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瑜-格格党(16)
这次卖猪,因着未分家前, 陈家二老都是卖给陈屠夫的, 夫妻俩也是卖给了他, 毕竟算是熟人了,知根知底,陈屠夫是个靠谱的人,比卖给不熟的屠夫好些。
这头猪养了几日, 因着夫妻俩想的都是多喂些免得掉肉,现下看起来很是精神,这头猪是直接卖活猪,两百零一斤,瞧着肥嘟嘟的,按十文一斤收购,若是杀了卖肉,便是十二文一斤。
这猪看着就肥,很能卖上价,能赚不老少呢,陈屠夫笑眯眯地将两大吊钱和十文散钱给到陈如松的手里,这家还有一头肥嘟嘟的猪呢,如松小子,这猪你养得好呐,等腊月尾你要杀猪卖,尽管喊叔,叔马上就来。
收到钱,陈如松心里也很高兴,好勒,叔您慢走。
卖掉了这头大肥猪,夫妻俩松了口气,钱会到手和钱到手里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夫妻俩看着这大大的两吊铜钱,高兴不已,然而乐极生悲,将卖猪的钱给媳妇收好,陈如松去瞧兔子,发现两只小兔子一动不动,他心里一咯噔,难道,难道死了?
养了这么多日,都大半月了,怎么还会养不活?
听说不能用手触摸小兔子,否则沾染上人的气息,母兔便会认为不是它的孩子,继而不会喂奶,陈如松不敢去动。
怀着一丝期望,万一只是困了呢。
虽然心里知道不太可能,陈如松还是期望着。
原本兴高采烈地丈夫突然丧气,杨稔自然注意到了,怎么了?
陈如松语气低沉地说道:有两只兔子一动不动,可能
闻言,杨稔的情绪也跟着低落下来,兔子不好养,她当然也想过可能养不活几只,可都养了大半月了,八只兔子一直活蹦乱跳的,她都放下心来了,觉得能都养活了,怎么,怎么会呢?
你仔细看过没有?杨稔有些不想相信。
不能摸,我没去摸,晚上再瞧瞧吧。陈如松也不想相信。
到手的两吊钱都不能让夫妻俩高兴了,两人一直情绪低迷,煮好晚饭,两人没心情吃,去看看两只兔子再吃饭吧。杨稔忍不住建议道。
陈如松也是这个想法,也好,去瞧瞧,总要有个结果的。
要是现在还趴着不动,多半就活不了了。
出乎意料的是,晚上过去,八只兔子都在吃奶,悄悄离开。
杨稔松了口气,看来只是贪睡,不过今晚还是多加一些炭火,让房间暖一些吧。
从高兴悲伤高兴,陈如松心口的大石终于放下了,晚饭也有心思吃了。
一夜无梦,早上洗漱好,陈如松先过去瞧瞧兔子,有几只都一动不动,看来是在睡觉,也是他太大惊小怪了。
到了中午,陈如松去喂兔子,又是有两只兔子一动不动趴在那,好似没了呼吸,原本不在意的陈如松,看着看着觉得不对,之前他进来喂食,这些兔子都会动起来,便是知道他无害也不会无动于衷。
可昨晚八只兔子都在动,到底是怎么了?
