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节
嫡子归来 作者:黄大侠
第19节
郭湛安摇摇头,说道:“不必了,他们四五天里一定会再来沈县采购,我的目的就是这个,不用再多此一举,免得暴露了身份。还有,你的称呼也该改改了,大人来大人去的,说漏嘴了怎么办?”
郝运从善如流,忙道了一声“东家”,又问道:“那明日还是按着今天的数量拿出来卖?”
郭湛安点头道“就按着今天的来。”
郝运应下,下去买酒买菜不提。
如此过了两天,眼看着他们带来的货物就要见底了,几个塔鞑人出现在了他们的摊子前。
沈县百姓对塔鞑人避之不及,尤其是发现这次除了几个塔鞑女人以外,后头还跟着两个塔鞑打扮的壮汉,更是放下手头上挑好的东西,匆匆离开。
郝运心中一紧,脸上则故意做出一副不满的样子:“几位客人,可是要买些什么么?这些都是顶好的,不如看看吧。”
他手一推,原本那些被放下的货物就到了塔鞑人面前——显然,这掌柜的因为生意都跑了而不满呢。
塔鞑人很是气愤,其中一个壮汉双眉倒竖,双手握拳,显然是想要动手了。好在另一个壮汉及时制止了他,在他耳边叽里呱啦讲了一阵,先前的壮汉这才平静下来。
过来采购的塔鞑女人们则有经验得多,对于郝运的挑衅和敌意根本不放在心上,只低头挑选着自己要的,还时不时操着一口不流利的官话和几个伙计讨价还价。
郝运提前得了郭湛安的授意,毫厘不让,甚至在塔鞑女人们迟疑的时候在一旁说风凉话:“买不起就别买了呗,反正这些都是我们东家千挑万选挑出来的,我们千里迢迢来西北做生意,总不能让我们连回去的路费都折了吧。我告诉你们,这些是我们最后一批货了,这肉干、棉衣、棉鞋、皮草、参茸丸、药酒都是上好的,卖完了就没有了。都这个价钱了,还想再便宜点?您们还是去别家问问吧!”
几个塔鞑女人果然被说动了,的确,郝运这摊子卖的东西要比其他地方便宜不少,而且像肉干、棉衣、棉鞋都是他们部落需要的。只是,他们手头上的银两都是以往劫掠商旅获得的,如今是越来越少,眼看就要花光了,自然能省则省。
做生意,向来都是先扬后抑,郝运见时机差不多了,又说道:“行了行了,算你们运气,正好我们东家想赶紧把货卖光了回家,就干脆便宜你们吧。喏,这些肉干打包,一斤再便宜五个铜板,怎么样?还有这参茸丸,小孩子家家的不能吃,但老人家每天服用一颗,精神气都能好起来。”
塔鞑女人们当然同意了,采购了不少肉干、棉衣和棉鞋,但是皮草、参茸丸之类的则只是看了一眼就作罢了。
郝运一边让众人替他们把采购的包起来,一边嘴碎道:“啧,塔鞑人就是穷,连参茸丸都买不起,倒是把肉干都买光了。”
几个塔鞑人脸上皆是一阵红一阵白,低着头不愿意正对郝运的目光,显然是听了郝运的话十分气愤,又因为自己如今寄人篱下的困境而感动羞耻。
趁这个机会,有人手脚麻利地往肉干上撒了些无色无味的液体,当中混杂着一些白色粉末,很快就溶进了肉干里。
日落时分,郭湛安正倚着窗看着天边的火烧云,就听见远处传来不寻常的声响。只见一群塔鞑人气冲冲地走过来,旁边围满了看热闹又不敢上前的沈县百姓。
郝运也发现了这一点,他朝郭湛安的方向看了一眼,郭湛安向他点一点头,郝运会意,只作不知,继续招呼着摊子前的客人。
“就是这!”当中有个塔鞑人发现郝运,对另一个塔鞑人说了几句,随后率先走到郝运面前,怒斥道:“你这个骗子!敢害我族人,纳命来!”
郝运连连后退,问道:“你这人好生没有道理,你族人姓甚名甚,我一点都不知道,如何害得了他?”
这塔鞑人官话会的不多,当然辩不过郝运了,他气得嘴里又念叨了几句,只不过这些全是塔鞑语,郝运他们都听不懂。
话听不懂,但拳头是看得懂的!
郝运仗着自己身形灵活,又有一大堆箱子桌子挡着,边躲闪边往后退,还不忘大声嚷嚷着,引来更多围观的人。
或许是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众人觉得自己这一边凝聚起来的力量要大大超过那群塔鞑人,原本只是做壁上观的都参与到这场纷争里来。他们也不管到底谁是谁非,见一边是本朝的商人,一边是塔鞑的壮汉,下意识地就帮着郝运一起责骂那塔鞑壮汉。
眼看着一场纷争即将不可避免地发生,突然有一队衙役从外圈把几个吵得最凶的包围起来,作势就要拿人。
其中一个衙役手还未碰到那塔鞑壮汉,这壮汉神色紧张,反手就是一掌,打在衙役身上。
“塔鞑蛮子杀人啦!”
人群之中,也不知道是谁领头喊了这么一声,场面登时一片混乱。
不少人拼了命地往外挤,可他们先前为了看热闹,死命挤进最里头,如今外面里三层外三层的,哪里还挤得出去?
还有人趁乱打劫的,偷偷伸手去拿摊子上的货物,又或者是旁边人的钱袋子,结果技艺不精,被人发现后一阵穷追猛打。
人群之中,塔鞑人因为装束原因,格外明显。他们一开始看着这场面,不知该如何是好,后来那领头的喊了一声,所有塔鞑人便朝着一处跑去,摆明了是想离开沈县。
郭湛安等了这么多天,怎么可能让他们如愿?一声令下,原本埋伏在周围的众多衙役齐齐现身,手中拿着网兜、套马索等,朝着那群塔鞑人甩去。
郝运从沈县大牢里出来,忙不迭回到县衙——如今郭湛安已经不需要隐瞒身份了,便住进县衙后院一处空着的院落里,也好方便与蒋万福商议事宜。
“大人,六个塔鞑人全抓起来了,下一步要怎么办?”
郭湛安说道:“让人把这个消息散播出去,这几个塔鞑人不回去,他们一定会立刻再派人过来找的。”
郝运应了,又问:“那摊子还要继续摆着么?”
“收起来吧,”郭湛安漫不经心地道,“之前躲得这么好,如今也该他们动动脑子,要怎么找到我了。”
☆、第74章 现身
午夜时分,正是众人休息的时候,沈县外头却聚集了不少塔鞑人。这些人中为首的是一个年轻人,左脸颊上还有一道长长的疤痕,看着愈发凶神恶煞。
他拿着手中的刀,走到沈县地界上守夜的士兵面前,行了一个古怪的礼节,用一口不甚流利的官话说道:“塔鞑宁古汉想见你们的首领。”
士兵们对视了一眼,对着人高马大的宁古汉他们可不敢大意,其中一个扬声道:“先把你的刀交出来。”
宁古汉脸色一僵,握着刀的手臂上肌肉暴起,显然是生起了怒意。良久,他才说道:“刀是我们勇士的象征,不能交出来。”
几个士兵哈哈大笑起来:“我们信不过你们塔鞑人,不交刀,那便快些滚开吧!”说着,又齐齐笑起来。
宁古汉的脸原本就看着吓人,现在更是怒气冲天,似乎下一刻就要拔刀砍人。他的手搭在刀柄上,怒视着几个士兵,眯起眼睛不知道在盘算些什么。
士兵们见状,也戒备起来,抽出武器对着宁古汉,只要宁古汉敢冲过来,他们手中的武器就要刺进他的身体里去。
后面的塔鞑人见了,有几个年轻人直接抽出刀冲过来。眼看着一场厮杀是免不了的时候,宁古汉却大吼一声,说了几句话,喝退了自己的同伴,又对士兵说道:“还请你们替我转达给你们的首领,我宁古汉愿意和你们首领做交易。”
士兵们商议了一会儿,其中一个交代了同僚几句,随后骑着马离开,剩下三个则警惕地看着这群塔鞑人。
宁古汉只好回到族人当中,有几个心急地已经问起情况来。宁古汉神色凝重地摇摇头,他看了眼自己手中的刀,心中有气,却不好发作,只能闷声说道:“如今是我们求人家,你们收敛一点。”
他们又等了一会儿,那士兵终于回来了。宁古汉等人紧张地看着不远处的动向,就见那士兵翻身下马,与同僚们商议了一会儿,其中一个转身往宁古汉方向走了几步,高声喊道:“你!宁古汉,就你一个人过来!”
塔鞑众人都因为士兵的无礼而感到气愤,但宁古汉却制止了他们,自己一个人提着刀走向士兵们。
隔了三步距离,宁古汉停下来,听到那士兵又说:“通判大人有令,如果你要见他,就只能是你一个人去。”
宁古汉自然是答应的,但仍不忘补充道:“我要带着刀去见你们的首领。”
这次士兵没有坚持,有两个士兵领着宁古汉去见郭湛安,而随后就有十几个士兵赶来,与留下来的那两个看守沈县地界。
午夜的沈县很是安静,一路上两边都是黑漆漆的民宅,偶尔能听见从里头传来的犬吠猫叫,亦或是小儿夜啼,父母大声责骂。除此之外,整个沈县一片死寂。
宁古汉走在两个士兵的中间,听着左右两边士兵走路时发出的声响,和自己有些粗重的呼吸声,不由紧张起来。
他忍不住伸手搭住刀柄,却听到右手边的士兵说:“宁古汉,通判大人让你带刀,是尊重你,你若是敢放肆,就不必去见通判大人了。”
宁古汉寄人篱下,只能把手拿开,深吸了几口气,这才勉强抑制住内心的怒火,跟着两个士兵继续往前走。
他们来到县衙门口,两个士兵停下脚步,而县衙门口守着的一队士兵则提着灯笼走到他们面前,为首的一个上下打量了一番宁古汉,转头对宁古汉右手边士兵说道:“这个人就是要求见通判大人的塔鞑?”
士兵点头道:“就是他,还带着刀,你们注意点,不要让他伤到通判大人。”
那人点点头,说道:“辛苦你们了,他就交给我们吧。”
右边那士兵听了,便和宁古汉说道:“通判大人就在里面,你跟着他们进去,听话点就能见到通判大人了。”
宁古汉的脸一阵青一阵黑,但那两个士兵压根就不管他听了这话是什么反应,直接转身离开。
郭湛安就等在里面,怡然自得地喝着茶,见宁古汉来了,伸手示意他坐下,问道:“你就是宁古汉?”
宁古汉不肯坐下,站在郭湛安面前,粗声粗气地说道:“沈县的首领大人,请把我的子民还给我。”
郭湛安笑着纠正他:“我并不是什么首领大人,我只是许州的通判罢了。至于你的子民,他们来沈县的地界砸了摊子,还打伤了人,已经触犯了本朝律法,我们不能还给你。”
宁古汉辩解道:“那也是因为你们沈县有黑心的商人,卖给我们坏了的肉干!我好几个子民吃了肉干后浑身长红色的疙瘩,还发高烧,用我们的草药根本治不好,分明就是你们先犯的错!”
郭湛安一摊手,问道:“证据呢?肉干在哪?卖你肉干的人又在哪?”
宁古汉急了,说道:“肉干还有,我的人到现在还在发高烧,如果你不信,我就派人去把他们接过来!还有,那些卖我肉干的人,就是今天被我族人打的那几个,你们派人去找,能找到他们的!他们卖给我们的肉干,和卖给其他人的肉干是一样的,难道你们会放任自己的子民被这些黑心的商人欺骗么!”
郭湛安倒是对这宁古汉有些改观,原本他的计划里,是宁古汉带着他们去看那些吃了加了东西的肉干的人,这样他就能顺势知道这些塔鞑人到底躲在哪。没想到,宁古汉到了这个节骨眼还死咬着不愿意暴露。
到这一刻,郭湛安已经可以断定,眼前这个宁古汉,恐怕就是率领着那么多塔鞑人一路躲过本朝士兵巡逻到达沈县的那个人了。
不过,主动权还在他郭湛安手上,他也不急,继续道:“就算是你的族人发烧长疙瘩,就一定是肉干的原因么?”
宁古汉反问道:“其他的吃食都是一样的,只有吃了肉干的人开始发高烧,除了肉干还会是什么原因?”
郭湛安看着宁古汉,也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只好把话再说明一些:“就算是肉干的原因,你找我我就要帮你么?”
这下子,宁古汉算是明白了:“你根本不打算帮我?”
郭湛安不置可否:“塔鞑多年来侵扰本朝边境,伤我国人,我为何要帮塔鞑人?”
这个问题让宁古汉哑口无言,他皱眉思索良久,突然反应过来,说道:“你既然不愿意帮我,又为何要见我?说罢,你有什么条件。”
郭湛安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说道:“那几个沈县的衙役,你们要交出来。还有,你们要立刻离开沈县,去自己该去的地方。”
宁古汉并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讨价还价:“放人可以,但是你要保证我们可以在这里住一段时间。”
郭湛安自然是不答应的:“你是塔鞑人,我们没有立刻杀了你,已经算是放你一条生路了,你不要得寸进尺,到时候害的是你自己的族人。”
“不行!我不能带着他们回去送死!”宁古汉大吼一声,说道,“回去才是送死!那里已经没有我们的家了!”
