个就不怕下雨了。苏彦之来回去学院都是用一个小包袱装东西,遇到下雨天回来的时候都会被打湿。
    这个箱笼她是用极细的竹条细密编织的,里面还用了价格很贵的皮子做的里衬,盖子也是用的皮子,这样下雨就不用担心里面的东西会湿掉了。
    嗯,这个好,衣服鞋袜书本什么的都能放里面,背起来也不重。刘氏说着把桌上苏彦之准备好的东西都放进了里面。
    三郎,你可要用功读书啊,不要辜负了小妹的一番心意。刘氏说道。
    苏彦之点点头,看着乔月说道:娘,我知道,我一定会更加用功的。
    刘氏笑着点点头,从怀里拿出一个小荷包,打开,里面装了五两银子。
    这些银子你带着防身,明日去周勤家里买上一些礼物带过去。刘氏在为人处世上向来不喜欢占人便宜,现在苏彦之要去别人家借宿,难免打搅了人家,是绝不能空手上门的,况且还要在人家吃早晚饭。
    嗯,娘,我知道了。
    苏彦之点点头,知道该怎么做。
    第二日,天终于放晴了,清晨的薄雾被清风吹散,休息了三四天的太阳终于露了面,金灿灿地从东方升了起来,将花草树木上的水汽蒸发干净。
    周勤听说苏彦之想要去家里借宿,兴奋地表示非常欢迎。
    家里要修灶台用,中午的时候乔月便没有去送饭,苏彦之拿着银子请周勤在包子摊上吃包子。
    周勤老实不客气,开心地一口气吃了七八个包子,才直呼吃饱了。
    第 19 章
    第19章
    苏家要盖青砖大瓦房了。
    好多人都在议论,苏家的家庭条件村上人都是知道的,几十年的土房子,一年到头不见穿新衣,也不知道哪来的钱突然要盖房子了。
    一个村拢共才几十户人家,谁家丢只鸡鸭都会传开,更不用说这么大的事了。
    秋山村这几年发家的人家也不少,住上青砖大瓦房的也有七八家,苏家并不显眼,但年轻的这一辈只有苏三郎考中了秀才,众人难免多关注了一些。
    拆房子的时候,苏家兄弟叫了村里十几个年轻人帮忙,不过半天的时间房子就拆好了,土被挑到了一边,木料也被抬走放好了。
    大家今天辛苦了,没什么菜,诸位兄弟多喝两杯。苏大郎端着酒寒暄,院子里摆了三张桌子,太阳还没下山,刘氏和儿媳做好了饭菜招待今天来帮忙的人。
    六哥,这是红烧肉哩。一个皮肤黝黑的小青年瞪着眼睛看着高脚盘里烧得油光红亮的红烧肉,他咽了咽口水,这苏家真舍得啊!
    他夹了一块放进口中,油滋滋地又烂又香,被称作六哥的男人年纪稍长,他趁人不注意一筷子夹了两块放在弟弟碗里,凑过去小声说:少说话,多吃菜。
    少年点点头,哥,你也吃。
    这桌上的饭菜比他们家过年吃的都好,两大份的鱼汤煮的鲜香奶白;一碟子红烧肉上了桌就被瓜分了;还有西红柿炒鸡蛋,鸡蛋比西红柿还多;就连清炒的蔬菜用的都是猪油,菜汤里都飘着油花。
    大嫂,把米饭端出去吧。乔月打了一盆米饭喊了一声。
    哦,来了!徐氏应了一声走过来端着米饭出去了,片刻进来,一盆米饭已经被盛光了。
    乔月接过木盆还要盛,徐氏有些心疼道:小妹,够了吧,这已经是第三盆了。
    今天煮的饭都是白米饭,香的不得了,吃起来还有一丝丝的甜味,外面坐了十几个汉子个个吃起米饭来仿佛饿死鬼投胎似的,他们家用的都是大海碗,第一桌分到第三桌,刚分完就有人喊还有没有了,吃饭速度快的令人咋舌。