难道是生病了?可村里没有兽医,整个镇子都没兽医,村里也只有自家在养兔,无法请教。
到了晚上,陈如松再进房间,那两只兔子依旧没动,看来是不对劲了。
只是昨日还活着的,今日就又不动了,又不能摸,无法知道是怎么回事,只能等明日一早再来看看。
第二日依旧没动,陈如松确定了,这应当死了,用夹子夹出来一模,果然,邦邦硬了。
媳妇,死了两只小兔子。陈如松语气消沉。
两只母兔,都快半斤多了,就这样死了。陈如松心痛不已,两只就三十文了,不死的话两只养大能卖两百文,就这样没了。
第一次养,能养活几只就几只吧,接下来也要多多注意,其它几只可得小心照料了。杨稔劝慰道。
嗯,这两只兔子我埋到外面去,这么小,吃不下去。就是馋肉,他也吃不下。
杨稔连连点头,去吧,我也吃不下,这么小。吃着都感觉像是在作孽。
不久后,又死了一只小公兔,如今母兔产下的八只小兔子,只剩下三只母兔两只公兔了。
夫妻俩伤心的同时也越加注重剩下的几只小兔子以及两只成年兔子的照料。
到了腊月二十后,夫妻俩也顾不上惋惜死去的兔子了,家里要开始采买年货了,今年是他们分家后第一次过年,要过一个好年才是。
镇上的集市热热闹闹,夫妻俩在各个摊子浏览着,停在了一个卖对联福字的摊子前,对联只要在村里买一副就行,他们要买的是福字。
整个集市热闹非凡,年味十足,各个吃食摊子围满了人,卖完福字,看着不少人的吃相,杨稔馋了,快过年了,她想着不如犒劳犒劳自己?
如松,我想吃汤粉了。这大冷天的,吃一碗热腾腾的粉多好。
好,正好过去放下东西歇一会。卖汤粉的是个铺子,有几张桌子,不少凳子,许多人怕是也想着歇歇才来吃粉的吧。
掌柜的,要一碗汤粉。
好嘞,您先做,汤粉马上就来。
你不吃一碗,腊月了,吃一碗又怎么了,才两文一碗。杨稔嗔道。
陈如松无奈笑道,哪里是舍不得吃,我只是没饿。
没饿也来一碗吧,天冷,热腾腾的汤粉吃的人也热乎乎的。杨稔劝道。
天寒地冻的,喝点热汤也是好的,这汤粉的汤是用大骨头熬到,多补啊。
连儿子,杨稔也喂他喝了一点汤,粉是没给吃的,怕消化不了。
吃完这个汤粉,整个人都满足了,夫妻俩接着采买年货。
第一次给自己的小家采买年货,怕漏掉什么,夫妻俩硬是边看边想,将整个集市都看了几遍,确定自家没有要买的东西,这才提着东西离开。
年货买好了,很快就到了腊月尾,家里最后一头猪也要开杀了。
这头猪杀出来有一百一十五斤的肉,卖了六十斤,留下五十五斤,和一些猪内脏,请了杀猪饭后剩下的肉再熏制腊肉。
除了猪板油和部分内脏留下,其余的一些内脏猪下水那些都打包给了屠夫,只算十文钱,总共得了七百三十文。
采买年货花费了一些银钱,现在存银是十九两多一点,没到二十两,但夫妻俩还是高兴的,至少两头猪都顺顺利利养大出栏了。
今年的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夜,还是要在老宅过。
虽然分了家,不过二老都还建在,一年的最后一日,二老自然是希望一大家子都团团圆圆的,二房三房当然不会反对。
既然要去老宅过除夕,当然要带东西过去,杨稔建议道:咱们就拿一只母鸡过去吧,家里的七只鸡,一直都舍不得吃。过年了就吃一只吧,再带点酒。一只鸡可不便宜,几十文,加上酒也是很不错的了。