郭湛安心头一震,一来是宁古汉的语气太过凄凉,二来是他话中透露的信息是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
莫非,是塔鞑内部出了什么事么?
郭湛安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虽然几十年来本朝派往塔鞑的探子从未断过,但是一来塔鞑内部大大小小众多部落林立,消息纷繁复杂真假难辨,很难获得及时有用的情报;而来因为塔鞑人与中原人在体格样貌上的差异,本朝的探子很少能够获得塔鞑人的信任。所以,他们能够得到的有关于塔鞑的情报少的可怜。
于是,郭湛安决定暂时更改一下计划,他没有再强势地逼迫宁古汉率领自己的族人立刻离开沈县,而是问他:“为何不能回去?”
宁古汉却戒备地看着郭湛安,说道:“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既然你们不欢迎我们,那我们就立刻离开。至于你们派来跟踪我们的那些人,我们没有虐待他们,也没有逼着他们吃那些肉干,希望你能看在这件事情上,不要为难我的族人。”
郭湛安反问他:“离开这里,你们要去哪?你们已经没有家了。”
宁古汉果然深有触动,他看向郭湛安的眼神中甚至带着点希望的火苗:“你愿意帮我们么?”
塔鞑和中原势如水火,能够让一个塔鞑部落的领袖向中原的官员祈求帮助,足以见得这个部落是如何得走投无路了。
郭湛安自然不会立刻夸下海口的,他只是说道:“先把衙役毫发无伤地送回来,我会给你解药。至于其他的,还是老样子,拿出诚意来。”
宁古汉一听有戏,忙说道:“我以天神发誓,我立刻派人送你们的人回来,还请你等等。那些解药能先给我么?”
郭湛安可没有那么容易相信一个才见面不到半个时辰的塔鞑人:“你放心,如果你在一个时辰之内把人送回来,他们还不会死,也不会落下病根。如果日出我还没有见到人,那我就不能保证了。”
宁古汉无法,只能在士兵的监视下,去沈县外找族人商议对策。
郭湛安说到做到,在确认失踪的衙役们都毫发无伤回来之后,便让郝运拿出解药交给宁古汉。
在郝运出现的那一刻,有些塔鞑人十分激动,红着一双眼睛冲着郝运大呼小叫。若不是事先有宁古汉的命令,他们恐怕早就冲上来将郝运撕个粉碎了!
其中一个气不过,向宁古汉告状:“首领,那个人就是卖我们肉干的人!他们是一伙的!”
宁古汉瞪了他一眼:“闭嘴!”
他心中苦涩,就在郭湛安讲到交换条件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这一切都是郭湛安设下的计谋——如果郭湛安没有牵扯其中,又怎么会那么容易就拿出解药呢?
这分明都是这群狡猾的中原人算计好的,目的就是逼迫他们现身!
☆、第75章 通商
日出时分,那些吃了肉干的塔鞑人高烧都陆陆续续退了,身上的小红疙瘩大多也都消下去,只剩下零星几颗,于人并无大碍。
宁古汉见自己的族人已无大碍,便决定率领众人离开沈县,也算是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却不料,郭湛安在他要走的时候叫住了他:“你要去哪里?”
宁古汉忍着怒意道:“你放心,我宁古汉说到做到,我们现在就离开这里,去我们该去的地方。”
“回草原上么?你们不是没有家乐么?”郭湛安看着他,说道,“我说过,你若是有什么难处,可以和我说。”
宁古汉却一口拒绝了:“我们自己会想办法。”
“想办法?”郭湛安进一步说道,“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你们的家已经没有了,就算回去,你的族人能活下来么?”
宁古汉脸色一僵,有些不甘心地问道:“你到底想怎么样?”
郭湛安让自己这边的众人都后退,自己则走到宁古汉身边,小声说道:“我给你指一条活路,能让你的族人活过这个冬天。”
宁古汉果然动心了,又担心郭湛安会骗他,只能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问道:“什么办法?”
郭湛安说道:“你们缺过冬的粮食和衣物,这些我们都有。而我们缺的,是草原底下的矿石和最好的牛皮,如果你愿意,可以拿这些与我们交换。”
宁古汉皱着眉说道:“矿石不能给你,牛皮可以。”
这些矿石制成的武器锋利无比,是他们塔鞑人征战四方的法宝,这么珍贵的宝藏,他宁古汉绝对不可能交给郭湛安。
郭湛安也不气馁,说道:“我回去就会把这件事办妥,大概十天以后,许州边境华县三里外的哨站通商。我不会插手你们交换什么货物,比例又是多少,这些由你们自己和我们的商人共同商议。”
宁古汉有些不信:“光明正大在边境做生意,那些士兵不会杀了我们么?”
郭湛安保证道:“你放心,这件事交给我来办。你若是不信,可以派人和我回去,或者十天后去边境埋伏着,亲眼瞧瞧我的诚意。”
宁古汉此时已经是别无选择,这才刚刚进入冬天没多久,他们的银两所剩不多,大概只能再撑半个多月。如果再想不出别的办法,没有了食物来源,恐怕他们部落没有一个人能够撑过这个冬天了。
想到这,宁古汉只能咬咬牙答应:“好,十天以后,我会带着草原上的特产去你说的地方。如果你骗我,就别怪我到时候翻脸不认人。”
郭湛安笑着点头道:“自然。”
两个人谈妥,约好再见面的时间地点,郭湛安便点了沈县数个衙役,陪同宁古汉部落众人一起前往边境。一来是监视这些塔鞑人,确保他们的确是离开了;二来也是保护这些塔鞑人,毕竟一路上可能会遇到不少巡逻的士兵,若是没有衙役和他们手中郭湛安亲笔文书,这些塔鞑人怕是回不去草原了。
处理完沈县这件事,郭湛安马不停蹄回到许州,又写了一封信送去酒楼,让他们速速通知姜言年,抽空来许州商议。
姜言年得了消息,正巧第二天休沐,便抛下诸事赶来许州郭府。
郭湛安带着姜言年到书房,有福全守在书房外头,免得有人过来打扰。
姜言年见郭湛安如此小心翼翼,便知道他信中所写要商议的要事一定非比寻常。于是,他也收起了一贯的吊儿郎当的笑脸,开门见山地问道:“你喊我过来做什么?”
郭湛安便把他在沈县的遭遇说了,接着又说出了自己的计划:“这生意暂时不能落到别人手里,你让你酒楼的掌柜出面,亲自带着人去和那些塔鞑人做生意。”
姜言年并没有立刻答应,反而问道:“好端端的怎么想起和那些塔鞑人做生意了?塔鞑的牛皮的确是好东西,坚韧异常,用在轻甲上倒是不错。不过,现在和塔鞑通商,你就不怕有人告你叛国么?”
郭湛安并没有这一层顾虑,或者说他早就想过了,回答道:“你放心吧,这次的功劳我不准备拿。”
“你不拿?你想拱手让给谁?”
“谢秉。”郭湛安分析道,“我这一年来动作太大了,虽然件件事情都是为了江山社稷,但难免落人口舌。皇帝这次继续让我做通判,再派一个谢秉来,无非是想让谢秉压制我。毕竟,谢秉是我的上峰,他为人正直,但做事情又太古板,不懂变通。他有些怕我,很多事情上都由我做主。但如果我管得太多,他的这股惧怕恰好能转变成打压。到时候,呵呵,他是我的上峰,很多事情我不得不让步。”
姜言年盯着郭湛安看了半天,末了感叹了一句:“你这人就是心眼太多,居然把谢秉看得这么透彻。我还替你高兴呢,来了这么个老好人,这许州就是你大展宏图的地方了。按你这么说,你还真是束手束脚。”
郭湛安笑着摇着头道:“那还要多谢我的生父和继母,若是没有他们两个,我有这么多心眼做什么?”
姜言年又道:“心眼多的郭大人,你的计划不止这么点吧?”
“果然瞒不过你,”郭湛安继续道,“按照那宁古汉说的,我猜是他们部落的领地被其他部落占领了,他才不得不带着自己的族人冒死溜到沈县。我昨天粗略估算了一下他们部落的人,只剩下几十个了,像他那样的年轻男性占了一半,但其中有一半受了伤。现在他回到草原上,除了我指给他的这条路,他已经别无选择了。”
姜言年已经品出郭湛安的话中话,忍不住接着道:“就算他现在不给我们矿石,等他依赖我们给的食物和衣物,我们想要什么,他就必须给什么。”
“没错,”郭湛安点头道,“所以一开始我需要你的人去做这件事,他们想换什么都行,而且数量和质量上都要有保证。等他们依赖上了,就不是他们说的算了。”
姜言年兴奋地一拍桌子,说道:“你小子心眼真毒!到时候他们不给我们矿石,他们就自己等着死吧!若是论制作武器的本事,当然是我们的工匠更好了,只可惜,我们的矿石不如他们的好,这些年只零星搜罗到一点塔鞑的矿石。按你的法子来,以后就不愁矿石了!”
郭湛安就当姜言年是在夸自己,说道:“若是事情发展顺利,三皇子的威望也能提高。”
姜言年急了,说道:“不不不,不能把他扯进来。现在京城里的局势太复杂了,李绍锦那小子吃瘪,我听说连他养的一部分私兵都被揪出来了,但偏偏皇帝对他只是小惩大诫,让他闭门思过,其他事情一笔勾销!那柳元亨闲赋在家,他儿子柳文华倒是当了个京城的小官,有他老爹的门人在后头出谋划策,如今是节节高升。前阵子京城还传来消息,说皇帝有意给李绍锦封王。”
“封王?皇帝是疯了么?”郭湛安冷笑一声,说道,“李绍锦都养起了私兵,就等着哪一天振臂一呼,直接冲进皇宫夺权了!他现在还给李绍锦封王,是嫌自己的命太长了么!”
姜言年也是甚为不屑,他们两个从小和李绍钧一起长大,没少亲眼目睹皇帝李崇浩是如何偏爱李绍锦,打压李绍钧的。如今书房里只有他们两个人,姜言年非但没有责怪郭湛安对皇帝不敬,反而接着说道:“他还能有什么办法?李绍锦私兵那件事不知道被谁捅出去了,现在朝廷上拥护三皇子的呼声越来越高,前些日子立储的事情又被拿出来重提了。皇帝现在就是要打压三皇子,偏偏其他儿子都还小,只能把自己那不成器的四儿子拉出来和三儿子打擂台。”
郭湛安叹了口气,说道:“皇帝的态度的确重要,不能让李绍锦先封王。一个排行老四的庶子越过前面的嫡子先封王,恐怕有一大批人要倒戈相向了。”
姜言年也愁这件事:“可惜你我都人微言轻,在朝廷上说不上话。我家你也是知道的,夹着尾巴做人,不给三皇子添麻烦就行了,也只能在清流中帮他说说话而已。”
郭湛安安慰他道:“这也足够了,世家的力量不容小觑,若是他们支持三皇子,皇帝肯定是要再三斟酌的。倒是你,这次通商这件事上,军队那边要你多多帮忙,千万不要有军痞趁机敲诈勒索,坏了我们的大事。”
姜言年一挑眉,说道:“自然,你信中所写的那个百夫长,我已经让人去调查了,过两天就给你消息。”
两个人又商讨了些细节,姜言年这才告辞。
等姜言年走了,霍玉才捧着碗进来,笑嘻嘻地说道:“哥哥辛苦了,厨房刚煮好的老鸭煲,特地舀了碗给哥哥先送来喝,暖暖胃。”
郭湛安将手中的公务放下,绕过书桌走到霍玉面前,笑着捏了捏他的脸颊,问道:“怎么刚才不送来?也不出来招待一下客人。”
霍玉皱了皱鼻子,说道:“才不要出来呢,那个姜公子见到我就打趣我,我才不给他喝老鸭煲。”
郭湛安哈哈大笑:“我什么时候短了你管家的银两了么?连一碗老鸭汤都不愿给姜言年喝,他知道了恐怕又要打趣你了。”
霍玉忙说道:“哥哥不告诉他就好了。来,哥哥,趁热喝了吧。”
郭湛安领着霍玉坐下,才发现碗里还有一个鸭腿,肉已经煮的酥烂,松松地贴着骨头,一口咬下去,里头的汁水迸发在口舌当中,着实鲜美。
他心中一暖,知道霍玉是挂念自己,又担心帮不上什么忙,便亲自打理自己起居饮食。郭湛安又想到这几个月来,虽说贾欢是郭府的大总管,但霍玉在当中出了不少力,和贾欢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这才把郭府整治得和一个铁桶似的。
又喝了两口汤,见霍玉一直看着自己,郭湛安便放下汤匙,揶揄道:“都说妻闲夫祸少,咱们这个郭夫人着实是不错。”
霍玉脸一红,说道:“什么郭夫人,哥哥别开玩笑了,我是男人,当不了夫人的。”
郭湛安继续逗他:“你是郭夫人?我说了你是郭夫人了么?这么快就把自己当成郭夫人看了,咱们圆房了没有?”
霍玉急了:“哥哥!”
郭湛安应了一声:“在呢,喊我做什么?”