    乔月笑眯眯地打饭,说道:大嫂,这是娘煮的,说一定要让他们吃饱。
    徐氏没说话了,她知道刘氏一贯会做人,在村上的人缘也不错,要不然他们家拆房子哪能叫得到这么多人来帮忙。
    只是看着他们那狼吞虎咽吃饭的模样,徐氏确实觉得心疼,今天做的三桌饭菜比以往任何时候吃的都要好,看看那桌上,八个菜已经空了好几个盘子了。
    半个时辰后,院子里安静下来,几个和苏家兄弟玩的好的,喝的满脸通红地拍着苏大郎的肩膀说:彦春,已、以后要有什么活尽管叫哥几个,别、别客气。
    苏大郎笑着点头,拱手道:好好,有孙大哥这句话,以后兄弟就不客气了,今天辛苦你们了。
    几人摆手大着舌头道,不、辛苦,不辛苦。今天这酒喝的真是过瘾,虽然不是什么好酒,但能让人喝个够也算是大方的可以了。
    三四个人勾着肩搭着背,歪歪斜斜地往自家走去了。
    刘氏拎着一个空篮子走了回来,她带着一筐鸡蛋跑了一趟何神婆家里,找她看了哪天动工挖地基最合适。
    娘,怎么样?苏大郎和弟弟站在门口刚把人都送走,便见到老娘回来了。
    刘氏满脸笑容,何神婆说了,三日后的辰时最是吉利。
    苏二郎笑着道:那就好,明日我和大哥在跑一趟告诉张工头一声,让他后天带人来。
    苏大郎点点头,顺便再确认一下材料,咱们盖得仓促,木料是没时间砍了,只能买现成的了,还有石头什么的。
    他指了指不远处堆放的木料,这些拆下来的木料到时候看看还有没有什么用处,做点木楔或是撑子也算物尽其用了。
    嗯,大哥说的是。苏二郎赞同地点头。
    某日。
    乔月照旧骑着小毛驴去县里给苏彦之送饭。
    今天来的有点早,书院里还没下学,乔月坐在亭子里等。约莫一盏茶的时间,书院里便响起了敲钟的声音,不一会便有学生走了出来。
    周大哥,我三哥呢,怎么没和你一起出来?乔月见只有周勤一人出来,踮着脚往书院门里看。
    周勤买了一碗绿豆水坐了下来,说道:小妹别急,彦之被夫子留下来说点事,应该很快就会出来的。
    哦。乔月点点头,坐在周勤身边。
    周勤喝着汤嚼着饼问道:听说你家在盖房子,还顺利吗?
    乔月点点头说:还顺利,已经把地基打好了。
    哦,那就好。
    乔月从包裹里端出一个碗,周大哥,这是我做的西红柿炒鸡蛋,给你的。
    自从苏彦之借宿在周勤家,乔月每日来送饭都会带上一份吃食给周勤,有时是一碗糕点、有时候是一碗炒菜,有时候还是老规矩,买上几个包子让他们下午垫肚子。
    周勤开心地接了过来,多谢妹妹!金黄的鸡蛋和粉沙沙的西红柿炒在一起鲜中带酸,非常好吃,周勤家中贫寒,家里养的三只母鸡下的蛋都要拿到街上卖钱或是换东西,家中很少吃,更不用说这么奢侈地炒着吃了。
    前段时间父亲伤了腿,家中没有什么补品,便把母鸡每天下的蛋煮了给父亲吃,周勤从小到大吃过的鸡蛋数量屈指可数,而吃肉更是一间奢侈的事了,就连过年也不一定能吃得到。
    真好吃!小妹手艺真好。周勤一口饼子一口炒菜吃的香得很,他不禁感叹道:彦之真有福气,我要是有一个像你这样的妹妹就好了。
    苏彦之刚走出来便听到周勤这句话,他微微皱了皱眉,见乔月笑的声若银铃,周大哥真会夸人,我哪有那么好。
    在聊什么呢?苏彦之走过来坐在周勤身边。
    周勤笑着道:在聊月妹妹手艺好。