二十九是在自家过的,这鸡就在家炖着吃吧,到时候盛一碗过去给爹娘就行,一只鸡拿过去,爹娘他们也吃不到几块肉,咱们盛出来专程拿过去,爹娘还能做主,现在大嫂对爹娘已经不太恭敬了。这是陈如松前些日子发现的,爹娘比去年瘦了。
脸上的笑容也少了,记得仲秋节,爹娘还能对二哥的两个女儿都和颜悦色,可见过得还行,脸上也有肉,可上次儿子周岁宴,他就发现,爹娘好似瘦了,可并不明显,他没想太多。
没成想,前些日子,他碰到他爹,竟然脸都要凹下去了。
今年年三十,他要跟大哥好好说道说道的,给爹娘养老,爹娘还没老呢,就能让他们瘦的脸上没肉,以后真的老了,动不了了还得了。
行,那就拿两斤猪肉,还有一小坛酒?你看看还要拿些什么?先将要拿什么东西商量好,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陈如松思量片刻,叹息道:我想给一两银子给爹娘,爹娘的日子不太好过,我前些日子看见爹的脸都凹进去了。
一两银子?爹娘未必没有银子,怕是不好拿出来花,铁蛋读书是个花钱的,一旦爹娘将银钱拿出来,便定会被大嫂觊觎,如今铁蛋读书要钱,大嫂为了儿子,可不是从前那副大方的样子了。杨稔觉得给了也未必有用。
看着自家男人那副为难的样子,杨稔也不由叹气,给了个办法,你既然心疼,日后家里买了肉就叫爹娘过来吃吧,盛过去怕是也被几个侄子侄女吃了。
她嫁进来两年,公公婆婆也没怎么为难她,分家后,还贴补了不少银子,让公公婆婆来吃几顿,她还是乐意的。
陈如松却觉得还能拯救,没事,我跟二哥说了爹娘的事,年三十我们先去跟大哥好好说道说道,就不信大哥也跟大嫂一个想法,只顾着自己儿子,不顾爹娘了。
第30章 质问
杨稔却不觉得会有用, 当初陈大哥不顾家里情况硬是要养着一个少时倾慕的人的女儿,最后公公将罗翠儿送走又不敢硬气反抗,做事没个定性。
还有铁蛋上私塾, 一月一百文的束脩, 一年买几次笔墨纸砚,若是要书,族塾有一些基本的藏书,可以借阅和抄写, 这才开始, 应当要不了那样多的银钱。
可他却能在才开始就缺钱要借钱,可见心里根本没个底, 想一出是一出的。
不过到底是自家男人的大哥, 杨稔没有说话。
已经分家,大房到底怎样, 也不太能影响自家,二老在大房能过得好就好,过不好接过来或者时不时给予一些照顾她也不会反对。
关键的是今年过年,腊月二十九,他们这称为小年,晚上这一顿就叫小年夜。
过年的第一天,自然也是很重要的, 要好好规划这一餐。
既然丈夫说鸡留着自家炖, 杨稔就把这个列入一道菜, 二十九那日晚上的菜,我想了一下,你看看有没有要加的,首先就是鸡, 就是老母鸡汤,然后得有鱼,年年有余嘛,现在家里有不少肉,不过是已经腌上盐巴准备熏制了的,过年还是吃新鲜的好,得买,再来几个素菜,三个荤三个素吧,六个菜,六六大顺。
六个菜两个人吃是很够了,而且从前家里过年也差不多是这样的菜,陈如松点了点头,觉得没什么要加的。
今年过年,杨稔只给儿子做了一身新衣裳,她跟丈夫都是穿去年的衣裳,分了家,到底要多顾着家里,衣裳够穿就不急着做新的,到现在,她总算明白从前家里爹娘为什么好几年都不做一身衣裳,果然是得自己当家了才知柴米油盐贵。
腊月二十九早上,杨稔给儿子穿上新衣,做了一顿不错的早饭。
一家人吃完就开始为晚饭做准备了。
小年是不吃中饭,直接吃晚饭,与村里现在大多数人家的习惯差不离,陈家村基本家家户户都至少有十几亩田地,可也还是与别的村一样,每日只食两顿,只有几户较为富裕的人家才会一日三顿。