霍玉只觉得自己整张脸都跟烧起来了一样,低着头说道:“哥哥,外头还有人呢,小声些吧。”
郭湛安笑着把他搂进怀里,在他耳朵上咬了一口:“好,等晚上四下无人的时候,我再说好不好?倒是你,我不在的两天里功课补完了么?要是我等会检查发现没补完,你可就要按照我们当初说好的做,嗯?”
霍玉这才想起来这事,连忙挣脱郭湛安的怀抱,说道:“快了快了,就差一点了,我现在就去补起来。”
郭湛安见他落荒而逃的背影,也不阻拦,只等着晚上好好“惩罚”霍玉一番。
不提二人之间的柔情蜜意,十天后,郭湛安因脱不开身,让福全与酒楼的一行人一起去了哨站。
宁古汉早早领着十个人躲在一旁,见有商队来了,这才独自现身。
他不愿靠近哨站,毕竟哨站里那些士兵明晃晃的武器在他看来是不小的威胁。福全跟着郭湛安久了,办事还算机灵,干脆和酒楼老板一商议,就把双方做生意的地方往前挪了些,既不在哨站旁边,又是那些士兵能够及时赶到的范围。
宁古汉这边准备了不少东西,除了牛皮以外,牛角、牛骨酒,以及塔鞑人自己做的小物件都有。
因为有姜言年的提前交代,酒楼掌柜也不怎么讨价还价,见这些东西的确是上等货色,便爽快地把自己这边准备好的东西与宁古汉做了交换。
通商的第一笔生意很快就结束了,宁古汉带着大约十天左右的食物以及其他过冬的物品离开,而酒楼掌柜这边也可以说是满载而归,经过哨站士兵盘查后,连夜赶回许州向郭湛安交代。
十天一次的通商又进行了两次,许州其他商人听到了风声,也准备了不少货物跟着酒楼掌柜一并去哨站和塔鞑人交易。
对此,郭湛安并没有阻止,只是让酒楼老板注意其他商人准备的货物质量,免得伤了自己这一方的信誉,影响到他之后的计划。
临近除夕,郭湛安觉得时机成熟,便主动去找谢秉,略去自己和宁古汉的约定,只是将有商人与塔鞑人做生意的事情说了,又说道:“虽然塔鞑与本朝征战多年,本不应该和塔鞑做生意。但塔鞑内部部落林立,我们大可借此机会分化塔鞑,让一部分塔鞑不得不依靠我们提供的货物,把他们的命拿捏在我们手里。”
谢秉做事古板,自然是不同意的:“塔鞑与我们是世仇,绝对不能让他们从我们这边拿到任何好处!依我看,这些商人已经算是变相的通敌,必须严惩!”
郭湛安早就料到这一点,抛出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说辞:“塔鞑与我们做生意,那是因为他们过不下去了。如果我们禁止商人与他们交易,这些塔鞑人就会侵扰掠夺边境的百姓。西北的局势已经和紧张了,这五年来贪墨的军饷还未追回,西北的军队装备补给根本不足以支撑和塔鞑开战,眼下这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谢秉说不过他,又要给自己寻个面子,便甚为不满地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别让塔鞑的奸细趁机混在里头就好。”
郭湛安又说道:“塔鞑那边的矿石是制作兵器最好的原料,可惜我们始终没有办法大量开采。如果大人将此事上报给陛下,陛下又能够下旨让我们与塔鞑人通商,就会有更多商人参与到其中。到时候,那些塔鞑人已经习惯用他们觉得稀疏平常的东西来与我们交换食物、衣服、牲畜等等,那矿石也就不在话下了。”
这么一番话,谢秉不得不心动。只是,他还是有些顾略:“但若是陛下怪罪下来,那该怎么办?”
郭湛安会意,说道:“大人放心,若是陛下怪罪下来,那就是我监管不力,竟然让那些商人与塔鞑人做生意。大人日理万机,如此信任与我,我却有负所托,实在是令人汗颜。”
谢秉得了郭湛安的保证,这才放心,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便上书一封折子给陛下吧。”
谢秉一想到若是这件事办妥了,他在史书上也能留下重重一笔,竟然忘了去追究郭湛安为何会把这好事拱手相让,甚至还主动承担所有责任。
郭湛安计划的第一步,已经达成了。
☆、第76章 人选
谢秉的折子送到了金銮殿上,果然引发了大片的争论。
保守的大臣说什么都不同意与塔鞑人做生意,咬死了这是颠覆江山社稷的阴谋,甚至怀疑谢秉已经被塔鞑人收买,此举是塔鞑人授意,刻意为之。
另外一些眼界开阔的大臣,则引经据典,例证此举是利大于弊,值得一试。
皇帝李崇浩听着底下众多大臣喋喋不休的争吵,不由感到一阵腻烦。他的目光落在今日从上朝开始就一直装缩头乌龟站在那一言不发的李绍钧身上,心中的暴躁更是无形中扩大了好几倍。
“老三,你怎么看?”
被点名的李绍钧无奈,只能出列,斟酌着说道:“儿臣在西北呆过一段时间,但是与塔鞑人并没有太多接触。我听说,塔鞑人虽然残暴,但是做生意这件事上却是很讲信用的。若是父皇有意与塔鞑人通商,在信用这点上倒是不必过多担心。塔鞑占据了大片的草原,他们的马匹和矿石比我们的要好上不少,若是能拿到这两样,对我们日后征战塔鞑倒是十分有利。今年的寒冬百年难得一遇,若是我们抓住机会,壮大西北军营,也正好弥补了这五年来石果敢贪墨的军饷。昔日武帝数次派兵,才把塔鞑一路赶去西边,结果不过百年,塔鞑又卷土重来,残害我边境百姓。父皇爱民如子,又深谋远虑,心中想必早有决断了。”
这一番话说得漂亮,既撇清了自己当初在西北时的嫌疑,又陈述了与塔鞑通商的好处,最后再抬高李崇浩,让李崇浩挑不出一处错处。
更何况,李绍钧最后更是把他和昔日的武帝相提并论,这让李崇浩心中的天平不由有了偏倚——他虽然讨厌武官,但如此难得的名垂青史的机会,他怎么会不心动?
琢磨透这一点,李崇浩心中便有了决断:“退朝之后,岳卿和兵部、户部、吏部尚书留下。”
众人心里明白,这件事上他们已经没有说话的余地,几个一直强烈反对的老臣只能在心中哀叹江山社稷动荡,却也是无可奈何。
下了朝,岳安等人来到皇帝平时勤政的书房,等了一会儿,换了常服的李崇浩还在内侍们的簇拥下缓缓走来。
众人行了礼,皆站立在两旁,等待着李崇浩先说话。
“众位爱卿,与塔鞑通商一事都有何高见啊?”
兵部尚书吴楚韩第一个出列,说道:“陛下,塔鞑对我朝西北边境大片土地垂涎已久,若此时与塔鞑通商,就怕塔鞑趁机举兵侵略我朝西北啊!”
户部尚书也不由点头说道:“西北的税收一年不如一年,每年发往西北救济的灾银反倒是一年多过一年。如果塔鞑趁机举兵,西北就会有大量百姓流离失所,户部这边的银两和衣物怕是有些勉强。”
吏部尚书却是有不同的看法:“折子上写着,这些在边境和本朝商人做生意的塔鞑人,都是来自那些小部落。这些部落被大部落征服,失去了土地和牲畜,只能靠以物易物来换取食物和其他必需品。如果我们加大对西北军防的投入力度,再严格限制塔鞑那边通商的资格,这件事倒是可行。”
吴楚韩第一个反对:“兵部每年能发往西北的军饷不多,如果再加派士兵,军饷供应不上。”
吏部尚书反问道:“这五年来石果敢贪墨了不少军饷,西北军营都能熬过去。现在军饷恢复以往,再加派人手,有何不可?”
吴楚韩怒道:“这五年来我西北的将士们过的是缩衣节食的日子!连饭都吃不饱,武器也磨不亮,还提什么打仗!如果要加派士兵,就必须加军饷!”
李崇浩见两人起了纷争,不由皱起眉头,说道:“军饷一事日后再提,岳卿,你有何高见啊?”
一直不说话的岳安这才出列,谨慎道:“各位尚书大人说的都有理,塔鞑始终是我朝的一块心病,不得不防备着。依我看,不如折中,既答应和塔鞑通商,又往加派士兵,增加军饷,免得有些塔鞑部落趁机钻了空子。”说到这,岳安顿了顿,用余光瞄了眼李崇浩的反应,这才继续说道,“此时非同小可,人员的选择上还需谨慎。”
李崇浩哈哈大笑:“岳卿真是深得我心,我想说的都被你给说光了。人选上的确是要再好好商量。这样,你们回去都仔细想想,两天之后给我人选。”
众人领命。
不说其他三位尚书回去之后是如何与自己门客商议的,岳安散衙回到家中,顾不上用饭,就让随从去请自家三位门客来书房商议此事。
他把今天朝上的事情连同皇帝的态度都说了,又说道:“朝廷下旨与塔鞑通商还是首例,机会难得,各位觉得呢?”
三个门客对视了一眼,其中一个道:“虽说这件事办妥了是一项大的政绩,但如果搞砸了,只怕是要遗臭万年。”
岳安有点诧异,不由问道:“怎么说?”
门客细细分析道:“现在只是几个商人与塔鞑做生意,掀不起什么风浪来。但如果朝廷下旨与塔鞑通商,大量商人涌去西北,鱼龙混杂,如何来界定这些人的身份呢?还有塔鞑那边,像今年的冬天实属罕见,他们不得不寻求我们的帮助,可一旦到了春风生百草的月份,他们还会不会这么安分了?”
另一个门客接着说道:“我们对塔鞑知之甚少,但如果加大西北军防,近期内倒是不必担心塔鞑会趁机侵扰西北边境。商人重利,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的事情频频发生,就怕他们把这陋习带去西北,最终和塔鞑不欢而散,反倒是旧狠未消,又添新仇。”
岳安沉下脸,点头道:“我倒是忽略了这一点,看来,三皇子这次不能去西北,还是先明哲保身吧。”
最后一个门客说道:“我仔细瞧着这一个月京城的动向,四皇子如今安安分分在家闭门思过,反倒是柳文华,自从柳元亨闲赋在家,他当了个五品的官,上蹦下窜很不安分。他前些日子招回了不少当初柳元亨解散的门客,当中不少是有真才实学的。要不就选他去?”
另一个门客反对道:“不行,皇帝没有直接让许州知州或者通判负责这件事,而是从京城派特使过去,这特使的身份一定要比知州或者通判大。柳文华区区五品,在京城压根排不上号。”
“他这五品官当然没什么了不起的,但他可是四皇子的亲舅舅,柳元亨的独子,身后的势力不可小觑。与其让他留在京城给我们添堵,不如送他去西北。”
“西北一事非同小可,岂可儿戏?柳文华留在京城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把他送去西北,反倒是给柳元亨借他之手运作的机会!”
三个门客各执一词,谁也不服谁。而岳安则一直沉默不语,仔细思考着这三个门客所说的话。
最终,他下了决断:“柳文华不能去,他品阶太低,陛下不会考虑。而且,柳家授意石果敢贪墨军饷的影响还没有平息下去,短时间内是没办法离开京城的。明日我就上书陛下,建议由四皇子为特使,全权处理这件事。”
门客们皆是大惊,当中一个提醒道:“大人,你可是想明白了?我们好不容易才把四皇子赶出朝堂,现在又要主动把他抬回来?如果四皇子去了西北,那西北可就没人能制住他了!就算姜大人郭大人再有手段,身份差别摆在那,只怕也拦不住啊!”
岳安平静地说道:“你们好好想想,谢秉是什么性子的人,如果没有人提醒他,说服他,他会送折子来京城提议与塔鞑通商么?”
门客们有所领悟:“大人的意思是,是郭大人授意的?”
岳安点头道:“许州能说动谢秉的,也只有他了。”
“会不会是郭大人特地给三皇子寻的立功的机会?”
岳安摇头道:“郭湛安或许因为身份不方便,不清楚京城的动向,但姜言年一定会告诉他。如今三皇子不能主动邀功,这件事他不可能让三皇子去办。放心吧,就算不能正面和李绍锦有冲突,就凭他们当初在御书房里头闹出来的劲头,还怕他们两个不能制住李绍锦?”
几个门客也都明白,做官哪有总是顺风顺水的道理,更何况是皇子呢?如今李绍锦被训斥,朝堂上只剩下一个三皇子李绍钧,看似春风得意,其实如履薄冰。如果这次真能让李绍锦当了特使,不管结果如何,起码能让皇帝把放在李绍钧身上那审视的目光分一半道李绍锦身上。
几个人又商议了一会理由和措词,岳安才让三个门客下去休息,自己则草草用饭,继续处理政务。
另一头,柳文华得到了这消息,果然和预料的一样,兴奋地跑去找自家父亲商议如何上下疏通关系,好让自己抢到这块肥肉。
柳元亨围观多年,看道的要比柳文华长远得多。他听了柳文华的想法,沉思片刻,才说道:“这件事你躲得远一点,再去和绍锦打声招呼,让他别巴巴凑上去,免得惹祸上身。”
柳文华不解道:“爹,这可是立功的好机会!那些塔鞑人有求于我们,通商的事情还不是我们说了算!这机会可要把握住啊!”