    三哥你来了,快点吃饭吧,菜凉掉就不好吃了。乔月见苏彦之过来,赶紧把包裹里的饭菜拿了出来。
    一碟油渣炒黄瓜,一大碗骨头玉米汤还在冒着热气,乔月的手艺确实很好,住的汤炒的菜都很美味,这段时间她天天送这些有营养的饭菜,他都觉得自己快要吃胖了。
    苏彦之端着碗吃饭见周勤正在用饼子抹碗里的汤汁,拿起勺子舀了一些骨头汤到他的碗里,喝点汤。
    周勤怔了一下,连忙道:彦之,不用了,我已经吃饱了,这是小妹做给你补身子的,你多吃点。
    他并不贪心,虽然每天乔月给苏彦之做的饭菜都有素有肉,吃的仿佛过节一般,周勤也时常被馋的快要流口水,但是他知道,苏彦之对他已经很好了,乔月每天还做菜给他吃。
    这次苏彦到家里借宿,又是买米又是买面,让他们颇为不好意思。苏彦之知道他父亲伤了腿,还特意买了几根腿骨棒说是让他母亲熬了汤给父亲和,加速骨头的愈合。
    周氏夫妇常听儿子说起苏彦之,知道儿子经常受他帮助,对他的印象很不错,这次苏彦之来家里借宿,一言一行的学识和教养都非常得体,加上他买的那些东西,现在周母对他就跟对周勤一样。
    吃晚饭,苏彦之叮嘱她不要贪玩赶快回家,乔月说要去孙老板那里一趟。暴雨那天他们说好了要签订协议,这几天苏家都很忙,今天才空闲一点,乔月打算过去看看。
    那我陪你一起去。苏彦之说,乔月要去做什么他不知道,但是作为哥哥,既然知道她要去和老板见面他还是要关注一下的。
    乔月摇摇头,不用了,三哥,你读书要紧。
    周勤在一旁插话道:没关系的,中午有一个时辰的午休时间,不耽误的。
    苏彦之也点头,难得强势道:我陪你一起。说着便走向大树,把元宝的绳子解了握在手里。
    乔月见他这样也不好再拒绝,那好吧,正好我也有事想让三哥帮忙。
    和周勤道了别,乔月和苏彦之往孙老板的店里走去了。
    孙远这时候刚吃过饭,正坐在躺椅上悠闲地品着香茶,前面的伙计来报说是一个小姑娘指名找掌柜的。
    孙远一听眼中精光一线,立马起身走了出去。
    乔姑娘,多日不见,多日不见啊!孙远笑呵呵地打了声招呼。
    孙老板安好。乔月点头微笑,指了指身旁说道:这是我三哥,姓苏。
    孙老板。苏公子。
    二人打了招呼,孙远客气地请了二人进去里面坐下喝茶,孙远打量着苏彦之,笑着问:苏公子还在读书?他眼光犀利,一眼就看出来苏彦之不是普通农家少年。
    苏彦之道:在天文书院。孙远一听面露惊讶,拱手道:原来是苏相公。能在天文书院读书的都是秀才,他见苏彦之不过十五六岁的年纪竟然已经考中秀才,不由心生佩服。
    要知道,科举考试是非常难的,有的人一考几十年不过是个童生,能考上秀才的也是屈指可数,苏彦之不过十几岁就能考中可见其聪慧。
    乔月见孙远的关注点歪了,便咳嗽了两声。
    孙远这才反应过来,尴尬地笑了一下,说道:乔姑娘此来可是为了协议的事?
    乔月点点头,孙远朝一个伙计招招手吩咐一声,那伙计转身去了,不一会捧进来一个盒子。
    乔姑娘,这是孙某草拟的协议,请过目。
    乔月把纸接了过来,扫了一眼,递给身旁的苏彦之小声道:三哥,我看不懂,你帮我看看。
    苏彦之嗯了一声接了过来。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