晚饭是自家叫的,大多数人是叫夕食的,因为他们是太阳落山就吃饭,所以叫夕食。
而自家一日三顿,就直接将三顿称为早中晚饭了。
杀了鸡又处理好,陈如松才出去买新鲜猪肉。
杨稔则将鸡切好放进砂锅,泡上干蘑菇,只等过些时候就开始烧火。
今日邻村就有猪肉卖,不用去镇上,陈如松很快就买回来了。
食材备好,将儿子安放好,让他先一个人玩,夫妻俩开始贴对联挂灯笼贴福字。
忙活一阵子,家里装饰好了,就开始准备年夜饭。
等热气腾腾的鸡汤炖好,杨稔就开始炒猪肉,天冷,菜容易凉,盛好一碗鸡汤一碗猪肉后,杨稔将它们放进食盒,这才递给自家男人。
你先送去吧,爹娘肯定留你说话的。等她将剩下的几个菜做好,自家男人都不一定能回来呢,这也是上次的教训。
鸡汤里有不少好肉,猪肉那一碗也是满满的肉,很是实在,陈如松心里庆幸当初自己选中了媳妇,幸好媳妇也相中了他。
一家人温馨甜蜜的小年夜饭吃完,转眼就到了大年夜。
吃了早饭,想着去买肉,还不如在自家鱼塘捞一条鱼来得实在,陈如松也不想这冷的天跑出去。
遂在家捞鱼,天冷,自然也不会下水,花费了一番功夫,才捞到了一条鲫鱼,陈如松拿在手上掂量一番,感叹道:不错啊,有两斤多了。
精心养了好些时日,喂的饱自然要长肉。杨稔不太懂养鱼,不过她认为不管养什么,吃饱了自然就长肉了。
就带一条鱼一坛酒?好似还不如仲秋节带的多。今儿是大年,这鱼是比之前大不少,可也是一条鱼,总不能比仲秋节还少。
那就将前些日子买的米糕带一份吧,等吃了饭我再个爹娘各一百文钱,算是孝敬了。陈如松不想拿多了东西,爹娘吃不到什么,都让大房的没良心的吃了,想想就不爽快。
昨日觉着给银钱不行,今日杨稔又觉着能行,知道公公婆婆手里有钱的话,大嫂想捞到手里,自然要恭敬一点,奉承一番,对公公婆婆也是好的。
于是杨稔点头赞同,行,你跟二哥说一下,免得他没准备。陈二哥是个孝敬的人,要是知道自家要给,他定然也会给的,要是不知道,没准备,到时容易闹别扭。
这你放心,等会就跟他说。肯定要提前跟二哥说好的。
在家里收拾一番,将给几个孩子的压岁钱准备好,要拿的东西也备好,夫妻俩带着儿子过去二房。
陈二嫂已经是近六月的身孕,肚子较为明显,自今年查出有孕,她的眉目就舒展开来,不像从前总是带着愁思,性子也开朗许多。
看到三房一家子,她扶着肚子,笑着迎上来三弟,三弟妹,你们也好了,我跟你二哥正想去找你们呢。
陈二哥手里提着东西,看着确实是准备好了的样子。
二哥,等会吃了饭我打算给爹娘一人一百文孝敬。既然都准备好了,陈如松就跟赶紧将自己的想法告知。
我也是如此想的,正要与你说呢,爹娘疼咱们一场,怎么能让他们二老如此受罪呢。陈二哥看来,都瘦到脸都凹进去了,可不就是受罪。
自家才六亩田地,都过得有声有色,他陈如明分到了二十亩田地,便是要送儿子念书,也没到苛刻爹娘的地步!
看来二哥火气不小,自己也是,之前他一直认为大哥只分了十几亩田地,当时都只想到自己了,前段时日才算明白,大哥是分到了九亩水田,十一亩四分的旱地,算起来可不就是是二十亩还要多!
这么多田地,怎么会才送铁蛋念书就到了穷到吃不上饭的地步。
这会大哥是无辜的想法在陈如松心里已经摇摇欲坠了,爹娘为什么会瘦,又没生病,便是吃得差了,可一家子难道不是一起吃的么?大哥是怎么不知道的?