柳元亨真是恨铁不成钢,说道:“你以为这件事就表面这么简单?塔鞑人心高气傲,如今是迫于生计才不得不向我们低头。这些蛮子都是爱记仇的,等他们缓过来,到时候举兵南下,遭殃的就是我们了!”
柳文华不满道:“爹,我看你是老糊涂了,许州知州都在折子里说了,这件事利大于弊。再说了,就算塔鞑举兵南下,打到京城还远得很呢!说不定半路上就被咱们打回去了!这里头油水多得很,我们这么多年送了多少钱给我侄子,替他打点关系,还替他招募私兵,现在全都打水漂了!我不趁机赚一笔,以后怎么东山再起?”
柳元亨怒极:“我老了?我老了你就可以为所欲为了是不是?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背着我做的那些勾当!你不过是一个区区五品小官,走在京城随便哪条路上,一盆水泼下来,就你的官最小!你还敢跟我提这个?我告诉你,你去了西北,那郭湛安和姜言年随便哪个都能把你啃得骨头渣子都不剩!”
柳文华下意识缩了缩脖子,随后,他想起来如今这家中就属他的官最大了,便大起胆子反驳道:“爹,就是因为听您的,您看看我们柳家都成什么样子了?我在宫里头的妹子从贵妃变成了嫔,还没了封号。我那侄子从吏部一路往下走,现在在家闭门思过。至于您,您嘛,我身为儿子的也不好说什么。”
“放肆!”柳元亨抬起手就想给自己儿子一巴掌,可想到这儿子明天还要去衙门点卯,脸上挂彩不好,这才反手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训斥道:“我告诉你,这件事起码要派个三品以上的当特使,你就给了歇了这心思!”
他原本以为拿这个当理由,自己这不成器的儿子就会偃旗息鼓了。却不料,柳元亨这一席话,反而让柳文华有了更大的主意。
“舅舅的意思是,是要我去做这个特使?”李绍锦接了消息,很是诧异,问道,“这也是外祖父的意思么?”
送信的摇摇头,他并不知道柳家父子在这件事上有个分歧,只能如实回答:“柳文华柳大人让我来送信的,至于柳老爷子怎么说,我不清楚。”
李绍锦摆摆手,说道:“我知道了,你快点走吧,让别人看到就不好了。”
送信的这人点点头,行了礼之后恭敬地退下。
李绍锦因为还未封王,没有出宫建府,所以平日里柳文华等人只能通过这几个机灵的内侍把消息送进来。也正因为没有出宫建府,所以李绍锦不敢在宫中就招揽门客,只能以传道解惑的名义,请来了几位先生。
当然,这几位先生可不光只是教授李绍锦四书五经的。
比如这时候,李绍锦便请来了这几个先生,他特意略去自己如何得知的消息,只是问他们几个:“各位先生怎么看待这件事?我是否要争取这次机会?”
几个人商量了一会儿,有人出来代表众人说道:“如今朝堂上三皇子一家独大,您却苦于没有机会重新赢得陛下的信任,这的确是天赐良机,四皇子千万不可错过。”
李绍锦有另一层顾虑:“那几位先生可有办法替我争取到这次机会?我伤透了父皇的心,只怕他还不愿意见我。如果舅舅出面,又容易引起父皇的猜忌,可偏偏朝堂上能替我说话的人不少都被免了职。还有那黄明理,我错信了他,给父皇添了麻烦,现在我实在是没这脸去找父皇啊!”
其实这几个人都知道,如果不是李绍锦授意,那黄明理哪有这么大的胆子买通狱卒伤害一州知州,之后又诬陷一州的通判。不过他们也清楚,这李绍锦最爱的就是这表面功夫,看上去光明磊落,实则心狠手辣。偏偏这李绍锦还从他母亲那得了一副好皮囊,这一番自责若是让外人看到了,大多都会选择相信他。
但不管李绍锦是怎么样的人,他们既然选择跟随李绍锦,就只能一条路走到死了。就像现在,他们就要赶紧想办法替李绍锦争取到这次机会。
关着门商量了好一会儿,几个人最终得出的馊主意,就是让柳嫔去吹一吹枕边风,说不定皇帝的心就又偏向李绍锦了。
麟趾宫偏殿的柳嫔得了消息,苦笑道:“什么枕边风,如今我连陛下都见不到了,恩宠都没有了,还谈什么枕边风呢。”
侍立在一旁的夏荷宽慰着说道:“娘娘别急,您和陛下这么多年的恩爱,哪里是一朝一夕就烟消云散的?之前陛下是在气头上,又有小人在一旁起哄,陛下这才一时被迷了心智,斥责娘娘的。”
这话说到了柳嫔的心坎里,她一想到这几个月来那玉妃和蔡妃趾高气昂的挑衅,气得把桌子上的茶杯扔到了地上:“哼!小人得志罢了!就算当年姜后在世,也不是被本宫逼得走投无路!就算是贵为当朝太后,当初我执掌后宫的时候,还不是乖乖呆在佛堂念她的佛!呵,不过是玉妃和蔡妃两个小鬼而已,还真以为能扳倒我么!”
柳嫔发了一通火,气消了不少,转头吩咐夏荷道:“让小厨房把老母鸡汤熬上,等会儿我给太后娘娘送去。”
夏荷不解:“这汤若是送去给陛下,说是娘娘亲手熬制的,岂不是更好?”
柳嫔笑道:“我在这节骨眼上送过去,岂不是明摆着告诉陛下我是替我儿子来谋求好处的?现在大冬天的,老人家的身子骨最是受不住了。偏偏分位高的玉妃和蔡妃,为了后宫的权利争斗不休,哪有时间关心太后娘娘的身子呢?分位低的呢,也没这个资格去太后面前尽一尽孝。罢了,就让我去替陛下关心一下太后娘娘的身子吧。”
夏荷这才明白过来,又是一通夸赞,这才喊来人收拾地上的茶杯碎片,自己则亲自去小厨房嘱咐厨娘。
☆、第77章 特使(补完)
虽说一碗鸡汤并不能打消这些年来太后对柳嫔的不满,但近日来玉妃和蔡妃二人嚣张跋扈的行径,让太后不得不帮柳嫔一把——在宫里,不是东风压到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到了东风,她一个老人家要想掌控整个后宫,就要让那群如花似玉的女人们为了宠爱争斗不休,势均力敌。
当天皇帝看望了太后,出来便到了麟趾宫,晚间更是宿在了麟趾宫偏殿里,更不用提第二日的赏赐了。
柳嫔对着镜子贴花,喜上眉梢,一旁的夏荷笑着说道:“娘娘今儿个起得真早,陛下已经嘱咐我们了,说是不要打扰娘娘休息呢。”
柳嫔笑着娇嗔道:“你这丫头真是该去领一顿板子,今儿个可是要去给太后娘娘请安的,怎么能起迟了?”
她才让太后对她有所改观,可不能在这节骨眼上又得罪了那老太婆。虽说现在腰又酸又疼,但想到自己儿子的前途,柳嫔也只能咬牙忍了。
收拾完毕,柳嫔匆匆喝了半碗红米粥,用了点清淡的点心,便带着夏荷及其他宫女内侍一起去向太后请安。
眼看着就要到太后寝宫,半路杀出玉妃的步辇,正好就拦在了柳嫔的去路上。
玉妃坐在步辇上,一双美目看着旁边半蹲的柳嫔说道:“呦,这不是柳嫔姐姐么?姐姐近来可好?恕我无礼,肚子日渐大了,不能下来和姐姐叙旧。”
柳嫔不愿在这时候和玉妃起冲突,继续维持着半蹲的姿势,咬了咬牙,假意笑道:“姐妹之间哪有什么怪不怪的,谁不知道眼下妹妹肚子里的小皇子金贵着呢。妹妹这可是第二胎吧,头胎是要艰难点的,不过等到了第二胎可就好多了。妹妹膝下无子多年,眼下终于有了个盼头,自然是要多注意点的。”
“你!”玉妃到底年轻,经不起柳嫔这一激,气得掀开帘子就骂道:“你算什么东西!我儿子金贵无比,你居然如此咒他!等我告诉陛下,请陛下做主!”
柳嫔一脸无辜的样子,看向玉妃:“妹妹这是在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懂呢。我只是想起了妹妹头胎出生后一天就没了气,忍不住多提醒妹妹一下,怎么就成了诅咒皇子了呢?若是我有错,妹妹责骂便是,只是这罪名太大了,我可承担不起。”
说着,柳嫔便拿起帕子擦了擦不存在的眼泪,随后发出低低的呜咽声。
玉妃被柳嫔这么一闹,心情烦躁,可偏偏她一时半会捏不到柳嫔的错处,只能用眼刀狠狠地瞪了柳嫔一眼,让步辇先行离开。
等玉妃走了,夏荷连忙扶住柳嫔。后者此时脚都麻了,刚走出一步,就忍不住倒抽一口凉气:“这小丫头片子,等我哪日起复了,第一个就拿她开刀!”
夏荷努力扶着柳嫔,劝道:“娘娘小心脚下,这玉妃不过是小人得志罢了,娘娘不必与她一般见识,气坏了身体就不好了。”
柳嫔哼了一声,说道:“不过就是肚子里的一块肉,能不能生出来还不知道呢!”
夏荷紧张地低声说道:“娘娘,隔墙有耳。”
柳嫔这才意识到自己失态了,她整理了一下仪表,这才说道:“快走吧,刚才让玉妃娘娘和她肚子里的小皇子先走了,咱们可不能迟到。”
太后宫内,太后高坐在上首,笑眯眯地听着众多嫔妃的恭维。她把目光落到玉妃的肚子上,笑着说道:“玉妃,这几日我的小孙儿可是不舒服?”
玉妃变笑边抚摸着自己隆起的肚子,回答道:“多谢太后关心,您的小孙儿康健得很,整天吵着嚷着要早些出来见祖母呢。”
“原来如此,那我就安心了,”太后笑着点头,可说出来的话却透着丝丝寒意,“我还以为你整天没日没夜地让太医来诊脉,还把皇帝喊过去,是我的小孙儿出了什么大事了。看来,是我多虑了。”
柳嫔看了惊慌的玉妃一眼,笑着说道:“太后娘娘也要体谅玉妃妹妹年纪小,前一个孩子没熬过去,所以现在才格外小心翼翼呢。”
太后轻飘飘地瞥了柳嫔一眼:“有些人,就算生出来,也不一定教养的好。”
饶是柳嫔在后宫浸淫已久,听了这话脸也是红一阵白一阵,再也不敢多嘴了。
太后这才满意,她虽然瞧不上玉妃大着个肚子就拿这个当争宠的资本,但也看不上柳嫔这仗势欺人的嘴脸。尽管她现在扶植柳嫔来压一压玉妃嚣张的气焰,那也不代表她就支持柳嫔和她身后的李绍锦。
一群莺莺燕燕叽叽喳喳了半响,总算是把皇帝给盼来了。
太后早就习惯那些嫔妃看向皇帝那热切渴望的眼神,只当做不知,笑着说道:“皇帝来了。”
皇帝李崇浩也回以笑容,对着太后行礼,说道:“这几天母后身子不大好,做儿子的实在是放心不下,特地过来看看母后。”
天地之下,恐怕也只有太后能够获得皇帝如此的尊崇了。她很是满意,说道:“你这孩子,从小就孝顺,我都说了我这个老婆子年纪大了,身子骨自然不如往常利索,你不用担心,把心思放在政务上才是要紧。”
皇帝连连摆手:“母后教训的是,但母后身体有恙,朕这做儿子的怎么能不过来看看呢?”
爬上高位的嫔妃哪个不是人精?一听这天底下最尊贵的一对母子这么说,纷纷顺势奉承道:“太后娘娘真是好大的福气,有这么孝顺的儿子。陛下的孝道感人至深,是天下人的表率。”
皇帝又把目光转向一旁沉默不语的柳嫔,想起昨夜那可人儿的模样,话语间就带了三分柔情:“柳嫔今天是怎么了?怎么一句话都不说?”
柳嫔哪里敢说是自己不敢在太后面前和其他人争风吃醋,笑脸盈盈地撒了个谎:“就是看到太后与陛下母子情深,不由就想到我那不成器的儿子。我这个做母亲的,实在是有负陛下恩宠。”
皇帝还没说什么,一旁的太后就不满地皱起了眉头:“都说慈母多败儿,当年绍锦出生后,就应该送去皇后那边由皇后教导。皇后到底是大家出身,看看那一身的气度做派,哪里是暴发户能比得上呢?可惜皇后去得早,留下我可怜的钧儿,这么早就没了兄弟,又没了母后,可怜巴巴地被我这个老太婆拉扯长大。好在钧儿争气,我才没对不住去世的皇后。皇帝,你说是不是?”
皇帝脸上的笑容犹在,但眼中的笑意却都没了,他淡淡地应了一声,转头又和柳嫔说话:“昨天在你那用的晚膳很是不错,今天晚膳留我一副碗筷如何?”
柳嫔笑盈盈地应下:“这天下都是陛下的,何况一副碗筷呢?陛下若是喜欢,我每天准备都行呢。”
皇帝冰冷的眼神这才有融化的迹象:“时候不早了,今天朕还有要事与岳卿商量,就不多陪母后了。”
太后动了动嘴皮子,终究还是没有说话。
皇帝走后,嫔妃们也没了继续留在这恭维一个老人家的兴致,一个个都借口不打扰太后休息陆续离开。
第19节
恋耽美
第19节
郭湛安摇摇头,说道:“不必了,他们四五天里一定会再来沈县采购,我的目的就是这个,不用再多此一举,免得暴露了身份。还有,你的称呼也该改改了,大人来大人去的,说漏嘴了怎么办?”