怀着这些疑问,到了老宅。
看到大房的人的样子之后,陈如松有些惊讶又有些松快。
大房的人都是一副没肉的样子,只有铁蛋是脸上有肉的,也能理解,要是自己儿子以后去念书,他也要给儿子补一补的,都瘦了,也就是说,不是故意慢待他爹娘的。
陈大嫂看见二房三房的人过来,眼里泛光,因为她瞧见他们手里的东西了。
随即热情招呼,二弟,二弟妹,三弟三弟妹,你们都过来了呀,快来做。
昨日只有一盘肉,一大家子人抢着吃,根本没吃几片,看着二房带了肥肥的母鸡,三房带的胖胖的鲫鱼,陈大嫂不停地咽着口水,免得口水流出来。
再看到比分家前瘦不少的二老,陈二哥和陈如松两人心里的心疼和气愤上来了,根本不想等吃完饭再算账,打算现在就问个明白。
恋耽美
这头猪养了几日, 因着夫妻俩想的都是多喂些免得掉肉,现下看起来很是精神,这头猪是直接卖活猪,两百零一斤,瞧着肥嘟嘟的,按十文一斤收购,若是杀了卖肉,便是十二文一斤。
这猪看着就肥,很能卖上价,能赚不老少呢,陈屠夫笑眯眯地将两大吊钱和十文散钱给到陈如松的手里,这家还有一头肥嘟嘟的猪呢,如松小子,这猪你养得好呐,等腊月尾你要杀猪卖,尽管喊叔,叔马上就来。
收到钱,陈如松心里也很高兴,好勒,叔您慢走。
卖掉了这头大肥猪,夫妻俩松了口气,钱会到手和钱到手里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夫妻俩看着这大大的两吊铜钱,高兴不已,然而乐极生悲,将卖猪的钱给媳妇收好,陈如松去瞧兔子,发现两只小兔子一动不动,他心里一咯噔,难道,难道死了?
养了这么多日,都大半月了,怎么还会养不活?
听说不能用手触摸小兔子,否则沾染上人的气息,母兔便会认为不是它的孩子,继而不会喂奶,陈如松不敢去动。
怀着一丝期望,万一只是困了呢。
虽然心里知道不太可能,陈如松还是期望着。
原本兴高采烈地丈夫突然丧气,杨稔自然注意到了,怎么了?
陈如松语气低沉地说道:有两只兔子一动不动,可能
闻言,杨稔的情绪也跟着低落下来,兔子不好养,她当然也想过可能养不活几只,可都养了大半月了,八只兔子一直活蹦乱跳的,她都放下心来了,觉得能都养活了,怎么,怎么会呢?
你仔细看过没有?杨稔有些不想相信。
不能摸,我没去摸,晚上再瞧瞧吧。陈如松也不想相信。
到手的两吊钱都不能让夫妻俩高兴了,两人一直情绪低迷,煮好晚饭,两人没心情吃,去看看两只兔子再吃饭吧。杨稔忍不住建议道。
陈如松也是这个想法,也好,去瞧瞧,总要有个结果的。
要是现在还趴着不动,多半就活不了了。
出乎意料的是,晚上过去,八只兔子都在吃奶,悄悄离开。
杨稔松了口气,看来只是贪睡,不过今晚还是多加一些炭火,让房间暖一些吧。
从高兴悲伤高兴,陈如松心口的大石终于放下了,晚饭也有心思吃了。
一夜无梦,早上洗漱好,陈如松先过去瞧瞧兔子,有几只都一动不动,看来是在睡觉,也是他太大惊小怪了。
到了中午,陈如松去喂兔子,又是有两只兔子一动不动趴在那,好似没了呼吸,原本不在意的陈如松,看着看着觉得不对,之前他进来喂食,这些兔子都会动起来,便是知道他无害也不会无动于衷。
可昨晚八只兔子都在动,到底是怎么了?
难道是生病了?可村里没有兽医,整个镇子都没兽医,村里也只有自家在养兔,无法请教。
到了晚上,陈如松再进房间,那两只兔子依旧没动,看来是不对劲了。
只是昨日还活着的,今日就又不动了,又不能摸,无法知道是怎么回事,只能等明日一早再来看看。
第二日依旧没动,陈如松确定了,这应当死了,用夹子夹出来一模,果然,邦邦硬了。
媳妇,死了两只小兔子。陈如松语气消沉。
两只母兔,都快半斤多了,就这样死了。陈如松心痛不已,两只就三十文了,不死的话两只养大能卖两百文,就这样没了。
第一次养,能养活几只就几只吧,接下来也要多多注意,其它几只可得小心照料了。杨稔劝慰道。
嗯,这两只兔子我埋到外面去,这么小,吃不下去。就是馋肉,他也吃不下。
杨稔连连点头,去吧,我也吃不下,这么小。吃着都感觉像是在作孽。
不久后,又死了一只小公兔,如今母兔产下的八只小兔子,只剩下三只母兔两只公兔了。
夫妻俩伤心的同时也越加注重剩下的几只小兔子以及两只成年兔子的照料。
到了腊月二十后,夫妻俩也顾不上惋惜死去的兔子了,家里要开始采买年货了,今年是他们分家后第一次过年,要过一个好年才是。
镇上的集市热热闹闹,夫妻俩在各个摊子浏览着,停在了一个卖对联福字的摊子前,对联只要在村里买一副就行,他们要买的是福字。
整个集市热闹非凡,年味十足,各个吃食摊子围满了人,卖完福字,看着不少人的吃相,杨稔馋了,快过年了,她想着不如犒劳犒劳自己?
如松,我想吃汤粉了。这大冷天的,吃一碗热腾腾的粉多好。
好,正好过去放下东西歇一会。卖汤粉的是个铺子,有几张桌子,不少凳子,许多人怕是也想着歇歇才来吃粉的吧。
掌柜的,要一碗汤粉。
好嘞,您先做,汤粉马上就来。
你不吃一碗,腊月了,吃一碗又怎么了,才两文一碗。杨稔嗔道。
陈如松无奈笑道,哪里是舍不得吃,我只是没饿。
没饿也来一碗吧,天冷,热腾腾的汤粉吃的人也热乎乎的。杨稔劝道。
天寒地冻的,喝点热汤也是好的,这汤粉的汤是用大骨头熬到,多补啊。
连儿子,杨稔也喂他喝了一点汤,粉是没给吃的,怕消化不了。
吃完这个汤粉,整个人都满足了,夫妻俩接着采买年货。
第一次给自己的小家采买年货,怕漏掉什么,夫妻俩硬是边看边想,将整个集市都看了几遍,确定自家没有要买的东西,这才提着东西离开。
年货买好了,很快就到了腊月尾,家里最后一头猪也要开杀了。
这头猪杀出来有一百一十五斤的肉,卖了六十斤,留下五十五斤,和一些猪内脏,请了杀猪饭后剩下的肉再熏制腊肉。
除了猪板油和部分内脏留下,其余的一些内脏猪下水那些都打包给了屠夫,只算十文钱,总共得了七百三十文。
采买年货花费了一些银钱,现在存银是十九两多一点,没到二十两,但夫妻俩还是高兴的,至少两头猪都顺顺利利养大出栏了。
今年的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夜,还是要在老宅过。
虽然分了家,不过二老都还建在,一年的最后一日,二老自然是希望一大家子都团团圆圆的,二房三房当然不会反对。
既然要去老宅过除夕,当然要带东西过去,杨稔建议道:咱们就拿一只母鸡过去吧,家里的七只鸡,一直都舍不得吃。过年了就吃一只吧,再带点酒。一只鸡可不便宜,几十文,加上酒也是很不错的了。
二十九是在自家过的,这鸡就在家炖着吃吧,到时候盛一碗过去给爹娘就行,一只鸡拿过去,爹娘他们也吃不到几块肉,咱们盛出来专程拿过去,爹娘还能做主,现在大嫂对爹娘已经不太恭敬了。这是陈如松前些日子发现的,爹娘比去年瘦了。
脸上的笑容也少了,记得仲秋节,爹娘还能对二哥的两个女儿都和颜悦色,可见过得还行,脸上也有肉,可上次儿子周岁宴,他就发现,爹娘好似瘦了,可并不明显,他没想太多。
没成想,前些日子,他碰到他爹,竟然脸都要凹下去了。
今年年三十,他要跟大哥好好说道说道的,给爹娘养老,爹娘还没老呢,就能让他们瘦的脸上没肉,以后真的老了,动不了了还得了。
行,那就拿两斤猪肉,还有一小坛酒?你看看还要拿些什么?先将要拿什么东西商量好,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陈如松思量片刻,叹息道:我想给一两银子给爹娘,爹娘的日子不太好过,我前些日子看见爹的脸都凹进去了。
一两银子?爹娘未必没有银子,怕是不好拿出来花,铁蛋读书是个花钱的,一旦爹娘将银钱拿出来,便定会被大嫂觊觎,如今铁蛋读书要钱,大嫂为了儿子,可不是从前那副大方的样子了。杨稔觉得给了也未必有用。
看着自家男人那副为难的样子,杨稔也不由叹气,给了个办法,你既然心疼,日后家里买了肉就叫爹娘过来吃吧,盛过去怕是也被几个侄子侄女吃了。