郝运从善如流,忙道了一声“东家”,又问道:“那明日还是按着今天的数量拿出来卖?”
郭湛安点头道“就按着今天的来。”
郝运应下,下去买酒买菜不提。
如此过了两天,眼看着他们带来的货物就要见底了,几个塔鞑人出现在了他们的摊子前。
沈县百姓对塔鞑人避之不及,尤其是发现这次除了几个塔鞑女人以外,后头还跟着两个塔鞑打扮的壮汉,更是放下手头上挑好的东西,匆匆离开。
郝运心中一紧,脸上则故意做出一副不满的样子:“几位客人,可是要买些什么么?这些都是顶好的,不如看看吧。”
他手一推,原本那些被放下的货物就到了塔鞑人面前——显然,这掌柜的因为生意都跑了而不满呢。
塔鞑人很是气愤,其中一个壮汉双眉倒竖,双手握拳,显然是想要动手了。好在另一个壮汉及时制止了他,在他耳边叽里呱啦讲了一阵,先前的壮汉这才平静下来。
过来采购的塔鞑女人们则有经验得多,对于郝运的挑衅和敌意根本不放在心上,只低头挑选着自己要的,还时不时操着一口不流利的官话和几个伙计讨价还价。
郝运提前得了郭湛安的授意,毫厘不让,甚至在塔鞑女人们迟疑的时候在一旁说风凉话:“买不起就别买了呗,反正这些都是我们东家千挑万选挑出来的,我们千里迢迢来西北做生意,总不能让我们连回去的路费都折了吧。我告诉你们,这些是我们最后一批货了,这肉干、棉衣、棉鞋、皮草、参茸丸、药酒都是上好的,卖完了就没有了。都这个价钱了,还想再便宜点?您们还是去别家问问吧!”
几个塔鞑女人果然被说动了,的确,郝运这摊子卖的东西要比其他地方便宜不少,而且像肉干、棉衣、棉鞋都是他们部落需要的。只是,他们手头上的银两都是以往劫掠商旅获得的,如今是越来越少,眼看就要花光了,自然能省则省。
做生意,向来都是先扬后抑,郝运见时机差不多了,又说道:“行了行了,算你们运气,正好我们东家想赶紧把货卖光了回家,就干脆便宜你们吧。喏,这些肉干打包,一斤再便宜五个铜板,怎么样?还有这参茸丸,小孩子家家的不能吃,但老人家每天服用一颗,精神气都能好起来。”
塔鞑女人们当然同意了,采购了不少肉干、棉衣和棉鞋,但是皮草、参茸丸之类的则只是看了一眼就作罢了。
郝运一边让众人替他们把采购的包起来,一边嘴碎道:“啧,塔鞑人就是穷,连参茸丸都买不起,倒是把肉干都买光了。”
几个塔鞑人脸上皆是一阵红一阵白,低着头不愿意正对郝运的目光,显然是听了郝运的话十分气愤,又因为自己如今寄人篱下的困境而感动羞耻。
趁这个机会,有人手脚麻利地往肉干上撒了些无色无味的液体,当中混杂着一些白色粉末,很快就溶进了肉干里。
日落时分,郭湛安正倚着窗看着天边的火烧云,就听见远处传来不寻常的声响。只见一群塔鞑人气冲冲地走过来,旁边围满了看热闹又不敢上前的沈县百姓。
郝运也发现了这一点,他朝郭湛安的方向看了一眼,郭湛安向他点一点头,郝运会意,只作不知,继续招呼着摊子前的客人。
“就是这!”当中有个塔鞑人发现郝运,对另一个塔鞑人说了几句,随后率先走到郝运面前,怒斥道:“你这个骗子!敢害我族人,纳命来!”
郝运连连后退,问道:“你这人好生没有道理,你族人姓甚名甚,我一点都不知道,如何害得了他?”
这塔鞑人官话会的不多,当然辩不过郝运了,他气得嘴里又念叨了几句,只不过这些全是塔鞑语,郝运他们都听不懂。
话听不懂,但拳头是看得懂的!
郝运仗着自己身形灵活,又有一大堆箱子桌子挡着,边躲闪边往后退,还不忘大声嚷嚷着,引来更多围观的人。
或许是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众人觉得自己这一边凝聚起来的力量要大大超过那群塔鞑人,原本只是做壁上观的都参与到这场纷争里来。他们也不管到底谁是谁非,见一边是本朝的商人,一边是塔鞑的壮汉,下意识地就帮着郝运一起责骂那塔鞑壮汉。
眼看着一场纷争即将不可避免地发生,突然有一队衙役从外圈把几个吵得最凶的包围起来,作势就要拿人。
其中一个衙役手还未碰到那塔鞑壮汉,这壮汉神色紧张,反手就是一掌,打在衙役身上。
“塔鞑蛮子杀人啦!”
人群之中,也不知道是谁领头喊了这么一声,场面登时一片混乱。
不少人拼了命地往外挤,可他们先前为了看热闹,死命挤进最里头,如今外面里三层外三层的,哪里还挤得出去?
还有人趁乱打劫的,偷偷伸手去拿摊子上的货物,又或者是旁边人的钱袋子,结果技艺不精,被人发现后一阵穷追猛打。
人群之中,塔鞑人因为装束原因,格外明显。他们一开始看着这场面,不知该如何是好,后来那领头的喊了一声,所有塔鞑人便朝着一处跑去,摆明了是想离开沈县。
郭湛安等了这么多天,怎么可能让他们如愿?一声令下,原本埋伏在周围的众多衙役齐齐现身,手中拿着网兜、套马索等,朝着那群塔鞑人甩去。
郝运从沈县大牢里出来,忙不迭回到县衙——如今郭湛安已经不需要隐瞒身份了,便住进县衙后院一处空着的院落里,也好方便与蒋万福商议事宜。
“大人,六个塔鞑人全抓起来了,下一步要怎么办?”
郭湛安说道:“让人把这个消息散播出去,这几个塔鞑人不回去,他们一定会立刻再派人过来找的。”
郝运应了,又问:“那摊子还要继续摆着么?”
“收起来吧,”郭湛安漫不经心地道,“之前躲得这么好,如今也该他们动动脑子,要怎么找到我了。”
☆、第74章 现身
午夜时分,正是众人休息的时候,沈县外头却聚集了不少塔鞑人。这些人中为首的是一个年轻人,左脸颊上还有一道长长的疤痕,看着愈发凶神恶煞。
他拿着手中的刀,走到沈县地界上守夜的士兵面前,行了一个古怪的礼节,用一口不甚流利的官话说道:“塔鞑宁古汉想见你们的首领。”
士兵们对视了一眼,对着人高马大的宁古汉他们可不敢大意,其中一个扬声道:“先把你的刀交出来。”
宁古汉脸色一僵,握着刀的手臂上肌肉暴起,显然是生起了怒意。良久,他才说道:“刀是我们勇士的象征,不能交出来。”
几个士兵哈哈大笑起来:“我们信不过你们塔鞑人,不交刀,那便快些滚开吧!”说着,又齐齐笑起来。
宁古汉的脸原本就看着吓人,现在更是怒气冲天,似乎下一刻就要拔刀砍人。他的手搭在刀柄上,怒视着几个士兵,眯起眼睛不知道在盘算些什么。
士兵们见状,也戒备起来,抽出武器对着宁古汉,只要宁古汉敢冲过来,他们手中的武器就要刺进他的身体里去。
后面的塔鞑人见了,有几个年轻人直接抽出刀冲过来。眼看着一场厮杀是免不了的时候,宁古汉却大吼一声,说了几句话,喝退了自己的同伴,又对士兵说道:“还请你们替我转达给你们的首领,我宁古汉愿意和你们首领做交易。”
士兵们商议了一会儿,其中一个交代了同僚几句,随后骑着马离开,剩下三个则警惕地看着这群塔鞑人。
宁古汉只好回到族人当中,有几个心急地已经问起情况来。宁古汉神色凝重地摇摇头,他看了眼自己手中的刀,心中有气,却不好发作,只能闷声说道:“如今是我们求人家,你们收敛一点。”
他们又等了一会儿,那士兵终于回来了。宁古汉等人紧张地看着不远处的动向,就见那士兵翻身下马,与同僚们商议了一会儿,其中一个转身往宁古汉方向走了几步,高声喊道:“你!宁古汉,就你一个人过来!”
塔鞑众人都因为士兵的无礼而感到气愤,但宁古汉却制止了他们,自己一个人提着刀走向士兵们。
隔了三步距离,宁古汉停下来,听到那士兵又说:“通判大人有令,如果你要见他,就只能是你一个人去。”
宁古汉自然是答应的,但仍不忘补充道:“我要带着刀去见你们的首领。”
这次士兵没有坚持,有两个士兵领着宁古汉去见郭湛安,而随后就有十几个士兵赶来,与留下来的那两个看守沈县地界。
午夜的沈县很是安静,一路上两边都是黑漆漆的民宅,偶尔能听见从里头传来的犬吠猫叫,亦或是小儿夜啼,父母大声责骂。除此之外,整个沈县一片死寂。
宁古汉走在两个士兵的中间,听着左右两边士兵走路时发出的声响,和自己有些粗重的呼吸声,不由紧张起来。
他忍不住伸手搭住刀柄,却听到右手边的士兵说:“宁古汉,通判大人让你带刀,是尊重你,你若是敢放肆,就不必去见通判大人了。”
宁古汉寄人篱下,只能把手拿开,深吸了几口气,这才勉强抑制住内心的怒火,跟着两个士兵继续往前走。
他们来到县衙门口,两个士兵停下脚步,而县衙门口守着的一队士兵则提着灯笼走到他们面前,为首的一个上下打量了一番宁古汉,转头对宁古汉右手边士兵说道:“这个人就是要求见通判大人的塔鞑?”
士兵点头道:“就是他,还带着刀,你们注意点,不要让他伤到通判大人。”
那人点点头,说道:“辛苦你们了,他就交给我们吧。”
右边那士兵听了,便和宁古汉说道:“通判大人就在里面,你跟着他们进去,听话点就能见到通判大人了。”
宁古汉的脸一阵青一阵黑,但那两个士兵压根就不管他听了这话是什么反应,直接转身离开。
郭湛安就等在里面,怡然自得地喝着茶,见宁古汉来了,伸手示意他坐下,问道:“你就是宁古汉?”
宁古汉不肯坐下,站在郭湛安面前,粗声粗气地说道:“沈县的首领大人,请把我的子民还给我。”
郭湛安笑着纠正他:“我并不是什么首领大人,我只是许州的通判罢了。至于你的子民,他们来沈县的地界砸了摊子,还打伤了人,已经触犯了本朝律法,我们不能还给你。”
宁古汉辩解道:“那也是因为你们沈县有黑心的商人,卖给我们坏了的肉干!我好几个子民吃了肉干后浑身长红色的疙瘩,还发高烧,用我们的草药根本治不好,分明就是你们先犯的错!”
郭湛安一摊手,问道:“证据呢?肉干在哪?卖你肉干的人又在哪?”
宁古汉急了,说道:“肉干还有,我的人到现在还在发高烧,如果你不信,我就派人去把他们接过来!还有,那些卖我肉干的人,就是今天被我族人打的那几个,你们派人去找,能找到他们的!他们卖给我们的肉干,和卖给其他人的肉干是一样的,难道你们会放任自己的子民被这些黑心的商人欺骗么!”
郭湛安倒是对这宁古汉有些改观,原本他的计划里,是宁古汉带着他们去看那些吃了加了东西的肉干的人,这样他就能顺势知道这些塔鞑人到底躲在哪。没想到,宁古汉到了这个节骨眼还死咬着不愿意暴露。
到这一刻,郭湛安已经可以断定,眼前这个宁古汉,恐怕就是率领着那么多塔鞑人一路躲过本朝士兵巡逻到达沈县的那个人了。
不过,主动权还在他郭湛安手上,他也不急,继续道:“就算是你的族人发烧长疙瘩,就一定是肉干的原因么?”
宁古汉反问道:“其他的吃食都是一样的,只有吃了肉干的人开始发高烧,除了肉干还会是什么原因?”
郭湛安看着宁古汉,也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只好把话再说明一些:“就算是肉干的原因,你找我我就要帮你么?”
这下子,宁古汉算是明白了:“你根本不打算帮我?”
郭湛安不置可否:“塔鞑多年来侵扰本朝边境,伤我国人,我为何要帮塔鞑人?”
这个问题让宁古汉哑口无言,他皱眉思索良久,突然反应过来,说道:“你既然不愿意帮我,又为何要见我?说罢,你有什么条件。”
郭湛安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说道:“那几个沈县的衙役,你们要交出来。还有,你们要立刻离开沈县,去自己该去的地方。”
宁古汉并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讨价还价:“放人可以,但是你要保证我们可以在这里住一段时间。”
郭湛安自然是不答应的:“你是塔鞑人,我们没有立刻杀了你,已经算是放你一条生路了,你不要得寸进尺,到时候害的是你自己的族人。”
“不行!我不能带着他们回去送死!”宁古汉大吼一声,说道,“回去才是送死!那里已经没有我们的家了!”
郭湛安心头一震,一来是宁古汉的语气太过凄凉,二来是他话中透露的信息是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
莫非,是塔鞑内部出了什么事么?
郭湛安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虽然几十年来本朝派往塔鞑的探子从未断过,但是一来塔鞑内部大大小小众多部落林立,消息纷繁复杂真假难辨,很难获得及时有用的情报;而来因为塔鞑人与中原人在体格样貌上的差异,本朝的探子很少能够获得塔鞑人的信任。所以,他们能够得到的有关于塔鞑的情报少的可怜。
于是,郭湛安决定暂时更改一下计划,他没有再强势地逼迫宁古汉率领自己的族人立刻离开沈县,而是问他:“为何不能回去?”
宁古汉却戒备地看着郭湛安,说道:“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既然你们不欢迎我们,那我们就立刻离开。至于你们派来跟踪我们的那些人,我们没有虐待他们,也没有逼着他们吃那些肉干,希望你能看在这件事情上,不要为难我的族人。”
郭湛安反问他:“离开这里,你们要去哪?你们已经没有家了。”
宁古汉果然深有触动,他看向郭湛安的眼神中甚至带着点希望的火苗:“你愿意帮我们么?”
塔鞑和中原势如水火,能够让一个塔鞑部落的领袖向中原的官员祈求帮助,足以见得这个部落是如何得走投无路了。
郭湛安自然不会立刻夸下海口的,他只是说道:“先把衙役毫发无伤地送回来,我会给你解药。至于其他的,还是老样子,拿出诚意来。”
宁古汉一听有戏,忙说道:“我以天神发誓,我立刻派人送你们的人回来,还请你等等。那些解药能先给我么?”
郭湛安可没有那么容易相信一个才见面不到半个时辰的塔鞑人:“你放心,如果你在一个时辰之内把人送回来,他们还不会死,也不会落下病根。如果日出我还没有见到人,那我就不能保证了。”
宁古汉无法,只能在士兵的监视下,去沈县外找族人商议对策。
郭湛安说到做到,在确认失踪的衙役们都毫发无伤回来之后,便让郝运拿出解药交给宁古汉。
在郝运出现的那一刻,有些塔鞑人十分激动,红着一双眼睛冲着郝运大呼小叫。若不是事先有宁古汉的命令,他们恐怕早就冲上来将郝运撕个粉碎了!
其中一个气不过,向宁古汉告状:“首领,那个人就是卖我们肉干的人!他们是一伙的!”
宁古汉瞪了他一眼:“闭嘴!”
他心中苦涩,就在郭湛安讲到交换条件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这一切都是郭湛安设下的计谋——如果郭湛安没有牵扯其中,又怎么会那么容易就拿出解药呢?
这分明都是这群狡猾的中原人算计好的,目的就是逼迫他们现身!
☆、第75章 通商
日出时分,那些吃了肉干的塔鞑人高烧都陆陆续续退了,身上的小红疙瘩大多也都消下去,只剩下零星几颗,于人并无大碍。
宁古汉见自己的族人已无大碍,便决定率领众人离开沈县,也算是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却不料,郭湛安在他要走的时候叫住了他:“你要去哪里?”
宁古汉忍着怒意道:“你放心,我宁古汉说到做到,我们现在就离开这里,去我们该去的地方。”
“回草原上么?你们不是没有家乐么?”郭湛安看着他,说道,“我说过,你若是有什么难处,可以和我说。”
宁古汉却一口拒绝了:“我们自己会想办法。”
“想办法?”郭湛安进一步说道,“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你们的家已经没有了,就算回去,你的族人能活下来么?”
宁古汉脸色一僵,有些不甘心地问道:“你到底想怎么样?”
郭湛安让自己这边的众人都后退,自己则走到宁古汉身边,小声说道:“我给你指一条活路,能让你的族人活过这个冬天。”
宁古汉果然动心了,又担心郭湛安会骗他,只能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问道:“什么办法?”
郭湛安说道:“你们缺过冬的粮食和衣物,这些我们都有。而我们缺的,是草原底下的矿石和最好的牛皮,如果你愿意,可以拿这些与我们交换。”
宁古汉皱着眉说道:“矿石不能给你,牛皮可以。”
这些矿石制成的武器锋利无比,是他们塔鞑人征战四方的法宝,这么珍贵的宝藏,他宁古汉绝对不可能交给郭湛安。
郭湛安也不气馁,说道:“我回去就会把这件事办妥,大概十天以后,许州边境华县三里外的哨站通商。我不会插手你们交换什么货物,比例又是多少,这些由你们自己和我们的商人共同商议。”
宁古汉有些不信:“光明正大在边境做生意,那些士兵不会杀了我们么?”
郭湛安保证道:“你放心,这件事交给我来办。你若是不信,可以派人和我回去,或者十天后去边境埋伏着,亲眼瞧瞧我的诚意。”
宁古汉此时已经是别无选择,这才刚刚进入冬天没多久,他们的银两所剩不多,大概只能再撑半个多月。如果再想不出别的办法,没有了食物来源,恐怕他们部落没有一个人能够撑过这个冬天了。
想到这,宁古汉只能咬咬牙答应:“好,十天以后,我会带着草原上的特产去你说的地方。如果你骗我,就别怪我到时候翻脸不认人。”
郭湛安笑着点头道:“自然。”
两个人谈妥,约好再见面的时间地点,郭湛安便点了沈县数个衙役,陪同宁古汉部落众人一起前往边境。一来是监视这些塔鞑人,确保他们的确是离开了;二来也是保护这些塔鞑人,毕竟一路上可能会遇到不少巡逻的士兵,若是没有衙役和他们手中郭湛安亲笔文书,这些塔鞑人怕是回不去草原了。
处理完沈县这件事,郭湛安马不停蹄回到许州,又写了一封信送去酒楼,让他们速速通知姜言年,抽空来许州商议。
姜言年得了消息,正巧第二天休沐,便抛下诸事赶来许州郭府。
郭湛安带着姜言年到书房,有福全守在书房外头,免得有人过来打扰。
姜言年见郭湛安如此小心翼翼,便知道他信中所写要商议的要事一定非比寻常。于是,他也收起了一贯的吊儿郎当的笑脸,开门见山地问道:“你喊我过来做什么?”
郭湛安便把他在沈县的遭遇说了,接着又说出了自己的计划:“这生意暂时不能落到别人手里,你让你酒楼的掌柜出面,亲自带着人去和那些塔鞑人做生意。”
姜言年并没有立刻答应,反而问道:“好端端的怎么想起和那些塔鞑人做生意了?塔鞑的牛皮的确是好东西,坚韧异常,用在轻甲上倒是不错。不过,现在和塔鞑通商,你就不怕有人告你叛国么?”
郭湛安并没有这一层顾虑,或者说他早就想过了,回答道:“你放心吧,这次的功劳我不准备拿。”
“你不拿?你想拱手让给谁?”
“谢秉。”郭湛安分析道,“我这一年来动作太大了,虽然件件事情都是为了江山社稷,但难免落人口舌。皇帝这次继续让我做通判,再派一个谢秉来,无非是想让谢秉压制我。毕竟,谢秉是我的上峰,他为人正直,但做事情又太古板,不懂变通。他有些怕我,很多事情上都由我做主。但如果我管得太多,他的这股惧怕恰好能转变成打压。到时候,呵呵,他是我的上峰,很多事情我不得不让步。”
姜言年盯着郭湛安看了半天,末了感叹了一句:“你这人就是心眼太多,居然把谢秉看得这么透彻。我还替你高兴呢,来了这么个老好人,这许州就是你大展宏图的地方了。按你这么说,你还真是束手束脚。”
郭湛安笑着摇着头道:“那还要多谢我的生父和继母,若是没有他们两个,我有这么多心眼做什么?”
姜言年又道:“心眼多的郭大人,你的计划不止这么点吧?”
“果然瞒不过你,”郭湛安继续道,“按照那宁古汉说的,我猜是他们部落的领地被其他部落占领了,他才不得不带着自己的族人冒死溜到沈县。我昨天粗略估算了一下他们部落的人,只剩下几十个了,像他那样的年轻男性占了一半,但其中有一半受了伤。现在他回到草原上,除了我指给他的这条路,他已经别无选择了。”
姜言年已经品出郭湛安的话中话,忍不住接着道:“就算他现在不给我们矿石,等他依赖我们给的食物和衣物,我们想要什么,他就必须给什么。”
“没错,”郭湛安点头道,“所以一开始我需要你的人去做这件事,他们想换什么都行,而且数量和质量上都要有保证。等他们依赖上了,就不是他们说的算了。”
姜言年兴奋地一拍桌子,说道:“你小子心眼真毒!到时候他们不给我们矿石,他们就自己等着死吧!若是论制作武器的本事,当然是我们的工匠更好了,只可惜,我们的矿石不如他们的好,这些年只零星搜罗到一点塔鞑的矿石。按你的法子来,以后就不愁矿石了!”
郭湛安就当姜言年是在夸自己,说道:“若是事情发展顺利,三皇子的威望也能提高。”
姜言年急了,说道:“不不不,不能把他扯进来。现在京城里的局势太复杂了,李绍锦那小子吃瘪,我听说连他养的一部分私兵都被揪出来了,但偏偏皇帝对他只是小惩大诫,让他闭门思过,其他事情一笔勾销!那柳元亨闲赋在家,他儿子柳文华倒是当了个京城的小官,有他老爹的门人在后头出谋划策,如今是节节高升。前阵子京城还传来消息,说皇帝有意给李绍锦封王。”
“封王?皇帝是疯了么?”郭湛安冷笑一声,说道,“李绍锦都养起了私兵,就等着哪一天振臂一呼,直接冲进皇宫夺权了!他现在还给李绍锦封王,是嫌自己的命太长了么!”
姜言年也是甚为不屑,他们两个从小和李绍钧一起长大,没少亲眼目睹皇帝李崇浩是如何偏爱李绍锦,打压李绍钧的。如今书房里只有他们两个人,姜言年非但没有责怪郭湛安对皇帝不敬,反而接着说道:“他还能有什么办法?李绍锦私兵那件事不知道被谁捅出去了,现在朝廷上拥护三皇子的呼声越来越高,前些日子立储的事情又被拿出来重提了。皇帝现在就是要打压三皇子,偏偏其他儿子都还小,只能把自己那不成器的四儿子拉出来和三儿子打擂台。”
郭湛安叹了口气,说道:“皇帝的态度的确重要,不能让李绍锦先封王。一个排行老四的庶子越过前面的嫡子先封王,恐怕有一大批人要倒戈相向了。”
姜言年也愁这件事:“可惜你我都人微言轻,在朝廷上说不上话。我家你也是知道的,夹着尾巴做人,不给三皇子添麻烦就行了,也只能在清流中帮他说说话而已。”
郭湛安安慰他道:“这也足够了,世家的力量不容小觑,若是他们支持三皇子,皇帝肯定是要再三斟酌的。倒是你,这次通商这件事上,军队那边要你多多帮忙,千万不要有军痞趁机敲诈勒索,坏了我们的大事。”
姜言年一挑眉,说道:“自然,你信中所写的那个百夫长,我已经让人去调查了,过两天就给你消息。”
两个人又商讨了些细节,姜言年这才告辞。
等姜言年走了,霍玉才捧着碗进来,笑嘻嘻地说道:“哥哥辛苦了,厨房刚煮好的老鸭煲,特地舀了碗给哥哥先送来喝,暖暖胃。”
郭湛安将手中的公务放下,绕过书桌走到霍玉面前,笑着捏了捏他的脸颊,问道:“怎么刚才不送来?也不出来招待一下客人。”
霍玉皱了皱鼻子,说道:“才不要出来呢,那个姜公子见到我就打趣我,我才不给他喝老鸭煲。”
郭湛安哈哈大笑:“我什么时候短了你管家的银两了么?连一碗老鸭汤都不愿给姜言年喝,他知道了恐怕又要打趣你了。”
霍玉忙说道:“哥哥不告诉他就好了。来,哥哥,趁热喝了吧。”
郭湛安领着霍玉坐下,才发现碗里还有一个鸭腿,肉已经煮的酥烂,松松地贴着骨头,一口咬下去,里头的汁水迸发在口舌当中,着实鲜美。
他心中一暖,知道霍玉是挂念自己,又担心帮不上什么忙,便亲自打理自己起居饮食。郭湛安又想到这几个月来,虽说贾欢是郭府的大总管,但霍玉在当中出了不少力,和贾欢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这才把郭府整治得和一个铁桶似的。
又喝了两口汤,见霍玉一直看着自己,郭湛安便放下汤匙,揶揄道:“都说妻闲夫祸少,咱们这个郭夫人着实是不错。”
霍玉脸一红,说道:“什么郭夫人,哥哥别开玩笑了,我是男人,当不了夫人的。”
郭湛安继续逗他:“你是郭夫人?我说了你是郭夫人了么?这么快就把自己当成郭夫人看了,咱们圆房了没有?”
霍玉急了:“哥哥!”
郭湛安应了一声:“在呢,喊我做什么?”