她嫁进来两年,公公婆婆也没怎么为难她,分家后,还贴补了不少银子,让公公婆婆来吃几顿,她还是乐意的。
陈如松却觉得还能拯救,没事,我跟二哥说了爹娘的事,年三十我们先去跟大哥好好说道说道,就不信大哥也跟大嫂一个想法,只顾着自己儿子,不顾爹娘了。
第30章 质问
杨稔却不觉得会有用, 当初陈大哥不顾家里情况硬是要养着一个少时倾慕的人的女儿,最后公公将罗翠儿送走又不敢硬气反抗,做事没个定性。
还有铁蛋上私塾, 一月一百文的束脩, 一年买几次笔墨纸砚,若是要书,族塾有一些基本的藏书,可以借阅和抄写, 这才开始, 应当要不了那样多的银钱。
可他却能在才开始就缺钱要借钱,可见心里根本没个底, 想一出是一出的。
不过到底是自家男人的大哥, 杨稔没有说话。
已经分家,大房到底怎样, 也不太能影响自家,二老在大房能过得好就好,过不好接过来或者时不时给予一些照顾她也不会反对。
关键的是今年过年,腊月二十九,他们这称为小年,晚上这一顿就叫小年夜。
过年的第一天,自然也是很重要的, 要好好规划这一餐。
既然丈夫说鸡留着自家炖, 杨稔就把这个列入一道菜, 二十九那日晚上的菜,我想了一下,你看看有没有要加的,首先就是鸡, 就是老母鸡汤,然后得有鱼,年年有余嘛,现在家里有不少肉,不过是已经腌上盐巴准备熏制了的,过年还是吃新鲜的好,得买,再来几个素菜,三个荤三个素吧,六个菜,六六大顺。
六个菜两个人吃是很够了,而且从前家里过年也差不多是这样的菜,陈如松点了点头,觉得没什么要加的。
今年过年,杨稔只给儿子做了一身新衣裳,她跟丈夫都是穿去年的衣裳,分了家,到底要多顾着家里,衣裳够穿就不急着做新的,到现在,她总算明白从前家里爹娘为什么好几年都不做一身衣裳,果然是得自己当家了才知柴米油盐贵。
腊月二十九早上,杨稔给儿子穿上新衣,做了一顿不错的早饭。
一家人吃完就开始为晚饭做准备了。
小年是不吃中饭,直接吃晚饭,与村里现在大多数人家的习惯差不离,陈家村基本家家户户都至少有十几亩田地,可也还是与别的村一样,每日只食两顿,只有几户较为富裕的人家才会一日三顿。
晚饭是自家叫的,大多数人是叫夕食的,因为他们是太阳落山就吃饭,所以叫夕食。
而自家一日三顿,就直接将三顿称为早中晚饭了。
杀了鸡又处理好,陈如松才出去买新鲜猪肉。
杨稔则将鸡切好放进砂锅,泡上干蘑菇,只等过些时候就开始烧火。
今日邻村就有猪肉卖,不用去镇上,陈如松很快就买回来了。
食材备好,将儿子安放好,让他先一个人玩,夫妻俩开始贴对联挂灯笼贴福字。
忙活一阵子,家里装饰好了,就开始准备年夜饭。
等热气腾腾的鸡汤炖好,杨稔就开始炒猪肉,天冷,菜容易凉,盛好一碗鸡汤一碗猪肉后,杨稔将它们放进食盒,这才递给自家男人。
你先送去吧,爹娘肯定留你说话的。等她将剩下的几个菜做好,自家男人都不一定能回来呢,这也是上次的教训。
鸡汤里有不少好肉,猪肉那一碗也是满满的肉,很是实在,陈如松心里庆幸当初自己选中了媳妇,幸好媳妇也相中了他。
一家人温馨甜蜜的小年夜饭吃完,转眼就到了大年夜。
吃了早饭,想着去买肉,还不如在自家鱼塘捞一条鱼来得实在,陈如松也不想这冷的天跑出去。
遂在家捞鱼,天冷,自然也不会下水,花费了一番功夫,才捞到了一条鲫鱼,陈如松拿在手上掂量一番,感叹道:不错啊,有两斤多了。
精心养了好些时日,喂的饱自然要长肉。杨稔不太懂养鱼,不过她认为不管养什么,吃饱了自然就长肉了。
就带一条鱼一坛酒?好似还不如仲秋节带的多。今儿是大年,这鱼是比之前大不少,可也是一条鱼,总不能比仲秋节还少。
那就将前些日子买的米糕带一份吧,等吃了饭我再个爹娘各一百文钱,算是孝敬了。陈如松不想拿多了东西,爹娘吃不到什么,都让大房的没良心的吃了,想想就不爽快。
昨日觉着给银钱不行,今日杨稔又觉着能行,知道公公婆婆手里有钱的话,大嫂想捞到手里,自然要恭敬一点,奉承一番,对公公婆婆也是好的。
于是杨稔点头赞同,行,你跟二哥说一下,免得他没准备。陈二哥是个孝敬的人,要是知道自家要给,他定然也会给的,要是不知道,没准备,到时容易闹别扭。
这你放心,等会就跟他说。肯定要提前跟二哥说好的。
在家里收拾一番,将给几个孩子的压岁钱准备好,要拿的东西也备好,夫妻俩带着儿子过去二房。
陈二嫂已经是近六月的身孕,肚子较为明显,自今年查出有孕,她的眉目就舒展开来,不像从前总是带着愁思,性子也开朗许多。
看到三房一家子,她扶着肚子,笑着迎上来三弟,三弟妹,你们也好了,我跟你二哥正想去找你们呢。
陈二哥手里提着东西,看着确实是准备好了的样子。
二哥,等会吃了饭我打算给爹娘一人一百文孝敬。既然都准备好了,陈如松就跟赶紧将自己的想法告知。
我也是如此想的,正要与你说呢,爹娘疼咱们一场,怎么能让他们二老如此受罪呢。陈二哥看来,都瘦到脸都凹进去了,可不就是受罪。
自家才六亩田地,都过得有声有色,他陈如明分到了二十亩田地,便是要送儿子念书,也没到苛刻爹娘的地步!
看来二哥火气不小,自己也是,之前他一直认为大哥只分了十几亩田地,当时都只想到自己了,前段时日才算明白,大哥是分到了九亩水田,十一亩四分的旱地,算起来可不就是是二十亩还要多!
这么多田地,怎么会才送铁蛋念书就到了穷到吃不上饭的地步。
这会大哥是无辜的想法在陈如松心里已经摇摇欲坠了,爹娘为什么会瘦,又没生病,便是吃得差了,可一家子难道不是一起吃的么?大哥是怎么不知道的?
怀着这些疑问,到了老宅。
看到大房的人的样子之后,陈如松有些惊讶又有些松快。
大房的人都是一副没肉的样子,只有铁蛋是脸上有肉的,也能理解,要是自己儿子以后去念书,他也要给儿子补一补的,都瘦了,也就是说,不是故意慢待他爹娘的。
陈大嫂看见二房三房的人过来,眼里泛光,因为她瞧见他们手里的东西了。
随即热情招呼,二弟,二弟妹,三弟三弟妹,你们都过来了呀,快来做。
昨日只有一盘肉,一大家子人抢着吃,根本没吃几片,看着二房带了肥肥的母鸡,三房带的胖胖的鲫鱼,陈大嫂不停地咽着口水,免得口水流出来。
再看到比分家前瘦不少的二老,陈二哥和陈如松两人心里的心疼和气愤上来了,根本不想等吃完饭再算账,打算现在就问个明白。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