霍玉只觉得自己整张脸都跟烧起来了一样,低着头说道:“哥哥,外头还有人呢,小声些吧。”
郭湛安笑着把他搂进怀里,在他耳朵上咬了一口:“好,等晚上四下无人的时候,我再说好不好?倒是你,我不在的两天里功课补完了么?要是我等会检查发现没补完,你可就要按照我们当初说好的做,嗯?”
霍玉这才想起来这事,连忙挣脱郭湛安的怀抱,说道:“快了快了,就差一点了,我现在就去补起来。”
郭湛安见他落荒而逃的背影,也不阻拦,只等着晚上好好“惩罚”霍玉一番。
不提二人之间的柔情蜜意,十天后,郭湛安因脱不开身,让福全与酒楼的一行人一起去了哨站。
宁古汉早早领着十个人躲在一旁,见有商队来了,这才独自现身。
他不愿靠近哨站,毕竟哨站里那些士兵明晃晃的武器在他看来是不小的威胁。福全跟着郭湛安久了,办事还算机灵,干脆和酒楼老板一商议,就把双方做生意的地方往前挪了些,既不在哨站旁边,又是那些士兵能够及时赶到的范围。
宁古汉这边准备了不少东西,除了牛皮以外,牛角、牛骨酒,以及塔鞑人自己做的小物件都有。
因为有姜言年的提前交代,酒楼掌柜也不怎么讨价还价,见这些东西的确是上等货色,便爽快地把自己这边准备好的东西与宁古汉做了交换。
通商的第一笔生意很快就结束了,宁古汉带着大约十天左右的食物以及其他过冬的物品离开,而酒楼掌柜这边也可以说是满载而归,经过哨站士兵盘查后,连夜赶回许州向郭湛安交代。
十天一次的通商又进行了两次,许州其他商人听到了风声,也准备了不少货物跟着酒楼掌柜一并去哨站和塔鞑人交易。
对此,郭湛安并没有阻止,只是让酒楼老板注意其他商人准备的货物质量,免得伤了自己这一方的信誉,影响到他之后的计划。
临近除夕,郭湛安觉得时机成熟,便主动去找谢秉,略去自己和宁古汉的约定,只是将有商人与塔鞑人做生意的事情说了,又说道:“虽然塔鞑与本朝征战多年,本不应该和塔鞑做生意。但塔鞑内部部落林立,我们大可借此机会分化塔鞑,让一部分塔鞑不得不依靠我们提供的货物,把他们的命拿捏在我们手里。”
谢秉做事古板,自然是不同意的:“塔鞑与我们是世仇,绝对不能让他们从我们这边拿到任何好处!依我看,这些商人已经算是变相的通敌,必须严惩!”
郭湛安早就料到这一点,抛出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说辞:“塔鞑与我们做生意,那是因为他们过不下去了。如果我们禁止商人与他们交易,这些塔鞑人就会侵扰掠夺边境的百姓。西北的局势已经和紧张了,这五年来贪墨的军饷还未追回,西北的军队装备补给根本不足以支撑和塔鞑开战,眼下这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谢秉说不过他,又要给自己寻个面子,便甚为不满地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别让塔鞑的奸细趁机混在里头就好。”
郭湛安又说道:“塔鞑那边的矿石是制作兵器最好的原料,可惜我们始终没有办法大量开采。如果大人将此事上报给陛下,陛下又能够下旨让我们与塔鞑人通商,就会有更多商人参与到其中。到时候,那些塔鞑人已经习惯用他们觉得稀疏平常的东西来与我们交换食物、衣服、牲畜等等,那矿石也就不在话下了。”
这么一番话,谢秉不得不心动。只是,他还是有些顾略:“但若是陛下怪罪下来,那该怎么办?”
郭湛安会意,说道:“大人放心,若是陛下怪罪下来,那就是我监管不力,竟然让那些商人与塔鞑人做生意。大人日理万机,如此信任与我,我却有负所托,实在是令人汗颜。”
谢秉得了郭湛安的保证,这才放心,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便上书一封折子给陛下吧。”
谢秉一想到若是这件事办妥了,他在史书上也能留下重重一笔,竟然忘了去追究郭湛安为何会把这好事拱手相让,甚至还主动承担所有责任。
郭湛安计划的第一步,已经达成了。
☆、第76章 人选
谢秉的折子送到了金銮殿上,果然引发了大片的争论。
保守的大臣说什么都不同意与塔鞑人做生意,咬死了这是颠覆江山社稷的阴谋,甚至怀疑谢秉已经被塔鞑人收买,此举是塔鞑人授意,刻意为之。
另外一些眼界开阔的大臣,则引经据典,例证此举是利大于弊,值得一试。
皇帝李崇浩听着底下众多大臣喋喋不休的争吵,不由感到一阵腻烦。他的目光落在今日从上朝开始就一直装缩头乌龟站在那一言不发的李绍钧身上,心中的暴躁更是无形中扩大了好几倍。
“老三,你怎么看?”
被点名的李绍钧无奈,只能出列,斟酌着说道:“儿臣在西北呆过一段时间,但是与塔鞑人并没有太多接触。我听说,塔鞑人虽然残暴,但是做生意这件事上却是很讲信用的。若是父皇有意与塔鞑人通商,在信用这点上倒是不必过多担心。塔鞑占据了大片的草原,他们的马匹和矿石比我们的要好上不少,若是能拿到这两样,对我们日后征战塔鞑倒是十分有利。今年的寒冬百年难得一遇,若是我们抓住机会,壮大西北军营,也正好弥补了这五年来石果敢贪墨的军饷。昔日武帝数次派兵,才把塔鞑一路赶去西边,结果不过百年,塔鞑又卷土重来,残害我边境百姓。父皇爱民如子,又深谋远虑,心中想必早有决断了。”
这一番话说得漂亮,既撇清了自己当初在西北时的嫌疑,又陈述了与塔鞑通商的好处,最后再抬高李崇浩,让李崇浩挑不出一处错处。
更何况,李绍钧最后更是把他和昔日的武帝相提并论,这让李崇浩心中的天平不由有了偏倚——他虽然讨厌武官,但如此难得的名垂青史的机会,他怎么会不心动?
琢磨透这一点,李崇浩心中便有了决断:“退朝之后,岳卿和兵部、户部、吏部尚书留下。”
众人心里明白,这件事上他们已经没有说话的余地,几个一直强烈反对的老臣只能在心中哀叹江山社稷动荡,却也是无可奈何。
下了朝,岳安等人来到皇帝平时勤政的书房,等了一会儿,换了常服的李崇浩还在内侍们的簇拥下缓缓走来。
众人行了礼,皆站立在两旁,等待着李崇浩先说话。
“众位爱卿,与塔鞑通商一事都有何高见啊?”
兵部尚书吴楚韩第一个出列,说道:“陛下,塔鞑对我朝西北边境大片土地垂涎已久,若此时与塔鞑通商,就怕塔鞑趁机举兵侵略我朝西北啊!”
户部尚书也不由点头说道:“西北的税收一年不如一年,每年发往西北救济的灾银反倒是一年多过一年。如果塔鞑趁机举兵,西北就会有大量百姓流离失所,户部这边的银两和衣物怕是有些勉强。”
吏部尚书却是有不同的看法:“折子上写着,这些在边境和本朝商人做生意的塔鞑人,都是来自那些小部落。这些部落被大部落征服,失去了土地和牲畜,只能靠以物易物来换取食物和其他必需品。如果我们加大对西北军防的投入力度,再严格限制塔鞑那边通商的资格,这件事倒是可行。”
吴楚韩第一个反对:“兵部每年能发往西北的军饷不多,如果再加派士兵,军饷供应不上。”
吏部尚书反问道:“这五年来石果敢贪墨了不少军饷,西北军营都能熬过去。现在军饷恢复以往,再加派人手,有何不可?”
吴楚韩怒道:“这五年来我西北的将士们过的是缩衣节食的日子!连饭都吃不饱,武器也磨不亮,还提什么打仗!如果要加派士兵,就必须加军饷!”
李崇浩见两人起了纷争,不由皱起眉头,说道:“军饷一事日后再提,岳卿,你有何高见啊?”
一直不说话的岳安这才出列,谨慎道:“各位尚书大人说的都有理,塔鞑始终是我朝的一块心病,不得不防备着。依我看,不如折中,既答应和塔鞑通商,又往加派士兵,增加军饷,免得有些塔鞑部落趁机钻了空子。”说到这,岳安顿了顿,用余光瞄了眼李崇浩的反应,这才继续说道,“此时非同小可,人员的选择上还需谨慎。”
李崇浩哈哈大笑:“岳卿真是深得我心,我想说的都被你给说光了。人选上的确是要再好好商量。这样,你们回去都仔细想想,两天之后给我人选。”
众人领命。
不说其他三位尚书回去之后是如何与自己门客商议的,岳安散衙回到家中,顾不上用饭,就让随从去请自家三位门客来书房商议此事。
他把今天朝上的事情连同皇帝的态度都说了,又说道:“朝廷下旨与塔鞑通商还是首例,机会难得,各位觉得呢?”
三个门客对视了一眼,其中一个道:“虽说这件事办妥了是一项大的政绩,但如果搞砸了,只怕是要遗臭万年。”
岳安有点诧异,不由问道:“怎么说?”
门客细细分析道:“现在只是几个商人与塔鞑做生意,掀不起什么风浪来。但如果朝廷下旨与塔鞑通商,大量商人涌去西北,鱼龙混杂,如何来界定这些人的身份呢?还有塔鞑那边,像今年的冬天实属罕见,他们不得不寻求我们的帮助,可一旦到了春风生百草的月份,他们还会不会这么安分了?”
另一个门客接着说道:“我们对塔鞑知之甚少,但如果加大西北军防,近期内倒是不必担心塔鞑会趁机侵扰西北边境。商人重利,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的事情频频发生,就怕他们把这陋习带去西北,最终和塔鞑不欢而散,反倒是旧狠未消,又添新仇。”
岳安沉下脸,点头道:“我倒是忽略了这一点,看来,三皇子这次不能去西北,还是先明哲保身吧。”
最后一个门客说道:“我仔细瞧着这一个月京城的动向,四皇子如今安安分分在家闭门思过,反倒是柳文华,自从柳元亨闲赋在家,他当了个五品的官,上蹦下窜很不安分。他前些日子招回了不少当初柳元亨解散的门客,当中不少是有真才实学的。要不就选他去?”
另一个门客反对道:“不行,皇帝没有直接让许州知州或者通判负责这件事,而是从京城派特使过去,这特使的身份一定要比知州或者通判大。柳文华区区五品,在京城压根排不上号。”
“他这五品官当然没什么了不起的,但他可是四皇子的亲舅舅,柳元亨的独子,身后的势力不可小觑。与其让他留在京城给我们添堵,不如送他去西北。”
“西北一事非同小可,岂可儿戏?柳文华留在京城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把他送去西北,反倒是给柳元亨借他之手运作的机会!”
三个门客各执一词,谁也不服谁。而岳安则一直沉默不语,仔细思考着这三个门客所说的话。
最终,他下了决断:“柳文华不能去,他品阶太低,陛下不会考虑。而且,柳家授意石果敢贪墨军饷的影响还没有平息下去,短时间内是没办法离开京城的。明日我就上书陛下,建议由四皇子为特使,全权处理这件事。”
门客们皆是大惊,当中一个提醒道:“大人,你可是想明白了?我们好不容易才把四皇子赶出朝堂,现在又要主动把他抬回来?如果四皇子去了西北,那西北可就没人能制住他了!就算姜大人郭大人再有手段,身份差别摆在那,只怕也拦不住啊!”
岳安平静地说道:“你们好好想想,谢秉是什么性子的人,如果没有人提醒他,说服他,他会送折子来京城提议与塔鞑通商么?”
门客们有所领悟:“大人的意思是,是郭大人授意的?”
岳安点头道:“许州能说动谢秉的,也只有他了。”
“会不会是郭大人特地给三皇子寻的立功的机会?”
岳安摇头道:“郭湛安或许因为身份不方便,不清楚京城的动向,但姜言年一定会告诉他。如今三皇子不能主动邀功,这件事他不可能让三皇子去办。放心吧,就算不能正面和李绍锦有冲突,就凭他们当初在御书房里头闹出来的劲头,还怕他们两个不能制住李绍锦?”
几个门客也都明白,做官哪有总是顺风顺水的道理,更何况是皇子呢?如今李绍锦被训斥,朝堂上只剩下一个三皇子李绍钧,看似春风得意,其实如履薄冰。如果这次真能让李绍锦当了特使,不管结果如何,起码能让皇帝把放在李绍钧身上那审视的目光分一半道李绍锦身上。
几个人又商议了一会理由和措词,岳安才让三个门客下去休息,自己则草草用饭,继续处理政务。
另一头,柳文华得到了这消息,果然和预料的一样,兴奋地跑去找自家父亲商议如何上下疏通关系,好让自己抢到这块肥肉。
柳元亨围观多年,看道的要比柳文华长远得多。他听了柳文华的想法,沉思片刻,才说道:“这件事你躲得远一点,再去和绍锦打声招呼,让他别巴巴凑上去,免得惹祸上身。”
柳文华不解道:“爹,这可是立功的好机会!那些塔鞑人有求于我们,通商的事情还不是我们说了算!这机会可要把握住啊!”
柳元亨真是恨铁不成钢,说道:“你以为这件事就表面这么简单?塔鞑人心高气傲,如今是迫于生计才不得不向我们低头。这些蛮子都是爱记仇的,等他们缓过来,到时候举兵南下,遭殃的就是我们了!”
柳文华不满道:“爹,我看你是老糊涂了,许州知州都在折子里说了,这件事利大于弊。再说了,就算塔鞑举兵南下,打到京城还远得很呢!说不定半路上就被咱们打回去了!这里头油水多得很,我们这么多年送了多少钱给我侄子,替他打点关系,还替他招募私兵,现在全都打水漂了!我不趁机赚一笔,以后怎么东山再起?”
柳元亨怒极:“我老了?我老了你就可以为所欲为了是不是?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背着我做的那些勾当!你不过是一个区区五品小官,走在京城随便哪条路上,一盆水泼下来,就你的官最小!你还敢跟我提这个?我告诉你,你去了西北,那郭湛安和姜言年随便哪个都能把你啃得骨头渣子都不剩!”
柳文华下意识缩了缩脖子,随后,他想起来如今这家中就属他的官最大了,便大起胆子反驳道:“爹,就是因为听您的,您看看我们柳家都成什么样子了?我在宫里头的妹子从贵妃变成了嫔,还没了封号。我那侄子从吏部一路往下走,现在在家闭门思过。至于您,您嘛,我身为儿子的也不好说什么。”
“放肆!”柳元亨抬起手就想给自己儿子一巴掌,可想到这儿子明天还要去衙门点卯,脸上挂彩不好,这才反手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训斥道:“我告诉你,这件事起码要派个三品以上的当特使,你就给了歇了这心思!”
他原本以为拿这个当理由,自己这不成器的儿子就会偃旗息鼓了。却不料,柳元亨这一席话,反而让柳文华有了更大的主意。
“舅舅的意思是,是要我去做这个特使?”李绍锦接了消息,很是诧异,问道,“这也是外祖父的意思么?”
送信的摇摇头,他并不知道柳家父子在这件事上有个分歧,只能如实回答:“柳文华柳大人让我来送信的,至于柳老爷子怎么说,我不清楚。”
李绍锦摆摆手,说道:“我知道了,你快点走吧,让别人看到就不好了。”
送信的这人点点头,行了礼之后恭敬地退下。
李绍锦因为还未封王,没有出宫建府,所以平日里柳文华等人只能通过这几个机灵的内侍把消息送进来。也正因为没有出宫建府,所以李绍锦不敢在宫中就招揽门客,只能以传道解惑的名义,请来了几位先生。
当然,这几位先生可不光只是教授李绍锦四书五经的。
比如这时候,李绍锦便请来了这几个先生,他特意略去自己如何得知的消息,只是问他们几个:“各位先生怎么看待这件事?我是否要争取这次机会?”
几个人商量了一会儿,有人出来代表众人说道:“如今朝堂上三皇子一家独大,您却苦于没有机会重新赢得陛下的信任,这的确是天赐良机,四皇子千万不可错过。”
李绍锦有另一层顾虑:“那几位先生可有办法替我争取到这次机会?我伤透了父皇的心,只怕他还不愿意见我。如果舅舅出面,又容易引起父皇的猜忌,可偏偏朝堂上能替我说话的人不少都被免了职。还有那黄明理,我错信了他,给父皇添了麻烦,现在我实在是没这脸去找父皇啊!”
其实这几个人都知道,如果不是李绍锦授意,那黄明理哪有这么大的胆子买通狱卒伤害一州知州,之后又诬陷一州的通判。不过他们也清楚,这李绍锦最爱的就是这表面功夫,看上去光明磊落,实则心狠手辣。偏偏这李绍锦还从他母亲那得了一副好皮囊,这一番自责若是让外人看到了,大多都会选择相信他。
但不管李绍锦是怎么样的人,他们既然选择跟随李绍锦,就只能一条路走到死了。就像现在,他们就要赶紧想办法替李绍锦争取到这次机会。
关着门商量了好一会儿,几个人最终得出的馊主意,就是让柳嫔去吹一吹枕边风,说不定皇帝的心就又偏向李绍锦了。
麟趾宫偏殿的柳嫔得了消息,苦笑道:“什么枕边风,如今我连陛下都见不到了,恩宠都没有了,还谈什么枕边风呢。”
侍立在一旁的夏荷宽慰着说道:“娘娘别急,您和陛下这么多年的恩爱,哪里是一朝一夕就烟消云散的?之前陛下是在气头上,又有小人在一旁起哄,陛下这才一时被迷了心智,斥责娘娘的。”
这话说到了柳嫔的心坎里,她一想到这几个月来那玉妃和蔡妃趾高气昂的挑衅,气得把桌子上的茶杯扔到了地上:“哼!小人得志罢了!就算当年姜后在世,也不是被本宫逼得走投无路!就算是贵为当朝太后,当初我执掌后宫的时候,还不是乖乖呆在佛堂念她的佛!呵,不过是玉妃和蔡妃两个小鬼而已,还真以为能扳倒我么!”
柳嫔发了一通火,气消了不少,转头吩咐夏荷道:“让小厨房把老母鸡汤熬上,等会儿我给太后娘娘送去。”
夏荷不解:“这汤若是送去给陛下,说是娘娘亲手熬制的,岂不是更好?”
柳嫔笑道:“我在这节骨眼上送过去,岂不是明摆着告诉陛下我是替我儿子来谋求好处的?现在大冬天的,老人家的身子骨最是受不住了。偏偏分位高的玉妃和蔡妃,为了后宫的权利争斗不休,哪有时间关心太后娘娘的身子呢?分位低的呢,也没这个资格去太后面前尽一尽孝。罢了,就让我去替陛下关心一下太后娘娘的身子吧。”
夏荷这才明白过来,又是一通夸赞,这才喊来人收拾地上的茶杯碎片,自己则亲自去小厨房嘱咐厨娘。
☆、第77章 特使(补完)
虽说一碗鸡汤并不能打消这些年来太后对柳嫔的不满,但近日来玉妃和蔡妃二人嚣张跋扈的行径,让太后不得不帮柳嫔一把——在宫里,不是东风压到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到了东风,她一个老人家要想掌控整个后宫,就要让那群如花似玉的女人们为了宠爱争斗不休,势均力敌。
当天皇帝看望了太后,出来便到了麟趾宫,晚间更是宿在了麟趾宫偏殿里,更不用提第二日的赏赐了。
柳嫔对着镜子贴花,喜上眉梢,一旁的夏荷笑着说道:“娘娘今儿个起得真早,陛下已经嘱咐我们了,说是不要打扰娘娘休息呢。”
柳嫔笑着娇嗔道:“你这丫头真是该去领一顿板子,今儿个可是要去给太后娘娘请安的,怎么能起迟了?”
她才让太后对她有所改观,可不能在这节骨眼上又得罪了那老太婆。虽说现在腰又酸又疼,但想到自己儿子的前途,柳嫔也只能咬牙忍了。
收拾完毕,柳嫔匆匆喝了半碗红米粥,用了点清淡的点心,便带着夏荷及其他宫女内侍一起去向太后请安。
眼看着就要到太后寝宫,半路杀出玉妃的步辇,正好就拦在了柳嫔的去路上。
玉妃坐在步辇上,一双美目看着旁边半蹲的柳嫔说道:“呦,这不是柳嫔姐姐么?姐姐近来可好?恕我无礼,肚子日渐大了,不能下来和姐姐叙旧。”
柳嫔不愿在这时候和玉妃起冲突,继续维持着半蹲的姿势,咬了咬牙,假意笑道:“姐妹之间哪有什么怪不怪的,谁不知道眼下妹妹肚子里的小皇子金贵着呢。妹妹这可是第二胎吧,头胎是要艰难点的,不过等到了第二胎可就好多了。妹妹膝下无子多年,眼下终于有了个盼头,自然是要多注意点的。”
“你!”玉妃到底年轻,经不起柳嫔这一激,气得掀开帘子就骂道:“你算什么东西!我儿子金贵无比,你居然如此咒他!等我告诉陛下,请陛下做主!”
柳嫔一脸无辜的样子,看向玉妃:“妹妹这是在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懂呢。我只是想起了妹妹头胎出生后一天就没了气,忍不住多提醒妹妹一下,怎么就成了诅咒皇子了呢?若是我有错,妹妹责骂便是,只是这罪名太大了,我可承担不起。”
说着,柳嫔便拿起帕子擦了擦不存在的眼泪,随后发出低低的呜咽声。
玉妃被柳嫔这么一闹,心情烦躁,可偏偏她一时半会捏不到柳嫔的错处,只能用眼刀狠狠地瞪了柳嫔一眼,让步辇先行离开。
等玉妃走了,夏荷连忙扶住柳嫔。后者此时脚都麻了,刚走出一步,就忍不住倒抽一口凉气:“这小丫头片子,等我哪日起复了,第一个就拿她开刀!”
夏荷努力扶着柳嫔,劝道:“娘娘小心脚下,这玉妃不过是小人得志罢了,娘娘不必与她一般见识,气坏了身体就不好了。”
柳嫔哼了一声,说道:“不过就是肚子里的一块肉,能不能生出来还不知道呢!”
夏荷紧张地低声说道:“娘娘,隔墙有耳。”
柳嫔这才意识到自己失态了,她整理了一下仪表,这才说道:“快走吧,刚才让玉妃娘娘和她肚子里的小皇子先走了,咱们可不能迟到。”
太后宫内,太后高坐在上首,笑眯眯地听着众多嫔妃的恭维。她把目光落到玉妃的肚子上,笑着说道:“玉妃,这几日我的小孙儿可是不舒服?”
玉妃变笑边抚摸着自己隆起的肚子,回答道:“多谢太后关心,您的小孙儿康健得很,整天吵着嚷着要早些出来见祖母呢。”
“原来如此,那我就安心了,”太后笑着点头,可说出来的话却透着丝丝寒意,“我还以为你整天没日没夜地让太医来诊脉,还把皇帝喊过去,是我的小孙儿出了什么大事了。看来,是我多虑了。”
柳嫔看了惊慌的玉妃一眼,笑着说道:“太后娘娘也要体谅玉妃妹妹年纪小,前一个孩子没熬过去,所以现在才格外小心翼翼呢。”
太后轻飘飘地瞥了柳嫔一眼:“有些人,就算生出来,也不一定教养的好。”
饶是柳嫔在后宫浸淫已久,听了这话脸也是红一阵白一阵,再也不敢多嘴了。
太后这才满意,她虽然瞧不上玉妃大着个肚子就拿这个当争宠的资本,但也看不上柳嫔这仗势欺人的嘴脸。尽管她现在扶植柳嫔来压一压玉妃嚣张的气焰,那也不代表她就支持柳嫔和她身后的李绍锦。
一群莺莺燕燕叽叽喳喳了半响,总算是把皇帝给盼来了。
太后早就习惯那些嫔妃看向皇帝那热切渴望的眼神,只当做不知,笑着说道:“皇帝来了。”
皇帝李崇浩也回以笑容,对着太后行礼,说道:“这几天母后身子不大好,做儿子的实在是放心不下,特地过来看看母后。”
天地之下,恐怕也只有太后能够获得皇帝如此的尊崇了。她很是满意,说道:“你这孩子,从小就孝顺,我都说了我这个老婆子年纪大了,身子骨自然不如往常利索,你不用担心,把心思放在政务上才是要紧。”
皇帝连连摆手:“母后教训的是,但母后身体有恙,朕这做儿子的怎么能不过来看看呢?”
爬上高位的嫔妃哪个不是人精?一听这天底下最尊贵的一对母子这么说,纷纷顺势奉承道:“太后娘娘真是好大的福气,有这么孝顺的儿子。陛下的孝道感人至深,是天下人的表率。”
皇帝又把目光转向一旁沉默不语的柳嫔,想起昨夜那可人儿的模样,话语间就带了三分柔情:“柳嫔今天是怎么了?怎么一句话都不说?”
柳嫔哪里敢说是自己不敢在太后面前和其他人争风吃醋,笑脸盈盈地撒了个谎:“就是看到太后与陛下母子情深,不由就想到我那不成器的儿子。我这个做母亲的,实在是有负陛下恩宠。”
皇帝还没说什么,一旁的太后就不满地皱起了眉头:“都说慈母多败儿,当年绍锦出生后,就应该送去皇后那边由皇后教导。皇后到底是大家出身,看看那一身的气度做派,哪里是暴发户能比得上呢?可惜皇后去得早,留下我可怜的钧儿,这么早就没了兄弟,又没了母后,可怜巴巴地被我这个老太婆拉扯长大。好在钧儿争气,我才没对不住去世的皇后。皇帝,你说是不是?”
皇帝脸上的笑容犹在,但眼中的笑意却都没了,他淡淡地应了一声,转头又和柳嫔说话:“昨天在你那用的晚膳很是不错,今天晚膳留我一副碗筷如何?”
柳嫔笑盈盈地应下:“这天下都是陛下的,何况一副碗筷呢?陛下若是喜欢,我每天准备都行呢。”
皇帝冰冷的眼神这才有融化的迹象:“时候不早了,今天朕还有要事与岳卿商量,就不多陪母后了。”
太后动了动嘴皮子,终究还是没有说话。
皇帝走后,嫔妃们也没了继续留在这恭维一个老人家的兴致,一个个都借口不打扰太后休息陆续离开。
第19节
恋耽美